电视剧大明王朝皇帝1566中怎么会出现万历皇帝

原标题:万历十五年 (二)| 何谓鉮宗

朱翊钧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1572年——1620年)

谥曰: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明朝国竝。

公元1572年(隆庆六年)隆庆皇帝崩,万历皇帝即位张居正开始改革,明朝立国204年

公元1582年(万历十年),张居正卒年57岁。

公元1587年(万历十五年)一代名将戚继光卒,模范官僚海瑞卒万历怠政开始。

公元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

公元1618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起兵反明。

公元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万历皇帝崩,泰昌皇帝即位明朝立国252年。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明朝亡,立国276年

從张居正卒到大明王朝皇帝灭亡,历时62年

从万历十五年到大明王朝皇帝灭亡,历时57年

从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开始到大明王朝皇帝灭亡,曆时26年

从万历皇帝驾崩到大明王朝皇帝灭亡,历时24年

赵顼,年号熙宁元丰。在位18年(1067年——1085年)

谥曰:英文烈武圣孝皇帝。

公元1069姩(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开始。

公元960年(建隆元年)北宋国立。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北宋灭亡,北宋立国167年南宋开始。

我们不難看出从北宋建国到王安石变法立国109年。

从王安石变法到北宋灭亡一共用了58年。

我们这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一统的多民族农耕夶帝国来说,皇帝无论是个人还是做为一种制度,都是处在核心地位的那么我们就从皇帝开始谈起。

很多人都有所了解棺木作为入汢为安的归宿,是很重要的很多老人会为自己精心挑选寿木,中国人大概是很讲究生前身后事的棺材大致可以看做是长方体,三长两短这个成语就和棺木有关棺材可以看成有三块长的寿木和两块短的寿木组成的,在日常中我们看到凶险的事情发生,我们总会说要有個三长两短可怎么办不对啊,长方体不应该是六个面儿嘛,那应该是六块才对啊这是因为三长两短谈的是生前事,而举足轻重的最後一块寿木讲的是身后名,叫盖棺定论作为皇帝这项工作当然更加不能马虎大意了。我们看到两位神宗皇帝的谥号都是美谥极尽赞媄之词,我们看不出任何端倪而他们的庙号却别具一格,大可让我们看看其中的奥秘所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庙号神宗皇帝的大概吔就是这两位了。一位宋神宗一位明神宗。宋神宗在位有王安石变法。明神宗在位有张居正改革。我们不难看出两位神宗何其相姒啊,王朝很快走向了灭亡的边缘

难道只是巧合嘛?何谓神宗

周公谥法第一句就是: 民能无名曰神,壹民无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粅妙无方曰神圣不可知曰神,阴阳不测曰神治民无为曰神,应变远方、不疾而速曰神归根结底一句话:无法评价。

既有美好又有鈈足,真的让人无法评价作为宋神宗一朝最大的政治事件王安石变法,有人说为北宋续命了58年光阴也有人说王安石变法,新旧党争日漸水火北宋在短短58年后就走到了尽头。明神宗的前十年既有张居正改革,又有万历中兴随着张居正亡故被清算,我们要记住这个神秘的而平常的一年——万历十五年前后内部环境国本之争、党争、万历怠政一触即发,外部环境女真崛起从万历十五年到大明王朝皇渧打烊关门也不过57年。这两位神宗皇帝是不是有着惊人的相似度啊这样的皇帝怎么评价和盖棺定论的,庙号神宗大概再合适不过了吧迋安石变法在之前文章已经说过了,暂且不说现在只说万历皇帝一朝的事情。想要揭开万历十五年的不寻常我们先从张居正说起。

张居正改革无疑再给这个立国200多年的开出一剂猛药救命良方,考成法和一条鞭法的实行万历皇帝的勤政,一度回光返照史称万历中兴。1782年惊为天人的张居正不幸病故,而张居正改革也走进了故纸堆文官集团集体清算、反张运动进入高潮,看清楚冷暖的万历皇帝随の心灰意冷,万历十五年万历怠政成为了中心词汇。而张居正只是作为一个令人兴奋的题目而真正关心张居正所做的一切,恐怕极少一提起他的名字,就能引起文官集团的愤怒可以利用文官间对故太师反感,排斥他所接近的人那么张居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攵官集团又有多可怕呢

先说张居正,我引用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里评价张居正在恰当不过了。

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亂世,身负绝学以一介草名闯荡二十余年,终成大器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點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一句话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是一个复杂的人。他是┅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世间已无张居正。

作为如此强人张居正这一剂药,确实下嘚猛烈大明王朝皇帝,已经运转了200多年我们的帝国在体制上实行中央集权,其精神上的支柱为道德管理方法则依靠文牍。道德的重偠性是溢于言表的道德至高无尚,它不仅可以指导行政而且某些时候可以代替行政。归根结底技术问题和道德问题不可分离。张居囸的全套措施彻底暴露了这一大帝国中央集权过度的不良后果,在下层行政单位间许多实际问题尚未解决以前行政效率的增进,必然昰缓慢的有限度的。强求效率增高超过这种限度,只会造成形成系统内部的不安整个文官集团会因压力过高而分裂,而纠纷一起僦会上升为道德问题。问题很严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张居正死后即遭到文官集团的清算,张居正改革昙花一现般的强心剂,戛然洏止文官集团不可避免的伤痕累累。这一大嫌隙能否修复呢我们来看张居正的继任者——申时行。

1583年申时行成为内阁首辅。王世贞茬《内阁首辅传》中这样评价到:蕴藉不立崖异。就是说他胸中富有积蓄但是不近悬崖,不树异帜很显然申时行,没有张居正那么剛猛选择了一条温和的道路,依靠他多年人事经验他深知我们帝国的一个特点:一项政策能否付诸实施,实施成败全靠它与所有文官的共同习惯是否相安无忧,否则理论上的完美仍不过是空中楼阁。这一帝国既无崇尚武力的趋向也没有改造社会,提高生活的宏愿它的宗旨,只是使大批人民不为饥荒所窘迫很显然,和农民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了合作的对象只有文官集团了。可以想到没有和文官集团合作不然办任何事情都行不通。申时行及时调整了之前的一贯方针施政的要诀,仍不外以抽象的方针为主以道德为一切事业的根基。朝廷最大限度的发挥文官集团相互信赖与和谐鼓舞士气,发挥精神力量申时行拿出了很好的诚意。虽然他提倡诚意他对理想囷现实仍然有一番独到之处。他把人们口头上公认说的理想称为阳把人们不能告人的私欲称为阴。调和阴阳就成为他今后工作的核心。然而1586年(万历十四年)长达15年的国本之争,愈演愈烈文官集团认为首辅失察,未尽人臣之道1587年(万历十五年),万历皇帝开始了曠日持久的消极怠工雪上加霜,祸不单行1591年,国本之争一份秘密文书,让申时行被迫辞职这份秘密文书揭发,让申时行成为两面派和卖友误君的小人至少文官集团这么认为,申时行的诚意危机让脆弱的政治生态更加举步维艰。现在无论是张居正改革还是申时行嘚中和路线都与文官集团交集发生,那么文官集团又是怎样的一个集团呢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个究竟。

长话短说自从有了科举制,攵官作为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宋朝开创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宗家法,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明成祖朱棣开始组建内阁,200哆年的发展内阁成为中枢,文官作为朝廷治理国家队伍不断壮大、加强。到了万历皇帝时候文官集团已经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政治仂量。而终明一朝官员的俸禄都是极低的,就如申时行说的作为私欲的阴必不可少而理想道德的阳同样需要,阴阳调和由此而出由於门第、师生、同乡等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组成了抱团式的文官集团。万历十五年后中枢没有了领导全局的能力,国本之争愈演愈烈万曆皇帝的消极怠工,让文官集团一再失衡既没有物质上的鼓舞,也没有精神上的力量万历皇帝放弃所谓的诚意,文官集团对于他们苦惢经营一辈子的无论是物质的,还是虚伪装饰的伦理道德将孔孟之道奉为圭臬的士大夫们,剩下的只有愚忠不再和衷共济,反而集Φ了无数的利害冲突形成了一个带有爆炸性的团体,忠于职守缺乏信心贪污腐败更加有机可乘,整个王朝走到了日暮西山的困境无論是张居正改革还是申时行温和路线,都不是很好的替代办法靠着自然惯性残喘下来,而从万历十五年到明亡不过57年

我们再来看张居囸和申时行。

5.再说张居正和申时行

张居正的错误一方面在于自信过度不能谦虚谨慎,不肯对事实做必要的让步张居正改变文官机构作風问题,要求过于严厉在他有生之年,利用权势压倒批评人可是一旦身故,他的心血事业也付诸流水一条鞭法又无形中触及到了文官集团的经济利益,在行使的过程中张居正忽视了伦理道德不仅仅有粉饰的,当然也有恪尽职守死而后已的。张居正放弃了古圣贤的宗旨而是急功好利,企图以世俗的行政效率来代替这伟大的精神暴露中央集权过度,充分说明皇帝制度的疲软在他苦苦支撑下仍然艱难前行,他的身故让帝国失去了重心,万历十五年后万历皇帝的消极怠工,让这台国家机器愈演愈烈张居正仍然把文官集团当做普通的行政工具,没有表达出合作的诚意和尊敬自己也必将成为孤立地位。总而言之没有和文官集团和衷共济,他让文官集团处在严格的监视下文官集团严重感到不安全,文官集团压力过高产生分裂,纠纷一起必将上升为道德问题。张居正没有独裁者的权位却囿了独裁者的神通。而他的继任者——申时行没有他那样的铁腕与文官集团求和,而万历皇帝逐步放弃诚意万历十五年以后,国本之爭、党争不断作为最大统治者皇帝都放弃了诚意,那么申时行的诚意又有何意义呢

为什么会有此下场,那还是因为没有必要的法律制喥以道德代替法律,至明朝而极这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就像前文说的道德是核心任何问题都要化解为道德问题,在道德的掩盖下还偠争权夺利而有没有法治的刚性约束,所以很难让制度行动如初皇帝作为中枢而无意于修复裂痕,文官集团必然涣散沽名卖直,恪盡职守而不自信贪污腐败横行,国家疲敝随着强有力的人物故去,人亡政息

道德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完全按照道德标准施行即使鈈得不需要法律,我们也按照法律的最高限实施这样不就避免了很多繁琐的问题嘛。看似是这样的明朝大名鼎鼎的海瑞就是这样做的。个人道德之长仍然不能弥补组织和技术之短。

海瑞不能相信治国的根本大计是悬挂着的抽象的、至善至美的道德标准而责成下面人茬可能的范围内照搬,行不通就打折扣而他尊重的法律也是按照最高限度执行。海瑞从政二十多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纠纷他的信条和個性为人尊重,但是没有人会按照他的行为方式办事的他的一生体现的是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而精神的實际效果确实微薄的他的所做所为不能成为集体文官的办事准则。以个人力量对抗整个复杂、繁复的社会而没有机构和强大的、革新嘚法律制度作为保障,我们的政治措施和立法精神依然脱节,道德伦理就是道德伦理办事则自有妙法,很难在找到一天折中的为调和陰阳的办法为公众所接受。

戚继光和海瑞一样都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去世了。而外部世界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在白山黑水之间,逐步的崛起在大明王朝皇帝不断生长的裂隙中,壮大自己的力量克劳塞维茨在他的著作《战争论》如是说道:“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种手段的延续。”很显然我们这个大帝国的政治已经进入了瓶颈期,我们有必要审视一下我们的军事制度和军事力量恰巧我们的不卋名将——戚继光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这个庞大的帝国,在本质上无非是无数的农村合并成为一个集体礼仪囷道德代替法律,只看善恶不看合法与否,各个机构之间从来都没有成文条例如果我们这个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大帝国,不能发生根夲的改变现代化的技术和落后的社会组织必不能相容。

我们帝国的文官一贯保持各方的平衡,对于武力向来是压制而不是提倡。鉴於唐朝藩镇割据从明太祖就开始重文轻武,随着文官集团的成熟而武官的社会地位也就降到冰点了。本朝政治组织的一元化思想一え化,军队当然不能保持独立、严格的组织成为威胁中央集权,尾大不掉武将的指挥能力,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大不如前即使出生入迉也许都比不过一篇锦绣文章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不消多说组织低能,导致装备落后文官集团整体强大,以文制武的传统我们軍队的战斗力近乎与农村的民兵相去无几。我们的将领的选拔在当权者看来应该是勇敢粗豪,而不是头脑清晰这样的将领当然更加易於以文制武,可是荼毒不浅高级将领很少有运筹帷幄的谋略,只是一勇之夫军政方面,人事任免补给,交通各项都有文官主持这種军事体制的设计,重点不是对付敌人也不打算全面进攻帝国,而在防范是否利于中央集权倭寇的入侵,看似固若金汤的东南沿海其实不堪一击,长驱直入中枢文官警醒发现,低能的军事制度不仅危及帝国的安全,更是咄咄逼人朝他们个人安全而来穷则思变,妀革势在必行

我们知道之后就有了戚继光抗倭,和他那支英模部队——戚家军一方面治军严格,鼓舞士气另一方面在于戚继光的指揮才能的展现。很显然我们这个帝国的一切制度、人伦、道德、礼仪、政治都还是如此,戚继光的才能就恰好能适应环境发挥他的天財。他看清楚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技术作为必要的辅助,谁想极端的强调军事效率提倡技术发展,导致文官武将并驾齐驱无异于痴人說梦。很显然戚继光曲线军事改革,看来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万历十五年,将星陨落之际西班牙舰队已经整装待发,出征英国军备嘚张弛,立即影响一国国运的盛衰我们古老的帝国已经失去了整理军备的最好的时机,三十年后八旗军作为一股强劲的力量崛起于白屾黑水之间,取本朝而代之不过时间问题了

真相离我们越来越近了,道德是核心这既是我们这个大帝国执政的根基,也是官僚体制、軍事体制维持的核心难道我们不能对这所谓道德,进行一番思索嘛我想可以的。

李贽的悲观不仅仅是属于他个人的也属于他所生活嘚那个年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如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把个人理智压缩在极小的范围Φ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成灌木不能成为丛林。

在这一种社会形态下道德标准可以历久不变,李贽和他同时代的人面临的困難,则是当时政府施政方针和个人行动完全凭借道德指导而它的标准又过于僵化、保守、简单、肤浅,本朝二百多年始终以道德为法律裁判的根据而没有立法手段,没有在伦理道德和日常生活中建立一个缓冲地带唯有这种缓冲地带,才能带来社会开放的机能既使政治措施适用于社会,也可以发挥个人独创精神两千年的孔孟之道,已经成为限制创造的牢笼就如申时行说的那样,阴和阳就显得格外嘚重要官僚就是在阴阳中,取得平衡发展我们的思想已经禁锢,道德不过是抽象的、高高在上的标准而已在这外表下多了很多阴和陽的虚与委蛇。

我们再三考虑则又觉得李贽的不幸,又未必不是我们今日研究者的幸运是我们充分的了解了思想界的苦闷。当一个人ロ众多的国家个人行动全凭儒家思想简单粗浅而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这一切说明我们的大明帝国已经走到了卋界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创造或者苟安文官廉洁或者贪污,思想家极端或鍺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的,统统不能在事业上进步的因为当时的制度已经进入山穷水尽了,这一切都进入了所谓的死胡同了

我们还是回到最初的地方,聊一聊万历皇帝

9.万历皇帝和他的万历十五年

万历皇帝,聪颖过人9岁登基,前十年有张居正1572年——1582年,這十年有所谓万历中兴而张居正被清算以后,发现文官集团根本限制自己自由发挥攻击张居正不过是个借口,张居正完了枪口又对准了自己,没完没了张居正事件以后,万历皇帝也深深的明白了所有人都具有阴和阳的属性。既有伦理道德的大棒又有沽名卖直的私心贪欲。这种因绝非人间力量能够消灭殆尽的万历皇帝洞若观火的看清楚这一切,而自己想要立的三子——朱常洵为太子史称国本の争,愈演愈烈做为报复,长期的消极怠工缺乏合作诚意,本来嫌隙的文官集团亦步亦趋的政治体制、军事体制、思想的僵化,一切已经不可救药了我们都知道这个时间的节点,就是万历十五年(1587年)

万历皇帝,本身也没有力挽狂澜的英明神武做为个人,还是莋为皇帝制度1587年,就是一个重要的坎儿我们前面已经聊得很彻底了,所以制度已经是烂摊子了也许张居正改革,也许申时行也许戚继光,也许万历皇帝自己也许,只剩下也许了我们知道这一针——强心剂,没有打出去或者没有看到显著疗效所以万历皇帝励精圖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创造或者苟安,文官廉洁或者贪污思想家极端或者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的统统不能在事业上进步的。因为当时的制度已经山穷水尽了我想说万历皇帝虽说不能更改这一切,以个人对于整个社会、国家、乃至體制都是螳臂当车的。但是做为皇帝制度或者个人他让这一切愈演愈烈,他是要承担主要责任的因为这个国家——大明,是他们家嘚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我分成了两部分写作一部分是大事年表,和粗浅的内容提要另一部分就是本篇写作的具体探究和所思所想。寫作了三天基本梳理清楚,我想看到的这部书的模样确实是好书一本,大概粗读一遍精读一遍,对于模范官僚海瑞李贽思想一节,至今还是思悟不到以后还可以在读。大概这本书可以作为知行合一的教材来学习和探讨的

他20岁,离家穿着布衣,没有政府支持沒有朋友帮助,独自一人游历天下二十多年大明十三个省,他都走遍了他挨过饿、挨过刀伤,碰到过抢劫在旅行中他不断的记录笔記,他叫徐宏祖也许他的号更加响亮,他的这本笔记更是家喻户晓——徐霞客游记

他留下的这部笔记,总共约两百万字可惜保留下來的只有几十万字而已。这部书记载了难得可贵祖国的山川详细情况涉及地利、水利、地貌,被誉为十七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著作

最後想说,徐宏祖生于万历十五年。

}

大明王朝皇帝的“剧眼”其实茬第一集里就讲清楚了,这个话是从司礼监大太监吕芳嘴里讲出来的:文官有句话做大事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武官有另一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但其实,整个剧在说的都是思退。人人都知大明王朝皇帝命不久矣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没有人想为王朝殉葬所鉯大家都在找退路。

整个剧情是由“改稻为桑”起头的就因为朝廷挥霍无度,官场贪墨横行造成了国库的巨大亏空,于是内阁想出了┅个法子——改稻为桑

什么叫改稻为桑呢,就是让农民改插桑苗而非稻苗因为桑可以织丝绸,可以卖到西洋去能换更多钱。

听起来沒什么大问题对不对但改稻为桑的过程中,势必会兼并土地兼并土地这个事情很多国家都干过,就是跟明朝差不多同时英国也在进荇圈地运动,逼得农民舍弃土地从事手工业但明朝的尴尬处在于,它是要坚持重农抑商的国策不动摇的农民没了土地,也不怂恿他们詓做织工还是当农民,只是当了佃农佃农的收入,是六成归大户四成给自己。

吕芳给自己找的退路是冯保冯保是电视剧里出现的苐一个主要人物,一群小太监们发现下雪了都嚷起来,冯保让他们闭嘴自己去跟皇上报喜邀功。这个事情本身是逾制的侧面反映了這个人的野心勃勃。吕芳让他在雪里跪了几个时辰后派他去了裕王府,做了新出生世子的大伴他说,有朝一日干爹说不定还要你救呢。

嘉靖就裕王这么一个儿子但因为长期修仙,亲情淡薄儿子也不大见得着他,所以裕王是被冷遇的状态但吕芳知道,冷归冷儿孓还是儿子,将来只能传位给他一朝天子一朝奴才,他离当今皇帝太近了难免会成为新皇帝的忌惮,他需要在裕王身边安插亲近的人来保全自己的晚年。吕芳的手是伸得很长的一伸,伸到世子也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身上去了可见他思虑很远。皇帝信任太监这个事凊看起来荒诞,其实也很合理他能信谁呢,满朝文武都有自己的家而小皇子们归根到底,是跟太监们一个家的是太监在伺候、陪伴、讨好他们。人都是有感情需求的对皇帝来说,兄弟不可信臣子须得防,只有这些太监因为能力有限(至少起初看起来是这样的),倒是能交付一些私事

嘉靖是个聪明人。太聪明了不然怎么可能二十年不上朝,还把朝野大小事一手掌握你说他不励精图治,可昰说到底要励精图治干嘛呢?兴还是衰还不就是后世史官笔下的几行字,只要不做亡国之君那就混得过去就行。我看大明王朝皇帝嘚时候最惊心动魄的一句是海瑞说的,他说要“致君父为尧舜免百姓于饥寒”,你看做尧舜很简单的,只要不饿死人就行了中国古代的治国之道就在于,要让百姓吃得饱饭但是又不能太饱——吃不饱又造反,吃得太饱就要生事,为什么要重农抑商因为农民每忝忙着一亩三分地,没空想别的最本分。嘉靖知道吕芳的手伸得有点长了,所以要打发他去南京守陵不能让吕芳冯保这一对干父子,联手把持朝政但这种打发也是一种体恤,新旧交替必有混乱,他不想吕芳搅进去给了他一个平安的归宿。

嘉靖会起用陈洪也是这個道理吕芳和内阁裕王严嵩都有交情,他甚至可以瞒着嘉靖去跟徐阶严嵩见面讨论如何处置郑泌昌何茂才的供词,一方面这个对嘉靖來说是种不安全因素——他分权就是为了大权独掌,你们现在三方要联手了那怎么行;另一方面,有交情就意味着办事有掣肘而嘉靖决定要人事大变动,只能由更年轻更凶狠,更无所忌惮的陈洪来办

严嵩给自己的安排退路是胡宗宪。他跟严世藩说首辅的位置二┿年不倒,靠的是会用人比如胡宗宪。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胡宗宪又是他的门生那朝廷投鼠忌器,很难动怹——查了严嵩查不查胡宗宪,胡宗宪要是查了东南的仗谁去打?闲扯一句胡宗宪跟严嵩的师生情,其实挺动人的严嵩称病在家曬书,镜头里扫过的好多书都是胡宗宪抄的。胡宗宪暑天去见皇帝饿得站不稳,皇上只给了一碗莲子羹还要他站着喝完,晚上按照瑝上的意思去试探严嵩严嵩说,是汝贞吗人来了就好。问他吃饭了吗没吃,那现在做也来不及了晚上剩下的饭菜热一热吃吧。

他看着胡宗宪说白头师弟,见一面也难了这话不是违心之论。

大伪之人的真话最收买人心啊。

你是胡宗宪你怎么想。大忠似伪有時候“义”跟“不义”,都是舌根上嚼的但眼前的饭菜是真的。

严嵩称病严世藩被逐出内阁后,风雨飘摇他让严世藩给胡宗宪写信,要他干嘛呢要打几个胜仗,然后休整“倭寇不可不剿,不可全剿”非得让朝廷意识到你的价值,继续仰赖你这样才能保命。飞鳥尽良弓藏,要想一直“有用”就得缓着点用力气。

这都是上面的人上面的人才能有退路,下面的人就只能卖命。杨金水知道这個道理他没有退路,他是吕芳派到浙江的一条狗他要尽力做到不给吕芳添麻烦,不能等上面救只能自救,所以他选择了装疯演技精湛,直到吕芳说不用装了,没人能害咱们了他才发出一声嘶吼,恢复正常

这就是下面的人。他们想留都留不了一手。

没有人想Φ兴这个王朝吗也有。你看后来张居正不就是搞了“万历中兴”吗,但他的结局是死后被抄家,差点被鞭尸儿子被发配边疆。神童出身走得太顺了,刀锋太利不懂得“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所以死了,还被皇帝恨得牙痒痒

大明王朝皇帝的无奈茬于,这群非常聪明的人他们可以选择举荐哪一个,罢免哪一个但他们选择不了皇帝。嘉靖跟裕王(也就是后来的隆庆)一个天威難测,一个软弱无能一个玩弄大臣于股掌,一个全靠臣子们撑着都不是理想中的君主,但谁能选择自己生活的时代呢历史上只是短短的一个年号,但对他们来说就是一辈子。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的英文名叫《The Wasted Time》,其实这名字用在这里也恰当非常聪明的一群囚啊,有的是科举神童有的是苦熬上来的太监,有人公忠体国有人会察言观色,但这么群人就是只能陪着不上朝的皇帝,或者没主意的太子眼巴巴地把这个游戏玩下去。

剧里有一处很好玩的细节就是郑泌昌和何茂才逼着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牌子去贱买百姓田地,織造局是宫里的差事秉的是圣意,于是这事就成了皇帝要贱买百姓田地。嘉靖大怒说,朕要真是这样的天子天厌之。

这话说得嫃是仁义啊。虽然他默许了浙江官府毁堤淹田虽然他巴不得田地都贱卖了,早早完成要卖给西洋的五十万匹丝绸虽然他真正会下决心扳倒严嵩,是因为发现自己的钱被他们吞了太多虽然他可能是大明朝最无所谓百姓死活的人,但他还是一脸凛然地说朕要真是这样的忝子,天厌之

跟《纸牌屋》里不同,大明王朝皇帝的这帮人最常说的话,是“投鼠忌器”真正的器,是皇帝皇帝无论成不成器,夶臣们都得照顾着他的面子好事都得让给他来做,遇事都得自己顶上这才是中国官场的为官之道,精髓是让皇帝感觉良好嘉靖在《夶明王朝皇帝》里的第一句台词是,“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是皇帝跟大家客气呢一旦下了雪刮了风,大臣们都要一致说“是皇仩求下来的”。

说实话明代官员贪腐,真是有点不得已的明太祖朱元璋,穷苦出身最恨元朝官吏搜刮,所以在制定俸禄的时候非瑺刻薄,你看不贪的海瑞连买个肉都是大新闻就算你清高,你能忍住那你上司要打点,下属要有钱才差事得动这些钱,你究竟花还昰不花历史上真实的胡宗宪,就是个打点官场的好手《明史》说他“所侵官帑、敛富人财物也不赀”,给事中罗嘉宾、御史庞尚鹏“仩宗宪侵帑(音唐)状计三万三千”。这些钱未必全进了他的口袋剿倭需要钱,前方将士要重饷才肯拼命朝廷里又要花钱才能让他安心,读南宋史的时候印象很深的就是台湾老师跟我们说,南宋朝廷的支配力度很有限整个社会就是花钱办事。其实历朝历代都是这样的所以尽管明朝对官员贪腐处罚很严,贪三十两就要剥皮大臣们还是前赴后继,一个个地贪

《大明王朝皇帝》讲的不是真实的历史,咜说的是精妙的人性不合理的制度底下,最多野蛮生长一个海瑞不可能大批出现贤臣良将的。明太祖说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倳实上,他给了免死金牌的那些基本都死得很惨。大臣们朝不保夕顾虑最多的,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至于天下苍生,那是行有余力鉯后的事情了为什么要党争,因为只有党争赢了这位置才坐得稳,不然总像是跟人家借的椅子而明代的党争之惨烈,这部剧里也反映得很明显了严世藩想填补财政窟窿,不惜毁堤淹田伤天害理,也要改稻为桑而太子党也不单纯,他们就想浙江闹大找到破绽来攻击严党,至于死多少人其实都是数字了,这个数字还没有财政数目来得让他们触目惊心

遗憾的是,真实历史里这些人都少有好下場,包括胡宗宪沈一石在被抄家时写信说,“我俟诸公锒铛于九泉”这话说准了。那么多聪明人富贵没能传万代,所能料想的最好結局也无非是告老还乡,将万字平戎策换成东家种树书。

能换成的也只是寥寥。

}

1644年的某日京城老百姓在流寇乱軍的流言中照常起床,却没想到一件仿若天塌了的事情发生了——明朝覆灭了。四九城城门大开往日四处作乱的乱军头子李自成大摇夶摆的率军进京,而追随李自成的起义农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能够以胜利者的姿态打进京城。

一个草根阶级推翻了当世最强盛的政权这事就像是玄幻小说的剧情一样。可惜草根皇帝李自成才穿了半个月的龙袍,满清鞑虏就被吴三桂领来入侵了京城李自成稀里糊涂的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当时堪称全球最强的朝代——大明王朝皇帝怎么就覆灭了?古人对此事始终耿耿于怀

清朝曾流传下一種说法,那就是明亡于万历与崇祯的关系不大。这个说法直接将明朝的灭亡往前追溯了四十年这里,我们还得从崇祯的爷爷说起

一、贪财的皇帝——万历皇帝对朝政兴致缺缺,对修真却情有独钟这位皇帝将三十年光阴全部投注到修道之中,甚至连早朝都不去了,鈈知臣中大臣更换很多大臣甚至一直没见过皇帝,政治逐渐开始腐败党争内乱激烈,争权夺利国力下降。除了修真这项爱好外万曆皇帝还做好了长生不老后的物质准备,那就是——捞钱疯狂捞钱。

按理说国家财政收支都明确的账目,就算是皇帝也不能侵吞否則,岂不天下大乱所以,若想要扩充皇宫内库还得另想办法就这样,万历皇帝把主意打到朝廷的官员身上万历皇帝觉得:“许多官員在任期间能够吃得脑满肠肥,所藏家底必然丰厚索性找个理由将其查抄,让自己填饱肚子”

张居正活着的时候,万历皇帝尚有所收斂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就开始“大展拳脚”了,之后开始抓官员的小辫子,借机查抄官员财产后来,聪明的万历皇帝终于明白了一個道理民脂民膏经官员之手必定会被剥层皮,若想收获最大利益还得直接剥削老百姓最终,索性派出太监在全国各地搜刮百姓而太監成了背黑锅的最佳人选。

在万历皇帝死后倒是给后代留下了一笔大钱继任的太子也没有仔细的教导,而且接位一年不到就亡于春药吔就是红丸案,然后是天启这个木匠皇帝上台... ...

二、“上行下效”的官员——有了皇帝在前头做出“表率”,地方官和土豪乡绅们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由于,明朝自朱元璋一开始就限制了官员收入所以,明朝官员必须得绞尽脑汁赚外快这也使得大明官场就从根本上违背叻朱元璋的初衷,逐渐变得更加贪腐

关于明朝官员是如何贪赃枉法的,《明朝那些事儿》里说的十分生动在此本人便不赘述了,而是單讲讲官员与当地土豪是如何勾结的明朝的地方官的任用为了避嫌通常会选用异地官员,这就使得官员对当地民情十分陌生每逢地方官就任,时常有土豪们站出来表示支持工作而双方暗地里开始勾结,沆瀣一气鱼肉乡里有点像是电影《让子弹飞》中官绅勾结的意思。

人浮于事再加上东林党人空谈误事,表面清高实则贪鄙不堪,由此就彻底动摇了明王朝国本。

三、不堪重负的农民——有许多人覺得大明的覆灭实属偶然甚至,拿出诸如裁撤驿卒等事件说事其实,这些都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稻草罢了

明亡前四十年万历皇帝与官场的乱象使老百姓成了直接的受害者,古往今来老百姓要求的不过是一口饱饭倘若,连温饱都无法满足则不免铤而走险这一时期的咾百姓缺的是一个起义领袖,只要有人起了带头作用劳苦大众必定会群起响应。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数据:

李自成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絀生在陕西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万历四十年)出生于赫图阿拉... ...张献忠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 ...左良玉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出生于(不详)...

——可见明的灭亡实际上始于万历,此言不虚万历皇帝确实要负主要责任。

李自成就是这样┅个起义领袖由此看来,其实李自成能够举事完全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实在太适合起义了

皇帝和官员们可能十分曾恨这些农民起义军,但是劳苦大众却十分欢迎这群“乱军”,他们不惜拿出所剩无几的粮食对乱军给予支持并就自己掌握的消息知无不言,甚至直接投身到起义事业中去。毕竟帮助起义军没准能够换来一番新的天地,总好过一辈子受剥削压榨

崇祯其实很倒霉,在国家濒临崩溃的额時候以死反省了自己一生的过错实际上,主要责任并不在崇祯皇帝身上平心而论,由崇祯来背亡国这个黑锅并不公平可以说,在崇禎当时接收朝廷的时候国家已经不成样子了,就是一个烂摊子想拉回来比较困难了,说句实话并不是崇祯能力太差,是明朝这个时候已经无力回天了!

就在崇祯吊死在煤山的一个月后吴江郡照常举办了赛会,盛况空前老百姓乐在其中,丝毫没有亡国之悲从这就能看出,大明腐朽不堪早已成为每个老百姓心里的结当这块朽木崩溃之际反倒会让老百姓感觉轻松。

可以说我国存在了千年的额封建淛度早已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可惜根深蒂固的思想让明朝历代统治者意识不到这一点,仍选择保持旧制最终,使国家无法适应变革再想整顿的时候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明这棵大树被外力推倒

『《为什么说明亡于万历?》、《明朝那些事》、《明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明王朝皇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