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丧家狗不是“丧家狗”

北大学者李零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中把孔子称为“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这个书名非常刺激,其本身出自包括《史记》在内嘚多部史籍是别人说孔子不得志,总是失败虽略带讥讽,却并无敌意孔子自己也认可这个说法。可是“狗”这个词在今天的中国与司马迁的时代相比毕竟有了更浓的贬义李零无暇顾及这一点,因此只看书名的人会误以为他把孔夫子糟蹋成如何不堪而无论支持还是反对李零的人大都是从贬义角度来解读“丧家狗”这个词的。这是李零始料不及的也说明汉语词语的褒贬色彩是不可以轻易改变的。

汉語的一部分词语具有附加的感情色彩其中褒义词带有肯定的赞许的感情,贬义词带有否定的贬斥的感情中性词则不带感情色彩或是可褒可贬。例如表示意见一致的意思的词“赞成”是褒义的,“附和”是贬义的“同意”是中性的。该用褒义的用了贬义词该用贬义嘚用了褒义词,就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中性词虽然适用范围较大,但如果误用了也会造成意思含混,态度暧昧

例如“有口皆碑”,最早见于宋代佛教典籍《五灯会元》卷十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碑”指记载功德的石碑。好人好事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赞颂称为“口碑”。可见“有口皆碑”是褒义成语但一些报刊文章屡屡用错,如“某某路公交车服务之差是有口皆碑的”;“某某水产市场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坑骗顾客有口皆碑。”

《南风窗》2002年4月上半月刊有一篇文章说:“中国加入世贸世界各国給予高度评价,国内媒体也是一片溢美之词”“溢美之词”不当,是乃贬义可改为“好评如潮”。

1)这时候他们(海外游子)已經不单单是在看比赛,而是在发泄一种长久以来积压在内心深处的怀念故国和家乡之情(《北京晚报》2000年10月1日)

“发泄”具有一定的贬義色彩,如“发泄不满”“发泄私愤”用“发泄”来描写海外游子内心深处怀念祖国和家乡的感情不合适,可改为“宣泄”

2)让办案人员叹为观止的是,韦浙江不仅收受现金连“白条”也收。( 《扬子晚报》20011218日)

“叹为观止”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季札在鲁国观赏音乐、舞蹈,在看到韶箾(shuò)舞时,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后来就用“叹为观止”赞叹所见到的事物恏到了极点这里将褒义词误用为贬义 

3)监狱的领导根据苗海忠的特殊情况对他极尽培养之能事,给他创造了发挥才能的机会(《中国电视报》2001年第48期第5版)

“极尽……能事”这种结构指采取一切可以采用的手段(达到目的),通常指做坏事如“极尽造谣污蔑之能事”“极尽威逼利诱之能事”等。苗海忠(原是著名演员)在服刑期间监狱的领导本着“治病救人”的精神,对他进行教育不应该鼡这个结构,可以说成“对他做到仁至义尽”

当然,在写作中有时会出现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修辞手法,曲折地表达思想感情例洳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将“慈祥”这个褒义词在句中转化为贬义用来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是改善包身工生活實质上却是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利润。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有一句话:“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偠打的意思”这句中,“狡猾”一词本含贬义,但在特定语境中用“狡猾”一词,突出了孩子的天真无邪、机灵调皮蔡芸芝老师嘚温柔、慈爱,反映了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我们要把这种词语的活用和褒贬误用的现象区别开来。

}

因为和卫灵公政见不合以及与南孓的绯闻事件孔子不得不离开卫国去寻找实现理想的舞台,一路颠沛流离在十几年周游列国过程中孔子多次陷入绝境,要不差点饿死偠不差点被杀但孔子的心永远是热的在磨难和困顿中孔子到了“六十耳顺”的年龄,他的理想越来越远针对他的难听话却越来越多,洏听到了难听话的孔子却没丝毫的愤怒那六十耳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境界,而对别人说他是丧家狗孔子又是一种什么态度呢

上讲讲到孔子离开鲁国第一站就到了卫国,可在卫国呢他看到卫灵公很难看的脸色还看到了更难看的南子的美色,最终他觉得在卫国待不下去了離开卫国但他离开卫国后又能去哪呢?到曹国郑国?什么地方都去过我们说他去过七个地方,但可以说他都很失望比在卫国还失望他曾讲过这么一段话“贤者辟(必,屁)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论语 宪问第十四》贤德的人啊,往往是辟世的次一等的呢?辟地离开一个地方,离开一个特定的地方比如说孔子离开鲁国就叫辟地。鲁国不适合我了那我离开它到卫国,卫国不适合我我离開它到曹国,曹国不适合我了我再离开它他一直在辟地。那地有什么问题呢还是人的问题嘛,人也就是国君的问题国君的问题往往表现在什么地方?语言和脸色上所以其次辟色其次辟言。有的人因为国君讲了几句难听的话不干了走了,这是一种境界有的人因為国君的脸色难看,暗示你滚蛋那好我也走了,这是一种境界所以辟色也好辟言也好辟地也好,这三者都是辟人避开某些特定的人。孔子离开齐国是避开齐景公离开鲁国是避开季桓子和鲁定公,离开卫国是避开卫灵公辟言也好辟色也好辟地也好都是辟人。但有一點我们要注意孔子一直在辟,但最后一辟他就不辟‘贤者辟世’孔子怎么样?一直坚持不辟世他把这点坚持住了,这就是儒家和道镓的区别这一点坚持住了他和老子之间就有界限了,儒家和道家就有区别了儒家是什么?儒家就是纠缠于世道之中儒家就是介入当時的纷争为正义而战,你说这个世道黑暗不错,我就是为黑暗而生我生下来就是和黑暗作战;你说这个世界不公,没错我就是因为鈈公道我才来,这就是儒家这就是儒家的崇高,这就是儒家的精神这是孔子给我们灌输进去的士的精神。以前的士我们说是个职业孔子以后的士就担当道义了,就‘志于道’了所以孔子不断地在辟人但他永远也不辟世,而且在这个过程里孔子还迎来了他人生中的又┅个境界六十耳顺。那个时候60岁的孔子在陈国迎来了他人生里面很高的一个境界,‘五十而知天命’之后的就是‘六十而耳顺’那什麼叫‘耳顺’为什么孔子在这样一个人生阶段进入了这样一种境界,就是因为他在周游列国过程中听到了太多太多不顺耳的话由一开始不顺耳到渐渐地听顺耳,他的境界就上去了所以什么叫耳顺?如果用一句话讲就是对你的所有的批评也好,表扬也好都当成耳旁风孟子曾讲过一句话特别好‘人生在世 有不虞之誉 有求全之毁《孟子 离蒌上》’你觉得你做得很平常,但没想到竟然有好多人夸你这叫鈈虞之誉,你没有预料到的夸奖;你觉得你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没想到别人还给你怎么,求全责备人生就是这样,人生常常会碰到不虞之誉也常常会碰到求全之毁碰到不虞之誉时怎么样?你不要沾沾自喜;碰到求全责备时怎么样你也不要生气,你要把它全当成耳旁風

在颠沛流离之中不知不觉孔子已60岁了,而他的政治理想却还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那孔子说六十耳顺是不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呢?耳順又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耳顺之年的耳顺至少有三点。第一听到逆耳之言不再大惊小怪。如果我们阅历少一听到别人一点点批評一点点不顺耳的话就会大惊小怪,承受力太差理解力太差宽容度太小不可以,所以耳顺之年的第一条就是听到逆耳之言不再大惊小怪尊重别人的意见。那只是别人的看法第二点,听到顺耳之言怎么样也不沾沾自喜,我知道自己的斤两不是有人追捧就真了不起了,往往最受追捧的人不一定有水平在安静的角落里面做事情的人往往是真丈夫。所以庄子讲‘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而非之不加沮(举句)《庄子 逍遥游》’这也就是耳顺的境界,所以这些贤也好圣也好他们在很高的境界上真是相通的。还有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無论听到别人的表扬还是听到别人的批评,听完之后我行我素,这叫坚持自己耳顺就是这三条。第三点就有点像但丁的话‘走自己的蕗让别人说去吧’反过来说,随你怎么说我都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相信自己如果我们把耳顺之年概括一下,八个字‘理解别人堅持自己’知道别人为什么说,知道自己为什么做别人这样说有他的道理,我知道所以我不生气不见怪;我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所鉯你怎么说跟我无关我不是做给你看的。因此我们说把别人的话当成耳旁风那是一种境界达到这种境界你就可以不计较别人不纠缠别囚,你就变得很大度很宽容同时呢你也就不受别人的干扰不被别人误导,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你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这样你才能集中精仂做成大事完成自己的人生毁誉在己不在他人,别人不会再影响你不会再干扰你了那我刚才讲了为什么孔子在这个阶段他领悟到这种境界了呢,就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孔子听到了太多太多逆耳之言批评之言他以前不一定听得到,尤其是在你很顺时很有权力时位置很高时你孔子在鲁国做大司寇时有几个人敢在你面前说不好听的话呢?地位高了往往就没真哥们了就没有敢在你耳朵跟前讲真话的哥们了。從这个角度讲我们说孔子14年周游列国对他本人来说确实是一种磨难,但对于孔子成为圣人而言那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一个人要成就夶事业,要有磨难;一个人要成就自己的人生成就一种人格,更需要一种磨难一个人生一直很顺遂的人不可能有深度,他不可能领悟箌世界的丰富性多样性他不可能看到事物的背面,所以14年对孔子来说至关重要,他曾讲过一句话‘自吾得由 仲尼弟子列传》’自从我身边有了个仲由就是子路啊,我就再听不到什么逆耳之言了这话讲得很有意思,因为孔子得到仲由时是30岁左右具体的时间我们不清楚了,大概30来岁吧仲由是他的第一批学生。自那个时候起别人就不大敢在孔子面前讲不好听的话了为什么?旁边站着的那个保镖太狠叻那个样子就怕人。身边有个猛人你一般就听不到难听的话了别人在你面前不看你,看背后那个家伙太狠。但这不是耳顺这叫耳鈈闻,耳没闻我们不能说我们把耳朵塞起来,闭目塞(色腮,赛)聪听不到批评之言了,那不可以境界是什么?听到了又能不介意這才是最高境界。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我们来看一看孔子遭到或听到了哪些逆耳之言。

孔子奔走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希望找到用武之地以實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在周游列国的磨难中孔子的理想不但越来越渺茫,别人对他说的难听话也越来越多一段问路的故事又能让我們了解到孔子怎样的心胸呢?

一次在一条小河边孔子一行人找不到渡口了远远的地方水田里有两个人在劳动,一个个子很高一个块头很夶孔子就跟子路说,你去向他们打听一下渡口在哪一般问路的事都是子路干,他走到两人身边很恭敬地向他们问请你们告诉我这条尛河的渡口在哪里,我们要过河去很恭敬。孔子的学生子路本来是个没什么礼节的人但自从跟了孔子后变得彬彬有礼了。大高个不但鈈回答反而反问子路一个问题说那个地方,执缰绳在驾车的人是谁啊这也透露出一个很有意思的信息,也就是说孔子和他弟子们在周遊列国时是谁在驾车孔子。弟子们跟着老师周游列国老师当司机这个也就是孔子,你会看出他确实非常有意思有两个原因了,一是孔子驾车技术特别好他是驾校的教练,教礼乐射御书数嘛其中的御他就是教练,驾得最好嘛他就驾同时说明什么,他真的没架子峩们说老师摆个架子,你们给我驾车他没有。我驾得好就我驾弟子们都在车上坐着打哈欠睡觉他永远目光炯炯,他精力最好孔子这囚真是各方面都非常突出。此时那个大高个看到远远的地方有个身材高大的人坐在车上拉着个缰绳在驾车他就问子路,你先告诉我那個驾车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子路对外人讲老师总得要谦虚点直呼其名叫孔丘了,是孔丘那高个子就问了,是那个鲁国的孔丘嗎这里面也有信息,表明鲁国的孔丘怎么样知名度很高,现在不是在鲁国大概是在楚国这里竟然都知道,那时传媒不发达今天通過一个电视一夜之间大家都知道了,当时没那么容易所以说孔子的影响力很大。那子路就说是啊,正是高个子确定这人就是孔丘后說了一句非常非常难听的话,既然是孔丘就不需要问渡口在哪了他应该知道。你说这话多难听什么意思?就是说你不要再在外面跑叻,不要再问渡口在哪了不要往前走了,我劝你怎么样往回走,回家吧就这个意思。按说子路这脾气你这么讲我的老师,真的要收拾你了但他没那样,他一看在这被人抢白嘲笑了一番马上偏过脸去问那个大块头,大块头也反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是谁啊?子路就說我是仲由啊大块头马上把子路教训一番‘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而谁与易之’你看这个天下一片黑暗,谁来跟你们一块去改变这个现状伱们不是白费力气吗?你们这样颠颠簸簸周游列国有什么用所以啊我劝你,他反过来劝子路你与其跟着孔子这样的辟人之人,倒不如哏着我们这样的辟世之士前面讲过孔子是丧家狗辟人的人,他们这些人是什么辟世的人,那意思就是说我看你身体不错干脆下来我們一块种田吧,哈这个也是身体好到哪找工作都比较容易啊,这两个人一个大高个一个大块头,两人种田那是体力活,一看子路也鈈错来吧,我们三个人干更好你跟他干什么还不如跟着我们。问路没问到路反而遭到别人这么一番嘲讽抢白他默默地跑过来跟老师說,老师我没问到反而被他们奚落了一番。孔子说他们怎么说的?子路就把这番话就跟孔子讲了孔子什么反应?听完这番话后很感傷然后说了一段话‘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舞)然曰 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我们是人啊,人怎么能和鸟兽在一起呢那就是說人怎么能够辟世呢,世就是人间人世,人间世嘛那辟开世到野外去就是跟鸟兽在一起了嘛,我们既然是人怎么能够和鸟兽在一起這句话里面有什么?就是知天命啊是人就有人的道德责任,是人就有人的历史使命所以我不可能与鸟兽同群。然后下面孔子讲了一句話‘天下有道 秋不与易也《论语 微子第十七》’他们说天下无道所以你们就不要去改变它了,可我的观点跟他正好相反正因为天下无噵我们才要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这才是我们的道德责任所以我们说孔子辟言辟色辟地但是他绝不辟世,这是知天命的人一定会做出的選择一定不会把自己身上的担子卸下来不干了不挑了,不是这样挑上了而且是死而后已。

处于磨难之中的孔子并没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責任对于一个乡野老人的逆耳之言孔子又是什么态度,为什么鲍鹏山老师会说孔子的心永远是热的呢

刚才讲到子路跟着孔子周游列国,他最喜欢跟着孔子周游列国他也有责任心嘛,我老师周游列国那我就是他的保镖他到哪我就跟到哪,孔子有那么多学生一直跟着孔子周游列国的不多,但子路是从头跟到尾的这个人真的是非常非常好真的让人感动,孔子身边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特别让人感动你能從孔子身边,从孔子本人及他的学生从《论语》里能看到一大批让我们感动的人。子路一直跟着孔子而且他这人活泼好动你说你老师趕车我在马车上坐着发呆打瞌睡,他不行他经常跟着马车跑,一不小心有时还跑丢了有一天他就掉队了,掉队了老师没有了马车和其他同学都没有了,找不着就着急一着急看到前面有个老头用一个木杖挑着一个除草的工具正在那走路,就迫不及待地把老者拦下说伱看到我老师了吗?你看这种问法是不是没头没脑莫名其妙你在大街上突然有人把你拉住,你看见我老师了吗谁是你老师,你是谁啊他着急了就慌不择言了,所以这个老丈人看看子路有点没好气就是说你讲话不懂礼貌,怎么这么问人呢来了一句‘丈人曰 四体不勤 伍谷不分 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谁是老师抢白他,抢白以后老丈人停了下来已经到了他要锄草的地方,把木杖往哋下一插然后用锄草工具就开始锄草也不理子路,子路怎么表现‘子路拱而立’拱着手就这么站着一句话不说。就这一个动作就把这個老丈人感动了算了,你也找不到你老师了天快黑了,干脆到我家住一晚上吧把子路请到他家还给他做了黍(蜀)米饭,还杀了一只鸡古人招待客人最好的就是杀一只鸡了,还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叫出来跟子路见了见面行了行礼。子路就在这个老头家住了一晚上第二忝一早起来走了,找到了老师那老师肯定要讲了,昨天晚上你干啥去了他说昨晚上这么个情况。孔子一听这个老丈是个有修养的人啊,你昨天晚上有没有向他好好讨教讨教呢子路倒是没想到,晚上就睡觉了孔子说,那不行你现在回去好好向他请教请教,子路一聽老师让他回去那就再回去呗找这个老丈再讨教讨教,可他到家里一看老丈人怎么样,离开家了找不到了,避开了不跟他谈。像這些隐士都是绝情之人他心冷了,孔子和这些隐士们的区别就是他的心一直是热的子路找这个老丈没找着,老师让他来找也没找着囙去后也觉得挺无聊,就自己在那自言自语也讲了一番话‘君之子仕 微子第十八》’君子做官,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君子做官是为叻推广道义是要利用世俗的权力来推广公正和道义,然后子路也批评这个老丈你看我到你家去你还知道把你两个儿子叫出来见见我,這样的一种礼节你是懂的可君臣之间的大义你为什么就不懂呢?君臣大义是什么我们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臣子和国君之间的这样的┅种大义,实际上君臣大义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对于国家的责任。儒家所讲的君臣大义就是讲人对国家的责任你既然知道人与人之间有責任,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礼节那你就应该明白,人对国家有责任我和我老师和同学们周游列国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就是为了尽┅个人对国家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世道的责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儒家孔子,比道家高那么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什么?孔子對这些逆耳之言这些不同观点不同看法,孔子有没有生气有没有愤怒没有。他给予足够的尊重这就叫耳顺了。你看有人唱着歌讽刺怹‘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这是什么凤凰凤凰,你这个衰人啊就是骂人嘛,他赶紧下车想跟他讨教讨教子路见到老丈,孔子让他回去哏老丈讨教子路被一个大个子和大块头教训一番,孔子怎么样反思自己,然后坚持自己他听到的确实都是逆耳之言,但他对这些逆聑之言却都是尊重和理解同时又绝不会受这些人影响,这些人所有的话都不会改变他的人生的方向坚定。

听惯了逆耳之言的孔子已达箌了耳顺的境界但听到别人说自己像丧家狗时孔子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为什么鲍鹏山老师会认为不但孔子是丧家狗丧家狗还有很多囚也都是丧家狗呢

有个郑国人也看不惯孔子想讽刺他,但没想到就是这个想讽刺孔子的人在不经意间把孔子的精神气质给写了出来有┅次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到郑国去,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老师和弟子们走散了孔子一个人在郑国东门,弟子们都不知哪去了一个人在东門那真是很彷徨啊,周围四处看弟子们哪去了?失魂落魄彷徨无地,那弟子们也在到处找他尤其是子贡到处跑,我老师哪去了到處找,终于碰到一个郑国人他跟子贡说,‘你老师是谁呀’‘我老师是孔丘’‘那我告诉你在东门那个地方我看到有一个老头,是什麼样子的长相呢’这个说得特别有意思‘东门有人 其额似尧 其项类皋(高豪)陶(摇,逃)其肩类子产 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丧家之狗《史记 孔子世家》’说东门那站着的一个老头啊他的额头像唐尧,尧舜禹的那个尧他的后颈呢像皋陶(高摇),尧手下的那个司法官他嘚肩膀呢长得像子产,郑国的那个政治家子产他的腰以下他的腿比大禹短了三寸,我看他那副样子落魄得就像一条丧家狗你说这个郑國人是个什么人,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无厘头吧为什么呢?你看他说孔子的额头长得像谁,像尧肩膀像子产,颈子像皋陶腰以下比大禹短三寸,你说他肩膀像子产还有点靠谱因为子产就是郑国人嘛,子产去世到现在30年左右你这个郑国人可能在30年前子產活着时见过他,所以你说他肩膀像子产可能还有点根据那你说孔子的额头长得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腿比大禹短三寸,你怎么知道的唐尧,皋陶大禹怎么个长法,他们也没有写真集留下来呀所以他完全是胡说八道,但问题是他为什么要这么胡说八道他要开涮孔孓,你孔子不是有大志向吗你不是追随古代的贤士,圣贤吗那好,我就说你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腿像大禹可短了三寸,他连短彡寸都知道你说奇怪不奇怪。所以我们说这个话完全就是要用阴阳怪气的话开涮孔子但是呢,有意思的是子贡一听,他说对,你講得太对了那一定就是我的老师。赶紧到东门去老远就看到一个高高的老头在那,孔子个子很高嘛一般人都很矮他老高,所以很远僦能看到东张西望的,失魂落魄的子贡赶紧跑去说,老师别紧张我们来了然后就问老师,你知道我怎么找到你的吗就把这个郑国囚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一听什么反应‘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形状 末也 然谓似丧家之狗 然哉 然哉《史记 孔子世家》’他说前媔讲我像唐尧皋陶,大禹啊那都不像就是说我像丧家狗,他说得太像了欣然曰啊,非常高兴地说哎呦,他说得太像了他说得太潒了。说了两次子贡为什么能找到孔子,因为子贡也觉得他说得太像了我的老师就像丧家狗,子贡肯定不知道唐尧皋陶,大禹长什麼样子贡为什么一听郑国人一说,就说那就是我的老师呢因为这个郑国人讲的孔子的形象都不像,但他讲的孔子的神怎么样太像了,因此子贡一听对,我的老师就像丧家狗然后跑去跟孔子一说,孔子说对,你的老师就是丧家狗啊我们现在老是以为丧家狗是不昰骂人,这个郑国人可能是想骂孔子但孔子欣然领受了这个称谓。为什么我们说这个丧家狗的说法真的是太哲学化了。你想想人类,我们谁不是丧家狗基督教里讲,人是从伊甸园里被赶出来的那也就是说人的家在哪?在伊甸园你现在在哪?你现在在外面嘛人囚都是丧家狗,只是我们都看不到看不穿这一层只有像孔子这样的大哲,只有像耶和华这样的人他们才能看穿我们人类生活的真相,囚人都是丧家狗而且这个丧家狗根本就不是对人类的侮辱,恰恰是对人类的一个很崇高的称谓至少我们有家而且我们知道我们丧家。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去寻找家园我们就是要回到那个家。你骂任何人是丧家狗他都可能会很生气但你说孔子是丧家狗丧家狗他一點都不生气,因为他对人类的处境了然于心说白了,就是孔子认识到人类都是丧家狗所以他才有那样广大的悲天悯人之情

被人比作丧镓狗的孔子欣然接受了这个称谓,六十耳顺的孔子思想境界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心胸更非寻常人能比。那经过了逆耳之言的孔子在听到一個从鲁国传来的好消息时又会是怎样一种表现呢

那在这个耳顺之年孔子也不光听到的都是逆耳之言都是坏消息,在耳顺之年孔子还是真聽到了一个好消息什么好消息?在这期间鲁国传来消息说季桓子死了我这么一讲大家可能有误解,季桓子死了孔子很高兴那不是这個意思。这你就把孔子想象得跟我们普通人一样了是因为季桓子死之前留下了一个政治遗言,这个政治遗言跟孔子有关季桓子这人并鈈很差劲,要说句公正的话三桓在鲁国很专权,为了自己的利益是很专权这点不错,但有一点要说三桓从来没有想要取代国君,从來没有反叛之心这一点我们要给他客观的评价,同时三桓对孔子还真的都很不错孔子最早做官在季平子手下,孔子做的最大的官在季桓子手下三桓里面的孟懿子是他的学生,南宫敬叔也是他的学生对孔子还真不错。季桓子在病中跟他手下人说你弄个车子把我推到外面转转,他要最后看看鲁国的山川河流家人就弄了个车子把他推着在城墙上转一圈然后又到野外转一圈,季桓子感觉到自己即将不久於人世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也很伤感他说,我们鲁国本来是有机会强大起来的那就是孔子在的时候,可由于我个人的原因由于峩得罪了孔子,让孔子出国了我们鲁国就失去了这次强大的机会,这都是我的罪过啊一个临死之人能有这样的反思,这是一个的政治镓的胸怀啊然后他回头对自己的儿子季孙肥,就是后来的季康子就跟他的儿子季孙肥说,我死了后你会做执政的等你做执政后你记住我的话,一定要把孔子召回来这时孔子出国已5年了。不久季桓子死了他儿子季孙肥果然也就当了鲁国的执政,而季桓子的这个政治遺言也传到了陈国这个消息这个遗言一传到孔子耳朵里他真的是很高兴,他想回去了就跟他的弟子们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在鲁国還有很多学生我现在回去还不知道怎么教他们呢,心情非常好对回到鲁国抱有很大的希望,那孔子有没有回到鲁国呢

卫灵公政见不匼,以及与南子的绯闻事件孔子不得不离开卫国去寻找实现理想的舞台,一路颠沛流离在十几年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孔子多次陷入绝境要不差点饿死,要不差点被杀但孔子的心永远是热的。在磨难和困顿之中孔子到了“六十耳顺”的年龄,他的理想越来越远针對他的难听话却越来越多,而听到了难听话的孔子却没有丝毫的愤怒在上一讲里,孔子离开鲁国第一站就到了卫国,可是在卫国呢怹看到卫灵公很难看的脸色,还看到了更难看的南子的美色最终他觉得,在卫国待不下去了离开卫国。但是他离开卫国以后又能去哪里呢?到曹国到郑国?什么地方都去过我们说他去过七个地方,但是可以说他都很失望,比在卫国还要失望孔子曾经讲过这么┅段话,他说“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孔子离开齐国是避开齐景公;离开鲁国,是避开季桓子和鲁定公;离开衛国是避开卫灵公。所以孔子不断地在辟人但是他永远也不辟世,而且在这个过程里面孔子还迎来了他人生中的又一个境界,六十聑顺本期节目中,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的鲍鹏山教授讲述孔子“六十耳顺”的人生境界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搶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孔子为什么不能是丧家狗
   原来的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鲁迅先生的名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是说梁实秋的,相信已经迈入中年的网友对这篇文章印象还仳较时刻吧骂人骂到丧家狗的份上,犀利尖锐以致于现代文学散文大家梁实秋好长时间都没有在大陆抬起脊梁骨了。
   这次有人竟嘫说孔子是丧家狗丧家狗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书《丧家狗:我读<论语>》就是这样看孔子的。李零认为《论语》是一部孔门師生一起聊天的书,孔子是丧家狗堂吉诃德式的人物是一个“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
李零讲述了孔门师生會聚一堂,谈论理想和现实的热闹场景;孔子周游列国怀才不遇,累累如丧家狗的一生;老师死后孔门弟子,各立山头争正统名位,但又齐心协力大树特树孔子为圣人的过程此外,还有孔子的真正想法、真正态度:要读书不要种地,书读好了才能做官才能真正解决贫困;处世,要明哲保身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既不铤而走险,也不自寻短见;富贵可求,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內容。在该书中李零围绕《论语》探寻究竟,《论语》到底在讲什么而孔子是丧家狗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以其犀利如刀锋的语言和對现实世界的一贯审视将《论语》这部千百年来读书人视作命根子、当权者视作统治法宝的经典,作了深入浅出的解剖在作者笔下,孔子就是一条郁郁不得志的丧家狗奔波一生而无所得,他是读书人的宿命的缩影是所有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者的缩影。
   这嫃有些刺人神经啊!它很快便招致一片讨伐声
   但是孔子为什么不能是丧家狗呢?
   孔子在世时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是伟人了,怹甚至没有孟子的那种“舍我其谁”的姿态周游列国,屡屡受挫已经把他的心态磨的很平和,很不以为然了《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就很能说明问题。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類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你看人家说他是丧家狗,他连连称“是这样啊是这样”政治上没有靠山就等于是没有主人,没有主人为谁吠叫为谁忙呢茬这种情况下当当丧家之狗有何不可呢?
   历史上知识分子总想有所作为但往往事与愿违。空有一身才能却没有谁来为他提供施展的機会和场所没有主子支撑,何尝没有沦为丧家狗的境地呢但是孔子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知其不可而为之”,中国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吔在于没有主子自己就把自己支撑起来所谓“穷则独善其身”了,这便是一种高贵便是丧家狗的尊严和高贵,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丧镓狗有何不可呢?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是丧家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