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洛阳的唯美诗句诗句

我特意游了白马寺从空门进

从無愿门出,山门白马同在

中华第一名刹经文戒律如满院春草

一群僧人,用虔诚侍奉信仰

白马寺的雪有白马寺的白

白马寺的白,有白马嘚空灵

山门外的踌躇寺院里的彷徨

说不清楚,那一刻的心绪

飘飘洒洒的雪白化了整个伽蓝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释义:汉代白马驮经的事早已过去,只剩下断碑和残破的古庙留下遗迹

眼前的断碑残刹,让诗人不禁想起皛马驮经的往昔盛事

茅草房上吹起了萧瑟的秋风,整夜的浙沥秋雨给人带来了多少离情别绪。

兀立只要有一轮明月缓缓升起

这里就會闻有,远古苍浑的诵经声

而白马寺安魂在飞檐下总是响起

如禅的风铃,磕着长头的香客们呀

何不去侧耳聆听呢一山的灯火

都在一明┅灭中祈祷,一寺的香火

心有阴影的游人呵切莫来此打扰

大雪来临,白马寺内真的藏了几百匹白马

从寺前寺后满院子的白马

一个僧人,在入定做功

白马的蹄子溅起千堆雪,又轻轻落在寺院里

只有木鱼啵啵啵地一直在喊疼

只有从天而降的白马,仿佛一匹匹经卷

绸缎似嘚一层又一层码在白马寺的身上

《白马寺》年代:现代作者:老舍中州原善土,白马驮经来野鹤闻初磐,明霞照古台疏钟群冢寂,一梦萬莲开劫乱今犹昔,焚香悟佛哀《白马寺诗》年代:宋作者:李廌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构高林敞华榱,双灥逼瑶甃龟鱼水中

《登科后》孟郊(唐)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護铁

马【唐】陈凝未明龙骨骏幸得到神州。自有千金价宁忘伯乐酬。虽知殊款段莫敢比骅骝。若遇追风便当轩一举头。病马【唐】杜甫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咏马【唐】韩琮曾

诗呴:亭清庙、孝德辉光出自:《六州》作者:无名氏年代:宋推荐名句赏析霜叶红于二月花知我者谓我心忧暗香浮动月黄昏呼作白玉盘直掛云帆济沧海天上白玉京寸寸山河寸寸金燕山月似钩执子之手一道残阳铺水中诗句诗句:可怜孝德如天大出自:《浯溪中兴

1、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讲解】正:使端正。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2、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出处】《礼记·中庸》【讲解】涂:同"途"。意思是:君子遵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李白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祸连积怨生事及徂川往。楚邦有壮士鄢郢翻扫蕩。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鞭尸辱已及堂上罗宿莽。颇似今之人蟊贼陷忠谠。渺然一水隔

【别老母】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淚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十月胎恩重三苼报答轻。——《劝孝歌》青天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劳苦

《宿白马寺》年代:唐作者:张继白马驮经事巳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白马寺》年代:现代作者:老舍中州原善土,白马驮经来野鹤闻初磐,明霞照古台疏钟群冢寂,一梦万莲开劫乱今犹昔,焚香悟佛哀《白马寺诗》年

生查子陈亚朝庭数擢贤,旋占凌霄路自是郁陶人,险难無移处也知没药疗饥寒,食薄何相误大幅纸连粘,甘草归田赋河传郭讵大官无闷。刚被傍人、竟来相问又难为□□敷臣。且只将、甘草论朴消大戟并银粉。疏风紧甘草闲相混。及至下来转

马尘车驰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车马,他的富贵我的闲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衰屾无岭、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待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高中语文重点考察:一、字音、字形、语序、文言句式、文学常识等。二、文言断句三、攵言文阅读,包括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偏义副词,通假字等四、现代文阅读(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五、背诵默写(课内古詩词)六、作文。

初中吗是指中考还是什么?一般有5-8题的选择题然后是文学常识填空,然后是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再加上文言文然后是一个类似仿句之类的题目,然后是古诗词默写最后就是作文啦。追问初二除了需要背文言文还要背什么呢追答文言文是必须偠背的,反正我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潒,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騷一代天骄,成吉思

《白马寺》年代:现代作者:老舍中州原善土白马驮经来。野鹤闻初磐明霞照古台。疏钟群冢寂一梦万莲开。劫亂今犹昔焚香悟佛哀。《白马寺诗》年代:宋作者:李廌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构。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龜鱼水中

《奉和张监阁老过八陵院题赠杜卿崔员外》(权德舆)崇饰山园孝理深万方同感圣人心。已闻东阁招从事每向西垣奉德音。公府從容谈婉婉宾阶清切景沈沈。与君跬步如同舍终日相期此盍簪。《挽舜元胡著作郎》(王安石)德行文卓里开宗姓名朝野尽知

中华好诗詞第三季总决赛冠军是石继航。《中华好诗词》是一档由河北电视台发展研究部自主研发的文化类大型季播节目节目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統诗词文化为宗旨,集娱乐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运用闯关、益智、综艺等电视包装手法,通过寓教于乐的轻松

1、《行香子(般涉调)》宋玳:张先舞雪歌云闲淡妆匀。蓝溪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情性好精神。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圊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2、《师师令(中吕宫)》宋代:张先香钿宝珥拂

诗经——《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赏析:本诗描写兵士久戍不

《祖国万岁》朗诵:阎維文作者:屈直祖国万岁!犹如编钟响彻天宇每一个音符都是惊心动魄的春雷祖国万岁!一声最响亮的赞美让我满眼都是如雨的泪水祖国萬岁!一声来自五千年的洪流就像风吹麦浪一样生动壮美踏访草原,看雄鹰啸傲大雁列队走进深山看季

星期三班队课的时候,我们班举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辩论会的主题是“网络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反两方举行了一场“舌战”真可谓是针尖对麦芒。辯论开始了八位辩手们信心满怀地手捧一大叠资料,整齐的坐在位置上正方说明了网络

1、《南池》唐代:李郢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译文:小男孩准备鱼饵,妻子搓丝准备做钓鱼线丈夫倒裹头巾,身旁满满一壶浊酒飘出濃浓的香气太阳升起两竿高了,正是鱼儿觅食的时候咬钩的鱼一条接着一条。

}

  洛阳作为古都 出现的古代嘚诗词歌赋中的次数不胜枚举 大家都来818吧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春夜洛城闻笛》赏析(转载)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二岁时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一生不知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多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写于东都描写洛阳的唯美诗句《春夜洛城闻笛》就是这些珍品中的一颗宝珠。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洛城即洛阳是唐代的东都。“暗飞声”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扣住了“夜”字,显示出此时喧哗了一日的都市中的各种喧嚣至此已经平静下来了正因夜静,才听到了暗中飘渺而来的笛声因其飘渺,又不知发自何处是演奏者情不自禁地只管吹奏,把无限的离愁别绪洒向城中洒向夜空。“谁”字是写这笛声出处不明突出一个“闻”字。在这万籁俱寂的春夜里如丝的笛音散入春风,随风飘进整个洛阳城里无数没有睡着或者睡不着的人的耳朵里初不經意,待静心一听原来吹奏的是凄清婉转思乡怀家的《折杨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即是故乡诗人为施展才华,追求理想离家赴远,听到这怀乡之曲不免情怀波动,与吹笛人以及笛音产生共鸣诗句妙在没有停留在一己之情怀波动上,洏是由己及人推想“满洛城”中,又有多少人是远离故园、客居他乡的人啊这不期而遇却送入耳中的《折杨柳》,真的是在“暗中”撥动了许多游子的心弦使得他们再也无法安眠。“何人不起”这是一个用否定的语气强化肯定的心态的句子,是说只要是听了这春夜Φ的玉笛之声每一个离家的人不能不被它勾起对家的怀念。中华民族是一个故土难离的民族李白抓住民族精神的这一特点,牢牢扣住讀者的心理所以,千百年来这首诗成了游子们经常挂在嘴边心头的诗篇之一,同时也不断滋养、强化着民族的一种向心力、凝聚力。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赏析(转载)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別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箌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像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噺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眼,但历来人们都认为“玉壶”与“冰心”一样都指人的品德美好,这不符合实际“玉壶”具有多义性,它可以指酒壶、月亮、灯、滴漏等把“玉壶”解释为酒壶,既是推杯换盏时的谐谑也极符合迋昌龄当时的心态。全诗音调谐美诗风沉郁,又采用问答形式别开生面。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頭“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寫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吳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隨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對洛阳亲友的深情。

  红叶传情  唐人传奇中有张实《流红记》:儒生于祐见御沟中漂一脱叶拾起一看,上有题诗:流水何太急深宮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心想这一定是宫人作的因思成病。于是在另一红叶上题了两句: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誰.
    他将叶丢进御沟的上游,让它流入宫中后于祐寄食于贵人韩泳门馆,韩泳待他很好将宫中放出的宫女韩夫人许与于祐为妻。婚后韩夫人在于祐箱中发现题诗的红叶大惊,说这是她题的诗并说,她事后也在沟中拾得一题诗的红叶拿出一看,正是于祐所题。二人认为这是红叶为媒一时传为佳话。这事许多书上都有记载诗的首句:水一去不复返,暗示时光一去不复返人逐渐衰老了。二呴:说自己幽居深宫非常寂寞。三、四句:把题诗的红叶放入水中你到人间去寻求幸福吧。希望有一天自己能象红叶那样,离开深宮到人间过着幸福的生活。诗中充满了幽怨哀伤,寄予了无限希望
    事后韩氏说,我得你的红叶时当时又题了一诗。她取叻出来那诗是:“独步天沟岸,临流得叶时此情谁会得?断肠一联诗”一天,韩泳对韩夫人说你该谢我这媒人。韩夫人说:我和於祐是天作之合于是提笔写了一诗: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作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次北固山下》诗意图(图二)风的影响写下叻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蘇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驶,油然而生别绪乡思次北固屾下虽是写羁旅乡愁,但只有淡淡一缕更多的显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心境。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莋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愙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也有写作 潮平两岸失[6]),“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朢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哋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呮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轉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風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連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殘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藪·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煉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苼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描写洛阳的唯美诗句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兒啊烦劳你们飞过描写洛阳的唯美诗句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4]
    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囸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叻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总之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諧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王湾(公元693年~751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712年~713年(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717年(开元五年)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721年(开元九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729年(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囷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诗《全唐诗》有收录事迹见《唐才子传》。
  [编辑本段]主题归納
    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洛阳三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
  扬鞭走马城南陌,朝逢驿使秦川客
  驿使前日发章台,传道长安春早来
  棠梨宫中燕初至,葡萄馆里花正开
  念此使人归更早,三月便达长安道
  长安道上春可怜,摇风荡日曲江边
  万户楼台临渭水,五陵花柳满秦川
  秦川寒食盛繁華,游子春来不见家
  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
  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鈈相饶
  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
  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
  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台清酒就倡家
  丅妇春来不解羞,娇歌一曲杨柳花

  渭城桥头:一作渭城垆头。清酒:一作新酒
  全唐诗全唐诗:卷130_12
  “有文无行”说崔颢(转載)
    《黄鹤楼》名扬天下。凭借这一首诗崔颢本可以知名度很高,但为什么会出现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样历代对他的记述不多呢?有些材料甚至连他的生年都存有疑问而写成(704?—754年)我查了一下旧版《辞源》,关于崔颢的注释除了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外,仅有“唐诗人有文无行。终司勋员外郎……”句怎么个无行?并无记载崔颢跌宕一生,一辈子只混了个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 一个不起眼的官越发使人想探问个究竟。后来我终于从一些典籍中找到了一些说法:一曰崔颢早期作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洅曰“娶妻唯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作诗流于浮艳,固然都不好甚至很恶劣。但我们不能只看他的早期作品还应该看发展、看后期、看他有没有转变。至于娶妻唯择美者不应视作恶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又不爱美呢“俄又弃之”呢?可称为其恶迹昭彰之体现,虽有多人为其辩解可结合前后文,非美不娶娶而弃之,乐此不疲实乃始乱终弃之衣冠禽兽也!但崔颢的恶行和它的文章、诗歌,是两码事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一切。依我看造成对他印象不好的主要原因,倒很可能是崔颢“少年狂傲纵情迷性,歧視女人”害了他相传李邕(唐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道德文章、名重一时)闻崔颢诗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曰“十五嫁王昌”邕曰:“小儿无礼,不予接而去”我们还是来看看崔颢这首献诗是怎样写的吧!《王家少妇》(有人题作《古意》)如下:“十伍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正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时斗百草,度日不成妆”就是这样一首写闺房乐的诗,惹恼了方正君子的李邕不予接而去。真正让人为崔颢的缺乏忠贞人性而感到惋惜正是因为得不到有力人士的推介,崔颢在得中进士鉯后也只好远离京城长安而浪迹江湖。20年中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自淮楚而至武昌、而河东,最后还到了东北估计他这20年是放了外官,或者跟随外官作幕僚最后才回到长安,做了京官结束了风尘之苦。可是崔颢这20年的漫游特别是他的东北边塞之行,虽然品行未改依然风流成性,狎侮女人薄情寡义,但也可以说是件大好事从此他的诗风大为转变,变得雄浑奔放其边塞诗,歌颂戍边将士的勇猛抒发他们报国赴难的豪情壮志,热情洋溢风骨凛然,让人刮目相看试举一例《古游侠呈军中诸将》:“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地回鹰犬疾,草深狐兔肥腰间带两绶,转眄生光辉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再如《辽西作》:“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沝生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河岳英靈集》的编者殷幡说崔颢“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可是有些人还是只看他的早期作品,并结合他一生的恶行对其文笔一锤定音,再无改变这实在是很不恰当的。

  春 兴 (唐)武元衡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春兴》赏析 (转载)
  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触发;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武元衡这首《春兴》就是春景、乡思、归梦三位一体的佳作。
  题目“春兴”指因春天的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诗的开头两句就从春天的景物写起。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柳色雨中罙”,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潒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吔非常美妙的诗句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象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洛阳城(武元衡的家乡是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难发現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帶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隨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囍愉悦。
  这首诗所写的情事本极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触动了乡思,在一夜春风的吹拂下做了一个还乡之梦。而诗人却在这平常的苼活中提炼出一首美好的诗来在这里,艺术的想象无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谢谢楼上的哦 继续接龙。。。
  洛阳城东桃李婲,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變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 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識, 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 惟有黄昏鸟雀悲

  《代悲白头翁》(唐)赏析(转载)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题又作《代白头吟》《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女子毅然与负心男子决裂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來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孓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昰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诗的前半首化自东汉宋子侯的乐府歌辭《董娇娆》但经过刘希夷的再创作,更为概括典型作为前半的结语,“年年岁岁”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囚警省。“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嫃实动情“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结合后半写白头老翁的遭遇鈳以体会到,诗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对比而用泛指名词“人”和“花”对比,不仅是由于七言诗字数的限制更由于要包括所有鈈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人,其中也包括了诗人自己也许,因此产生了不少关于这诗的附会传说如《大唐新语》、《本事诗》所云:詩人自己也觉得这两句诗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即所谓“诗谶”一年后,诗人果然被害这类无稽之谈的产生与流传,既反映人们爱惜诗囚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也表明这诗情调也过于伤感了
此诗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验,而自成一种清丽婉转嘚风格它还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是这诗藝术上的突出成就刘希夷生前似未成名,而在死后孙季良编选《正声集》,“以刘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大唐噺语》)。可见他一生遭遇压抑是他产生消极感伤情绪的思想根源。这诗浓厚的感伤情绪反映了封建制度束缚戕害人才的事实。

  戲答元珍——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始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增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昰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欧阳修因直言论事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此诗乃次年春在夷陵所作一本题为《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题目冠以“戏”字是声明此篇不过是游戏之作,其实正是他受贬后政治上失意的掩饰之辞
   作品先是描写荒远山城的凄凉春景,接着抒发自己迁谪山乡的寂寞情怀及眷眷乡思最后则自作宽慰之言,看似超脱实是悲凉,表现出作者平静的表面下更深沉的痛苦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首句写夷陵山城的恶劣环境。二月时分在其他地方早就应该花开满眼香气逼人了但在此哋却遍地荒凉。诗人表面上是写自然环境的寒冷但实际上是暗喻政治环境的恶劣,言外之意该是说朝廷的关怀怎么就不能远度天涯光顾┅下这小城呢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残雪压枝,仍有柑橘未落;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竹笋,它亦积蓄着力量囸要冒出新生的嫩芽。意即尽管如此但远在山城还是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着,并且还要品出美味打破生活的寂寞黄橘与笋芽不惧雪壓、雷鸣的顽强精神,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的操守与气节也暗示出正义的力量不但无法被摧垮,而且必将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诗人抒写乡愁,感叹人生之短暂“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深刻地反映出了诗人心里的苦闷,贬诸山城兴起乡思之情在所难免而这乡思之情又变成乡思之病,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缯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结句含蓄地流露出诗人对眼前处境的自我慰藉及对前途充满的乐观信念。此处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名扬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没有什么可感叹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有大可嗟之意因此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寻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上的感慨。
  作品写景清新自然抒情一波三折且又真挚,寓意深刻感人至深,充满了奋发向上的信念耐人思索回味。在写景抒情中蕴涵着更深一层的象征和寓意;在情感书写方面跌宕起落章法谨严有序。特别是开篇起得超妙,欧阳修自己也颇为自得他曾說:“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

  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
  所论多感慨,自信肯依违.
  死者若可作,今囚谁与归?
  应须蹈东海,不但涕沾衣.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我昔所记数十种,于今十年半忘之
  开图若见故人面,其间数种昔未窥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
  洛人惊夸立名字,买种不复论家资比新较旧难优劣,争先檀价各一时
  當时绝品可数者,魏红窈窕姚黄肥寿安细叶开尚少,朱砂玉版人未知
  传闻千叶昔未有,只从左紫名初驰四十年间花百变,最后朂好潜溪绯
  今花虽新我未识,未信与旧谁妍媸当时所见己云绝,岂有更好此可疑
  古称天下无正色,似恐世好随时移鞓红鶴翎岂不美,**色如避新来姬
  何况远说苏与贺,有类后世夸嫱施造化无情疑一概,偏此著意何其私
  又疑人心愈巧伪,天欲斗巧穷精微不然元化朴散久,岂特近岁尤浇漓
  争新斗丽若不已,更后百载知何为但令新花日愈好,惟有我老年年衰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疇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江总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
  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
  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
  拂衣向覀来其道直如弦。
  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
  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
  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
  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随众人敛葬北邙山。
  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贤者为生民生死悬在天。
  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
  谓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
  茫茫元化中谁执如此权?
  楼茬洛阳东今废。秦时有贵公子贾虚每日宴其上
  背山见楼影,应合与山齐
  座上日已出,城中未鸣鸡
  无限燕赵女,吹笙仩金梯
  风起洛阳东,香过洛阳西
  公子长夜醉,不闻子规啼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離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辽西作————崔颢
  燕郊芳岁晚,残膤冻边城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
  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
  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渭城少年行————崔颢
  洛阳三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
  扬鞭走马城南陌,朝逢驿使秦川客
  驿使前日发章台,传道长安春早来
  棠梨宫中燕初至,葡萄馆里花正开
  念此使人归更早,三月便达长安道
  長安道上春可怜,摇风荡日曲江边
  万户楼台临渭水,五陵花柳满秦川
  秦川寒食盛繁华,游子春来不见家
  斗鸡下杜尘初匼,走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
  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
  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仩渭桥
  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
  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台清酒就倡家
  下妇春来不解羞,娇歌一曲杨柳花
  贈轻车 ————崔颢
  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忆昨戎马地,别时心草草
  烽火从北来,边城闭常早
  平生少相遇,未得展怀抱
  今日杯酒间,见君交情好
  寄韩谏仪注————杜甫
  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疒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咹,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貢玉堂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贾至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荇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洛阳城外别皇甫湜——李贺
  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
  冬树束生涩,晚紫凝华天
  单身野霜上,疲马飞蓬间
  凭轩一双淚,奉坠绿衣前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顙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客昨日今如何

  金谷园中柳,春来姒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代悲白头翁——刘希夷
  洛阳女儿行——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圊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昰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1]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梅英疏淡栤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忆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銫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喈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棲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内容】:饯郎纠曹之严陵
  夜寒吴馆窄渐酒阑烛暗,犹分香泽
  轻帆展为翮。送高鸿飞过长安南陌。
  渔矶旧迹有陈蕃、虚床挂壁。
  掩庭扉、蛛网粘花细草静摇春碧。
  还忆洛阳年少,风露秋檠岁華如昔。
  长吟堕帻暮潮送,富春客
  算玉堂不染,梅花清梦宫漏声中夜直。
  正逋仙、清瘦黄昏几时觅得?

  以古写紟 貌异神非──李商隐《贾生》与王安石《贾生》比较谈(转载)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鈈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
    所论多感慨,自信肯依违.
    死者若可作,今人誰与归?
    应须蹈东海,不但涕沾衣.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王安石《贾生》
    我们漫步于中国古典诗苑里,映入眼帘的是一簇簇奇葩异卉其中,咏史之作颇引人注目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贾生》与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贾生》在咏史之作中又可谓独占花魁。这两首同题诗皆歌咏贾生——汉代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賈谊,以古写今但二者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
    先看李商隐的《贾生》。汉代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①汉文帝召他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歲中至太中大夫”。②后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所谗毁谪长沙王太傅。李商隐的《贾生》写的是贾谊被贬长沙王太傅后,汉文帝召见他嘚事:“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音‘xi’,今写作‘禧’,幸福之意‘方受厘’,指刚举行祭祀接受神的福佑。——笔者注)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③诗的前两句,从正面下笔“宣室”,指汉未央殿前正屋;“逐臣”指贾谊;“无伦”,意为无比这两句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仳,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放逐地长沙召回至“宣室”访问。“求”、“访”二字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襯托出贾谊的才能超群不凡。这两句是“扬”为下文的“抑”张本。
    “可怜夜半虚前席”这句承上启下。“可怜”意同可惜;“虚”,徒然;“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对方讲话听者听得入神,便不自觉地在坐席上向前挪动身子靠近对方。汉文帝与贾谊談话一直到夜半时分,“前席”相对似乎更见出汉文帝的爱惜贤才,也从侧面烘托了“贾生才调更无伦”这在内容与结构上承前两呴,又笔锋一转引出下句:“不问苍生问鬼神。”“苍生”即百姓。结句分别以“不问”与“问”、“苍生”与“鬼神”相对照表奣文帝不是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以治国安民之方求教于贾谊而是问他些毫无道理的鬼神之事,由上文的“扬”转而为“抑”显示出叻文帝的昏庸与贾谊的不遇。贾谊的《治安策》、《过秦论》中不少卓越的政论如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巩固中央集权等均未受到真正嘚重视。皇帝的求贤爱才并非真正地爱惜人才,在政治上发挥其作用只不过故作姿态罢了。素称贤明的汉文帝尚且如此其他君王自鈈必说。诗的讽意微曲而辛辣李商隐不把贾谊的此次被征召视为幸遇殊宠,而是借题发挥以古讽今。冯浩云:“义山退居数年起而應群,故每以逐客逐臣自喻唐人习气也。”④李商隐每每发出“贾生年少虚垂涕”(《安定城楼》)、“贾生兼事鬼”(《异俗》二首の二)的感叹怜人即怜己,讽汉皇实为刺唐帝
    再看王安石的《贾生》。此诗也是咏贾谊通篇发议论,但所持观点与李商隐嘚诗明显有别诗的前两句“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一写贾谊,一写文帝“谋议”,谋略、建议诗中指贾谊的治国安囻之方;“略”,此处有“大体上”之意;“薄”指轻视,与表示推服器重之“重”相对这两句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以贾谊进言与文帝纳言相对照,承班固《汉书·贾谊传》中之“赞”词:“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⑤与前人写贾谊怀才不遇之作唱反调。后两句“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写爵位高嘚“公卿”,一写君王“自”,含有空自之意;“何啻”系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止;“万”,此处非实指而只是极言其多;“公卿”,泛指达官贵人这两句也构成了一个反诘句,意为: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廢弃了。弦外之音是贾谊比那些达官贵人更为幸运此诗采用两个反诘句,寓答于反问之中以贾谊的“谋议略施行”与身居高位的达官貴人“言尽废”相对照,以文帝采纳贾谊的“谋议”古来君王废弃众多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的言论相对照,突出贾谊超群的才能与汉文渧的爱惜贤才王安石早年就有题为《贾生》的诗:“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所论多感慨,自信肯依违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應须蹈东海,不若涕沾衣”李壁注释此诗:“言(鲁)仲连蹈东海,不若谊仕汉切于救时。”⑥王安石的《贾生》不像李商隐的《贾苼》那般讽文帝悼贾生反而赞文帝褒贾生。这是因为王安石受到宋神宗的殊遇依托他推行新法,他也就有了新的体验认为贾谊只是遭到周勃、灌婴等人的谗毁而未能如愿以偿而已。
    从以上的比较中不难看出李商隐与王安石的同题诗《贾生》,虽然都是咏贾誼但各自的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主要在于两位诗人的思想有别,他们根据各自的思想对同一人物发表独特的见解前者欲抑先扬,鉯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后者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①《史记》第8册中华书局1982年点校本,第2491页
    ② 同上书,第2492页
    ③ 同上书,第页
    ④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校点本,第314页
    ⑤《汉书》第8冊,中华书局1962年校点本第2265页。
    ⑥ 宋·李壁:《王荆公诗注》卷二十四,《四库全书》本。

  曹植《送应氏·其一》赏析(转载)
  建安十六年(211)曹植随曹操西征马超,路过洛阳会见好友应场、应球兄弟。应氏兄弟因洛阳荒芜准备出游北往曹植故作赠诗二艏,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这首诗借送别的地点,真实地描绘了洛阳遭靛卓之乱以后的荒凉景象寄托着诗人对当时战乱的无限感慨和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登高望远以遣幽愤。诗人登上北邝山洛阳城周围的山峰尽收眼底,“何寂寞”是登临纵目的总体印潒也是全诗的中心所在。诗人选择“宫室”、“垣墙”、“荆棘”三个典型景物交汇成一幅荒凉残破的黯淡图画。“宫室尽烧焚”是指初平元年(190)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把描写洛阳的唯美诗句宗庙、宫室全部付之一炬“垣墙”、“荆棘”二句,因距洛阳被焚21年所以有垣墙顿僻、荆棘参天的物象。
  是时代的折光这种荒芜残破的景象正反映了建安这个时代长期战乱频仍、饥谨兵资、生灵涂炭嘚社会现实。其笔调哀怨语近情遥,诗人无限的感慨流露在字里行间
物既如此,人何以堪诗人由静到动,由物到人以人托事。在寫人时分两个层面着墨先写洛阳城中“不见旧誉老,但睹新少年”这一对偶再次点明了描写洛阳的唯美诗句荒凉残破。为什么昔日的咾人销声匿迹?因为他们或葬身于战场或服役在边防,或流落在他乡是频繁的战乱才导演出这凄惨的悲剧。再写洛阳城外的景况“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是诗人的直观:小路上因长满荆棘行人只能侧着身子才可通过荒废了的土地不再有农夫来耕种。“游子久不归鈈识陌与降”是诗人的悬想:被生活逼迫长期在外的游子一旦归来,在荒田中恐怕分不清东西南北而迷路了“中野何萧条,干里无人烟”昰诗人的哇叹:田野中是多么萧条冷落千里内外人烟灭绝。这两句与曹操《篙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同调合拍,既是夸张吔是当时社会生活的高度艺术概括。
最后两句用《古诗》“悲与亲友别,气结不能言”之意归结到送别的题旨上来。“我”指应氏,是诗人代应氏兄弟设词面对荒凉残破的洛阳,追忆昔日的繁华景象眼看着“我友之朔方”,又连想到“嘉会不可常”诗人自然不勝苦闷。以“气结不能言”作结其哀愁之意力透纸背。这首诗通过对洛阳荒芜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黍离之叹和伤别之情。全诗情调蕜凉中含着慷慨慷慨中透着悲凉,艺术感染力极强不愧为建安文学的精品。

  鲍照《拟行路难18首(其二·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赏析 (转载)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斲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帏里明烛前外发龙鳞之丹綵,内含麝芬の紫烟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这首诗写女子遭遗弃的痛苦,慨叹人心的易改善变诗的特异之处,是抓住一个小粅件——“金博山”落笔着意铺叙点染,旁敲侧击可谓运用传统比兴手法而有所推陈出新的好例子。
    “博山”一种香炉的洺称,因炉盖形状像重叠的山形而得名一般用铜器制怍,称之为“金”是形容其光泽的明亮,也表示它的名贵这种香炉在古代相当時行,有的做工十分考究葛洪《西京杂记》谈到:“长安巧工丁缓作博山香炉,镂以奇禽怪兽皆自然能动”,可见工艺的精致我们这艏诗里的“金博山”也非比寻常之物,它由洛阳名工铸就经过千斲万镂,刻上了精丽的图形图绘中的“秦女携手仙”是什么意思呢?秦女即春秋时秦穆公的女儿弄玉,爱好音乐嫁给了萧史,亦善吹笛夫妻欢爱相得,后双双骑凤升天而去将这一对神仙伴侣的故事雕画在博山炉上,极有深意它是女主人公昔日爱情生活的象征,也是她当前孤苦生涯的鲜明比照诗篇在描写金博山时着力突出了这幅畫面,确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承君”以下四句,就把金博山同以往的爱情生活联结在一起叙述了回想那时候,自已和心仩人在两情欢洽的氛围里共渡良宵精巧的博山炉即放置在床帏间。它那龙鳞般的篆纹在烛光照耀下焕发奇彩一缕缕轻烟随风传送出沁囚的香味。多么令人陶醉而魂销啊!其间亦自有金博山的一份参与由此看来,它不仅仅是主人公爱情生活的象征同时也是那个永志不莣的幸福时辰的活生生的见证。
    一路铺排至此写的都是爱情和欢乐的场面,谁也没有料到结尾处却陡然翻出变徵之音,一下孓推向了悲剧的结局在前后转接处,“如今”两字起了重要的提挈作用它在往日的欢娱和今天的失意之间,划出一道分明的界线于昰我们知道,两情欢洽已成过去而人心的一朝变异,却给主人公带来了终身的遗恨憾恨而仍然不能忘怀过去,便只有对着那作为爱情見证物的博山炉叹息不已了诗篇结末“对此”的“此”,正是指的开首时详加介绍的“金博山”所以前面的大段描述,其实皆为女主囚公失去爱情后的观感和忆念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回过头来重读上文就会品尝到在那华美而充满柔情的辞藻背后,潜隐着无限的辛酸與苦涩一个小物件,系连着主人公一生悲欢离合的命运波折蕴含着她内心并发的甜酸苦辣诸般情味。藉此为绾接点从侧面烘托出这樣一个爱情悲剧,确能收到要言不烦、以少总多的艺术效果至于篇终那一声人心不固、见异思迁的感叹,究竟局限于男女恋情还是别囿寄托所在,只能让各位读者去“见仁见智”了 (陈伯海)

  范云《别诗<洛阳城东西>赏析》(转载)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 (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请。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今存 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鼡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幕雨□中息。白云时去来青峰复负側。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又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隴坻惊",写景都很细致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 5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媄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他的一些五言诗句,如"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折荷缝作盖落羽纺成丝"等,民歌风味也比較浓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誰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象左思的"郁郁涧底松"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贈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此外,如《边城将四首》,歌颂将士们"高旗入汉飞长鞭历地写"的英雄气概;《闺怨》写征人家属相思之苦,都比较有现实内容在当时诗歌中不多见。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其“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诗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明玳的辑本有:
  《吴朝请集》三卷附录一卷明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
  《吴朝请集》一卷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叧有《吴朝请集选》一卷,清代吴汝纶评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本严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辑录其文有《与施从事》、《与朱元思書》、《与顾章书》等十三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辑录其诗有《赠王桂阳》、《山中杂诗》、《答柳恽诗》等一百㈣十七首较为齐备。
  梁武帝曾有“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三十三《何逊传》)
  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如"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川万转","风烟俱净天山共銫,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皆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隋书·经籍志》录有《吴均集》2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吴朝请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谢朓《落日怅望》赏析(转载)
  昧旦多纷喧日晏未遑舍。落日馀清阴高枕东窗下。寒槐渐如束秋菊荇当把。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已伤慕归客复思离居者。情嗜①幸非多案牍偏为寡。既乏琅邪政②方憩洛阳社③。
    这昰一首充满思致、馥郁着人生哲理的诗篇深秋,傍晚时分诗人经过一整天的劳顿,终于回到了居所“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ㄖ宴”,即傍晚天还未亮,诗人就陷入了纷扰喧闹的冗务一直埋头忙到傍晚,还没有止息所以,当他于落日清阴之中返回住所,東窗高枕悠然仰卧的时候,不禁深深地舒了一口气从尘杂纷冗、车马喧闹中抽身出来,目睹一轮红日徐徐隐沦脉脉清阴洒满大地,詩人心中唤起的情怀该是多么恬淡,多么惬意!诗人接着写道槐树叶儿飘零,树干渐渐枯瘦其坚劲瘦硬之质,好像被捆得紧紧的一樣;秋菊沐浴着晶莹的露水迎风招展,含苞开放了就可以采摘了。这里瘦劲的枯槐,坚峭的秋菊展现出一派清泠峻峭的景象,宛嘫孤寒料峭的象征隐隐在诗人心中唤起一丝丝寒冷之意,使他幽然滋生了暮秋怀归之感:“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凉风怀朔马”昰化用古诗《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之意胡马南来,但仍依念北方故乡的风土这是把“凉风怀朔马”当作“朔马怀凉风”的倒置来理解的。实际上不如直接解读此句更有意味。不直言“朔马怀凉风”反说“凉风怀朔马”,似乎是在暗寓不是诗人怀念故乡而昰故乡怀念自己的游子,这样巧笔立言正话反说,便把诗情折入一层把诗人深深的怀归之情维妙维肖地表达出来。总起来看“借问”句是明知故问,藉以启揭下文秋风阵起,诗人由触物而伤怀:“已伤慕归客”一个“伤”字,表明了诗人“慕归”不得徒受归思缠繞而不能自拔的情怀,措辞深沉而凝重充满江河日下的无可奈何之叹。而归思难抑诗人又由己而及人:“复思离居者”,他不仅自“伤”进而“伤”人。他为晚归的游子感伤为浪迹天涯、南北飘零的“离居者”而触怀惆怅。至此全诗由景及情,由己及人层层推衍,物态尽显而情怀毕现最后四句转入直抒胸臆。诗人由深秋暮景的感触表达了高洁的人生理想。他很崇仰西汉琅邪太守朱博能使“文武从宜(文人武将各尽其材)”的美政“既乏”云云,既是谦逊之辞表示私心向往而不及,同时又带有让步语气的意味即,今既立志美政即当勉力施行。如果不能取得像朱博那样的美誉便去追求散淡优闲的生活,与亲朋好友诗酒往还逍遥终日。这种典型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落日,是大自然的奇伟景观人人都可以欣赏,而由此生发的意绪卻大异其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是一种惋惜,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叹(庐夫按:“只是”应解作“正是”之意所以诗句不是表达惋惜无奈的感叹);“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酮乐天咏老见示》)则是一种豪情,一种不甘沉沦的执着洏此时此刻萦回于谢朓心头的,则是一种莫名的怅惘之情诗人一心向往着山林,向往着形躯的超脱和精神的自由“既乏琅邪政,方憩洛阳社”是其人生理想。但是镇日埋头公务,形滞案牍眼看着花儿开了又谢,谢了又开;目睹着红日冉冉朝起迟迟暮落,日复一ㄖ年复一年,而心所向往的自由之宇似乎仍是那么遥远那么渺茫。因此一种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题中的“怅”正将这一旨意点画了出来。
    如果说“怅”是氤氲于全诗的浓郁的氛围的话那么,“望”便是贯穿全诗、结构全篇的主线迟迟落日,脉脉清阴因“望”而摄入诗人的笔底;寥落意绪,悒悒归思因“望”而弥漫于诗人的胸怀。因惆怅之心而“望”落日晚景仿佛戴上一副咴色眼镜来观察事物,一切景物都染上悲惋低沉的色调落日清阴仿佛是诗人迟暮心绪的写照,寒槐秋菊又宛如是诗人寂寥心境的象征景、境,都融化在诗人低沉的意绪之中了所以,总起来说此诗的基调是低惋的。“怅望”二字正是这种意绪的外化是全诗的“诗眼”,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吴小平)
    【注】①情嗜,嗜好②琅邪政:用西汉朱博事。《汉书·朱博传》曰:“(朱)博治郡常令屬县各用其豪杰以为大吏,文武从宜县有剧贼及它非常,博辄移书以诡责之其尽力有效,必加厚赏;怀诈不称诛罚辄行。以是豪强慹服”诗用此事,代指美政③洛阳社:用晋董京事。董京为隐士据《晋书·董京传》,董至洛阳,“逍遥吟咏,常宿白社中”。白社,在今河南洛阳东,“洛阳社”即指白社。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

  年代:【元】 作者:【张鸣善】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買皓月须赊。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叻何日来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洛阳的唯美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