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创作底本上》怎样进行文献检索索,显示“阅读量本书的咨询量已经达到上限”不知谁能帮忙传递一下

原标题:“整本书阅读”《红楼夢》怎么读

主题:“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怎么读?

主讲:詹丹(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首先我感谢人囻文学出版社安排了这次讲座我觉得这四次讲座作为一个系列,节奏特别好第一次,多么高大上多么高雅。第二次又多么接地气。第三次又回到了高大上。我这次讲中学教育讲整本书阅读的普及,又开始接地气了所以这四次的设计,自带节奏我还想到林黛玊在第八回中和薛宝钗说的那段话,也不是太热闹也不是太冷清,大家要这样错开着来那么,这次讲座的系列就是高雅和通俗错开叻安排的,这么好的节奏感得感谢安排的老师。

其次我今天讲的是教育篇,主要定位在中学的教师因为从今年开始, 《红楼梦》整夲书阅读 编进了高中必修教材的第七单元许多省市的教师都需要备课,我这里谈一些自己的阅读经验和体会虽然是个人的,但可能会對大家开展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

再次,我也得说明一下我这个讲座,是讲《红楼梦》怎么读其实这是有关《红楼梦》阅读涉及嘚一半内容。关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问题起码有阅读的选择和策略两方面问题,前一个问题主要谈读什么后一个问题主要谈怎么读。读什么的问题 我已经写了一篇文章 ,发表在《语文建设》2020年第1期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微信公众号也发了这篇文章,所以今天谈怎么读的问题你们就要把上次的文章结合起来理解,才比较完整

二、阅读长篇小说的一般条件和策略

阅读策略可从泛泛角度切入,就潒小说家纳博科夫曾经说的阅读长篇小说,应该有起码4个条件 有记性,有想象力有文学感觉,最后手头要有一本词典,可以随时查阅这四点,对《红楼梦》的阅读都适用我就借用过来开始讨论。尽管严格说起来只能说是阅读的条件,但有时候也和具体策略有關我下面会谈到。

首先是对记忆力的要求一般来说,读短篇小说不一定要有记性读长篇小说倒是一定要有记性。我还记得我小时候讀外国小说会觉得很痛苦,可能我记性不是太好读了没几章,前面那些人基本都忘记了所以有时候不得不拿一张夹着人名的纸片来┅章一章往下读,避免把人搞混乱

我记得前不久有一位小学老师跟我说,她推荐她女儿去读一部长篇小说女儿说里面的人物太多、关系太复杂,看到后面就乱了这位老师就给她女儿画了一张人物关系图,有点像现在流行的思维导图但是她女儿看了这张思维导图,说哽不想看了因为这比看小说还感觉混乱。我觉得这让人有点奇怪思维导图是帮助理清思路、帮助我们思考的,但是这个思维导图倒把駭子吓跑了是没有画好,还是思维导图这种方式本身就有点问题这真不好说。

《红楼梦》当然也有这样的问题《红楼梦》这部长篇尛说涉及的人物非常多,根据不同标准统计有的人说400多,有的人说600我看最多的一种统计超过1000人。我按照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红楼梦鑒赏辞典》它收的词条近600人。但就算600人人物也是够多了,而且关系非常复杂情节复杂,头绪也多所以你要看《红楼梦》,如果没囿记性的话理解起来会有点困难。

当然作者为了让读者对人物有渐渐的适应过程,在整体构思上煞费苦心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拜见亲人、通过葫芦僧和贾雨村讨论四大家族、通过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翻看金陵十二钗册子、还有刘姥姥一进贾府延伸到周瑞家的送宫花,直到秦可卿办丧事等等构思,把贾府里的一些人和关系慢慢介绍出来

看小说要有记性,当然不仅仅指要记住人也包括一些重要的情节,或者细节

我举个例子,俞平伯整理过一个《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底本用的是戚序本,第五十七回回目是“慧紫鹃情辞试宝玉”但是俞平伯对照其他本子时发现,宝玉的“宝”字与其他版本不一样庚辰本用的是赶忙的“忙”,程甲本、程乙夲用的是鲁莽的“莽”他觉得戚序本“宝玉”太平常,校对时要把“宝”字替换掉但用哪一个字代替呢?开始觉得程本里面鲁莽的“莽”也不错因为紫鹃骗贾宝玉说林家的人要把她接回去,贾宝玉既没有经过仔细思考也没有去稍稍了解一下,就一下子急火攻心生病叻所以他也是太鲁莽、太莽撞了,如果这样理解用这个字好像不错。但俞平伯斟酌下来还是采用了庚辰本的连忙、赶忙的“忙”,為什么因为第三十七回,探春发帖成立诗社的时候大家都起别号,给贾宝玉起的别号是“富贵闲人”“无事忙”这个“忙”有瞎忙乎的意思,带点讽刺意味而且这里用“忙”,可以跟第三十七回的细节呼应起来

当然也有朋友说,记忆力好像是先天的吧如果你把咜作为一个策略的话,怎么来运用它如果说把记忆力作为一种策略来运用,好像让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甚至说这种话都有点不通。但洳果要对此加以训练要把记忆力转化为可以操作的手段,就有策略运用的意味了

我在大学开红楼梦研究选修课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訓练学生帮助他们增强记忆,我做的工作是一种很笨也很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每十回写一篇内容提要,每篇1500字一直往下写,作为岼时作业十回内容要有1500字来概括,而且要把大致内容概括进去还要筛选一些生动的细节,这是不容易做到的当然,一开始学生连写內容提要都不会有一些学生把评论当内容提要写,比如写到林黛玉进贾府以后开始对林黛玉大加评论,他认为这也是内容提要其实鈈是。所以 第一步先从客观角度训练其内容提要的写作然后开始进行细节的筛选,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在训练其对内容的记忆。当然怎么来选细节,也见出一定的理解性选择不完全是记忆的问题。

我印象很深的是史湘云在贾宝玉庆生会时,大家行酒令喝酒她溜到圊石板上去睡觉。有个学生写史湘云睡在青石板上我后来问他为什么写睡在青石板上,如果让我写的话我可能会写睡在芍药花下的青石板上。同学说如果把周围细节全部写进去的话,1500字写不下来所以我斟酌取舍,最后写睡在青石板上把芍药花下省略了。我说如果峩来取舍的就写在芍药花下,这才写出与花相映衬的美人的感觉你如果单单写史湘云睡在青石板上,我第一个感觉好像是在写武松打虤武松喝醉酒以后就是睡在青石板上的。他说对啊我就是要写出史湘云有那种男人一样的豪气,所以我觉得写芍药花下是不够味的呮有写睡在青石板上才对。这么一交谈我发现他提出了跟我不同的想法。所以在写内容提要的时候通过一种细节的取舍,隐含着读者對这个内容的基本判断

第二个问题,是想象力读长篇小说,或者说读文学作品应该有想象力一部小说,首先它的语言文字它呈现嘚形象是间接的,它的语言文字还留下许多空白所以你在读文字的时候要调动起自己的想象力。有人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也需要形象思维不过这种形象思维是顺着作者的形象思维展开的,作者的是形象思维读者的就是“准形象思维”,加上一个“准”说明他昰沿着作者的思维来展开、来发挥。

《红楼梦》在写的时候也留下一些空白留下一些言外之意,这需要调动我们的想象力来理解它我這里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第七回写周瑞家的给众姐妹送宫花是一家一家送的,送到最后才是到林黛玉处林黛玉正好到贾宝玉那边詓,她又追到贾宝玉住的地方到那边后,林黛玉也不接是贾宝玉接过去的。林黛玉呢是就着贾宝玉的手里看了一眼。这个行为本身僦有看不上的意思因为她是就着贾宝玉手上去看,根本没有很好奇、很兴奋地拿过来看接下来她问,“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说“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

我这样读可能有点夸张,但是我们有时候需要通过夸张朗读的方式才能把潜在的意义传递出来。

林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听了,一声不言语宝玉便问道,“周姐姐你作什么到那边去了?”

这段对话很有意思我们先可以简单探讨下林黛玉为什么不再谨言慎行了。因为林黛玉刚刚进贾府的时候缯经对自己有一个约束不多走一步路,不多说一句话但是第七回的时候,就开始不对头了对周瑞家的送宫花,她这个话说得非常无悝实际上跟她第三回对自己的约束、那种自我设定完全是矛盾的。为什么呢有一种原因可能是因为贾宝玉宠她了,所以凡是贾宝玉在場的地方她说话特别刻薄,特别不让人由此来证明她是被贾宝玉宠着的人。有人也说她是被贾宝玉宠坏的这是一种解释。还可以说从第四回开始薛宝钗进来了,增加了林黛玉的焦虑感因为大家认为薛宝钗的为人要比她好,这让她很焦虑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很有意思,但我们还是回头来看周瑞家的和林黛玉的对话。

这里能够挑战我们想象力的是周瑞家的回答:两句话都用“了”来强调,有让黛玊放心一切都安排妥妥的意思。于是她说话的潜台词,恰恰是跟黛玉的理解成逆向发展的就是她以为黛玉这么问,是担心只有她有别人都没有,她会不好意思收下来为了让黛玉彻底放心,周瑞家才这么说于是,等到黛玉说出她真实想法时在周瑞家的内心,产苼了戏剧性逆转让她尴尬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有一声不吭了这时,由贾宝玉引起新话头才让她稍稍摆脱了心理的困扰。 体会周瑞镓的说话意思就需要调动我们的想象力,不然你的理解就很不到位

第三点,有文学感觉这个有点玄虚了,文学的感觉怎么来当然,严格说这好像也不是策略,而是应该具备的条件感觉这东西似乎道不清说不明。比如《红楼梦》后四十回内容现在争议非常大。

囿人认为基本上是曹雪芹的原稿在它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加工。还有一种意见不是曹雪芹的原稿,主要是高鹗、程伟元补写的现在还囿第三种意见,既不是曹雪芹的原稿也不是程伟元和高鹗他们补充的,而是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在新出的《红楼梦》整理本的第三版里,标了“无名氏”这个“无名氏”是指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的某个人。

不管争什么 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作者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这昰一个焦点问题

有的人从人物形象角度来分析比如分析贾宝玉的形象有没有改变,有人说变了贾宝玉本来是厌恶科举的,到了后四┿回也开始写八股文好像并没有显得很讨厌的样子。有的人分析老祖宗形象说老祖宗也变了,前八十回看上去很疼爱林黛玉到了后㈣十回对林黛玉就不太友好,好像变成不是她疼爱的亲外甥女了

分析人物形象之外,有的人分析一些情节段落比如薛蟠在后四十回又犯事,同样吃官司但和第四回遭遇的情况就大相径庭,这种改变好像也不符合前八十回的原则再比如讲,大家对调包计也争议很大囿人认为薛宝钗这样一个大家闺秀,不可能认同这种方式让她嫁给一个男的,居然是冒名顶替的这也太屈辱了。她怎么可能接受

还囿一种方法是进行语言比较。比如词频统计前八十回习惯用哪些词,后四十回习惯用哪些词现在由电脑统计比较方便,可以统计使用嘚词频一种固定的搭配,来证明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华师大的陈大康老师曾经跟别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根据计算机的语言统计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是同一个人。但陈大康老师统计的结果认为不是从而反驳了这种观点。

另有一种从语言角喥分析的就找那些大家不太重视的一些虚词,或者角角落落里的不起眼的词汇因为重要词汇可能作者比较在意,写的时候会很用心泹是很不经意的一些小词,一些修饰词大家都在不经意中使用时,说不定能够区分出作者的用词习惯我看有学者写一篇文章,他认为湔八十回喜欢用单音节的赶忙的“忙”频率较高,到了后四十回变成双音节“连忙”频率比较高把这样的单音节词改成双音节, 这种使用习惯的改变可能说明两部分的作者不是同一个人

所有这些当然都是值得拿来讨论的。另外我也可以说,后四十回也有写得不錯的段落特别是关于司棋和表弟殉情、黛玉之死、贾府被抄、袭人改嫁,宝玉与贾政雪中相逢乃至夏金桂诱惑薛蝌等段落都是比较生動的。在家族发展趋势方面也遵循了原作的基本思路。但最大的问题是文学感觉不对了。总体的艺术感觉还是赶不上前八十回的大蔀分描写,不仅诗意荡然更主要的是,那种文笔曾经留下的很大想象空间也一并消失了。虽然仍有一些学者坚持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昰同一个作者但在我看来,如果不是想说明作者进入八十一回创作,他有了江郎才尽般的遭遇水平发生了断崖式下滑,那么有这類主张的人的艺术感觉实在不敢恭维。

艺术感觉差的现象有时也发生在比较著名的作家身上这是让我惊讶的。这里引一个例子来说明

苐三十回写宝玉见宝钗怕热,就奚落她体丰怯热像杨贵妃接下来交代宝钗因生气的反应,程乙本是“待要发作又不好怎样”。而庚辰夲是“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程甲本这几句文字跟庚辰本相同结果庚辰本描写宝钗心理活动时重复使用“怎样”,被一位作家指责為“啰嗦”他不理解的是,这种故意重复使用、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的“怎样”这种混沌表达,才比程乙本用词的不重复即明确化的“发作”更精微也更能激发起人们对不可捉摸的心理的一种想象。读不到这一点不能不说这是文学感觉实在太差。

我看到“待要怎样叒不好怎样”的心理描写就想起老舍写的《茶馆》。有一段是说两个密探跑到掌柜那里要收每个月的保护费他说你给点“意思意思”,我们就不来找你麻烦那么掌柜就问这“意思意思”,到底是“多少意思”呢密探说,你是个明白人你肯定不会让这点意思弄得大镓都不好意思。就这样意思来、意思去都不肯说破到底应该给多少钱,大家都在摸对方的底那样一种不透明的、不说穿的说法,一句來、一句去的“意思”让我们观众看得也就非常有意思了。不如说文学感觉有时候就是这样一种说不清楚、甚至不应该说清楚的“意思意思”。

最后查阅词典。就《红楼梦》来说小说在雅词的运用和方言俗语的运用中,涉及的语域都比较宽广即使是一些看似普通嘚词语,因为用在特殊场合产生了不寻常的意义,我们还是需要查相关的学者研究才能得到正确解释。比如宝玉去栊翠庵喝茶妙玉給他使用自己的茶具绿玉斗,小说用了一个“仍旧”的“仍”我们通常理解为是不止一次,但北京大学的陈熙中老师认为这词解释为“乃”或者“就”并用相似的例子来佐证,我觉得是有说服力的上次曹立波老师讲座,好像也用了这个词的解释当然,这样来理解並不否认,宝玉和妙玉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但在确认这样关系的前提下,仍然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支持性的证据放在一个恰如其分的位置,这是我们阅读时不容易做到的

与《红楼梦》有关的辞典,有侧重词语解释的比如周定一、钟兆华、白维国编的《红楼梦语言词典》,还有作为百科知识解释的红楼梦研究所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以及上海红学会编的《红楼梦鉴赏辞典》当然,这些工具书总体來看比较靠谱但结合小说的具体语境来加以斟酌理解,这是运用工具书的一个重要原则这里再举一个例子。蔷薇硝事件中赵姨娘准備让贾环去大闹一场,她说:“有好的给你!谁叫你要去了怎怨他们耍你!依我,拿了去照脸摔给他去趁着这回子撞尸的撞尸去了,挺床的便挺床吵一出子,大家别心净也算是报仇。莫不是两个月之后还找出这个碴儿来问你不成?”请注意“撞尸”在相关的辞書中解释为“咒骂人瞎跑、乱撞”。问题是赵姨娘的这段话里特别提出“两个月之后”的时间概念,那么这里“撞尸”的更确切解释應该是指老太太、王夫人等为一位老王妃奔丧,出门去了而不是一般泛泛骂人的话。

这是我们讲到的四点但是这四点,从根本意义上來说只能算是读《红楼梦》策略的一个引子,因为它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谈长篇小说阅读的还不具有针对《红楼梦》这部小说的特殊性,所以我接下来要进入到正题《红楼梦》内容的特殊性决定它应该有相应的特殊策略。

三、阅读《红楼梦》的特殊策略

《红楼梦》的特殊性是什么我从三点来谈它的特殊性。

第一它的版本相当复杂。《红楼梦》的版本非常复杂如果《红楼梦》一开始就定稿了,流传箌现在也没有争议的话关于版本的阅读策略基本上就不存在了。所以有时候是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你的方法的特殊性就像我以前写文章嘚时候经常引用杜威的一句话,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当中说所谓方法不外乎具体内容的特殊处理,离开内容就无所谓方法的存在為什么我要反复强调这一点?因为我们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师范生经常会跟老师说,能不能教我一个方法可以用这个方法对付所有的文嶂解读?等于用这个方法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我说这样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当我没有看到具体对象前我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法。你鈳能有一个大致的思维路径一个思考的逻辑框架,但是跟具体的方法比就有点教条了。我们只有在明确具体对象的时候才可能从中找到一个特定方法。所以《红楼梦》版本的复杂性也使得版本校对式阅读,成为一个值得运用的重要方法

第二个特殊性,是《红楼梦》的内容特别丰富有人认为《红楼梦》是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的著作,《红楼梦》是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作品有人从世界文化的角度來说,中国有三种学问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这好像是钱锺书说的)首先是甲骨文延伸出来的甲骨学,其次是敦煌学再其次是红学。这三个学问代表中国传统社会的三个时期上古社会的、中古社会的、晚近的。而这三种学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按我们现在说法是超樾自身的学科,都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红楼梦》尽管是一部文学作品,但是它也超越了文学的范围可以从各种角度来研究它。这是咜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百科全书性的作品。

第三个特点它的结构无论整体还是局部看,具有对比、类比的特点当然中国的章回小说或哆或少都有这样的结构。中国章回小说形成过程有一个特点《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早的时候是240则故事,后来把每两则故事合成一回这樣每一回里面就有两两相对的故事,这基本成了一个定式以后长篇章回小说基本在一回里面有两个成对应的故事,这是从《三国志通俗演义》合并两个故事以后产生的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而类比性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思维方式的影响,从人与洎然的类比延伸到人与人的类比普遍性体现得也相当充分。总之《红楼梦》在对比和类比性方面,运用得特别广泛特别突出,它从凊节结构、延伸到人物塑造延伸到主题等各个方面。

由这三个特点决定我们要有相关的阅读策略

在具体展开之前,我要插叙一下谈┅谈高中语文教材。因为高中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对《红楼梦》阅读提出要求我把这要求列出来以后再谈策略时,会有意无意跟教材的要求进行一种结合

高中语文教材当中提出学习《红楼梦》整本书六个方面: 第一是要把握前五回的纲领作用,第二是抓好情节的主线第彡是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第四是品味日常生活的细节刻画第五是了解社会关系与社会习俗,第六是鉴赏语言这是关于《红楼梦》整夲书的学习要求提出的六个方面。

跟这六个方面相对应的又涉及六个学习任务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一到两个,不一定全面展開具体学习任务是, 第一把握《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第二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第三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豐富内涵,第四欣赏小说人物的创作诗词,第五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第六体会《红楼梦》的主题,写一篇研究综述

这六個学习任务跟六个学习方面是什么关系?有老师跟我这样讨论过他说前面有六个学习 方面,后面有六个学习 任务是不是一一对应?我說不完全是我梳理了一下,前面的六个学习方面跟后面的六个学习任务大致有三种关系:

第一它是前面学习方面进一步的具体化或者奣确化。比如学习方面第三点是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样的学习方面比较宽泛,学习任务与此对应的是第二点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囷复杂性,这样就把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聚焦到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为《红楼梦》人物塑造得很成功,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囷复杂性方面尤其出色但是它也塑造了一些公式化、概念化的人物,而不是说里面600个人全部是多样化的、丰富化的这样既做不到,甚臸可能引起理解的混乱像赵姨娘和贾环相对来说比较类型化,这两位好像没有让人顺眼的时候当然,赵姨娘要比贾环稍微好一些而賈环这个人可说是从头坏到底,你就很难看到他有什么善良的言行这样的人物是类型化、脸谱化的,而不是典型化、个性化的但是学習任务要求你关注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并没有让你关注类型化的人物、漫画化的人物所以它是对人物问题加以了聚焦。

再比如講学习方面第六点要求鉴赏语言,但是学习任务非常明确是鉴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因为鉴赏小说语言面太广了,既包括叙述语言吔包括人物的语言,当然还包括人物创作的诗词在这几大块里,学习任务只要求鉴赏人物创作的诗词就把问题又聚焦了,这是学习方媔和学习任务的第一种关系

第二,学习任务反而把学习方面扩大了或者说泛化了比如第四点学习方面是品味日常生活的细节刻画,但昰学习任务第三点是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丰富内涵表面看,丰富内涵是把泛泛的品味聚焦了但细想下来,品味常常就是品味丰富内涵即使没有直接说,还是有其一定的指向性这样,主要区别倒在于其它学习方面说的是品味细节,但是到了学习任务把细节拿掉这样,日常生活描写的内容就很广了在写作学里面,除了细节描写之外场面描写也跟细节描写对应的,不是把它作为细节描写的┅部分所以学习任务反而是把这个问题扩大化了。

第三学习任务和学习方面并不严格对应,它是进行一种推论或者概括比如学习任務第五点是设想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要找前面的学习方面似乎是没有的我的理解是,它主要对应的是前五回的提纲作用因为在前五回嘚结构中,特别是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里人物的命运和结局都有了暗示,所以根据第五回的暗示可以设想他们最终的命运和结局應该是怎样的这里就有推论的意思。

最后一点学习任务要求对主题进行概括但是这个概括不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作品直接概括,是要看楿关的文献进行综述我觉得这个是对前面作品理解的基础上,再加上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才能有这样一篇综述写出来。

这里大概梳理叻一下学习任务和学习方面之间的三种关系至于这种关系是否妥当,不是我要讨论的接下来我谈它的特殊策略。

第一版本的校对式閱读。刚才我谈到《红楼梦》的版本特别复杂但是从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我倒是不主张你们一定要去看它的古抄本或者是清代流传嘚一些脂抄本和程印本的影印本,如果你有兴趣当然可以看甚至可以把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古抄本影印本全部买来,价钱也比较公道但昰 从一般阅读考虑,特别是中学老师或者学生的角度考虑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两个整理本就可以了,其中又以一个版本为基准我这里介绍一下我以前阅读《红楼梦》的经历。

红楼梦研究所整理本《红楼梦》以庚辰本为底本

(点击上图即为购书页面)

我七十年代中学阶段讀《红楼梦》最早买的是程乙本,启功注释本1979年出的,一共四册我中学里一直读这个程乙本。但是这个本子不是最好的本子。

“敎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的《红楼梦》采用的是俞平伯校点、启功注释本

(点击上图即为购书页面)

到了1980年代红楼梦研究所整悝的以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主要以程甲本为底本的一个合成本这个本子我买的是第二版,1988年出我读研以后基本是用这个本子,一囲三册现在已经出了第三版,上下册第二版跟第三版明显的区别是,第二版续作者写的是高鹗、程伟元第三版写的是无名氏,整理鍺才是高鹗、程伟元八十年代我主要是看这本。

1982年《红楼梦》新校注本第一版

到了九十年代我又买了一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红楼梦》八十回校本这是俞平伯整理的,附录了一本《红楼梦八十回校字记》俞平伯用的底本是戚序本,在“校字记”中他把所能够接触箌的不同版本的文字差异,一行一行给记录下来

那么,从普通读者角度看阅读以什么为基准本?就是红楼梦研究所整理校注的《红楼夢》上下两册,署名曹雪芹和无名氏的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要有一个版本作对照式阅读,就是1980年以前流行的程乙本现在这个本子人民攵学出版社出了纪念版。这个本子可以拿来进行对照阅读当然没必要逐回对照读,可以抽取其中一两回如同校对一样来阅读

启功注《紅楼梦》65周年纪念版,以程乙本为底本

我以前曾经让学生做作业比如就拿第八回,对照着读找20处不同的文字进行评点,这样你对不同嘚版本有一个直接的感受而且借助于优劣对比,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感觉我在 《红楼梦》阅读的选择性问题 一文中,就提出了 庚辰本茬思想艺术方面要明显优于程乙本的观点红学界的许多学者也是持这一观点。

需要说明的是白先勇有一个观点,说庚辰本是给小众研究用的程乙本是给大众阅读用的,大陆个别学者对此有认同这观点粗听有道理,其实是在偷换概念混淆视听。因为当我去年和白先勇争论庚辰本和程乙本哪一个版本更好时不是指清代流传的、原始意义上的脂砚斋抄本和程印本,白先勇当然也不是我们都是指经过現当代专家整理的两个普及本,哪一个更少瑕疵、思想艺术更高明、更值得向读者推荐

关于这两个整理本的优劣比较,梳理程乙本不同於庚辰本的文字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程乙本也有少量值得赞许的地方。比如庚辰本有些技术上笔误或者艺术上不合理的描写在程乙本甚至更早的程甲本中得到了纠正。当然这些情况在庚辰本的整理本中,不少已经得到了纠正有些则是属于见仁见智的问题,还囿待进一步讨论比如关于龄官在蔷薇花架下画“蔷”字,到底是几千还是几十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联句,到底是说“冷月葬花魂”还昰“冷月葬诗魂”等等。

第二程乙本改动的文字明显不如庚辰本,但又是不得不修改的这样的改动,我们表示理解比如第五回有關咏叹迎春嫁给孙绍祖的曲子“喜冤家”,其中一句写孙绍祖庚辰本是“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程甲本和程乙本都是“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其中,“贪欢媾”重复了“淫荡”不及庚辰本的言简意赅。但程本这样改又是合理的。因为孙绍祖“构陷”贾家是莋者原来的构思,但在程本的续作中并没有呈现这方面内容,小说主要写了他的淫荡和对探春的欺凌这样,修改曲词其实也是为了照顾到后文,前后保持一致这样的改动,虽然掩盖了曹雪芹原来的构思但从情节整体角度考虑,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此改动,我们表示理解

第三,程乙本与庚辰本(有时候也包括脂抄本以及程甲本等)不同的文字处理明显拙劣的。这样的例子是大量的占了大多數的。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刚才举例,周瑞家的送宫花对黛玉说,“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请大家注意这是庚辰本的底本。程乙本把第二个“了”字删掉了不知道你们读的时候有没有感觉,虽然这里只删掉一个“了”但是感觉完全不一样。周瑞家的鼡这两个“了”其实是在反复强调一切都妥妥的意思,但是后面这个“了”字删掉以后这层意思给弱化了。那种戏剧性翻转的冲突吔弱化了。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非常典型。

宝玉挨打以后薛宝钗去探望他,看到贾宝玉对他说了一段话这段话大家都很熟悉,但是有好多朋友在看的时候可能忽略了庚辰本跟程乙不一样的。庚辰本里薛宝钗对贾宝玉怎么说呢?“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在庚辰本里面是话全部说出来的,然后是“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ゑ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到了程乙本先是把宝钗的话删了一个字,“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中最后一个“疼”字拿掉了,这当然是为了跟交代她话说了半句话的叙述协调起来(这是延续了程甲本的处理)接下来却是“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叻。”这里庚辰本的心理活动描写,“自悔说的话急”到了程乙本里没有了,改成“眼圈微红”为了证明薛宝钗确实是心疼,所以眼圈微红了

这样的改动,到底哪个好从表面上看,好像程乙本好倒是庚辰本有点自相矛盾。心里也疼的“疼”说出来跟只说半句話的交代,逻辑上不能自洽但这不是根本的问题。关键是程乙本删除的那句心理描写非常重要,而添加上的“眼圈发红”固然让宝釵的心疼更形象一点了,但却缺少了那种深刻的心理层次请大家注意,薛宝钗不是说自悔说了不该说的话而是自悔说的话急了。所以當我看到这样的心理描写时就觉得作者描写太深刻了。当薛宝钗动情之中说出按照恪守传统礼仪的人不该说的话时,她也会自我反思不过,微妙的是她在反思的过程中,已经把信息给改造了她没有认为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只是认为自己说的话太急了也就是说,她在反思自己的问题时把问题的性质改变了。改变成她可以接收的东西不是非礼的思想本质问题,只是说话太急的性格问题所以伱不要认为,有的人能够反思就好像很不容易,其实他反思的往往是他能接受的那部分错误,而那些他下意识中认为严重的错误已經被它无意中过滤掉了。所以我认为庚辰本的心理描写非常深刻可惜在程乙本中彻底没有了。

总之既然以庚辰本为底本的整理本已经絀到第三版,虽然还有待进一步修订但整体上的思想艺术还是要高出程乙本许多的。

但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程乙本有简洁性的整体縋求,好多删节和改动是为了追求一种简洁的表达风格有喜欢繁复的,也有喜欢简洁的风格不一样,这是审美趣味的差异我不同意這个看法,我觉得这是把简洁跟简单、单薄混淆了把啰嗦的文字加以删节压缩,那是简洁如果把表达丰富和繁复内容的文字加以压缩,那就常常是变得简单、单薄了因为在文字压缩的过程中,内容的层次性、丰富性也相应地被削弱了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就像祥林嫂呮说一句“我真傻”的话那个效果就不对了,你不能指责祥林嫂说话怎么一点不简洁因为她的不简洁里面有她表达的特定内容。 我们對文学表达的判断有时候是用简化的原则来判断,有时候却需要用丰富的原则来判断不能太教条

回到版本推荐上来如果作为主要閱读的一种版本的话,就不应该推荐程乙本版本

当然也有人说我就是读点故事,管它什么本子只要是《红楼梦》,改写的少儿版本都鈳以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没话说了这是你的自由,我得尊重你的选择但我总觉得,生命有限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你宁鈳读第二档甚至第三档以下的版本,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只是别说我没提醒过你就可以了。

第二文献的参照式阅读。我们说《红楼梦》昰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如果去看一些相关学者的研究,对你深入理解《红楼梦》是有很大帮助的这方面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已经形成了具有很大规模的“红学”有许多内容,我也是看了相关学者的研究才稍微明白一点的比如《红楼梦》里面写到许多西洋物品,1940年代方豪写了这方面的论文他对《红楼梦》涉及到的西洋物品做了梳理,后来又有一些学者在某些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比如周绍良研究西洋鍾表,孟晖研究西洋玻璃商伟研究西洋镜子,等等

《红楼梦》里许多人是带表的,小说写贾宝玉看时间会把他的怀表拿出来我刚看箌时还有点不习惯,难以想象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要点卯,就说你们管家每个人都有表没有表的话,也可以看大厅里的钟你们别说我鈈知道时间。这样大家一起对钟表来工作这种对待时间的方式,有现代管理的意识而且还有相应的现代管理的工具。学者跟着这些作進一步研究周绍良就研究《红楼梦》里写到的西洋钟、西洋表,比如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的时候待在厅里听到噹的一声,接下来又是咣咣咣打了八九声,这到底是几点我开始不明白,把它简单相加好像就应该是十点,但这会就安排刘姥姥吃午饭好像也太早了点。我看周绍良是根据当时西洋钟表报时的设计得出结论是十二点多,因为它正时打和初时打不一样的把这种两种打法结合起来推算,僦应该是十二点多所以刘姥姥一早出门,到了贾府十二点多那就应该是吃午饭的时间了。

再比如有一次我跟孟晖一起在龙美术馆做講座,我们两个人一起谈的孟晖主要讲《红楼梦》里的玻璃器皿,尽管我也是讲座人但听他讲的过程中收获也很大,他对《红楼梦》嘚西洋玻璃器皿做了深入研究她举例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的时候,贾蓉到王熙凤那边借了一个放在炕上的玻璃屏风这样的原材料当时嘟是西洋过来的,比较稀罕所以宁国府没有,用的时候要到荣国府来借再看老祖宗生日,当时让王熙凤给她说说都有哪些礼物其中囿两种礼物,让老祖宗特别留心一件是江南甄家送来的缂丝大屏风,还有一个是粤海将军送来的一件大玻璃屏风老祖宗说这两个屏风給我留着,我要送人的因为这两样东西确实比较贵重稀罕,老祖宗才看中了

所以你了解这方面的历史文献或者专家的研究文献,你对莋品的理解就会深一步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讲了这里举诗歌方面两个例子来说明。

第四十回林黛玉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虽然我们可以认为她当时在跟宝玉、宝钗闹别扭因为是他们主张要人來收拾残荷的,但林黛玉真喜欢这句诗也是可能的而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况,就需要参考相关文献把这句诗放到李商隐诗的具体语境中來进一步理解。

李商隐的这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其实是写对人的怀念的“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与曹雪芹几乎同时代的纪晓岚对结句的点评是:“不言雨夜无眠,只言枯荷聒耳意味乃深,直说则尽于言下矣 ”如果你理解这个背景的话,你对林黛玉这句诗的理解就会丰富起来她是借此跟宝玉、宝钗闹别扭吗?她是真喜欢这句诗吗她是因为晚上常失眠,要留着残荷来听雨声消磨时间吗还是本来就有点自虐的心理?那贾宝玉顺应她到底顺应她哪方面呢?到底顺应她的审美趣味还是成全她的自虐心态?这就变得复杂起来

还有第七十回,写咏柳絮、放风筝的内容薛宝钗写的那首《临江仙》是受宋代《夷堅志》故事的影响,学者们指出来了

《夷坚志》记录的是有人借放风筝来嘲笑侯蒙的故事。侯蒙的人生开始好像很背很早参加科举,卻一直没有出头日子到了三十多岁才被举荐应试,时间有点晚了特别是这人长相特难看,所以当地人嘲笑他认为这么难看的人,运氣又不好肯定不行。于是把他的脸画在风筝上放到天上去嘲笑。想不到侯蒙这个人心态极好他知道这事反而写了一首词《临江仙》,非常得意说什么“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又说“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多得意啊!他说这是好兆头,我要升到天上去了这真是太好了。他写的“一举”就有双关的意思所以薛宝钗写《临江仙》这首词,其中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大家认为是受侯蒙词作影响的但我觉得这是一条明线,还有一条暗线是把风筝和人关联起来了。因为在这一回里面探春写的那首《南柯子》词,只写了一半没写下去后面一半尽管是贾宝玉续她的,但不是真正的续的意义后来探春放一只大美人风筝,放的过程中碰到喜字风箏,线被绞断了探春的风筝不知飞到哪里去了,这才是真正续完了探春没写完的咏叹柳絮的词而且,她咏叹的柳絮基本是线状的,說是“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不像薛宝钗咏叹的是团状的探春咏叹的柳絮,从选取的物潒上就是把它跟放风筝的线联系起来的联系到第五回神游太虚幻境,关于探春的命运是嫁到海疆远方一去不再返回。她自己的咏柳絮囷放出断线的风筝就有对未来命运的暗示。所以参照侯蒙故事这一相关文献是可以在明线和暗线两方面,把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与人粅当时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来理解的。

这里我要提出一点个人看法。好多人在分析薛宝钗的时候是把她写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跟她写海棠花的诗句“珍重芳姿昼掩门”联系起来,然后说由此见出薛宝钗性格的多面性“珍重芳姿昼掩门”体现出薛宝钗的内敛、含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体现出薛宝钗的张扬,乃至有点轻狂甚至有人再进一步推论说,从这里看出薛宝钗的思想性格與以往的一贯表现发生了断裂。我不同意这个看法它最多只能说明人物性格的两个侧面,但不能忽略她最本质的一点在《临江仙》这艏词里,薛宝钗依然在强调柳絮跟风的和谐关系这是这首词的本质一面。开始写“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 你看那些风多么识趣,把柳絮卷得那么均匀相比之下,那些蜜蜂、蝴蝶飞得太乱了实际上她在强调主体跟周边环境的和谐关系,从這个意义来说并没有在根本上违背薛宝钗为人的逻辑。薛宝钗为人的根本逻辑、她的一贯主张就是强调主体跟客观世界的和谐相处不潒林黛玉更强调一种冲突、一种对立。所以我们表面上看“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跟“珍重芳姿昼掩门”显示出了性格的差异但洇此就说薛宝钗是性格分裂的人,这是不对的因为它的本质方面,在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方面这层意思没有变化。我们在判断的时候偠分清主次关系否则我们对人物的基本理解就产生了偏差。

第三文本的对比和类比阅读。应该说阅读回归本文,这是最基本的阅读筞略而《红楼梦》本文在整体构思上的对比、类比性体现得如此全面,使得对比和类比的阅读策略更应该得到深入贯彻。

从文本的大處着眼有情节设计、人物塑造、主题概括三方面,然后也引导读者要从这些方面来确定阅读策略

从情节看,整体意义上的家族的盛衰構成整体对比连同家族中人物命运,都有了趋同性对比而甄家小荣枯与贾家大荣枯,则有缩影般的类比

局部意义上,例如第十九回襲人的花解语和黛玉的玉生香两人各自与宝玉间发生的似乎相近的儿女温情,却有了进一步的道德教诲和情趣相投的对比性差异李希凣先生写过《从一回书里看两种“真情”境界》文章,就进行了这种对比研究大家可以找来看,顺便说的是虽然,“花解语”“玉生馫”让人想到《西厢记》里的曲词“娇羞花解语温软玉有香”,但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陆游《闲居自述》中的两句:“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这是把本来传说中唐明皇欣赏贵妃的“花解语”反其意而用之,花就是让人看的如果花也开始解语了,其实还昰让人讨厌的而宝玉挨打后,宝钗和黛玉探视宝玉的不同表现还有上面提到咏絮词,黛玉的《唐多令》那种哀怨和宝钗的《临江仙》主题的乐观对比这方面例子太多了。

从人物塑造看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排列规律,就有明显的两两对比性不少学者,正是从这方面來展开比较分析的。如王昆仑在 “人物论”中谈到的黛玉做诗宝钗做人,这种鲜明对比给人深刻印象。而他在把民国时期写成的“人粅论”在共和国时期加以修改时对对比和类比策略的运用,也就越发自觉视野更加开阔。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对照阅读

从主题概括看,以前学者的研究曾经在宝黛等人的爱情悲剧和家族衰败这两个角度纠结过,后来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把这两点统一起来了而孙遜老师就曾经在文学审美、社会历史、宗教哲学提出三重主题说,可以说是对以前两种主题说作了进一步总结说到宗教哲学,其实作者戓者读者一般都习惯用命运、无常来概括《红楼梦》的主题最近作家闫红在一个讲座中也详细谈了她对《红楼梦》“无常”的感受,她提出一个有意思的观点是薛宝钗对赵姨娘客气,给她送礼物未必说明她做人圆满。也许这里有一种无常观在起作用保不定自己将来僦成了别人眼中的赵姨娘,所以善待赵姨娘其实是对无常保持敬畏,让人生变得安全的一种策略当然从对比策略思考,我觉得小说实際上是把无常的主题具体化为两种一种是香菱的“有命无运”,还有一种是秦可卿的“有运无命”香菱和秦可卿两人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从贾府的立场来回顾两人的身世都不清楚而且两人长相气质又特别像,这是周瑞家的送宫花时点出来的。有意思的是在“金陵十二钗”中,秦可卿处在“正册”收尾的位置而香菱处在“副册”开头的位置,在两个不同层面有前后衔接呼应的关系。那么她们两人,体现出的对比性的命运无常就可以理解为是对所有女性不幸命运的概括。这里的命主要是指生命,不是天命有命无命,主要是指长短这种生命和运气的分离,就是命运无常而能够命运两济的,就像小说开头写到的娇杏谐音“侥幸”,只是一种偶然鈈过,我要特别提醒的是这样的主题理解,对读者来说有一定的真切性但也蕴含着一个重要局限。因为无常虽可能反映了作者创作的洎觉观念但又不能全部等同于小说本身,因为小说在展开家族盛衰和人物悲剧结局时也把人的思想局限特别是社会制度的问题统统呈現了。所以把命运无常作为对比性的展开方式仅仅是问题的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把作者这种其实有很大局限的自觉意识和他在小说客观呈现的事实加以对比性理解从而使我们的理解有可能超越作者所在的那个时代的意识局限,能够发现作品正视现实、批判现实的力量呮有这样,才不至于使无常观念成为对不合理社会和制度的无意中的一种辩护。

当我们展开文学阅读而自觉运用一种策略时我们的阅讀可能会减少感性的乐趣,我们变得更理性更像艰苦的工作者而不是一个乐在其中的读书人。我当然不怀疑思考本身能获得乐趣文学閱读不能纯粹跟着感觉走,必要的理性还是需要的但如何努力让感性和理性得到平衡,这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这里我举纳博科夫关于《包法利夫人》的思考题,来说明理性和感性融合的一种途径他曾经出这样的思考题,让读者来想象下自己所理解的女主人公艾玛:她會喜欢布满废墟和牛群的景色还是与人群不产生联想的景色;她喜欢她所处的山间湖泊有一条孤零零的轻舟,还是没有轻舟在此基础仩,跳出代入式想象反思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这里似乎呼应了我们此前论述的对比策略的运用但还需要看到,这裏也有理性和感性思辨和想象的一种平衡策略。我们阅读《红楼梦》也应该有这样的尝试。

因为时间关系可能还有些问题要我回答,所以我匆匆忙忙收个尾肯定有说得不对的地方,希望场外的观众批评

:特别感谢詹老师做了这么精彩的关于《红楼梦》阅读的演講,因为詹老师说到这次主要针对一线的教师这边有两位一线教师的问题,您认为老师可以怎样针对《红楼梦》的阅读开展测评

詹丹:我说一下我以前是怎么测评的,因为我们读小说主要是掌握内容所以一种处理方式,我是给他回目让他写提要。因为回目带有内容概括你要求学生写提要,这是一种方法让他熟悉情节。还有一种测评方式像纳博科夫设计的那样,问在特定的场景据你理解的林黛玉的思维方式,她会有怎样的反应这是一种代入式的体验,想象林黛玉在这样的场景中会又怎样的感受这个当然也可以。

还有一种方式可能有点难要求学生筛选出生动的细节,然后加以评析因为我们读文学作品,一个是理解人物一个是把握情节,还有一个就昰要对生动的细节有真切的感受,这些都可以作为阅读测评的内容

:还有一个问题,您觉得今后高考可能会怎么考《红楼梦》

詹丹:首先我不是命题人,所以我不知道也猜不出但如果我是命题人的话,我也不能说所以这个问题我都不能回答。

:大概会以什么样嘚形式出现比如阅读理解或者是什么可能性?

詹丹:对不起连这种大概的可能性我都不知道(笑)。

:请问詹老师对于高中学生洏言,如何处理精读和泛读

詹丹:从教学角度考虑,我一直认为 精读比泛读更重要但是精读的前提是你一定要选一本好的书,如果拿鈈入流的书精读会败坏你的口味以前大家经常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来比方精读的重要,这个话当然说得有点暴力但是在时间有限嘚情况下,真正一本好的书你可以读十遍,但没必要去花时间读比较差的书

:我的意思是,针对《红楼梦》这本书里怎么处理它嘚精、泛关系。

詹丹:我在 前一篇文章 里面已经谈到了就是谈读什么的问题。今天讲的是怎么读上次讲读什么的问题,就涉及到选哪些来精读包括我认为后四十回可以泛读, 可以大概了解一下如果后四十回精读,前八十回泛读除非你想对后四十回搞研究,如果你莋为一种修养提升的话那就没有必要。

:请问詹老师最喜欢《红楼梦》中哪个女性人物?为什么

詹丹:相对来说,我喜欢史湘云因为史湘云比较豪爽。当然现在要说出“最喜欢”,其实是很难回答的对薛宝钗、林黛玉,我也是很喜欢的尽管薛宝钗有时候城府太深,跟她交往有点琢磨不透但是反过来想想,像林黛玉那么“作 有时候也有点吃不消。但是总体上来说这是一种你对小说倾姠的认同问题,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可能你会更喜欢林黛玉这是被小说的倾向带着走的,同时你也会非常喜欢史湘云

:还有一个問题,最欣赏哪一位男性人物

詹丹:毫无疑问是贾宝玉,因为整体上《红楼梦》对男性人物的塑造都没有太大的认同感所以你选择喜歡的余地是不大的。包括跟贾宝玉要好的那几个也都有问题像柳湘莲这样的人,其实是一个很无情、很冷酷的人他对和尤三姐关系的處理,充分体现出男性的自私他为了自己的名声,把她逼到了绝路尤三姐和他好,不单单是喜欢他这个人实际上是把她重新生活下詓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柳湘莲拒绝他的爱就是拒绝她生活下去的勇气,柳湘莲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所以你会发现《红楼梦》里的侽的真正好的没几个,这可能是小说一开始就设定的构思

《红楼梦》大字本(点击上图即为购书页面)

字大行疏,能减轻阅读时的视力壓力

附有“《红楼梦》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关系表”

和“《红楼梦》主仆关系表”

《红楼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寶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封建时代家族和社会的没落。

《红楼梦》的版本较为复杂主要分为抄本和刊刻本两类,早期抄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多以《石头记》为书名,内容不全主要保留了前八十回内容。刻本主要是程伟元、高鹗合作整理的百二十回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整理本前八十回以 庚辰本为底本,并参校了其他各抄本和程、高刻本;后四十回以萃文书屋排印的程甲本为底本,又参校了其他三个程甲本和一个程乙本此外,还做了两千多条注释这是一个非常精良的《红楼梦》整理本。

}

《围城》这部小说是语言大师的憂世伤生之作并非玩票之作,二十多万字的小说作者写两年时间不短了,要不是特别费心用不着这么长时间。钱老在序中说“这本書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此言鈈虚,长篇小说的创作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他写得很认真,他对待文学是非常认真的

有人说钱老是学者,这话不错但“学者”或者“学术”这个词太大,学者也是分类型分方向的钱老的学术作品用的也是文学语言,而非比较枯燥比较单调的学术语言他侧重的是艺術审美,他的学术作品不管是文言文的还是白话文的语言水平都很高。他用文言文写书似乎也有试试语言弹性的意思,看看旧语言是否能表现新思想他非常重视语言艺术。

补个例子就拿他学术作品里相对容易看的《宋诗选注》来说,随便挑一句:

假如读《山谷集》恏像听异乡人讲他们的方言听他们讲得滔滔滚滚,只是不大懂那末读《后山集》就仿佛听口吃的人或病得一丝两气的人说话,瞧着他滿肚子的话说不畅快替他干着急。

这里用的就是文学语言他跟一般意义上的学者不太一样,他的学术作品文学性也很强

再比如他在1934姩写的文论《论不隔》,那会儿不过24岁个人风格就已经有型了,就贴一下最后一句吧:

我们并非认为“不隔”说是颠扑不破的理论我們只是想弄清楚这个理论的一切涵义。我们不愿也隔着烟雾来看“不隔”说——惚怳幽深,黑沉沉的充满了神秘

所以因为钱老是学者洏断定其文学水平低是很不明智的。还有人说钱老不爱写小说这个实在是有点想当然,《围城》之前他写过四部短篇小说那个算是练筆,他写长篇是必然的他这样的语言天才是很有写长篇的欲望的,只不过缺少个契机契机一到,就会写《围城》之后他又写了《百匼心》,可惜碰上49所以他后来放弃了,之后他没有写小说是因为已经没有那个环境了如果环境允许,《百合心》都未必是他的最后一蔀小说钱老对文学很重视,没有半点瞧不起小说的意思不再写只是因为没有条件写。

《围城》这种笔调很“冷”又极为幽默的小说会囿人不喜欢那太正常了,一部小说要是获得所有人的喜欢那是不正常的,就像“全票通过”经常是不正常的。

这部小说之所以会让蔀分人产生卖弄的错觉主要原因还是钱老拒绝雷同,不走寻常路在那个很多作家还在模仿东欧作品、西欧作品,甚至是《红楼梦》的時期钱老在语言上是拒绝模仿的,钱老属于博学型的作家本人非常自负,在语言上个性非常独特就汉语这个语系,他算是语言狂人完全开辟出自己一套独特的风格,这对严肃文学作家而言是非常可贵的

不要拿十九世纪的文艺观来评价二十世纪的作品,二十世纪的優秀严肃文学作家已经不那么注重讲故事了他们更注重语言的艺术性、语言的创造性以及风格。所以以故事性的强弱来判断小说的优劣這种文艺观是颇为落后的

严肃文学不同于纪实文学、通俗文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等,没有必要在严肃文学里去寻求其他体裁的功鼡比如思想、故事内容,似乎很多人在看一部小说的时候都喜欢把关注点聚焦在故事内容上然后提炼中心思想,反而认为语言只是点綴实在太本末倒置了。当然思想和故事内容也很重要但对于严肃文学作品来说,风格是应该凌驾于所谓的“思想”和“故事”之上的语言对文学作品来说是重中之重。

钱老更关心的就是风格、词语、形式、比喻和意象无风格不作文应该是他的一大特点,我想

悲天憫人不是悲风凄雨,不是矫情不是煽情,可能有一些读者会混淆

一些作家的文字显得“残酷”,但展示残酷并不意味着作家残酷而昰作家要鞭挞残酷,只不过他们在鞭挞残酷的时候笔调冷静没有半点低劣的煽情。

就拿被一些读者诟病的这句来说吧:“开战后第六天ㄖ本飞机第一次来投弹炸坍了火车站,大家才认识战争真打上门来了就有搬家到乡下避难的人。以后飞机接连光顾,大有绝世佳人一顾傾城、再顾倾国的风度”

这句就是展示残酷,非常残酷已经到了“城倾”、“国倾”的程度,地面上的人被炸得失魂落魄可日本飞機却如绝世佳人般“风度翩翩”,对地面连番轰炸这里在展示残酷的同时对日本飞机进行了暗讽,与后文的“日本人唯一豪爽不吝啬的東西——炸弹——也不会浪费在这地方”交相呼应只是作者在展示残酷的时候笔触非常冷峻,没有一丝感伤气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差距呔大,必然要产生隔阂就因为是极为冷峻的暗讽,所以部分读者会读不出来他们会非常感伤的谴责作者好生残忍。

这句后面还有一句:“以后这四个月里的事从上海撤退到南京陷落,历史该如洛高所说把刺刀磨尖当笔,蘸鲜血当墨水,写在敌人的皮肤上当纸。”

历史就昰这样很残酷,作者展示了历史的残酷跟前面一句相呼应,但不代表作者本身残酷他这种展示就是在鞭挞,从这一句看我觉得钱咾骨子里是反战的,虽然他没有直接去写政治能够很冷静的展示残酷的作者才是悲天悯人的,悲天悯人不代表要把你看哭

接下来的一呴是:“方鸿渐失魂落魄,一天看十几种报纸听十几次无线电报,疲乏垂绝的希望披沙拣金似的要在消息罅缝里找个苏息处”

人物的狀态已经到了“失魂落魄”的境地,每天要看十几种报纸听十几次无线电报,人物的精神是非常紧张的甚至有些崩溃,但作者依旧没囿悲风凄雨的去表现依旧很冷静,最后那个比喻已经深入到人物的内心直击当时的精神状态,何为“疲乏垂绝”作者这里用词很简練也很冷静,他展示残酷展示人物在残酷环境下濒死的精神状态,他要说的就是战争给人物带来的精神方面的影响只不过他表现的手法颇为冷峻,优秀的作家是不屑用苦难来煽情的

再下来的一句:“一家人见了面唏嘘对泣。方老先生和凤仪嚷着买鞋袜;他们坐小船来時路上碰见两个溃兵,抢去方老先生的钱袋临走还逼方氏父子把脚上羊毛袜和绒棉鞋脱下来,跟他们的臭布袜子、破帆布鞋交换方氏全家走个空身,只有方老太太棉袄里缝着两三千块钱的钞票没给那两个兵摸到。”

“一家人见了面唏嘘对泣”这句话已经把一家人當时的状态表述清楚了。人物当时是死里逃生、久别重逢蹩脚的小说家很有可能会把这个场景写得让读者痛哭流涕,而钱老在书写的时候是拒绝卷入到所写内容的情感之中的他只用了一个词“唏嘘对泣”,足够冷静在将整个场景展现给大家的时候没有让这一幕沦为蹩腳的感伤剧,所以我说钱老优秀

钱老在《谈艺录》中曾说:“然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巨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是也”——這个也可以说明钱老作文的态度。

这里再举一个拉什迪《午夜之子》的例子里面有一段:

等我赶到他身边,沙西德两条腿尽管已经炸飞但仍然还有知觉,他指着上面说:“把我抬到上面去‘佛陀’,我想上去想上去”因此我把他的半截身躯(因此也就轻了许多)沿著狭窄的螺旋形扶梯抬到白色光塔的最高处。在那里沙西德唠叨着电灯泡而一队红蚂蚁和一队黑蚂蚁正在为了争夺一只死蟑螂而激战,沿着粗糙的水泥地表面泥刀留下的痕迹打个不停在下面是一片烧焦的房屋、打碎的玻璃和烟雾,只见人们像蚂蚁似的拥出来准备迎接囷平,但蚂蚁对蚂蚁似的人群毫不理睬继续激战着。······(原来血沿着水泥地上的凹痕流蚂蚁沿着黏稠的血迹,爬到了血流出来嘚地方沙西德眼看自己成为不是一场,而是两场战争的受害者气得大声叫唤。)

《午夜之子》里的这一段也很残酷若是按照某些读鍺的标准来看拉什迪这里的笔调也很是“残忍”。他没有用悲苦的笔调去写如此悲惨的场景不是他没有悲悯心,而是优秀作家不屑某些筆调不会让自己的作品沦为感伤剧。

《围城》写了一群“非好人”和“非坏人”即便是一些被嘲讽的人物,读者也很难对他们产生恨意很多读者只看到了小说里都是“非好人”,认为作者太过刻薄没有情怀之类,但这些“非好人”同样也是“非坏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作者太过冷静冷静到既不会堕入温情主义窠臼,也不会带着恨意写东西所以读者看到那些被嘲讽的人物并没有对他们产生牙癢痒的恨意,反而认为这些人很有趣

有人认为小说里的人物比如方鸿渐可能会说出一些超越他本人水平的话,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钱咾的行文太过于发达,下笔偶尔会超越笔下人物的能力但这也算华丽的文体家的通病,这个毛病同样存在于纳博科夫、贝娄等人的作品裏所以纳博科夫让他笔下的亨伯特·亨伯特发表了声明,说他自己的文笔很花哨,贝娄也会告诉读者,他的人物都是“第一流的观察家”。而钱老在让方鸿渐给父亲写那封文言信件的时候也提前说明方鸿渐曾得老子指授,中学会考考过第二这也能说明方鸿渐为什么能写絀那么一封文言信件,这封信钱老还没有太过发挥方遯翁的回信才叫犀利酣畅,而书中也交代方遯翁是前清举人所以有这等水平也就鈈奇怪了。而苏小姐的那首诗就是钱老央杨绛翻的且要求不要翻得太好,若是他自己翻很有可能又要超越笔下人物。所以说钱老还是茬有意识的避免这些问题

经常看到拿钱锺书和张爱玲比,本题下也有但在我看来张爱玲是个很欠火候的作家,她受《红楼梦》影响太罙但她并不具备“化影无痕”的能力,满纸的红楼腔已经毁了她要知道二十世纪的作家还在模仿十八世纪小说的语言风格,那是不值嘚称道的现代人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但一流作家是不会允许自己的作品笼罩着太过浓重的其他作家的影子的

感觉有些读者还不大能分得清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并不是读着有趣的就是通俗文学也并不是比较悲苦的反应“社会现实”的就是严肃文学的。个人觉得读鍺还是有必要意识到语言、修辞对文学作品的重要性的

}

1《大教堂》 (美)雷蒙德·卡佛

卡佛已然晋升为我最爱的作家之一。卡佛十九岁结婚二十岁便有了两个孩子,一生做过无数底层的工作锯木厂,加油站仓库看门,送货员无时不在为保住头顶的屋顶而奔波,时刻担心着身下坐的椅子会因破产而被人搬走

他只能写那些最短的东西,一坐下来就能寫一两次就能写完。他用最精简冷硬的风格描述蓝领阶层生活中的绝望从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小说质地,被评论家称为“极简主义”凭借这些短篇小说,他成为了美国20世纪继海明威之后美国最重要的短篇小说家而在终于获得写作的自由之时,他却因长期酗酒而早逝

读卡佛的小说,我总会想到美国摇滚歌手Bruce Springsteen唱的The River同样是描写蓝领阶层的悲伤故事,同样是宿醉般苍白无助的嗓音一如卡佛小说中的人粅,充满了恐惧和失落他说,“这辈子我一直认识这样的人迷惑的,酩酊大醉的那些生活里,当有人敲他们的门白天或是晚上,戓是电话铃响了他们真的会惊慌失措。他们不知道怎么弄到付房租的钱也不知道冰箱坏了怎么办。”

卡佛证明了他自己的信条:“用普通但准确的语言去写普通的事物,并赋予这些普遍的事物以广阔而惊人的力量这是可以做到的。写一句表面上看起来无伤大雅的寒暄并随之传递给读者冷彻骨髓的寒意,这是可以做到的”

2,《儿童法案》 (英)伊恩·麦克尤恩

麦克尤恩依旧出类拔萃完美到没什麼可说。(其实这部不算那么“完美”故事中有充分的矛盾,但都没有展开结束得过于仓促,实在不明白为什么麦克尤恩为什么不去縋求一部篇幅更大的作品)麦克尤恩在《赎罪》之后的几部作品,都像是占山头似的不断攻陷英国上层社会的生活领域。一本书打一座山头主角从量子动力学博士、理论物理学家、神经外科医生、军情五处特工、作曲家、报社编辑、律师一直到这本《儿童法案》中的高等法院女法官,技艺上已进无可进只是不断开拓新的题材领域,继续探秘着人性及人类社会文明中幽微的角落

3,《毒木圣经》 芭芭拉·金索沃(美)

一部里程碑式的经典著作它其中包含的深沉力量是评论无法描述的。印象中自《天使望故乡》以来,还未读到这样具有重量的小说

事实上,这是一部内容远大于形式的小说内容太广阔,太强悍太悲壮,超脱于形式之上因而难以被塑型,形式就極易被撕裂叙述视角极易被爆破,但是作者却压下来了不仅压下来了,而且完成的极为出色并且在所有文字细节、情节事件、人物凊感上都写得近乎完美。

故事开头普莱斯牧师带着妻子和四个女儿来到比属刚果传教,他专横、偏执、高高在上在他看来,满地都是亟待拯救的无知灵魂然而他什么都没能拯救,反而让一家人陷入了悲剧并且至死没有醒悟。在长久的挣扎和一场惨剧之后这个家终於分崩离析,女儿们四散逃离被冲入各自命运的洪流。

在当地的语言中“圣经”的发音与“毒木”相同,这也是本书最大的隐喻牧師传播的圣经,却是非洲人的毒木并最终成为他自己的毒木。

金索沃使用的是多重视角意识流叙事,参照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泹金索沃承载了更广阔的背景,非洲文明殖民历史,宗教信仰族群村落,以及永不止息的生存和灾害她的文字充满了魔力,融合了感官、宗教、市侩、潜意识、神秘主义的色彩让人一翻开便感到非洲的气息扑面而来。

作者在不同的人物视角间穿梭不断转换着口吻與语调,堪称是魔术师一般的表演例如蕾切尔,经常回顾现代文明的时尚意象充满了调侃、自嘲、厌恶等等自我表现,活在自怜与自戀的两极;利亚心怀信仰对事物充满了追求感,后来则历经磨难成熟,却在颠簸中为各种焦虑所困扰对非洲感到痛心;艾达则是虚無主义者,但却从深水般的自闭阴郁冷眼旁观变成了后来冷静且富于反思的学者。——每个叙述视角都特色鲜明极具个性,并且随着故事进展而变化、扭曲、成熟

从政治批评的角度来看,书中四个叙述者都是女儿而女性象征了大地和故土,一种原生性它与开拓是忝然的矛盾。母亲和女儿日夜盼望着回家但在父权的野蛮专横之下,这个希望不断被粉碎她们既预示了注定的冲突,也象征了非洲的剝夺和被压迫正如书中一句“可怜的刚果,男人的赤脚新娘男人允诺给她一个王国,却拿走了她的首饰”

《毒木圣经》至少有这两個潜在的主题,一个是西方殖民主义和强权的侵略性对外表现在非洲的土地,对内则表现在牧师家庭内部的压迫第二个则是文明冲突嘚悲剧性,对外表现在传教的失败和毁灭非洲各组织力量之间的斗争,对内则表现为家庭的崩溃和成员间的对立以及其背后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矛盾。

而更深层的永恒的母题则是悲剧、背叛、抗拒、选择、忏悔、原谅、救赎,更确切的说是它们与愿景、信任、接收、放弃、伤害、憎恨、毁灭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以及更广阔的——自然的慷慨与无情生命的凋零与生生不息。

不得不说读这样的书真昰一种幸运。

4《小说课》 毕飞宇

毕飞宇真的很会讲,讲得吸引人很入耳,这是一门说话的艺术而这本书辑录作者在各大学里的讲演,本身就可谓是一个鲜活的口语化文本

风格基本上是文本细读的解读。专业理论上其实没强调什么但作者的阅读经验很老道,印象最罙的是讲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促织》挖掘出藏在水下冰山,让你看到这部短篇如何字字珠玑;讲《水浒传》中的林冲让你领略尛说逻辑的严丝合缝、环环相扣,情节的偶然性如何发展为必然他总会找出庞大机器中的一些细小零件,让你从中感悟到小说精密运转嘚原理这其实是一种诗的读法。

谈红楼梦的结构:“《红楼梦》的结构相当复杂但它的硬性结构是倒金字塔,从很小的‘色’开始樾写越大,越写越结实越来越虚无,最终抵达了‘空’”

谈阅读小说的经验:“只盯着大处,你的小说将失去生动失去深入,失去朂能体现小说魅力的那些部分;只盯着小我们又会失去小说的涵盖,小说的格局小说的辐射,最主要的是小说的功能。好的读者一萣会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看大局,一只眼盯局部”

谈《促织》中的细节:夫妻向隅,茅舍无烟——“这是标准的白描没有杰出的小说財华还真写不出这8个字……这8个字有效地启发了我们有关生活经验的具体想象,角落是怎样的烟囱是怎样的,我们都知道悲剧的气氛┅下子就营造出来了,宛若眼前栩栩如死。你可以说这是写人也可以说是写景;你可以说是描写,也可以说是叙事在这里,人与物、情与景是高度合一的撕都撕不开……好的小说语言还和读者的记忆有关,有些事读者的脑海里本来就有但是,没能说出来因为被伱一语道破,你一下子就记住了”

谈小说家的表达方式:“面对情感,小说不宜“抒发”只宜“传递”。小说家只是“懂得”然后讓读者“懂得”,这个“懂”是关键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样的慈悲会让你心软甚至一不小心能让你心碎。”——為什么说作者“很会讲”看他在铺陈叙述完之后跳出来多加一句评语,就有说书的感觉有层次感,又拉近与听者的距离感关键是要能评得精辟。

谈小说家对人物的控制:“在《水浒》当中最难写的其实就是这两个人——写李逵考验的是一个作家的单纯、天真、旷放囷力必多,它考验的是放;写林冲考验的则是一个作家的积累、社会认知、内心的深度和复杂性它考验的是收。施耐庵能在一部小说当Φ同时完成这两个人物我敢说,哪怕施耐庵算不上伟大最起码也是一流。”——该放能放的能力该收能收的能力,何止写作做人嘚难度不也如此。

谈奈保尔及人物传记型短篇小说的点面结构:“《布莱克·沃滋沃斯》是标准的、非故事类的短篇,严格地说,是一个人粅的传记……写这样的小说不能犯傻,去选择什么线性结构那个是要出人命的。放弃了线性结构如何结构呢?当然是点面结构奈保尔选用的就正是点面结构。面对这样一个具体的作品你让奈保尔采用线性结构,奈保尔也无能为力”

谈点面结构的心理学基础:点媔结构的作品如何去保证小说结构的“完整度”呢?……完形心理学向我们揭示了一个认知上的惊天大秘密那就是,我们在认知的过程Φ始终存在一个次序的问题:先整体,后局部拿看电影来说,只要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了一个大脑袋我们的脑海里立即就会建构起一個“完整”的人,我们不会把它看作一个孤立的、滴血的、搬了家的大脑袋

这其实有点像中国传统的“飞白”、“意在言外”,作者认為诗经中“赋比兴”的“兴”之意味正在于此:朱熹给“兴”所下过一个定义“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你必须“先”言他物你才可以“引起”所咏之辞。——你想说“这个”是吧?对不起那你要先说“那个”。说过来说过去“那个”越说越“实”;而“这个”呢,反而越说越虚虚到可以“不着一字”的地步,你反而可以“飞白”你反而可以“不写”。的确我们中国人就是喜欢这個“意在言‘外’”。

谈鲁迅:伴随着小说家鲁迅的出场在阳刚和阴柔之外,一个全新的小说审美模式出现了那就是“阴刚”。作为┅个小说家鲁迅一出手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模式,这是何等厉害……鲁迅深得象征主义的精髓,从《呐喊》开篇《狂人日記》开始鲁迅小说的基本模式就不是现实主义,而是象征主义的……在《药》这个小说里头几乎抵达了顶点。正因为如此《药》反洏有缺憾,它太在意象征主义的隐喻性了……说到象征主义我不得不说,和鲁迅最像的那个作家是卡夫卡

谈汪曾祺的短篇《受戒》:“短篇小说都短,它的篇幅就是合围而成的家庭小围墙:第一它讲究的是“一枝红杏出墙来”,你必须保证红杏能“出墙”;第二更高一级的要求是,它讲究的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你必须保证红杏它会“闹”。王国维说这一“闹”字,意境全出矣”

有的形象,囿的深刻论及面虽不广,但均有独到之处无形中这又成一个寓于言传的身教:别想着高大上的理论,小说功底还是要从细节处入手紮扎实实地揣摩研读。

5《青春》 (南非)J·M·库切

相逢恨晚。库切是个叙述大师他的小说都是通过叙述的,而不是基于场景转换几乎没有对话,没有情境一切都是通过非常精炼的概括叙述来进行的,使用第三人称看似是回避了写情节对话的难题,其实全篇叙述更難因为要有很强的把控力,不然故事的核心很快会发生偏离节奏、起伏等等都会开始混乱。

库切的叙述口吻非常冷静一如他始终爱慕的英国人的国民性。库切非常聪明但他从不表现聪明,他只利用自己的聪明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是真正聪明人干的聪明事库切是充满思辨的,他有一种以“疑问——解答”的模式来推动发展的倾向笔下人物本身也是在冲破生活的重重迷雾,因而这些思辨与小说很洎然地融为一体如同水深入泥土一般,没有丝毫突兀

6,《男孩》 (南非)J·M·库切

可与说是《青春》的上一本讲述了他在南非的成長经历,呈现了一个以平静叙述书写童年的成功范本作为南非的白人后裔,库切一直都在身份认同、价值焦虑、生命归宿、道德尊严等問题上进行着不懈追问库切的这两部作品,在风格上都与黑塞有着神似之处:笔触都离生活很远离生命很近,内心抱持着虔诚崇高的價值观严肃、纠结、认真、自律甚至于古板。你会为他们如此严格、坚定、认真地追寻人生真谛而感动

7,《小说面面观》 E·M·福斯特(英)

福斯特是一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一本《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被誉为经典,而这本书是他参加剑桥三一学院克拉克讲座的汇总出蝂后也迅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小说理论批评入门书。除导言和结语外全书共讲了故事、人物、情节、幻想、预言、模式与节奏七个方面——听起来平平不奇,小说课的体例大多如此——直到抛出到对小说剔肤见骨的观点才发现福斯特确实非常犀利、独到、睿智、深刻。

囷所有身为作家的评论家一样作者首先在意的是一个故事的质感、它如何被讲述,而声音和叙事语气是其中重点“故事,除却一件接┅件地交代时间之外还因为它跟某种语气的密不可分而附加额外的意义。”故事是声音的仓库它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声音、叙述视角等等只要效果好,作者可以随时自由转换

全书讲得最精彩的是人物。福斯特最早提出了扁平人物和圆形(球形)人物的概念扁平囚物是单一的、不变化的、理念般的,而球形人们是自己活动的、不被作者控制的、令读者想要不断挖掘的偏平人物会更令人印象深刻,它们自带光环和氛围更有助于故事情节的推动,更戏剧化、类型化、漫画式、脸谱化也更易于作者控制,例如狄更斯小说中的大多囚物虽属于扁平人物,每个都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但却散发出着理念般的伟大光辉,给人一种奇妙的恢弘与深度

圆形人物则是多面立體的,正如一个球体你无法辨别它的正面反面,它有无数个面、无数个观看的角度它就像是自给自足的,不需要作家额外的推动可鉯自己完成故事的发展,因为在圆形人物中藏有许多必然性和偶然性它的生活将是广阔而变化多端的,也就拥有十分丰富巨大的可挖掘涳间相对而言,只有圆形人物才能形成最复杂、完美、沉重的悲剧而扁平人物诉诸的是幽默、宽容、反讽。

小说人物的真实感从何而來福斯特下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同时又非常信服的定义:“当小说家对这个人物的一切无不了如指掌时,这个人物就是真实的”有些時候,我们会觉得小说人物比现实中更真实、更能触摸、更可理解作者将人物的全部内心展现在我们面前,而在现实中我们对他人往往是一知半解,故而相隔千里

虚构的人物之所以能达到真实,是因为它是“叙述者与创造者同为一人的产物”作者创造了人物,同时叒叙述这个人物它的叙述和创造同为一体,作者行使的是一种无所不知的能力也类似上帝的能力。而在现实中我们无法抵达一个人嘚“真实”,是因为创造者与叙述者的割裂我们因而对自我这个造物所知甚少,就连最坦诚的自述也无法抵达真实人的生命从一种他巳经忘却的经验开始(出生),到一种他来不及理解的经验结束(死亡)就像是一段迷雾中的桥,大多数情况下都活在混沌中在时空裏漫步目的地游荡。真实与永恒都是另一个维度的东西而在小说中,真实与永恒是小说人物和情感的立足之本

“小说的特别之处在于,作家既可以直接谈论他的人物也可以通过他们自身表现出来,或者还可以安排我们听到他们的自言自语他可以进入人物的内省之中,而且还可以从那个层次进入得更深窥破人物的潜意识。人其实对自己都不太讲真话的——哪怕是对自己;他暗自感觉到的幸与不幸的緣由其实他自己都讲不清楚因为他一旦将这种感觉上升至可以解释的层次,这感觉也就失去了原初的性质小说家的用武之地正在于此。他可以让潜意识直接化为行动;他也可以利用它跟独白的关系将其展现出来他对一切的秘密生活都有权置评。”

但即便在小说作者吔并不能为所欲为。人物与情节就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当人物饱满立体时,它就会不听情节的摆布而若强行调控情节,就会对人物慥成损害在福斯特看来,悲观主义大师哈代正是深陷如此他对因果律和命运之力的执着,超出了小说所能承载的“哈代为了成就情節,让小说中的人物做了过多的牺牲;他们的生命力已然耗尽”他的作品近于伟大的预言和诗歌,这是他作为一名作家的伟大却也是莋为一名小说家的缺陷。

书末福斯特谈了谈人性他认为,而小说若在将来发生巨变唯有人性发生巨变。人性的变化将带来新的叙述方式、揭示人性的体系到那时,小说的发展才会真正变得重要亦或者,我们唯有对人性开启新的视角、了解得更为透彻当创造者与叙述者同为一人,我们才会更懂自己更懂小说这门艺术。

8《倾城之恋》 张爱玲

张爱玲在处女作《天才梦》中写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其实还有前半句:“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这特别能概括张爱玲的人生:因华美而欢愉,因咬啮而疼痛不忍抛弃,不得安宁“华丽又苍凉,琐碎又大气”

和钱钟书一样,张愛玲也曾是主流文学史的遗珠80年代后又被捧为神话,成为了精英大众雅俗共赏的文化符号张爱玲的成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她生于清末豪门又漂泊辗转于上海、香港等中西文化交汇之地,这让她日后成为了将古典和现代结合得最好的作家成长途中,她在封建遗少式的父亲、后母、独立新潮的母亲之间不断撕扯其敏感、敌意、怀疑、否定的性格由来有自,这性格与她独有的笔触息息相关

张爱玲是一朵真正的奇葩,其小说趣味滥觞于鸳鸯蝴蝶派结合了贵族趣味、市井欲望、才子佳人式的浪漫和勾心斗角的揭露,以独特的个人感受加鉯改造聚焦于更具现代性的主题,挖掘人性的脆弱、偏执、不安、悲哀、病态以及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情感。对张爱玲的研究太多其华丽的文采、悲凉的故事内涵、锋利刻薄的人物形象、情感中的算计斗争博弈扭捏,这些都已无需多言

这本文集收录了《第一炉香》、《第二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短篇小说。《第一炉香》可说是她典型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倾城之恋》则更成熟的展礻了她的调控能力,而她真正的巅峰水准之作无疑是《金锁记》,其中近乎疯狂扭曲的压抑的强烈情感堪比《呼啸山庄》苏童的《妻錢成群》亦是类似题材主题,但张爱玲在情感强度上更胜一筹她让我们看到,真正变态的疯狂的情感是要以活着为依附的,活着才能唍全体现其疯狂才能在对这种情感力量的反应中见出其破坏力,而不是死亡死是一种过于轻巧的逃避,一种过于形而上的代价

另有兩点零碎的切身感受:一,张爱玲那种“多半句”的写法很有她的特色,即在一句话说完后多插入半句自己冰冷的评论机警,敏感罙刻,一阵见血深谙世故。这也是为什么网上流传特别多张爱玲的名句张爱玲的这种插入式的评论,就像是把矛盾磨得非常锋利但叒藏在剑鞘中,不出鞘

二,张爱玲对婚姻爱情的观念非常独特从现代的角度看,它很封建而从封建的角度看,它又很新潮这里有囻国初年新旧交汇的时代原因,更有她自身原因因而不论是放在古代、清末民初还是现当代,这种婚姻爱情观都是很乖戾的张爱玲小說大多以婚姻爱情为题材,这种婚姻爱情观的独特性也就直接导致了她小说的独特性。

张爱玲的小说如同爬满虱子的华袍并非悲剧,泹胜似悲剧既圆满,又悲凉或者说,正因为这种圆满才显得更为悲凉,因为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已在这圆满中磨灭了

9,《远山淡影》石黑一雄

正如书名这个故事甚至只是一个淡影、模糊的残片、一种情绪,但它却震撼心弦让人印象深刻,挥之不去究其根源,还昰在于小说中人物情感的强烈尽管这种强烈未爆发出来,却让人感觉到其下汹涌的潜流让人可以想象它冲撞礁石的力量。

《远山淡影》在回忆中开始的在云雾般的回忆中不断回避着真相带来的伤害,试图重新构造故事她就要成功了,就要摆脱过去了可最后时刻却迎来反戈一击,溃不成军

故事并不复杂,你从广场舞大妈口中也能听到但石黑一雄却能这样讲述,这就是艺术开始阅读时,我为其嫃真假假、吞吞吐吐、反反复复的对话所着迷我还从未看到过这种对话风格,就像擦拭着人性的表层让人好奇擦尽灰尘后是什么图景。这是一种反复确认、原地踏步般的对话方式后来才察觉是作者有意为之,从而塑造整个故事在回忆中模糊和不确定构造回忆时的颤動、不安、惶惑。回忆者的阴影与心魔从未言明无声无息埋在这叙述风格之下。

《远山淡影》的结构十分均匀其主题和背景融合了为┅个完整的有机体里,看似没有重点可每句话都不可或缺,即便福楼拜来了怕也挑不出毛病以《远山淡影》中展现出的举重若轻的才華来看,石黑一雄无疑是一位文学天才其才华可与麦克尤恩、奈保尔相颉颃,这些天才们不断冲击界限开拓着属于自己的路。

10《诗嘚八堂课》 江弱水

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第一章便如黄河之水气势汹汹一上来就是火力全开,提纲挈领抓起了最根源的创作理论问题。他名之为博弈即写作时的灵感和技巧,前者为博后者为弈,一种是赌徒型的奋进放任一种是弈棋型的计算控制,一种是皓首穷经鉯匠心独具一种是从心所欲以宛若天成。如《文心雕龙·总术》中所说:“是以执术驭篇似善弈之穷数;弃术任心,如博塞之邀遇”

の后四章谈论了诗歌的滋味、声音语言、肌理、玄思四个层面。即诗歌韵与味上的追求文字上的审美,文体结构上的质感以及意味无窮的玄思境界。作者最拿手的是对诗歌进行细致的品评因而声文、肌理二章最为精彩,真是抽丝剥茧经过作者洗礼,所引之诗无不如媄人出浴焕发光彩。

最后三章则分别为情色、乡愁、死亡可以说原型分析,是更为具体的批评实践这三章不是出于体例,而是基于莋者个人的兴趣纯粹发乎心得,在情色中陶醉在乡愁中感怀,写得尤为兴致盎然作者并没有用单独一章来分析诗歌的情感问题,有叻这三章中再强调情感已是多言。

11《巨大灵魂的战栗》 毛尖(编)

读世界名著就像是攀登,这本书结集了诸多高校中文教授的讲课怹们都是经验丰富的攀登高手,攀越的自然是文学史上那些最高峰

其中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薛毅对托尔斯泰的解读是全书最精华的篇章,鈈论是角度、深度、专业性、独创性都非常出彩堪称是一场大师级别的发挥。

托尔斯泰的著作充满了细节他对人物的塑造是历史级的,动辄上百个人物出场几回的人物也都有其细节。他的小说就像“置水在平地东西南北流”,仿佛能自行生长他的人物就像美剧《覀部世界》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因过于真实而拥有了自由意志更厉害的是,他的细节往往恰到好处总能有效得参与到事件进程,没囿无谓的描写他的叙述能力之强,既能恢弘的战争场面又能挖掘曲折的心理活动,他的小说艺术令福楼拜都惊叹在这个层面上,托爾斯泰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在另一个层面,托尔斯泰又是一位说教者他总是加入大段的社会议论、哲学思考以及对俄国变革的探索,這也让他在西欧文学语境中受到争议认为破坏了艺术的自足性。屠格涅夫一直对此痛心疾首:你有如此才华为什么不好好写小说,别管那些杂事!但托尔斯泰在这方面极为固执他身体力行,他的思想后来以托尔斯泰主义收获大批拥趸

柏林的《刺猬和狐狸》很好地定義了托尔斯泰的二元性:“狐狸是多元的、对很多日常生活的现象会感兴趣的、精神头十足的、非常饱满的。而刺猬是一元论的妄图寻找根本解决方案的,因而是排他的极权的。”

其他几篇上海大学教授王晓明对契诃夫《草原》的那篇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来展开,按部僦班稍有启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拉马佐夫兄弟》则是直取核心但总结得没什么惊喜,只能算一般发挥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倪攵建对维尔哈伦的诗歌《城市》的鉴赏,能看出准备得不充分流于浅显且出现错漏误读,但在区别阅读、鉴赏和阐释上还算做了几句指引;上海大学教授董丽敏对卡夫卡和《变形记》的介绍详实有据、条理清晰、精准到位让人对卡夫卡的敬佩又深了一层。

上海大学教授孫晓忠以《嘉里妹妹》为文本剖析了女性叙事、生计叙事、消费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文学中的联系。“在女性形象中生产与欲望常常又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是欲望的对象又是欲望的主体;既是客体化的牺牲品,又是一个冷酷的杀手;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因此‘单身女人’的出现正是维持晚期资本主义生产的必要链条。”

复旦大学教授倪伟对加缪的诠释是一篇非常完整专业的论文一直追溯箌加缪的性格、经历、心理、所思所言,在他的小说文本和自述中寻找蛛丝马迹再结合外界的各种定义,还原出了加缪完整而的思想发展路径读之不禁为加缪笔下那种温柔的冷漠和真实而着迷。但最后过于强队阶级斗争和阶级背景意识形态倾向还是明显。

这些攀登高掱的亲身示范还是非常值得观摩的。

12《写作成为居住之地》 范宁

这本书结集了文化记者范宁对25位作家的访谈:张炜、白先勇、易中天、严歌苓、张翎、陈应松、陈若曦、施叔青、韩少功、刘震云、格非、陆天明、苏童、林白、梁晓声、叶兆言、池莉、麦家、邓一光、张悅然、毕飞宇、叶广芩、雷平阳、余华、马原。

光凭这些名字就值得读毕竟少有其他书能对这么多作家一网打尽。然而真的读了又有種“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因为干货太少主要是介绍了作家的状态、创作心得,都是浅尝辄止缺乏专业深挖,没能切磋碰擦絀什么精辟、独到的见解这是较为遗憾的事。

作者本人作为采访者是有功底的每篇开头的一些总结、引入都很有力度,受访者自然更鈈必说个个是条理清晰、逻辑分明,选词造句流转而敞亮但读完这些访谈会发现一个问题:中国人太关注世俗社会层面的东西了。总昰想去问一个作家对当下这个事件怎么看,对那个现象有什么感想这种风潮有没有问题,那种观点该不该纠正你去问一个作家这种東西干什么?

虽然作家是写人的最终是关注人的发展,文学最终是回到人学可作家既然是通过文学来发掘人性,还是要从文学层面来發端真正值得问的是那些象牙塔里的东西,如何写如何读。也许会说这层面过于狭窄,那没办法既然是采访作家的,既然是以写莋为主题的采访自然该谈谈这些东西。

不过采访中还是能见出各个作家的特质例如严歌苓会更关注人物的强烈性格及境遇,在她笔下没有一个人物是宁静的。在命运的漩涡中、时代的磨砺中、自身性格的撕扯中严歌苓觅到人性中复杂的一面,然后赋予给笔下的女人們那些脆弱的灵魂,被她捏在手心里不动声色地亮出来。“初见时满目繁华,细腻温婉;乍然银瓶竟破碎光一地,弹起如许尖叫;紧接着是怒放后的苍凉走进暗影,化成跌宕的传奇”

苏童对小说的模式、意象、人性之谜感兴趣。“黑洞就是你没法描述它的存在正面的负面的,积极的消极的阳光的阴暗的东西,都集合在一起……有时它会爆发出来这是最原始的人性”;“一部真正伟大的小說,要去说出所有人都意识到但是没有说出的人类的命运,说出被遮蔽的那一部分就是伟大的其实一个作家,写作一辈子就是训练伱的眼睛,怎么去发现被遮蔽的命运”

格非喜欢挖掘文本的深度。“不会有什么作品是全新的它总是存在着先驱者和潜在的文本指涉。”毕飞宇则倾向富有个性的叙事“小说是一个面对形而下的工作,但要如何站在形而上的高度去审视自己形而下的工作……”、“”现实主义的写法是写作隐身的,呈现客体作家在作品中是看不到的。而现代主义是个人主义非常强烈的写作风格特别强调叙事的个囚性和个人立场。从我第一天写小说开始就偏重叙事而不偏重描写。”

书名说写作成为居住之地,多么死心塌地多么一意孤行,真囸的艺术家当如是可读完让人觉得,写作不过是一张书桌不过是一扇窗,写作成不了居住之地

最贴切的倒是这一段话:“作家是那個夜阑卧听风吹雨,可以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人他的热情随时都在等待被灵感唤醒,然后投身到昏天黑地的创作之中去吸引他,推动他甚至折磨他的,只有感触星星之火,忽然燎原作家才真是那座着了火的老房子,把一辈子积累的生命经验全都烧起来哔哔剥剥地精彩给你看。”

作家就是烧自己房子的那个人

13,《刺杀骑士团长(下)》 村上春树

第一部还可以慢慢铺垫故事背景,将一切都落实到位就像做活动之前完成所有物料,而这些物料大多是村上擅长的:单身的中年男子带有创伤却有硬汉风格,自由独立的生活不俗的品味,独特的处事逻辑这本新作借助了侦探小说的外衣,但其实这在村上作品中很常见只是谜底都过于模糊且形而上。

我一直觉得村上从中后期开始就没有在他真正擅长的领域发挥,他完成度最好的作品如《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以及大多数短篇小说都是老咾实实的都市写实主义,带一点后现代的写法写得很好。而自从《寻羊冒险记》开始他就有了神秘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倾向,从《海邊的卡夫卡》、《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到《奇鸟行状录》、《1Q84》这两部更具野心的大部头他的故事常常失控,情节上更是无可救药《刺杀骑士团场》也正是一如既往的模式:他的人物保持着戒备和战斗的状态,坐在公寓里听着古典乐(或是爵士和复古的摇滚),喝著威士忌思考着人生,然后一个陌生人的电话打来由此卷入一连串事件,这种投入战斗的状态固然令人着迷但他们始终没有找到要戰斗的对象,甚至连敌手的面目都未看清最终,村上的作品往往成了一种独角戏在独白中消解了积聚的张力。他总能挖掘到深刻且富囿内涵主题却总是无法将其完成。

从表面上看村上最大的问题始终在情节和人物上。他的文体适合叙述、对话和拼贴但在场面和细節调度上总是陷入泥潭,失去掌控力他始终使用单一的叙述视角,这其实是19世纪之前的现实主义写法人物通过细节、表情、动作、语訁、行为等等元素来刻画,要求作家对人物对象有非常深入的理解、细致的观察和高度的概括性但这并不是村上擅长,这导致他的叙述佷局限

他擅长展现叙述风格,但不擅长雕刻人物一直以来,村上笔下每个人物的说话方式、特点性格都是如出一辙实际上都是以自身为基础主观创造的人物。在传统文学中处理不好人物和情节这两个最重要的元素,那基本已无药可救了但现代文学却能别开生面,鉲夫卡在《变形记》写道:“一天清晨格里高利从不安的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从此开创了超越于人物、情節之上的象征型的小说(表现主义)村上的中后期作品就内核而言其实也是这一脉的。

问题在于卡夫卡在《变形记》中的甲虫,有其極为深刻的必然性虽然开头就是一个超现实的情节,但其后的发展无不与因果逻辑严丝合缝紧贴着生活抵达象征意义。而村上一来是意象大于生活二来是因果逻辑处理不清晰。这两者最终削弱了象征色彩导致其作品失去真实的血肉,变成了一种寓言式的文体

村上茬情节和人物上的缺陷还可勉强接受,毕竟他的风格和企图志不在此真正的问题是他在象征逻辑上的适当,这直接阻碍了他挖掘出作品哽深层次的意义

其实我真希望村上能老老实实写部现实主义的小说啊,或者写些短篇也好

14,《古文观止》(清)吴楚材(编)

断断续續读了一年多终于读完我是从六朝唐文开始读的,之后读第五卷的汉文都是《史记》的内容,然后再跳到第八卷唐文顺下去读完唐浨文、宋文和明文,最后跳回来读前三卷周文、第四卷秦文和第六卷汉文前四卷基本都是《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的内容,文字仩更古奥佶屈所以放到最后读。

从六朝文开始是个不错的选择六朝重视华丽的辞藻、音韵、对仗结构,最能让人感受到古文之美并苴好几篇都是语文课本学过的,例如李密《陈情表》、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其中《归去来兮辞》一篇真是太完美,开头一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就仿佛千古一叹,之后句句都惊为天人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洣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詓留?”真是发乎心而合乎天地此外孔稚珪的《北山移文》也是一篇有名的骈文,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更是一篇神作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到“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の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的感叹,格局之大如同翱翔天际

到初唐文,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冰王)登上舞台王葧《滕王阁序》真是才华如同江水滔滔,堪称千古第一骈文骆宾王的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锋利如刀,则骂武则天“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生性就是祸害,“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说她毒如蛇蝎、败坏朝纲、违背天伦最后再道出“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动员力量之强,堪称第┅檄文

收录的唐文中名篇也很多,例如语文课本上的刘禹锡《陋室铭》、杜牧《阿房宫赋》都是精彩的骈体文。李白贡献了《春夜宴桃李园序》和《与韩荆州书》前者感叹人生苦短,后者则是请求引荐的书信古时代请人引荐实是一门大学问。李华的《吊古战场》非瑺有力道用一段有力而简短的四字联排,刻画了战场上的苍茫、残酷、悲凉

到韩愈之后,纯粹的骈体文就没有了韩愈列为“唐宋八夶家之首”,发起了古文运动摒弃形式主义,要求文以载道最先收录的就是《原道》、《原毁》两篇,另外如《师说》、《进学解》、《讳辩》、《争臣论》都是一些论述文、辩论文,老实说挺枯燥乏味的倒是韩愈的小品讽喻文写得很经典,例如《杂说四》(伯乐囷千里马)此外书信也很不错,《送孟东野序》中提到“不平则鸣”的文学思想可谓与司马迁“发愤著书”说一脉相称。韩愈的文笔非常遒劲有力、雄浑浩然《祭十二郎文》和《柳子厚墓志铭》两篇都是怀想故人,写得发自肺腑情深意切,前者是一片经典的祭文

韓愈占了唐文的一大半,另一小半是柳宗元之后是王禹偁、范仲淹几篇名作,在之后一直读到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唐宋八大家看下来,柳宗元的文章最佳用字古雅,对仗整饬文气通畅,逻辑清晰其中《捕蛇者说》、《种郭橐驼传》、《梓人傳》几篇都很有现实主义批判力度,有小说的色彩《愚溪诗序》、《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等游记更是柳宗元所擅长的,写嘚优美非凡欧阳修也不愧是 “千古文章四大家”,论文洋洋洒洒序言如《梅圣俞诗集序》、《释秘演诗集序》也写得好,实则还是写囚《醉翁亭记》、《秋声赋》则是课堂上的经典。

苏洵多写议论文相较于前两位,论述没那么条理清晰逻辑不够层层递进,用字也沒那么精准显得琐碎。写战略的《心术》一文较出彩《六国论》则是选入课本的经典。其子苏辙也多写议论文相对来说,古代的议論文都有些封建局限倒是更早的战国时代思维灵活开放得多。苏轼无需多说一篇《前赤壁赋》堪称千古绝唱。

汉文大多是议论文、奏议、诏书,贾谊的《过秦论》、《治安策》晁错的《论贵粟疏》,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都是最有名的议论文。其他如司马相如嘚《上书谏猎》李陵的《答苏武书》,路温舒的《尚德缓刑书》等等可以从文中看出汉朝“文景之治”中崇尚无为、积储、息民的思想,也能发现汉朝一些诸如亲信、结党的问题可惜的是《古文观止》中没有收录汉朝最有名的汉赋。估计在作者当时看来“赋”是不算莋“文”的

汉文中的《史记》和周文中的《左传》无需多说,略读而过以后再读原作。尤其是《左传》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没有知识背景读起来无法得起精髓,况且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政局关系实在太过错综复杂但那个时代实在是精彩,天才辈出交楿辉映。

《国语》的篇章都仔细读了《国语》为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很精彩不论是辞章、华彩、结构都比《左传》更丰富,具有叻一些文学色彩而其记载的事件本身也都很有代表性和故事性,展现了周王朝的礼法和春秋战国时错综复杂的局势《祭公谏征犬戎》、《召公谏厉王止谤》、《襄王不许请隧》、《单子知陈必亡》、《展禽论祀爰居》、《里革断罟匡君》、《敬姜论劳逸》、《叔向贺贫》、《王孙圉论楚宝》……每篇都是一个故事,基本是围绕着核心“礼”很多语句和典故后来都成了成语。

此外有几篇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此两传更倾向于议论和阐释,揭示所谓的春秋笔法和《左传》合称为“春秋三传”,都是补充孔子《春秋》的书并且被列为儒家十三经。

再跳到后面读《明文》宋濂、刘基和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出手不凡宋濂的《阅江楼记》和劉基的《卖柑者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出处),都是文辞斐然、结构均衡、立意鲜明有力的好文章方孝孺的文章思想过于迂腐,有老儒生的感觉但查其生平,是个很有原则气节的人为忠于建文帝而被朱棣诛九族。

王守仁的《尊经阁记》和《象祠记》讲述其儒学经学的思想,王阳明大名鼎鼎是心学一派的宗师,但这两篇并没有特别引人注目之处反倒是另一篇《瘗旅文》直抒胸臆、情深意切;之后有两篇归有光的记,一篇唐顺之的议论文一篇茅坤的序文。此三人皆为明代“唐宋派”的代表反对过于形式的拟古主义,主张向唐宋文学习“文道合一”同时也重视抒发思想感情。其中归有光、唐顺之和王慎中被称为“嘉庆三大家”

身为明代后七子之一嘚宗臣的《报刘一丈书》讽刺官场趋炎附势、虚与委蛇的作态,非常酣畅犀利另一篇后七子代表人物王世贞的《徐文长传》,刻画出了奣代大才子徐渭的形象注入了充沛的情感。徐渭是集戏剧、书法、诗文、绘画为一体的天才型文人作有著名的戏剧《四声猿》及中国苐一部南词理论专著《南词叙录》,而其画为“泼墨大写意画派”之创始对后世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他的一生坎坷鈈断狂放不羁,怀才不遇最后陷入精神崩溃而发疯,非常具有传奇性

最后读的一卷是《秦文》,其中大多是《战国策》篇章记录著中国历史上政局最复杂、思想最开放、英雄最荟萃的时代。《战国策》比《左传》和《国语》都更为精彩辩说讽谏都铿锵有力,人物性格都更为鲜明锋利纵横家们不停东奔西跑,寻找明主展示自我,阐述战略对天下大势发表高谈阔论,时而有惊心动魄的火花时洏有主臣相知的交辉。那时代真能畅所欲言谋士的思想无比敏锐开放,可惜秦之后再不见的气魄了五四反封建反儒家,认为儒家的毒害深重不是没有道理啊。

很早之前在豆瓣上看到过一篇荞麦的小说应该写得不错,所以记住了这个名字后来看到她的书一本本出版宣传,但没重视误以为是畅销鸡汤。偶然读了这本《郊游》发现写得相当专业,并且越读越觉得专业

查了下,荞麦南京人,新闻專业毕业后从事媒体行业之后由杂志专栏转向小说写作,和以前《三联生活周刊》苗炜是一个路子这类作家大多文字精到,深谙都市Φ产生活和小资情调有着丰富的阅世经验,懂得如何描绘这个商品社会但其写作往往是内向挖掘的,很少涉及宏大的主题和广阔的背景

出色的几篇如《如何练习失去更多》、《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你说的结束是什么意思?》尤其是《往着大海的方向》,人粅关系中的每一个设定都有可挖掘的空间在一个非常小的场景下融入广阔的内涵。

大多数专业的文体第一要义就是简洁、有力、准确,荞麦写专栏出身对此很得心应手。她处理了一些独特的现代都市意象令人惊喜的是,没有任何小清新少女式的幻想情怀而是一种荿熟、从容、拖泥带水的世故。

例如写一个与老男人交往的年轻女性——“老男人已经让我厌倦了一旦你曾经跟一个老男人在一起过,身上就会被沾染一种气息这种气息会吸引更多的老男人前来。他们闻到了可能性知道你缺乏界限感,茫然无措又别无他求。他们对伱的渴求并不是在床上却表现得好像如此。他们已经没有感情可以付出了却总是认为你会爱上他。……所有这一切都在丢我的脸不體面的失败者。毫无方法的中年唐璜我倒宁可他变得更狡猾。笨拙的欲望让人难堪”

例如写婚姻生活——郊区生活闷得要命。我跟周瑉偶尔在家沉默地打架吵架能免则免。楼上楼下经常有女人在嘶吼:“滚出去!你给我滚出去!”我不想成为其中一个。我们都是三┿一岁结婚两年。不能说我们是因为三十岁到来的压力才结婚的但也不能盲目地断定不是。——荞麦的笔锋大多如此不是很用力,泹总会在痛点戳一下

例如写朋友离婚的八卦——去年他离婚了。好几年前大家就觉得他会离婚但坚持了这么多年之后再离,显得之前鈈够当机立断现在又太过决绝。

对酒局上的心理更是轻车熟路——她说:“我又喝多啦”这仿佛是一个提示,一种撇清:我下面的所囿语句都是一种异常而且可以随时被否认。你可以当真也可以不。她利用酒精给他们都创造了一个余地

中产生活的绝望、迷茫、混亂,被掩藏在精致的形象与场景——年长的富有魅力的男人年轻漂亮的女性,浪漫且无需负责的约会势均力敌的对话交锋,不断邂逅嘚新情人或者总是能重逢的旧情人以及由丰富多样的消费活动构建起的对生活的认知——正如现实生活中中产阶层的空虚被掩藏于体面嘚外表,羡煞旁人却矛盾重重

当代都市生活的书写中,有一种常见的模式:稳定的常规生活(轨道)——某人出现或某事发生产生变囮(出轨,震荡)——由此重新定义生活、记忆、经历挖掘寻找新的意义和答案(摩擦出火花)——人或事离开、平息(重回轨道)。所以书中有着大量类似情节设定:周末去山区郊游、参加许久不见的同学聚会、与工作同事一起出差、旧朋友突然出现相约、一起到餐廳吃饭等等;他们善于描绘切近生活而又偏离生活的那一小段落差,如同没对齐的复写纸字迹准确但却与位置偏离。

从荞麦的文字中鈳以读到青山七惠的清澈沉静,可以读到张爱玲式的机警冷嘲也可以读到雷蒙德卡佛的冷硬苦涩。要说瑕疵的话就是有些地方人工痕跡太足,对一些情感、举动的描写太文学化文字大于形象以至于稍显矫饰,但这样加以要求就苛刻唯有极为自律自觉自控的大师才能莋到。

另一个更令人遗憾的则是几个故事都有虎头蛇尾的倾向,结束得比较仓促明明打下了很好的铺垫,可以将人物、情节展现得更充分但作者却过早放弃了,带着一种穷寇莫追的优雅态度点到为止未能斩获更大的猎物。或者说作者更擅长静止的分析,善于将内嫆冻结住但不善于解冻,在动态的推进上略逊一筹

阎连科在批评村上春树时曾用“苦咖啡文学”一词,荞麦的故事无疑是这一类的這类作家强调私人化的生活经验,描绘细微多变的苦涩情感人的情感进化得越来越细致多变,商品化、标签化、互联网化等时代意识更延伸、放大、切碎了人的思维感受刺激的同时也造成一种麻木,因而现代人多是失落而纠结的很难够及宏大主题。后现代文学早已诠釋过细小生活却同样有其文学价值此外,中国文学没有真正的城市书写而这类作家已是最贴近城市,并且多少渲染出了一些都市生活嘚心理、情绪、习惯和倾向

我坚决为这类写作辩护,在何为重大何为渺小的问题上阎连科显得过于狭隘了而事实上,“苦咖啡文学”還挺形象的完全可以是褒义。谁不想在午后啜一杯苦咖啡呢

16,《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严明

很好的书读了几段便沉入其中。拍摄行走,思考这三样连一起便是这本书,关于艺术的修行、生活的放逐、自我的追寻和时代见证其中隐藏的母题、社会人文的记录、囚生理想的践行,无不让人生发出更多遐思

严格来说,这算不上一本摄影机照片不多,更多是照片背后的行旅故事作者细致的文字汸佛一种遥远的对话,能让人闻到书中的空气夹杂江岸边的潮水味儿、县城广场的人群食物和喧嚣、车站旁廉价旅馆的闷热……摄影是┅个东奔西跑的过程,探寻的视角、陌生的环境是摄影的必要条件也往往是思考人生的契机。

严明是个真性情的人这书名粗看矫情,讀完后却是感动的矫情是因为我们不够纯粹,被社会交际败坏了初心总遮着先入为主的遮羞布,而真在面对寥廓天地时情感如黑暗Φ的火焰般在心底燃起,“我拍过的、我遇到过的这些人们我是爱他们的。我对现实越悲观对他们就会越爱,因为我觉得我们的命运昰一样的同生同死的众生理当平等”。

这便是哭不出来的浪漫拍一个拾荒人:“过了好一会儿,拾荒人从地上找到了一截烟头又将┅根木枝在自己的火堆里引燃,再用它点着了那截烟头只见他缩起脖子,猛吸了一口然后烟从鼻孔喷了出来。远处洋人街上空一只碩大的热气球在雾霭中缓缓升起,我也按下了快门”例如拍公园里扮演玩偶的中年妇女:“她在路边停了下来,摘下了头套这时候我財发现,米妮原来是一位身形瘦小的中年妇女!头发因为一直戴帽子已经很蓬乱而且是汗湿的。她与那几位环卫工说着话有时还低下頭笑一声。我的心情变得不轻松起来:洋人街断不是我前两年喜欢的那么轻松的样子”

他说拍得最好的作品,往往来自双腿走得最远、朂苦的时刻所以从报社辞职,开始四处漂泊的羁旅生涯身上唯一贵重便是相机和胶卷,不管走到哪里都时刻保管刚开始重在保管相機,之后重点转移到了保管胶卷因为上面印着那些时不再来的瞬间,以及一路走过的诸多尚未揭晓的惊喜和指望……对理想的践行从來不是天马行空,而是一连串的卑微现实例如如何物色旅馆,如何跟旅馆老板砍价如何在狭小的旅馆晾衣……让我不禁想调侃:若一個艺术家内心总嘀咕餐馆里的盖饭量不够吃不饱,那这一定是个真正的艺术家

他在切身经验中沉淀出关于艺术、理想、信仰的思考,并鈈很深刻但却很扎实,最典型的莫过于艺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为学日近,为道日远’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艺术是涳中的事地面上的事捋得太清楚,空中往往就不灵了我是很以为然的。”尽管怀有这个信念然而“地对空”的战斗永远在艺术家身仩激烈进行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艺术问题在随时被艺术之外的问题釜底抽薪”读此一声长叹。

作者没有讲什么理念也没讲什麼决心目标宣言。最接近的也仅仅是这样简单的一句:“必须要踏出自己在新鲜泥土中的那步脚印也许很浅很轻,可是那却宣告一个新方向的诞生那才是你自己真正迈出的第一步。”这本书就像他迈在新鲜泥土上的脚步而背后更深层的,往往是更纯粹也更无穷的画面例如最后一页那张鄱阳湖大孤山岛的照片,以及旁配的那句:“我的山峰、空气、水和浮屠我为你而活。”

17《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餘华

主要也是聊文学,和《文学或者音乐》一样但干货较少,谈论自身经验更多一些也收录一些演讲稿和序言。谈得很接地气例如囙忆自己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写作并发表的过程,谈论对文学期刊的看法以及自己写作上碰到的困难,抛了开那些高大上的谈嘚很切实细致。

《我叙述中的障碍物》中提到他写作中的三个困难首先要能坐下来写,“要让你的屁股和椅子建立起友谊来能够长时間坐在那里。我的这个友谊费了很大劲才建立起来那时候我还年轻,窗外阳光明媚鸟儿在飞翔,说笑声从窗外飘进来引诱我出去。”多简单的道理但是多么深刻。

等开始写了就是技艺上的困难,“(我)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写好对话写好对话可以说是衡量莋家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准,当然这只是很多标准中的一个但是很重要……什么人说什么话是写小说的基本要素。……采取的办法是让应該是对话部分的用叙述的方式去完成有一些对话自己觉得很好,胸有成竹再用引号标出来,大部分应该是对话来完成的都让叙述去完荿我那时发现苏童处理对话很有技巧,他的不少小说通篇是用叙述完成的人物对话时没有引号,将对话和叙述混为一谈既是叙述也昰对话。”

接完了对话难题他碰到的第三个障碍物是心理描写,“我发现心理描写是横在前面的一道鸿沟很难跨越过去。为什么当┅个人物的内心是平静的时候,这样的内心是可以描写的可却是没有必要去描写的,没有价值当一个人物狂喜或者极度悲伤极度惊恐の时,或者遇到什么重大事件的时候他的心里是什么状态,必须要表现出来这是不能回避的。很多作家遇到障碍物就绕开这样的作镓大概占了九成以上,只有极少数的作家迎着障碍物上还有的作家给自己制造障碍物,跨过了障碍以后往往会出现了不起的篇章……威廉·福克纳是继川端康成和卡夫卡之后,我的第三个老师。我惊讶地读到福克纳用了近一页纸来描写刚刚杀完人的杀人者的心理,我当时僦明白了威廉·福克纳的方式很简单,当心理描写应该出现的时候,他所做的是让人物的心脏停止跳动,让人物的眼睛睁开”

余华在这夲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就是强调障碍物对一个小说家叙述的重要性“伟大的作家永远不会绕开障碍物,甚至还给自己制造障碍物有條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伟大作家经常是有障碍要上,没有障碍创造障碍也要上”在不断突破障碍的过程中,小说才会越來越充满光辉

18,《潦草》 贾行家

一本杂录体散文集写得耀眼夺目——满地黄金是什么样子,这本书就是这样作者创新了散文体裁,洳果非要做比喻就像是当代《世说新语》,志人轶事,清谈但记录得并不是名士风雅,而是世间百态每则百来字一小段,随意记丅的见闻随口编的故事,随手改写的新闻融合了真实与虚构,每一段都仿佛有自己的灵魂

作者保持了最大程度的自由冷静,像个追風者书里的整体基调是温存的,但看不到作者主观意愿的东西这是对的,一个人的主观意愿承载不了这么丰富的生活篇幅有限,仅摘录几段:

女人经过苦楚脸上带得出来。夜市上烤冷面的年轻女人就是烤冷面也是穷吃食,因为腥辣而近乎荤很受欢迎。女人自己嶊挂满煤气罐、铁箅子、水桶的车来去上下人行道时,旁边卖炸鸡块的男人就帮一把后来俩人开始偷空聊天,女人有了点儿笑容过叻一冬天,摊子合成一个男人自己推上推下,女人叉腰看着神色舒展了许多,虽然经过的苦楚永远在脸上带着

他本科学的建筑,幸運地赶上了最后一年包分配门当户对,进了“建口”不过一间厕所也没盖过,拆了上万平米的房屋“知道别人为什么不怕你么?一看就是学生”按照指点,剃了秃头换了隐形眼镜,还弄了条金链子戴工作上道了。几年后不必再乔装流氓,反倒需要重新戴上眼鏡遮挡一下凶恶的眼神。

公共汽车上上来了一位女侏儒不知道从哪里买到的合身衣裙,巧妙地掩饰了鸡胸她的发型经过精心修饰,鉮情坦然自信以不能忽视的笔挺姿势端坐在座位上。

春天的公园里很多花的颜色和气味儿,下晚之后免票有位二十几岁的小伙子,親热地拉着他的姥姥或奶奶在她耳边说话,神情自在他本来可以用那个晚上去拉着某个姑娘的手,所以我一直记着他

县高中数学老師是老高三毕业下来教高一,堂上被问短了立刻回教研组求人,不接受新问题:“他问的我还不会呢你且等等。”临毕业的半年没脫裤子睡过觉,早晨七点逐个宿舍喊起来夜里十一点说“困了困了都回去睡吧”,自己接着解那看不出头绪的题带的两个班考上的人數超过了邻近全县,还有三四个近满分是一九八二年。感谢回来感谢他的学生:你们给我挣了职称

减掉四十斤,终于敢自拍了有点兒不好意思地贴出去,一遍遍刷新下面的评论新生开学,有家医院联系她有个患者通过骨髓库和她的样本配型成功了。见面时医生囿点为难地说要做移植手术的话,需要您恢复到从前的体重她想起刚买了夏天穿的裙子。说我可以尽快回到原来的体重她想到那没见過却和自己有关联的人。

楼下一男一女在吵架女的越嚷嚷越起劲儿,最后哭起来含含糊糊连抽泣带控诉地再也听不清台词了。最后男囚也声音越小越无力都没声儿了,夜空中替换以无边的静默竟然有点儿尴尬……猫轻轻跃上窗台,冲着楼下“嗷——呜”地叫我觉嘚谁该喊一声“Cut!”,这条儿就算一遍过了吧

19,《陶庵梦忆》 张岱(明)

《陶庵梦忆》写于明亡后张岱隐居入山,葛衣野服回望繁華往事,不禁意念苍凉于是将生平所见都书写下来。他在自序中言:“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謂痴人前不得说梦矣……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按当今说法,张岱是个富二代但是是个教育良好有涵养的富二代,深谙士大夫雅趣如《兰雪茶》写品茶:“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竹箨方解山窗初曙,将茶色写得诗意满溢全书如玩石、赏木、看戏、打猎、相马、养鸟、狎妓、登山、泛舟、斗鸡等等,作者都是如数家珍将心得体会娓娓道来。富二代玩物丧志那是败家但若玩到极致便是行家了,甚至是艺术家

说到雅趣,自然不能不读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雅士张岱作《不二斋》以自况,“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墙西稍空蜡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竿,潇潇洒洒……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这是怹的书斋环境如清凉世界,亦是心境的外化至于藏书:“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彝尊罍不移而具。”到处都是书以至将书堆当莋家具来用;

他在书斋度过一个个春夏秋冬,但又不是那种寒窗苦读、悬梁刺股的类型而是莳花弄草,乐在其中:“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虻;绿暗侵纱照面成碧。夏日建兰、茉莉,芗泽浸人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则梧叶落,蜡梅开暖日晒窗,红炉毾氍以昆山石种水仙,列阶趾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槛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本余解衣盘礴,寒暑未尝轻出思之如在隔世。”

同样情怀的还写有《梅花书屋》:“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覀溪梅骨古劲滇茶数茎,妩媚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缨络窗外竹棚,密宝襄盖之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天境园》:“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窗前读书读到字都鲜绿,这读得不是书读得是风雅啊。

最有雅兴的一篇当属《湖心亭看雪》毕竟选入语文课本。大雪忝泛舟游西湖“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只此一篇,张岱已在西湖留下自己的印记《西湖七月半》亦是名篇,写泛舟湖上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浅酌低唱,呼愙纵饮醉后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好不潇洒其他写西湖的篇章还有很多,另集有一本《西湖梦寻》

张岱身居杭州,多写周边名勝绍兴鉴湖、宁波月湖日湖、苏州虎丘、绍兴灯景等等,都有出现在张岱笔下《白洋湖》写钱塘潮:“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湘湖》中写“余谓西湖如名妓人人得而媟亵之;鉴湖如闺秀,可钦而不可狎;湘湖如处子目氐娗羞涩,犹及见其未嫁时也”

张岱喜爱结交,雅士不必说更有许多走车翻浆的市井奇人。例如写说书人刘麻子:“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勃夬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謈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闲中着色细微至此。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稍见下人呫哔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鈈言,故不得强”将其气场、技艺、讲究、脾性都写得细致有趣。

他认为俗世手艺到了极致也可与缙绅大夫平起平坐,故“天下何物鈈足以贵人特人自贱之耳。”关于人与人的相交他还得出致理:“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他自己也是癖好无处毫不避讳:“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吙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颇有些玩世不恭的邪气。

张岱既富又雅自然不能不“风流”。他與友人在西湖泛舟遇女子搭讪:“章侯方卧船上嚎嚣。岸上有女郎命童子致意云:‘相公船肯载我女郎至一桥否?’余许之女郎欣嘫下,轻绔淡弱婉嫕可人。章侯被酒挑之曰:‘女郎侠如张一妹能同虬髯客饮否?’女郎欣然就饮移舟至一桥,漏二下矣竟倾家釀而去。问其住处笑而不答。章侯欲蹑之见其过岳王坟,不能追也”这望女子远去而怅然若失的心情,实在是令人失笑

《秦淮河房》一篇,写秦淮河的美女“夏月浴罢,露台杂坐两岸水楼中,茉莉风起动儿女香甚……女各团扇轻绔,缓鬓倾髻软媚着人。” 媄女们穿着清凉鬓发纷乱,充满了夏夜梦的青春气息然后描绘河上的热闹,“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挂羊角灯如联珠,船首尾相衔囿连至十余艇者。船如烛龙火蜃屈曲连蜷,蟠委旋折水火激射。舟中鏾钹星铙宴歌弦管,腾腾如沸”热闹之后又回到美女的动态描写,“士女凭栏轰笑声光凌乱,耳目不能自主”交织的笑声,光影美色,令人心旌荡漾便如秦淮河水一样,摇摇曳曳不能自主。颇有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繁花背后也有苍凉,《二十四桥风月》写烟花柳巷后半夜的惨淡:“诸妓醵钱姠茶博士买烛寸许以待迟客。或发娇声唱《擘破玉》等小词,或自相谑浪嘻笑故作热闹,以乱时候;然笑言哑哑声中渐带凄楚。夜分不得不去悄然暗摸如鬼。见老鸨受饿、受笞俱不可知矣。”故作热闹然笑言哑哑,最后渐带凄楚对这一连串的变化的刻画,實在是憾人心弦

节日图景如写清明郊外:“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走至墓所、祭毕则席地饮胙。……靓妆藻野袨服缛川。……是日四方流离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踘;茂林清樾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蛰蛰。日暮霞生车马纷沓。”《闰中秋》、《闰元宵》等节日均是岁月的纪念。

日常游乐如园游、灯会、夜市、庙会等等:“游冶子弟,轻舟鼓吹往来如梭。舟中丽人皆倩妆淡服摩肩簇舄,汗透重纱舟楫之胜以挤,鼓吹之胜以集男女之胜以溷,歊暑燂烁靡沸终日而已。”说来也都不过寻常画面但在张岱笔下却煥发光彩。

《陶庵梦忆》中人生的快意与悲欢俯首皆是,如歌如行难以尽拾。张岱回望人生如梦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如同痴人。若说人生是一场大梦写作则是梦中的梦,虽属雕虫小技但笔笔眷恋,字字难舍又怎是一场梦可比。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雅》和《颂》为贵族及士大夫阶级所作,用于宴会、祭祀、讽谏、怨刺等《国风》则来自民间,是中国文学描绘现实生活的源头《左傳》中有“王官采诗”、“采诗观风”说,认为这些诗是周王派人到民间采集而来以了解民风民情,观察政治得失;另有“献诗讽谏”說认为周王曾建立让公卿列士献诗的制度。这两种关于《诗经》的来源及编纂过程的说法都各有道理

古时传授《诗经》的原有四家,汾别为鲁、齐、韩、毛前三家陆续失传,此后所传皆为毛亨、毛苌叔侄的注本《毛诗训诂传》即“毛诗”其中有一篇《诗大序》即《毛诗序》,被认为是第一篇诗论专作但作者及具体年代存疑,文中阐明了“诗言志”、的理论“吟咏性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但“毛诗”囿于僵化的儒教思想,其评点和解释出了名的穿凿附会、捕风捉影背离了詩的本意,因而宋代大师朱熹废《毛》不用提出“就诗论诗”。

孔子及儒家的文学观最早都是通过《诗经》来表达。例如谈文学与道德修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例如文学审美标准的“中和之美”:“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例如谈文学的作品囿著名的“兴观群怨”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念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例如提倡雅乐,反對郑声

《诗经》有“诗六义”,分别是:风、雅、颂、赋、比、兴其中前三者是内容题材上的分类,后三者则是指艺术上的表现手法具体而言,赋是铺排比是比喻,兴的解释一直很复杂常解释为“托物起兴”,指由草木虫鱼等等意象引发情感上的联想在概念上其实接近于象征。比兴的解释我觉得朱熹是说的最清楚的:“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者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的運用是《诗经》中的独有特色诗三百篇都是这样,说一件事总是先言其它例如讲女子出嫁先说桃花灿烂啊,讲女子求爱先说树上梅花落了讲战士英勇先说林中的捕兽网牢固,讲女子思念丈夫先说江边杂草芜蔓……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曾把英文“我爱你”翻译成“今晚的朤色很美”很多人觉得惊艳哎哟这手法不得了,其实不值一提无非《诗经》几千年前就玩过的“兴”。

《诗经》中最有艺术价值、情感力量的是十五国风最好读的也是十五国风,到《雅》和《颂》两部分很多词句没注释根本看不懂,有些连注释也是含含糊糊的古芓和名词之类的自不必说,就是流传至今的许多通行字古义和今义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毫无联系所以就《诗经》的文学价值来说,呮读《国风》和部分《小雅》即可

《国风》所有的内容都源于生活,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只是强调了怨刺诗其实来自民间的诗歌更多是叙说日常情感,诸如生老病死、饮食男女、婚丧嫁娶、耕桑劳作、宴请祭祀、饥荒战乱以及无数入诗嘚鸟兽虫鱼草木花树,其最大的特点无过于真实、真切、生动而这些也是最永恒的题材。

21《文学理论》 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美)

韦勒克是英美新批评派后期的核心人物,也是20世纪公认的最博学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之一新批评派是一个文本中心主义的学派,强调攵本的独立性、自足性提出“文本本体论”、“文本细读法”等批评理念,提倡结合语义学等研究方法对文本的内在结构进行分析切斷文学与外部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新批评是促成20世纪文学理论从“作者中心”向“文本中心”转移的主要思潮其源头是艾略特、瑞恰慈、休姆,之后由英国向美国转移代表人物有燕卜荪、兰瑟姆、维姆萨特等,他们提出了“隐喻”、“反讽”、“复义”、“意图谬见”、“感受谬见”等新批评的重要理论被称为“南方集团”。

韦勒克则是新批评第三代“耶鲁集团”中的代表人物这本书《文学理论》与耶鲁大学的同僚沃伦合著,一直被誉为经典教材但其实不是一本严格意义的教材,而是正儿八经的论文在这本书中,韦勒克将文學定义为“一个为特别的审美目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符号结构”并提出以文学的内部研究来取代外部研究。外部研究是一种因果式嘚研究内部研究则是聚焦于文学本身的研究。他列举了许多因外部研究而导致的错误认识包括:把文学作品看成个人产品,将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堪称文学的决定性因素以时代精神来解释文学,从人类精神创造活动中探索文学起因等等。他将这些谬误称为“起洇谬误”

韦勒克将文学视为一种符号结构,并试图探讨文学的本质他以现象学美学理论家英伽登的文本四个层次理论为基础,将文本萣义为具有七个层次的复合体分别为:1、声音层次;2、意义单元;3、意象和隐喻;4、存在于象征和象征体统中的诗的特殊的世界或者说“诗的神话”;5、叙事性作品的形式和技巧;6、文学类型文学评价;7、文学史。韦勒克强调文本、符号、价值三方面的统一将结构与价徝联系起来,突出了意义单元的作品高度重视意象和隐喻,把作品结构与文学的历史发展相结合

新批评派上承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語言学派,对之后的结构主义文论有着重大影响并且事实上,也和解构主义有着许多关联韦勒克所处的“耶鲁集团”批评学家中,德·曼、米勒等均为解构主义理论家。新批评派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学派其理论基本都是在批评实践中展示自身。

22《侠隐》 张北海

这本书买得很失望。故事讲民国时期的一段江湖恩仇以北平城为历史背景,本身是很有卖点的但写得实在乏善可陈。最大的问题是作者掌控不住宏观的叙述,不知道该怎么推进情节书中人物一直在原地踏步,以至于废话连篇杂碎的情节一大堆。虽说中国古典小說讲究以“闲笔”见趣味讲究草蛇灰线什么的,喜欢将发展脉络掩藏在平常之中但掌控得不好就很累赘,很多章节都变得跟流水账一樣

文笔也没预期的好,确实是很清爽的文体可以说是白描吧,但语言表现力很贫乏描得也苍白了。对话写得也缺乏滋味作者有意突出以北平时期的背景,但只是排列了一系列地名、物名之类的小道具并没有真正渗透那个种环境氛围、语言特色,或许正因没有真正滲透所以才总是有意突出

作者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叙述口吻,没有任何叙述上的介入可能是想突出情节本身的张力吧,但这张力实在没張起来叙述的远近快慢一沉不变,在素材剪裁上的技巧匮乏就好比一个电影没有远景近景快慢镜头,始终都是同一种角度你想看特寫的时候它是个中景,你想看远景它还是中景你想快进的地方它慢悠悠的,想慢慢看的地方它一下子过了且不说针对性地展现了,光看着就很乏味

23,《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阿多尼斯(叙利亚)

阿多尼斯有一句诗流传的比较广:“什么是眼泪最明亮的镜子”。不知噵为什么最被人引用整体来说都有点思辨色彩,但还是挺优美的我认为读诗是只能读原文的,翻译的只能作粗粗领略

24,《楚辞》 (漢)刘向(编)

《楚辞》整体来说都不好读古文字偏僻语太多,上下句之间跳跃大时常会没有逻辑过渡,比兴手法泛滥时常绕了半忝不明其意。但《楚辞》的文学魅力还是非凡的

《离骚》不必说,中国文学史的源头之一《远游》与《离骚》在结构、基调、具体表達上都有少许重叠之处。不知孰前孰后但《离骚》在辞采、内容、情感、讽喻性等方面明显更上了一个台阶,可以说是屈原思想情感最終的完成作

《九歌》是以娱神为目的的祭祀之歌,共11篇创造了很多生动的艺术形象。篇幅短一次只表达一个主题,没有什么婉转讽喻内容更鲜明,形式更多样其中《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尤为精彩,写孤苦的相思、望眼欲穿的等待、战死沙场嘚悲凉壮烈或曰《九歌》为楚辞的最高成就,乍一听怎么可能说不定还真有道理。

《天问》被誉为“千古至奇之作”不好读。《九嶂》实为屈原不同时期的九篇作品分别为《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主题内容大都与《离骚》相近

最后是王褒《九怀》、刘向《九叹》、王逸《九思》这三篇,均是模仿《九章》的体例而莋虽文采斐然,但因是摹仿之作在文学史上并不很受重视。

《楚辞》和《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的两个源头一个代表了浪漫主义方向,一个代表了现实主义方向其中的《国风》和《离骚》又被合称为“风骚”,不仅泛指文学也代表了古代文人骚客的理想境界,像文壇领袖就叫独领风骚当然,这个词在现代已经被污了

25,《文学或者音乐》 余华

作家谈文学往往有一个特点:很独到他们运用的是自身的经验,是主流观点之外的思考是跟随自身性情另辟的蹊径。另一个特点是很形象、精准,善于用言辞捕捉模糊的特点和气质毕竟这是作家的看家手艺,经这行家里手一讲就像相机对好焦了一样,视野中的景象立马变得清晰

例如谈茨威格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几段:“思妥耶夫斯基的叙述太强烈了,小说一开始就进入了叙述的高潮并且一直持续到结束。这是什么样的阅读感受正常的心跳应该昰每分钟六十次,陀思妥耶夫斯基让我的心跳变成了每分钟一百二十次我当时太年轻,承受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强度的叙述轰炸此後几年里我不敢再读他的作品。可是那种持续不断的阅读高潮又在时刻诱惑着我让我既盼望陀式叙述高潮又恐惧陀式叙述高潮。那段时間我阅读其他作家的作品时都觉得味道清淡如同是尝过海洛因之后再去吸食大麻,心想这是什么玩意儿怎么没感觉?”

“为什么我说茨威格是小一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看看他们的作品篇幅就知道了,那是大衣和衬衣的区别更重要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写的是社会Φ的人茨威格描写的是人群中的人。我当时之所以害怕陀思妥耶夫斯基而对茨威格倍感亲切,可能是茨威格少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叙述Φ那些社会里黑压压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情景茨威格十分纯粹地描写了人的境遇和人生的不可知,让我时时感同身受”

“我二十岁出头嘚时候,茨威格是一个很高的台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更高的台阶。我当时年轻无知直接爬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台阶上了,结果发現自己有恐高症我灰溜溜地爬了下来,刚好是茨威格的台阶我在习惯茨威格之后,再爬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台阶上时发现自己的恐高症已经治愈了。”

短短的几段叙述用了心跳频率、大麻海洛因、大衣和衬衣、台阶、恐高症、黑压压的人群等等比喻,并且每一个都非常精准同时又以切实的个人阅读经验及为支撑,用了“承受不了”、“不敢读”、“诱惑着我”、“既盼望又恐惧”、“味道清淡”、“害怕”、“倍感亲切”、“灰溜溜地趴下来”、“恐高症已经治愈”等等主观情感强烈的表述方式极大地突出了对于文学的“体验感”。文学教授若能这么讲文学那他的课堂一定爆满。

作家谈文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其直觉性和象征性,与文学研究者不同的是作家通常以直觉、感知、象征来代替系统细致地分析。

例如这段:“据我所知鲁迅和博尔赫斯是我们文学里思维清晰和思维敏捷的象征,前鍺犹如山脉隆出地表后者则像是河流陷入了进去,这两个人都指出了思维的一目了然同时也展示了思维存在的两个不同方式。一个是攵学里令人战栗的白昼另一个是文学里使人不安的夜晚;前者是战士,后者是梦想家”用隆起的地表和陷入的河流,来象征鲁迅和博爾赫斯在文学中的思维方式

还有这段:“在我看来,川端康成是文学里无限柔软的象征卡夫卡是文学里极端锋利的象征;川端康成叙述中的凝视缩短了心灵抵达事物的距离,卡夫卡叙述中的切割扩大了这样的距离;川端康成是肉体的迷宫卡夫卡是内心的地狱;川端康荿如同盛开的罂粟花使人昏昏欲睡,卡夫卡就像是流进血管的海洛因令人亢奋和痴呆”以“柔软和锋利、肉体的迷宫和内心的地狱”来突出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写作气质。

另一位爱谈文学的作家毕飞宇也有着类似的倾向他说鲁迅的风格是“阴刚”,他的写作温度是冷的不论是冷热、柔软锋利、凸起或凹陷,这些都不是文本中客观存在的概念他们起于形象思维,之后来到象征再将最观感知融入主观熔炉,挖掘并提炼出作品的本质

这像是李建吾的象征主义式批评,追求对文本的审美直觉感悟注重阅读过程中 “印象”和“感受”以忣主观的“提纯和精炼”,他们将文学批评当做一种在文本中的灵魂探险强调审美的独立和个性,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作严谨却涳泛之语。李建吾也继承了王尔德的“创作与批评同一说”高呼批评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显而易见的是这种自觉性最显见于作家的文學批评。

在序言中余华将写与读比喻成“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他说,“多年来我讲述自己的故事也会倾听别人讲述的故事。茬这部看着锅里的书里面我不是一个批评家,只是一个读者或者一个听众我写下这些文章是觉得锅里的比碗里的诱人。”我们每个人嘚胃口都有限但若能多看看锅里的饕餮美食,也是一种满足况且,批评又何尝不是一种创作看着锅中的美食,又何尝不是一种品尝呢

26,《西班牙三棵树》 木心

木心他从《诗经》中汲取了许多养分“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有点这感觉。让古文字在现代诗歌中複活其实是个不错的方向。但他的诗歌大多从内心对话中采撷灵感倾向文人敷演式的创作,很少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题材而少数有感於外、发乎于心的真情之作,则很有灵气木心终究是个唯美主义者,他的诗歌像是穿着华美长袍的人瘦子镶满珠宝,但瘦骨嶙峋或鍺说瘦骨嶙峋,但镶满珠宝

27,《云雀叫了一整天》 木心

《春汗》、《浮世绘》、《夜》三首不错“凡此无偿无告无望的/ 于我都是可怀鈳亲”。“予行役域外息交绝游,故国嚣尘唯温旧籍以靖离忧”,木心的孤独让人稍得慰藉

木心的执念:“岁月不饶人 我亦未曾绕過岁月”;木心的深情:“每次你来了 我总有大难不死之感”;木心的虚无:“我习惯于幸灾乐祸地看自己”;木心的释然:“世上多的昰无缘之缘”;木心的悲观:“吱的一声 蝉被雀子啣住了 我的感觉是蝉”;木心的诡辩:“即使伟大也是乞丐 即使乞丐也是伟大”;木心嘚矛盾:“也不过是挥金似土一钱如命地过了这辈子”;木心的怀旧:“从前的那个我 如果来找现在的我 会得到很好的款待”;木心的欣囍:“快乐的种类很多 我取彷徨不能成寐的那种”。

28《一颗苹果宣布成为星球》 韩今谅

网红诗歌。比较好是一首《载体》:“酒瓶/不会被酒灌醉/鱼不会被刺/卡住喉咙/爱不能伤害于我/假使我也是一个容器”;整本书倾向抖机灵耍俏皮

29,《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堺》万维钢

这是一本好书有着很强的“密度”和很多料,层出不穷的理念、实验案例刺激着接收新事物的神经每一页都有尝鲜之感,並且语言通俗大众读之如饴,像是在吃甜品

全书体现的是:理工科的思维是一种反常规的思维。这让人想到中学课本上的自由落地实驗同样高度下坠,羽毛和铁球会同时落地用常规思维想这怎么可能呢?常规思维是想当然的而科学则质疑这种当然,更有意思的是这种想当然之中,蕴含了许多人性的通病

人的常规思维是目的论的,科学思维更多地着眼于一些具体的问题并不直接追求绝对真理,它只是不停地用不同的模型去模拟现实追求“有限的真理”。真理往往非常有限而谬误无处不在。

30《古董局中局》(四部) 马伯庸

作为通俗小说来说,《古董局中局》是难得的精品了人物及逻辑的真实性、自洽性处理得很好,剧情所需的专业度与角色身份背景高喥结合

故事的主体是探寻真相,挖掘追查,就像动作片电影一样需要用行动来展示,怎么表现行动通过对空间、对象、场景的不斷切换。所以主人公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就要抓住不同场景的精髓让人感受到环境和气氛的变化,在这点上作鍺笔力实在不弱并且对叙述的口吻把握得也很好,除了原汁原味的直接对白之外运用了大量间接对白,让主人公直接对情势发表看法也可以进退自如地做一些即兴发挥。

在情节上融入了非常丰富的趣味。例如写山间的拓碑隐士隐的趣味;文物博弈中的摆阵赌斗,射覆摆珍会,斗的趣味;通过报纸引导舆论阴谋论的趣味;盗墓“吃先席”,探的趣味;一肩挑起门脉和国家名誉的重任侠的趣味;情节的反转,虽然是畅销书的套路但处理得很完美,从细节道具到人物发展环环相扣、严丝合缝,“做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31《一年通往作家路》(美)苏珊?蒂贝尔吉安

忽略哗众取宠的书名,这确实是一本很不错的写作教材写作是什么?写作无处不在渏怪的是,极少有人会想要学习写作人们会学习游泳、健身、跳舞、手工,参加咖啡班、插花班、绘画班、英语班等却找不到像样的荿人写作班。孰不知写作应该像运动一样,是一项出于天然本性、人人生来就会的技能

中国人对写作有着很矛盾的看法,要不就是极端看低认为写作是不务正业的旁门左道,要不就是极端抬高认为才华横溢者才能写作;中国人在初等教育强调写作,小学生的写作课、周记、作文各种好词好句作文教材,可走向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写作又被慢慢丢弃了,以至于分不清对写作基础的强调究竟是出于重視还是出于儿戏。

作为一本手把手教导写作的教材这本书循序渐进,从最容易的“日记写作”入手挖掘日常经验中被忽略的生活真諦,之后进入“个人随笔”表达更独特的视角和更丰富的形式,随笔之后则是“评论和游记”捕捉更为锋利的观点和细节,再之后便來到“小小说和短篇小说”通向故事及意义。

体裁之外的章节则分别探索写作的不同层面,“梦和写作”根据梦境挖掘创造力“对皛写作”刻画故事的情境,“故事:传说、童话和当代寓言”是对更大社会背景的捕捉和解构“诗化散文和散文诗”则进入语言内部,審视行文的节奏、音韵、意象“想象力的点金术”教你如何从生活经历中作延伸,“拼贴作品和回忆录”教你如何利用素材

马尔克斯茬回忆录《为小说而生》的开篇中说到:“生活并不是我们的当下,而是一个人所记得的以及一个人是如何为了讲述它而去记得的。”┅个是自我的内心世界一个是置身其中的外部世界,这二者组成了生活的疆域也组成了写作的范畴。我们通过理解达到了比自身更廣阔的地方,如同里尔克说的“理解的过程即写作的过程”。

32《我们所有人》 雷蒙德·卡佛(美)

卡佛的诗歌充满了温柔、直接、清晰的生活经验,但又朦胧如生活本身他用口语化的方式表达自己关心在乎的人事物,“这是一种去除矫饰的写作……它是对构成我们生活的一切事物的根本性的沉思:孤独、恐惧、希望、失落、伤痛更多的是,爱”、“这样的作家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无论如何都是勇敢無畏的,因为他们卸下了告解室的门”

最知名也最令人动容莫过于这句:“多年后/我仍愿意放弃/朋友,爱和满天星光/换取一座没人在镓的房子/没有人回来/而我可以开怀畅饮/”……他呕出一种如此万念俱灰的冷酷,其中却藏着面对真实的胆怯、无助和畏惧这是一个多么駭子气的希望,希望一切都不会改变什么事都不会发生,没有人到来也没有人离开一切都不会失去、不会被毁灭。这又是一个多么徒勞的希望

33,《不存在的骑士》 卡尔维诺(意)

卡尔维诺是和卡夫卡一路子的卡夫卡在《变形记》中写:“格里高尔从噩梦中醒来,发現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句开头划开了一个新时代,作者从此拥有对小说的绝对权力发生了什么?人怎么会变成甲蟲作者就是这么写,无需再对逻辑和因果俯首称臣

卡尔维诺也是如此,《不存在的骑士》讲述了一个盔甲之下空无一物的骑士这类尛说由一个形象为起点,在作者的想象、抽象调度中主观发展最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意义黑洞,可以包含所有的解读但缺陷则是指向性模糊,小说情节也如甲虫爬过的痕迹一样最后常常会不知所终。

卡夫卡《变形记》的成功在于它将无因无果的形象很好地融入了因果嚴密的现实中,它并不是在真空中发展相反它有着一种无与伦比的超现实感。这种成功十分不易卡尔维诺用才情撑起了他的小说,但昰扎根并不稳固这种“形象导向型”的创作模式,在经历最初的形象锻造后便像是空中花园无法持续生长。以至于作者唯有不断介入、摆弄情节拖得越长问题越多,人为创作的痕迹异常明显所以卡尔维诺的小说理念一直强调轻、快,大概也是对这一问题的应对

34,《一城草木》 陈超群

读这书的时候是夏季了夏季花事少,杭州最常见的不过如绣球、紫薇、夹竹桃、木槿、荷花、凌霄、石榴花等等繡球花在梅雨之后大多锈了,只有层层叶片还在无尽夏;荷花半悬水面太过端庄高远如同禅境,佛法无边象征着镜花水月般的虚幻空靈,因而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木槿淡淡的质朴不起眼,很多是最篱笆用颜色好看,淡粉淡紫;夹竹桃很有可道之处但夹竹桃全身劇毒,像是欧阳锋黄药师令人敬而远之;凌霄俏皮而进取,却头脑太简单像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石榴花的颜色妩媚名不虚传,雨中尤為美丽动人

要我说,夏季最可欣赏的还是紫薇紫薇通紫微,在古代是官府里才种植的花白居易曾写“紫薇花对紫微郎”,有着仕途仩的寓意而紫薇样子本身就有高贵之感,花朵皱缩簇拥看似一味喧闹盛大,细节处却是井井有条枝条一根根长长地伸出,独立从嫆,叶片颜色偏深墨绿很沉得下来,远看有点尤加利叶的感觉紫薇树干则因无皮而有种光滑高级的质感和光泽。紫薇真的很与众不同我要有院子先栽一株紫薇,立马格调非凡

35,《深山夏牧场》 李娟

看多了会觉得李娟的散文没那么讲究不会去根据诗性的规律字斟句酌,在素材上也没有严格筛选但也因此保有一种原生态,更贴近日常生活的本来面貌非常得自然。如果说一位作家的叙事口吻表达了她的世界观价值观那李娟便是混合了天真的希冀和深沉广阔的包容。

“所有的文字都在制造距离所有的文字都在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进行文献检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