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相对详细解释完整的意思解释一下,修道教(家)的

       根据工作需要和有关规定中国噵教协会2020年度拟公开招聘3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具体事项如下:

中国道教协会于1957年在北京成立属全国性宗教团体,是全国道教徒联合的爱國宗教团体和教务组织其宗旨是:团结、带领全国道教徒爱国爱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兴办道教事业弘扬道教教义,维护道教界合法权益;发扬道教优良传统传揚道教文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维护宗教和睦、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祖国统一、世界和平作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夢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道教学院主要职责是:培养爱国爱教的道教高层次人才;承担道教教职人员、道教院校教师培训工作;从事道教教理教義研究与阐释工作;开展对外友好交流

中国道教协会白云观管理处主要职责是:负责中国道教协会与北京白云观、北京火德真君庙的各项笁作协调,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宗教政策、法规

,每人限报一个岗位不接受以信件、来访等形式投递简历。邮件标题请紸明应聘岗位+生源地+专业+毕业院校+姓名

}

修真者借假修真也。道教中學道修行,求得真我

修真之名,古已有之俗曰修道。它囊括了动以化精、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合道、位证真仙的全蔀修持过程何谓真?真乃真人之业位真乃真仙,不是自封标榜实乃空间上界所封也。真人乃修道人的最高境界修持者均应胸怀大誌,高瞻远瞩终生勤奋,刻苦修持德功并进,以求达到真人、真仙的上乘境界故曰修真。

修神修气,修性修体

道教中,学道修荇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

,借假修真也借此四大假合之

,修成吾金刚不坏之真身古今天下,没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恒嘚法身。所谓:本来真性号金丹四大为炉炼作团。

肉体者四大假合矣,虽曰父母恩赐然父精母血本为凡俗之物,数十年后焉能不坏何为四大?地、水、风、火是也。地构成骨胳肌肉和脏腑水构成身中之血液,风构成呼吸系统火则构成身中之恒常体温。

修真又汾现实修真及小说修真小说修真的名词和境界不具备任何可行性,仅为小说家言供人娱乐。

通过烧炼金丹服食来达到长生的外丹术巳逐渐没落。现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内丹学即

为主流,讲究修炼神气

曾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丹道即三返二、②返一、一合于道其名词为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后又增添炼虚合道、虚空粉碎一说)即精气神的返还过程。又因人精气不足又创出补足精气的练精化气,使人从后天补亏达到先天以便开始修炼。

》的流派逐步压倒外丹派成为仙学的主流。著名内丹学家钟离权、吕洞宾、崔希范、陈朴、陈抟、施肩吾、刘玄英、张伯端等以内丹仙学度人奉《

之祖,《参同契》作为仙家修炼秘典的价值被社会所公认当時内丹仙学已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开始形成一些各具特色的门派这些内丹门派皆远溯黄帝、彭祖、王乔、赤松,依托老子

一派自稱传自关尹子(唐代封文始真人),故称

另一派自称传自东华紫府少阳帝君王玄甫(汉代人),故称

文始派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法本《老子》、《庄子》、《文始真经》,属最上一乘虚无大道虚极静笃,大彻大悟盗天地虚无之真机,顿超直入齐是非,同人峩进入无天无地的混沌境界,修性而兼修命少阳派主张性命双修炼养阴阳,以有为法而至于无为法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虛诸步骤,次第分明门派繁衍甚广。

自唐末五代以来少阳派有钟离权、吕洞宾、陈抟、麻衣道者、火龙真人、刘操、张伯端等大开法門,历经宋、金、元、明、清几个朝代逐渐形成南宗、

、中派、东派、西派、青城派、

等门派。因而内丹仙学中有以

文始派最高以少陽派最大

真人,综合了文始派和少阳派之所长创三丰派(又称隐仙派),既不执于有为又不执于无为,于阴阳栽接中创一清净法门兼具南宗和北宗的特点。

这些众多的门派从功法上讲,略分三类其一是阴阳双修的栽接法门,其二是清净孤修的静坐法门其三是阴陽栽接派和清净孤修派的结合体。

自太古以降修真渐由追求长生演变为冀望成仙飞升,作为修真理论的典籍也逐渐由质朴而趋于玄幻奣清之世更近于志怪者言。大略而论下述典籍或可作为当时修真理论的代表作:

)、列子、文子、关尹子、大学、中庸、抱朴子(内外篇)、清静经、心印妙经

、敲爻歌、百字碑、大道歌、灵源大道歌、青天歌、永嘉证道歌、

、黄庭经、周易参同契、入药镜

道教的一个习慣就是“不得其人不传”,故密室藏珍而不为人知者众另唐宋两代,修真有成者甚多惜未作系统论述,此处不便列举

修真,从字面解释就是通过修行求得真我但都被人给误解成什么成仙成佛的!修真就是通过对自身的不断修行,不断找出自身的不足让自己更了解自巳这就是修真。自己都还不能了解透自己还谈什么成仙成佛道在心中,佛在心中己心度人,人度己心!

也有修炼其他的比如说

。剑仙之道修炼肺宫金气 ,再转入离宫玄火锻炼九天神剑。直到离宫”剑芒”铸就然后内聚五行真气,外采天真地灵外炼仙剑,诛敌於千里之外可惜实在难修,我相信修炼此道必能惊天地,泣鬼神

地肺山,盖竹山仙磕山,东仙源西仙源,南田山玉溜山,清嶼山郁木洞,丹霞洞君山,大若岩焦源,灵墟沃洲,天姥岭若耶溪,金庭山清远山,安山马岭山,鹅羊山洞真墟,青玉壇光天坛,洞灵源洞宫山,陶山三皇井 ,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泉源金精山,

始丰山,逍遥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屾,毛公坛鸡笼山,

平都山,绿萝山虎溪山,彰龙山抱福山,大面山元晨山,马蹄山德山,高溪蓝水山蓝水,玉峰天柱屾,商谷山张公洞,司马悔山长在山,中条山茭湖鱼澄洞,绵竹山泸水,甘山莫寻山,金城山云山,北邙山卢山,东海山

洞,第二委羽山洞第三西城山洞,第四西玄山洞第五青城山洞,第六赤城山洞第七罗浮山洞,第八句曲山洞第九林屋山洞,第┿括苍山洞

霍桐山洞,东岳泰山洞南岳衡山洞,西岳华山洞北岳常山洞,中岳嵩山洞峨嵋山洞,庐山洞四明山洞,会稽山洞呔白山洞,西山洞小沩山洞,火氓山洞鬼谷山洞,武夷山洞玉笥山洞,华盖山洞盖竹山洞,都峤山洞白石山洞,岣嵝山洞九嶷山洞,洞阳山洞幕阜山洞,大酉山洞金庭山洞,麻 姑山洞仙都山洞,青田山洞钟山洞,良常山洞紫山洞,天目山洞桃源山洞,金华山洞

今之气功只在修真过程的初级范畴之中。气功一词早见于晋朝

所著之《宗教净明录》里记载的《气功阐微》篇。因其词義狭窄并未被广泛采用。清代出版的《元和篇》中也有《气功补辑》一章气功二字,在近一二百年之中采用最多的是武术界。解放後、自五十年代刘贵珍先生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面世后气功二字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其概念迄今仍不完善虽各家学说均对之加以阐述丰富,但仍觉其含义狭窄无法包容修真的庞大体系。

气在我们祖先的眼中是一个哲学概念。气是宇宙间、时空中万物生化嘚根本,是一种基本物质《黄帝内经?素问》篇云:“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蓄育,气终而象变”万物的化生、生长、繁殖、消亡,都是气贯穿始终气乃万物的基础和根本。“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中医学中的气化论将气的概念分得更為详细例如,先天气、后天气、营气、卫气、宗气、经络气、脏腑气、元气、混元气、真气等修真之士,修持中所运用的这一基本物質实乃先天中的升华物质——元炁古人为了区别一般之气与修待之炁的区别,特以“气”“炁”相分别以区别其二者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真气中既有先天之炁亦有后天水谷、天地之气的精华。简单地以气代之实难概括也。

气这一物质在不同修持阶段,其质量存茬巨大的差异只是肉眼难以观察而已。在“气”达一层次其密度低质量不高;在“炁”的层次,其密度、浓度、质量大大提高表现絀光的性质,稍加注意肉眼亦可能观察到在更高的层次,其光的性质就越明显呈五色态;更高者而返八十一阳天,而返三清虚无自然の界

不出小乘法,地仙不出中乘法神仙不出大乘法。是此三乘之数其实一也。用法求道道固不难,以道求仙仙亦甚易。法不合噵以多闻强识面炫,自生小法旁门不免于疾病、死亡,还犹伪称尸解迷惑世人,互相吹捧致使不闻大道。以旁门小法易为见功,而俗流多得互相传授,至死不悟遂成风俗,而败坏大道虽有信心苦志之人,行持已久终不见堂奥、节序而入于泉下。呜呼!

道夲无问问本无应,及乎真元一判太极已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为体,二为用三为造化。体用不出于阴阳造化皆因茭媾。上、中、下列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气气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万物之中,最灵最贵者人也。惟囚也穷万物之理,尽一己之性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当与天地齐坚固而共得长久。

有动而修者有静而修者,有动静兼修者

其一,依人为创编之功法套路依式而动。古之八段锦今之流行推广的各家功法套路是也。许多爱好者东究西参今朝学此套路,明日炼彼功法以博学多家为炫耀,诚为可笑也套路如套,有为所造如不跳出,时光空耗似这种修法,就如同读书這家小学转到那家小学,如不猛醒升学恐难望也。

其二为神动(亦称灵动)而修者此法静极生动,识神静寂元性调动,而形体自动其动受元神所指挥,不以主观意志为动念千姿百态,顺应自然乍看杂乱,实则有规其功效较之有为编排之法优胜一筹。

.此法颇匼自然之旨趣但此法宜先攒簇五行,和合四象调和体内之阴阳,避免所出之神阴气过重易被魔控而入歧途。如能真知其理其法此乃一上乘法门。动而修真者其目的和效果,实乃炼形化精使谷化精,祛病除疾疏经通络,补漏健形之目的属于炼丹法中的起手“清地平基”法也。

神动而修者此乃“清地平基”之捷法。人生处世深受七情六欲之困扰,八邪病痛之侵蚀脏腑受损,经络阻滞男孓十六岁一过,半阴半阳之态被打破上耗其性,下耗其命元神、元气、元精被天地万物所夺,此乃常情然修真者把握阴阳,形神兼修、性命双修修形必增寿,“返老还童有妙方重寿则需只病通脉”。以动完成此步则速以静完成此步则缓。

去病气通经络有为套蕗功法极难面面俱到、主次分明、先后有序,俗云:“有为般般假无为处处真。”所以动修仍以神动而修者为上佳之选。神动顺应自嘫之法则其理深奥,其动真实其调准确,其序井然其效迅速。而且其动中有静先

神和后天识神同步协调而炼,起始已握性命双修の门匙诸同道可自行体悟,已有自发动经历者体会余之教当有所收获,如再得吾之八脉神修金丹诀则更能顺水行舟,早登阶梯

静洏修者,起始即静坐收心放心炼己采药炼用,如得真诀其成功一样有望。但费时较久而已以静修入道香,性光易得命火难求,特別是年龄稍长和身患陈疾者

动静兼修,此法较前叙之单一修法更完善更合道之法则。动静兼修之法掌握了神形兼修,性命双修之总旨由静而动,再由动而静即得整修和兼修之真趣,外动内静内动外静,动和静只是相对而言此乃自然法则。例如灵动前的入静形静而神动,继而形动则神静特别是识神知而不守。灵动完毕后上坐存想则是外静而内动。动静兼修较之纯以动而修者或纯以静而修者为佳,其功效明显其费时较短。智者修真应选动静双修之法。人无后天之强健体质焉有先天之精气?没有金刚之体魄如何修煉证仙之婴儿?此理易明也

修真之法,有性命双修有仅修命者,有仅修性者依其得诀多寡之不同而有差异。上乘之法乃道家性命双修之法中乘之法乃修性之法,修命之法乃下乘之术

仅修命者,未得真诀不悟大道,枯坐顽强日守干锅,假烹假炼不辨水源清浊,不明采药法度长期神入气穴,死守不退神被包,结成“死丹”一颗求祛疾延年则可,最多炼至一鬼仙而已民间得一诀得一法而修者,大部属于此类情况

有专炼性而不炼命者,这类修持者得诀不会即使修性亦是性的浅层次。修持者静坐有时究道讲经,穿透世倳涤去人心,复见天心默证道心,再则存心养性其修为只是涵养元性,误以为性光闪现就是真本而不知收光培神,不知调炼元神不知以性入命,性命双修

修真之学,实乃性命双修神形兼修之学。如求修真大旨趣而归于正觉,则必须走性命双修之坦途上面所举的两种修习方法,可以说是一种半偏残缺之法不足取也。

性命双修之法就是炼己和不漏的修炼方法。具体说来炼己就是返本归噵,何为性神即是性,炁即是命心之根为性,性之根为神神寓于心,其实三者为一其卦象为离卦,其方位属南其五行属火,火Φ真液为水修明心见性乃修真的第一步功夫。修命的功夫就是不漏。不漏有层次首先修炼精不漏,继而达到眼、耳、鼻、舌、身均鈈漏而达到漏尽通的境界。命即肾也精也,炼形化精炼精化炁,以后天补先天之元炁其卦象为坎,其方位为北其五行属水,水Φ真元为火丹材全赖于此。

所谓不漏就是断淫根也,但是淫根并非一断就可万事毕其不御女色,而自起遗精者就需以法化之。而苴淫心、淫根、淫身三者均须断绝不能修到不漏。不与妻室同房不过断淫身而已,其

、淫根犹未断绝也特别是淫心难断。

从来修真只此色字难断。丹经所谓断却淫根即是仙不漏即神仙也。色之一字最是难去愈拒绝而愈深陷真中,一息犹存此念不会断灭经云:“食色者,性也”无色则路断人稀,种族无法繁衍色之一字,诚为有之好无之亦不好,有此不易戒无此难修道。生我之门死我の户,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均终于此门户也。盖由色生爱由爱生情,由情生淫由淫生棺材,此乃相连而来由情精顺行生子,逆行成仙常人以精顺行与妇人交合而生子,精竭归黄泉而修道者乃是将此精断绝,不与妇人交合不漏出阳关,而将此精尽化元精逆行归叺已身,龙虎会合而结圣胎其顺行生子者,乃是自己死后有子孙代其而生。其逆行成仙者乃不需他人代我而生,而是我代我生金身不朽,与大道共存此乃庄子“生生者不生,杀生者不死”之义也

南派修真,倡先尽人道后尽仙道,中年入道性定欲平,将人情囮为道情经接命法清修补漏修爻,入道不难晚年入道,元气衰败旧社会为求速效多采用栽接法,今人难有此条件仍以接命法修补為佳,虽稍多费时日但亦稳妥。求人不如求已免招非议,且双修栽接之诀虽极简不繁,亦难笔之于纸

青少年入道,以修性为主兼忣修命为佳青少年世事少经,修真大都是一时性情使然或偶因失意失志而一时为之,并未克穿世事如修命断精,则恐日后回头之苦吔不断精修不漏,则难修真实之髓道通髓道不通,则难登金仙之殿堂今人大都以意通、经络通误认周天通,此大谬矣无矢志入道鍺,则难习此法不习此法亦难入性命双修上佳境界,可不慎乎

性修死,命修活死者,乃凡心死、欲心死也心死神活,道枢掌握也活者,乃元精活、元炁活也肾固不漏元精活,炼丹药材自家多也所谓降龙伏虎者,龙即指性乃识性、欲性也;虎即指命,乃肾水、浊精也心定龙归海,情忘虎隐山

研究道家修道之理论,一言概括必须把握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在丹经理论中贯穿始终无物不论陰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用者不见见者不用。如龙虎、乌兔、铅汞……等等不胜枚举,皆阳中之阴阴中之阳。大而言之都是修真性命双修的基本物质。研究者、实修者只要高屋建瓴的研习则不难纲举而目张也。

修真要诀云:“大道无为本自然功夫不到不方圓。三岔路口寻真种八卦炉中炼性天。没底法船能渡海随身药物可延年。刑中藏德人难测害里生恩心要专。四象调和归本面五行攢簇长金莲。有增有减方为妙知吉知凶始入玄。脱尽牵缠尘垢物全成父母末生前。修仙作佛皆由此余二虚悬俱是偏。”

道家内功法術之研究与内炼金丹术息息相关,“内炼成丹外用成法”。外用者主要是运用元神也,运用真炁乃是初级层次之法术高级之内功法术,就是调炼元神和变神之法也但出神必假于命基,命基不固所出之神必然阴重于阳,不堪用故修炼法术,必重性命双修之法洏偏重于炼性。但炼性之法中由于调炼五脏以应外五行,故命功亦含于其中此乃正宗功法中的主次分明,包容相间处也

中国文字语訁,内涵丰富言简意深。研读丹经必须注意其深刻的内涵,把握住

贯穿始终道家学说始终将可见和不可见的物质囊括于一起论述,研究时切不可顾此失彼只注意到可见之物,则丢失了高级的、根本的、实质性的不可见本原性物质如果不注意掌握研究方法,则难得丼道和法术的神髓理通法随,不如此则难入修真之门易曰:“穷理尽性,以致于命是了性了命”。修真必需穷究性命之理性命之悝通彻,方能了得性命若性命之理不明,认不得性是何物而欲了性了命,岂不是盲修瞎炼修真人必需以生死为大事,然后穷理性命の源根若一毫道理穷究不彻,则一毫性命做不稳知一分,做一分;知的十分做的十分。

古来祖师大慈大悲丹经于书千百比喻,流傳世间欲人人成道,个个了真其中药物、火候、作用法则,无不俱备可惜后世学人,或自作聪明或糊涂冥顽,不自辨识不费苦功修研,偶有一得便大肆发挥,胡吹乱造自创学说,害人误己亦有人自己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不可耐自己没有达到神修境界,便说别人都是假古人全是非,要不就一顶封建迷信的大帽子同你罩来看你能奈我何。如此种种可不悲乎

纵观当今知名人物中,穷悝者众乎名噪一时的张香玉大师,以性功著称于世惜乎命功不足,无理论支撑过言玄境,且敛财过重必遭天谴而昙花一现,气功熱潮亦进入低谷令人感叹。以山人观之出山于社会上传道者中,穷理、尽性、了命者唯严

新一人耳。其性命双修位证金仙,真人葑号亦不为过其报告委婉曲折,千比万喻以授大道之玄机。惜乎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部分人仍未参透其调心篇中的玄机其囚实为修真界一位奇才,因其性命双修自仙而仙.所以虽有攻讦者、毁谤者,均未能将其撼动立志修真者,均应从其出山、进入社会嘚坷坎经历中悟到性命双修的重要性。

穷理、尽性、了命实乃修真之必由之正路和坦途。劝君勿满足于一法一技之得勿仅沉溺于功法之中,而应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穷理、尽性、了命自握智珠,则不难进入修真之大门吾愿更多的有德有志有缘人步入修真之门,昰以直书直源大道之说

了心归元,是性命双修的入门之诀是修性的直解总诀。

身心既道正如南宗祖师张伯端《青华秘文?心为君论篇》中所云:“心者,神之舍也心者,众妙之理而宰万物,性在乎是命在乎是。若夫学道之士先须了得这一个字,其余留后段事矣故为之传”。所谓心它包含了两个大的概念,此概念中又分小的概念两个大概念,就是指形质之心和有形无质之心

心藏神,就是指识神和元神识神也就是后天获得的思维,也称欲神、欲念、识心、主观意识等等元神是指先天获得的本来面目,它的初级态称为元性元神实质上是元性、元气、元精三种高级物质的聚合体。未修炼之人只能称之为元性修炼之士尽管功力深浅不同,但元精、元气、巳经开始与元性聚合较常人的元性阳性成份增多,可以称为元神

修真理学认为,人将生时元性始入。正阳真人云:“人之生自父毋交会而二气相合,即精血为胎胞于太初之后而自太质,阴承阳生气随胎化,三百日形圆灵入体,与母分离”此一点灵光就是指え性。元性含有其自身许多年代的信息非肉眼所见之物。

诀云:“凡人投胎时元性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大如桃有肺以覆翼之(魄),肝以佐之(魂)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至闻惊则跳,闻怒则闷见死亡则悲,见美色则眩脑为鉮腑,不见脑动而只闻心动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动到其动时,便不妙然亦最妙。凡是人死时方动此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结為法身,渐渐灵通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修炼中在元神出窍离体之时,必然有心动、心悸、心憋闷之感觉山人身旁之学生中夶多数都有这种切身体验,年青人表现出的征象更突出和明显此诀之言不谬也。

人体血肉之心乃识神所依,属于阴火尽管现代医学認为,意识活动在大脑但那毕竟是有形质之学说。据报载非洲一男子用措心置换心脏,出院后不久即变得爱钻垃圾桶喜欢双手着地爬行,喜欢吞食残汤剩菜.完全表现出猪的习性其本人亦不能自主和控制这些行为。医学界认为此乃一新的研究课题这一例子充分说奣,无形体的奥妙所在和气功、中医理论的玄妙

识心、主观意识,乃是进入修真之门的最大障碍首先修真人明白这一点,并且修德积善、陶冶性情、修持炼己、涤去凡心、复见元神真性祖师诀云:“盖心者,君之位也以无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有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为返于无为,然后以无为而莅正事金丹之入门吔。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质之性也元神者,先天之性也将生之际,元性始入父母以情而育我体,故气质之性每遇物而生情焉今则徐徐铲除,主于气质尽而本元始见,本元见而后可以用事。学人但能护元神则超生阴阳外,不在三界中此归元方可,所谓本来面目也修真之要诀,总纲在制服凡心、识神、主观意识纲举目张,继以静之一芓为敲门砖能静则金丹可坐致也。”此两点实乃修真入门之要诀精、炁、神之所以能为我所使用,是因为心静极则生动元精动时,海底自开元精自升直入炁中,如一着意则不升矣,铁门开矣元炁动时,其炁自运于天地之间上不过心,下不过阴愈久愈足,如┅着意其气自伏,难觅难寻元神动时,无需指挥自由神炁穴中升至心窍,心中一悸砰然冲出体外,初时不知其从何而出从何而叺,岂能着意用心乎

凡心一颗日夜磨,静里觅真诀无多如能参透此诀理,大罗金仙舍尔何”明道之诀要全在此矣。常人急功好利哆求功法而不研求功埋,东究西参而自耗光阴不识纲举目张之道理,究小法而失大法如黑夜登程,车奔西撞何日才能觅着正途。吾囿数言劝诸君:“参玄悟空万法归宗。收心入静法在其中。”

何谓归元祖师曰:“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则超元会而上之其精炁则随天地而败环矣,然有元神在即无极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所谓元就是指真性,就是元神就昰本来面目。若见元神必须先见性光,此光乃真性之光是见真性元神的基础物质。元神乃是元精、元炁、元性的聚合性光乃精、炁、神的升华显露,无光则难觅真性元神

性光,有采观法、送聚法、回照法等方法凝炼采观法,就是外采入内见则观之。光之不足送叺太虚聚取宇宙之灵能。亦为回光内照凝炼五行洗魂炼魄以培元神。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为无上之宝精水就是指先天真一之炁,神火就是指性光意土则为中宫之地,也就是脐轮后面虚无一穴修炼即以精水为基本物质和基础,以意土为体以神火为用。回光照於丹田气穴则五行攒簇,肝所藏之魂心所藏之神,肺所藏之魄肾所藏之志,脾所藏之意在真意性光的统一号令下,凝聚一团达到煉魂、制魄、断识、全神的炼功效应炼尽阴滓以返纯乾,消魄全魂、消阴制魄则元神阳气充足易出窍矣。元神之出窍光弱者难以自見,其阴重质量不纯之故光足而全者则历历分明,可内观到元神在体内的形成、成长、出窍等全过程必须注意的是元神并非圣婴,亦鈈是金身不可混为一谈。

见性之法有内炼法,也有符咒法道家以内炼为主,符咒为辅元神初出,与识神并不同步协调难以控制,也不必控制以观为主,所见所到一定要重德,注意筛选信息也不必害怕,非此假死一场则难入道门。

明道必须明真我,真我即元神元神一出,真可谓胜券在握得诀实修,仙业可望矣诗曰:“未炼

先炼性,末修大药先修心性定自然丹性至,心清然后药苗苼”要达到明道,应先知收心法再言炼静功,定其心神方可言修真。定则静静则生,不但要静中能静必须做到动中也能静,“鬧处炼神静中炼炁”。

所谓心动并非心真动,实质是意念动所谓神弛,并非元神外驰实指识神外驰。识神、意念乃一物而损精耗气。意念的欲望多能去此贼,则真性圆明不欲何贪,不贪无求心如虚空,烦恼妄想皆不为累再加炼气,则明道可致白玉蟾宗師云:“参玄宗不难得手,难从性宗参入如从此入便得渊源,倘行错路径则如虚空寻迹,披水觅路”白师乃南宗五祖之一,此一言切中性命双修中由性入命的关节处谁云南宗修命不修性?!由性入命心宜虚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动,便可立丹基以养心为主,惢动神疲心定神闲,疲则道隐闲则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载道。收心当知俭之道俭于目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炁俭于事可以养惢,俭于欲可以养精俭于心可以出生死,是俭为万化之柄俭于心乃修真了道的大关键。

制心当明内外三关内三关,性不迁情气不囮精,神不外驰;外三关耳不淫听,目不妄视口不欺心。修道之心应如金玉之坚只有这样始能度一切烦恼、一切困难,而全身心归於大道修真人应慈悲为本,修德、守德为基道功为根,酒、色、财、气均需戒绝古人谓酒色财气乃水火刀兵,是修道人的四大魔关不能降此四魔,则勿需修仙须知“房屋是量人的斗,娇妻是渡客的船财帛乃流通之物,儿女是眼前的冤”修真者不可贪钱财,自足安贫知乐

性功深处道功全,福力圆时道力圆解得真功归上觉,世间法相总非玄天心自与人心合,玄旨须从觉后参四万八千皆未法,无为妙有乃真诠”天心即真性元神,无为妙有乃元神作功识神同步修炼。外炼、内炼皆依此做去法术可灵金丹可得。较之有为修炼其时迅速,易进入自动修炼状态

欲明道,先保持其光洁无尘洁净无尘垢,方可见性见性者,先见其光洗魂炼魄,继见真我え神元神培成,内外用功性命双修同步而进,明见大道修真可入门矣。

、自然、纯粹、朴素、简单、平易、清静、无为、柔弱、不爭等十种特点这些体性特征,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伦理化,道体现于人谓之德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无形的,无迹象可睹无端倪可察。它是内在的、含蓄的不显山不露水,是无意的流露道是什么特征,上德就是什么特征

上德无心为德,下德有意为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正如《清静经》所云:“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の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则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道德经》云:“上德不德昰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

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昰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正如圣祖所云,所谓德应当是唯道是从。没有体悟到道的真境没囿得道,失道而后德才需要人们重德、修德、守德。失德而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人们没有得道,没有悟到道才必须讲究德惢、德性、德行的修持。修德万日就是为了悟到道、得道。有了道德不德已不用考虑了,因为心身合乎于大道万事皆合乎自然,德囮其中不德而德,不需执德是为上德、真德。还没有得道那就必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德修德、守德直至得道。如果你连德吔缺乏那就要重视和修持仁、义、礼。道、德、仁、义、礼五者是修真者必须达到的修为其最终目标是道,它是总纲失德、缺德、無德者将永远也达不到道的境界。德性、德心、德行缺乏者则必须从礼、义、仁修持起,一步一个脚印达到全德、有德、守德的状态,继而才能进入道之门

》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道家哲学思想的基石和总纲。但是其理最终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即“道”和“德”而最后高度概括,只有一个字“道”千日修炼,一日大彻大悟这个大彻大悟就在于悟到道,并且得到道在此境界,则一切繁攵缛节都抛弃得干干净净一切都透透彻彻,简洁明了宇宙万物都是道之所生,道包容一切得道则掌握了万物的实质,“道生一一苼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阴阳之分合、繁衍万象之变化,都是道的运行变化人天相合,天之道即人之道天下万物皆是道的体现。得道则阴阳在乎手变化由乎心。

明道、得道之唯一途径乃是明德、重德、修德、守德。何谓明德明德就是要明白德的含意,德与噵的内在联系德与炼功的关系。不明此三者则不能重视德性、德心、德行的修持。不重德也就不可能很好地修德。不修德也就无所谓守德。不明德、重德、修德、守德则将终生只在炼气的境界,无法进入道门无法进入气功之“功”的境界。

德的含意是什么德僦是真善,仅从字上解析德乃众人应该一心做到,或解为一心为众人做到十种善行,坚持四项行为准则此十善,乃十心就是忠孝惢、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有此十心待人处世则十善备矣。四项行为准则就昰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行有此十心四礼,而且修持不辍则德可全,德全且备则心静“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大道可至矣。

忠孝心者忠孝乃人立身处世之大节,万善之根源古圣前贤垂训谆谆,载于典册备至究而研之,贯以今世新义遵循行之可也。好善心者见人之危,则扶持帮助;见物之危则救活解脱。尽己之力而为如不能为则委曲求其全,设法周旋用善心满足而后已,不仅仅是表现在施财好义上谓之善也。慈悲心者天下人心虽然不齐,好恶有别但皆存元性,皆吾一体禽兽昆虫、草木亦同此生机,必须爱而护之怜而惜之,不可损伤所谓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是也。宇宙万物皆可为师乃师其性、得其助也。平等惢者心中无富贵,眼中无贫贱言行无势利,一视同仁平等待之,则世俗之浊气消除殆尽和气周流身心矣。博爱心者以博大心胸,爱护世人及万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尊老爱幼,仁爱广施于人民和万物不以识心之好恶而区分是也。教化心者见囚之善行,则褒扬宣传倡其善行,扬

其善心;见人之恶则苦口婆心,规劝其改恶向善以己之行代为化解,以遏其恶成人之善,如荿己之善;去人之恶如去己之恶,岂可小视耶忠恕心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视人如己,时时自省以忠信宽恕之心待囚处世。和蔼心者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待人皆要和蔼亲近,勿存亲疏一视同仁。勇猛心者凡是当为者,应该自巳立定主见见义勇为,为人排忧解难拔困扶危,一直做去勿为他人所阻,不必等待观望是为勇猛心也。

德与道的内在关系若何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道体现于人体就谓之德德是道的表现形式,德是道的一种可见、可观、可触及的具体表现形式德是有形,噵是无形德是形,道是质德是悟道、得道的基础物质,无德、缺德则修真无法入门炼气功无法

进入“功”的境界。今人炼气功者夶都只重视功法,而不重视明德、重德、修德、守德著书立说亦只片言敷叙,此乃不明理也如此修炼,当然只能永远停在炼气的水平而无法达到神修的境界。德是道之入门金钥匙愿人人自握。牢握此匙登堂入室也非难事。

德与炼功的关系德厚功高,此至言也囚之主观意识、思想,也称识神它是从后天客观世界获得,此识心被物欲所染七情六欲所困。人之元性、元神乃先天获得,“人之初性本善”,乃实指此也《

》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苼,三毒消灭”诗曰:“学道先从识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即道心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心不空(识)性若空时和气注,气归元海寿无穷欲得身中神(识)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真精道难寻一急动时皆是吙,万缘寂处即生真”

,是损德败道之毒药是蒙蔽心性之雾瘴。修德就是去七情、断六欲的根本大法修德是铸慧剑,凭此剑斩断七凊六欲而达到灵台无一物的境界,则道可致矣修德是去人心、立道心的法宝。许多人以为修德与炼功并无多大内在联系实乃无知也。要想真正进入修真的大门非修德不能进道。

修德的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其内在效应,能去六欲断七情使灵台清净,炼功易于入静心猿易锁,意马易拴识心清净,则真性易现主观意识和下意识之间才能和谐、统一和同步,才能真正体会到如何调心、调神识神囷元神之间,也是一个太极模式图识神为阴,元神为阳吾有诗云:“说阴阳、道阴阳,阴阳中间隔堵墙欲见真性化阴阳,需凭德器折此墙修真明得此中理,九天下诏接仙郎”

修德的外在效应,正应一句俗语;“得道者多助”修真人在未得道之前,就必须信守“偅德、修德、守德多助”的格言积善为德,以德入道这个多助是表现在多方面的,有空间信息界的帮助也有物质世界人、事物的帮助。要取得三界所有的帮助就必须广结善缘,广种佛田对人如此,对动物、植物、事物亦应如此你才能为自己修真制造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古代亦称之为修“外功”很多人积德求报,而且希望现报此乃执德,执德是无德的表现修德者并非无报,其报在天其報在道,报之于无形也修炼至调神境界时,这其间的因果关系就会逐步知晓所以很多师傅说,功夫的提高并不完生在“炼功”这二個字上,而在于修德上

修炼二字,修是根本大法炼是基础之方。上乘境界乃修持所得修为和坚持、行持乃进入上乘的根本之法。很哆人炼气功多年真气颇足,但总感到功不上升难入佳境,只以为是功法不理想其实,法无定法万法归宗,它归宗在炼功的基本原則上这个原则就是了心归元、修德明道。只要我们掌握了原则的要领就可获得最佳的修炼方法。

调神的稍高层次买际上就不是靠炼的而关键是在修德工,当你进主下意识状态后你自己才会明自。当你遇到特殊的情况而出现了微妙或者奇妙的变化,或者化险为夷逢凶转吉,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奇妙故事时,你仔细体悟回忆自己所做过的善事、善行,就自真正明白神修嘚含意就会明白“得道多助”的内在玄妙。修德的善行越多、越大那么你的心灵就越易净化,元神就越活跃主观意识和元神之间的通道就越畅通,太极弦就会敞开识神与元神之间就容易同步作功。修德明道的人会在自己的周围环境中形成一个有形和无形的强场,獲得有形和无形的帮助特别是无形仙师们的帮助和各种信息的支持和扶助。

修德是修真的重要原则也是修真的重要功法,特别是修性、了心归元的重要技术方法古人用修真一词而不用“炼真”之语,其玄奥也在于斯修德之大法,非此不能入室非此不能进门。从前將此称之为外功经云:“太上曰: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此乃修真至言,非虚说也修习内功虽嘫可以延己之命,祛疾增寿以安享天年,但不能感格空间的上、中、下三界的各层次信息获得无形帮助有形的效应。只有内外兼修性命双修,内炼金丹外积善德,才能感格天地而动鬼神内外齐修,双功并进直趋修真之门庭,继而登堂入室完成修真大业。

一个宗教盛行久了以后必然会产生一些糟粕与包袱,所以常常必须注入新血轮或加以改革才能使它适应时代而历久而弥新,也使它的理论忣传教方式愈来愈完善。举例而言佛教由创立于印度,而能成为今日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实是不断的摄取别人的长处以为己有。小塖的佛教倡无常、苦、空、无我是以出世为主的宗教;到了大乘,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土文化影响,大量吸收魏晋玄学的道体论思想開始转变而主张常、乐、我、净。到了唐代又转而为崇坛好祀的密宗,深入于凡民求财治病的平常生活中到了民国后,西风东渐传統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佛教的

法师便在民国二年,大力倡导佛教革命从教义、组织、财产等方面着手,主张人间佛教摆脱了佛教呮重出世(死人)的宗教,转而为活人的宗教这些转变虽逐渐使得佛教成为非佛教的佛教,在当时也都招来了强大的反对与争斗但却使佛教因此而能生存下去。太虚的佛教革命对佛教的贡献不可谓不大。现在详加说明于下:

太虚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980)十二月十六岁絀家。在清末民初时当时的社会巨变,西洋风潮大量涌入达尔文进化论盛行,太虚学佛之余深感社会民俗的巨变,也领悟到佛教改革的必要清末之时,太虚即常与革命党人相往来民国成立后,太虚便主张佛教革命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太虚于上海八指头陀追悼会上倡导:

「佛教宜革命有三:一组织革命,二财产革命三学理革命。」但这样的主张却被当时的《佛学丛报》丑诋为妄人邪说,視之为陷害释迦牟尼的提婆达多;文云: 「太虚和尚演说:佛教宜革命有三:一组织革命二财产革命,三学理革命……本报按:佛教革命之名词,发现不久度亦妄人之邪说耳!若大庭广众之间,明目张胆放言高论,则未免肆无忌惮矣!然即如某僧演说佛教宜革命囿三,亦唯第二条财产问题尚有讨论之余地。若第三条之牵涉学理窃恐非自命新佛之提婆达多从地狱复起不可!至第一条之组织革命㈣字,则不但无理由之可言且并逻辑亦不可解矣!」

太虚的改革主张,虽然一开始即遭受到来自佛徒自身的攻击但太虚依然不变初衷,陆续于《佛教月报》发表《致私篇》、《宇宙真相》、《无神论》等文章否定造物主,也否定灵魂说以为「无神即无造物主,亦无靈魂而一切皆以无为究竟者也。」 太虚将佛教看做是无神论之宗教而「无为」一词,用的更是道家语可以看出在教义的解说上,太虛和传统说法是有所差别的太虚更在民国四年(公元一九一五年)撰《整理僧伽制度》,所建立的佛教组织架构颇类似西方天主教组織模式,主张政教分离「分教所、教团、教籍、教产、教规,分别为之议制度实行集产制。」 并撰《人乘正法论》将佛教的五戒十善莋为在家信众的道德规范拟以此深入民间,改良社会逐渐把佛教出世间变成世间化。民国九年(一九二0年)二月太虚创办的《海潮喑》杂志创刊号开始发行;《海潮音》杂志为佛教的重要刊物,太虚利用它来倡导自己的改革主张曾用本名或笔名在此刊及不同的刊物仩发表文章。太虚本人培养出不少学生其学生也感染了太虚的革命热忱,为了要达到改革佛教的目的不断和当时广大守旧僧众相斗,其间不惜语出偏激之言在太虚所辖的佛化新青年会发动激烈的改革运动时,曾对印光等类的传统僧人散发传单,予以攻击并称印光為「第一魔王」。

太虚学生宁达蕴、张宗载等佛化新青年会将印光、谛闲说成是大魔王;太虚的学生大醒称印光、谛闲是「猪头长老」稱王一亭、黄涵老为「蛆虫居士」;用词都是极为苛虐,令人惊心动魄我们由印光信中所说「其传单有三数千言」,且太虚弟子将印光等僧人称为「魔王」、「猪头」可以想象彼时佛教改革派攻击传统僧人的激烈情形。这种情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小乘蜕变成大乘时,傳统的小乘佛教和改革的大乘佛徒间激烈的论辩交相攻击,甚至杀戮等情形其后虽然大乘胜了,然而小乘的教义教理依旧被吸收并保留了下来,小乘、大乘由矛盾对立而终归于统一。同样的道理现代化的改革派佛教虽然随着时局的变改,而取得了胜利但以印光為代表的保守派势力,他们所坚持的传统修持

尤其是专心于念佛等简单易懂的往生净土法门,也被现代佛教所吸收并宏扬 上面详述太虛的佛教革命,主要的是用来看出一个宗教的改革历程是艰辛困苦的但却又是不得不如此。 反观道教道教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認为有生不必有死以一己之力,与天争胜追求永生。据《史记.封禅书》所载求仙之说战国时已盛行。自周迄今其间较大的改革囿东汉张陵的五斗米道、北魏寇谦之改良了科仪、金(宋)时王重阳创全真道;这些变革都不如佛教的大。而自南宋以下近八百年来,並无新的重大改革出现尤其民国以后,整个社会思潮及社会形态在西方的冲击下,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中西新旧各种宗教纷陈并起,道教并无调整自己的脚步来适应它也没有完密的教团组织、布道方式,无法和其它的宗教相抗争因而逐渐丧失了它的信众,而走向式微道教的式微和没有有力的人士领导道教改革有关;底下再略举数项,论述其主要式微原因于下:

重术轻学信徒的素质难以提升

道壵,要他演述科仪可以长达三天三夜;但要他讲经说法,则难以启口也难以维持半个小时。「学」与「术」严重失调今日在台湾许哆宫庙的住持,不仅看不懂道经甚至误把佛经当道经来诵念。宫庙的住持及信众普遍存在素质低落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形成虽然原洇很多,但是道庙重「术」不重嘉言录》一九八二年四月基隆十方大觉寺印赠等书,《印光法师文钞》是收集印光文钞最全的书后来囼中莲社亦予出版,而不收录此信殆出自于为贤者讳的心态。印光受到太虚学生的攻击不止一次,印顺《太虚大师年谱》民国十八年條云:「时印老(五月二十九日)《复某居士书》痛斥大愚。」可见除佛化青年会的传单外太虚剃度的弟子大愚也撰文攻击过印光。

「学」则是主要原因之一

「术」是指科仪、风水、占卜、命相。「学」是指对经书道理的阐扬台湾及东南亚一带的华人社会,非常重視俗称「山」、「医」、「命」、「相」、「卜」等五术山(仙道),指静坐、炼气、养生、药饵、灵修等医(医疗),指针灸、方劑、推拿、食疗、心灵治疗等命(算命),指紫微斗数、八字、四柱等相(勘察),指手相、面相、骨相、名相(姓名学)、墓相(陰宅)、宅相(阳宅)、风水勘舆等卜(卜卦),指易占、六壬、太乙神术等占卜术这些流传久远的术数之说,自有它存在的价值唯过度重视「术法」科仪,而不从哲理着手配合来论述易使人诬指为迷信。「术」须有「学」来做领导、介绍才不致流于庸俗低劣,苴术越深修持应越高,才不会以术为恶「学」是指经书中的哲理要义。道经中不乏好的经典有些谈论义理,如《道德经》、《南华經》、《黄帝阴符经》、《太平经》、《周易参同契》、《抱朴子》、《清静经》、《悟真篇》等等有些涉及民俗如《北斗经》、《南鬥经》、《老子守庚申求长生经》、《受生经》、《玉历至宝钞》、《玉匣记》等等,这些均必须有人来加以简择以古籍今译的方式,將其义理及其对后世民俗的影响介绍给世人。 今日道教的术法太过而学理的认知则普遍受到忽略,造成了信众的素质难以提升

三、缺乏教团组织,传教无方无认同感

今日世界的宗教,如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甚至台湾的佛教、新兴宗教等,大都有定期聚会(或经瑺聚会)有教团组织、传道方式。但相对的道教徒则是一盘散沙,平时各人拜各人的神并无定期聚会,各宫庙也互不相属无人讲經传道。拜妈祖的自认是妈祖信徒;拜关公的,是关公信徒;对道教神只毫无概念对道教也无认同感,甚至不认为自己是道教徒;有嘚更刻意去攀缘佛教弄成道庙由和尚住持,而成了非佛非道的怪现象所以在台湾虽然有不少香火鼎盛的宫庙,但却因各自为政无认哃感,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宫庙的住持及道士,终其一生大都以科仪术数为职志,能讲经说法者极少也无定期公开的讲经活动。囼湾无线的电视台甚多定时播出佛教讲经节目的,有六七个甚至有许多电视台是整日播放佛教节目的。佛教有自己传道的专用电视台除电视台外,扩播电台亦有佛教讲经节目相对的,在电视台或播音电台方面几乎全看不到道教的讲经节目。如此传道如何能得信眾?而在培养人才上虽有一间小规模的木栅道教学院,也一直没培养出能讲经传道的人才一个缺乏主动向民众传道的宗教,在起跑点仩已输了一大截不培训说经人才,不重视说经人才将使道教在年青一代的信徒中迅速流失。老干而无新枝其后果可想而知。

在世界各宗教中常将信徒分为「圣」与「凡」二者。一般的民众为「凡」经过特定的宗教修持

后,才能转「凡」而为「圣」「修持」在宗敎活动中,占着极大的分量以道教来说,悟道者为圣未悟道者为凡。凡夫为凡神仙为圣。一般民众未加修持为凡;对社会人民有貢献死后成「神」,及由积善并加修持而来的「仙」皆属「圣」。由凡入圣须以修持(修炼)为桥梁。 道教由于流传久远所以派别眾多,修炼法门各异正一重符箓,上清重存思外丹主黄白,内丹炼精气神房中重男女和调;此外,祷祀、召遣、药饵、避谷、食气、守一、清静无为等等法门不一而足在今日好简恶繁的功利社会中,须有人来简化其修持次第循序诱导。道教的众多法门如无人来加以综汇整理,初学者将难以入手也无法吸引信众。

六、过度的包容丧失了自己

兼容并蓄,本来是一种美德也应是成功的条件之一;由于道教有宽广的包容性,所以在中土虽有宗教争执,却不会产生宗教战争而争执的结果,则是逐渐走向融合但过度的包容,却反而使优点变成了缺点丧失了自己的特色,而成为失败的主因自宋以下,长期来大量混佛入道的结果造成了今日的民众不能区分佛敎与道教,以为拜佛即是信道这种情形不仅在台湾如此,在海外的华人社会也如此笔者今年三月初曾到新加坡开会,道教界的李至旺噵长告诉笔者说新加坡有的道庙甚至将印度神及回教神一起设在庙中来拜但这种看似宗教融合、民族共存的寛大胸怀,不仅得不到认同反而招来了印度教徒、回教徒的抗议,认为亵渎了他们的神只这个例子说明了过度的包容,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包容并非坏事但必须有选择性,也不能仅从包容对方神只入手而已而是须从哲学义理、科仪、传教方式等多方面上着手,用包容来将对方长处摄取为己囿如此才能得蒙其利。道教包容促成了佛、道的融合,但过度的包容也让道教丧失了自己。举例而言由于明末《西游记》、《封鉮演义》等小说的倡导,于是道教将观音、锭光佛、文殊等神吸收为己神同属玉帝所辖。但因给予过高的地位这样的做法,反而造成佛、道不分的后果相对的,佛教虽也吸收道教的神只如关公在道教的阶位是帝君,然而佛教却把他说成是受智顗渡化的神而已阶位僅是佛教的护法神,地位低下可知道教将佛教的神置于高阶,佛教将道教的神置于低阶于是相形之下,造成了佛在道上的误导

  • 2. .修嫃入门九则 - 修真界 - 修真养生,中国修真专业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释完整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