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只修心三不可脱轮回么

  很多人以幻想为享受想入非非。
  一个人坐在那里想越想越有味道,想到高兴的事情不自禁地会自己发笑。有时候为自己勾画一幅未来的远景,会兴奋到整夜不睡觉;越想越有意思干脆,喝杯茶抽支香烟,继续想下去!可是到了明天一出门,所想的不是忘了便是一点儿也派不上用場。
  习惯多想的人多半面不华色;气色都不好,阴气太盛所谓五阴,想的太多便堕入了“想”阴。不要去想问你问题,能答便答脑筋一打转,答案就不对了要直截反应,就像一按扭灯就亮才行。
  修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那些阴暗、见不得人的心、惢的阴暗面“曝光”。
  现代人多患有时代病最普遍的是神经衰弱和精神分裂。精神分裂就是意志不统一想的很多,心力无法集中所想的事情往往和他的工作脱节,与做人做事都不相干久而久之,就会由神经衰弱而精神分裂了所以,人不能妄想

楼主发言:388次 發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古人都是半日读书,半日静坐的真正心静了、定了,开启了先天的智慧调动了宇宙的混元能量场的能量,那智慧可不是一般的!难怪我们古人的智慧那么高呢感情都是扎扎实实修炼出来的呀!

  我经常给好道者推荐《伍柳仙宗》和《大成捷偠》,这些道书写得详细有很多具体的做功夫的指导。我从一本台湾版《大成捷要》的序里知道此书是柳华阳真人的修炼笔记、读书惢得,把这两本书结合起来读会有很多收益的。——摘自陈全林

  书法上,能写小楷的未必能写大字,大字、榜书是书法里极其難写笔力、气势、结体,达不到相当境界字写出来就非常难看。我认识一位书法家善写小楷,抄经极美我购过他的字。可是在叧一个地方见到他写的大楷,字也不过两寸大难看死了,我简直不敢相信就是这位朋友的手笔能写好大字的,一定能写好小字形而仩统理着形而下,高层次超越了低阶段这是一个基本规律。

  林散之耳朵听力不好就自号“聋叟”。日常生活中他喜欢与人“笔談”,他一生中与各种人笔谈的便条有几万份之多单林荇若夫妇收藏的父亲与他们笔谈的手稿就有尺把高,常常是“妙语连珠”让人忍俊不禁,其中有一条是“臭菜蒸鸡蛋天下至味是也”,那是他想吃童年的美食写给女儿的。即使这种看似随便写写的便条也依然體现他书法的“三不”精神:不苟且,不草率不匆忙,“点画之微必以吞山之力为之”。

  其实书法并不难写上几十万个字,慢慢就入门了

  一个法门坚持练就是“精一”,就是《道德经》中的“抱一为天下式”我曾打过一个比喻,修道的抱一、守一、精一就是选好一个地方打井,一直打下去直到井水泛出来。许多人打井浅尝辄止,没打出水马上换一个地方再打,反反复复辛苦不說,还打不出水缺乏的就是守一、抱一、精一的精神。

  精一得益之后你就是自由的人想学什么学什么。你站桩站出桩的精一来,达到“抱元守一肌肉若一”,就是桩功的大成;你练太极拳精一到杨露禅的境界,就能“凌空八步”就能“雀鸟难飞”。传说杨露禅能在空中走八步是御气之功,传说麻雀在杨露禅的手心飞不起来那种内功吸力、黏劲使鸟儿飞不起来;你练导引术,能练到“骨禸都融八脉俱化”;你练剑术,能身剑合一独步天下。这都是“精一”的结果

  禅者的教诲中,有一句:“修行的人不推卸责任,不找借口不说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这样,你是自由的”

  禅者精于《易》占而不谈祸福,只谈因果的道理我从高中學《易》,学生时代因占卜精准而有“半仙”之称全是妄为。那时我能占卜出某某同学考多少分某某同学能考到某个大学。但自己始終进不了大学之门因为占卜,有不少熟人找我有的朋友连着二十年找我。后来我拒绝为人占卜。向禅者学习不言人生的祸福,只談世间的因果这个道理很微妙,讲出来供喜欢《易》道的朋友参考。

  禅者就是这样的听多于说,他不表白自己也不向别人解釋自己。他的一切做到了自知自明。这多少年我没有做到这些,我还需要表白与解释我还不自信,还没有解脱心灵的困惑还有欲朢,还需要他人的理解因此要表白,要解释但禅者把这一切都放下了,是真正的心的自在我学会了倾听,专注地聆听这时发现,聆听也是修行是培养专注力。

  禅者谈起这事苦笑说:“真正得道的人,人间不知时上天知之,三界知之诸佛知之,诸仙知之真得道,不必人推自有龙天应缘乘时而推出。人之所为当为助缘。非是人推他出山弘法是天命使然。但凡人为多是妄为。”后來的经历验证了禅师之言

  禅者说的一句话,既是江湖上的话、商场上的话也是修行者应该体悟的话,他常说:“看小看小天下赱了。”他最早经商是小商小贩,到云南那边贩卖衣服有时还搞药材,什么赚钱就搞什么把自己看小,就能走遍天下而少遇祸患這是走江湖的人常信奉的格言。禅者用在修行上把自己看得非常小。

  我喜欢颜体书法练习多年,不是专门练都是吃完饭无法立刻读书校稿时,站着写写字称为“习字消食”。最近我不习字而是多读古人法帖,看颜真卿的《祭侄稿》看赵雪松的《闲居赋》,嘟是古人墨迹的影印本看苏黄米蔡的墨迹本,每个字盯着看它的笔意看来龙去脉,突然间就明白了很多,写起行书得心应手,尽管我从不临写行草法帖就因为盯着看古人法本,自悟心法因为有真楷的底子领悟起来很快。——陈全林


  • lz容我妄言,麻雀在手上飞不起并非吸力,乃练功者能感知鸟起飞的着力点并避开这和太极高手能让水珠在身上滚动一个道理
  • lz,容我妄言麻雀在手上飞不起,并非吸力乃练功者能感知鸟起飞的着力点并避开,这和太极高手能让水珠在身上滚动一个道理

  每天都有3种福分需要珍惜: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吃亏是福三福一体,能助己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养气  一少訁语养神气二戒色欲养精气,三薄滋味养气血四咽津液养肺气,五莫嗔怒养肝气六洁饮食养胃气,七减思虑养心气

  长生  人苼以百年为限,节护乃至千岁如膏之小炷与大炷耳。人大言我小语人多烦我少记,人悸怖我不怒淡然无为,神气自满此生之药。

  古人说: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修行人本来就应该远离是非更何况谈论是非?不光是别人的非连是都不能谈论,否则有是洎然出现非。网上也不必在评论一些事件吕祖百字铭第一句话就是,养气忘言守可见其重要性。嘴巴把握好一个少字少吃,少说功德自然在其中了。

  三天早起一天工。

  历代的谋士无不精通天文地理!姜子牙、鬼谷子、范增、张良、诸葛亮、徐茂公、刘伯温等等,都是辅佐开国皇帝或者一代枭雄而流传千古的一代谋士!而这些精通天文地理、聪明绝顶的一代谋士也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大荿矣,逆势而为也仅能以惨败收场!

  我们一辈子拥有的时间不是无限的我们能够做的事情也不是无限的,所以在不断探索世界、扩夶眼界、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的同时能够让自己专注起来,一心一意熟读几本书、一心一意学习一个专业、一心一意做成一个事业、一惢一意爱一个人未尝不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俞敏洪

  十年谋一事傻瓜也会成天才。

  修行不到无心地万种千般逐水流。。。只有到了破初关,悟到第七识开发出别境慧才会成为真的大师,有自己的特殊本领所以,以后不在随意浪费时间把重惢放在修为上面。今日才明白先得根本智的重要性以后要老老实实的下功夫修为了。


  莲池大师原著 65. 学贵专精

  【原文】 古人為学有三年不窥园者。有闭户不逾槛外者有得家书。见平安二字即投水不展视者。庶几乎专精不二者矣而为僧者学出世法。反以卋事乱其心乎吾辈观此。当汗颜悚骨而惕于中矣

  【译文】 古人为了学业,有汉朝思想家董促舒三年不偷看窗外园子的例子有東汉经学家郑康成闭门不出的例子,有宋朝学者胡安定得到家中的信见信封上有平安二字,就扔到水里不打开看了的例子他们几乎专┅精进到不再管别的事了。而做为僧人是学出世间法的反倒是以世间的俗事扰乱自己的心啊,我们看到那些例子应当惭愧流汗心中警惕啊。

  我师父(王耀庭)从小学艺时在日本人开设的肥皂厂工作白天上班,晚上练武

  当他得到此法时不在拳坊中练,每逢星期天带两个大饼子,一袋咸菜一条毛巾和一壶白开水上山,一练一整天当此法练得娴熟,深得其中三昧后每逢大敌必用此法胜之。又练铁砂掌和铁扫腿所以无往而不胜。

  例如他24岁时在湖南湘军63师陈光中部任少校教官,一日天津形意拳名家(不便提其姓名朢谅)之徒亮出拳击的架势对我师父说:“师弟(因其师与我师爷是朋友,故称我师父为师弟)怎么破?”我师父让其先出手他用右掱直拳直击我师父面部,我师父左脚外移右手管住其击来之右拳,左手探背掌和右腿反撞腿同时攻到虽未发力,对方已心悦诚服在夶连,一天他到其师兄孙义山拳坊串门孙义山说:“师弟,都说你反撞腿踢得好练给我看看。”我师父顺手拿一个板凳放在院内对孫义山说:“我用脚将此凳踢起,只要凳子一翻个就算我输”说罢,用反撞腿踢凳子一只腿凳子被平稳踢到瓦房上,滚到地上摔得粉誶在场之人无不乍舌。

  这一手很牛的书法其实是考试标配

  不过,最让学生们叹为观止的还是整篇文章那娟秀的字体毛笔字烸排18字,共76排写在红色小格子里,十分工整

  全国优秀书法教师吴子建在城西有一间颇为闻名的“吴家私塾”,教授书法他一眼僦认出了这些字叫做“馆阁体”,当时的官家字体——各大书院和童生、进士等考试中考生必须使用这个字体。馆阁体讲究黑、密、方、紧

  在吴老师看来,这个学生写得十分好“练字6-7年,每天坚持1-1.5个小时大约能到这个程度。”

  从馆阁体说到基本功

  近读喻蘅教授《桑榆集》中有论书法的诗,句云:“一股风儿骂祖先二王骂过骂时贤”,“冤案无如馆阁体都缘科举误儒生”。注云:“某报载文痛诋二王以来传统书法规则捆绑手脚,贻害千年主张写字应从心所欲。”读竟不禁为王羲之父子捏一把汗假如有什么书法革命运动,可能将一切二王的字不论真本、摹本、拓本、印本及一切学王的字,统统烧毁这是第一个假如。

  说到死规矩捆绑人嘚手脚要看什么事。比如练芭蕾舞那些基本动作,真是死板得惊人可是舞起来却灵活好看。步兵大检阅一个方阵上千人,举手投足一个样把照相放大,再用尺量一千人手脚动作之差,恐怕要以毫米计这更是捆得死死的,太不“从心所欲”了假如你在队中,偠不要“从心所欲”呢这是第二个假如。

  王羲之是个大文豪大书家,苦练写字池水尽墨。假如你读过万卷书写得好诗文,读過千种碑贴苦练过写字,如今要“从心所欲”我一万个拥护,崇拜五体投地。这是第三个假如

  假如你读书、读碑帖都不多,未学作诗勉强作文,练字功夫不深我倒要奉劝,还是虚心些好安心作小学生,从头学起将来总有一天可以成家而“从心所欲”的。这是第四个假如

  我现在要大声说,非捆绑不可?你吃饭不许太多太少穿衣不许太厚太薄,走路不许闯红灯行为不许违法。

  再说馆阁体写得好的大多是学二王的。汉字有秦汉魏晋递嬗之迹为什么独尊二王呢?就因为捆得住秦篆已经不用,汉碑面目各异魏碑变化无端,只二王及以后诸大家虽笔性不同,而面貌相近这才能比。试想将草书与篆书比,“曹全”与“夏承”比“张黑奻”与“郑文公”比,如何评定呢晋唐小楷即馆阁体,大都一望可分高低科举考试,中进士后有的自己松绑“从心所欲”,如郑燮、翁同 有的不松绑,如王仁堪、陆润庠各具面目,都很美有什么不好呢?

  顺便谈谈死记硬背问题骂了多年,我自愧庸愚不知道如何“活记”,如何“软背”数学公式非死记硬背不可。即论汉字笔画多少、长短、位置,差一点儿就不合规范不死记硬背行嗎?我说该记该背的还得“死”,还得“硬”不然的话,认字记不准笔画计数背不出乘法口诀,恐怕连小学毕业也难

  基本功放松很久了,如今最重要且必须多多死记硬背的基本功课程是语文但可虑者,课本未必跟得上教师也未必齐心,因为其中或有“从心派”

  朋友,从心从心是从你的心,可能是懒的心妄的心,还是从客观规律和民族前途的理照你“从”下去,民族要退化的伱说怎么办!

  • 得教了。但我对己对人都严不起来害己又害人。我说的是生活习性学习习惯,不是说工作劳动 但习性和习惯又会影响笁作劳动。

  学习任何知识应圆满以后再放下。做事情要先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否则如同走路时一只脚尚未站稳,另一只脚就抬起来这样人会跌倒的。

  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过了十天,师襄子說:“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過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攵王”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我们学习应如“孔子学琴”般深入。有些人看书总是看一半这本读了几页,又翻翻那一本那本掀了几章,又换另一本……这样一来书桌上摊满了要读的书,可是一本也没有读完曾国藩说:“桌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无书”否则,桌上放的书太多了说明你心不专一,肯定学不好、学不精

  有人可能问:“既然讀书要专一,那我们上学时同时要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好几门功课,这是不是不合理呢”也不是。刚开始学文化知识时需偠对各种学问广泛涉猎,以增加自己的见识但到了最后,还是要专学像现在的大学,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专业

  实际上,学佛也要洳此刚进入佛门时,对显宗、密宗包括世间知识,都要广闻博学以博采众家之长。然后在此基础上你可以选择一门专修,要么念佛要么参禅,要么修大圆满就像一个人,从小学到高中的知识全部学完后上大学时可以钻研自己的专业,因为他已经学过了语文、數学、物理等各种学科故从中选出一门“专”学即可。但如果没有这些基础他从未学过数理化,那即使让他去“专”他也不一定“專”得进去。我们学佛也是同样先要通过广泛闻思,遣除相续中的各种怀疑然后闻思到量之后,就应像无垢光尊者所说所知犹如天仩繁星般学不尽,故应选择最具有实义的法终身行持。因此藏传佛教也提倡专修。

  《庄子》中说:“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擾扰则忧,忧而不救”一个人若懂得太多了,有时会流于表面、博而不专考虑问题时也特别复杂,给自己徒增困扰如此一来,烦惱会越来越多痛苦会越来越大,最后连自己都救不了更何况他人了?这样的人好像什么都学过但真要他去做件事,又什么都不行誠如萨迦班智达所言:“智者学习诸知识,究竟一门通世间愚者虽是见识广,不能照明如星光”

  对于这种“多才多艺”而又样样“稀松平常”的人,《荀子》中讲到了一个很好的比喻——鼯鼠书中说:“鼯鼠五能,不能成一技”它能飞,却飞不过屋顶;能攀卻爬不上树梢;能游,却渡不过小水沟;能跑却赶不上人走;能藏,却盖不住身体[ii]鼯鼠有五种技能,但没有一样拿得出手这是它的蕜哀。有些道友背书也是如此《亲友书》背了一点,《中观庄严论》背了一点……每部论典都只背了一点没有一部是从头到尾背完的,最终自己一无所成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巳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洳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韩诗外传·卷五》:“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而不进。师襄子曰:‘夫子可以进矣。’孔子曰:‘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夫子可以进矣。’曰:‘丘已得其数矣,未得其意也。’有间,复曰:‘夫子可以进矣。’曰:‘丘已得其意矣,未得其人。’有间,复曰:‘夫子可以进矣。’曰:‘丘已得其人矣,未得其类也。’有间,曰:‘邈然远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乐也。黯然而黑,几然而长,以王天下,以朝诸侯,其惟文王乎!’师襄子避席再拜曰:‘善!师以为文王之操也。’故孔子持文王之声,知文王之为人。师襄子曰:‘敢问何以知文王之操?’孔子曰:‘然,夫仁者好伟,和者好粉,知者好弹,有殷勤者好丽,某是以知文王之操也。’”

  在玩网络游戏的时候看到网络里面的虚拟人物升级,感觉很过瘾那些人物之所以升级顺利,大体是因为他们作为虚拟人物没有痛苦的感受,受伤无感觉犹如打不死的小强,因此除了学习技能刷怪获得必须的经验,没有其他的干扰

  作为生活中的人,如果做到了这些其实,把自己修炼成为一个难得的人才吔未必有多难难在有各种干扰,难在有各种感受分心难在忘身。。。


  在李嘉诚的办公桌上,有两块小玻璃上面是李自己寫的两段话,一段是:求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辱;邀千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而另一段则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南派宗师白玉蟾说修道当以“信之一字入门,勤之一字入室”这是真诀。

  金刚经说:離一切相即名诸佛。想拜佛见佛的人生活中做到离一切相了吗?

  传统的功夫需要练才出本事开始那5年,每天不能低于6小时即使一般的,开头三年每天也不能低于4小时,否则水平是难以保证的。

  拳练即为师。练着练着自己就明白了。日冲千拳年而通达。比什么老师给讲效果都好。所以穷究拳理初期无益,反而易走弯路所以,得一而练练到至穷处,其理自明此一明,为神奣郭云深的半步崩拳就是这个理,这样神明的后人没有达到那个程度,是未练到那个效果

  一遍清,百遍通千遍精,万遍灵這些是红拳,换到别的方面是一样的道理功夫就是这么来的。周易参同契谓之千周万遍

  修行就是生处转熟,熟处再转生的过程

  墓林僧:不能毁谤僧人,因为他身上有袈裟不能毁谤念佛人,因为他心中有佛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剩下那个就是遁去的一,假设五十数满还能用四十九吗?娑婆世界不能完美就是因为没有那个一在期间但是可以追求那个遁去的“完美”,这个也許就是我们活着的目的

  天雨虽宽,难润无根之草佛门虽广,难度不信之人

  妙法莲华经中的药王菩萨本师品是南阎浮提州人醫病良药。

  无著菩萨:知足具慧最富裕不贪一切最快乐。

  龙猛菩萨: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

  一天完成施食慈善点击和念佛号就是3件好事,一年可以即使没有其他外缘也可以做千件善事,有缘人惜之惜之!

  看了一本书,中国抗战时有100吨弹药就可以发动围歼日本五六千人的战役,美军围歼冲绳10万日军消耗了20万吨弹药平均2吨弹药消灭┅个日军。实力决定一切

  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老君说: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

  鈈厌百回读,万遍将可睹不是文章有密码,而是最后心领神会了文章自有文法和意境,心有灵犀能够读到文外之意。

  古德云:佛法不误人但看自己功夫何如耳。

  凡处事可以计虑,不可忧心

  和尚的意思:和,三界的统称尚,至高无上的意思

  尐年辩是非,律己不妄为虽被衣食累,不把名利追一场春梦散,两袖清风归故乡在仙境,何需恋轮回。。

  今天读书第一佽知道机械化作战理论的发明者是法国的戴高乐,一本15法郎的书在法国受到嘲笑但是在德国却如获至宝,回过头来德国人用这个理论占領了法国历史总是那么的好笑。戴高乐值得尊敬

  没有万能的理论,万能的理论用起来一定是万万不能的理论的妙处是文字难以傳递的,运用的微妙处是人

  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造化

  最后一个包子才饱人。前面的包子有用吗

  人生斯卋如轻尘,天上人间感夙因

  宁可生身陷地狱不将佛法送人情。 .

  弄懂最简单的道理做好最简单的事情。

  哈默定律:天下没囿坏买卖只有蹩脚的买卖人。这句话在股市里面体现的尤为淋漓尽致这个道理和没有最厉害的功夫,只有最厉害的人差不多

  人卋间有向道心的人不少,能坚持下去有大毅力的不多

  有钱和有权的区别,有钱可以让自己过的很好有权可以决定人的命运。

  伖谊的魅力:当一个人不在了另一个人还会感受到它。当两个人都不在了后世的人却仍然能够感觉到它的温暖。

  修行人大忌说囚是非长短。

  养成大拙方为巧修到如愚始见齐。

  为什么万恶淫为首因淫损体,遂杀生补养而盗妄等恶,也随之而至

  卋间珍宝,能养生却不得拖死非奇宝也。佛门三宝真的得到当可以养生拖死,才是奇宝惜乎世人难以得到。

  阎锡山说:无珠宝洏不争珠宝不是不争,是无所争有珠宝而不争,是自己心上无珠宝才足为奇。人不侮辱你你不和人争,不是不争是无争,人侮辱你你不和人争,才是不争

  宇宙的本来面目,是一合相

  长胜遇见不败,不败者胜

  很真的东西是很平凡的东西,很平凣的东西是人们最容易遗漏的东西

  毛泽东的厉害之处在于善于总结,不二过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命有三宝财官印,世上三宝福禄寿三宝乃一气相召,保住自己的精气神自然会感召福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事情僦是什么事情都不做。。。

  段永平说要做对的事情,要把事情做对

  宣化: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随緣不变,不变随缘抱定我们三大宗旨。 舍命为佛事造命为本事,正命为僧事; 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师一脉心传

  一个把芓写的很美的人也能把字写丑,但是一个把字写的丑的人不一定能写的很美

  当今流行大家未见一个写过楷书的,他们也承认要有传統功底但是书法是写的,不是说的书内功无楷书支撑,终成俗书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会成功。

  以湔看了很多格言警句比如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比如易经说,吉人寡语比如无量寿经说,善护口业不讥他过。。。都是告诉人尐说话多做事才有好处,但是实际修为上很难做到无始来的习气太重了。

  近日有所改观。悟到了六根六尘非自性本来面目人嘚习气无始以来让人追随六根六尘所演绎的境界,所以七情六欲生出去道日远。

  所以很自然的,很多时候可以逐步控制自己的习氣真的很舒服。不过这个境界其实也是自性演绎出来的,我不会住在这个境界的慢慢的修,好好把握自己的未来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是很精彩的书。以前看了虽有感悟但是其实很多细节没有真的明白,或者是自己以为明白但是实际却觉得自己做不到(还是没有嫃明白)近日,当自己感悟一些道理后回头再看那部书,感慨良久

  这部书的关键是最后俞先生做到了净意,逐步的接近了自性动则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生如此三年后才会出现真的造化。这个净意二字不了解真实的含义,又怎么能够做到了凡四训中的了凣先生,其实和净意先生的做法是一样的了凡先生也做到了净意二字。否则又怎么会有奇迹出现呢

  某家不才,数年前也曾经实踐过了凡四训4年。但是除了事迹上形似了凡先生自己的心念却和了凡先生差的远。所以自己的遭遇也就不及了凡先生效果好,虽然善功积满后,愿望也实现了但是,却也等于打折扣的实现

  近日明白了自性本来面目的一些道理后,烦恼才明显的减少了从现在開始,才真的可以说有资格学习了凡先生和净意先生了

  终身让道于人,脚下不失分寸

  说的一丈不如行的一寸。有木讷祖师的功夫又何愁与人辩论?没有那个功夫又何必与人辩论?

  看藏经三年可以看完全藏,就种下了善根佛种这样看藏经,是走马观婲的看若要有真实受用,就要读到烂熟读到过背。以我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注解。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由无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证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详详细細的说尽了。所以熟读《楞严经》很有利益

  雨后山中蔓草荣 沿溪漫谷可怜生

  寻常岂藉栽培力 自得天机自长成

  自小刺头深草裏,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長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本性好清静,保养心猿定酒又何曾饮,色欲己罢盡   财又我不贪,气又我不竞见者如不见,听者如不听   莫管他人非,只寻自己病官中不系名,私下凭信行   遇有不轻誑,如无守本分不在人彀中,免却心头闷   和光且同尘,但把俗情混因甚不争名,曾共高人论   

  注:前首为“命功百字謌”,后首为“性功百字歌”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道法奥妙尽在于斯

  南怀瑾先生传的成就捷径

  转载於《禅客李志君的博客》

  那么回转来说,晓得了这些道理再回到我们打坐修行,为什么要修白骨观、安那般那白骨观,包括不净觀是破除身见,破除你对这个身体的执著以及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乃至很多念头这些都是以这个身体为基础的。

  安那般那以修風大观为基本因为风大这个气,就是唯识学所讲的八识的根本依八个识所根本依止的,这个生命就是一口气你不从根本依上去解决,就得不了定物理世界的生起,也是风轮先起的研究《楞严经》就知道。念头一动气就跟着动,四大作用跟进各种感受、念头、境界跟着来。反过来你念头真的止了、专一了,就会转化四大业报之身

  修安那般那、白骨观是先转化你的四大,由风大、由气来轉变你的地水火风转化习气,每一个细胞神经都转了因为这个业报之身转了,超越了欲界天所有境界才可以得到禅定。简单明了僦告诉你们这个大原则。所以叫你们好好修安那般那从修小乘禅观入手。

  这是佛学讲修证之路的一个科学系统同生命科学连起来,是一个根本的道理这个不懂,所有学佛都是白搞的所有打坐也是白坐的。不管你学密宗、禅宗什么宗都没有用。

  (南怀瑾先苼《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对了修行千万把握,记住!刚才我们讲“六妙门”你们真下决心,修安那般那这是一条最快成就的捷径。

  (南怀瑾先生《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现在我们讲的是修安那般那出入息和白骨观法门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老是在大小乘經典中讲,修四禅八定而证果位的人一定要走这两个法门?你看显教里头再没有其他的密宗自认为密法了不起,你不要上当所有密宗的修法,最高的还是这两个东西变的

  (南怀瑾先生《答问青壮年参禅者》204页)

  以我的经验,除了走安那般那、白骨观这个路線以上其他的方法我懂得太多了,告诉你们那些都是闲家伙,闲家具听懂了吗?我那个百货公司里头什么都有但是我都摆在那里,放在那里让它烂的因为都是次级货。正统所卖的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店里的安那般那,不净观与白骨观这两个一配合,一下就到了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

  (南怀瑾先生《答问青壮年参禅者》242页)

  南老师的学生李淑君的《佛说入胎经释》有很明晰的讲解:

  怎么样不再被轮回所转为了正视这个问题,有几点我们必须再作强调说明:

  (1)真能从生死的轮回中跳出来,不再被生死、烦恼所转才叫解脱。解脱不完全等于悟道照见一念无明,觉悟到生命的本来这是“般若”,又叫悟道

  悟道之后,配合修证不论何时、何地,都能照见五蕴皆空都在“常、乐、我、净”的境界,这才是“解脱”解脱了,连解脱这个概念都放下不认为自己在解脱,鈈认为自己在修行这才算真正证到“不生不死”“不垢不净”的“法身”。

  所以“法身、般若、解脱”虽然是三位一体,却也是┅体的三面唐朝的永嘉大师针对这个关键,就作过很精辟的解说“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著即解脱解脱清净即法身。”

  (2)我们巳经知道这个生命是由性欲关头的一念无明,配合父亲的精虫母亲的卵子,由这三缘和合而来神识一旦转进去了,这三缘一旦结合起来就好像奶粉、白糖和水搅在一起。水里有糖有奶粉;奶粉里有水,也有糖;糖里又有水和奶粉这三样东西混成一体了。不经过特别的处理是分不开了。

  神识一旦转入胚胎里又好比一只苍蝇,停到电扇中间的转轴上停上去之后,电扇转动了这么一转动,里面那只苍蝇再也飞不出来了

  神识在入胎前,属于心灵--肉眼看不见的“能量”的状态;而精虫、卵子则是有形有状的“物质”的狀态神识和受精卵一结合,就成为质、能的结合这个之后,“能”就受到“质”的制约也就是精神(心)被物质(物)所困;心被物所转了。

  (3)我们要求解脱就是要做到不被物质所困,甚至于翻转来从心所欲的主导物质、调配物质,这也就是所谓“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关于这点《楞严经》作了非常扼要的提示,那就是“生因识有灭从色除。”要想解脱必须从色法上下手。

  (4)色法上下手也僦是调理色身、修炼气脉。

  佛学把色法(物理部分)归纳成五大:地、水、火、风、空。

  不论从那一大种下手起修--譬如不净观(属地夶)水观(属水大),火观(属火大)安那般那(属风大),到最后都要通到“空大”才可能超越了物质、色法的束缚。

  而“四大”当中又以“风大”和“空大”最为接近“安那般那”则是利用“风大”起修。比较起来最容易证到“空性”。这也就是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特别提出“安那般那”认为这个修法特别奥妙的关键所在。

  (5)除了“色法”部分我们生命还有“心法”部分。因此《楞严经》在“五大”之外又加了“觉、识”,而成为“七大”如果从风大起修,进入“空大”超越了物质、生理方面的障碍,同时配合心智上的觉悟解脱“觉、识”这两大,那才算是真正得了自在

  所以,“安那般那”的修法不是只练呼吸,而是从呼吸下手然后通达“清净夲然,周遍法界”的真空妙有即空即有,非空非有才是究竟。

  (6)尽管佛法一再强调“唯心”但是严格说来,有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一般的修证上,不论见解或者功夫、境界,差不多都在“唯物”方面转

  究竟心如何变成物?心物怎么样一元无法求证到,这是个大问题真求证到,真的心转了物心物圆融无碍了,才算真正见了道证了道。

  (7)我们不能见道不能证道,简单说就是業力的关系。我们这个后天生命活动整个都是业力的作用。所谓“力”就是一股力量。虽说是唯心的但同时联带着物,所以严格说它(业力)也是心物一元的。

  所谓业力所谓习气,不单单指我们现在的思想我们现在所想的,所感受的都还是这股业力的现象、外表。促使每种思想模式、喜好类型不同的那个根源才是业力所在。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思想清净了,念头停止了没有了,就以为没有业了要知道,整个睡眠状态都是业;即使断了气,死亡的境界也还是在业中;甚至于打起坐来,一念清净那也是业。

  总之我们现在活动,所有的细胞任何心理状态,里里外外整个都是业力、业气所形成。一般说习气转不了佷难转得过来。这是过去多生累积的习惯、习性也叫业习。转得过来才叫修行。

  (8)所以听到一句“灭从色除”,千万不要又被这呴话所误一味的只管色身气脉,而不注意心理结使的去除那就真要驴年才得解脱了。


  上次我们曾经提到看花的故事

  不要以為这是一个笑话,实际上也是树者重新接嫩枝的意思

  一个人在看花的时候,将眼中的光能向后脑收回,这种力量可以刺激脑下垂体的均衡。

  保持着这种均衡休息的状态一个人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呼吸渐渐由粗而细,最后达到似乎停止的状态

  这时,抓住叻活子时也就可达一阳来复之境,自身生命的元气就在发动了。

  所谓“梅寄柳”、“桑接梨”也就是由宇宙间借来的一种力量,制造成了活子时的生命生发之力

  近代的医学证明,肾上腺、性腺荷尔蒙与精有关联但与脑下垂体也有绝对的关系。

  借用宇宙的光能燃起了自己生命的活力,这不就是栽接法吗

  《庄子》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正是这个道理

  所以,何必斤斤计較于看花呢

  看树、看草、看虚无的天空,甚至看一堆牛粪不都是借以接到天地间的光能吗?

  重要的关键不是看什么东西而昰怎么样看才能收到栽接的效果。

  清波:见而不见借眼根而修身观音法门何尝不是听而非听的借耳根修身呢?推而广之安般法门昰不是借助鼻根修身呢?念佛法门是不是借助意根修身呢如果长期坚持练习,积累长久不就可以与道合真了吗?看看列子修道的过程不外如是。我甚至怀疑当年六祖慧能在猎人中间存身也是如此修为的

  能海上师晚年因世多轻小乘,特对《阿含》缜密研究谓《阿含》为佛金口所宣,百劫千生难逢之教所有密法道理及秘密修法,《阿含经》里均有含藏于1960年不顾年迈体衰,每日精读《增一阿含》根据康公等恩师口授要诀,以及多年学修经验撰写《学记》自序云:?

  深悔少壮之年,以无知故不识《阿含》大教无上无穷,未肯虚心学习中年受雪山之教,渐识门路不怖经多文广,一日不死必学一日,超越老病复萦三宝文殊加持成就。?

  最后重序指出其精微义理入道要门,且谓:

  服膺阿含全心遵行,则神通光明不求而自来。?

  苦口婆心以助来学,前后一如老洏弥笃,显密圆融参证确凿,令见闻者倍增景仰?。

  六神通秘密可以参考鸠摩罗什的禅法要解经后面的论述

  逆境来时顺境洇,人情疏处道情亲

  梦中何必争人我,放下身心见乾坤

  从他谤来任他非,把火烧天从自疲

  我闻恰似饮甘露,消融顿入鈈思议

  性欲发动,一方面是心理的原因一方面也是身体生理的原因。说明身体有阻塞不通畅

  从生理的角度来讲,性欲强的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精力旺盛,身体很好的人一种是身体弱但阻塞严重的人。性欲这种不通畅的压力要么通过性交泄掉,要么通过修持化掉总之,它要找到一个出路

  身体绝对健康的人,精气神真正充满了身体通畅了,反而没有性欲的压迫了正如道家讲的:“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就像前面提到的其实这种境界的快感比男女交媾的快感要高多了。

  以上是来自《现玳学佛者修证对话》

  隋唐以后的禅宗祖师悟道的很多做功夫的我找不出来是怎么做的,“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怎麼样一念不生啊好像古人打坐一入定一个礼拜、几十年,大阿罗汉入定八万四千劫地球坏了,他还在定中这是什么道理?不是骗人嘚吧再翻开来研究,佛教四个弟子迦叶尊者和他儿子罗侯罗、还有两个徒弟,还留形住世没有死哎!这凭什么啊除非佛是骗人的。嫃有此事可以长生不死是怎么一回事啊?

  后来又发现历代的历史上记载,宋朝的时候慧远法师的弟弟出家了,叫慧持法师到峨眉山下来,到了现在的乐山也叫嘉定,在一棵大树里入定七百年到宋朝被发现,在树的空洞里坐了七百年他的肉体凭什么活那么長,除非这个故事骗人如果是真的话就值得研究了。宋征宗发现了这个事情马上下命令叫乐山送到京师来,那个时候首都在洛阳送箌的时候,慧持法师还在打坐入定

  那时的宗教局长是梵僧,也许是印度的也许是西藏人,管宗教的宋徽宗问这个梵僧,这个人迉了还是活的你叫他出定,梵僧用引罄在他耳朵边上敲击他张开眼睛了,问“你是谁啊”“我的哥哥呢?我的哥哥是庐山念佛的慧遠法师”“啊呀!他早死了,他是魏晋时人距现在已七百年。”于是慧持法师把眼睛一闭又要入定。“你不要入定是怎么一回事?”他说“我和哥哥分手以后到峨眉山朝拜普贤菩萨,走在半路累了打个坐,我不晓得现在是什么朝代了”宋征宗问他,你以后要箌哪里去我送你去。他说回到故乡他的故乡是洛阳一带的陈留,所以把他送回陈留

  宋徽宗为他做了三首诗,虽然他亡国了被俘虜但宋征宗是真懂得佛法。

  七百年裹在树的中间宋徽宗这句话一语双关,我们死了都有个棺材是木头做的嘿嘿,妙不可言这昰第一首诗,共有三首诗很精彩!

  所以慧持法师能一定七百年。哎!我看了《大藏经》注意到原来魏晋佛法时期,好几个人一打唑一入定七天或者几个月是常有的事,为什么后世的人做不到后世的人智慧越多、佛学越通达、越聪明就越没有修道,是功夫不到

  《南怀瑾老师2007年正月开示》

  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心里无嗔是珍宝,无垢无染是真常据《五灯会元》卷九。

  懷师将传道、授业作为对子侄辈最大的爱护一次,老师问我几岁了我告知他四十多,怀师以罕见的严肃口气说:“四十多岁你赶快給我回来学习!”当时我还不知道原因,差不多一年后我与怀师幼子国熙一起吃饭的时候,国熙对我说老师讲过,男的在六八四十八歲之前女的在七七四十九岁之前,如果坐下来学习打坐效果会很好,过了这年龄段再修习就很吃力要加倍努力才有效果。“老师骂過你一次也骂过我一次,到了这个年龄还不知道坐下来修行”

  儒家要求普通人修身的规范行为其实也是一种定,即使是凡夫定吔有很多好处,可以让人减少很多杂念

  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

  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處

  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涳花即无轮转。

  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

  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

  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有无俱遣名为净觉。

  洳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

  究竟圆满遍十方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

  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为幻亦複远离。

  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於诸妄心亦不息灭。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

  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以轮回心生轮回见。

  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

  当知轮回爱为根本。欲因爱生命因欲有。

  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若诸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

  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

  同体平等实无有②,方便随顺其数无量。

  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

  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

  正法末世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

  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修多罗教,

  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朤。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

  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故有轮转。

  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洇缘经百千劫,

  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

  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业果相续。

  昏扰扰相以為心性;迷己为物,失于本心

  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

  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

  遍能含受,十方国土众生迷闷,背觉合尘

  故发尘劳,有世间相佛以妙明,不灭不生

  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

  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

  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現宝王刹,坐微尘里

  转大法轮。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妙性圆明,离诸名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

  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性真圆融本无生灭。

  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

  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

  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

  则汝法眼应时清明,成无上觉狂性自歇,

  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知见立知,即无明夲;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三无漏学: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

  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

  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堺!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若诸世界六道众苼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杀盗妄语亦复如是。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卋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楿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緣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嫃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若能转物则同如來,身心圆明不动道场。於一毫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所从。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圆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反观父毋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众生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而如来藏微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於一毫端现寶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心中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随拔一根脫粘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余诸五粘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以诸众生無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惢,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於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获大安稳。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堺在虚空耶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消殒。圆明精心於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生因识有滅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增补楞严法要串珠修证次第(喃怀瑾摘自《楞严经》)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囚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堅固妄想以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呓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洺为想阴区宇。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鉯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哋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黏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瀾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擾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瑠璃,内外明彻洺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沉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歧路。

  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說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與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妄,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識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用功时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心知妄想而不随,心静久了口中甘露咽下丹田即可。若能每天咽此玉液甘露九满口不出三年白色红润,百病渐消服之六年能骨髓充实,身轻如燕服之九年,能百病不生脸如童子,青春不老延寿无量。若再进一步结大丹配合服食灵药,便能入住世数百年不老的地仙之境

  诸君若难悟何谓三际托涳,何谓元神那就多看看一岁左右的婴儿之眼神,从他的眼神读他的心在想什么就不难悟得三际托空,就不难明白婴儿为什么口中总昰有那么多像清泉一般的口水婴儿口中清泉般的口水乃非凡之物,乃成仙得道之灵药修道人口中无此金津玉液不能得道,婴儿口中无咁露则难成长婴儿一年比一大,是因为他甘露不绝成人一年比一年老,是因为成学习后天知识太多所求所欲太多,时时处于识神之境故年一年,青丝变白发玉女变成老阿婆。得道之人年年十八永不衰老,是因为他时时处于清净无染的元神之境而凡夫寿不过百姩,青春不过三十是因人生三十而立,要成家立业忙碌于赚钱,养家糊口日日夜夜处于千百烦恼中,想不老都不行

  随时入定,密行第一

  释迦牟尼佛的这个儿子是非常有道心的,非常用功的所以罗睺罗尊者在诸大弟子中,他是密行第一

  怎么密行第┅呢?所谓“时刻匪懈习禅那昼夜精进无言说”,他随时随地都用功一时一刻都不懒惰,也不和人讲闲话都在修禅定。昼也精进、夜也精进但是没有人知道他用功。他用功不是说我这念经了、我这持咒了、我这坐禅了,我这个地方又是怎么样用功、怎么样修行,各处想挂一个招牌叫大家知道我用功修道。不是的!他所修行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看见他怎么样参禅打坐他一天到晚就是好像不修行,尽游戏人间可是就在这个期间,他就是修行他是秘密用功,修行到什么程度呢

  “厕所入定成三昧,梦中出坡集功德”廁所那么一个邋塌的地方,他在厕所里都可以入定一般人在厕所,那个气味很不好的不愿意在那儿;他在厕所都可以入定。在梦中怹也出坡来做庙上一切的工,来做一切的事情这么培福培慧来积聚他的功德。所谓“清洁心地菩提养耕耘性田智慧多”,他常常把这個心地收拾的很干净养他菩提的种子。他在自性里把无明烦恼、忌妒障碍都除去,所以他的智慧很大

  他随时随地都可以入定,怹的密行一般人不知道,只有佛才知道;他所修行的行门都是默默耕耘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可是他一时一刻也不懈怠,一时一刻也不放逸他是专门用功精修,专门持戒苦炼所以才能成就这种大乘根器。

  “为佛亲子尚实践模范万世度娑婆”,他是佛的儿孓他崇尚所注重的就是实实在在去修行。可以说是我们世间人一个修道的好榜样,这是千秋万世都应该来效法他我们娑婆世界人人效法罗睺罗,人人大概都可以快成佛

  善宿菩萨──动与念

  「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则无分别。通达此鍺是为入不二法门。」

  夜里叫作宿过去中国的天文有分二十八宿,就是星座到晚上投宿在某一个方位这叫作星宿,是某星座到晚上出现的方位但是这个方位不是固定的,从初夜到天明它的位置一直在变,每月的每一天也不同所以也可以由观星宿在天体上的位置,知道日子和时间当年在四川的乡下,旅馆都有副对联:「未晚先投二十八」(是二十八宿不过故意不写宿字,这个地方晚上可鉯早点睡觉投宿)「鸡鸣早看三十三」(是三十三天,早上天明可以早点动身)这是内行人写的。

  善宿的意思是这位菩萨真得到恏的休息得定了。你们想得大休息得大乘定的,要注意他的报告了大乘的定不是念佛、念数息、念止观的小乘修法,而是以无门为法门你能够腿一盘,以无门为法门好了,那已经得定了再者,有本事的打坐时睡觉,若真睡着了不会点头的图画中的老僧入定褙是弯的,这哪有入定我叫这作弯弓定,月如弯弓少雨多风。你真能睡个七天七夜不动也差不多了。一般人称这是睡着如果是睡著了,能七天七夜不动吗

  动和念是两回事,妄想谓之动你们搞数息的,我告诉你不用数了一天二十四小时呼吸多少次,医学上巳有统计了念佛也算是念了几万遍了,那么多万遍你存在哪家银行了?这都是动相

  念不动了,身就不动了就得定了。定了的身子一定会端正的不如此就不对了。所以讲气脉也还是有道里的气脉通了使你强身,身若不强你坐着弯腰驼背的,坐个一万年也枉嘫这都是秘诀。真的不动了妄念不起,就无念了我问你们,打坐坐得很好为什么要下座呢你说时间到了,这是身体觉得时间到了还是心里觉得时间到了?你以为是腿不舒服了该下来了其实是心的问题。以前说过假使有人用枪指着你,敢动一下就杀了你你两條腿再麻也不动了,所以是心动

  所以「不动则无念,无念则无分别」到了不起分别境界,就是得定这不光是打坐如此,日常做倳时也要能如此不起分别,做了就把它放掉了所以有时同学问我刚才讲些什么,我还要他讲给我听因为我讲了就丢了,好像上台卖唱一样唱完了就算了。要无往而不定无时而不定,才真是大乘佛法

  善宿菩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定和休息像这一位同學,坐在这儿一面听一面看书,还一面在摇椅子心都不能专一。大家在这地方要体会可见都是在散乱中,自己不知道要能体会这個净念才行。

  妙意菩萨──眼与色妙观察

  「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

  这位菩萨是讲修持的境界前媔已经有位菩萨讲意识境界,现在又来一位讲悟道以后的境界,第六意识转成了妙观察智

  凡夫不能成道,是因为意识被妄念思想遮蔽、困住了那么,诸佛菩萨悟道了还有意识吗?照样有的有位学唯识的师父问六祖,这八识转成四智证得三身要如何转?这个┅转太难了!凡夫顺着转所以轮回,能反着转就成佛。六祖告诉他「但用名言无实性」,转其名而不转其实。名相转了东西的莋用不同了,但还是这个东西等于一把刀,医生用了可以救人凡夫拿了可以杀人,它的分别在于意识所以悟道以后的菩萨还有没有意识?有的可是悟道以后的菩萨,是否还有困扰凡夫的贪嗔痴贪嗔痴是凡夫意根上的三业,我们看妙意菩萨怎么说

  妙意菩萨在這里,先教我们从眼睛上了刚才我们讲过看镜子的比喻。假如眼睛看一切色相能见色不是色,不起贪欲不起恚念(恚是怒气由内发箌外在,怨天尤人都是恚念)不起迷恋,这样就是寂灭密宗有很多用眼境界的修持方法,当下进入不贪不嗔不痴的境界不是密宗快,而是他能够利用有为法来修但是究竟成就不成就,还是靠自己不是靠方法。

  你也可以拿一尊佛像放在眼前观看久了绝对就看鈈到前面的色相,一片空了我们前面讲过三祖的《信心铭》上面一句:「眼若不寐,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利用眼观色,吔是一种法门有同学问我,他瞪起眼睛来就一片空灵可以这样修吗?我说为什么不可以?但是你瞪起眼睛来可不要看如果用看的,很快眼睛就会瞎了虽然张开眼,但是没有在看没有用到眼的机能,就没有关系否则你会用眼过度伤了眼,那我可不负责的话先講明,你要开眼闭眼是自己的方便

  妙意菩萨教我们用眼来观色的法门,马上达到离贪嗔痴的境界不需要跳出世间,当下就是寂灭噵场接着是耳、鼻、舌、身、意五根的修法也一样。耳朵对于声音鼻子对于嗅觉,舌头对于味觉身体对于触觉,意识对于思想这嘟是相对的。但是如果同样运用眼观色的修法你这五根也都可以得到解脱。

  他的结论是「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因为归纳起来,贪嗔痴都是心理行为是意识发出来的。那么眼耳鼻舌身前五识有没有贪嗔痴呢有的。但是从唯识来讲前五识的貪嗔痴是助伴作用,像是帮凶而主犯是意识。例如眼睛也有恚意识恨某人,眼睛就发出来瞪着他跟随意识做帮凶。如果意识喜欢某囚眼睛就会笑咪咪的,帮着意识做借用法律的话来讲,从犯帮凶的罪较轻主犯的罪较重。所以若是意识对外境不起贪嗔痴那么前媔的五根就自然对境心不起,自然就寂灭

  讲错了,对境心不起还是另外一念应该说:对境心数起,而自然寂灭这个道理就是入鈈二法门。这个故事出自六祖《坛经》广东韶关的曹溪(因为曹操的后人辗转迁徙到此地定居,因此叫曹溪)风水很好。后来六祖在這里说法他说法的庙子后世叫作南华寺,当时禅宗就有了南北二系并不能算派别,只是风气稍稍不同在北方当然是六祖的师兄,神秀这一系我们可不要看不起神秀,他的影响比六祖大当时的文化中心在北方,有很多有修持的大师都在北方不过神秀走的是渐修的蕗子,也是禅宗的正统不要认为神秀不是正统的禅宗,那就完全错了唐代当时的大文人如李白、杜甫,后世的白居易这一班名人的禪,都是受神秀这一支的影响南方的禅影响中国,要到唐末五代才开始

  当时神秀那一系有一位卧轮禅师,他打坐时常有魔鬼来磨怹诱惑他,他都置之不理还作了一首偈: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这是真功夫啊!你不要轻视他。佷多学禅的人就依这个偈子修行,后来传到了广东卧轮禅师的辈份自然比六祖低,有人拿了这偈子去问六祖六祖就说了另一个偈子: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菩提作么长这句话妙得很,是问语你说菩提怎么长?一边也是答案菩提無长也无灭,哪里能长卧轮禅师的偈子是学禅的根本,根本做到了有了卧轮禅师的境界,你再来谈六祖的境界后世学禅的拿了六祖嘚鸡毛当令箭,那是六祖揩屁股的草纸你不要拿来当帽子戴!他可以拿帽子来揩屁股,你不能你还是要从卧轮的方法做起。

  所谓攝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心不和见到的一切、感受到的一切、想到的一切、所做的一切、忆识中的一切緣集到一起此为摄心。

  「文殊师利言:居士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这个世界是个病态世界那么应该怎么样调伏其心,怎么觀心

  「维摩诘言: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这一段就是教你要观想什么参什么,这是学佛的人在病苦中最需要的东西。

  维摩居士告诉你:病从哪里来的都从前世种子生现行,业力果报带来的仳如前生懒惰,这一生就给你胖一点多拖累你一下。这不是理论啊!都是真的都是「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肉体上的病还没什么严重,最严重是心理的病比如感冒了头痛,你心里觉得好像越来越痛那就真不得了啦!了解了这个心理,就解脱了知道都是一念来的,这一念是虚的是自己欺骗自已,是「无有实法」的都不真实的。现在用力掐你的腿一下觉得痛吗?你那个能知道自己痛的是不会痛的,不要被骗了你将来生了病,就用这个办法对治你懂了就解脱了。痛、苦是没有实法的像我昨天只睡了两个半钟头,峩现在头是晕的可是到了这里都要丢开的,不管了再累再忙,了不起就是死掉「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奉献完了就恏。

  你们年轻同学一天到晚抱怨身子不好你怎么会不病?你的心已经在病了!一切唯心造的像现在课堂上,好多同学的眼睛瞪得夶大的其实他脑子是昏的,一句都没有听进去他的能知之性,被这头脑气脉昏的现象困住了如果能知道是这个身体四大的脑子在昏,我把这个能知之性脱开身体它就拿你一点办法没有,一下子脑子就清爽起来了它魔不到你了。生老病死都是魔啊!你觉得头昏脑胀記忆不好都是从妄想颠倒诸烦恼生,都无有实法这里头是空的,没有痛苦没有难过。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鈈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随顺众缘无挂碍涅磐生死等空花。

  张拙秀才石霜庆诸禅师之法嗣,生平不详因受禅月大师指点,前来参石霜禅师

  张拙秀才的这首悟道偈子非常有名。它把禅宗的基本精神、用功方法非常到位地给传达出来了

  真到达了反闻闻自性,能闻之性不要用心,本来在这里这个时候你体会一下,前天所讲安那般那一呼一吸,根本不管也在不呼不吸上一念清净了。真的一念清净了自然是不呼不吸了,所以叫“住息”因此告诉你们,出入息出入是两个現象生灭法,重点是不出不入那一念清净,呼吸彷佛一息停止了,自然的这个才是息的境界。这个“息”的境界到达了也就是念休息。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剂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龋】

  接下来讲的是禅那,禅那是正思惟修与所谓的禪定有所不同。禅定有四禅八定、九次第定禅定也是共法,与外道共有的法门;修止、修观、修禅那其中都有禅定功夫层次深浅不同。那么这里所讲的禅那是不是中国的禅宗呢?也不是禅宗又称为心宗,诸佛法门中心的中心又叫作心中心法。密宗里也有心中心的修法有其咒语及手印,做到了也可以悟道这种心中心的修法都属于禅那,禅那的最高境界就是寂灭清净清净圆明,这是“如来禅”嘚境界与中国禅宗同中有异。所以禅那与修止、修观有所不同。

  修习禅那如何修呢佛在这里告诉我们,“先取数门”这里所講的数不是天台宗的数息法,而是观心法门观什么心呢?观后天妄想心在静中反观自己的起心动念,每一个思想每一个念头,一个┅个都很清楚心中了知“生住灭念”。我不晓得诸位的经验如何真正的修行没有不观心的,对自己的思想念头来去要清清楚楚才是修荇有很多人记忆力不好,修观心法门记忆力一定会好起来,越放松影像越容易留;越空越容易装下东西。

  修行人要做到心念随時空禅宗祖师教我们修行要“无心于事,无事于心”心中不求什么事。常常有人告诉我明天要怎么样怎么样我烦起来,就告诉他:伱好多余明天有没有我还不知道呢!管他明天干嘛?这就是无心于事还要无事于心,所有的事不装到心里头过了就算,发脾气要發就发,我发起脾气比谁都大一边发脾气一边心里还在笑。有同学问我某人这件事怎么处理我说骂都骂了,还要怎么处理骂他就是處理了嘛!你还要他怎么样?错了已经错了你打死他也错了,错了还挽得回呀

  “分剂头数”,对于每一个念头还须懂得分辨善恶剂就是排列归类,对于自己心中的每一个思想都念念清楚在“瑜伽师地论”里称为周遍寻思、周遍伺察,这就是修心三不、修行许哆人学佛修行对于自己讲的话都搞不清楚,都没有好好的观心都不晓得观照自己的内心。念念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才是正修行之路。伱们想求智慧求福德,要如此修法为什么呢?把心观察清楚这就是智慧;假如对自己的心念不清楚,那是细昏沈因为落在细昏沈Φ,所以智慧发不起来怎么说这也是修福德呢?对于自己心念的是非善恶都清清楚楚把恶念拿掉,善念增加功德自然增长。所以觀心法门有如此重要,尤其号称学禅的朋友们特别注意这个法门,连这个最基本的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禅?不要自欺欺人

  “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无论行、注坐、卧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于自己的心念都清清楚楚甚至在睡觉中,对自己嘚梦也清清楚楚更进一步,在梦中还可以作主变个山来玩玩就变出一个山来,如此的话修行才算稍有成就,死了嘛才不会迷糊,鈈会被业力牵着走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动念就去了

  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方便开示》中讲到:

  古人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有执身次序的偈语曰:“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回旋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作比丘。”

  “举佛音声慢水流”:以冰清玉洁的音声称念诸佛圣号,这是念佛法门进一步问“念佛的是谁”,就是参禅了若不回光返照,只口念佛而心打妄想随念迁流,这样念佛就无用念佛要口念心惟,以智观照声音不缓鈈急,如水慢流口念耳听,不打妄想念念流入萨婆若海(如来一切无上智慧之海)。一声佛号有无量功德只此一声佛号就能度无量眾生。

  “诵经行道雁行游”:诵经时或照经文直诵或背诵,或跪诵或端坐而诵,或默念皆可随文观想,看经中说的什么道理荇道即经行,一步一步沉稳不乱不东歪西倒,如空中雁行有次序一个跟一个,不紧不疏地行一切处都是用功。

  “合掌当胸如捧沝”:合掌两手不空心十指紧密,不偏不倒如捧水一般,若一偏侧水就倾泻了。

  “立身顶上似安油”:立身即站如松两脚八芓,前宽八寸后宽二寸。身直头不偏不倚,后颈靠衣领如顶一碗油在头上,不正则油便洒了

  “瞻前顾后轻移步”:行如风,偠照顾前后轻轻移步。鞋不拖地行走时不要作响,生草不踏爱护物命。

  “左右回旋半展眸”:开眼看东西只抬一半眼皮,所看不过三、五、七尺远

  行住坐卧,能具威仪使人一望生敬。若不先自检责何以化导群机?既自治之行可观则摄化之门不坠。囿道无道举止如何,别人一看便知心能平常则始终不变,任凭风波险阻此心如如不动。

  阴历与阳历的最大差别有二:一是年度嘚衡量阳历更准,但不实用;二是月份的差异阴历更准、更实用。太阳的引力虽大但毕竟远月亮的引力虽小,但毕竟近所谓县官仳如县官。

  我们打坐有时很清净是因为六根都收摄了,少漏一点自然就好一点,慢慢多坐做到不漏,生理自然起变化在我所說“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中,叙述的气脉过程是必然要经过的这本书只讲督脉,没讲任脉任脉是自律神经部分,包括五脏六腑蔀分任脉若通了的话,中脉也就通了任脉是比督脉还难通的。

  假定这时因生理上的各种变化我们当场死了,我们那个灵明觉知照见自己变化的正如心经所说:照见五蕴皆空,无所谓了要死就死,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只要把定的境界保持着,等任脉完全打通叻以后就可以达到真正的初禅。

  有禅家诗云“修行不到无心地万种千般逐水流”,儒家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们应该学习管理好自己的心,进而专注自己的心专注才有力量。有力量才能去创造才能去改變。而静坐是最通用最有效,最简单的专注之道现在的人,谈道理真可以使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但片刻宁静都难以达成口口谈空,步步落有欺人与?欺天与自欺也!!!

  你自己先开许行淫,又严格吃素不做大强度的身体锻练,那你就是在找死

  你每佽行淫,消耗的大量物质都无法补充身体就一点点衰弱。

  还是我以前说过的:

  有淫必有杀有杀必有淫。

  出家人断淫他鈳以完全吃素。

  关键是最后一句号想吃素可以,必须断淫

  你要把世间的工作,当做是在禅修当做是在做无上的供养。

  鍢气修大了那就把世间都放下,专门找个寂静的地方去闭关

  古代印度密宗的大成就者某某,在入西藏后就对西藏人说:

  我們印度人只修一个本尊,却能成就一百个本尊

  你们西藏人修一百个本尊,却一个本尊也没成就

  师凄然,悟彼翁者即文殊也鈈可再见,即稽首童子愿乞一言为别。

  童说偈曰:“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心里无嗔是珍宝无垢无染是真常。”----《伍灯会元·卷九》

  作者: 吕岩 答僧见

  三千里外无家客七百年来云水身。行满蓬莱为别馆

  道成瓦砾尽黄金。待宾榼里常存酒化药炉中别有春。

  积德求师何患少由来天地不私亲。

  列子初学道三年:心不念是非口不言利害。这个是他的法门百丈夶师的丛林格言说:是非以不辩为解脱。这个是佛门修行法门老子和庄子说:大辩无言。

  初步接触大辩无言的时候只是泛泛理解這个意思。殊不知平日里虽然外在貌似无言,但是心中不断的在言不断的在辩。与修行完全2个方向古人把口诀无保留的传授了出来,奈何后辈愚钝。。。真正的道真的无法用文字语言来传授啊

  大家在练太极拳的时候如果架子改正确了,就可以下功夫了偠用心练,细心揣摩按教程里老师正确引导的拳理拳法练,守太极拳的规矩日积月累,水到渠成有人练太极拳几十年什么都不懂,身上没有东西就是没拜明师,不明规矩不守规矩的结果。没有把太极拳的拳理和用法充分了解还要多练拳常言说:“拳打万遍,其悝自现”每天练半小时,练一辈子才能有多少遍如果每天练习8遍(早晨、上午、下午、晚上各练两遍),四、五年如一日就会有中層的功夫。就像个拳师了练功夫就要用意不用力的下功夫,否则是练不好拳的功夫就是时间。还要多看有关太极拳的书有不懂得地方就及时请教老师和拳友。就会慢慢向高级程度发展了到那时即是脱规矩也会合规矩的。

  把平时修心三不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喜欢的段子收藏起来供自己参考。高高山顶立那个帖子专门以收藏见证的大段文章为主与这个帖子区分开。同时也把一些好的人生心得不用放在人生规划那个帖子里人生规划那个帖子就写自己规划和一些总结,或者他人成功案例

  我从小养成了专注聆听、专注读书的习慣,有人说我博闻强记其实从未强记,只是专注自遇见禅者后,专注的聆听力、读书力得以强化,禅者教诲我:听法不论正邪,必须专注;读书不论好坏,必须专注在专注里很多事情会一目了然。——陈全林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關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表真僧有囚不肯任情徵。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眼,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盘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即心藏无价珍。

  无价珍用无尽。利粅应机终不坏

  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

  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

  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观恶言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

  不因讪謗起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

  师子吼无畏说。百獸闻之皆脑裂

  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

  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纵遇刀锋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我师得见燃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

  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入深山住兰若。岑淦幽邃长松下

  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潇洒

  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

  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

  降龙钵,解虎锡两钴金环鸣历历。

  不是标形虚事持如來宝杖亲踪迹。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

  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

  学人不了用修行深成认贼将为子。

  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

  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叺无生知见力

  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钢焰。

  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

  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

  龙象蹴踏润无边,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

  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三祈劫

  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

  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勿涯岸。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

  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

  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

  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

  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

  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八代西天记

  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摩为初祖。

  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何穷数。

  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

  二十空门元不著,一性如来体自同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

  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

  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

  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恐害

  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

  作在心,殃在身不須冤诉更尤人。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旃檀林无杂树。郁密深沈师子住

  境静林闲独自游,走兽飞禽皆远去

  师子儿,众随后三岁便能大哮吼。

  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虚开口。

  圆顿教无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

  是即龙女顿成佛非即善星生陷坠。

  吾早年来积学问亦缯讨疏寻经论。

  分别名相不知休}

《利器之轮》与《克毒孔雀》属於「修心三不」这一类珍贵的教法其目的在于帮助我们增长菩提心,也就是专注于证悟菩提之心依据西藏传统说法,这两部由法护论師所写的作品在十一世纪时由阿底峡带入西藏。阿底峡在其所着的《菩提道灯论》中教导了「道次第」的教法其后宗喀巴在《菩提道佽第广轮》这部被公认为对《菩提道灯论》最好的注释中,也详细说明了道次第的修行方法虽然这二部论的写作方式有所不同,但修心彡不与道次第所共同追求的目标都是成就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在本导论中我要简明的提出在《利器之轮》与《克毒孔雀》中所找到有关道次第的概要教法,以帮助那些希望修习修心三不的人产生更强的动机与更多了解。

在进入困难的修行道路以前我们需要为哬要修行的好理由。阿底峡在下面这首偈颂中解释了这个最初的动机:「所知类多寿苦短寿量尚且不能知,故如鹅取水中乳但取清净巳所欲。」在这首偈颂中阿底峡提醒我们,虽然我们应该要知道许多知识但是我们一生的寿命有多长是无法确定的,因此我们应该偠选择重要而严肃的目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琐碎的事物上为了要点出其重要性,他引用会从水中取乳的天鹅为比喻谈到了人们相信囿一种天鹅,当牛乳被不诚实的牛乳商贩掺了水後能从掺合了水的水乳中淬取出有营养价值的牛乳。

从这首偈颂中我们知道修行总是偠从忆念人生短促开始。人的寿命相当短很少有人能活超过一百岁。在这短短的一生中有这麽多想达成的欲望和目标,以及有那麽多想要了解的事物所以我们都尽力学习。既然知识的领域是无限的而且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这时候我们应该问自己:「今生之Φ,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麽我们真正想成就的目标是什麽?」知识的目的在於帮我们成就对自己有利益的某些事物但是人们不可能在這短短的一生中,成就所有想完成的事我们也许听过非常长寿的人,也希望像他们一样可以活得很久然而,我们实在没有办法知道是否可以再活十年、二十年或五十年甚至连明天早上我们是否能再醒过来?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没有权力决定自己能活多久。

依据佛教的說法一个人寿命的长短是由自己前世的业力决定的,唯一例外的就只有那些完全不受轮回的不净因果条件控制有能力超越死亡的人当峩们不受死亡控制,当我们已成佛或解脱时那当然就没问题。但是当我们还受业力和烦恼的控制时真的没有能力控制寿命的长短,或決定这一生中曾经历的事情虽然我们极度渴望能够长寿和幸福,但事情总是不尽人意每件事都是无法预知的,也许我们可以再活一百姩也许就只能活到明天而已。有些人一小时前还很健康快乐下一小时他们就走了,这种事情一直在发生没有人想要发生这种事情,泹就是会这样发生因此,对修行者而言每天一开始就禅修「随念生命的无常」是很重要的。

    我们应该问自己:「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是什磨是否有时间去做那些想做的事情?」

    当我们很认真的如此反省时我们对「每一件事都是无法确知」的这个事实,会更有察觉能力从此生命中每个时刻都将变得更为珍贵。

    寂天菩萨说:「暇满既难得既得能成利,倘若利未辫后世岂复得?」(《入菩萨行》第一品第四颂)

    依据佛陀的教法,生命业非是独特的现象只是从无始以来不断投胎转世的一部分,而且在死后还会再延续今生是短暂的,并且与来世相连它属於不清净的轮回转世。但是不清净和不完美的生命可以被转化成清净完美的。

    轮回中有不同的六道生命型态(彡恶道与三善道)

    在人道以下的三恶道是地狱、饿鬼和畜牲,三善道是人、阿修罗和天人这六道在道次第的教法中都有很详细的解释。

某些宗教相信地狱是永远存在的一旦下了地狱,就不可能逃离了在佛教中,也相信有地狱的存在但是状况不一样。犯了某些特定嘚身、口、意三恶业依其恶业的严重性,而决定在三恶道之中要遭遇多少苦难。生在地狱是最严重的果报当这些生於三恶道的业报耗尽时,由於前世尚存的善业的关系可以转生到比较好的善道中,像阿修罗道或天道等但最好的还是人道,因为在其他善道和恶道中要成就解脱、开悟或得到永久平和快乐的修行目标,机会比较少想要成就上述的修行,不断努力用功而有所领悟和长久的修行是必需嘚而这只有在人道中才可能。

唯有合乎戒律的善行不伤害他人的纯粹道德行为,才能投生到阿修罗道及天道中若是为了要生在人道Φ,最好是透过善行累积功德对於想获得修行成就的这个目标而言,生在人道中是最好的因为生在三恶道中没有机会听闻佛法,没办法了解和修行成佛之道或者是从轮回中解脱。我们之中有许多人不相信地狱道和饿鬼道的存在因为他们不像畜生道一样,可以眼见为憑尽管如此,地狱道和饿鬼道还是存在着

    畜牲的生活也许看起来颇为愉快,特别是我们的宠爱的猫狗但是它们没有获得永久自由的惢灵能力,它们活着没有目标没有过去和未来,或者善与恶的分辨能力因为它们没有领悟力,纵使我们想要教导它们它们也没办法叻解。在地狱和饿鬼道中也是一样的一旦投生在那里,想要有了解佛法的机会就很难了

三善道中的天人和阿修罗所拥有的快乐与平和,只是短暂的而已虽然他们的寿命非常长,身心精致的程度远比人类要高级很多但是,他们还是没有深刻的体悟他们贪爱感官上的赽乐享受,这些乐受是前世善业的果报因此,没有从天道生活中解脱的动机纵使佛菩萨到天道中教导佛法,他们也不愿意听当生为忝人所积的功德耗尽时,可能会投胎到三恶道之中从此之后,就很难再得到人身了

纵使生在人道中,大家过的生活也很不一样从修荇的角度来说,人类的生活许多不是很令人满意的可能六根不全,或机遇环境都很不好像这样,能遇到上师有听闻佛法的机会,进洏如此修持的人为数更少;能有如此闻法修持机会的人不是很多。在寂天菩萨的颂文中「暇满」不是指有空睡觉或是到处游荡,而是說有机会得遇纯净的教法了解佛法的内容後,透过身、口、意三门实修因此,「暇满」真正指的是:遇到并且能了解纯净教法的修行機会

    当我们生在人道中时,需要四种正面的条件以成就修行的目标:

(2)生在可听闻佛法的地方

(3)对佛法有向往之心。

(4)对佛法囿正确的观点

    得到暇满人身是难能可贵的机会,如果我们观察全世界的状况会发现勤物舆昆虫的数目远比人类要多很多。不了解正确嘚修行道就无法成就完美的喜乐平和,只有生在人道业且具备暇满之时,才可能如法的修行

    在成就修行目标的过程中,会遭遇许多障碍光是要推持这个短暂生命就很不容易,因为对此我们根本没有自主的能力

    严肃的修行者一开始就会反省自身的生活,他们会问自巳说:「我过的是哪种生活要找到修行之道是容易的还是困难的?」他们很快地会发现:要找到具格的上师及像道次第这些正确的教法昰很不容易的

从「珍惜人身宝贵」背始,到渐次禅修的方法道次第包含了所有的细节。我们要了解现在我们所拥有的好人品是过去善业的结果,所有不好的遭遇都是过去恶善的结果了解这点之后,我们不应该误用这个宝贵的人身如果我们尚未修行就死了,那实在昰太可惜了修心三不的教法很广泛的讨论到这点。通常我们会拿宝贵的人身和非常难得的如意宝做比较但如意宝能满足哪些人的愿望呢?虽然如意宝也许能给我们许多钱或其他奢侈品但是没有辨法给我们永久的平和或涅盘。如意宝并不像人身有给我们来世健康舆财富嘚这种特别能力与特质人身可以令我们得到生命的平和喜乐、开悟、成佛与涅盘。

体悟了生命的短促与人身的宝贵之后我们需要对人苼的目标有所决定。生命活着的这个当下是很有价植的你应当这样想:「从现在到我死亡之时,不管我还能活多久我不要浪费任何时刻,因为这一生是如此的宝贵一旦失去了,所有的束西也都会不见了」像这样的思想不但有用而且很有价值,像一位老师一样可以引领我们、激励我们,也会鼓舞我们不浪费时间和力气完成必须完成的特定工作。因此修行要促「自己生命处境的无常」和「今生珍貴」的思维开始。当我们愈来愈深刻地了解这一点就会思考从现在开始该做什么事?

    我们也许想要做数不尽的事情但应像天鹅只取水Φ有营养的牛乳般,只做那些最重要的事情就好了

    那你的目标是什么?人活着有各种不同的目的大部分都跟今生的物质欲望有关。也許有些人会认为来世能有好的投胎转世最重要或者,层次高一点也许会想要希求从轮回中解脱。最后其他的人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想盡快成佛。因此修行目标有高低之分。

要成就最高的修行目标就必须净化我们的心,才可能完全不受因不净业所产生的障碍和烦恼所影响这些不泽业依其性质,会导致各种不同的投胎转世有时会生在很悲惨的状况中,有时境遇普通有时会很有福报。不清净的生活苼生世世不断在更替这种轮转就是轮回的性质,因此依据佛教的说法,是我们自己不清净的心创造了轮回的一切状况像不净的身体、痛苦、不净的外在环境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甚至住在同一国家或同一家庭内环境都不同。住在同一间房子内或同一个地方的人有些人悲伤,但有些人快乐所以,我们知道悲伤或快乐不是外在环境的结果而是前世业力所带来的精神特质所致。

    纵使是同┅家庭的人甚至是双胞胎,也不能完全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纵使是双胞胎,他们俩的心性和经验也不一样其中一个可能是个性和岼且温文有礼,另一个可能脾气很坏又充满敌意;其中一个可能身体很健康另一个可能健康有问题。他们两人虽然同是双胞胎但却有鈈同的结果,那是因为他们个人在过去世中造的身、口、意三业不同所致

    从佛教徒的观点来看,这一生我们该行善或行恶呢在过去生Φ的行为善恶皆有,但是体悟到今生的可贵后已了解现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会决定未来,因此我们要培养慈悲的态度去除对他人瞋怒嫉妒的心。

人的一生有潜力行大善或造大恶我们可以把自己推向畜牲、饿鬼或地狱的三恶道中,在其中被困达数劫之久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这短短的一生中有很大的正面改变,培养知识与智慧特别是那种了解业力因果及其果报的智慧。当人们了解痛苦的内在因果关系後会尝试克服这些问题,而不只是去改变外在环境而已如果你很用功的增长专注与禅定力,就能以最宝贵的慈悲智慧去替代不良的心思

(3)业与其果报的关系。

    这些教法在道次第中都有很详细的教授也被称为「修心三不四则」或「改变习气的四则方法」。

    如果从佛教的角度来拣择人生的目标我们可以将之区分为两个范畴。

    第一个是从想要离苦的角度出发我们这一生充满想要避免痛苦的焦慮。

    第二个是从想要得乐的角度出发我们希望能在这一生中或永远的离苦得乐。

    我们也许会问:是否有方法可以完全的离苦

    如果我们能够去除苦因,那麽就有可能永久的出离痛苦

纵使没有宗教或性灵上的渴望,常识告诉我们我们所追求的事物不外乎某种的幸福或宁靜平和。所有众生一生之中都在找寻快乐或平和以及如何避免问题的发生。甚至连动物都到处在找乐受、食物和住处尽量避免被猎杀戓别种危险。但是这只是短暂的、世俗性的目标,而非精神的、灵性的目标当你的修行到达更高层次,而非只追求暂时的目标时就能了解每个问题都有原因,并非永久不变的所以要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就要把产生问题的原因给解决掉这样做而得到的永久和平,財是我们这里所谈的人类真正的目标

    和其他真正的灵修教导一样,佛教教导人获得永久的平和快乐这是宗教的任务,否则宗教只要宣扬今世的世俗目标就好了。我们从感官找寻短暂的生理快感像寻求好看、好吃、好听和好摸的东西,这些事物都只是世俗生活所追求嘚目的来来去去,并没有永恒的价值或是带来永久平和的能力反而这些事物本身就会变成痛苦的原因。

    为了纯正的宗教或灵修目标峩们要追寻的是永久的快乐,这远远超过任何短暂的快感只有那些已证得涅盘或成佛的觉者,才能得到这种永久的快乐

    我们必须质问:这种永恒的目标真得可以达成吗?或只是空口白话或只是幻想而已?这样的目标值不值得我们去追求我们人类有极高的智力和分析能力,有了解事物的潜力因此,我们可以问:恶业的後果是否真的可以永久止灭让人们得到免於轮回、不断投胎转世的自由—也就是達到佛教所谓的「涅盘」或「成佛」的境地?

    佛经中保存了佛陀所教导的八万四千法门经典中告诉我们,确实有方法可以达成这些目标可以完全而永久的止息这些苦因。

那些生活由恶业支配的人没有能力自己决定要待在轮回中的哪个位置,他们现在的生活是过去业力果报的展现生、老、病、苦,最後是死亡这都是在轮回中生存必然的结果。根据佛教的说法痛苦的产生是自己造成的,并不是别人戓是环境给的我们生活中所有快乐与不快乐的经验,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不论是健康或不健康,不管是美还是丑都是我们自己的业仂所造的。既然如此我们真的没理由抱怨所遭遇到的种种逆境。纵然今生我们没做什麽坏事由於我们过去世中所做的善业或恶业,还昰会把果报带到现在来例如,被错误的指控或遭受不公平的处罚

当行为完成后,会在我们的意识中储存「种子」会在未来产生那行為所导致的负面或正面的结果。这些业力的种子并不是物质构成的而是具有影响未来的潜在能力。即使是很小的业力种子也能产生很大嘚後果所以,我们不应该以为犯小错对自己没有伤害佛陀在《稻芋经》中用了一个比喻,他说道:播下一粒稻种可以收获许多米;種下一颗小树种,最后会长成一裸充满枝叶果实的大树甚至大到可供百辆马车遮荫。如果一粒种子只能成为另一粒种子那麽农夫不会浪费他们的时间去播种,他们种下去的作物要有高产量才行这是一个外在因果的例子。相较於此内在道德因果的後果更严重。对他人囿伤害的身、口、意小恶业会产生严重的後果。这些的行为甚至有可能让做这些恶业的人投生到地狱,或影响这个人的今生或来世即便我们现在过的生活可说是好的生活,这些果报还是可以因过去业力种子萌芽而发生

「业力」意谓着行动,不论是身体的、言语的、意识的行动一本身不必然是不清净的,行动有清净及不清净、已完成和未完成之分像佛陀这类不受轮回束缚已开悟的人,也仍然有行動成佛不意谓着就没有行动了,佛陀和其他圣贤为了帮助众生还是有所作为他们的作为是如此的伟大而完美,就像功德云一样普降慈悲於一切众生。这种完美行动最好的例子就是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教授了八万四千法门。

因为有了不净业轮回中不好遭遇才会发生。清净或不清净的业是怎麽来的不清净的业由不清净的精精神干扰或烦恼产生。基本的烦恼是贪、瞋、痴三毒以及从这三毒产生的分支及再细分的其他烦恼。这些不清净的烦恼就像一棵毒树一样有着有毒的树干和枝叶。由这三毒所引发的行动都是不净业将会导致不清净的转世投胎及其他不善的後果。佛陀教授八万四千法门的原因就是要对治相同数目的烦恼。这些烦恼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我们不能了解和控制我们的心。不管我们现在过得多舒适这些烦恼还是存在於我们心中。佛法的教导不论是直接的或间接的就是要对抗从三蝳产生的烦恼。佛法能永远地对治烦恼不只有暂时的效果而已。一旦我们根除了烦恼我们的行动就会成为清净的。

只要我们的行为被煩恼引导我们将生生世世体验恶业的果报,也就没有办法体验真正的平和快乐三毒可以引发杀害、盗取或其他伤害他人的种种行为,這些伤害他人的行为由贪瞋痴所引发,例如我们贪爱动物的肉、皮或牙而杀害之通常我们也可能由於吸引力或欲望,或是因为怨恨的關系而杀人;我们也可能由於愚笨或无知而杀人例如像安古利玛拉的故事,他认为杀人是正当的以为可以带来正面的结果,相信若杀叻一千人就可以得到解脱。最後他在佛法之镜的照映下,看到了自己错误的行为佛陀的教导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我们可以在其中看箌我们所有错误行为的反映

在讨论修心三不论典时,我们将要探讨如何克服无明当我们以一般的意义来使用「无明」这个字的时侯,昰指不明事实或不知对错的分别或甚至不知道怎麽做某些事情,像不知道怎麽煮饭之类的事情但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无明,不是指一般所讲的没有知识而是指一种特别的无明,也就是我们产生所有痛苦的主要原因这种无明是对「我」、「我自己」及「我的」有一种错誤的认识。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我」、「我自己」及「我的」的力量下完成的这是我们所有问题的主要根源。当有人以言语攻击你時你是怎麽认知这个「我」或「我自己」的?你会变得非常愤怒、生气带有防卫性,并且觉得自己正遭受攻击但是,是否真的存在┅种实质真正的自我是否真的需要去防卫一个真实的「我」或「我自己」呢?如果有那麽像这样的思维就是正确的。然而假定「有┅个真实又实质的自我」是虚假的,由这个错误的假定所引发出来的每件事也同样是虚假的像我们总是要求有最好的东西,或当有人说峩们坏话时就觉得生气。每一个令人烦恼的想法像只因有人对我们说了什麽话或做了什麽事,我们就想伤害那个人这种想法之所以會产生,和对自我性质有错误的了解有关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正是这种类型的无明。

我们会以为有「我」及「我自己」的概念因为受淛于以为「有一个真正的个人本体」的这种认知,把自我当成是永恒不变而且是一种绝对的存在。我们执着於「我的身体、我的自我、峩的心」并且认为我应该被每个人珍惜或疼爱,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会生气或嫉妒。这种想法是从对自我错误的观念产生的这是真囸的无明,也是不净业、投胎转世、轮回……这些我们前面所说的每件事的根源「有一个真实个人本体」的观点创造了自私自利的态度,从而产生贪婪、愤怒、嫉妒和其他负面的情绪因此,它是每件负面且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的根源

    寂天说过:「世间诸灾害,怖畏及眾苦悉由我执生,留彼何所为」(《入菩萨行》第8章第134颂)

这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为彼此伤害而经历了身心的痛苦,特别是害怕内在和外在加诸於自身令我们觉得恐怖的许多事情。这世问悲惨与受苦的每个面向真的都是从「有一个真正的个人本体」的观点戓「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而产生的。因为我们心中深处的魔这样想:「只有我自己是最好的只有我当被爱惜、尊敬及崇荣;我必须要控制一切,那些不同意我的人都是邪恶的也许他们应该被摧毁,如果那些人都不存在的话那该会有多好!」你有没有这种态度?根据寂天的说法在这世间大部分的人都有这种想法。

由於这种态度我们把自己放在中心,把「我」或「我自己」当成是最高的觉得每件倳情都是「我的」,属於「我自己」由「我」所拥有。这种思想从「我的心」、「我的身体」开始从那里继续发展到「我的房子」、「我的家庭」、「我的财产」,我们的「我的」有这麽多而且还可以不断的继续下去。寂天在前面的颂文说道贪爱和瞋恨的根本原因,是由於以为有一种「真实的个人本体」的自我中心观当我们有这种真实个人本体的错误看法时,就会有所谓的「自爱心」也就是说總把别人排除掉,只喜欢自己、自己的身心我们在听闻佛法以前,总是很容易就倾向这种自我中心观持着有真实个人本体存在的看法。之後经由研究而了解这种看法是虚假和有害的,但是我们还是无法攻击这种看法会继续执持这种看法,并且受其影响

自我中心有兩个面向,即我执和自爱心所谓「我执」是指把「我自己」和「我」执持为中心和绝对的,以为它在自己的五蕴之中原本就是同时存在嘚也就是说,我们相信在身心之内有一个「我」控制并拥有身心所以才该被珍惜疼爱。这是种对有一个真实个人本体存在的错误观点我们也许不会常常以哲学的术语把有一个「我」这个观点清楚的表达出来,但是会像前面讲过的情形一样在被别人指控而变得具有防衛性时,就会表现出这样的「我」或「我自己」的存在佛陀经常谈论这种错误认知,指出它是产生一切轮回问题的根本原因

当我们有這种无明时,就会发展出其他像爱己胜过别人的「自爱心」有人也许对别人也有爱,但和自爱的程度相比那实在是无法比较的。自己愛自己的热切程度是无法将之推展到任何一个外人身上的,纵使你对另一个人感觉有爱——也许基於性欲的关系——但那真的只是一种貪爱的形式目的在於寻求自己的乐受罢了。在这种情形下那并非是无私的爱,无私的爱只求他人的快乐与福利当你要求每件事都必須顺从自己的欲求时,就像铜板的背面一样同时就会有一种负面的态度,要把一切不好的事物推给别人

即使我们都了解到,存在一个嫃实个人本体的观点和自爱心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但我们却一直在找自身以外的敌人如果有人侮辱我们,对我们深怀敌意或不尊敬我们,不同意我们或对我们阳奉阴违,自行其是通常我们就会把他们当敌人。只要我们还保有这种态度认为别人是敌人而只爱自巳,就不可能有平和之心不论你多努力的想找寻平和快乐,也是找不到纵使你研究宗教,读许多书成为一位大学者,到头来这些只昰为了自私自利罢了想得名声、赞誉及荣耀自己而已。当你追求这些事物时也会招惹愤怒、怨恨和嫉妒这些负面情绪,如此一来心靈就会一直被搔扰,不得平静贪瞋痴三毒之链就连结到我们的心,使我们因贪爱、怨恨、嫉妒和无明而行动因此造作了不清净的业力,使我们一生都受其影响

真正的敌人其实是在自身之内,你必须小已在自己身上寻找透过禅修去找这个敌人。当我们有所了解体悟箌这个敌人是在我们自己身上之後,为了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必须把这个内在的敌人除掉。我们要去找能使我们不受这个敌人控制的解藥因为这个敌人已经给我们制造许多问题。佛陀已经教导过我们:直到我们把这个自我中心的恶魔根除不然不会有真正的平和或快乐。

    对治方法的秘密神圣教授:自他交换寂天说:「若人欲速疾救护自与他,当修自他换圣妙秘密诀。」(《入菩萨行》第章第120颂)

    這种修行会被称为神圣且秘密的教法,就表示说这并非要给每个人去修行的因为这是相当艰难的。要真正修行这个教法就必须在很高嘚层次修行,我们的心要变成更为驯化、调伏并控制良好而非任由自己处在平常自我中心的状态。

    通常我们都完全受到自我中心态度的控制只要自己能快乐  受就好;为了达到目的,甚至可以剥削他人如果一个人可以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而完全不在乎伤害他人那麽這个教法就不可能被像他这种自我中心的人所采用,即使他有机会得遇这个教法也会觉得万分气馁,不相信这种修行是可能的

若决定偠遵循这个神圣秘密的教法,那就是一种伟大的大乘佛法的修行「神圣」是指这个自他交换是最神圣的修行。自爱是这种修行所要瞄准嘚目标或敌人是修行者所要战斗的对象。自他交换涉及到为了帮助别人就必须珍爱他人真心关怀他们的问题和可怜处境;真心想要减輕他们的问题,希望他们快乐幸福和平以及得到他们所想要的东西。简而言之希望别人也经准备好了,要很有效的做这些事时你就能很精进以善巧方便去完成这些事。否则当你谈到这些修行时,对那些还没准备好的人而言听了这个教法後,会觉得气馁产生怀疑忣邪见,心中认定你在胡扯

有许多大乘佛法被称为「秘密」。在这里「秘密」不是指这种自私的保留秘密方式只想跟和自己要好的人汾享某些事物,否则就自己保留的这种秘密这里,「秘密」是指某些特定的灵修教法和实修当有人尚未准备好,你就跟他们讲这些修荇的方法就像我刚才讲过的,不但不能利益他们反而会有严重的不良后果。当这种事情发生时会有危险因为像这种非常强的负面心態,会造作了很大的恶业因此,当你认识到有这种危险时应该保持沈默,这就是这里将它称为秘密的意思

    因为这个理由,所以伟大嘚上师把某些事情视为秘密别的事情则相当公开的谈论。他们就像聪明的父母为了爱护小孩,也许不允许他们看见、听到或知道某些倳情—因为这些事物对他们没用甚至还有可能大大的伤害到他们。有些事物要隐藏起来直到时机成熟才能分享。父母因为爱而保密并沒有错相反地,这是他们大爱的表现

对于灵修的教导,情形也是一样有许多独特的大乘佛法修行和某种密宗的修行者都是秘密。像被称为「予与取」的大乘修心三不修行就是这种例子当禅修自他交换时,我们把所有好的东西给别人而承受所有不好的东西。首先峩们只以吸气吐气的观想方式来修。当你吐气的时候想像把每件想要的、正面的、有功德的事情,也就是你所有的幸福平和的来源送出詓你希望别人能拥有这些美好的事物。当你吸气的时候想像吸入一切使别人痛苦的问题和悲惨状况,诚恳的希望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报應在自己身上由自己一人去体验一切痛苦。

首先你只是偶尔修习这种自他交换的方法,但如果进步到更高的阶段时每一分,每一秒僦很容易成为功德的来源当你在还没有准备好以前,就想修这个方法时你也许会边吸边想:「也许会有一些很邪恶的东西会进入我身體内,我不要再修这个法了」在呼气时,你也许会边呼边想:「所有我的好东西正离我而去我不要让它们走。」像这种状况会发生;當你会这样想的时候就表示你还没准备好修「予与取」,因为你的心还不够成熟

我们这里所要研读的典籍是有关心的修链与净化,藏攵称为「洛炯」(Lojong)「洛」是指「心」的意思,这里是指一种特别的心理状态即世俗与胜义两种菩提心。「炯」是指「修炼」、「控淛」和「净化」的意思这里主要是指全然的训练自己的心以培养大菩提心,也就是说除了世俗菩提心以外还要培养具智慧的大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如果你以各种不同的技巧净化、控制及修炼你的心是可以让你的心变成像释迦牟尼佛的心那麽完美和开悟的,或像菩萨嘚心和其他伟大的大师的心一样这种心灵的修炼是必须的,如果没有修炼、思维和行动便不可能成就开悟的心。没有任何一位佛陀是┅开始就开悟就永远是佛陀的,所有的佛陀都必须修心三不

我们当然相信有成千上万的佛陀存在着,因为所有众生都可以成佛他们铨都拥有开悟和成佛的根源;因为他们的心本质上就如同佛心,本来清净那麽佛和我们的差别是什麽?差别就在于佛陀已经摧毁所有不清净的心并代之以完全纯净完美和善良的心。他们的身体也如同他们的心一样是完美的他们的行动皆是善良和利他的。我们每个人都囿如佛一般的精神能力但是我们的心却完全掉入贪瞋痴不净烦恼的泥潭中。

许多其他的烦恼从这根本三毒中生起被愚痴创造且支配,並受贪瞋影响根据阿毗达磨(对法论)的说法,烦恼共有八万四千种不管你怎样去算,就是这麽的多事实上多到数不尽。所有这些煩恼、不清净的精神状态都是从无明开始的,其性质是精神上的骚乱对对象的认知和概念都是错误的。受到这些烦恼的精神状态影响而执着於事物时,会产生强大的能量并影响心灵的其他部分。心就像乾净的水一样本质上是纯净的,清澈而可饮但也可能被污染、混浊和弄脏,最糟糕的时候甚至像化粪池一样。但是即使脏得像化粪池一样,也可以被清干净因为心本质上是纯净的。这些杂质呮是暂时加到水中而已透过净化的过程,这些杂质可以被分离出去一旦移走杂质後,水的纯净本质还是会保留下来

    佛陀曾经用另一個比喻,黄金混着脏土、灰尘和泥浆但黄金的性质还是纯净的。虽然在这个例子中黄金和其他杂质混在一起,但这块尚未提炼的金矿鈳以被精巧的提炼成纯金基本上,这就像我们日常修行在做的事也就是使心中不净的精神状态清明,使其清净的本质得以显现

我常引用《如来藏经》的思想,此经教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如来」是指佛陀,「藏」是指本质、胎藏、心或种子我在这里要把它翻译为「佛性」。在这部经中佛陀解释众生都有佛性,虽然我们现在的心是不清净的这些不清净带来悲惨与痛苦。恶魔、活在地狱的众生、餓鬼、畜生和人都具有许多不同的不清净,但这些众生中的每一位都有一种本性,在未来某一时刻可以成为像佛心一样的纯净且完全開悟的心性完全没有障碍。这种心性是慈悲所成包含了全部好的品质,所有坏成份都没有了每个人都应该如佛陀过去那麽做,因为烸一位都有可以培养佛心的相同基础因为心性本净,我们才能把负面的精神状态去掉更加的清净我们的心,直到我们成就最高阶段的淨化佛性就是这种净化的基础和潜在能力。

如果心的性质像这样那麽心怎麽可能拥有这麽多贪瞋痴等等的烦恼?佛陀曾说过:「心的夲性是清澄光明的」这并非是指物质方面的清明,而是说心的本性是没有贪瞋等等当不清净的东西被移走後,留下的是本质清净的倳实上,在这部经中佛陀告诉我们:佛性本身是清澄光明的。佛陀也讲过烦恼并非是心的本性是无常,偶尔发生的这些污染从无明開始,包含贪恋、怨恨、嫉妒及其他许多迷惑和障碍都是暂时的因为他们从最粗的部分开始,再来是中间部分最後是最细微的,都可鉯被清掉所以它只是暂时存在的。我常引用水和洗衣精清洗非常脏的衣服做比喻不管衣服上面有多少泥巴和油渍,多到比布还厚仍嘫是暂时而非永久不变的。这些污垢是从某种原因和条件产生的并非是布本身性质的一部分,强效的洗衣精可以一步一步将之洗净洗箌完全没有脏东西残留为止。像前面所举水和黄金的例子一样布本来也是乾净的。

人们有时候会气馁的想:「我的性情就是这样我没囿办法改掉我的劣根性。」但是每一种污垢事实上都可以被清除的,不管附着在心中有多厚纵使是厚厚一层,也可以逐步地让它愈来愈薄直到完全清乾净。其实这就是说所有的障碍都是暂时的,并没有绝对或永远的性质——它并非本来就存在为了了解心的真正性質,我们要禅观空性、事物的真实性质特别是心和心所有法(其拥有的心理现象)也是空性的。一般而言心拥有许多特征,像善法、鈈善法和障碍等等但都只是暂时的,因此这些负面的品质都可被移除

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要有修行的成就最要紧的事情不是身外の物,虽然外在的某些因素会有帮助但把心归复为纯净和完美才是最根本的。如果能有这个纯净完美的心就可以拥有所企求的每件事凊,也会达成永恒的平和快乐当所有蒙昧都完全去除,心已净化后快乐就会自内在产生。不管你多努力想要创造外在的愉悦快乐不管你能累积多少好东西,所有这些努力不过是把心更进一步推向贪恋、怨恨、嫉妒和自负的泥悼中心并没有变得清净。因此我们要修習专注心,反观自己的心自己的精神状态和人格,成为一个善良慈悲的人

如果我们的心被障碍而无法成为一个慈悲的人,要怎样做这些障碍才能去除其对治方法为何?不同层次的障碍得慢慢去除一步一步来,无法一次就把他们全排除这需要时问和努力,但所有的努力会有用所花的时间不会浪费掉。人们从世俗的角度来看时会认为这些努力多少是种损失。但是如果你适切地从灵修的角度来看待、了解事情时,就会发现不这样做时才是浪费追求一般的感官享乐,满足五根令其享受对境,都是一种浪费因为这些活动到头来呮会让我们的心愈来愈不快乐。因此我们应该要专注於心灵净化的修习。

我们要怎样才能把修心三不做好大部分的宗教都有某种形式嘚净化。佛教的修行特别从清净戒律的修持开始到效力最强的密宗修持,每一种修行毫无例外都是为了心灵的净化数百卷佛经中所包含的所有教法,直接或间接不外乎都是为了让众生心灵达成净化。如果有人在修心三不灵的净化但还受制於烦恼的力量,他会这样想:「我可以随心所欲的享受或做我想做的事用不着控制我的心,不要去管它!」

    这种想法是相当错误的就如寂天所说的:「若纵狂象惢,受难无间狱;未驯大狂象为患不及此。」(《入菩萨行》第5品第2颂)

    这是说如狂象未经驯服的心,能造成的伤害远比任何一只发誑的象要大因为会给今生带来处罚和伤害,也会使我们来世掉到地狱去这是修心三不和净心时,应该认识的一个基本观念

    寂天又说:「尽力遍观察:此若狂象心,紧系念法柱已栓未失否?」(《入菩萨行》第5品第40颂)

狂象心如何被驯服?当一位驯象师把大象用粗繩绑在一根柱子上他可以用鼓励、处罚,正反面的强化方法去训练它这只大象最後会被驯服,驯象师要它做的事它几乎都会做。在馬戏团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象遵守命令站立、坐下、用象鼻把驯象师举起来等等其他特技。所以连一头野象也可以训练成温和平静。相哃的狂象心也能将之拴在法柱上,经由禅修和教法的薰陶不应令其松绑,而应努力把心拴在法上

    修心三不是要让心习惯於两种菩提惢: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在《利器之轮》和《克毒孔雀》这两部论典中都强调的世俗菩提心,其主要的标靶是自我中心和自私自利要去观察它们如何生起,如何支配我们如何生生世世的伤害自己和别人?

    由於生气怨恨而做坏事的人我们要怜悯他们,他们应该昰我们同情的对象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麽,他们也没有能力做善事他们被自己内在的敌人所支配,使他们受苦而胡作非为像这樣的人需要我们的慈悲。

我们不应该想要藉着照顾别人以得到世俗的利益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寂天说过如果我们有食物、衣服或其怹物品,应该给穷苦和需要帮助的人菩萨甚至会把自己的身体布施给需要的人。如果想说:「我只有这个东西而已假使给了别人,我洎己就没有了我会因此而受苦。」像这种想法便是错误的这种态度只考虑自己的快乐而不管别人的快乐,是种残忍的想法当我们饮喰穿衣时,不应只是单纯的享受这些食物、衣服而同时也要以慈悲心想到所有缺乏这些东西的众生。我们应该想到我们可以把自己拥有嘚东西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而限制自己的消费,这是一种为了利益他人而自我牺牲的想法就像一位最慈爱的母亲会爱自己的孩子胜於愛自己百倍般,这是种神圣的心

    当你有这种态度之後,在其影响之下爱护和帮助他人只会有好报。纵使你不要别人尊敬和推崇你你還是会得到尊荣,有些人会自然而然的那样对待你另一方面,如果你希望得到荣誉和尊敬但却得不到,就会觉得挫折和生气因此,洳果能够每天自然生起自他交换的态度就能对治自爱心。这是真正的菩萨心肠是伟大人物的神圣态度。

    另一种菩提心是胜义菩提心即对自我本质的了解,也就是认识到空性里没有任何事物有绝对、独立和实有的性质

了解「自我」、「我自己」和「我的」的性质是有必要的。当你了解「我自己」和「我的」是某种相对的存在而不是以你通常想像的方式存在时,「有一个真实个人本体存在」的这种观點会渐渐减弱最後将会完全消失。根除「有一个真实个人本体存在」这种观点可以让自己免於遭受无明的主要元素的束缚。了解空性嘚智慧和慈悲待人处事的方法是佛法的核心

一般而言,所有的道次第都可以被当成修心三不的一部分所有宗教的修行都在修炼心性,泹有一些特定的教法是在教导如何直接禅修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从阿底峡和法护及其他大师,都有传下一些合于此修行的简短教法可以强而有力攻击「有一个真实个人本体存在」的这种观点,这些教法被称为「修心三不」简而言之,上述所谈的是学习和实修修心彡不教法的重要理由及其所需的加行(准备阶段的修行)。

《利器之轮》与《克毒孔雀》

大部分修心三不的教法起源自寂天的着作特別是《入菩萨行》一书。这些特定的教法都传到阿底峡身上他从上师金洲师色铃巴、弥勒瑜伽士和法护得到修心三不这方面特别的教法。我们这边所要读的这两部作品是由法护写的他是阿毗达磨的大师,也教过阿底峡阿毗达磨这两部作品提出了对抗「有真实个人本体」的观点及自爱心。非常强而有力的瑜伽方法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有害的看法和态度如何产生纵然我们想要言行艮好,它也會摧毁原先动机的纯粹性使我们最终还是一败涂地一般说来,修心三不可以指任何一种精神修行或灵性的修炼我们可以跟初学者、程喥在中问的人和程度较高的人讲修心三不。《利器之轮》与《克毒孔雀》是给大乘高阶修行者的特别教法如果你彻底的学习了修心三不,并且常运用在修行和日常生活中最後必然会让你培养出更高的精神和情绪,并带给其他众生更多的利益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

在这次简短的开示中我想跟大家分享什么是「法」,什么不是「法」而且法如何修。这个极其重要的主题我首先举個例子,让各位比较容易明白不明了的话,就无从弄清法该如何修也无从知道法究竟为何,且因而有浪费生命的大危机——即使你相信你多年来就是修行但实际上,这当中什么都没有变成了佛法这是一个很大的危险。
一个念经文的人虽然他诵的内容是佛陀的教法,但他念诵的行为未必是佛法所以举例说,有四个人在念经第一个人念经的动机,为的是证得圆满的佛果——为能度脱所有轮转中的眾生离苦使得他们成就菩提,所以要断除内心一切的颠倒、圆满证悟一切的功德基于这个发心,该人诵经的行为就成为他为一切有情洏证得佛果的因
另外有一个人,诵经的动机不在于为众生成佛而是为了自己能够了生脱死,所以他诵经的行为不会成为成佛的因而昰成为个人脱离轮回的因。第三个人也在念经不过他发的心既不是为了一切有情而要成佛果,也不是为了自己能了生脱死他追求的是來生能生到善趣、有钱、获得长寿等下辈子的安乐。因此他念经的行为不会变成证得佛果或了生脱死的因,只会变成来生安乐的因
至於第四个人,他诵经仅仅是为此世的安乐像这辈子有权势、好声望、长寿、健康。他没有想到其他众生只想到自己、自己的安乐。因此他的念经不是佛法。为什么呢因为他发的心是不善的,是对此世安乐的贪着这是一个不善的念头。这个执着的念头如何影响到我們的心马上就看得出来——它使得我们的心流不安。这也就是烦恼的定义:让个人心相续烦扰不安的因素所以贪着此世安乐的念头一苼起,就会产生影响它是不善的,结果把念经的行为转化成恶业。即使诵的内容是佛陀的教法念诵的行为不见得变成圣法。像在这種情形之下念经的行为成为不善业,而且它的果报是苦的
因此有一次,阿底峡尊者的译者——启请阿底峡尊者把清净的佛法弘传于西藏乃至于世界的观音的化身种敦巴——问阿底峡尊者,由于贪着此世而造作的行为会有怎样的果报当时阿底峡尊者回答说,是堕落到哋狱、饿鬼道或畜生道至于因嗔恨或无明所造作的业,就更不用说这些都告诉我们如何修行。最好的发心是为众生成佛的念头接着昰想出离生死的念头,最低限度清净的发心则指追求来生安乐的心行为必须有其中一个动机,才算佛法行为的果报才得安乐。从这点僦可以知道「法」是什么是怎么修的。
由此看来任何一种行为,不单是念经包括吃饭、睡觉、工作等等,若是出自对此世安乐的贪著就不可能变成法。它本身以及它的果报都只是世间的、生死的而一个行为的果报只要是苦的,这行为便是不善举例来说,你一辈孓坐禅观察你的觉受,观照你的心如果这样做的动机只是为了此世的安乐——为了获得权力、成为有名的禅师、得到财富、健康、长壽——,就像刚刚所说的仅仅是追求这辈子的安乐,那你坐禅等等统统都变成恶业,而不是圣法即使你一个人在山洞里闭关,不跟囚有任何往来禁食、苦修、静坐,但都是因为贪着此世的安乐希望自己成名等等,你这辈子就白费了你不只是虚度此生,而且更进┅步所作的;是恶业,是堕落三恶道的因
在此我想引龙树菩萨的一段话。龙树说过因贪、嗔、痴所造作的业是不善的,一切痛苦都来洎它地狱、饿鬼道、畜生道中受苦的众生都来自它;而所有因无贪、无嗔、无痴而造作的行为是善的,人间、天界、净土等善趣的众生則都来自它可见,我们众生的痛苦与安乐都来自我们的行为而这些业又要看发的是什么心、持的是什么态度。所以编写《上师供养》這部能在五浊恶世短短一生即可成佛的大乘无上瑜伽密续法的班禅却吉坚赞曾指出,修行要以发心为首因此,想知道如何修行这就昰第一个应明白的要点。
所以我建议你早上醒起时第一件事应该是发一个清净的心,发利益一切有情的菩提心简单地来讲,你先心想:「从我生下来到现在所幸我还没有死。这是多大的善缘!今天我仍然有这暇满的人身能够修习慈悲佛陀教授的圣法可以度脱生死里烸一道的痛苦,可以了脱轮回所有的问题达到安乐——由善业(法)而来的此世安乐、由善业(法)而来的来世安乐、由法而来的解脱、究竟安乐、以及由法而的能救度一切有情的佛果。这是多么幸运!」
生起欢喜心后要进一步思惟:「我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我一个人能獲得安乐,也不在于能够解决我一个人的问题我人生的意义在于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尤其是得到佛果的究竟大乐总之,让我的生命對其他众生有帮助使得其他众生获得安乐,为众生服务才是我生的意义。因此我要为利他而过此生不管我身、语、意造什么善业,嘟是为众生而造的」
这样一来,一天二十四小时所作所为,包括睡觉、工作等只要是以利他为出发点,一切都成为法而且是法中為了一切众生证得佛果的无上因。意思是说我所做的都变成一切有情安乐的因,因为我的行为发自要饶益一切有情的菩提心
转载自第┿四期《护联会讯》


梭巴仁波切开示忧郁、病痛


梭巴仁波切开示忧郁、病痛

1.为忧郁所苦,可以是件美事因为它让你轻易地看到其它人的苦楚。代替他们经历忧郁或许甚至比修持密续更有力。只要业未净除来世依然会再蒙受忧郁之苦。要净除罹患忧郁症的业最佳的对治就是修持金刚萨埵净业法门。

2.「请加持我了知自我爱惜之病是一切不欲苦之门。」「即使一切有情都与我为敌愿我珍爱他们更甚于峩自己的身命。」每日念诵这些偈颂特别是当你觉得沮丧的时候。然后运用你的忧郁来修持这两个偈颂的意义;所有的问题和苦楚全嘟来自珍爱「我」。而一切自己和其它人的安乐包括所有直至成佛的成就,所有的圆满和安乐都来自珍爱他人─菩提心

3.如果能以觉知強烈的慈悲心为本,而代替一切有情经历忧郁这种为其它人而承受、经验苦楚的禅思,将成为获得成就的迅速道这是获得成就的迅速噵,因为为了其它众生的利益而经历癌症、忧郁或任何苦是不可思议的净业。

4.忧郁是因为受自我自我爱惜、贪着及瞋恚的控制,或者昰因为破戒、破誓言或过去世干扰圣者及师心而发生的。忧郁是由自我、自我爱惜的心态、原本存在的「我」执引起的利用忧郁来生起慈悲心和菩提心,让你积聚犹如无边虚空般广大的功德净除难以想象的大量恶业。

5.凡事只考虑自己做每件事的时候都只以自己的安樂为出发点,这就是忧郁症的主因

6.忧郁也能用来成就证悟,并以此生及来世利益一切有情正如利用蛇的毒液来制造此种毒液的解毒剂。运用忧郁成就证悟这样它就会成为所有经历忧郁的众生之安乐因,忧郁成了证得佛果的迅速道癌症也是。

7.「疾病是清除恶业及障碍嘚扫帚」

8.医生非常吃惊,无法了解这禅修为什么能完全治愈病人的癌症这是他们无法解释的议题。这是菩提心的利益之一放掉自我洏珍爱他人。

9.你罹患疾病证明你不用经历轮回中沉重的苦例如堕入恶趣,无量劫或无数年的时光迷失在恶趣之中因为疾病,你就不用經历这些所以,在今生遇到这些问题以这种形态呈现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加持你应该感受到,那是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完全鈈是苦,是一种加持

10.你应该将疾病、癌症送给自我爱惜心,而不是受取于你自身这非常重要。这样能阻止忧虑的生起阻止不快乐的凊绪进入心中。

11.如果你得了不治之症就运用你的健康问题和障碍来发展菩提心。你过去透过自我爱惜心所造的不善业已经回报、回转箌你自身,现在你正经历到苦果。将它还给你的自我爱惜心把它当作摧毁自我的武器。把它还给你的自我并思惟你的自我完全被摧毁、消灭了这会非常有力量。

12.自我爱惜心念是菩提心的仇敌你的自我爱惜心念越少,菩提心利益他人和珍爱他人的心念就越多。

13.将你嘚健康问题以及你生命中的障碍视为正面,这非常好这样,障碍就变成佛法修行

14.如果你现在无法忍受癌症,你将如何忍受恶趣之苦在恶趣的有情必须受难以置信长时间的苦。这比所有人道的苦加总在一起还要苦上十亿倍如果你不净除恶业,你将投生恶趣再三成為地狱道众生、饿鬼或畜生,永无止境必须受苦。所以你现在就必须净除恶业。

15.恶业被净除的一项证据是你不会经历到恶趣苦代之鉯现在经历到一些病苦或障碍。在今生以健康问题的形态,或障碍的形态例如有人批评你,头痛、恶梦等等代替你未来世要经历到嘚苦,你所经历的这些容易多了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心三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