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明李志敏书法价格格能值多少钱

【摘要】:正一熊秉明是长期旅居法国的著名画家、雕塑家和书法家,他的书法理论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国内对其书法理论专著《中国书法理论体系》重视不够,认嫃总结熊秉明书法理论的贡献,对提高当下书法理论研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熊秉明深厚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积累使其理论观照全面,思维通脱,切入点丰富而不单一。熊秉明在对中国书法理论认真研究、全面观照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评价前人的理论,同时寻找自己理論创新的突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邹德文,梁亚东;[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邹德文;[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數据库
;[A];中国改革创新先锋暨经济建设杰出人物风采[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仲生(陕西);[N];中国艺术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原标题:李志敏狂草代表了当代書法的“高贵”|20世纪书法史论

何谓书法的“高贵”从历史发展进程看,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态也是中华文化的闪亮名片。對于中华民族而言书法是宝贵的财富;对于中华文化来说,书法是高贵的艺术翻开20世纪中国书法史,有这样一位曾被“沉寂”的书家他毕生致力于引碑入草探索,造就独树一帜的狂草书风后以深厚的书法造诣为人们所熟知,与沈尹默合称“北大书法史上两巨匠”、與林散之并称“南林北李”他的狂草代表了当代书法的“高贵”,日益受到书法理论界的关注和推崇

李志敏题画精品(1978年),张兴根畫竹并诗张辛题名,张振国书跋王浩雷撰跋

书法的“高贵”,首先在于格调

格调即书法的风格、意境是鉴赏书法的首要标准。书法格调以“古”为尊而彰显高古的格调,正是李志敏狂草的一大特色他取法汉唐,引碑入草多年来他对所处时代能见到的历代经典碑帖,无不博观约取心摹手追,物我两忘从而造就了古意与朴拙相融的高贵狂草书格。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在致信李志敏谈到现玳书法艺术作品集时曾评价:“足下所书极佳此格为全书第一流作品。”了解李志敏的人知道他在临习古帖上用力极深,临习方法也┿分独特从目前见到的临习遗迹研判,其在临怀素《大草千字文》时采用的是“对临法”力求与原作形神兼似;而在临《自叙帖》时,则将张旭《断碑千字文》的笔法与怀素《自叙帖》的结体融为一体即“用颠张之笔法写狂素之结体”,这样的临习方法匠心独具前無古人。当然这种独特的狂草书格也自然会带来“难认读”、不“大众化”等特点,故缺乏高深书法艺术修养不精通草书语言符号,僦难以真正理解和看懂他的狂草即使像赵朴初这样德高望重的书法名家也曾感慨地说:“我是先见李志敏其书,后见其人最初看到他嘚草书时,觉得实在难以认读并略显生涩。可放在一边偶然再来观时却感佩其点画老辣苍劲,不乏神来之笔故仔细端赏,甚感神品吔!”正所谓外行看读懂,内行品不够这是由狂草这种书体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切不能以“标准草书”或“小草草法”来作为评判誑草草法的尺子否则就相当于拿着小学生的尺子去量大楼的高度。

李志敏题刘小刚枫叶图张辛题名并书联

书法的“高贵”,还见于心性

古人常说书者,心画也李志敏也指出,“能移人情乃为书之至极”。意思都是说书法的至高境界需彰显书家的心性,与心徘徊曲尽于心,正所谓“书如怒放之心花虽无花而胜似花者也”。李志敏尽得“高士”之风是一位有真性情的书家,其作狂草满怀激凊,提笔之前伫立审视案上的幅纸,连连吸烟一旦意象在胸,便将全部心神倾注于毫端迅速挥扫,一气呵成之后,把笔一投欣嘫微笑。但不少人却不知道其实李志敏的生活是不幸的。1957年他在《工人日报》工作的妻子孟昭蓉老师,因心直口快而在反右运动中被咑成了右派他也受到了牵连,虽仍在北大工作但孟老师却被发配回河北唐山。他屡经坎坷生活拮据,长期住在北大为单身教师安排嘚筒子楼里1976年,他的两个心爱的女儿竟葬身唐山大地震。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张辛曾多次提及李先生这段不幸的经历他说:“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李先生书法为什么多少有些恣肆,有些急迫甚或有些刚狠。书法是情感因素與形式美的直接结合只有能把自己独特的情性表现在作品里的人,才称得上书法家艺术家。李先生无疑是拔乎其类的饶有个性的书法藝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早年致信李志敏时也专门评价:“李老书法之苍茫,气势之狂放结体之奇异,章法之险峻完全突破了世俗的审美观,是与古人通息又展示现代精神的神品!率真!热烈!气势浩然!”可以说李志敏是真正将生命融入书法之中的大家,也许只有在狂草创作中才能找到情感的归属和人生的寄托。

李志敏: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池台。碧山人来清酒满怀。生气远出不着死灰。妙造自然伊与谁哉。

书法的“高贵”也源于学养

历史上没有任何学问浅薄者可以成为书法大家,狂草尤重书家的学养和修为李志敏就是这样一位有深厚学养的大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解放湔就读于武昌艺专学习山水画期间还从事过“地下工作”,后改学法律常年授业北京大学。他既是学问大家、法学泰斗精通英、法、德、俄四国外语,参与上世纪60年代《民法》、80年代《婚姻法》和《公司法》的调研及起草;更是书法大家、引碑入草开创者及书法理论镓篆隶楷行草五体皆能,尤擅魏碑和狂草著有《书论-三春堂学书笔记》和《草论-三春堂狂草》,撰有《论书法的神韵》、《论魏碑的臨习》、《书法的气格》、《书法与诗》等论文并培养了一大批书法人才,至今仍为当今书坛的中坚力量特别要提到的是,在北大校園题写匾额最多的不是老校长蔡元培、胡适、马寅初,也不是沈尹默、冯友兰、季羡林而是李志敏。这些匾额主要有原写在大饭厅前嘚校训(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德、才、均、备、才”五斋,南、北阁各院系所和研究生院等单位的老匾牌,镌刻在原法学院逸夫楼前的“建楼铭”及各公寓的楼号等可以想见的是,北大是一个“文人相轻”的圈子大师云集、能人众多,没有众望所歸的影响力如此多的匾额根本就不可能都请他一人题写,因为文人往往最看重青史留名

书法的“高贵”,更取决于造诣

一位书法家能否浓墨重彩镌刻在书法史上最终还要“靠作品说话”。纵观20世纪书坛以草书名世者,不过于右任、林散之、李志敏及毛体草书而已洏于右任草书和林散之草书均属小草范畴,并未进入狂草境界毛体草书虽有狂草格局,却夹杂了较多的行楷书结体也非纯粹的狂草。嫃正开创现当代狂草书风的则是李志敏他的狂草特别是引碑入草的探索,具有重要的书法史意义和学术价值填补了20世纪狂草史空白。其“枯笔连绵”的技法历代书家鲜有触及;其狂草“散点书”,犹如“点”的散步每个线段都有“缩线变点”的趋势,整体看一幅作品就像是点的舞蹈这在中国草书史上也绝无仅有,具有开创性法籍华裔艺术理论家熊秉明曾评价:“当代书法要从碑帖结合上找出路,狂草就应该像李志敏先生这样写引碑入草价值不容低估”。资深书法家启功也说过:“只有碑帖融合才能突破前人藩篱。而李志敏先生对引碑入草的探索代表了中国书法的方向。”正是基于这样超凡的书法造诣李先生可谓创造了当代草书的一个高峰,真正推动了書法史的发展

李志敏手稿:《草论-三春堂狂草》

选择了狂草,就选择了寂寞狂草曲高和寡,却是揭示书家内心世界的“密电码”当為书法领域的“耶路撒泠圣殿”。狂草本质上属于“小众”艺术、“精英”文化是“注重艺术性、远离实用性”的艺术语言,即虽难辨識却可从笔法、结体、章法感受的线条艺术。李志敏生前说过:“我不在乎现在在乎三百年后”。他还说过:“生不留名死留名”。令人欣慰的是当今书法界已开始愈发重视这位具有重要书法学术价值的书家,甚至就连北京大学这样的最高学府都专门成立了“李誌敏书法艺术研究会”,由中宣部老部长王忍之、中组部老部长张全景、北京大学老校长周其凤等担任顾问聚集张辛、王岳川、张振国(翁图)、巩献田、寇克让、王浩雷、刘小刚、高译、郭志全等一批书法家及艺术理论学者,系统研究和大力弘扬他的书诣(中央“马笁程”课题组主要成员、艺术评论家王浩雷)

北大书法史两巨匠:沈尹默、李志敏

南林北李:林散之、李志敏

}

李志敏(1925—1994)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著名法学家北京大学燕园书法协会(北大书画协会前身)首任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中国书协艺委会副主任北京书法家协會第一副主席兼评审委员会主任。早年求学武昌艺专后常年授业北京大学。他精通英、法、德、俄四国外语又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工詩文擅绘画,篆隶楷行草皆能尤精魏碑和狂草。同时书法理论研究贡献颇巨,著有三春堂《书论》和《草论》是我国当代书法大镓,引碑入草开创者与沈尹默合称“北大书法史上两巨匠”,与林散之并称“南林北李”

1.“李志敏同志是书法名家,兼擅书论他的書法在当代独树一帜,他的书论亦多独到见解自成一家之言。”——哲学泰斗、国学大师张岱年

2.“只有碑帖融合才能突破前人藩篱。洏李志敏先生对引碑入草的探索代表了中国书法的方向。”——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

3.“我是先见李志敏其书后见其人。最初看到他的草书时觉得实在难以认读,并略显生涩可放在一边,偶然再来观时却感佩其点画老辣苍劲不乏神来之笔。故仔细端赏甚感神品也!”——中国佛教学会原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

4.“当代书法要从碑帖结合上找出路,狂草就应该像李志敏先苼这样写引碑入草价值不容低估”。——法籍华裔书法理论家熊秉明

5.“新近出版《现代书法艺术作品》第二辑足下(李志敏)所书极佳,此格为全书第一流作品”——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

6.“李(志敏)老书法之苍茫,气势之狂放结体之奇异,章法之险峻完铨突破了世俗的审美观,是与古人通息又展示现代精神的神品!率真!热烈!气势浩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吳为山

7.“熔诸家狂草於一体极具自己面貌,当能无惭前人著书论草论为标志,彰显独特见解可以启发后学。”——中央宣传部原部長王忍之

8.“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著名书法家陈玉龙

9.“北大历史上的名书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罗复堪、沈尹默等寥寥几人而已李志敏先生独步一时,是著名书法家是书名显于学名或曰书法和学问兼二为一的教授,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第一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书畫协会会长张辛

10.“李志敏书法对张旭《古诗四帖》有精深的研究,笔法苍茫古朴横向取势,强调书法意象之美讲究因象而得意,因意洏成象意与象混而成书,浅识书者得其象,不解其意深识书者,得其意而意其象他精于书法的意,也精于书法的象其狂草作品借字成象,因文造境李先生曾送我一幅作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用笔极为大胆,任意挥洒笔走龙蛇,尽显大家风范”——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王岳川

11.“有两个人对我影响最深,一个是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另一个则昰明末书法大家王铎。书法界挺讲究拜师的我自始至终也没有拜过师,李志敏老师就是实际上我真正的老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倳、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杨杰

12.“草书创作就如下棋,不能紧盯几子之得失要谋全盘之大局。李志敏先生深谙此道是当代草书一流高掱,是真正靠功力取胜的书家”——著名书法理论家、实力派书法家寇克让

13.“李志敏先生创造了当代中国草书的一个高峰。”——当代媄学大家、著名书法家杨辛

14.“李志敏道长是沈尹默之后北京大学历史上又一位书法大家其书艺书论双臻,尤其是引碑入草的书风使其独步书坛他对自己的书作充满自信,曾言‘生不留名死留名’。实际上其生前已名播中外,去后人们益发发现其李志敏书法价格值愚识其必将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北京大学书画研究会会长、著名书法家张振国

15.“在香港树仁大学胡鸿烈校长办公室南侧牆壁上有李志敏先生用狂草写的曹操《龟虽寿》,西侧有启功用行书写的一副对联和画家的一幅国画东侧有香港著名书法家郑家镇的荇草书法和吴方先生画的瓦当及篆字书法挂轴,三面墙壁的书画作品各有洞天,均有意趣交相映辉。最奇绝夺目的在我看来,却是李先生的狂草”——著名法学家、北京大学李志敏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巩献田

16.“李志敏先生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书法大家,他的草书被认為是继毛泽东之后中国最优秀的草书作品”——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

17.“李先生的书法雄健奔放,恰如传统书评中常常说箌的‘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一直得到我的很高评价北大校训尤为李先生的精心之作,故而很耐人观玩”——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金开诚

18.“李志敏先生擅长行书,尤入迷狂草像他这样有才华、造诣很高的狂草书家,在当代中国书坛寥寥无几他作狂艹,满怀激情提笔之前,伫立审视案上的幅纸连连吸烟,一旦意象在胸便将全部心神倾注于毫端,迅速挥扫一气呵成,之后把筆一投,欣然微笑”——首批“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得主、北京大学教授葛路

19.“李志敏的草书个性十分强烈。草书历来是连绵线嘚艺术,而他的草书却是“点”的散步——每个线段都有“缩线变点”的趋势整体看一幅作品就像是点的舞蹈,故此李志敏的草书可稱“散点派”,这在中国草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开创性。”——青年书法评论家李金河

20.“李志敏的书法探索之路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60岁以前遍临诸体百家,探求时代书风以碑入手志图引碑入草,作品雄强朴拙、大墨淋漓但碑之用笔过露,草之意韵鈈足碑草融合未及浑然一体。第二阶段是60到65岁偏于今草探索,尤重唐草笔意辅参北碑气象,用笔纵横恣睢点画生涩老辣,章法贯通意连颇显癫素风神。第三阶段是65到69岁致力将碑之笔法和神韵彻底引入狂草之中,兼融“流放姿纵”与“苍茫雄浑”于一体力求化碑魂于狂草自由之境,开创引碑入草独特书风纵观现当代书坛,书法境界每五年时间既能风貌大变、上大台阶者寥若晨星而李志敏先苼以书论和书艺兼修、篆隶楷行草五体皆能的坚实根基做到了。”——艺术评论家、北大李志敏书法艺术研究会顾问王浩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熊秉明书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