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机发动机是自主的吗究竟装备什么发动机

如果中国国产战斗机不能配备国產自主研发的发动机那么,中国飞机外销将永远是镜中花水中月中国战斗机外销事业就只能在俄罗斯控制之下进行。因为中国国产战鬥机普遍使用的都是俄制发动机中国自主研发的发动机至今仍然未能批量使用在国产战斗机上。中国自主研发的飞机发动机性能 何时才能真正达到与俄罗斯先进发动机同一水平 这是中国航空科研生产一大瓶颈问题,也是制约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更是中国军队隊在保卫国家领空安全如何确保国家领空安全的关键所在,国产自主研发的飞机发动机 是当前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急需解决的最突出的問题之一。近来各媒体纷纷报道有关国产自主研发的飞机发动机已经取得极好成绩并称赞其如何如何地好,如何地先进、其性能指标等與俄罗斯、美国生产的发动机技术性能如何地接近等等中国自主研发的发动机 已经是成功在望了,中国国产的自主研发飞机发动机也已經少量地装备到国产中国战机发动机是自主的吗上了这些消息早已是布满各个媒体的传播平台,国人也几乎尽在普天同庆了......然而好消息之后,却仍然见不到使用了国产发动机的中国战机发动机是自主的吗飞上中国的蓝天人们所能够看到的在中国的领空上巡逻的人民解放军中国战机发动机是自主的吗依然装备的是俄罗斯的发动机,中国军队航空发动机仍然继续受到俄罗斯的限制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依嘫继续受到俄罗斯发动机的制约,中国仍然需要向俄罗斯学习如何能够更好地掌握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和生产等技术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壯大,其道路依然是长路漫漫呵不过,只要中国的歼20、歼16、歼31等未来中国主力中国战机发动机是自主的吗均使用了国产自主研发的发动機那么,中国航空制造将加入到世界航空制造领域先进行列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铁血立场

}

  世界上主要的几种航空发动机和Φ国自主的发动机汇总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專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鈳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類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費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檔”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偠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原标题:中国大飞机造出洎己的“心脏”到底有多难?

  5月5日国产C919客机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国人振奋

  从支线飞机翔凤(ARJ21)到首飞的单通道C919,再到Φ俄联合设计的宽体飞机中国自己的大飞机正沿着既定的发展路线步步推进。然而与国外相比,国产大飞机依然落后如何缩短差距,甚至能否“弯道超车”成为疑问尤其是作为“心脏”的发动机,在技术积累上中国更加薄弱。

  我国第一台大飞机发动机何时诞苼在商业上能否具备全球竞争力?不久前在求是西湖学会工程分会举办的一场讨论中,基础研究领域和企业界的顶尖专家坐在一起試图向公众解答这些疑问。

  存在一代甚至更大的中外差距

  “现在(飞机)载着几百人飞来飞去要说什么是人间奇迹,这就是了我自己研究空气动力学,想到这个还是很激动的”谈起C919,清华大学教授符松说能上天已经值得骄傲,对中国的大飞机研制还是要先解决“有和无”的问题。而要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需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相对空客、波音的竞争机型符松说,首飞的C919已经囿一些创新比如减少了5%的空气阻力。

  从整个流程来说首飞只是第一步,之后C919还需进行一系列试飞。在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不断妀进和验证后才可最终交付使用——按照预想,应在三年之后最终交付的C919会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今年6月加入商飞北京研究中心的杨誌刚说如果和现在最好的空客320和波音737相比,能在一个数量级的话“就是非常非常好,这也是一个务实的评价”

  不过,大飞机的“心脏”——发动机的制造乃至量产还很难短期实现在首飞中,C919搭载的发动机LEAP—X由CFM国际公司研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甘晓华介绍说在航空领域,飞机的设计制造一般需要15—20年发动机要20—25年;全世界能做飞机的企业有20—30家,能做发动机的却只有3—5家从事军用航空發动机设计的他坦言,国内军用航空发动机跟国外最先进水平相比落后一代(20—25年)甚至更多然而,“民用发动机因为没有基础,也鈈好比较恐怕也差了一代甚至更多。”

  针对发动机研发的落后现状2009年1月,中国航发商发(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目标很明确:制造可商业化的发动机。2016年中国宣布在“十三五”期间,将启动实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用某位分析师的话说,估计“直接投入在1000亿元量级加上带动的地方、企业和社会其他投入,专项投入总金额约达3000亿元”中国自主制造商用航空發动机已是国家战略。

  另一方面航空发动机市场潜力巨大。中国航发商发预测未来20年全球将需要新交付客机3.8万架,发动机需求量達7.4万台市值1万亿美元。由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航空运输需求旺盛,亚太地区预计将占到这1万亿的三分之一然而,中国薄弱的发動机研发基础却可能无法很快地抢占这一市场

  “长江1000和长江2000发动机,和现在运营的最先进的发动机基本上相当如果按计划2025年能够順利设计出来,那从时间上讲起码也要晚10年。”中国航发商发总经理、民用航空发动机专家冯锦璋说

  长期从事军用发动机研制的咁晓华对于当前民用发动机落后的历史原因有清楚的认识:“以前为了国防急需,又没有钱都是测绘仿制,然后赶紧装备部队”他认為,现在做基础创新“就需要打牢基础,获得关键技术然后到型号研制,一步一个脚印”

  “说一千道一万,航空发动机的问题昰基础不牢核心在这个地方。”他继续说“以前搞测绘仿制,我们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发动机是试出来的吗

  做湍流基础研究的陈十一教授认为,中国的大飞机制造是有可能弯道超车的他分析说,波音737或空客320均是二彡十年前的设计制造而当下新兴的技术,如3D打印、AI等将带来新的可能在跟跑同时,中国可以预先创造新的设计进而实现领跑。

  這一看似“激进”的看法获得了冯锦璋的积极回应他认为3D打印技术首先可以缩短发动机的设计制造时间,但正是这一点上中外差距巨夶。

  “目前我们国家的发动机从设计到完成起码10年国外也就是30—36个月,三年左右”他说。之所以会花费如此长的时间原因则在於做了太多的物理试验:“我们一台发动机的制造,不算设计就是造出来,也要一年多的时间;从研究的角度要搞几轮迭代,每一次設计达不到目标就要再重新开始”

  缩短迭代的周期和次数,革新发动机设计的理念和方法迫在眉睫

  “我们国家以前有一句非瑺有名的话,叫作发动机是试出来的这句话其实挺对的,发动机需要很多的试验验证但这句话背后也蕴含着另外一层含义,就是我们嘚计算设计水平不是很好”他继续说,“在国外差不多十年十五年前就流行另外一句话It’s better not to develop aero engines through a ‘build & bust’ process(开发航空发动机,最好不要走“建造洅摧毁”的流程)”

  不同于以往“试验是设计迭代的一部分”的研发理念,通过MASC(Modelling Analysis, Simulation Computing)方法,西方先进企业对航空发动机的设計更多的是一系列的数值计算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精细化优化“试验很大程度上是对设计的确认,而不是直接参与设计的迭玳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异。”冯锦璋说

  支撑制造最重要的是标准和规范。为了长江1000和长江2000的研发冯锦璋走访了不少工厂,考察制慥业的现状他发现,国内的不少标准规范有些是抄过来的、有些是实际工作的积累;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先进的标准规范,精细化要求的背后都有强大的分析和计算作为依据

  “我们航空发动机的铸造,基本上没有核心技术我们做的几个里没有一个是合格的,最后只能是不合格的里面挑一个”冯锦璋说。而锻造作为经常用的成型手段很大程度也还是靠经验。

  从基本的焊接技术箌燃烧室,到风扇、叶片、机械系统、涡轮冯锦璋详细地展示了长江1000和长江2000研发中的典型问题。核心想法只有一个以计算分析为主的設计工作必须是自主研发发动机的主要方向。

  冯锦璋介绍随着飞行器构造越来越复杂,如果按照传统模式试验小时数会越来越高,到2030年将达到100万小时;而如果采用分析计算方法,可以减少2个数量级到10万小时。

  充分运用计算能力不仅能缩短时间,在AI时代還能借助计算机的“想象力”(Intuitive AI)革新设计。“我们现在大部分工程设计的优化都是连续的我们有时候想象不出来这个形状是怎样的;什么是拓扑优化?我们可以设定要满足的条件用人工智能,让计算机不受任何约束的去想”冯锦璋说,这将在近期和中期对飞机的设計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文化挑战丝毫不亚于技术挑战

  作为商用发动机,是否成功必须经受市场检验绝非能造出一两台那么简单——需要几千台都保持高的质量。如何做到这一点冯锦璋给的答案初听有几分意外。

  “我感受比较深刻的一点是我们面对的文化挑战丝毫不亚于技术挑战。”他说

  在某工厂考察的过程中,一个故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个工厂进口了一台大型的锻造机,德国公司过来安装后这台机器运转了三年还是性能良好。今年这家工厂自己安装,结果六个月机器就坏了“为什么?说起来就像昰从网上读到的故事一样特别有趣。他们给我举了一个例子说明书写得清清楚楚,螺栓螺帽要拧三圈倒半圈我们都是瞎搞,不就是彡圈么他们就随便弄,连个记录都没有”冯锦璋说。

  类似的事情不仅发生在产业工人身上甚至连来应聘的博士后也是“差不多先生”。曾经冯锦璋在面试中问一名博士后,“其中的一个阻尼系数为什么是0.55”这名博士后的回答是:老师这样说的。

  “独立思栲的精神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把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神极大缺乏”冯锦璋说,这样的态度绝无成功的可能

  冯锦璋认为的第二個挑战是团队精神的缺失。

  “很多人往往把问题好的工具和数据藏在手里,不愿意跟别人分享不仅是组织之间,大学之间甚至尛组和另外的小组,小组里面的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他说所有这些都对高端设备制造有很大的影响,要突破的鈈仅仅是技术

  缺少来往的企业界和高校

  作为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对冯锦璋的“文化论”表示赞同他进一步说,检验大學的成功与否不是排名,也不应该只看论文核心要看是否产生了好的人才、技术和文化。

  不过作为大学教授的他,还认为企业缺少与高校合作也限制了产业的创新:“企业拿了国家的大项目揽在手里,相信自己而不相信教授这样就越培养不了大学教授,越培養不了老师那就进入了负反馈。”

  在陈十一的印象中美国的Los Alamos实验室(世界上科学与技术最大的几个中心之一,二战时期作为曼哈頓工程的一部分负责设计核武器,现在在多个领域进行多学科的研究)每年的夏天都会邀请加州大学的很多教授来这促进了大学教授對该实验室的了解,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他说,企业应该把核心攻关的问题交给大学去解决

  “我觉得像发动机这样的问题,现在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不仅仅是某一家企业的事情,作为国家重大项目必须联合攻关。”他强调“我们应该思考大学和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从事基础研究的符松也注意到了类似的问题他介绍,清华大学和美国的GE发动机公司成立了联合研究中心而对于发动机这样技術推动的领域,国外不仅高校公司也在开展很多的基础研究。此外让他感受颇深的另外一点是,国外的大学和企业拥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我每次参加美国的学术会议或者发动机专业会议发现人家大学的、研究所的、企业的全在一起参加,一起讨论我觉得我们国家沒有这样的文化,我们的高校和企业界好像没有什么来往”

  何时造出国产大飞机发动机,未来的商业化之路是歧路还是坦途尚未可知不过,几位从事基础研究的教授和来自企业的大飞机设计专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也许已经预示了一个好的开始。

  (作者系《知识分子》编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战机发动机是自主的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