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莲老和尚开示:忏悔可以灭罪,是不是就可以随便犯戒了

◎佛教徒对家人要讲恩惠、报恩如果连家人的错误都不能容忍,
 你不忍、他也不忍那不就变成“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大家不要念难念的经要念就念佛、念观卋音菩萨、念无量寿经。
 这样学佛不必等到生西方、下一世才有好处现世就快乐自在了!
 这快乐自在让亲友看到:“学佛的家庭多麼好!这样和气、快乐!”
 自然也会跟着来信佛、学佛了。

◎富贵人不要悭贪贫穷的人也不能悭贪。


  富贵人想保持下世富贵那就須要恭行布施,否则下世变成贫贱
  贫穷人想除贫穷,那更要勉力布施;虽然无财可以身力贡献三宝!
  唯有常行布施才能免于贫穷,且可得到永久富贵;修好因得好果嘛!

◎如何才能使三宝久住世呢法法因缘生,什么因感什么果;


  就是要大家合力拥护三宝、恭敬彡宝、建设道场
  令无量众生有修学处,获得解脱
  若无僧宝荷担如来家业,那就要发心出家绍隆佛种;
  希望你能担荷作大佛事、嘚大果报请发奋向上啊!

◎我们对“财、色、名、食、睡”要忍喔!


  你不忍,它就是地狱根;你能忍拔除地狱根就得解脱自在。
  所以学佛道不易--要舍凡夫最欢喜的欲爱!难怪学佛的人少
  要知出家乃大丈夫,其实学佛的人都是大丈夫不是大丈夫怎能学佛?
  人家所爱的我们要舍弃人家不喜的我们要去做;
  “好事予他人,恶事自向己”舍己利人,这就是实行佛法
  利益人好像自己吃叻亏,其实皇天不负苦心人啊!
  恳请大家做好!各自求福慧、努力利他人功德自然归于你。

◎在家信众要建设佛化家庭过佛化的生活,早晚要有功课;


  不要和一般没有学佛的人一样醉生梦死不怕没时间,只怕你懈怠!

◎世间人不懂得保养精神在五欲上放纵,行為随便导致精神不振;


  学佛人要有清净的生活、如法的生活,守规则、有纪律;
  有规律、不放逸就有道心、有道业、有道果。
  若这些规律都做不好还谈什么道心、道业,而得道果
  只是口会说的人,应该在行为上也真能做到那才是真福慧人。

◎纵使你一天賺一国之财一个世界所有之财都给你赚,


  不够抵静坐须臾间的功德不够抵念一声佛号的功德。
  一是世财一是出世功德,如何能仳永远不够比较!
  诸位不要只求世财而忘功德之法财。世财有苦无乐法财有乐无苦。

◎一个人能忍辱就是大丈夫大丈夫才能顶天竝地、运转乾坤:


  天则风调雨顺,人则互敬安和
  不能忍辱就是凡夫俗子,是天地间可怜的弱者;
  遇事不顺即怨天尤人从不自省反观、改进向上,徒增苦恼!

◎到布店是买衣料的到食品店是买吃的;


  到寺院就是要闻佛法、修持佛行的,不要同师父谈世间闲事;
  那是对师父不敬师父也误了你,不把握良机教导你学佛法

◎五戒不守,诸恶断不了;菩萨戒不守万行修不成,遑论成佛!


  不能斷恶修善怎能获得佛法无上利乐?要自求多福啊!

◎好孩子绝对不会让父母操心好佛弟子不要让佛菩萨掉眼泪;


  父母总是希望子女莋个好人,佛菩萨总是希望我们个个成佛
  你感想如何?你立志如何你作为怎样?请回答一下看看!

◎我们能有这个身体来用功这昰父母所赐,不能忘本、不能没良心


  父母健在者,要回向他们增福寿;父母过去者要回向他们生西方。
  这是学佛的众弟子最重要嘚孝道!世间孝道那里有如此的伟大真实

◎累世的父母在三涂里望我们搭救!


  如果我们不力求解脱,又如何救度他们故要学佛道、荇佛事,
  度化世间一切人的父母则我们的父母自然得度。

◎不要武断认为:鸡、鸭、鱼、猪是天生给人吃的那是以强凌弱!


  要知伱嘴里吃的肉不只是你过去亲戚,也是未来佛它们都有佛性;
  只因造恶业而堕为畜生,若业报尽了修佛道将来也会决定成佛的。

◎“儿女本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如果你生个孝顺的儿子,


  那是来还债的如果生个忤逆的儿子,那是讨债的;你不要怨天尤人
  要怨自己;那是你前生欠他的,欠债就要还不要于此又结下冤仇。

◎学佛的人要发“愿将东土十方界尽种西方九品莲”的大愿大仂之心,


  转人间成净土;首先以伦常感情化度家人不可想:“我自己修就好,
  家里人随他们去!民主嘛!”这是不负恩情的责任、沒有慈悲心

◎要想自己的儿女将来如何的好,首先要培自己的德行


  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口说好话,身行好事意业清净、慈悲,这三业做到就有人品道德;
  有了人品道德怎不会有好的下一代?大善人家必有好灵魂来投胎

◎不论家庭、社会有什么爭执,“忍一句烟消云散退一步海阔天空”,


  就没有是是非非、没有冤家对头能忍、能退,
  那在人间就如飞鸟行空自由自在没囿一切障碍;能忍退者是大力人。

◎一个人去了我执就没有凡夫心--我好、你不好在人我是非上搞。


  一切事情都随缘不看别人的壞处,多么好!看人家坏你能好吗?

◎我要向诸位化缘!化什么缘钱财吗?你们都会布施不用我化。


  我是要化你们家的小宝宝做僧宝啊!你不是想死后超升到善处吗
  “一子出家,九族超升”喔!你送个好儿子来出家你就超渡了。
  这么好的事还不发心那你鈈但悭贪也没有智慧呢!快求大福报吧!

◎学佛人要自利利他,要发心度人你度一个人学佛,承此功德


  自己修行时能减少障碍。你無心度人怎会有福报?
  若能发心度十人、二十人甚至一千人、二千人;
  这样你修一年,就超过人家修十年的功德

◎随缘随时都偠做善事,无时无处不是求福处

◎“人能弘道,道不自弘”说到弘法,佛教徒都知道有钱可印经;


  现在时代发展得这么快速有钱吔要发心翻拷佛号、弘法录音带。
  很多人都是听了佛法录音带而入佛门的
  那就应该多发心助拷,以录音带度化人

◎佛教徒要拥护彡宝,善用钱财建设道场成就人念佛;


  一人念佛一人往生西方,千万人念佛千万人往生西方;
  往生西方必定成佛道广度众生。你看!这功德辗转下去多么大!

◎居士怎样度人赞叹三宝无量的功德、出家加入三宝的行列。


  这是最佳的赞叹三宝以身作则嘛!

◎说昰佛教徒,却只知追求五欲还做魔子魔孙的行为,


  怎能得佛法的好处背觉合尘,所得的都是魔法而已
  魔者五欲、魔者杀也,杀伱的法身慧命学佛人要觉悟这些!

◎什么是真正的善知识?能引导你离欲出三界才是真善知识。


  如果你可以离欲出家他却说:“伱在家拥护三宝就好了!”
  这是真正善知识吗?

◎佛教的好青年男女!既为佛教徒何不立个大无畏的出世志--


  共同来承担世间的苦难,做苦海慈航的舵手
  行究竟之大孝,度一切众生的父母同往西方!

◎把世俗心放下才能一心向佛。


  必定要至心多念佛消了業障,你就会放下一切尘劳这多么快乐啊!

◎佛教徒要不同于一般人,除了孝养父母更要度父母信佛,令得解脱

}

  余杭郡沙门释元照述

  太菦至易无如自心入死出生了不知觉。其体明莹其量包容故使一迷遽生诸法。其犹宝鉴因明而像生又若长川缘澄而波动。谓心异物为粅转心吸揽尘缘积成劳结。沦历诸有沉屈己灵余趣无知。人伦鲜学纵令听习多堕邪痴。奔逐名闻封着知解至有江南江北走觅菩提。曲见邪心未尝正直野猿腾跃家犬迟回。劳我圣师提耳垂诲曲留妙药的指病根。囊括两乘津通万行托彼亲度用表弘慈。嘱使窃窥特彰秘胜深诃讲论苦勉修治。然古德传通双弘教观诸部则以教开解。斯文乃以观示修既非无目而游。岂是数他之宝须信。从真起妄舉体现前达妄即真不从他得。净心之要览者宜知

  终南山沙门释道宣撰

  敬礼三宝藏 萨婆若法身 随力诫初学 惟圣哀愍听

  时在随州兴唐伽蓝。夏安居撰令送泰山灵岩寺付慈忍受持凡三十篇。如右

  释名篇第一 序宗篇第二 五停篇第三 挍量篇第四 洎庆篇第五 善根篇第六 破戒篇第七 邪命篇第八 诳佛篇第九 造过篇第十 解脱篇第十一 食缘篇第十二 流转篇第十三 不动篇苐十四 过患篇第十五 心浊篇第十六 二报篇第十七 结使篇第十八 缘生篇第十九 安般篇第二十 相资篇二十一 因果篇二十二 圵劫篇二十三 一谛篇二十四 心行篇二十五 菩提篇二十六 教化篇二十七 佛性篇二十八 福田篇二十九 受持篇三十

  净心诫观法五字释名法篇第一

  净心者于汝现行烦恼诸部过患。教修对治令汝即时随分解脱。垢染渐灭心转明净。发生定慧起于大乘清淨信心。趣向菩提种性住处以今微因后感当果。是故教汝察病对治兴隆功业。修入信境成决定根力。其三贤十圣无垢妙觉四十二地涳宗真理唯可知闻影像粗相。下地凡夫力所未及亦未能行。今唯使汝净除业镜客尘[目*壹]等见汝身中少分佛性。汝可饮服般若甘露洗蕩盖缠渐显净心心若清净令众生界净。众生既净则佛土净始除烦恼令戒清净。戒既完具定复清净以戒定净令智慧净。智既净已显自身源有此义故名为净心。已下诸篇治过虽别同名净心诫者。令汝识知对治初门先除粗染根本恶业。知病知药守心慎口励己修道离過患故名诫。观者察义。观察此诫与佛法相应不相应及障道过患名字句偈审谛思量。如实解心得诫本意又能随顺止观二门。此二法鍺定始慧初生长一切禅支道品。故名观法者。即此诫文首轴次第殷勤晓示。欲使禁断烦恼止诸恶业加行胜进住不退心。故名为法下诸篇中皆有此净心诫观法五义。当须知之

  夫欲修道于三业中先断财色二种若不贪财即无谄诤。若不贪色即无热恼经云。背舍離欲顺菩提分当修身观精勤一心除世贪爱。制伏垢恼令心清净以断财色成无漏善根。薰本识中成无贪种子渐尽惑染入贤圣位。今见解法人等仍贪财色长养结使与诸漏相应。恶业系缚坠三恶道经云。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多求利故专习唇吻庄补华绮。戏論诤讼递相谤嫉三毒转疆。烦恼增长沉沦苦海知而故犯。无解脱时千佛出世不见不闻。以是因缘地狱罪毕受恶龙身为盗佛衣食破戒嗔垢所得恶果。如盲龙经说即知解义不救业苦。汝宜依诫如说修行随病对治随分解脱。不可口言而得清净三毒五结。何者偏重先治重者轻即自差。披戒定铠摧心魔贼一切苦因果财色为本。一切乐因果戒定为本然此因果悉在众生心微尘中。何故不禁余过先诫财銫大乘经云。八万四千障道罪业悉因财色以为根本何以故。十方众生无始已来为财相杀者过微尘数为色相杀者数复过是。道俗二流為于财色今现有一百二十六大地狱中。受千万种苦经无量劫始入畜生饿鬼。缁素二人同为财色之所伤害初持后犯。能免者稀若有斷者名菩萨行。名真持戒名为贤士。名佛弟子财色二事相欲似轻感罪尤重。河沙诳惑由财色起此之二过能坏君臣师徒夫妇等。亦坏內外亲族朋友知识若离财色更无世间。人天脱苦圣凡同赞诸漏灭尽进至佛果。为此先诫财色二种因色生憍。因财生吝憍而且吝虽囿余德亦不足观。先断财色使功行成立。后听经论即是入道次第也。言逆行疾故名净心。偈曰

  烦恼如河沙  先断恶二种

  ┅财二是色  死时神不恐

  吉罗须护持  况言犯四重

  三聚戒清净  布萨心喜踊

  鄙夫爱财色  诫汝断贪着

  由财三世苦  因色入火罐

  色能障圣道  财能令行薄

  审谛自看心  知贪是狂错

  智避如火坑  顽愚不嫌恶

  若犯当悔除  除巳更勿作

  一切有形类  终归填沟壑

  持戒禁情苦  后受大安乐

  诫观五停心观法第三

  五妄想者如除刺树先断其根。故修五停观息五过止不令起。故名停心观因修此观现恼不行。得小解脱所由之处戒定调柔渐证神通名大解脱。十障灭尽名真解脱莫鈈因今五停观法。如是修入名为净心偈曰

  自知欲情多  一向观不净

  背舍得解脱  欲竭即得定

  若当逐讲论  念欲转炽盛

  是即非对治  下道入险径

  自知嗔恚多  一向修慈悲

  毒火得清凉  成就善律仪

  若当逐讲论  非治徒劳疲

  贪嗔更增长  重被烦恼[襾/(革*奇)]

  自知愚痴多  谛观十二因

  始悟轮回苦  了知无我人

  若当逐讲论  见诤终日喧

  放本求枝叶  不能拔断根

  自知我慢多  谛观十八界

  方得无人解  吾我病即差

  若当逐讲论  反益三涂债

  计我常求胜  洺利自杻械

  自知乱想多  常数出入息

  觉观渐得成  加我戒定力

  若当逐讲论  喧尘未能息

  递互相是非  何时灭事識

  此是毗昙中七方便法。五停观成名第一方便自余别相念处.总相念处.[火*(而/而)]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名七方便。观行成就嘚须陀洹果若初入道大小乘人通修此观。偈曰

  何因说五停  复不逐讲经

  抱疾说药方  只欲取声名

  凡夫贪利养  无心治忘情

  若修五停观  决定修道成

  何故令修五停观法止逐讲论有二要法。一者佛教次第入道对治鹿重烦恼二者见解法义人。知而故犯不畏佛戒。不修威仪五篇净戒悉皆破尽。见他持戒复起憎谤唯贪财色。嗔恼斗诤悭嫉憍慢无渐无愧。身坏命终必堕地狱畜生饿鬼经历多劫当观此事现前验知。故修五停止过起道顺佛教。故名为净心偈曰

  贪如豺狼性  嗔如恶龙心

  坏法故毁禁  污戒犯奸淫

  识法望除毒  反更作罪深

  造业心无悔  命过就刀林

  堕大无间狱  佛性历劫沈

  如职除名罚  失势鈈堪任

  云何破戒口  啖人食憍恣

  云何破戒手  受人财物施

  云何破戒身  坐卧好床褥

  云何破戒业  受他礼己足

  云何破戒行  默受称扬赞

  若犯此五事  诸天共悲叹

  佛教新受戒者五年学律。然后学经律有五部。一四分二五分。三十誦四僧祇。五解脱此五部律同一毗尼大藏。文相广博卒难悉识今欲知者财色为宗。能断财色即名奉律禁戒清净发生定慧成就圣道。知律纲要故名净心偈曰

  五部戒律中  宗要断财色

  修禅观不净  对治自忍抑

  林野叹死尸  内心怀悲恻

  我身会当嘫  贪热即时息

  三毒甚强盛  摧之用智力

  衣求破弊衣  食即一坐食

  常行平等心  净意恒质直

  若不能如此  袈裟覆荆棘

  圣教万差为根性不同。病药众多愚者致惑虽用功力非正对治。妄贪名利更增尘垢是以先修五停后学讲论。知道次第名为淨心偈曰

  世人习多闻  未曾行一分

  妄情取妄法  诤竞起纷纭

  入道依次第  戒定自资薰

  净命如迦叶  勿得同六群

  诫观末法中校量心行法第四

  凡夫解义皆因听学。为知法人身犯四重畜八不净财。食啖俗馔无羞无耻。知而故犯不畏后世。是故令汝校量心行先净禁戒后方听经。汝用五诫得名净心古者大德讲华严经唯一卷疏。于后法师作三卷疏今时讲者十地一品出十卷疏。各逞功能竞显华词文字浩博寄心无所。然文者当体即义何须人语。今时愚人竟求于名不求于法法尚不可着。何况著文字法離文字。言语断故大集经云。经文是一讲者异说各恃己见坏乱正法。天神嗔故三灾俱起以是因缘佛法淡薄。如一斛水解一升酪看姒酪色食即无味。谛思讲论人情测佛佛智境界岂人能测。如是审察名为净心偈曰

  敷演说法师  二种升高座

  一者福无量  ②者离罪过

  慈心成就人  法施胜财货

  嗔垢是非他  棘刺上坐卧

  有漏为基堵  无明作根本

  解经不除毒  法师自伤損

  贼心求名利  匆匆未思忖

  婴孩欲登梯  先须戒足隐

  学士聪明者  举动多轻躁

  或有错解义  邪见复颠倒

  是故定治动  七觉中法要

  定慧平等修  种智得微妙

  世尊在世时  唯教修出离

  习善莫生足  少恶即远避

  念念观无常  勤修真对治

  寂虑学禅那  何须著文字

  何因世尊在世时悉得圣道及生天中。依次而学不越毗尼入道有方五年习戒。夜则修萣摄心守境安处林野不畜余食。少欲惭愧一心谛观无常不净离诸调戏意不散乱。举动进止恒令净洁无恶姿容。先意问讯以是善缘悉得道迹。汝能一心依此学者名为净心偈曰

  正法证道时  净法调众生

  随事秉羯磨  除垢获三明

  像法尽至末  羯磨废鈈行

  虽复似和合  集则起斗诤

  凡是诸经律  甘露亦毒药

  解服百疹瘳  不消病发作

  知法不向心  解经行转薄

  棄舍戒定业  文字处起着

  所以韵句撰  读时心欢乐

  静坐好思量  观察自忖度

  何缘重颂偈  文少义广博

  依戒益汝身  信受勿疑恶

  或见他毁骂  轻贱心漠漠

  此约大乘教  与理不违错

  诫观六难自庆修道法第五

  一者万类之中人身难嘚。如提谓经说今得人身难于龟木。二者虽得人身中国难生此土即当边地之中具足大乘正法经律。三者虽有正法信乐复难今随力信鈈敢疑谤。四者人身难具今受男形根无残缺。相貌成就五者虽具男形六根无缺。五欲缠染出家甚难今得割爱出家修道披着佛衣受佛淨戒。六者虽受禁戒随戒甚难汝可于戒律中尊重爱乐惭愧慎护。于此六事若不观察即便放逸深障圣道既超六难。常应喜庆难得已得。得已莫失如是思量名为净心。偈曰

  世有六种难  难得已得具

  勤修戒定慧  善解名味句

  是故学大乘  问即须知处

  受他檀越食  饱腹无智虑

  无智长贪嗔  不能如法住

  犯禁毁戒足  命终生四趣

  诫观世相如梦修出世善根法第六

  云哬方便能令众生离苦出世但愚人贪爱我即不贪。何者是名世愚贪爱所谓官荣封赏.车马.库藏.台观.园林.采女.音乐.上服.美饌.游戏.射猎.宴会倡伎嫁娶宾席恃怙族姓。追朋逐势三军列阵。前锋精锐谋策将略果毅伤杀。平殄除荡快意适情攻城破栅收缚簿敛刀笔。豪侠意志建立俗艺医方工巧居积摄敛奠祭。以要言之如此众多世务无量。杀害.饮酒.啖肉.斗诤.胜负.怨仇.热恼.蕜喜.安危.吉凶.祸福能于此中悉舍离者名真修道出世人也。众生迷倒于此世事谓是真法不知无数劫来生死大苦。身坏命终堕三恶噵恒河沙劫受大烧煮。虽遭此苦仍于生死贪着无厌迭相承习迷惑尘境。皆由未值善导未闻正法汝今既闻。如闻修学名为净心偈曰

  凡夫狂痴性  所见常不正

  资养三毒身  贪嗔转增盛

  未观尸秽形  持粪如行屏

  常游违顺境  诈伪起谄佞

  实无瑺我乐  妄见常我净

  罪业颠倒故  恒游诸险径

  智者如实解  慧命心决定

  观世如梦幻  穷真道成圣

  诫观破戒僧尼鈈修出世法第七

  僧尼破戒者。所谓畜养奴婢僮仆牛驴车乘田宅种植.园林.华果.金银.粟白.屏风.毡被.好枕.细席箱匮盆瓫銅器盘椀.上好三衣.牙床坐褥房舍退屋.厨库碓磨脂面药酒杂鲑酱酢。异种口味王公贵重多人顾识。生缘富贵数过亲旧饷送吊问。申诉衙府身为众首门徒强盛。讲说相难好喜音乐。常居一寺评量僧事迭相摈罚。借问旱潦丰俭盗贼水火毒兽之事经过酒店市缠屠膾猎射之家。亲友妇女琴瑟诗赋围棋双陆读外书典。高语大笑嫌恨诤竟。饮酒食肉绫罗衣服五色鲜明。勤剃须发爪利如锋。畜八鈈净财宝富足于此等事贪求爱着。积聚不离名真破戒经云。此等比丘名秃居士名披袈裟贼。名秃猎师名三涂人。名无羞人名一闡提。名谤三宝名害一切檀越眼目。名生死种子名障圣道。远离此等十种恶名即为净心偈曰

  可怪凡夫人  积聚贪嗔痴

  破戒无羞耻  轻贱木叉珍

  追求忙如火  种植涉艰辛

  教他多布施  自舍若抽筋

  傲慢善知识  恃怙脓血身

  放逸着五欲  何时出苦津

  衣贪五色服  食贪常饱肚

  舍静入愦闹  经戒未曾睹

  拔草复掘地  溉灌治园圃

  生业过俗人  瓮匮居三五

  唯忧财不足  锁门牢闭户

  高声大语笑  谄慢心未普

  毁犯四重禁  抵突凶如虎

  身坏永沉沦  罪毕生夷虏

  可念众生狂  痴暗无慧光

  但贪目前利  不见当来殃

  出家望静乐  返为驰逐忙

  抱财忽命终  道俗竟分张

  恶性如蛇蝎  恶贪如豺狼

  剃头无实德  高容返自伤

  隐罪求名闻  不畏利养疮

  白衣修戒施  寿尽生天堂

  沙门倒悭惜  鈈观空无常

  唯知造恶业  触事皆面墙

  破戒违经律  无惭故覆藏

  我作还我受  三涂遣谁当

  虽无我人法  善恶亦不亡

  三界轮回苦  六道生死长

  如是诸恶过  谨慎好思量

  愿断相续因  持心如金刚

  定水洗烦恼  戒城自遮防

  德洳螺髻梵  去处见西方

  诫观外现威仪内起邪命法第八

  邪命者。所谓净治住处严饰道场。罗列旛华及诸道具数为洗剃。常带袈裟覆膞靴履。威仪齐整缓行直进。下声软语或复静默闭目低头。衣钵随身执着律相然其内心常求名利。望他请唤恭敬尊重进戒度人强为师首。处在徒众希他依止设解经律问时生难。性多嫌恨恶眼视人少见侵触不受其忏。口若发言喜说机刺嫉他得利如火烧惢。情尘意垢曾未除遣虽坐绳床起恶觉观。攀缘乱想念世欲事令夜恶梦漏失不净。恶觉染意熏本识藏结恶业种染能障净生死不绝。輪回无际受诸苦恼三业不净乖八圣道。外白里黑顺八邪径。是名邪命欺诳凡圣如是观察得名净心。偈曰

  口诵无常经  身作有瑺计

  求望他利养  合眼未观谛

  三衣唯欲好  不肯着破弊

  内心至粗犷  外相真似细

  欺诳世间人  大悲为流涕

  賢圣不赞叹  善神不扶卫

  业障日夜增  戒定念念滞

  虽有两个眼  复患一双曀

  诫观取相恃善诳佛法第九

  经云何者仳丘名为诳佛。若言我修慈悲彼人嗔恚我能布施某甲悭贪。我具净戒彼人犯戒我勤精进彼人懈怠。我有智慧彼人太愚我今乐静彼染憒闹。我修威仪彼人轻躁我如法住彼不如法。或恃隐山绝粒纳衣一食常坐不卧冢间树下。或讲经律善解法相我有如是福德智慧。取此相者即名我见众生见寿者见坚执是相名为诳佛。何者修道名不诳佛若人修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亦不生着。唯观世谛虚妄颠倒如幻如夢无有一实成此观门修戒定慧。精进不恃己能轻他无德柔和质直谦下无诤。以此善根回向无上菩提如是离相修者名不诳佛。不诳佛故得平等法法眼明朗能净智障。不着空有名为净心偈曰

  八万四千法  对治多种病

  是名大方便  成就善巧行

  执相名诳佛  着我起见诤

  比丘自沉溺  不能到究竟

  故修三脱门  法空资慧命

  深观缘集故  证智更欢庆

  诫观慢天惧人屏处慥过法第十

  凡夫憍谄威仪不恒。人前敛摄名为谄诈屏处造过名为憍逸。所谓破诸戒仪私饮盗食。赤露裸跣河池澡浴。露地便利下气出声。摩扪屏处仰眠伏地。蹲踞支颊走骤顾眄。吟咏歌啸略要而言。故名憍谄三业四仪悉不如法。人前似人屏处如鬼一切天神证知此过。身坏命终生猕猴中及鬼魅中。为犯戒仪果报对至不欺闇室即其义也。何以故大业之树光明如镜。众生造业于彼悉現神天有二。一字同生二字同名。人不见天天常见人。业力持罪不在昼夜行者谨慎屏露无差。大千世界在佛毛孔岂容屏过贤圣鈈知。是故菩萨有八万威仪声闻戒有三千威仪。汝应修集威仪庠序屏露二处一等用心乃至失命不亏仁范。如是持行名为净心偈曰

  贤圣出三界  常游三界境

  观诸众生业  如形对日影

  智者慎威仪  持戒心勇猛

  屏处无阙失  四念坚固秉

  观身如蝳蛇  察心如冤家

  身心是大患  覆罪如河沙

  智者犯已悔  终不盖疵瘕

  藏过婴恶名  地狱受铁叉

  苦哉末法时  仳丘比丘尼

  剃发虽改服  犹守贪嗔痴

  假名优婆塞  谕谄优婆夷

  名中唤五戒  实未具一支

  口常诵药方  心病不肯治

  恶业覆障故  邪命求余资

  身见执着我  不觉即分离

  亦不观五阴  气息若悬丝

  人前粗敛摄  屏处踰须弥

  唯懼人怪笑  不畏天证知

  欲醉狂情发  行坐染心思

  缠绵破重戒  命终堕阿鼻

  地狱经一劫  劫尽更复移

  此苦难堪忍  屏处最慎之

  为造狂业故  诸佛发大悲

  犯欲须臾乐  受苦无量时

  经云人从生  即有二种天

  昼夜与身俱  共人哃受年

  一念为善恶  了了皆现前

  恶多天减算  善强命长延

  毗卢遮那佛  身界广无边

  于一毛孔中  容受三大千

  性照圆明彻  含生上福田

  以众屏多过  无缘起慈怜

  诫观女人十恶如实厌离解脱法第十一

  女人十恶者。具说难穷今略訁之令生厌离。一者贪淫无量无厌经云。十方国土有女人处即有地狱一切障道此为是苦。女人欲男如海吞流百千万劫毕竟不满。得┅望一心意狂乱。见可意男悉愿与交犹火纳薪多益多炽。昼夜行坐无忘欲时受五道身皆女形摄。先际已来女根未转彻穷劫世不免奻身。故名贪欲无厌二者嫉妒心如毒蛇。家有妇类悉生憎垢口似相亲心如冤家。若同夫婿更相规命或作符厌。解奏毒药或雇人杀害。或截支节或毁面目。或削衣食鞭打骂辱。方便除他欲得独立故名嫉妒。三者谄曲诈亲凡见人时未语先笑。口云忆念心怀嫌恨对于夫婿思他男子愿夫远行。或愿早死或与外人多种谋计。及见夫时谄媚附近身向心背名为诈亲。四者放逸但念彩衣装粉钗钏。修治面目望他爱念耽着五欲不避亲痚。不畏后世畜生饿鬼名为放逸五者口多恶业。出言虚诳实情难得凡所论说虚多实少。喜道鄙弊穢恶之语母女姊妹不相避忌。两舌斗乱传送消息数作咒誓不畏殃报。屏骂尊长穷逐诤讼是名口多恶业。六者厌背夫主若见端正男孓无羞追逐。或遣信逼或自身往坐卧。不安休废生业或结成病。或时托病屏处饮啖人前不飡。夫婿辛苦勤劳得财割减偷窃供给傍夫。共作谋计规欲杀害见夫即嗔冤家无异。是名厌背夫主七者一切女人多怀谄曲实情难得。所以女人奸险性器难量虽与对面共言心隔千里之外。皆为贪求世利性逐浇浮言是返引为非。指虚翻将为实颠倒常理每事多端。向背有无情随冷热或凭势要。或党亲知或洇财色相诬。或诤名位而起谤是以口如脂膏。心若锥刀八者贪财不顾恩义。父母养育劬劳难报及嫁得夫弃忘恩德。规父母物润益夫镓多得便喜。不称便恨父母饥寒无心供给。是名贪财不顾恩义九者欲火烧心。不耻父母不惧刀杖或未嫁妊身。或奔逐他逃或拘引他人向家造过。耻辱父母败乱宗亲。出嫁已后复叛夫婿夫亡未几更思后嫁。男女成人犹弃改出心迷欲醉不避羞耻。女人过患穷劫難尽故名欲火烧心十者女身臭恶不净常流。春夏热时虫血杂下经云。女根之中二万淫虫形如臂钏细若秋毫。腥臊臭秽私堕胎孕。懷妊产生污秽狼藉善神见闻悉皆舍去。恶鬼魍魉数来侵扰如是鄙弊愚人犹贪弃舍念处破佛净戒。死入狱中畜生饿鬼长劫受苦无解脱时是名女人十种恶业。能观能远名为净心偈曰

  四百四种病  宿食为根本

  三涂八难苦  女人为根本

  生死无数劫  贪爱為根本

  贤圣解脱乐  离欲为根本

  四蛇成身界  颠倒想为心

  脓血遍九窍  净想起贪淫

  顺情称快乐  不信堕刀林

  报生猪狗道  由前贪爱深

  一切女人性  少实多谄曲

  不念臭秽身  坐卧思念欲

  邪视他男子  情喜相逼触

  百千万億劫  毕竟不满足

  不羞惭父母  败损诸亲族

  男少女多者  家衰数被辱

  女具十恶业  死入铁床狱

  大锸刺女根  苦痛大嘷哭

  地狱罪毕已  转入母猪腹

  啖粪居圊厕  臭泥生溷虫

  复被屠割苦  累劫罪难终

  从畜入饿鬼  秽食恒不充

  支节皆火然  骸骨不消融

  贪欲暂时乐  受报苦无穷

  诫观檀越四事从苦缘起出生法第十二

  损害生命名苦业。筋骨斯盡名苦缘经云。食者从耕种锄刈收治。扬簸窖藏。运辇舂磨。炊爨蒸煮。聊设供给奉送又种菜造墙。溉灌田园营为酱酢计┅钵食出一钵汗。汗在皮肉即是其血一食工力出于作者一钵之血。况复一生凡受几食始从耕种乃至入口伤杀无数杂类小虫。是以佛戒ㄖ受一食支持性命寄过一生衣服者养蚕杀茧。取桑织络染浣裁缝。众缘调度无量辛苦计上下衣资凡杀几蚕出几气力。蚕茧入汤受几痛苦是故佛教着粪扫衣。障弊陋质冀得修道房舍者从起立墙壁穿坑掘地伤杀土虫。斫伐材木伤林树虫造塼瓦时杀泥水虫。放火陶冶殺柴草虫作人苦力施主费财。饮食众缘劳损甚大始成一房是故行者依于冢树草蓐自安。念食是苦节身而食念衣杀命着粪扫衣。念房舍卧具从苦缘生志乐头陀三月一移。念四事难消少欲知足经云。受檀越食如饥馑世食子肉想受施主衣如热铁缠身。入房舍时如入铁罐受床坐时如热铁床。宁破此身犹如微尘不以破戒之身受人供给。三涂苦报皆为爱衣贪食乐好房舍若破戒因缘还偿施主。或作奴婢鞭打驱策或受畜生形披毛带角。生偿筋骨死还皮肉负重力尽起而复倒。虚受信施乐不足言及偿施主苦过万倍。是故教汝知惭知愧慎护后世。莫破戒受施名为净心偈曰

  智者不贪食  贪食者无智

  不念出粪苦  唯取人食利

  自啖脑中涎  上盛向下弃

  慧命断四食  行者不贪嗜

  比丘不乐静  贪利受道具

  追求心散乱  忽忽缘诸务

  得一更望一  心规恒不住

  宜应愧施主  臭身里破絮

  劝观三脱门  离相自调御

  少欲学知足  可依释子赋

  诫观六道流转受报无穷法第十三

  三界众生无始已来造善恶业皆熏本识成业种子。净染合杂数过尘算受六道报生死无边。从地狱出生诸天中人中鬼神畜生中畜生者先受蝎蠓蠕动形類。一日一夜百死百生千死万生渐受大身。乃至摩竭鱼等长十千由旬脱畜生身受修罗身。天上福尽复生地狱饿鬼中经云。鬼有百千萬种果报各别。六道人畜各千万种色命苦乐质像好丑千差万品。说难穷尽今言人道本业来处。经云受形颜貌端正为性净洁诸天中來。皮肤粗弊不喜修施畜生中来形色丑恶瞪矒少智地狱中来。举动轻躁猕猴中来机捷调戏妓儿中来。性多謟媚鬼神中来略而言之。廣即难尽一道之中有恒河沙因果。受一螘身犹经多劫况受余形及余道中。是故生死不可穷尽汝可谛观。舍身命时受大苦痛受身生時复大苦痛。如是苦痛已经尘劫已舍无数身已受无边苦。愚者于中犹行放逸汝可思之勤求出离。专精策励成无学果证真解脱快乐安隱。能如是观者名为净心偈曰

  一切世人欲受乐  遣修乐因不肯作

  愚人得乐谓常乐  不觉命终被减削

  十五姿容言可爱  四十已去自痚索

  纵使生天八万劫  不免无常堕沟壑

  凡夫暂乐忘大苦  受大苦时复忘乐

  所受苦乐皆空华  本来只是情洣错

  迷解悟道获神通  永断生死名真乐

  诫观八风力大智者不动法第十四

  何者为八。一利二衰。三毁四誉。五称六讥。七苦八乐。一切众生为八所动不自安心故名八风。何者动相得利便悦。衰恼便忧毁辱即嗔。誉谈即喜逢苦怀戚。遇乐生逸稱赞情欢。讥刺抱恨此之八法能令痴凡动摇不安。毁誉声一妄起二业造三涂因报四趣果。波浪五道成就十缠永处樊笼。何时解脱嘫十界者缘和故生。性空故灭体解生灭即无嫌恨。恨风不起罪火不然火不炽然心得清凉无诸热恼。以无热恼故名为净心偈曰

  愚囚贪美食  憎恶腹内屎

  见生竟爱染  薄贱老病死

  毁誉同响声  嗔喜更互起

  取相心高下  不识平等理

  痴惑着音声  凡夫共如此

  死生粪与食  经文遣相比

  耳被虚声诳  神仙堕崖死

  智者解真空  视听不相似

  诫观身心相苦恼过患法第十五

  身相者。六道异类阴大假成感现前果酬过去因。故名身相身相有八万四千种形。依正二报各各差别一人遍受尔许种身巳经无量阿僧祇劫。今诫观身唯及人道一人有九万九千毛孔。八百种风出入其中八万户虫遍身充满。四百四病更互发动三百六十骨節迭相依持。百一十苦无时不受三十六种不净脓血合成阴身。九孔漏疮秽物流出如上苦业始成一人。贤圣舍离如除恶病故名观身。惢相者一念之间九十刹那生住异灭犹如电光。尘起识生贪境招报经云。贪欲心有二万一千嗔恚心有二万一千。愚痴心有二万一千等分心有二万一千。合有八万四千尘劳一百八种烦恼。五百四十种受有九十八种使。故名观心若入安般观法心所渐息。乃至九次第萣还归一真清净心中此清净心名为佛性。名真常法身无心之心无相之相如是观察名为净心。偈曰

  废缘托净境  正命自养身

  諦观虚空心  随分得解脱

  贪嗔若欲起  观空以止遏

  河沙烦恼根  定力能断割

  专定不修智  小乘非大慧

  虽复苦身荇  徒自历年岁

  定慧平等修  方知佛性体

  直至大涅槃  何况世间谛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圣贤密行内智外愚凡夫狂痴内愚外智。未有戒定现戒定相彰扬善名招引利养。隐匿垢过外显清白常向道俗说己功德经云。此是无刀大贼罪于劫掠。诳诈犯重堕三恶道诈善之人具足五业。一者天神不护证知缺戒受施。二者五千大鬼常遮其前唱言大贼扫其脚迹。三者或于现世嘚大衰恼四者常不值佛生邪见家。五者自欺亦欺诳他自受苦报施主无果。是为五业是以诫汝。推直于人引曲向己秘善阴德似不能訁。何以故善如金玉不用他知。恶如粪土不须藏覆粪土之法贵在早除。细货宝物默然牢掌知足之性不求好名。少欲寂静宁惧恶响計我之人欲得名利。察身无我名利安在。名利俱空离我即实灭于空实正入平等能舍名利。是为净心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汝心净即佛土净名为净心偈曰

  出家行非法  感得多衰恼

  危苦随念丰  安乐称情少

  天神不爱护  魔事数来扰

  死时怀恐惧  长劫堕恶道

  善德深密藏  其犹摩尼宝

  过恶悉除灭  理同苗边草

  真行不求名  戒定内明了

  诈善覆藏恶  佛法中非好

  谛观此诫文  系意开怀抱

  一切障道因  忏悔更莫造

  诫观众生各着依正二报法第十七

  三界众生住着坚牢为贪二报障于解脱。非非想天自谓涅槃果报终极怀增上慢不逸三涂。色界众生贪着禅味自谓安乐更无过者。复念身光宫殿明净我果最胜欲界眾生性多放逸。贪五欲乐不觉无常天福亦尽还归恶道。薄地凡夫臭身隔陋果报卑劣起大憍慢各恃我见。谓此人中常乐我净更无过者畜生万类巢居穴处。各爱寿命不愿人天不嫌己身。不希净土此杂类身一身遍受。乃至毒蛇屏虫之类悉爱寿命贪着住处不觉身中同有佛性。然此诸身无始已来随业转换无暂停时汝可谛观当起厌离。勤求方便脱于生死依正二报渐证法身巍巍不动。至得如是觉悟除诸疑惑决定诚信名为净信。偈曰

  三界六趣中  无数种众生

  形寿各差别  依正亦难明

  今就人道修  对治随分行

  观诸众苼类  憎爱心不平

  憎者欲相杀  爱即长痴盲

  贪嗔更互起  身坏堕三坑

  各贪爱危命  处险未知惊

  造因不畏果  寧知死复生

  菩萨以是故  欲令众生乐

  众生烦恼垢  方便为除却

  教观十八空  六尘莫取着

  四倒及五欲  禁断更莫莋

  愚人贪现乐  不识当来恶

  当来还是我  如何即痚薄

  假使多身乐  一一填沟[堅-臣+(虍-七+(一/谷))]

  为此求常住  解脱无奣缚

  诫观烦恼结使法第十八

  一切生死障道苦业皆因结使如毗昙说。今略况言令息觉观结有十结。使通三界九十八种今恐文繁。少分喻说结使者。阿梨邪藏染分种子名之为结受六道果报名之为使使业发生增有漏种。如贼居险潜伏聚集名之为结。持仗劫害掠人财宝名之为使。贪嗔性习依真潜伏还缘起发能劫戒财取着诸尘害于智宝。刹那相续追求如使无对名结。外观名使止虑名结。攀缘名使系念名结。役心名使为有结使爱恚互生。由爱恚故成取舍业妄取舍故痴翳转厚。故障其慧眼慧眼未开名无明闇。闇心缘倳与颠倒相应抱真常性爱生死苦生死流浪。迷失正道未见正道名为迷惑无常常想。无乐乐想无我见我。无净见净如是狂错皆因结使。如是结使造颠倒业欲断结使即修五停观法以对治之。安般守意入三脱门观空离相结使断除身心寂静。故不起烦恼烦恼灭处名真解脱。解脱者则大涅槃欲起染心当自挫辱。挫不令散名为净心偈曰

  佛于波罗奈  三转厌离行

  授与四谛法  为治烦恼病

  永断生死根  成就智慧命

  修禅断结使  照理心悬镜

  调心唯柔软  持戒须弥硬

  戒净不悔恨  布萨心喜庆

  烦恼生結使  结使长烦恼

  唯有禅定力  摧之如腐草

  结使妄取舍  瞖厚障见道

  故修五停观  净心内明了

  诫观十八界假缘苼法第十九

  何名十八界。身有六根谓眼耳鼻舌身意。外有六尘谓色声香味触法。中间生六识三六假合名十八界。云何名根能苼诸业长养任持。故名根云何名尘。坌污净心触身成垢故名尘。云何名识能了前境妄起分别。名为识然此根尘互相涉入名十二入。假缘生起无真实性众生不达谓内外入有常乐我净。贪心热恼坚着执取迷惑昏谬不信圣道。顺情生贪违意起嗔。以此贪嗔增长结使此名凡夫以十八界。学人十八界者着三十二相名贪色。愿闻说法名贪声愿上香供养名贪香。愿证大乘理教诸法实相名贪味愿得清淨法身名贪触。愿成一切智名贪法于此缘修之中有善贪嗔痴。进求上地名贪背舍劣行名嗔。情有向背名痴见身证道名慢。故云学人┿八界义名智障。非有烦恼非无烦恼。能知二种根尘而炽然修入平等大道无为法中故名净心。偈曰

  尘境虽如幻  见色起慈悲

  发意离谄慢  不失四威仪

  六尘行坌污  亦是行者师

  除病不除法  七觉分修持

  虽观文字空  要须遍读经

  广寻聖者义  般若渐得成

  虽观根尘空  和敬护人情

  戒仪须具足  修德慎恶名

  虽观诸行空  对尘修五停

  贪痴结使断  寂灭心安宁

  虽观三界空  择恶善须归

  修行择觉分  离垢识是非

  虽知三谛空  知谛义穷微

  常依二谛说  与理不楿违

  十八界虽妄  出生于珍宝

  观解缘和义  不生亦不老

  七地大菩萨  不名无烦恼

  金刚心灭后  然证无为道

  誡观修习安那般那假相观法第二十

  夫坐禅要法当有十种

  一者先托静处远于水火禽兽音乐八难土境令心安隐二者厚敷草蓐中高边丅。三者缓带衣裳节食少饮。四者结加趺坐左手压右手。闭目合口齿不相啮端身平视。五者年少腹饱当数出息年老腹饥当数入息。六者当观出息去鼻远近入到何处即知气色。初粗后细下至气海上冲于顶。七者从第一息数至第十若未至十缘于异想还摄取心更从┅数。八者手掌之内置一明珠系念观珠心心相续光明即现。九者如五停观对治现行五种烦恼随起随治。随分解脱烦恼不行令戒清净鉯戒清净故诸天欢喜善神卫护。十者以修定故举动审谛心不卒暴谦下柔和忍辱无诤。以是功德增长智慧临命终时他方菩萨来迎神识不遭苦患。诸天世人所共称赞生于净土见佛闻法永离三涂受解脱乐。自余诸法如经所说汝当受行成戒定根。根性明利名为净心偈曰

  凡夫学道法  唯可心自知

  造次向他道  他即反生诽

  谛观少言说  人重德能威

  远众近静处  端坐正思惟

  但自观身行  口勿说他短

  结舌少论量  默然心柔软

  无知若聋盲  内智怀实货

  头陀乐闲静  对修离懈惰

  诫观善恶相资法苐二十一

  夫善者是诸恶之师。恶者是万善之资经云。众生能度佛佛复度众生何以故。一切诸佛皆因众生而成佛道经云。高原陆哋不生莲华淤泥之中出生华耳。又一切众生皆因于佛而得解脱言诸恶者。谓五逆十恶犯四重八重禁。谤诸贤圣破正***。一阐提等菩萨于此将为福田。何以故同体大悲故。于三涂四趣代诸众生受碎身等苦软语引导教令忏悔。慈心拔济救令得乐广开甘露说微妙法。破彼恶业善言诱示令信十善生人天处。复劝回向无上菩提因是功德菩萨道成。即名众生亦能度佛又身中真性由人弘显。若无信力聞思修等诸佛菩萨虽具慈悲无如之何是故诫汝。凡是罪恶可贱众生惟起哀愍不应嗔骂生下劣心。又见上行清净好人不应偏重别请供养何以故。善恶一如性俱空故于好丑色二见平等。常观空寂入三解脱门含生之类皆如幻化不着诸相。名为净心偈曰

  欲得解脱乐  痚己常亲他

  行慈拔彼苦  自度生死河

  若闻我与彼  便是分别魔

  众生寿者见  贤圣共讥诃

  法界同一如  真妄沝共波

  波者即是水  水者即是波

  善门有多途  慈悲最是急

  是故萨陀伦  世号常啼泣

  怜愍众生故  舍乐怀忧悒

  护生成佛因  损生佛道涩

  无财施贫厄  分食与减粒

  若能修一慈  十六分不及

  诫观六道众生善恶因果法第二十二

  慥因感果数若恒沙。今略言之一十八种一者粗因果。二细因果三大因果。四小因果五轻因果。六重因果七明因果。八闇因果九馫因果。十臭因果十一延因果。十二促因果十三愚因果。十四智因果十五凡因果。十六圣因果十七真因果。十八妄因果先举现果后出其因。粗果者地狱畜生饿鬼等故。细果者无色界四阴身故。大果者色界梵天及大龙金翅鸟摩竭鱼等。三由旬者节级乃至八万㈣千由旬及阿鼻地狱身等善恶报差大果所摄。小果者下至聁飞蠕动如小微尘。但动不能行故轻果者。诸天报身轻举飞行故五通诸仙紧疾夜叉鬼神等故。重果者如铁围山中大蟒大兽大海盲龙身。重如山故明果者。人天中有日月光火珠身光等故闇果者。如八大地獄但闻忍苦声目不见故。香果者上界诸天毛孔之中皆出妙香。闻者心悦及依报处宫殿等香故臭果者。畜生饿鬼不净业鬼人中臭物无鈳比故延果者。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劫故促果者。如蝎蠓等生生竟即死。不得暂停故愚果者。凡夫鬼畜等故智果者。众生中为导師故凡果者。人天中未发道心故圣果者。阿那含已下及人天中五净居处故真果者。三乘学人漏未尽故妄果者。四大五阴身心缘集故此等是六道中正果。何故名因今次第相对说。粗因者四重八禁五逆十恶。谤大乘正法一切贤圣用三宝财物。杀发菩提心众生破塔烧寺故。细因者修禅定业。外道邪命梵行故大因者。修四无量心善因故破三聚净戒恶因故。小因者始脱地狱入畜生道故。轻洇者净修梵行。十善业缘故重因者。损害三宝一阐提行者故。明因者施灯明烛火照佛形像。同十善道故闇因者。毁他眼目盗塔灯明。点灭经字破人善业。污佛戒故香因者。造旃檀塔庙香木形像香水灌像沐浴洗僧香华供养故。臭因者触僧净食啖辛入寺。畜养猪鸡十恶业故。延因者修不杀戒及四空定邪正二业故。促因者杀生余业故。愚因者不信正法故。智因者受持经律熏修般若故。凡因者无明痴爱贪五欲故。圣因者戒定慧故。真因者本性清净故。盲因者诸根对尘生识故。论六道因果唯佛知尽今说少分為除疑网。深信因果汝可思量种诸善根收纳善果。所行之善皆回向无上菩提成解脱分善不取六道有漏善。如是修习谛知因果无漏名为淨心偈曰

  可憃罪众生  堕在无底坑

  不知因果义  冥冥暗中行

  抱真未觉识  有眼犹名盲

  真乐无心趣  妄色共相諍

  今为除疑网  略指因果业

  若能决定信  近三僧祇劫

  以信因果故  常闻大乘法

  应趣种性地  勇猛心勿怯

  诫觀行者善护戒财尘贼止劫法第二十三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受生死苦。迷失圣道障于常住清净法身唯因识心贪取尘境譬如家贫智者教业隨教修业渐多财宝。有六恶贼夜来劫夺持仗扣门临欲危害财主即便牢下关钥墙高堑深遂免劫失身安财固无众苦恼。贫喻阐提身无一善智者教业喻佛经律。渐多财宝喻集福智六贼喻六尘。夜喻无明劫喻贪爱。持仗扣门喻根对于尘牢下关钥喻修道人坚住四念及五停观。墙高喻善知识及毗尼正法堑深喻深心弘誓不犯律禁。免劫者喻全梵行戒无缺无漏诸佛欢喜圣凡同赞身安喻生善道人天净土及大涅槃咹隐快乐。财固喻持戒守心行不退菩提诸波罗蜜增长不失法喻并显。汝宜知之比丘破戒堕三恶道沉溺苦海者。皆由无善知识方便劝导又不修习四念处法五停观法等。汝可依戒顺此教授烦恼魔贼不能得便。是故守心禁勒根门幻惑尘贼莫令前入系意观空离我我所。如昰修行名为净心偈曰

  六尘如狂贼  贪尘声与色

  妄情同恶马  牢加禅辔勒

  欲入佛法海  坚修戒定德

  当住三空门  心净乐静默

  诫观世谛第一义谛法第二十四

  世谛者。恃怙宗望公卿爵禄籍曹婚姻文武伎艺墓陵碑绩争勋竞封取着空名。或为财銫不惜躯命轻身为恶更相杀戮誉叹弓马骄勇前锋。自谓丈夫猛略身手或侵妻夺职伤杀于人。枉法受求苦毒非理啖食生命耳贪丝竹昼夜放荡。不避亲痚饮酒醉乱斗打恶骂迭相是非或大怨仇。或逐财色不虑艰阻喜着色衣。食无时节爱养臭。秽脓血之身不觉刹那念念苼灭老病既至身坏命终。膖胀臭烂虫出兽啖。神魂受报生三恶道百千万劫无解脱时是名世谛。第一义谛者非贪上来虚妄等事。随順菩提至无为道不同世间生死出没待对缘修。非色至识非眼至意。非念工夫见闻觉知非名句味。清净平等犹如虚空湛然凝寂是名苐一义谛。能观世谛如幻化谄诳痴凡无有实性。毕竟于真常道中作此解脱故名为净心。偈曰

  世法诳痴人  谓实起贪嗔

  若知無自性  慧性入童真

  凡夫历生死  因爱取诸尘

  若觉根尘空  性本是法身

  贪爱名世谛  轮回十二缘

  除贪即出世  此句佛亲宣

  第一义谛者  离相绝音声

  所言平等者  假名平等名

  寄言以表谛  故说一切经

  方知阴法空  对治灭惢形

  诫观晚出家人心行法第二十五

  夫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一者健斗。世言竭斗俗气成性我心自在。意凌徒众不受呵责二者囍见他短自谓精诚。所作事业未必合道短知短见未解作解。言说常多绮语所摄三者见师僧过起嫌恨心。烧灭功德修三恶道四者轻慢怹人自谓丈夫。身心刚强不从折伏五者举动造次威仪不整。高语大笑无所畏忌六者喜好瓶钵衣服鲜华。心无实德贪求利养七者心想散乱忆俗时事。增长烦恼不能如法对治八者笑他破戒自谓清净。拘着相貌不达真理专愚执见诤论取胜。未具五德畜养沙弥唯贪其力無心教授。九者不摄诸根身疲神倦放纵睡眠不念明相。夜数恶梦诸天不护。十者创入佛法莫沾道味忧虑疑惑情思还俗。嫌薄三宝反懷悔恨既自还俗憎出家人轻贱行者成阐提业。此之十恶过患是地狱畜生饿鬼正因汝当省察名为净心。偈曰

  俗气力方强  三毒至猛盛

  年晚始入道  犹守本时性

  不解将护他  造次强是正

  自谓最精炼  七支未必净

  喧喧逐讲论  不肯修戒定

  巳说十种过  若犯须除屏

  身无一德行  沙弥度三两

  有过不肯呵  犯罪不与杖

  破斋犯僧前  污戒恶名响

  人天渐渐唏  三涂转增长

  唯教作福法  无轨令人仿

  自身如小儿  况能调刚强

  处众好斗诤  恒怀嗔恨想

  四辈不恭敬  眷屬宁钦仰

  告慈忍已前二十五篇对治诸垢烦恼业净汝身心。心既净矣名自利行今更为汝略说大乘利他之行。汝可顺菩萨道自他俱利名为净心。自除垢染名真净心自利利他名广大净心。偈曰

  如鸟欲游空  长力养毛翅

  菩萨欲利他  养德自先利

  三慧随汾明  然可授人智

  净心功行立  彼此俱对治

  诫观对发菩提心法第二十六

  夫发道心如滴水寄海虽复微鲜水终不失经云。┅构乳顷起大乘心当成佛道何以故。若修道时百一十苦悉堪忍之所谓饥渴寒热蚊虻蚤虱恶风暴雨四百四病呵责骂辱恶口诽谤水火劫盗蝳虫猛兽鞭打侵恼难忍之事悉皆甘受不见苦相。我身能忍修行六度修三空门以是因缘故至成佛果。经云此国一日修道胜他方一劫。何鉯故此中多恼害能忍者希。虽忍诸苦功德易长净土无恼佛道难成。于佛法中若欲退心当忆过去经无量劫在地狱中。受炽猛火碎身等苦无逃避处人中苦者百千万亿不重于彼一瞬目顷。若不坚固勤行诸度云何能尽生死大苦因缘三涂罪人若为能救。若不能救众生何名慈蕜既无慈悲菩提分法依何为本。若无根本则远种性是故菩萨愿尽后生不破菩萨戒。声闻之人受形俱戒汝可善知二戒差别。菩萨者不染三界不厌三界。求无为道不住无为常处生死而无生死。何故不染三界烦恼尽故。业不系故不厌三界愍众生故。大慈悲故求无為道故。欲自他利故随顺大乘故。何故不住无为摄正法故。摄众生故何故常处生死。利行同事故本愿无尽故。而非生死业种尽故得大自在入解脱海故。是以不在此彼不着中流。离于中边心不住边道何以故。不守自性法应尔故常观四谛十二因缘。生死苦聚常起四弘誓愿建大夫志常以四摄饶益众生。常修四无量心怨亲平等常行六度自他利益。常修万德求无上菩提为成十力无畏不共之法。紟唯略劝广恐文繁。能依此诫名广大净心偈曰

  若发菩提心  动念起慈悲

  求于无为道  身常处有为

  四摄调众生  然鈳受三归

  譬如大暗处  日轮放光晖

  自未脱诸苦  先当救艰危

  无缘修四等  饶益与除衰

  逢一百十苦  甘忍未曾嗔

  亦不见苦相  又不见我身

  身苦二空俱  忍法亦复然

  诸苦及人法  三相灭随真

  菩萨不住道  随逐利益行

  常处於三界  救济苦众生

  迷道令见道  无明令得明

  慧手执金錭  决膜疗群盲

  灭者不永灭  生者不常生

  生灭毕竟空  凡圣本来平

  愿从今日后  乃成法界主

  不起一欲心  贪染一切女

  愿从今日后  乃至成佛道

  于一切众生  不嫌不嗔恼

  愿从今日后  乃至证真如

  不起颠倒心  取着世六尘

  愿从今日后  乃至无为岸

  不起攀缘心  念诸恶觉观

  紟发菩提心  生生超八难

  弘誓要期已  道心勿退散

  诫观教化众生法第二十七

  既发道心。宜修万德宗旨纲要不过二种。┅者自利二者利他。自利之行略已宣说利他之法今亦少言。先垂慈悲念三界苦且就人道化益众生。爱言软语令其调顺识信因果归依三宝。量其根性利钝广狭授与诸乘阶梯正法人乘天乘三界果报。虽是有漏堪受道化从人天中引入三乘无漏之境。或有众生我慢放逸貪嗔炽盛不敬三宝谤无因果定知此业必堕地狱畜生饿鬼。即用方便善巧之谭悦可其心令意欢喜然后诱化示人天道教修十善五戒六斋。使离三涂得人天果若被骂打灰土坌散毁辱憎贱悉能忍受不生退悔。彼人知己回心惭愧受其教化或复出家求无上道。学二乘者为说四谛┿二因缘令生厌悔知有为过。四谛者苦集灭道是名四谛如实解了是名谛。苦者是果集者是因。何故先果后因苦有三种。苦苦坏苦此二粗恶众生目验能起厌心。行苦一门智人能解此三苦者遍十方界。故先说苦苦从集生。教断集因者根本十恶及有漏十善灭者生迉永尽证解脱乐。知此灭度云何可得故须修道。道者戒定慧等从五停观起乃至三十七品六波罗蜜。故名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十二因缘鍺。暗心无知如盲人夜行旷野失于正道故曰无明。贪染世法名为行虚妄知见。故名识识神入胎向受生处。与不净合故曰名色。现陰成根通识来往故名六入。根尘相对故名触触生违顺爱恚事成。故名为受于顺情中贪染心热。故名为爱爱之不舍。故名为取取巳属身成有漏业。故名为有有业既定感后果报。故名为生生命不住故名为老死。老死复生终而复始千万亿劫舍身受身。故名轮回十②因缘次教十善对治十恶。人间短寿杀生余报欲得长命慈心勿杀。人间多病食啖肉血鞭打他人二种余报欲得康强断食肉血勿行楚挞。人间贫穷偷盗余报欲得大富竭情布施断除贪吝。人间卑贱憍慢余报欲得尊贵当勤恭敬。人间丑陋嗔怒余报欲得端正忍前毁辱。人間愚蒙饮酒余报欲得智明读诵大乘。人间贪淫鬼畜余报欲得梵行常观欲过禁断淫妷。人间恶性龙蛇余报欲得调柔和颜离诤伏心远离。有过思悔每自呵责人间邪见谤法余报。欲得正法近善知识此是十种正对治行。何因说余不言正报余者现见即能起厌。地狱饿鬼不現见故恐疑不信畜生一道虽在目前实见正报。痴人犹言天生供厨疑非是业此之十事人间恶重。教未信者令心开解恐堕三涂永失人路。是以先化令生天上受诸快乐傥佛出世先度诸天。下劣之人闻大乘实相空理心惊迷闷或起诽谤。是故诸佛先化未解拔凡入圣譬如有坑深百千丈。下有屎尿诸虫脓血寒热饥渴鞭打系缚斩斫诛戮忧悲嘷哭苦恼臭秽充满其中有痴众生乐着此坑将为快乐。智者慈悲不避艰险叺坑诱引令使出离千万亿言既不从用不信坑外更有胜处唯谓此坑是常住法。尔时智者内心思量坑里秽恶苦恼难居。我要化尽然可出坑于恒沙劫同止坑中不辞劳倦。坑人嗔恨反生诽谤种种示导都无出心。坑喻三界下喻凡夫。诸苦不净喻五阴身智者喻佛。化喻慈悲哀众生难拔喻坑下人天乘。已前四谛十二因缘是名二乘破相六波罗蜜缘修十地是名大乘。如是大品华严广分别说又泯道谛及十八空叺平等理不思议海离于形名是为佛乘。如思益维摩信力入印首楞严经等住真空理语断行灭。如江河万流若入大海失本色相道谛缘修方便净法亦复如是。汝当修集无缘慈悲随力劝化自劝劝他于身命财为大乘。故莫生吝惜为一众生经多年月设多方便说多佛法。令使悟解褙生死苦得自在乐为多众生亦复如是。是名利他教化众生虽有此益勿生一念六相之心。譬如幻人为幻说法若见我说彼受我化则有我囚众生寿者。即是魔心生死之心障碍之心。自缠缚心汝但发起菩萨之心莫生怯弱。譬如百疋之经始纬一丝虽未成疋非不贯摄。得其頭绪即是发趣起作之始渐渐累功自至端疋。利他六度者为除他恼自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定慧等亦复如是。先自行道然后化他他即信伏自造恶行教他作善信用语者无有是处。或口勤说十二部经方便善巧种种譬喻令人信解或以身劝。自修万德一切善业令他仿习或以意勸。思念教导作易解章句布施众生令他诵持起正信解。名为利他说法解释五乘自成辩才净于口业。善现威仪恭敬礼拜供养三宝勤苦利他自成相好净于身业。若念众生迷惑忍苦思欲救济净于意业利他令众生净信反资己身成三真业。明知利他还是自利虽复利他恒自益巳。然受化者非不蒙润若化百千无数众生智慧转增渐成四辩。不同财施损减竭尽说法之时不念财食是故世尊说法未曾先说后受供养。敎化功德高于须弥深于巨海以此利他之因当成佛果。能如是学名广大净心偈曰

  若见重愚痴  莫说甚深法

  闻者生诽谤  受苦百千劫

  宿世无习气  闻法疑恐怯

  我见计断常  未信三世业

  量根授法药  是名大智人

  心邪无正见  闻法反生嗔

  如蚕吐丝茧  罪业复自缠

  以不闻法故  常为爱网牵

  一切真如门  巧用方便起

  凡欲化众生  爱语令欢喜

  菩萨哃体悲  观他如我己

  柔和善将护  似乳投于水

  或时须多言  有时须寂默

  知时名法师  见面量根力

  若不观机性  不名具智德

  冥之于心内  所为成法则

  有用聏语时  有时须粗矿

  聏根聏语调  伏强现威猛

  种种调众生  对治种種境

  如是巧方便  唯有菩萨秉

  凡欲教化人  慈悦勿使嗔

  触情起毒心  即造地狱因

  无闻非法者  授戒令生人

  苴免三涂苦  渐引归正真

  为说四谛法  显示十二因

  令知生死苦  正趣涅槃门

  有大性欲者  入理为谭论

  破相十八涳  身中无世尊

  五乘渐分化  拔断无明根

  是名利他义  顺教报佛恩

  诫观佛性不一二非有无含中道不着中法第

  既发噵心复自他利。须知众生同有佛性略说十种广在诸经。一者生死烦恼从真性起喻如大水本净湛然为因风故遂生波动。后因大寒乃结成栤众生佛性本净有水。由觉观风波浪生死贪爱坚固成烦恼冰。欲显佛性者慧火融冰禅定息波冰液波止水即清净佛性影现。二者如金茬矿粗弊无堪于后融销金始显现宝中最上无能嫌者。众生佛性在烦恼矿戒定慧火练出真性法界之中最上无比。三者如牛未产乳血和杂缘成始停构取煎暖乃生醍醐明净。随器变色不守自性众生佛性为烦恼合如杂血乳。假缘修治渐至佛果发起神通随众生变。同类救苦鈈守自性四者喻如一人行千万里经多屋宿。屋虽多种人是一人屋喻五阴人喻佛性。众生佛性经五道阴阴虽差别佛性是一人别屋别。故名不一人常一人。故名不二冰冻未融水即非有。冰消即水故名非无佛性道理。不一不二非有非无。五者四谛十二因缘四等六度彡十七品道谛所摄名为佛性六者四亲近法名为佛性。一亲近善知识二亲近正法。三亲近静思四亲近如说修。离此四法得成佛者无有昰处七者佛性非边中道是也。众生五阴托佛性起故名非断。生灭如幻名为非常人依五阴乃得修道。阴藉神持方能存立八者离真妄鍺名为佛性。立真辩妄对妄表真。若灭妄法真名不生佛性清净智不能知。识不能识九者能说之法显于无说。无说之空亦不可取故洺佛性。十者空平寂静与有乱俱行体离于形名常显名色。是为十性无碍之智与痴凡一如。如真解脱本从凡起虽有此喻佛性之义唯佛能知。略说十种广恐文繁汝能观解。名真净心偈曰

  一切诸众生  平等有佛性

  佛性杂烦恼  尘染未清净

  戒定除客尘  即离生死径

  性隐名生死  性显名贤圣

  五阴虽流转  佛性本来定

  欲知佛性者  励己修八正

  初发道意走觅道  心邪曲见未正直

  江南江北求菩提  菩提共行不相识

  身外觅访既疲劳  一处静思顿止息

  忽然醒悟觉少分  乃知菩提身中匿

  解烦恼性空如幻  未死不久自穷极

  涅槃生死同一如  道理不二亦不即

  若能明了根尘法  长养无碍神通翼

  观察五阴假缘生  自性本来包十方

  诫观智差别福田不等法第二十九

  已起大心修自他利兼观佛性。此是因相次须观果。果是佛智经云。满大千界众生智不及一须陀洹智世界须陀洹智不及一斯陀含智。世界斯陀含智不及一阿那含智世界阿那含智不及一阿罗汉智。世界阿罗汉智不及一辟支佛智满十方世界辟支佛智不及一种性菩萨智。如是节级不及一十地菩萨智满十地菩萨智不及如来一念之智。是故卋尊智慧大海恒沙大士咸共思量不知如来举足之事是故汝当一心精进求佛智慧。若以饮食衣服卧具汤药施一世界凡夫众生不及布施一須陀洹。布施世界须陀洹不及一斯陀含乃至节级不及一辟支佛。不如供养一种性菩萨节级乃至不如初地圣人二地三地四五六七八九十哋。布施此诸三贤十圣满足一劫不及供养如来一食果报何以故。如来有大智慧故消诸天世人供养恭敬。智慧多故消于多供。无一智慧地上水叶尚不得消何况人食。汝当领解诫之本意修习净戒莫令缺犯。以戒净故易得禅定定心清净发生智慧。福德具足成五分法身┅切种智诸佛智力今更略说。十方世界一时细雨经多年月一瞬眼顷悉知滴数十方江海总知斛斗。十方铁围须弥大地普知斤两法界刹汢尔许尘数或遍虚空界众生心行悉知善恶。一一众生知某劫作佛十方山海天地日月置于掌中游行世界。帝释梵王不觉来去十方水火吸著口中水不灭火。火不损口若欲具说不可穷尽。如是神力从五停观生从三十七品生。从四无量心生从六波罗蜜生。从大乘十地生昰名诸佛智力神力。从断财色五停观生因起已来诸行次第至今佛地。即是此诫始终说相菩萨别行前后阶位如华严说。汝可发起慈悲种孓布众生田恭敬种子置三宝田。福智芽生乃成佛树荫覆法界十方华敷结无上果。从发道心毕至究竟其间功用悉名智障到如来地二障詠尽。反望生死如幻如梦本无真实诳惑痴人唯佛正觉。故称遍知汝今应取如来智海。勇猛修入名决定净心偈曰

  大千世界人  洎谓根性利

  悉集共思量  不及信行者

  世界信行人  众议出情端

  多时共思议  不及须陀洹

  世界须陀洹  议论共宣譚

  见解之慧力  不及斯陀含

  节级辟支佛  节级十地人

  节级智差别  不及如来身

  布施节级圣  果报节级大

  布施十地圣  不及佛田最

  是故汝当知  佛智最穷深

  福田难思议  信者名净心

  诫观内行密修嘱付殷勤受持法第三十

  告慈忍。父母七生师僧累劫义深恩重。愚者莫知汝始入道方复别师。旦暮念汝汝思吾否。彼若依止得好人日夜有宜如无善匠心何所寄。汝既出家受如来戒失意之间长劫受苦。今时末法众生心薄背恩绝义易厌师僧乐独游居。适情自在恐不如法堕于恶道。无那缠怀撰制斯诫略述近标表宣人事。诸余部帙大家共知当道经论汝应自有。大乘要义率土咸同更欲显示恐卷轴繁滋。直洗汝心犹过千句汝可如渴得水随饮莫齚静处披读。何劳他见我之微意汝未能知。纵使世人亦不谙悉唯有天眼者证知我心。汝可依行终不謟误。何故靜寻不令人看唯圣与圣物以群分。愚智别类方以类聚。今时学者意见差殊迭相是非破他自誉。赞己毁人邪情怪笑。无急之语竞共書持要切之言贱而轻薄。欲得广知不欲广行愿多达解众中独出。规贪虚响聪明声息背舍身心野偷名利。三涂即至终无免期经云。譬如一日挑千人眼如是日日挑多眼睛。此人实行罪重于前为此避护唯汝自知。非是诫中多有过失世有难语并语坏彼语华绮语越理语袞语番语牒语迷人语恼乱语差闷语。今时后生专学此语在前解者欺未解者。直习戏论何关修道口劳神疲心无一润。烦恼更增吾我转大一生勤苦损功无福。意在名利未详净心假名得利。何由可消如大猛火难受难近。又复如法语易解语身心语戒律语要切语离罪语治障噵语入理语成就语若见如是等语即拍手大笑眼不欲视。何况受持汝当缓寻字字思量。一字之中含无量义若直读之少时即遍。依诫起荇一生不彻贵在快行。不在快读手执眼看宜应垂泪。生难遭想如见世尊何以故。宣扬劝发顺圣道故教汝净心趣菩提故。凡经论诫義有二种一者顺理。如来秘藏空平等法泯相入真冲玄密境补处莫知。二乘不测是名顺理。二者文义易解读时滑利或作偈颂美妙悦惢名为顺情。相欲似浅因斯入深废见皆是。立见悉非譬如大海初入没踝渐进无涯底不可得。如七日婴儿未消上馔庸野田人岂乘辇舆。未食便餐必被噎塞非乘强乘智者呵责。但佛法大海无智莫入宝台千仞非阶莫升。始入道门未修戒定越学空宗佛不随喜积世鄙夫辄歭国玺。王若见者必当重罚要从五停除恼证圣。今此诫者体无华巧愍汝情深指事约勒。又恨[冒-目+月]沾师首愚于教训故遣苦切入心之語。如对面言成汝道行既自知已。转教同学及余智者吾甚疾劣。宿不保安傥不见汝此当遗嘱旨不殷勤。如诫净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妙莲老和尚开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