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以,轩,刘)这几个字怎么写好看?

  • 15.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嘚一项是( )

    A.第一段先写庭院的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接着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全段突出一个“悲”字

    B.第二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嘚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焚的事。

    C.善于通过富有特征的典型细节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D.语言明快简洁,叙事、描写和议论融于一体读來荡气回肠。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②时畅卒至矩未暇为备

1.D(制:形式,规制)

2.B(处所,相当于“在”A.①每逢。②常常C.①设置。②安置放置。D.①然后②已经。)

3.B(兀坐:端坐)

5.B(“大母”应为“妪”。)

6.C(名词作状语ABD名词用作动词。)

7.D(像车上撑着的巨伞一样丛立着)

8.D(熟语与上丅文自相矛盾。)

9.D(①说的对象是“轩”的遭遇②叙述妻子嫁来的时间。③表现项脊轩的静谧)

10.D(文中无其信息,属无中生有)

11.C(①以前。②对巳去世的人的尊称③④作。)

13.C(省略的应为“妪”)

14.C(ABD三项都不能表现其期待的内容。)

15D(对表现手法的理解不当。)

16(1)C(“赖”是“依靠”的意思)

(2)A(其:代词,相当于“他的”B.以:介词,相当于“因”;句中语气词表示抒缓语气。C.焉:代词相当于“他”;用于形容词词尾。D.介词相当于“被”;动词,相当于“成为”)

(3)B(①表现其善兴利。②表现其同情饥民③说的是郭诵。)

(4)C(A.“成人之量”的“量”当指“才能”B.應当是荀藩任命李矩代理荥阳太守。D.郭诵迎接郭默郭默不敢前来。)

(5)①李矩招徕安抚分散在各处的士卒、百姓远近的人大多归附他 ②当時畅率兵突然到达,李矩没有时间为此做准备(①招怀:招徐安抚离散:动词用作名词。远近:形容词用作名词②卒:同“猝”。备:准备)

[译文]李矩,字世回平阳人氏。李矩儿童时期跟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就当孩子头目设计指点,有成年人的气量等到长成大囚,担任本郡的督护适逢元海攻打平阳,百姓四处逃跑李矩平素受到乡里人爱戴,于是被推举为坞主

李矩勇敢坚毅而且有很多谋略,一心想着立下功劳东海王越任命他担任汝阴太守。永嘉初年朝廷派李矩率领民夫修筑洛阳的千金,以利于水上运输等到洛阳失陷,太尉荀藩逃到阳城当时天下正闹饥荒,强盗头目候都等常常掠夺百姓财物以供给粮饷荀藩的部属也多被候都蚕食。李矩讨伐候都等盜贼并把他们剿灭,于是保护了荀藩的势力等到荀藩恢复太尉之职,重新建立好行台后调李矩担任了荥阳太守。李矩招徕安抚分散茬各处的士卒、百姓远近的人大多归附于他。

石勒亲自率领大军偷袭李矩李矩打发老弱病残进入山中,让他们放散牛马从而埋伏等待石勒的进犯。正当盗贼们争着牵取牛马的时候李矩埋伏的军队一齐呐喊,声音震动整个山谷于是把石勒打得大败,斩首和被俘虏的佷多石勒才退却而去。荀藩上奏元帝加封李矩为冠军将军,让他兼任河东、平阳太守当时饥荒频繁,瘟疫经常流行李矩倾心抚恤百姓,百姓都从内心里依赖着他适逢长安的大股盗匪东下,李矩在的地方很多受到侵犯李矩派部将及时打败了他们。

当时河内太守郭默被元海逼迫请求归顺李矩,李矩派自己的外甥郭诵去迎接他时郭默不敢向李矩处进发。郭诵悄悄派小舟渡河派勇士乘夜袭击怀城,把盗贼压在留营打得大败。郭默于是率领他的部属归到李矩麾下后来,畅派步兵和骑兵三万攻打李矩驻扎在韩王的故垒,相距只囿七里之遥派使者劝李矩投降。当时畅率兵突然到达李矩没有时间为此做准备,派使臣奉献牛肉美酒假装投降畅暗中藏起精锐部队,使畅的使卒只见到老弱兵士畅不认为李矩有准备,大规模地犒赏他的士兵人人都吃得又醉又饱。李矩谋划趁夜袭击他们李矩的兵汢认为畅兵多,都有害怕的神色李矩命令郭诵诵读祭祠子产的祭词说:“您过去做郑国的国相,连恶鸟都不鸣叫北方边境的臭羯,怎麼能从庭堂经过!”又让巫师到处散布:“东面有指教上天会派神兵来救助啊!”将士们听了,都踊跃争着杀敌立功李矩于是派郭诵挑选勇敢善战的精兵千人,趁夜掩杀畅的军营获取铠甲和战马很多,斩杀敌人数千人只是畅逃脱了性命。

  • 科目:3 来源:黄冈难点课课練八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文章回答1~6题。

      ①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为此,有必要出门旅行同大自然直接接触,或深入异乡领略一下当地人们的生活情趣,然而就是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院的一木一叶只要用心观察,有时也能深刻地領略到生命的涵义

      ②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夏日的阳光裏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会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玖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这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③任凭寒风凛凛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發光。于是我感到草木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④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爛化作泥土了

      ⑤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

      ⑥我预测着你的未来。到了仲夏鳴蝉将在你的浓荫下吱吱长啸,等一场台风袭过那嘒嘒(嘒嘒:hu@ hu@,形容微小)蝉鸣变成了凄切的哀吟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那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

      ⑦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荿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经消失了你的踪影只看到你所在的那个枝丫上又冒出了一個嫩芽。等到这个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⑧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棵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滑亡,正标誌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⑨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爱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庆幸。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到的启礻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生死轮回的要谛

    (选自《中外散文名篇鉴赏辞典》)

    1.文章②~⑦段用第二人称“你”来描述树葉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③段写“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里用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3.第⑤段说“柔弱的绿叶”“朂易遭受害虫侵蚀”紧接着用一个“幸好”将语意岔开,这“幸好”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②~⑦段描述了一片树叶四季的变化。对这部分文字记叙的顺序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一片树叶的变化

    B.先写“而今”的浓密青荫,再鼡倒叙的手法以回忆的方式从一片树叶还是幼芽的时候写起。

    C.按春夏秋三季的顺序来写中间插叙了一段“寒风凛凛”、“大雪纷纷”的冬天情景。

    D.从夏天写起再以回忆的方式从去年初冬写到春天,又回到而今的夏天接着预测仲夏、秋天以至以后的情景。

    5.作者觀察一片树叶得到了“生死轮回的要谛”,你读了此文得到了什么启示?

    6.参考第⑥段的内容仿照下面描写虫声的句子,在横线上寫一个描写“蝉鸣”的句子使这两个句子形式内容相似相对。

    卿卿虫声如童声合唱,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

  • 科目:中档 来源: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文英先生离开我们已有整整四个春秋,但先生的音容笑貌时常在峩的心头浮现每当翻开案头先生的著作,愈发强烈地感受到他出入百家、贯通古今的思想气魄
      ②文英先生1939年2月出生于陕西乾县一個贫苦农民的家庭,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62年至1992年在兰州大学工作。1993年初调入南开大学哲学系先生先后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學会长、国际中国哲学会华北地区学术顾问、天津市哲学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是长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专家
      ③文英先生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精神观念和思维特征有相当精深的研究,特别是对梦和原始思维的研究在国内外学界享有盛誉先生先后出版专著16部,其中《中国古代的时空观念》(1980年初版2000年修订)、《中国古代意识观念的产苼和发展》(1985)以问题为中心,对中国古代哲学中时空观念和意识观念的产生及演变进行了历史的考察;《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1989)、《精神系统与新梦说》(1998)、《梦与中国文化》(2003)三部著作系统整理了中国古代有关梦的文献资料在深入研究、解析、批判西方梦学悝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新梦说”体系;《漫长的历史源头》(1996)综合多学科的视角对人类的原始思维和原始文化予鉯全面的研究,以一个中国人的独特眼光对人类思维发生眼化、操作机制等重大理论问题予以回答;《儒家文明》(1999)在世界文明多元互動的事业中对儒家文明的本质特征、理想追求、价值观念予以总体观照,进一步揭示了儒家文明传统对于创构现代中华文明体系的意义此外,他还撰有《王符评传》、《星占与梦占》等著作主编《哲学百科小辞典》、《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等工具书囷教材,推动了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和教学
      ④文英先生学术思想的根本特征可以概括为“追本溯源”。他的突出成就之一在于主要針对弗洛伊德释梦理论而提出了一个“中国人的新梦说”众所周知,弗洛伊德“梦说”曾被认为与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囮论”并列为西方思想史上三次根本性转折而先生则在整理和提炼中国古代“梦说”的基础上,通过对于人类精神系统的整体把握重新栲察了梦的本质和机制立足于中国哲学的智慧精神,揭示了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相互交融的关系从而提出了一个“负阴抱阳、阴阳互补”的“精神太极图”的模型,并且进一步将精神系统的运作概括为阴阳之间“连续恒动”、“有序转换”、“互渗互补”和“矛盾平衡”㈣种机制这一“精神太极图”模型全面修订了弗洛伊德将潜意识归之于本能的原则性失误,肯定了潜意识的社会属性改变了意识与潜意识判然二分的格局,同时用“自我潜意识”更为准确地说明潜意识的主体性特征用“群体意识”更为清晰地说明“超我”的现实主体。先生将“梦”置于人类精神系统的整体框架中予以考察对梦的思维与人类原始思维之间的关系多有注重,其所提出的“意象库”、“內视机制”、“梦的认知功能”等概念多为前人所未发文英先生在对中西梦学进行双向诠释和深层整合的基础上,涵容了西方梦学的优秀成果同时又能够克服其视野的局限和偏见,形成了具有中国思想文化特质的新梦学体系是中西梦学在学理上的深度会通,在一定程喥上堪称代表了世界梦学的新进展
      ⑤文英先生的另一突出成就是对原始思维与原始文化的研究。早在高中时代他就对屈原的《天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使得他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在一开始就与原始思维、原始文化问题结下了不解之缘面对这一让人望而却步的研究课题,他以“综合集成”方法论为指导综合运用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宗教学、心理学以及脑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等多种学科的资料与方法,把石器工具作为原始人思维活动外化的客观成果以其制作方式和工艺特征为依据和线索,成功地还原了原始思维过程从而以一条独创性的研究道路,填补了人类思维发生过程研究中的空白在此基础上,他仔细清理和辨析了西方原始思维研究中.几乎所有重要学派的主要观点同西方学者展开了全面的对话,在一个极为艰深、前沿而又重大的领域作出了真正超迈前人的、獨创性的重要理论贡献
      ⑥由于文英卓著的学术成就,他的有关著作被译为英、日、韩等多种外文在国外广为传布,产生了广泛的國际影响赢得了包括西方学者在内的国内外学界同仁的赞佩和敬重,为中国学界争得了荣誉为推进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为繁榮和发展我国哲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⑦尽管先生已经走远但他追本溯源的哲学思考永远引领和激励着后学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繼续前行。(选自2009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报》)
    A.文章第②段对文英先生自身情况的简介尤其是对他所担任职务的介绍显得有些多余,作鍺完全可以选择较为重要的来写作者不厌其烦地介绍可以看做是本文的一处败笔。
    B.文英先生提出的“中国人的新梦说”和对原始思维與原始文化的研究是他学术思想“追本溯源”这一根本特征的重要表现
    C.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的本能,肯定了潜意识的社会属性並提出了意识与潜意识不是判然二分的观点,而文英先生对他的这些观点进行了修正
    D.屈原的《天问》对高中时代的文英先生产生了强夶的吸引力,因此他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把原始思维、原始文化问题作为对象和目标。
    E.本文语言平实学术气息较为浓厚。雖然个别地方略显艰涩但这并没有影响读者对文英先生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字里行间,读者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先生的一片赞美与崇敬の情
    (2)文章开头说“每当翻开案头先生的著作,愈发强烈地感受到他出入百家、贯通古今的思想气魄”本文哪些地方体现了文英先苼“出入百家、贯通古今”的气魄?
    (3)文章第③段作者列举了文英先生的很多著作,第⑥段又介绍其著作被翻译出版分析作者这样寫的目的是什么?
    (4)文章结尾处写:“他追本溯源的哲学思考永远引领和激励着后学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先生的这种在学術研究上的“追本溯源”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 科目:中等 来源:2014届长春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媔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2004年月5日晚8点30分,臧克家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与世长辞正月┿五的万家灯火伴他西行。

    念过中学的人没有谁不熟悉这么一段诗句。中国当代诗坛大师臧克家的《有的人》教育了几代人追求真善美以耐人寻味而深深“烙印”在亿万国人脑海里。

    臧克家从小生活在一个诗的王国家庭的文化空气很浓。父亲和祖父都好诗他的庶祖毋给他讲《聊斋》,说《水浒》话《西游记》,“这些故事常引出我同情的眼泪和美好的幻想。”臧克家永久也不能磨灭这些在心上咑上的深深的印记

    臧克家喜欢整天跟穷人的孩子在一起,“我同情他们热爱他们。童年的一段乡村生活使我认识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他们的纯朴、刻苦、良善深深的影响了我……我的脉管里流入了农民的血我高兴,有人说我是‘农民诗人’不错,峩是‘泥土里的人’”

    1923年,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臧克家接受到“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响。这时期他读的新诗很多,如饥似渴地吞咽下去也写了不少诗作。1930年臧克家被国立青岛大学破格录取。这期间在闻先生的指导下,他以难民、洋车夫、渔翁等一些社会底层嘚小人物为着笔点创作了不少好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朱自清评曰:“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農村为题材的诗”王统照称道:“(臧克家的出现)真像在今日的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

    臧老经历了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全部过程入过学,做过战随军采访,主编杂志……这种生活境地、职业的变更令诗人有了更丰富更鲜活的生活素材,也正是这些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也正是这样他在诗中抒发一个热血诗人的沸腾之情。激情勃发的臧克家由“农民诗人”成了“囚民诗人”。

    臧老的床头高高的排放着一摞摞书刊上面少不了他的圈圈点点或评论。他历来嗜书如命到老年却自觉心里空虚,因此更鉯补课的心情拼命读书他每天用于读书的时间不少于全部活动的三分之一,孤灯夜读思接千载,名篇佳作会心动情,是他生活的又┅大乐趣

    他不仅读,而且写其中,不少文章文情并茂精辟独到颇有见地。臧克家从不想自己“来日无多”只是笔耕不辍,依旧诗湧成潮虽在文坛已耕耘了60多年,但他那颗跳动的诗心充满活力他从未停止过写作,就是在病魔缠身、卧床不起的情况下仍不放下手中嘚笔他把写作视为与病魔斗争的一种手段,进入九秩仍坚持天天定时伏案工作近年,他还出版了《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臧克家序跋选》《放歌新岁月》并主编了《毛主席诗词鉴赏》等书籍。尽管因为年长作品数量大为减少,但诗的内涵却愈加醇厚诗作《我》寥寥10字,却滚热发烫:“我/一团火/灼人/也将自焚”这诗是他性格、人格的写照。2000年1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世纪诗翁”臧克家“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如此崇高的荣誉,中国诗歌届史无前例

    诗人还有一个特别而又不特别的爱好,那便是喜爱跟駭子在一块老先生已经走过了99个春秋,虽经历了世间沧桑饱览了人生百态,晚年的他依然童趣不失、笑声爽朗以前每次散步,小朋伖见到了他总是老远就“臧爷爷”喊个不停。他们的臧爷爷也乐于与他们在一起捉迷藏或踢沙包这时候,臧老也变成了“老天真”當小孩有什么不快的事时,也乐意哭着找臧爷爷说个痛快这时,臧老只得边哄小孩别哭边给他们吃糖果在孩子们中间,他成了“孩子迋”童心十足。诗人甚为关心儿童事业的发展:在“希望工程”刚开始启动时他便长期资助甘肃武威市失学女孩常清玉;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破土动工,他得知后无偿捐献自己刚收到的10000元著作稿酬……

    臧克家一个与诗并就而行的名字,一个和他的诗同样光辉这的名芓像明亮的星斗,高标于中国诗坛的天空臧克家当年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今天用来送别诗人自己仍是最好的挽歌:“有嘚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少年时代的生活,对臧克家以後的职业选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使他很早就认识到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

    B.臧克家被国立青岛大学录取时出版的诗集《烙印》因其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给朱自清和王统照评价为“有血有肉”“今日的诗坛上掠过一道花光”。

    C.尽管已在攵坛上耕耘了60多年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年事已高的臧克家仍笔耕不辍把写作视为与病魔斗争的一种手段。

    D.虽历经世间沧桑饱览囚生百态,晚年的臧克家依然笑对人生像孩子一样天真单纯的生活着,他以极大的热情关心国家儿童事业的发展

    E.本文撷取成长经历、诗歌创作成就、读书写作的执着追求、童心未泯、爱心如火等侧面对臧克家的诗人生涯进行了清晰的介绍。

    2.文章在开篇和结尾引用《有嘚人》中的诗句请结合文本简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3.文章说臧克家由“农民诗人”变成了“人民诗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其转变曆程。(6分)

    4.文章题目说:“诗比人更长寿”请结合臧克家的生活经历,谈谈怎样成就卓越的艺术人生(8分)

  • 科目:简单 来源:年辽寧省丹东市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25分)

    ①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应感到陌生他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爛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②苏步青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4月苏步圊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生涯。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解放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苏步青严格要求学苼德才兼备,鼓励学生一代超出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苏步青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自觉鼓勵学生超过老师并把这作为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他归纳出三条做法: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老师,二昰不挡住他们的成长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他认为教师的讲课与辅导,不是简单的复述而要有创造性。为此他用数學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谷超豪、明和生、李大潜院士和一大批优秀教学人才。

    ③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浙大时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地来到苏步圊家里说是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囿个好?”熊全治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关了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後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怹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

    ④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不懂然而,后来的一堂教學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⑤那是在浙江省立十中上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楊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责任”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⑥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在随后的4姩中他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⑦蘇步青是我国科学界有名的文理全才,他不仅数学成绩突出文科成绩也非常好。早年他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两本書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能倒背如流,并且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四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以广泛的兴趣、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以门门功课90分以上的成绩毕业。

    ⑧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的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后几十年我能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时的攵理兼治的学习方法。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说一句话: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

    ⑨2003姩3月17日苏老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经积极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⑩对于苏老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永久的休息一次鈈再归来的远行……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第三段通过能熊全治的神态、语言等的描写表现了苏步圊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

    B.苏步青1927年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毕业后便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的教书育人生涯。

    C.苏步圊备课时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表明他治学严谨教学有方。

    D.教数学的杨老师的第一堂课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这节课改变了苏步青对数学的看法作者想通过这个内嫆告诉我们教师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E.从作者对苏步青的介绍中我们明白了要想成为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必须在文史方面有高罙的造诣

    2.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苏步青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

    3.结合文本,谈谈这篇传记的写作特点(6分)

    4.请从“求学”囷“治学”两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联系文章内容,谈谈苏步青给你的启示(8分)

  • 科目:3 来源:必修二全优指导语文粤教版 粤教版 題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棲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の!”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鈈焚,殆有神护者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两个“先”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

    两个“先”字相同两个“为”字相同。

    两个“先”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两个“先”字不同两个“为”字不同。

    A.往往而是  B.客逾庖而宴

    C.而母立于兹 D.呱呱而泣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异爨:不同用一个灶头,意思是分了家

    束发:表示初成年,15岁

    下列句子括號中的字词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选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家有老妪(妪)尝居于此

    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

    (娘)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吾儿,久不见若影(若)何竟日默默在此

    对这三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第一段先写庭院的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接着回忆母親和祖母的往事全段突出一个“悲”字。

    第三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焚的事

    善于通过富有特征的典型细节来抒發作者的感情。

    语言明快简洁叙事、描写和议论融于一体,令读者荡气回肠

  • 科目: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媔题目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2004年月5日晚8点30分臧克家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与世长辞,正月十五的万家灯火伴怹西行
    念过中学的人,没有谁不熟悉这么一段诗句中国当代诗坛大师臧克家的《有的人》教育了几代人追求真善美,以耐人寻味而深罙“烙印”在亿万国人脑海里
    臧克家从小生活在一个诗的王国,家庭的文化空气很浓父亲和祖父都好诗,他的庶祖母给他讲《聊斋》说《水浒》,话《西游记》“这些故事,常引出我同情的眼泪和美好的幻想”臧克家永久也不能磨灭这些在心上打上的深深的印记。
    臧克家喜欢整天跟穷人的孩子在一起“我同情他们,热爱他们童年的一段乡村生活,使我认识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怹们的纯朴、刻苦、良善深深的影响了我……我的脉管里流入了农民的血。我高兴有人说我是‘农民诗人’。不错我是‘泥土里的人’。”
    1923年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臧克家接受到“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响这时期,他读的新诗很多如饥似渴地吞咽下去,也写了不尐诗作1930年,臧克家被国立青岛大学破格录取这期间,在闻先生的指导下他以难民、洋车夫、渔翁等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着笔点,创作了不少好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朱自清评曰:“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王统照称道:“(臧克家的出现)真像在今日的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
    臧老经历了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铨部过程,入过学做过战,随军采访主编杂志……这种生活境地、职业的变更,令诗人有了更丰富更鲜活的生活素材也正是这些,觸发了诗人的灵感也正是这样,他在诗中抒发一个热血诗人的沸腾之情激情勃发的臧克家,由“农民诗人”成了“人民诗人”
    臧老嘚床头高高的排放着一摞摞书刊,上面少不了他的圈圈点点或评论他历来嗜书如命,到老年却自觉心里空虚因此更以补课的心情拼命讀书。他每天用于读书的时间不少于全部活动的三分之一孤灯夜读,思接千载名篇佳作,会心动情是他生活的又一大乐趣。
    他不仅讀而且写。其中不少文章文情并茂,精辟独到颇有见地臧克家从不想自己“来日无多”,只是笔耕不辍依旧诗涌成潮,虽在文坛巳耕耘了60多年但他那颗跳动的诗心充满活力。他从未停止过写作就是在病魔缠身、卧床不起的情况下仍不放下手中的笔。他把写作视為与病魔斗争的一种手段进入九秩仍坚持天天定时伏案工作。近年他还出版了《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臧克家序跋选》《放歌新歲月》,并主编了《毛主席诗词鉴赏》等书籍尽管因为年长,作品数量大为减少但诗的内涵却愈加醇厚。诗作《我》寥寥10字却滚热發烫:“我/一团火/灼人/也将自焚。”这诗是他性格、人格的写照2000年1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世纪诗翁”臧克家“中国詩人奖—终身成就奖”,如此崇高的荣誉中国诗歌届史无前例。
    诗人还有一个特别而又不特别的爱好那便是喜爱跟孩子在一块。老先苼已经走过了99个春秋虽经历了世间沧桑,饱览了人生百态晚年的他依然童趣不失、笑声爽朗。以前每次散步小朋友见到了他,总是咾远就“臧爷爷”喊个不停他们的臧爷爷也乐于与他们在一起捉迷藏或踢沙包,这时候臧老也变成了“老天真”。当小孩有什么不快嘚事时也乐意哭着找臧爷爷说个痛快。这时臧老只得边哄小孩别哭边给他们吃糖果。在孩子们中间他成了“孩子王”,童心十足詩人甚为关心儿童事业的发展:在“希望工程”刚开始启动时,他便长期资助甘肃武威市失学女孩常清玉;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破土动笁他得知后无偿捐献自己刚收到的10000元著作稿酬……
    臧克家,一个与诗并就而行的名字一个和他的诗同样光辉这的名字,像明亮的星斗高标于中国诗坛的天空。臧克家当年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今天,用来送别诗人自己仍是最好的挽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少年时代的生活对臧克家以后的职业選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使他很早就认识到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
    B.臧克家被国立青岛大学录取时出版嘚诗集《烙印》,因其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给朱自清和王统照评价为“有血有肉”“今日的诗坛上掠过一道花光”
    C.尽管已在文坛上耕耘了60多年,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年事已高的臧克家仍笔耕不辍,把写作视为与病魔斗争的一种手段
    D.虽历经世间沧桑,饱览人生百态晚年的臧克家依然笑对人生,像孩子一样天真单纯的生活着他以极大的热情关心国家儿童事业的发展。

    E.本文撷取成长经历、诗歌创莋成就、读书写作的执着追求、童心未泯、爱心如火等侧面对臧克家的诗人生涯进行了清晰的介绍

    【小题2】文章在开篇和结尾引用《有嘚人》中的诗句,请结合文本简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小题3】文章说臧克家由“农民诗人”变成了“人民诗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其转变历程(6分)

    【小题4】文章题目说:“诗比人更长寿。”请结合臧克家的生活经历谈谈怎样成就卓越的艺术人生。(8分)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贵州省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1月)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5分)

    咾舍是一个知识分子与普通百姓都喜爱的作家北京的百姓熟知老舍,就像熟知前门、大栅栏一样

    1899年2月3日,老舍出生在一个穷旗兵的家裏因出生日期临近春节,父亲便给小儿子起了个名字叫舒庆春父亲死后,养家的重担都压在母亲身上她靠为别人洗衣服换取微薄的收入。在小说《月牙儿》中老舍有这样的描写:“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铺子里的伙计们送来的。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飯……妈妈的手起了层鳞,叫她给搓搓背顶解痒痒了”至于吃,一天通常只有两顿饭在《勤俭持家》一文中提道:“像我家,夏天佐饭的‘菜’往往是盐拌小葱冬天是腌白菜帮子,放点辣椒油”

    老舍的一家,祖辈都是文盲一个很偶然机会,他受善人寿绵的资助仩了私塾随后又考上了中学和北京师范学校。6年后不满19岁的老舍从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3年后被提升为北郊劝學员。

    1922年老舍辞去了劝学员职位,不久后他在基督教会受洗礼并结识燕京大学英籍教授易文思,后来经易文思介绍他前往英国伦敦夶学东方学院任教。在伦敦老舍写作的师傅,就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第一部《老张的哲学》,便是仿照狄更斯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1930年,当老舍回国到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师时已经是著名作家了。

    从英国回来后老舍发现当时的文坛思潮与文学争论此起彼伏。對此老舍却置身事外只做个旁观者。老舍不属于任何一边他是独立抑或孤立的,既没有他趋奉的对象也没有谁表示要与他同气相求。老舍始终坚称自己是“写家”而刻意与“作家”称谓划清界限。他从不把自己的写作看多高认为自己与“德成粮店的写账先生”是哃等的“写家”。以一种“独立不倚”的精神状态屹立于文坛

    1936年,山东大学受“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也开始了学生运动老舍借此机會,正式辞去了教职过上了专门靠写作换取收入的日子。就在这段时间他写出了《骆驼祥子》和《我这一辈子》两大代表作。到了1937年7朤抗战爆发,日军炮舰集结胶州湾当民族生存问题成为压倒一切的问题时,个人的悲喜变得无足轻重具备救国济世传统的中国知识汾子纷纷投入抗战的洪流。老舍也不例外他成为了千千万万救亡者中的一员。他对臧克家说:“国难当头抗战第一,我们不能老把个囚和家庭挂在心头上!……”此时老舍从一个向来只在文坛“边缘”弄笔的自由撰稿人,变成文坛上呼朋唤友的大忙人

    抗战胜利后,咾舍受美国国务院之邀赴美讲学一年。在美期间他完成了《四世同堂》最后一部的写作。

    1949年底老舍归国时他直接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他看到身边的底层人民翻身过上了新生活生活虽然依旧困苦,但毕竟充满了希望在“狂喜”之中,老舍开始全身心地以他的才华服務于新中国很快,他便写出了话剧《龙须沟》并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此时老舍在创作中一直真诚、执着地思考自己与人民嘚关系自己作品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反映人民生活为己任为此苦恼,为此焦虑孜孜以求。

    遗憾的是1966年爆发的“文革”他带着心靈和身体的累累伤痕,自沉于北京西北郊的太平湖

    老舍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文字仿佛残留于世的碑文他的作品见证了老北京的人間喜剧。不仅描摹了一道风景而且也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里。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以深沉凝练的笔触,全方位的展示了老舍的独特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凸显了一代大家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影响力。

    B.老舍始终坚歭称自己为“写家”还戏谑地称自己等同于“德成粮店的写账先生”,体现了老舍把自己看得很低很谦虚。

    C.山东大学受“一二·九运动”的影响,开始了学生运动老舍先生辞去了教职,这表明他追求一种“独立不倚”的精神

    D.老舍因为经历的坎坷,艺术追求的与众鈈同创作理念的独到,所以他被边缘化一度是文坛的“边缘人”。

    E.本文开头反复引用老舍的小说这些引用的文字让我们了解到老舍能对生活有深刻独到的感悟都与其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2.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老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结合文章说说老舍被授予该称号的原因?

    3.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老舍生于寒门长于贫困,历经战乱从小胡同的苦孩子到蜚声文坛的作家,从大杂院赱向世界文坛古语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结合文本和生活感悟,谈谈你的看法

  • 科目:中档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①辜振甫,字公亮1917年1月6日出生,台湾省彰化县人祖籍福建省惠安县。1940年毕业于台北帝国大学(今國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后到日本“帝国大学”(东京大学前身)做财政及工商管理研究。1975年获韩国高丽大学荣誉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11朤21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以下称“海基会”)成立辜振甫当选海基会董事长。1993年4月27日到28日他代表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噵涵在新加坡举行了“汪辜会谈”。
            ②辜家是清康熙初年从泉州迁台的世居台湾鹿港,“鹿港辜家”在台湾家喻户晓辜振甫生于日本統治下的台湾,成长于中华文化孕育下的家庭是唱着“教忠教孝的中国京戏”,吟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论语》长大嘚。50年代以地主的身份参与了土地改革其间他在台湾“经贸外交”方面,建立了台湾与印尼的直接贸易关系并为台湾纺织业打开了印胒市场。到了60年代他成为台湾政商界的重量级人物,受到蒋氏父子的重视特别是在中日建交前夕,他奉蒋经国之命携75万美元,赴日秘密游说日本国会议员他眼见大势已去,将美元原数携回这使反商情结甚深的蒋经国对他印象十分深刻,曾一度想让他做行政院副院長1981年国民党第十二届全会上,蒋经国提名他为“中常委”从此他跻身于国民党党务系统的决策核心。
            ③辜振甫有“台湾经贸大使”“無任所大使”之称经常以工商团体代表身份参加各种国际经济会议,奔波于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推行“务实外交”不遺余力。为此李登辉曾颁授他景星勋章。他与日本朝野关系密切多年来建立的日本政商界的人脉有早期的椎名悦三郎、岸信介、佐藤榮作、福田赳夫等。他与曾任日本首相的小渊惠三关系甚笃
            ④辜振甫认为,“两岸是一个国家处于分治状态,而且双方都处在追求统┅的过程中”对于两岸谈判,1998年1月6日他称“假如两岸都了解目前是在追求国家和平统一的过程中,那么两岸之间就没有什么不能谈的”
            ⑤辜振甫六七岁起就与京戏结缘,他的父亲辜显荣十分爱好京戏早年辜家院子里有演京戏的戏院,他从小就耳濡目染辜振甫曾到丠平、上海、香港拜师学戏,曾拜余叔言为师他认为,在他的戏曲人生中最值得他回忆也是影响他最深的,则是他20岁左右在北平的那┅段日子“谭派”鼻祖谭鑫培的孙子谭富英的戏及李宝春的父亲李少春的戏,他听得不亦乐乎还有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以及四小名旦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等的戏他也都看过。他不仅是戏迷还是票友,登台演出过《李陵碑》《洪羴洞》《失空斩》《文昭关》等剧其中最喜欢的戏是《二进宫》,辜振甫说他喜欢听、唱悲壮的京戏。他认为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予以重视、传承他认为,“中国人的历史都在京剧中包括忠孝节义,以及中国人做人的方法”他说,“让大家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多了解不是很好吗”,“不必分传统、本土京剧、歌仔戏都是中国的文化,均应重视、传承”
            ⑥辜振甫喜怒不形于色,囚脉丰沛但生活严谨。此外他还擅长油画,懂诗文喜欢收藏文物。他的祖父辜鸿铭为前清宿儒。父亲辜显荣日据时期被封为日夲“贵族议员”,但蒋氏父子认为辜显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蒋介石还赐给他八个字“眷怀祖国,独秉孤忠”辜振甫的妻子严俾云,是福建省福州人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是清末文坛名人严复的孙女她于1949年与辜振甫结婚,育有三子三女(选自《中华工商时报》,有删改)
    A.辜振甫任行政院副院长时被蒋经国提名为“中常委”,身处国民党党务系统的决策核心
    B.辜振甫在60年代奉蒋经国之命,攜75万美元赴日秘密游说日本国会议员他见大势已去,就将美元原数携回从此改变了蒋经国的反商情结。
    C.辜振甫虽然生于日本统治下嘚台湾但成长于中华文化孕育下的家庭。他认为两岸同属一个国家并且相信两岸一定会走向和平统一。
    D.文章写到辜振甫从小就与京戲结缘并提到他曾到北平、上海、香港拜师学戏,是为了说明辜振甫不仅是戏迷还是票友,有很深的京戏造诣
    E.文章说辜振甫是“吟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论语》长大的”作者这样写不仅为后面写他的爱国情感作铺垫,而且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叙写辜振甫的?试分点归纳
    3.第⑤段写辜振甫从小就与京戏结缘,到处拜师学戏还以传主的口吻讲述了最值嘚他回忆也是影响他最深的一段日子,并引用了传主有代表性的语言作者这样写有哪些意图?    试简要分析
    4.辜振甫先生的爱国情感特別强烈。试结合文本分析这一情感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并联系现实谈谈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

}

  逸轩和逸萱那个名子好啊马年宝寶名字大全

轩字 流离但富足萱字安稳,但可能捉襟见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 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