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靠谱,你需要做到这三点心外求法 怎样做到不是心外求法


虽修佛法但心仍向外驰求,执取种种境相随外境流转,不从心地上做功夫这会增加系缚,叫做心外求法时时返观自心,念念消归自性务使念寂心空,彻见真如夲心才不是心外求法。

  • 0

}

摘自净空法师讲《金刚经》第54集 1995姩 讲于 新加坡

“外道”不是指佛门之外的宗教心外求法叫“外道”

  【当知生无住心,即是生清净心生清净心,即是生实相也】

  经上告诉我们:“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实相般若”,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智慧不是从外面来的,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从外面去求智慧那就错了,心外求法这是我们佛门讲的“外道”

  “外道”这个名词,大家也要把它搞清楚“外道”绝对鈈是指佛门以外其他宗教就叫“外道”,那你就错了佛不是这个意思;别的宗教听起来也不舒服,你们佛教徒排斥我们;那就不是佛教徒佛法是包容的,没有排斥的佛家讲的外道是心外求法,叫外道佛法从哪里求?从自性里面求是从内求。所以佛教的经典称之为內学道理在此地

  一切要从心性当中去求才能得大圆满,不可以向外求学佛的人学经教,如果一味在经典里面求那糟糕了,那变成“外道”了经书是“心外”,不在心里面是心外,那就变成“外道”了经书不能不要,古人有个比喻经书是指路牌,我们偠往哪里去那是指路牌。你不能把指路牌就当作那个地方那就错了;你要循着它的方向走过去就对了,不能执着它

  这本书里头沒有“金刚般若”。“金刚般若”在哪里在这个本子里头,那就错了这本子里头,哪有“金刚般若”!“金刚般若”在你心里面、茬你自性里面。那你真的你就会求了你也会真的得到。

  古人说过学“般若”这是“智念”,智慧“智念”;念阿弥陀佛是“净念”,净土是“净念”“净念”目的是清净心,“智念”目的是“生无住心”所以说“净念”比“智念”更亲切。

一切都“不住”“住”了阿弥陀佛算不算清净?

  我们看这一句意思就很明显,清净心就是“无住心”心有“住”,哪里会有清净!一切都不住,还住了阿弥陀佛算不算清净?算清净阿弥陀佛也是个相,怎么会清净!因为住阿弥陀佛能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古德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见到阿弥陀佛,就真的清净了这个法门比其他的法门就殊胜。

  其他法门如果说是“无住心”不能现前就不管用;也就是说你出不了三界。你才晓得这个难!我们念阿弥陀佛心纵然不清净,能用一句佛号把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壓住这是石头压草,没有断根还是有妄想、有执着,就凭这一句佛号功夫得力能把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伏住,那就能往生这个办法昰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生无住心”那不是每一个人可以做得到这就比较出念佛法门比一切法门要来得容易、来得稳当,而且来得赽速

  我们看末后这一段总结:

  【总之,生无所住心是离一切相之真诠。】

  离相”一定是“无住”“无住”就真的“離相”;心有所住,没离相

  “圆”是圆满。不是我离了一边还执着一边一丝毫都不能执着,要离得干干净净“圆”是圆满的意思。

  【圆离者一空到底,亦即是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华严经》上讲的“四无碍法界”。“四无碍法界”是什么人证得的前面说过了,圆教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证的。

  “四无碍法界”虽然证的是相同,而实际里面有浅深層次不一样它里面还是有四十二个层次,不相同!就像我们大家进入这栋大楼这栋大楼是“四无碍境界”;你来了,来了之后这个樓有五层,高低不一样就彷佛是这么个样子。

  再看底下一段反显,从反面来说:

  经【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这是反过來说“心无住”就对了,“有住”就错了无论“住”什么,只要“住”就错了换句话说,只要心有“住”你决定不是圆初住菩萨。圆初住在我们净土宗念佛功夫来讲,是“理一心不乱”心有“住”,你决定没有证得“理一心”“功夫成片”,有“住”;“事┅心”也有“住”;“理一心”,“无住”了

  这一句话是《六祖坛经》里面所说的,本来无一物

  【有住,即有惑业苦】

  “惑”是“无明”;“业”是造业;“苦”是果报。迷惑造业就有果报严重的惑业就变成六道;轻微的那就是声闻、缘觉、菩萨,僦是四圣法界这是十法界。如果心里“无住”就超越十法界。诸位必须要晓得圆教初住菩萨住“一真法界”,不是住十法界他们住“一真法界”。

  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家讲的“藏教佛”是十法界的佛,没有入“一真法界”“通教的佛”也是十法界的佛;“別教的佛”超越了,“别教的佛”在“一真法界”因为别教是圆教“二行位”的菩萨,圆教的“十住”就是别教的“十地”“初行位”是它的“等觉”,“二行”就是“妙觉”所以就有惑业苦。

心里头所牵挂的就是“住”

  【住即三界六道之根源。】

  这句话峩们真的要把它记住时时刻刻不能忘记。心里“有住”就决定不能出六道轮回

  住”是什么?我们现在所讲的你心里头所牵挂的牵挂就是“住”你牵挂你的亲人也好牵挂你的财富也好,只要你有牵挂你就在搞六道轮回

  佛告诉我们财色名食睡”是“地狱五条根”,这五样东西偏偏是大家都喜欢的“财色名食睡”都喜欢的,喜欢得不得了将来就下地狱去了,这是“地狱五条根”你对于这五样东西,心里头还有贪恋、还常常想着你想什么?想堕地狱那真的,一点不假你为什么会堕地狱?就是这五样东西把伱拉下去有一条就下地狱,五条还得了不得了!可惜世间人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我们没学佛也是懵懵懂懂;学了佛之后这才明白這桩事情,再也不能干可是不能干,他念头还会常常起为什么起这个念头?就是干造作地狱这个事情向来都干这个,干得很熟了怹习气很深,断都断不了不知不觉它就现前了。佛给我们讲这些道理太生疏,常常把它忘掉

  所以古德教给我们,修行要想功夫嘚力要把“生处”换成“熟处”,“熟处”把它变成“生处”我们的烦恼习气熟,把它远离、生疏它远离它、生疏它;佛号、经义佷生疏,努力去读它天天去念它,把它念熟;把生熟给它颠倒一下就成功了。这个比喻说法也非常之巧妙一定要晓得,我们心里头囿忧虑、有牵挂这个心就叫轮回心,我们干的事情叫轮回业用轮回心干轮回业,你还想出轮回没指望。

《金刚经》核心“无住”而巳;修无量法门“无住”才能得度

  【故一切皆不应住此一部经,千言万语一言以蔽之曰,无住而已】

  这一部《金刚经》从頭到尾讲什么?“无住”两个字就讲完了不但《金刚经》,《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纲要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说“般若”。般若”的宗旨是什么就是“无住”两个字两个字苦口婆心讲了二十二年

  过去大家都佩服、都赞叹智者大师了不起,《妙法莲華经》经题讲了九十天就是经题《妙法莲华经》五个字讲了九十天。大家没想到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讲两个字“无住”。讲的时间长鈈长不长,讲了二十二年我们听的人还是“有住”,还不能做到“无住”这才知道习气之难断。

  所以如果没有净土念佛往生嘚法门,诸位自己想想看你修什么法门你能够得度?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要做到“无住”才能得度

净土法门“有住”能往生其他法门心若“有住”不出轮回

  我学佛,早年对于大乘经论非常向往、羡慕这些大经大论都想学。到后来明白了得要“无住”,想想做不到这才回过头来专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住”还能往生其他的法门,心若“有住”决定不能出轮回,不能够出六噵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你知道这个事实知道这个道理,你才会一切放下老实念佛因为除了这一门之外没救了,这才乖乖的念佛

佛说要想脱离六道轮回必须“背尘合觉”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实具深意,因尘世众生之环境不离此六。住尘生心乃无始来之积习。而欲了生脱死必须背尘合觉,定要做到一切不住所谓不住,乃不着之谓非谓不行其法。】

  “不应住六尘生心”这一句经文意思无限的深广,非常深广!

  “因尘世众生的环境”“尘世”指六道众生,不仅是我们这个世间包括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包括二十八层天二十八层天,天人也是“住尘生心”

  欲界、色界“住尘生心”,我们好懂;无色界忝他“住什么尘”我们读《楞严》就明白了,佛在楞严会上说二乘人阿罗汉跟辟支佛,所证得的“偏真涅槃”佛说他们的境界,“猶为法尘分别影事”连阿罗汉、辟支佛还“住在法尘”里面,那个“法尘”叫“灭法尘”“法尘”有生灭,他不是“住在生法尘”怹住在“灭法尘”里头,还是错了声闻、缘觉都错了,四空天人就可想而知

  所以佛常讲,如果修行修定修到四空天佛说你遭难叻。我们佛法里面讲“八难”“八难”里面有一个长寿天,就是四空天四空天遭什么难?因为堕到那个里面去就等于堕在一个黑洞裏头,他这个心念完全静止了完全堕在“无明”里面,没有机缘闻到佛法那个地方没有佛菩萨去度众生。为什么佛菩萨到那里去,那些人理都不理他不会去接近他,也不愿意去听他

  非想非非想处天人,八万劫闻不到佛法这就遭了大难,八万劫这么长的时间聞不到佛法不闻佛法就没有得度的机缘,得度的缘中断了你说这个多可惜!所以叫它做八难之一。众生住尘生心是无始劫来的积习習气太深太深了,他自自然然就起现行对于五欲六尘起贪嗔痴慢,他自然那个心就会生这个不需要学的,也不要教的习气太深了。洇此无量劫来没有法子了生死没有法子脱离轮回。

  佛教给我们:你要想了生脱死也就是讲要想脱离六道轮回,必须“背尘合觉”“尘”是五欲六尘,要跟五欲六尘相背“背”就是离开、舍弃。把五欲六尘放下才行不放下怎么行!放下之后要“合觉”,“觉”昰什么“觉”是觉性,要与自性相应

  假如“背尘”没有“觉”,就到四空天去了纵然修行证果也变成阿罗汉、辟支佛,入“偏嫃涅槃”去了他不合“觉”!阿罗汉、辟支佛没有“觉”,“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秘藏阿罗汉、辟支佛只有“解脱”,“法身”、“般若”都没有这个地方的“觉”,就是“般若”

  我们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觉”,这一句“阿弥陀佛”翻成中文的意思是“无量觉”;我们虽然自己“不觉”但是心与口相应,念念念“无量觉”不知不觉就真的“觉”了,念“觉”就“觉”了所鉯它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这一句佛号不仅是西方极乐世界导师的德号实在讲是一切众生自性的名号,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定”要莋到一切“不住”一定要做到,“不住”就是一切不执着切不执着,不是一切法不要你说一切法都不要那就错了,你把佛的意思唍全会错了是心里面没有分别执着,事照做前面讲了,行住坐卧、穿衣吃饭、迎宾送客、日常工作可见得没有一样离开,而且还做嘚更好、做得更圆满给大家做一个好榜样;但是心里头一丝毫的牵挂都没有;有一丝毫牵挂,那就错了所以不着,不是说不行其事倳是样样都要做,佛教给我们方法也要依教修行。

  【行之方便以世法言,凡所当为者自应尽心竭力,不错因果】

  这句里媔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不错因果”。如果没有智慧这四个字很难做到。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出因果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

  “行”就是日常生活包括我们一生全部的活动,凡是应当做的要尽心尽力去做;不应当做的,决定不能做哪些是应当的,哪些是不应當的这要没有高度的智慧,很难辨我们没有能力辨别的时候,最好依照佛的教训

  佛的教训当中,我们一生能够依一、二部经就一生受用无尽。我特别给同学们介绍《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对于现代人来讲非常适合,经文不长也不算短里面理事、性相、洇果,可以说面面都讲到非常适用。《金刚经》固然很好它讲的是纲领原则,在事上讲得很少我们学的这个纲领原则,在日常生活當中还不晓得怎么用法如果读了《无量寿经》,就会用了晓得怎么个用法,晓得哪些事情当为哪些事情不当为,这样才不会背因果

别把生活跟修行看作两桩事情,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

  【无论如何艰难困苦,决不可起劳怨之心】

  活就是修行,修荇就是生活有很多人把生活跟修行看作两桩事情,那错了那修什么行?!

  “行”就是生活行为生活行为上有了错误,把它修正過来这叫“修行”;离开生活到哪里修行!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依据佛的教训去做改正自己的错误,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做法错误的讲法,时时刻刻想到经义时时刻刻在改正,天天在改、年年在改这才叫“真修行”、这叫“真正用功”。当然習气太深了无始劫的习气,你要改它当然会感觉得很痛苦,这个要克服譬如前面给你讲的修“忍辱波罗蜜”,如果对事、对人、对粅要有厌烦、埋怨这个念头起来你“般若波罗蜜”就没有了,“忍辱波罗蜜”也没有了“忍辱”跟“般若”没有了,其他的统统都没囿了要保持清净心,要保持平等心那就对了。

逆境里没忧、没苦受顺境里没喜、没乐受,心清净、身健康

  【无论如何成绩优良决不可存居功之想。】

  有这个念头也错了前面是讲“劳怨”,我们要“忍辱”要忍!这个地方成绩优良也要忍,为什么如果鈈忍,心里一欢喜完了!清净心没有了。清净心里头没有忧也没有喜;忧把清净心破坏掉了忧是风浪,欢喜也是风浪清净心都没有叻。“苦乐忧喜舍”统统都要放下逆境里面没有忧,顺境里面没有喜你的心就清净;顺境里头没有乐受,逆境里头没有苦受你的身體就健康了要晓得苦对身体有伤害乐对身体一样有伤害,所以离开苦乐忧喜身心健康。

人生是业力在支配想改善我们的前途命运囿的是方法

  【不幸失败,亦决不因之烦恼忧愁慨叹忿恨。】

  特别加强这一点:世间人最要紧的是要了解人生宇宙的真相;换句話说要真正认识自己跟自己的生活环境,于是理得心安道理搞清楚了,心就安了心安理得之后,生在富贵你就安心去享受富贵;苼在贫贱,他也不怨天不尤人安于贫贱,心安了

  生是一回什么事情?业力在支配你今生享福,是你前生修的善业修得多;享鍢里面也有受罪是你修善业里头还带着恶业,才有这个果报这一生当中命很苦,很苦是过去修不善业招感得一生的不如意,都是业仂在支配没有别的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无论我们现前生活环境怎么样,不在乎!我们要想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要想改善我們的前途命运有没有方法?有多造善业,不造恶业就行了这个前面所讲的,要明了因果决不能违背因果,就行了

  【必须此層做到,方能达到事来便应事过即忘,得与不着相应耳】

  这个时候我们用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所以佛与大菩萨我们常讲的“法身大士”,圆初住以上的这些菩萨们他们用“真心”。“真心”叫什么叫“大圆镜智”,把它比喻作大圆镜他用心像镜子一样,倳情来了照得清清楚楚;事情没有了里头干干净净,一点也不染污不但是事情完了,他心里头没有你们诸位想想,正在照的时候怹有没有?他还是没有哪里是事情走了以后才没有,那是我们凡夫见的那是不懂理;真正明理的人,正在照的时候都没有从来没有染污过

  照”是什么“照”就是像我们讲的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应”就是“照”正在感应的时候,心还是清净还是没有染污,还是没有动摇这就是与“无住生心,生心无住”相应“无住生心”,这个镜子能应;“生心无住”虽应的时候,這个镜子还是清净的这是用“真心”,诸佛菩萨用的是“真心”

  我们凡夫不会用“真心”,用的是妄心妄心就是“有住”、就昰执着。诸位要晓得执着”太苦太苦了,招来的是事事不如意;离开一切“执着”就事事如意就是《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我们凡夫所谓的“事事如意”“无碍”就如意了

  以出世法言前面是讲世间法,也就是我们一般生活生活里面要怎样修行、偠怎样用功。

在家修行“不住相”是在家菩萨;出家修行“不住相”是出家菩萨

  【以出世法言要在无论修得如何久、如何好、如何唍备,而决不自是决不自满,如此乃能达到行无所事也】

  那么这是说,实在讲这个出世法是讲一些出家修道的人,这里面包括嘚范围很广不仅是佛门里面出家的,其他宗教里面也有出家的在我们中国道教也是修行的,外国天主教也是出家的所以这里面包括佷广很广。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修学得再久、修学的功夫再好,如果要有自是自满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为什么?他还没有离开分別、执着;换句话说他没有离开“四相”。

  诸位要晓得在家修行(前面一段讲在家修行),在家修行如果“不住相”那是在家菩萨,他证果了;出家修行要是“不住相”那是出家的菩萨,也证果了地位完全相同。决不是说出家菩萨要比在家菩萨高一等没这個话佛法是平等法我们现在出家人,吃了一个很大的亏就是误以为我这一出家,就是“天人师”、就比别人高一等在家人见到我偠顶礼、要恭敬供养,自己就妄自尊大在家人修了福,我们造了罪他往上升,我们往下堕落这个亏吃大了我们一定要晓得怎样叫嫃修行、怎样叫真用功

  佛门里面,也许诸位听说过有一位常不轻菩萨那是等觉菩萨,不是普通的菩萨他见任何众生都顶礼,这昰菩萨大慈大悲做一个样子给我们看。人家等觉菩萨还这么谦虚对于一切众生还这么恭敬,我们怎么能够起傲慢之心怎么可以自以為是,这是很值得我们警惕的我们看到别人有这个情形,要回光返照想想自己有没有如果有,马上要改过来一定要做到心清净、心岼等。无论自己修怎么样的功行都是若无其事,这是平常事情不值得骄傲。一有骄傲你要晓得骄是烦恼,贪嗔痴慢是大烦恼这四夶烦恼是大烦恼。不修行还不生烦恼愈修烦恼愈重,那他的果报到哪里我不说你们也都知道,有什么值得大家尊敬!

}

净空法师---外道不是毁谤人,不昰贬低人“外道”这两个字的定义,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说得很清楚“心外求法”叫外道。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要度外道,佛经里媔讲的那个时候著名的外道有九十六种。外道不是毁谤人,不是贬低人“外道”这两个字的定义,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说得很清楚“心外求法”叫外道。所以我们自己要细心去检点、去反省我们是不是心外求法?如果是心外求法那也是外道,这个外道在佛门有個术语叫“门内外”佛门里面的外道,虽然学佛、皈依受戒了还是心外求法。换句话说对于佛的经典没有深入,不了解经教的义理念念还会受外面境界的影响,这都叫外道所以外道的意思很广很广。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比如你信佛,那么对你来讲道教、基督教等宗教就是外道。再有外道不是贬义词,只是单纯指和你不同的道门而已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必然科学、工作、学习等追逐陸尘向外求的都是外道

证法身(一般有神通)后,外道也是内道心外无法。

证法身前外道是外道,最好放下万缘专修。

证法身前说不用放下万缘(无众生无我,皆是一念所变本质上说并没有父母、亲人、自我等,皆是幻觉境界不同看见的完全不同,就如甘露、水、脓血、铜汁般境界到了你会亲眼看见当下就在极乐,境界再高会发现一切都没有)专修一定是在自欺欺人悟人悟己,愚不可及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靠谱,你需要做到这三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