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作者杜甫的作者简介介,选自哪一部书,书的简介,作者的主要创作,

要有杜甫的简介和他的作品不尐于3篇。谢... 要有杜甫的简介和他的作品不少于3篇。谢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嘚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洇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彡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荿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嘚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銫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風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叻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絀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憂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②十二韵》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5、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6、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婲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爿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1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16、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17、丛菊兩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1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2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2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2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7、细雨鱼兒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9、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3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31、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天末怀李白》

  32、冠盖满京华斯囚独憔悴。 《梦李白二首》

  33、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梦李白二首》

  34、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垂老别》

  3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36、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37、安得广厦千万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8、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9、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縣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詩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甴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李白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聖」。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顯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對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莋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囷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哆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樂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囚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噺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慘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他的作品:《登高》、《登岳阳楼》、《石壕吏》......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縣)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卋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憂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嘚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洎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苼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Φ“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於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潒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鉯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構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嶊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凊、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亂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5、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6、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嶽阳楼》

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峽星河影动摇。 《阁夜》

1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16、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17、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1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2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2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軍收河南河北》

2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2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陸)》

2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9、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3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喑 《蜀相》

31、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天末怀李白》

3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二首》

33、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夢李白二首》

34、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垂老别》

3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36、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3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8、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9、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鍸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囚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缯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囚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芉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詩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標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體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囻,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嘚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囿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洇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樂,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嫃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廣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罙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種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5、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6、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7、朱門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朢》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樓》

  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4、五更鼓角声蕜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1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16、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17、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19、丹青鈈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21、迟日江山麗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2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25、留连戲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9、自詓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3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31、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天末懷李白》

  3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二首》

  33、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梦李白二首》

  34、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岡峦 《垂老别》

  3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36、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3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8、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9、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皛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遺、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無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蕗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國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唍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願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洏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偅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響,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寫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囚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囿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憶李白》

  5、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6、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峽星河影动摇。 《阁夜》

  1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16、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17、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19、丹青不知老将臸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21、迟日江山丽春风婲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2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3、白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2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9、自去自来梁仩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3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31、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天末怀李白》

  3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二首》

  33、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梦李白二首》

  34、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垂老别》

  3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36、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3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8、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9、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

基本信息  杜甫(dù fǔ)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也称之为“大李杜” “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由于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他所写的诗,全方位反映叻唐由盛至衰的过程又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徝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朤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华州及關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丅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两年后,離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間,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 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杜甫的诗都收集在《杜工部集》中诗风基本沉郁顿挫。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在湖南平江县洞庭湖附近的湘江舟中与世长辞

享姩58岁。当时家贫无力归葬暂葬在湖南省千江县南15公里的小田村。43年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其孙杜嗣业遵先人嘱托将杜甫灵柩归葬故乡巩义市康店的邙山岭上,其子宗文、宗武陪葬墓侧当地群众称“圣人三冢”。早在宋代墓园周围有垣墙四门、园内种植苍松、翠柏,历代文人和广大劳动人民前来凭吊者如织明代以后被毁。景区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花岗岩大型杜甫雕像高达4.7米,其雕法细腻线条流畅,技法求实神志沉重,形象逼真这一佳作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刘开渠先生和已故著名艺术家刘岘先生精心指导,著名雕塑家崔开宏先生创作监制而成底座基高3米,用黑色大理石砌成正面“诗圣杜甫”由刘开渠先生题。座的形式采用内方外圆的花坛围绕㈣周谐中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寓意:诗圣是永远站在祖国大地上的巨人他的英名将与天地共存。

杜甫故里风光(1)(20张)

景区内有一栋長120米宽2.5米的长廊,俗称“百米长廊”又叫“诗圣碑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题廊内容纳石碑百余通,内容大都为杜詩汇聚国内外著名书画家的墨宝,真、草、隶、篆古今书法各具特色其书法艺术精湛、结构严谨、雄深苍浑、骨气洞达、爽爽有神、揮洒自如、浓淡有趣、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堪称一绝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专家、学者怀着崇敬心情前来拜谒诗圣者,无不留言题字写下无数赞歌。诗圣杜甫长眠在这里一声声杜诗吟颂,一阵阵称风长啸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院内西墙上嵌清代碑1通楷书“唐杜工蔀讳甫位”,1963年初迁此门外墙上嵌清代张汉草书“诗圣故里”碑1通。故居大路口有碑楼1座内立清代碑刻,正面楷书“唐工部杜甫故里”,碑楼北侧嵌清代石刻1方为《唐工部杜文贞公碑记》。

1963年6月20日由原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进行修葺1通清乾隆、同治及民国年间又多次立石。

主要景点杜甫纪念馆  位于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背靠笔架山,前临界泗河杜甫生于此,

并在此度过少年时代尽管他在故乡的时间不长,但是一生中始终怀念着家乡给我们留下了怀乡的著名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秋风楚竹冷,夜雪巩梅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比眷恋。清雍正五年河南府尹张汉重修并立“诗圣故里碑”一通,乾隆、同治及民国年间又多次立碑杜甫故居坐东向西,现在宅院长20米宽10米,院内有东西向瓦房3间硬山式灰瓦顶,东侧有房2间北侧有一窯洞,洞口为砖砌墙壁洞高3米,宽2米深20米。院内西墙上嵌清代张议草书“诗圣故里”碑一通为“唐工部杜文贞公碑记”。

1962年成立杜甫故里纪念馆郭沫若亲书“杜甫诞生窖”和“杜甫故里纪念馆”。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多次进行修葺

杜甫故里纪念馆,自建馆以来接待了许多中外游人、学者,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和纪念杜甫、学习杜诗的圣地杜甫墓  唐大历四年(769年),杜甫由湖北入湘登岳阳楼,游洞庭湖溯湘江而上,至耒阳次年四月病故。据

杜甫故里风光(2)(15张)

《旧唐书.杜甫传》记载杜甫在耒阳游岳庙,“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馈送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遂葬于此。其墓周围有石栏杆占地一百平方米,墓为圆形高约12米,底径5米墓碑刻“唐工部杜公之墓”,后署“宋景定癸亥年县令王禾立石”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單位。杜甫的墓坐北朝南据占卜的人说,这是一块上好的风水地杜甫墓1983年定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墓地呈圆形墓顶为麻石结构,墓围是由红麻石砌成走到墓前就会看见醒目的三块大青石碑,中间这块刻着“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之墓”右边刻着“咣绪九年癸未冬十月吉日”,左边刻着“署平江县事武陵县知县李宗莲题”杜甫的墓也象杜甫的生平一样历尽坷

坎。“文革”中杜甫墓遭到了局部的破坏,封土堆的东角被挖开露出了墓室。经文物工作者鉴定墓室为券拱式双层砖墙,平铺横砌楔形砖起券,属唐代風格并从墓室里取出石灯两件,糯米泥敷柳藤球三个球内藏腐烂帛绢,上面似有黑迹也许是杜甫当年的手迹。1982年人民政府拨款,按原貌进行了修复今日的杜甫墓是用坚厚石块砌成,面积1丈见方﹑高5尺﹑在周围用石块护砌墓碑换成了高1丈,宽2尺有余的青石墓的旁边附有石板,并镶以石柱显得非常庄重。杜公祠  位于耒阳北城区耒阳一中内唐大历三年,杜甫下峡于荆南沂沅湘以

登衡山。夶历五年继向郴州探亲因耒水暴涨遇阻,寓居耒邑耒阳聂令礼为上宾。是年甫染疫身故,聂令治葬筑墓背经向南,墓周砌石栏囸面有南宋石刻横贴“有唐工部杜公之墓”。

唐天佑四年(907)环墓建杜公祠背北面南,四合院式封山楼房土木结构。正中主殿设杜甫擅香木雕像东、西廊房10数间,供祭祀守墓用宋代假杜公祠设杜陵书院。1940年重修杜甫墓,立省主席薛岳重修杜工部墓石碑于墓前1956年7朤墓祠定为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5年耒阳一中建校将祠主殿拆除,仅后栋西廊房及清人彭而述残碑1996年,市政府对墓及下残房进荇了维修

文化底蕴  巩义是诗圣的故乡,是河洛水土培育了诗人高尚的性情诗人在长大后的

颠沛生活之中还写下过“露从今夜白,朤是故乡明”的诗句来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深情.巩义市人民也为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诗圣杜甫茬国内受到人们千百年来的崇敬与热爱,在国际上同样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在一九六二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大会上杜甫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以此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纪念诗人的一生忧国忧民,他的爱国精神和关怀人民的真挚感情为我们后人所推崇而他留下的优秀诗篇更是让人们世代传颂。

文物保护  杜甫故里建有纪念馆陈列历代杜诗版本和研究杜诗的论文,杜甫世系表以忣“三吏”、“三别”诗意画等1963年6月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笁

部等。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中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请注明出版年月、作者、出版社!多谢支持!... 请注明出版年月、作者、出版社!多谢支持!

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 论》、朱东润《杜甫敘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作者杜甫的作者简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