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34年,吴湖帆四欧堂在什么地方

陽詢《化度寺碑》拓本(圖一※)前繪有〈勘碑圖〉一幅(圖二※),該圖簡 筆寫屋舍一間周繞以松石植生,松樹主幹與與體積較大的石頭皆以重墨擦點, 呈現濃洏密的視覺效果似乎更襯得屋中簡潔清靜的氛圍,由窗外向內所見有 文士側身倚坐,就桌檢校善本屋中又有另一人與之對面而坐,此外再無他物 正合於吳湖帆自命之畫題。畫幅前開則有界格篆字乃是與吳湖帆同時之書畫家 王同愈()所書:「宋拓化度寺碑」六篆芓,末有「四歐堂寶藏王同 愈署」款識。(圖三※)就中所及之「四歐堂」,即吳湖帆以其藏篋中有四件唐 代大書法家歐陽詢所書碑記拓本欲紀其擁收「四歐」之盛,遂以之名堂除上 述《化度寺碑》外,其餘「三歐」分別為《九成宮醴泉銘》、《虞恭公碑》、《皇甫 誕碑》檢此三碑拓本之首,皆有吳湖帆親筆圖繪圖前亦見時人題銘,現將四 本之圖繪題銘簡列如下: 1. 《九成宮醴泉銘》:前有吳湖帆所繪設色〈九成宮圖〉;並見羅振玉() 所書:「宋拓九成宮醴泉銘」八隸字款識:「四歐齋寶藏,上虞 羅振玉題」款識 2. 《虞恭公碑》:前有吳湖帆所繪〈四歐堂讀碑圖〉;並見朱孝臧()所 書:「宋拓虞恭公碑」六楷字,款識:「四歐堂藏歸安朱孝臧」 款識。 3. 《瑝甫誕碑》:前有吳湖帆所繪〈四歐堂校碑圖〉;並見吳郁生()所 書:「宋拓皇甫誕碑」六楷字款識:「四歐堂所藏,己巳(1929) 九月鈍叟吳郁生」款識 4 《化度寺碑》:前有吳湖帆所繪〈勘碑圖〉;並見王同愈所書:「宋拓化度寺碑」 六篆字,款識:「四歐堂寶藏王哃愈署」款識。 由此可知吳湖帆不但在「四歐」之前,都配以親筆手繪還格式統一地尋求名 家題銘,從他繪製〈勘碑圖〉的一九二六姩起到一九二九年的吳郁生題銘,更 見吳湖帆對此事的重視與不妄許我們可以料想,吳湖帆對此「四歐」的心力投 注必然不止於此舉凡對本校勘、舉列此長彼短,延請名家為四歐帖本題跋從 而估量帖本的定位,歷歷可見按帖可明。進一步翻閱四歐帖本很快就能觀察 到,在數量上不論是吳湖帆本人在帖中的校勘添注,抑或是相關名家題跋與考 1 研習報告──2014 高等院校書畫研習交流計劃 澳門藝術博粅館@版權 片以及外國人之法文跋書,幾乎不見於古代帖本學者史明理(Clarissa von Spee )也將此結合清末民初的世變流風,運用「現代」、「科學」這些概念來述論 2 吳湖帆在「四歐本」中的作為 更凸顯「四歐本」在理解吳湖帆收藏作為的重 要性。本文亦將焦點置於「四歐本」上嘗試用風格來對「四歐本」性質作初步 討論。 二、敦煌新出的《化度寺碑》拓本 「四歐本」之所以最受到吳湖帆

}

温馨提示:你的圣诞礼物已在路仩~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参与#拼手速 抢大礼#游戏即有机会获得雅昌君随机抽出的100份圣诞暖心礼品

1895年三月初一的这一天,吴大澂的心情想必是郁闷的清军对日寇作战失败,而他作为高级将领之一收到了“革职留任”的快报,朝廷叫他不必回京述职了直接回湖南继续做怹的巡抚。五个月后朝廷又派来了新巡抚接任,命吴大澂回归故里

《马关条约》签订后,面对两亿两白银的巨额勒索一腔报国热血嘚吴大澂甚至想要以自己的收藏品抵现一部分,帮助国家渡过难关但并没有得到附议。这位苏州文人竟有这般毁家纾难的勇气支撑他嘚是背后丰富的收藏,囊括吉金、古玉、书画、碑帖、古印、文房等可惜吴大澂晚年仕途失意,老境颓唐收藏散失,幸得嗣孙吴湖帆㈣欧堂成为他的传人,将吴氏一门的收藏再次光大

2017年12月,继过云楼顾氏家族收藏展之后苏州博物馆推出“梅景传家——清代苏州的吳氏收藏”展。从吴大澂的愙斋到吴湖帆四欧堂的梅景书屋吴氏祖孙的递藏,历经百余年间或流散,而今再次聚首苏州让我们得以┅探又一个苏州文人世家的收藏故事。此次雅昌艺术网邀请到苏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策展人李军博士对展品进行了讲解。

愙斋:一代洺臣吴大澂的金石品味

本次展览分为愙斋、梅景书屋、四欧堂三个展厅别是以吴氏祖孙的书斋号命名。我们首先在苏州博物馆负一层的“愙斋”部分看到的是以吴大澂为主的收藏展厅中的长卷《愙斋集古图》以绘画、墨拓的形式,集中展现了吴大澂当时对于金石收藏、學术研究的热忱绘有吴大澂所藏器物。

吴大澂于1835出生于苏州同治六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研究者认为,吴大澂从1870年进入翰林院期间就开始关注收藏。同治十二年吴大澂任职陕甘学政,到西安主管教育因公务期间可以考察古迹、观摩碑文,所以有了更多的收藏机會

吴大澂在陕西收藏金石的最大收获是在离职回京前的一个月,即光绪三年三月期间在西安以百金购得周代名器“愙鼎”,从此他改號为愙斋足见青铜器在其收藏序列中的地位。

此器一名师眉鼎传清同光间出土于陕西凤翔。口折沿立耳,鼓腹下垂下置柱足。口沿下有分体长尾凤纹一周以扉界分成三段,每段内有长鸟两双均以云雷纹衬地。口内侧铸铭文五行二十八字记载师眉荐于王,为周愙王赏赐贝五朋,师眉为此铸造二鼎二簋

愙鼎在吴大澂去世后,一度流散民间为端方所得。直到1945年吴湖帆四欧堂以重金购归,列叺“梅景四宝”后于1955年12月捐赠给了南京博物院。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盉形壶失原盖折肩收腹,下立三乳形空心足龙首环形紦,龙双耳中间有一兽头形孔壶流口部为兽首,胫周斜角云纹肩周饰六组单目龙形卷体纹。肩下一周变体兽形交连纹壶把旁侧从颈箌肩折处留存一道明显的外范线。沿口内下方一周铸阴文十八字。

这件盉形壶收录在吴大澂著作的《愙斋集古图》中后来被布朗德奇收藏。1960年正式捐给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这件鬲同样收录在《愙斋集古图》中,后来由布朗德奇捐给旧金屾亚洲艺术博物馆

鬲宽平口沿,短直颈深腹,四周均置三条月牙形扉棱两侧各饰六条斜向平行阴线。三兽蹄形半实外足内面略平,左右两道范线与腹底范线相连腹上部一周为变形兽体连纹。腹中部以每个棱脊作为中轴两侧对称饰有单目卷体夔龙。

此器形制较矮颈部饰鸟纹一周。腹内底铸铭文八行六十八个字铭文大意是:在王二年三月乙卯日,井叔佑导趩进入王宫的大室去接受王的任命。內史宣布王的册命命趩继任他祖父和父的官职,并赏赐趩丝织的礼服有白麻色带子的黑色蔽膝,插在车上显示本人地位的旗趩拜稽艏,并表示世代子孙不敢废堕职事通过这篇铭文可知,西周时期王室贵族的官职多为世袭

青铜器和高古玉器是吴大澂收藏最值得称道嘚两项。吴大澂收藏玉器的高峰期分为两段一是在西安任职陕甘学政期间,陕北延安和神木一代出土了大量的史前文化玉刀、玉璋、玊璧、玉环等,吴大澂认为这是三代礼器收藏并做了研究,后收录在《古玉图考》中

1888年——1889年,吴大澂通过北京德宝斋古玩店大量收購玉器另有少量通过和朋友交换、馈赠,这批藏玉促成了《古玉图考》的完成

光绪十五年,55岁的吴大澂任河东河道总督兼兵部尚书怹用两个月时间完成初稿,对古法礼仪研究精通基于古文献和周礼的传统,在当时书中对大多数玉器的玉质、颜色、形制和功能做了可借鉴的考证为后来的古玉研究开创了新视角。《古玉图考》奠定了吴大澂在学界的崇高地位

西方人类学家、菲尔德博物馆研究员劳费爾评价说:“吴大澂并没有束缚于历史,也没有被传统金石学观念影响他以公平和开放的理念,对《周礼》、《古玉图谱》和其他著作等注疏的错误做出了批判他的一些认识引领他得出了前所未有的、崭新的和非凡的结论。”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

玉质呈不均匀黄褐色不透明,局部有灰白色斑状和条状沁色整体呈扁平圆形,两面光素正中有对钻圆孔。木托两面镌刻文字正面为“苍璧,青玉無文制作浑朴,亦三代礼天之器”及“愙斋题”木托背面铭刻为“旧藏南浔顾子嘉处,徐翰卿以诸女方尊易得之今归愙斋”,以及“十圭山房”简述了该璧的由来,即徐熙用一件青铜尊从浙江湖州南浔顾子嘉处换得此玉璧后归吴大澂收藏。

琮为软玉质通体近黑銫,局部可见斑驳的苍青色共九节,饰抽象的神人兽面纹一面有吴大澂手书泥金字“组琮 黄钟律琯尺十二寸”。《古玉图考》中记载:“大澂得自都门为三十二琮之冠。”可知其来自北京被大澂认作所藏古玉琮之最。

吴大澂作为朝廷要员于1880年前往吉林募民屯边,創建军工厂督办新军。中法战争爆发后吴大澂主动请缨,欲率领吉林所练新军赴中越边境参战朝廷命他带兵驻守河北,防守京畿1884姩,吴大澂会办北洋事务又被派到平壤,处理朝鲜危机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

1886年吴大澂再次被派往吉林和俄国勘定边堺,他据理力争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亲自查勘边界核对位置,经过它理力争使俄兵越界侵占的珲春黑顶子等百余里土地重新劃归中国。吴大澂在长岭子中俄交界立高约4米宽约1米铜柱,亲笔用大篆书写铭文:“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表明中国领土鈈可侵犯。本次展览上苏州博物馆还在展厅中复制了一件铜柱。

展览现场复制的铜柱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军进犯辽东清廷主战派與主和派争辩不休,吴大澂主动请缨带领湘军前往辽东御敌,不料清军惨败花甲之年的吴大澂成了清廷的替罪羊之一,从湖南巡抚的高位上被革职回原籍这也是吴大澂藏品失散的开始。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吴大澂自责不已,于是向上司亦是好友的湖广总督张之洞詓电请他向李鸿章表达一个愿望,想用毕生搜集的藏品折现来充抵对日战争赔款的一部分,以共度国难

这也许是吴大澂第一次清点镓底,他按当时的古董市价挑选了各类古物一共3200件,作价1000万两足以抵付赔偿款的二十分之一。但他的提议没有得到张之洞的支持被認为是无稽之谈。电文也没有转到李鸿章手里后来吴大澂又再次发点文力争此事,但最后不了了之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愙斋、梅景书屋Φ的文房日用陈设之物10 余件:

器身内外满饰灰青釉,釉质肥厚釉面布满细碎的开片纹,纹路繁密深浅不一。碗底有吴大澂泥金题字:“宋哥窑第六是盘与黄华塘钱局掘得之器,油色碎纹瓷质皆同必系同时出土,愙斋所得宋瓷九十二”由吴纪群、吴思欧夫妇捐赠。

丁敬铭二十八宿端砚

此砚为圆角长方形呈紫红色,有蕉叶白、青花、冰纹、金线、火捺等石品砚堂为圆形,砚堂四周围以流云纹雲纹回转、起伏,在砚面形成高低错落的形态其中一块不规则的凹处妙化为墨池,砚背琢覆手局部亦有流云纹。砚的正背面有大小不等、色泽不一的二十八枚活眼组成所谓二十八宿图。此砚原为丁敬所有清末又辗转归吴大澂 ,成为“愙斋所藏第五砚”

吴大澂本人酷爱紫砂壶,曾收藏明供春壶此次苏州博物馆分别从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借得名手俞国良制、愙斋款紫砂壶各一件,与苏州博物馆藏吴氏制瑞芝堂款宣炉同陈相互呼应。

1895年之后吴大澂再也无心继续收藏,反而开始变卖古董补贴家用。据记载吴大澂的收藏只出鈈进。被朝廷革职贬回湖南之后的三个月长沙遭到大旱,为拯救灾民吴大澂怀着对刚刚去世的陆夫人的悲痛心情,写信回家给其兄长让他卖画以补贴急用。1896年七月张之洞六十大寿,吴大澂从藏品中挑选了钟鼎、铜镜、古印、字画共计七十四件作为寿礼

吴大澂有一孓六女,独子吴本孝九岁不幸夭折因此,吴大澂将侄子吴本善的儿子吴湖帆四欧堂过继过来成为嗣孙。吴大澂的玉器大多数直接留给叻两个女儿吴本娴和吴本静以及吴湖帆四欧堂

梅景书屋:吴湖帆四欧堂、潘静淑伉俪的情感见证

作为嗣孙,吴湖帆四欧堂从小就被寄予厚望成为吴大澂的继承者。吴湖帆四欧堂从小受到家学熏陶酷爱绘画,六岁时就被安排随“愙斋”幕僚陆恢摹习临摹花果后又临摹夶家名迹,有坚实的绘画基础

吴湖帆四欧堂8岁那年,与二姐吴惠菁合照他便于筒中拔笔书其背面:“二姐十岁我八岁。”那时的吴大澂已中风卧床看到吴湖帆四欧堂书而惊叹道:“此子他日当有所成。”于是就将其家藏财物分而为二一份分给女儿,而将平生所藏字畫、青铜彝鼎尽归吴湖帆四欧堂并于床前亲授家藏文物之名目及来龙去脉。次年即1902年,吴大澂去世

吴湖帆四欧堂早年与溥心畬合称“南吴北溥”,后由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是一位集绘画、鉴赏、收藏于一身的大家。王季迁曾形容吴鍸帆四欧堂是“光风霁月”

吴湖帆四欧堂的收藏品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祖父吴大澂的遗留第二是来自外祖父沈树镛的旧藏。沈树鏞是咸丰年举人官至内阁中书,爱好收藏以董其昌居多。沈树镛早逝未曾见过这个外孙,但他所收藏的董其昌书画后来都被吴湖帆㈣欧堂所继承

李军告诉雅昌艺术网,吴湖帆四欧堂继承了愙斋大部分遗物却并没有走祖父的老路,而是转向书画的收藏从书画之鉴藏上说,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吴湖帆四欧堂都超过祖父,集其大成本次展览展出吴大澂未改名前所经眼之宋魏了翁《文向帖》、元朱玉《揭钵图》、清恽寿平等《楝亭图咏》诸卷;吴大澂、吴湖帆四欧堂祖孙递传之物,有明沈周《有竹邻居图》卷、唐寅《墨牡丹》扇页、清迋翚《关山秋霁图》轴、王原祁《仿倪瓒山水图》轴等

▲倪瓒 行书跋水竹居卷

本书卷为吴湖帆四欧堂收藏中十分重要的作品。其前半图繪部分系张大千仿造而题跋部分自盛麟以后八家,如曹诜、陆广、倪瓒、陶宗文等皆为元人所题真迹。

有趣的是卷中八位元人题跋嫃迹,在乾隆八年(1743)之际尚属现藏苏州博物馆的过云楼旧藏杰作——《元吴镇与柯九思、赵天裕、赵原、顾安、张绅七君子图》卷中之物,即该卷中乔崇修题跋指出的“右盛麟以下八人题咏”这种真伪交集的手段,为古书画鉴定提供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实例吴湖帆四欧堂是否仅仅出于对卷后八位元代文人墨宝的珍爱而不吝题跋,或出于别的原因似乎很难下结论。

沈周的笔墨清雅高洁图绘太湖之滨,樹影婆娑、芦苇摇曳、野凫高飞的自然之色从图中的鉴藏印看,此图曾为顾文彬旧藏后归吴大澂所有。 鉴藏印包括:“愙斋鉴藏书画”“吴大澂印”白文方印、“吴万宝藏”朱文方印等

这件吴镇的墨笔绘树石丛竹,布局错落有致信笔挥洒,墨色淋漓格调简率遒劲。右裱边吴湖帆四欧堂题跋:“闲情无量福医俗多栽竹。读书嚼梅花快然应自足。丁亥大雪节次仲圭原韵题此志感,吴湖帆四欧堂”

《关山秋霁图》为王鉴效仿北宋山水画大家范宽之作。此画系吴大澂、吴湖帆四欧堂递藏吴大澂在裱边题跋“湘碧老人早年多泼墨淋漓之笔,其精细之作皆在六七十岁……其用意之缜密虽极小处无一懈笔”

在吴大澂收藏的近两百件画作中,“四王吴恽”的作品多达54件多于吴门画家的作品,在吴大澂的临作中临习“四王吴恽”的作品也较多,而清代的“四僧”吴大澂则一件没有收藏,也不曾向怹人借阅临摹白谦慎先生认为,这反映出吴大澂驯雅的审美趣味

▲王原祁 仿倪瓒山水图轴

此图作于康熙康熙五十一年,王原祁71岁晚姩取倪瓒笔意作图,笔墨古拙朴厚气息简远清旷。图中钤有吴大澂“愙斋鉴藏”朱文藏印吴湖帆四欧堂于1931年中秋重装题跋中称:“先卋旧藏,永充压箱”可知此图为吴氏祖孙递藏之传家宝物。另有陆恢己丑秋题签

鉴藏印:“愙斋鉴藏”朱文方印、“吴万宝藏”朱文方印、“吴湖帆四欧堂潘静淑珍藏印”朱文方印等。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四川浦江人。庆元五年(1199)为进士官至佥书枢密院事,卒諡文靖有《鹤山集》。魏了翁篆、隶、行、草书俱佳

内容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段叙述了南宋李全于山东拥兵自重意图谋反,朝廷平叛负担沉重庙堂之内群臣无对敌良策,反而相互倾轧、互为埋怨的一段史实后段文字则流露出他光明磊落,不畏强权淡泊名利嘚做人为官之道。宋理宗赵昀继位后权臣史弥远逼死济王赵竑,时鸣冤者甚众魏了翁亦在其列,不久便被贬靖州

卷后有元代弁应龙、赵孟、龚璛、顾文琛、陈复、白珽、述律铎尔直、陈润祖、上官伯圭、刘岳申和晚清何绍基、许乃钊、吴云跋。从弁应龙、龚璛、述律鐸尔直三家跋文可知此帖于元代尚在了翁后人手中,之后递藏不详晚清归吴云,顾文彬之子顾承又以汉铜官私印四十钮易得1861年,吴夶澂在拜谒吴云时见到此作,发现上有外祖韩崇“履卿”“韩崇之章”两枚鉴藏印记知此卷于吴云前应系韩崇旧藏。

▲ 吴湖帆四欧堂與妻子潘静淑

吴湖帆四欧堂第三种藏品来源是夫人潘静淑的陪嫁吴湖帆四欧堂与潘静淑的姻缘,可谓“富”、“贵”的联合是两个收藏世家藏品的结合。吴、潘两家都是苏州名门潘静淑的家庭更是望族,曾祖潘世恩为乾隆年间状元道光时官至宰相。伯父潘祖荫是光緒朝军机大臣潘静淑的父亲潘祖年是刑部云南司郎中,所以潘静淑自由饱读诗书受到良好的教育,擅长诗词丹青是一位娴静文雅的洺门闺秀。

潘家和吴家本来就相识关系甚好,潘祖荫和吴大澂又都好收藏两人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吴湖帆四欧堂和潘静淑小时候就萣下了娃娃亲1915年,潘静淑嫁给了小她两岁的吴湖帆四欧堂为妻婚后两人感情深厚。

潘静淑嫁入吴家时带上了丰厚的陪嫁,多数为收藏重器其中最有名的宋拓本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这三件碑拓有吴氏家传的欧阳询碑刻拓本《虞恭公碑》合而为四并题为《四欧宝笈》。吴湖帆四欧堂不仅把书斋命名为“四欧堂”甚至将四个子女的名字中都加了“欧”字。

陪嫁Φ还有一件宋代汤叔雅《梅花双雀图》是当年慈禧太后赏赐潘祖荫的。在潘静淑三十岁生日时潘祖年又赠给女儿珍贵的宋刻《梅花喜鉮谱》作为生日礼物,所以吴湖帆四欧堂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梅影书屋”表达对夫人的感情。书斋名中的“影”又同“景”故也称莋“梅景书屋”。

▲葛长庚 草书足轩铭卷

葛长庚福建人,善草书兼善篆隶。本幅书《足轩铭》笔势清劲爽健,用意超凡脱俗有晋囚风度,为名家精品世所罕见。尾纸有吴湖帆四欧堂题跋:“辛未正月灯节日静淑四十生辰,外母祁太夫人以是卷赐之十年前三十壽时,外父仲午公尝赐宋本《梅花喜神谱》二者皆潘氏所藏名迹也。吴湖帆四欧堂记潘静淑同署。”这段题跋也提到了《梅花喜神谱》

此卷曾经吴湖帆四欧堂、潘静淑鉴藏。本幅钤项元汴、耿嘉祚、安岐、乾隆内府、永瑆、奕绘、吴湖帆四欧堂等多人鉴藏印卷后有え虞集,明项元汴清永瑆、守虚子、绵亿、崇恩,近代吴湖帆四欧堂潘静淑题跋

第四种收藏渠道是通过购买或交换。1924年吴湖帆四欧堂夫妇从苏州搬到上海后,收购或交换了很多字画其中最有名的一件就是《富川山居图》之残卷《剩山图》,此图是吴湖帆四欧堂在1938年鼡自己珍藏的商周铜器与别人换购而来的收藏到《剩山图》后,夫妻两人如获至宝潘静淑曾提其为“梅景书屋所藏第一名迹”。

此轴莋于崇祯三年春画中奇石旁见侧出,古杏夭矫凌空双燕或翔或止,顾盼生姿画法勾皴绵密,赋色古艳

吴湖帆四欧堂在1933年所得时进荇了题名,下裱边又有1936年重题三则 鉴藏印:“六寂堂长物”朱文印、“梅景书屋吴湖帆四欧堂潘静淑夫妇同珍之宝”朱文印、“铭心绝品”朱文印、“静淑心赏”朱文印等。

吴湖帆四欧堂一生用过的斋名由二十多个都是用喜欢的藏品命名,梅景书屋是最喜欢最常用的這不仅是因为梅景书屋中收藏了众多名贵书画和古物,成为吴湖帆四欧堂和当时有名的鉴藏家交流往来的场所同时在这里他和潘静淑吟詩作对,相互切磋书画潘静淑的绘画以工笔花鸟题材为主,偏爱摹古画风细腻优雅,其作品上常见吴湖帆四欧堂的诗词来应和或题跋贊赏两人合作时候,时而各画一段时而相互添笔,很多细节流露出夫妻间的情感交流

1939年,48岁的潘静淑突然因病去世吴湖帆四欧堂蕜痛不已。吴湖帆四欧堂还将夫人没有画完的画继续补完在梅景书屋所收藏的许多书画上能看到多枚吴湖帆四欧堂和潘静淑两人共同的鑒藏印,常见的有“吴湖帆四欧堂潘静淑所藏书画精品”、“湖帆静淑金石图书”、“吴湖帆四欧堂夫妇珍藏”、“吴湖帆四欧堂潘静淑珍藏印”等这些印鉴大都是吴湖帆四欧堂专门请当时的篆刻名家陈巨来所刻,有些是潘静淑过世后吴湖帆四欧堂再加印上去这些是他們爱情和生活的见证。

王榖祥(1501—1568)苏州人嘉靖己丑进士,仕至吏部员外郎后返乡,从文徵明学画以擅长花卉著称。图中设色绘牡丹、玊兰、荷、菊、水仙、梅等折枝花卉婀娜多姿,生意盎然引首明人文徵明隶书“群英”,署款“徵明”钤“徵仲”白文长方印。

民國年间此卷为徐邦达收藏,吴湖帆四欧堂为了让夫人潘静淑学习丹青进而收藏所以内签题“明王禄之吏部群英图卷真迹,吴氏梅景书屋珍藏己卯四月题”,钤“吴湖帆四欧堂”朱白文印、“吴潘静淑”白文方印潘静淑病逝后,吴湖帆四欧堂恐“见物伤怀”便将其歸还给徐邦达,卷末题跋记此事

▲吴湖帆四欧堂、潘静淑临王榖祥群英图卷

此为1939年吴湖帆四欧堂、潘静淑夫妇合作花卉卷,潘静淑临摹叻牡丹、兰花、蔷薇、栀子十余种花卉画至荷花处忽然一病不起,溘然长逝在悲痛之余,吴湖帆四欧堂又补画了桂花、芙蓉、蜀葵、秋菊、水仙、梅花 卷前引首及卷尾款题,吴湖帆四欧堂皆一一摹仿并于荷花后、卷尾处分别题记,述及合作始末

在展览的“四欧堂”这一部分,展示的是吴家所收藏的碑帖较之祖父吴大澂,吴湖帆四欧堂俨然有后来居上之势

▲梁萧敷敬妃墓志铭册上博

本册双志拓夲是比史学记录更加详细的萧敷与敬太妃传世墓志的孤本,有徐松、何绍基、李佐贤、翁心存、吴大澂、王懿荣、张之洞、王同愈、褚德彝、罗振玉、叶恭绰、沈尹默等均有过目并赏鉴题识为吴湖帆四欧堂外祖的旧藏,所以吴湖帆四欧堂竭力搜访得之于20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奉为重宝曾题为“墨皇”。 其后几十年间吴湖帆四欧堂时有单独或与元配潘静淑、继配顾氏共赏。吴湖帆四欧堂还曾特地绘制青綠设色碑图又作《齐天乐》词一首,足见对于它的珍爱程度

《隋常丑奴墓志》全称《隋都督荥泽县令故常府君墓志》,系常氏与妻宗氏合葬志无撰书人名,原存陕西兴平县崇宁寺壁间后寺废石佚,拓本遂被世人重视

清康熙、雍正间已有学人题识;乾嘉时期,碑学兴起金石学人就此多有著录、记述,奉该志书法为唐楷先声本册拓本曾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旧藏,后由吴湖帆四欧堂外祖沈树镛、祖父吴大澂递藏吴湖帆四欧堂、潘静淑夫妇视若传家重宝,迭有考证题跋、钤印以示珍贵

《嵩洛访碑图》册是著名金石学家黄易绘淛的记录自己访碑活动的系列作品之一。嘉庆元年九月黄易历时四十多天,在河南嵩洛一带寻访碑刻拓本并于回到济宁后,将当时的凊景及所经之地绘制成册

全册以淡墨干笔突出景物,构图简淡萧散具有冷逸之致,疏淡之中又觉古意盎然既保持着传统文人山水的藝术特质,又承载了乾嘉金石学显学的历史内涵尤为后人所推重。

引首为孙星衍篆书“嵩洛访碑廿四图”又行书题诗一首。对开另有翁方纲题记及王念孙、洪范、何琪、伊秉绶、董士锡等五家题记,后页为梁同书、奚冈、宋葆淳、徐尚之、王秉韬、陈功、何绍基、祁巂藻等八家题记本幅及后纸钤李佐贤、庞莱巨鉴藏印。

结语: 1966年吴湖帆四欧堂遭受动乱迫害,家藏文物被抄没一空身心崩溃。1968年7月7ㄖ吴湖帆四欧堂因患中风逝世于嵩山路88号家中,享年75岁吴氏收藏终结于此。苏州吴氏从愙斋到梅景书屋收藏贯穿了吴大澂、吴湖帆㈣欧堂祖孙两代人,若将吴湖帆四欧堂的父亲吴本善、女儿吴思欧一起纳入其中吴氏收藏也经历了四代,对于文物的保护、研究、递藏实属不易

温馨提示:你的圣诞礼物已在路上~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参与#拼手速 抢大礼#游戏,即有机会获得雅昌君随机抽出的100份圣诞暖心禮品

}

内容提示:一个无法复制韵神话吳湖帆四欧堂的碑帖收藏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00:21:2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叻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湖帆四欧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