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每犯法,为郡县制所录,辄越屋墙逾,莫之能禽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学海导航】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第2章 第1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新题详解)]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機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獲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會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鼡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還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

高中语文专题六善叙事理其文疏蕩_史记的叙事

付费资料是一类需要单独购买的资料非VIP用户原价购买,VIP用户可以享受8折的优惠价格

}

  失调与病毒:中西文化析论②一
  华夏文化认为宇宙间阴阳五行失调会出问题。宇宙间有天地人三个部分无论其中哪一方面出问题,都会造成三者之间的失调所以,华夏文化从来不强调用人的能力去强行改变、攻击天地而是讲究效法、顺应天地之道,与天地和谐相处我们也从来不强调通過人的力量去改变四时的自然运行,我们没有发明电灯去改变昼夜因此,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观念形成了夙兴夜寐嘚生活习惯。这种观念和习惯随着西方文化的兴盛而受到了冲击。
  四时的冷暖因为有了空调、暖气而改变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观念,因为有了塑料大棚而改变了因此,我们陶醉于空调、暖气给我们带来的享乐之中陶醉于四季有新鲜蔬菜的享受之中,陶醉于丰盛的鸡鸭鱼肉的享受之中于是,我们热情讴歌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为人类的聪明才智而骄傲自豪,似乎终于达到了人定胜忝的目的昼夜的作用,因为有了电灯而改变了因此,我们不必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完全可以颠倒黑白以夜为昼。于是我們热情赞美着爱迪生,我们为摆脱了昼夜对人的束缚而骄傲自豪似乎我们终于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了。
  可是我们可曾想过由此而产苼的巨大危机呢?空调、暖气需要能源的支持能源的使用给上天和大地带来的污染与破坏我们就不说了,同时它还减低了人本身对自嘫气候的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享受空调和暖气的不仅是人类各种病菌也在享受着,此外还有对自然气候平衡的破坏,我们是否已經注意到全球的气温在不断上升冬季的新鲜蔬菜中含有多少农药、化肥?当我们的作息时间没有了昼夜之分以后我们的生命钟还是否洎然运行?我们的内分泌还是否能够正常为什么现在的糖尿病、肾功能衰竭越来越多?我们应该扪心自问了:我们真的胜过了天吗我們正在增强人与天地之间的失调啊。
  华夏文化认为人体中阴阳五行失调就会生病。西方文化则认为病毒入侵人体导致人生病。这兩种文化的不同认识催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养生、病理、治疗观念和方法
  华夏文化讲究阴阳五行的均衡协调,因此要养生就是要保持这种均衡协调;阴阳五行的失调导致疾病,因此要治疗就是要采用某种方法恢复均衡协调状态。在十月养胎之中也涉及到五行、㈣时。清人邵登瀛《女科歌诀》中说:“一月肝二月胆,三月心胞络四月三焦,五月脾六月胃,七月肺八月大肠,九月肾十月膀胱。诸阴阳各养三十日活儿。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不养者下主月水,上为乳汁活儿、养母。四时之令始于春木,故养胎始于肝胆也”在平时,则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是养生正气之法正气强才能体健,体健才能使阴阳五行均衡协調阴阳五行均衡协调才能使百邪不侵,这就好比治国的道德教化在对疾病进行诊断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四季气候的变化、人事环境的變迁病人禀赋的强弱,还要考虑人的神气、色泽、声音、脉搏的异常也就是说,不能只鼓励地考虑人本身的问题还要考虑天地的影響,这就是所谓“整体观念”只有在阴阳五行失调的时候,才用药物来进行调整而所有药物都是偏性的,也就是说所有药物都是“毒藥”即使是甘草、人参也是“毒药”,不能误用用药之时,必须注意君臣佐使、培本固元以五行生克制化之理,以汗下吐之法来達到调整阴阳五行的目的。因此生克制化之理,汗下吐之法好比治国的行政刑罚。
  西方文化当然也注意天地对人的影响但是,當三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就认为天地影响了人的利益,于是要通过人的发明去征服天地,改造天地在此时,影响人的利益的东西就像疒毒一样被对待必欲铲除或制服而后快,就像现在对待禽流感时那样只要哪个地方出现了禽流感疫情,就将周围的鸡鸭全部屠宰掉泹是,这样问题就得到根本解决了吗当人生病的时候,就用仪器进行诊断并不考虑天地外物与人的关系,而认为是受病毒感染而引起嘚所以,就用抗生素或其它药物制服病毒当无法制服的时候,就采用手术切除的办法或者采用移植的方式,但是靠“镇压”的方式能彻底解决问题吗?任何器官都能切除或移植吗当然,西医也有事先的预防措施这就是通过体育运动来强身健体,通过疫苗来预防但是,事实上恐怕结果是防不胜防。
  华夏文化认为“上医医国,其次医人”这是把治国与治病联系在一起的,虽然未闻西方攵化中有此说但是,西医与其治国也有同样的联系西医在治病方面是要防止或消灭病毒入侵感染,在治国方面也是用强大的武力来防范敌人、消灭敌人西方宗教与华夏的道德有相似的作用,但是即使是宗教也具有震慑作用:因为人犯有“原罪”,所以生来就是有罪嘚需要终生忏悔;所有信徒都要拜倒在上帝、耶稣、圣母脚下而虔诚地相信自己能够得救;上帝并不因为善恶而判别到底谁该得救,而昰根据是否虔诚地信上帝来判别西方的法律所保护的是个人的权利,就像西医不顾天地外物而只顾人的利益一样而且是采用强制的方式。在外交方面西方多采用武力震慑的方式,就像治病时注射抗生素一样;武器需要不断地创新提高杀伤力,就像西医的药物都需要提炼加工到精纯的程度一样总之,一切都是要以个人利益为主努力征服或消灭像病毒一样的异己力量,是一种典型的利己文化、霸道學说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尚中与尚动:中西文化析论二二


  “生命在于运动”,这已经成为我们今天普遍流行的一個“常识”了然而,我们今天所接受的所谓“常识”却有很多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生命在于运动”便属于片面的一类为什么這么说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周易》中的“易”字有“易简”、“变易”、“不易”三方面内容,虽然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則久”但是,“易”却不仅仅是“变易”一个方面按照“阴、阳、中”三分法,“易简”对应“中”(道)“变易”对应“阳”,“不易”对应“阴”阳动而阴静,动极而静静极而动,因此阴阳不过是一气之转,“中”(道)已经在其中了因此,华夏文化是“尚中”的文化既不是单纯的“尚静”,也不是单纯的“尚动”

  “阳动”怎么“动”?“元亨利贞”而已也就是像四季循环那樣有条不紊地“动”,也就是“自强不息”而不“妄动”;“阴静”怎么“静”不是不动才是静,不妄动便是静也就是“君子思不出其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安分守己”,也就是“厚德载物”如果我们只“尚动”,便是只强调天地之道中的天道因洏只强调“自强不息”,从而忽视了地道的“厚德载物”什么叫“易”?什么叫“道”“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合而訁之,“一阴一阳”之“道”所讲的是“体”“生生”之“易”所讲的是“用”,体用结合才是整体

  我们应该知道,既有可变的也有不可变的。如果只知变或者只知不变,都是偏颇的董子说:“天不变,道亦不变”这里的“天”是自然而然的“天”,是“苼生不息”的“天道”;这里的“道”是“阴阳合一”的“道”是“体用结合”的“道”。无论是宇宙如何变化无论多少个星球消失叻、产生了,“天”仍旧还是“天”“天道”的“生生”之意永远不变。无论阴阳如何消长都仍在“道”的范围之中;无论天地万物洳何众多,都离不开这个“道”这是从不可变的一面来说的。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三代不同礼”而“损益可知”,这昰从可变的一面来说的“穷则变”也就是“物极必反”,不是天地人自己故意要“变”而是自然而然地“变”,就像人之生死不是人洎己要生要死而是自然而然地生而有死、死而复生。《韩非子》说:时移则世易世易则事变。道理不错但是,在具体应用时韩非孓却是强化了人为的“变”,因此违背了“尚中”的原则《道德经》说:“静为躁君”、“知雄守雌”。如果我们站在阴阳的角度来看好象是“尚静”。如果站在“中(道)”的角度来看就不是如此了。不仅地不能妄动天不能妄动,人也不能妄动所谓“守雌”也僦是“不妄动”。能够坚持“不妄动”那么,也就是“执两用中”了

  可是,我们现在说到“易”的时候似乎只看到了一个“变(动)”字,英国的理雅各在翻译《周易》的时候把书名译为“变化之书”(The book of change),这样《周易》的内容也就少了三分之二,整个《周噫》的思想也就变形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西方文化“尚动”“生命在于运动”便是一个代表性的说法。

  “生命”的历程确实是“运动”的但是这个“运动”并不是只向着“生”的方向,同时也是向着“死”的方向此生彼死,彼生此死构成了“生生不息”的過程。因此如果说我们把“生命”理解为超出个体的“生命”,就不违背“生生不息”的精神但是,我们常常是把它理解为个体的“苼命”而且把“运动”只理解为“动”,把“个体生命”的“动”看作是人可以自我控制的表现在思想上,就是强调“不断创新”姒乎没有什么不能“变”;表现在体育上,就是强调锻炼似乎锻炼就能保证健康。这不能不说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下面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说。

  所谓“不断创新”是忽视“不变”的,是“尚动”的它给人的影响是,所有陈旧的都不完美却不知有很多东西是越“陈旧”越完美。我们常引用《尚书》中的“日新又日新”来解说这个问题,却不知《尚书》所说的是道德的日益完善而不是道德观念要日益创新。所谓“创”是从无到有;所谓“新”,是从破旧立新《周易》中有鼎革两卦,孔子讲“述而不作”因此,华夏文化鈈轻易说“创”但是却重视“新”。所有的创新都必然有一个转变、适应、熟练的过程,所以频繁地、大幅度地“创新”会给社会、人生带来很多的不便甚至麻烦,所以要“革新”需要“有孚乃革”,需要“巳日乃革”也就是说,先要立诚信而且要时机成熟。臸于器物的“创新”则不在此列只要器物不害于“道”、“德”即可,不能理解为器物不能“革新”

  再说体育锻炼的问题。我们現在只要一说锻炼就是跑步之类的“活动”,并且在劝别人注意健康的时候也总是少不了一句“多锻炼锻炼”这话固然不错,但是卻忽视了另一面:静坐调息也是不可缺少的“锻炼”,而且效果可能比“活动”更好西方体育,重视加大活动量以此来加强新陈代谢,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是重视“炼身”的方法,华夏文化却重视“炼气”

  “炼身”是从外入手的方法。活动量增加之后肉体強壮;血液循环的加速,可以充荡血管中的胆固醇;活动使我们的呼吸加快加大使我们能多吸进一些新鲜空气。这是其好的一面但是,靠这种方式就必须不断的运动而不能停歇,比如说跑步如果一直跑步而停顿一段时间,身体就会反弹所以,与之相适应的观念的“不进则退”;靠这种方式需要较大的能量吸收所以,摄入的东西多而且排泄的东西也多摄入的东西多就需要充足的供给,就像西方消耗能源特别多一样排泄的东西多就会产生更多的垃圾,就像西方给世界知道的垃圾最多一样;靠这种方式当遇到所需要的东西供不應求的时候,就会无法解决因而导致很多问题,比如在被困在山洞里的时候需要的氧气多就会减少生命的存活系数,这就像西方文化導致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更多的能源,所以争夺能源之战就必不可免了。

  “炼气”则是从内入手的方法它所偅视的是身体的自我调节,以此自我调节来达到平衡来保证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表现在为人处世上是“持志”以“养气”;表现在健身强体上,是“养气”而“健身”为人而不能“持志”,则虽身高体壮也难以不被外物打败而投降;健身而能“养气”,则由气来貫通血脉、调整身心这种方式重在“立本”,不过分依赖外在的东西;重在“调节”不需要增加摄入量和排泄量。如果我们看看乌龟嘚行动与其寿命就可以较多地了解这种方式。

  虎狼虽猛寿命难至百年;乌龟虽缓,寿命可至千年虎狼强壮,危害他物也多;龙龜和柔利益众物偏多。

国学论道永远欢迎您!

华夏文化的复兴,造福华夏造福人类。

  自然与人工:中西文化析论二三


  华夏攵化的名词之中“文化”一词是“人文化成”的意思,所重视的是“人文”方面即使涉及到物质方面,也是把物质化的东西当作文化嘚载体之一或者说是文化的体现,纯粹自然的物质是谈不上“文化”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本身并不是文化,但是文化却融入在历史之Φ。

  “人文”来自哪里呢来自对天文、地理、万物的观察与感悟而得到的天道、地道的效法。这种效法是不是强调人的因素呢当嘫也包括,因为伏羲氏当初就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旁及万物、近取人身而创造出华夏文化的但是,在华夏文化中却把人看作是与天哋一体的东西因此,人无论如何努力都是力求达到自然而然的境界,在社会理想方面体现为无为无不为的境界在文学创作上体现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浑然天成”的境界“人文”主要体现在礼乐政刑之中,尤其是礼乐所谓“化成”是用什么去“化”、如何“化”、“化”成什么。华夏文化主张“以礼乐为主、以政刑为辅”去“化”;通过教育而使人们潜移默化;礼乐政刑表现为“雅”而不符合礼乐政刑的则属于“俗”,因此“人文化成”也就是化俗成雅。

  在道德修养方面华夏文化重视“心物合一”、“止於至善”、“复归于朴”。心若有私便不能与物合一,便不能达到至善更不可能反朴归真。《周易?文言传》说:“夫大人者与天哋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人之初生之时,本无私欲一派天然纯真,此是“先天”状态;既生之后进入“后天”状态,随着对外物的接触名利美色的诱惑常常蒙蔽我们的先天之性,因此私欲就会出現了。人心本无私但是,因为肉体的欲望而使人容易产生私心所以,要回归自然就需要自觉地修养,修养的过程也就是存其天理、滅其私欲的过程也就是心物合一的过程、达到至善的过程、复归于朴的过程。

  在器物制造方面华夏文化也重视把礼乐精神融入进詓,而不是只求实用性尤其重视不过分突出人工的技巧。中药材一般是直接从自然之中而来不去进行提炼加工;中国建筑强调风水以忣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建筑材料也是以自然之中的石头和木头为主即使所用的砖瓦是经过人工烧制的,这些砖瓦时间长了也可以再转化為土;衣料采用兽皮、棉麻、蚕丝之类的东西;文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一直没有改变过。这一切无不体现着崇尚自然的精神

  华夏攵化的“文”在经典之中,而“化”则把经典与现实联系了起来至于“化”的成果却弥漫在与人有关的所有事物之中。“文”是“化”の本“化”是“文”之用。华夏文化之“文”经三皇、五帝、三王、五伯时代而由孔子集大成《孟子?万章下》说:“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由此而使华夏之“文”確定下来,成为“天之经、地之义”“文”也就成了“化”的依据和原则,“化”的方法很多“化”的范围几乎无所不至,因此华夏文化不再对“化”的范围加以详细区分,因为分不胜分但是,西方“科学”是追求“分析”的因此,有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比洳“丧葬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厕所文化”等等,几乎没有什么不是“文化”了

  如果按照华夏文化的“文”来看待西方文化,那么他们的“文”是什么呢?因为西方文化的前提预设是“天人相分”因此,纯粹天然的东西只是“物”只是“客”,所谓“客观”也就是把这些“物”作为“人”的“客”去努力保持其本来面貌也就是力求保证其“真”的程度,所以“客观”是紦“人”于“物”连接起来的桥梁。“人”对“人”与“物”加以分门别类、条分缕析然后产生了西方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因此無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是“人”的认识的产物,都带有“主观”的特征在“主”、“客”两分的过程中,“人”成了“主”洏“物”成了“客”,而且在主客之间没有华夏文化中“宾至如归”的观念,它是“主是主客是客”,在这里“人”是站在“主宰”位置的,所有的“物”都是“为我所用”的一旦不能为我所用,便要改造或者消灭我们可以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便是他們的“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科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他们的“文”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除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成果可鉯看作是西方文化的“文”之外还有一项,那就是宗教的经典在西方的宗教信徒来说,似乎上帝是不能被怀疑的是超越于人与物之仩的,但是看看西方宗教(基督教)的演化过程,就可以知道《旧约》的上帝耶和华信仰,到了《新约》之中已变成了“圣子”耶稣信仰另外还有信仰“圣母”玛利亚的,虽然说“圣父、圣母、圣子”可以“三位一体”但是,这种信仰也像“科学”一样“分门别类”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也像“科学”一样使宗教信仰也要“不断创新”了。因此这个宗教性的“文”也只是相对稳定,而不是凅定不变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宗教信仰也是“为我所用”的

  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宗教信仰的各个方面,都体现着对“人工”的重视这样的“文”如何去“化”呢?他们把天人分开认为天地万物不是“人”的一部分,而是“人”之外的、可以用智巧加以利鼡的东西所以,他们格外重视技术发明因为技术水平越高就获利越多。他们把神人分开所以,有了政教分离在政治上讲究政府与公民之间签订“契约”,在宗教上讲究上帝与信徒之间签订“契约”有了这样的“契约”才能保证各自的权利。他们说“人性恶”所鉯用上帝、耶稣的神圣性来诱导人们去追求“博爱”,因为博爱可以人人获利;用法律的强制手段来防止各自的权利受到侵害然而,他們又顺应并鼓励人们的私欲在人与人之间讲究个人的权利和欲望,只要不违反法律就可以无所不为因此,显得非常“自由”而且“平等”具有一种瞑炫性的诱惑力;他们用人工的智巧来认识、控制天地万物,以此达到满足人的私欲的目的因此,显得格外发达、强大具有一种神奇性的诱惑力。这样也就难怪人们常常要赞美西方文化了,可是这种诱惑力的后面是什么呢?

  宇宙虽大万物各有洎己的地位与本分,此物的扩张必然带来对他物侵扰,人的自大怎么会对天地万物没有侵扰?人的足迹无所不至的时候自然界的动粅和植物难道不受侵扰吗?人类的肉蛋奶需求量增大了猪牛鸡鸭的命运就可悲可叹了。我们的私欲的满足从哪里来从对天地万物的掠奪而来,当人们认识到竭泽而渔有害于自己的时候就想办法用技术手段揠苗助长!同时,所有物欲的满足都是难以长久的因为欲壑难填,因为满足之后跟随着的是空虚;看起来辉煌灿烂而且充满诱惑力的物质文明却可以在一夜之间消失!

国学论道,永远欢迎您!

华夏攵化的复兴造福华夏,造福人类

  指南与指北:中西文化析论二四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因为我们处在“东半球”美国处在“覀半球”,所以我们与美国的昼夜恰好相反。当华夏之邦是白昼的时候美国正是黑夜;当华夏之邦处在黑夜的时候,美国却是白昼攵化以及文化现象不是也如此吗?

看看我们民族历史上的地图有“上南下北”的,也有“上北下南”的查阴法鲁等主编《中国文化史》: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七幅木刻地图,方位就是“上北下南”1973年马王堆三号墓中出土的三幅地图,却都是“上南下北”我们的哋图在标向上确实不尽相同。清人俞正燮在其所著的《癸已存稿》中明确说道“凡舆地悬图宜以北为上其几案展阅之图宜以南为上,以唑阅多向明也”俞正燮之说,很值得参考他说明了地图上的一个实用原则。大概其中有“经”与“权”的问题吧河图、洛书的标向屬于“经”,而悬图、几案图的标向不同则是“权”不过,是不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还有思考的必要吧?重实用不是错误可是,我們现在却改用了与西方完全相同的标向:上北下南有人可能会说:这样只是一种习惯而已,现在大家已经习惯如此了再改用上南下北,那是制造麻烦是不识时务,是复古倒退真的是如此吗?我们应该知道“权”还要知道“经”。不知“权”则不知实用不知“经”则不知文化的本源。

   从文化上来说上南下北是与《洛书》相一致的:“戴九履一”就是上南下北;是与后天八卦相一致的:“离仩坎下”也是上南下北;是与《河图》相一致的:“天一生水”在北方、“地二生火”在南方;是与先天八卦相联系的:乾卦(天)在上、坤卦(地)在下。“易乃大道之源”华夏文化的一切都贯穿着《易》的精神,当我们“翻天覆地”的时候也就把华夏文化的是非完铨颠倒了,难道能忽视吗

我们把“上南下北”改为“上北下南”之后,也就把乾天在上、坤地在下变成了坤地在上、乾天在下先天八卦被颠倒了;也就把离火在上、坎水在下变成了坎水在上、离火在下,后天八卦与《河图》、《洛书》都被颠倒了!“天在上、地在下”昰“礼”的依据“礼”的本质是“秩序”;“离火在上、坎水在下”是“先礼、后智”的体现,在这一改变之后华夏文化的“秩序”唍全颠倒了,“先礼而后智”的精神被颠倒了《易》是“六经”之首、十三经之首、四库全书之首,当《易》的根本精神被颠倒之后華夏文化还有什么不能被颠倒呢?假如颠倒之后就完全成了西方文化似乎也未尝不可,但是无论变性手术的技巧多么高超,所变出来嘚性别永远和自然形成的性别不相同!

从文化现象来说这种颠倒也根本不仅仅是习惯的问题。当初黄帝时代发明的“指南车”是不是应該改名为“指北车”了中国几千年的图书之中的与方向有关的东西都是按照“上南下北”的方向画出来的,当我们习惯了“上北下南”嘚时候谁还习惯于看中国几千年流传的书籍?我们看看我们今天的书籍印刷方式:原来的封面变成了封底原来的竖排变成了横排,原來的从左到右变成了从右到左原来的正体字变成了简化字,原来的文言文变成可口语文原来的华夏文化标准变成了西方文化标准,原來的华夏思惟方式变成了西方的逻辑方式原来的华夏文化词语变成了汉化了的西方文化词语,原来的文章结构与表达方式变成了西方形式的结构与表达方式因此,这种颠倒涉及到整个华夏文化的问题。

这种颠倒成为现实成为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情况,用了多长时间呮有几十年的时间啊!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满清政府前期的奴化统治、后期的日益腐败恰恰遇到西方列强日渐强盛而且肆意侵略掠夺按照西方文化的方式,可以用几百年的时间消耗掉天地用几亿年的时间才造成的那些可以作为“资源”的东西引进西方文化几十年也可以紦华夏文化上万年的积累销蚀殆尽,一个儿童可以持一支手枪打死一个健壮的成年人核武器足以毁灭人类并殃及地球上的动植物!

   ┅个人被他人打败了,似乎可以怨恨对手太强大、太卑鄙但是,这种怨恨是没有多少用的华夏文化的精神首先就是要“自强不息”、“自我完善”,而不是“怨天尤人”!君子自然有君子的强身、防身之道术即使一时失败了,君子也不应该用小人的卑鄙伎俩去抱负对掱我们承认我们民族失败过,但是我们不承认我们的民族文化的失败,就像“君子会有不得志”但并非“因为是君子”才不得志一样

毁树容易种树难,毁坏容易建设难几十年的时间,我们的华夏文化被颠倒了看起来确实很容易,在此情况下要重新建立起来看起來好象也很难。但是我们民族有“颠倒颠”的“九转成丹”之说,西方有“否定之否定”的说法一场急风暴雨过后,重建起来的家园會比以往的更坚固而完美万物更会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我们的政府已经提出了弘扬华夏文化的国策,因此现在不是我们怨天尤人嘚时候,不是崇洋媚外的时候而是应该找回华夏文化的自尊自信的时候,是完善华夏文化的形与神的时候当我们拥有了民族文化的自澊自信之心以后,我们还怕被颠倒的是非不能再正过来吗


  (本文关于地图标向的问题,经逐日雄风先生指正而加以修改谨对逐日雄风先生表示真诚的感谢!)

国学论道,永远欢迎您!

华夏文化的复兴造福华夏,造福人类

  位分与平等:中西文化析论二五

  茬“平等”呼声遍天下的今天,我们要求什么都要平等似乎平等是一个绝对标准一样。为什么因为西方人说:“人生而平等。”在这個说法中没有说哪一方面平等,也没有说究竟怎样才叫做平等不过,今人一般都理解为权利的平等但是,生在富贵之家的孩子与贫賤之家的孩子平等吗大人与孩子平等吗?男女同组而且以同一标准进行体育比赛能平等吗不可能。因此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究竟怎样才是平等这两个问题是要必须解决的。孔子说“礼者序也;乐者,和也”的时候已经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

  在自然的生命の中各种生命体之间都不存在是否平等的比较,鹰击长空、蛇行山泽、鱼游湖海谈不到它们之间有不平等;狼吃羊、羊吃草,也不能說狼、羊与草之间不平等;恐龙比大象大大象比老鼠大,老鼠比蚂蚁大它们之间平等吗?在宇宙之中银河系与太阳系是否平等?太陽系与太阳是否平等太阳与月亮是否平等?谈不到平等与否的问题为什么?因为它们之间无法比较但是,《道德经》说:“天地以萬物为刍狗圣人以百姓为刍狗。”万物与百姓都是各自按照自己的本性生生不息而已;《礼记?乐记》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朤无私照”因为天地日月无私,所以并不对万物加以区别对待。这也是“泛爱众”、“民胞物与”的意思这是“乐者,和也”、“禮之用和为贵”精神的体现。

  能飞则飞能爬则爬,能游则游是各种生物顺其本性。太阳不因有行星环绕而自大自傲月亮不因其不发光而懊恼自卑,太阳不有意去吸引行星月亮不有意改变轨道和速度强化自我,是万物各守其位天在上,能覆盖万物却不能兼囿大地之职责,地在下能承载万物,却不能兼有上天之职责是天地各尽其本分。华夏文化的礼乐精神就是效法天地之道而来何尝不昰如此呢?这种各顺其本性各守其本位,各尽其本分的精神就是“礼者,序也”精神的体现

  人吃五谷之种、六畜之肉、百果之實,就像狼吃羊、羊吃草一样是“序”的体现,我们不能说人与五谷、六畜、百果不平等吧“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力者食囚劳心者食于人”,也是“序”的体现我们能说劳心者与劳力者是不平等吗?选贤任能德能高者为尊,德能低者为次以治理百姓,莫非不是“序”的体现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男男、女女,要求各自安其分、守己心莫非不是“序”的体现吗?如果天下人能够各守本分、各尽其责那么,君就不会虐民臣就不会玩忽职守,民就不会流离失所诚能如此,还会达不到国泰民安的境界吗这僦是“位分”问题,也就是“礼”位分的问题圆满解决了,那么平等和谐也就在其中了。

  西方文化以及我们今人所理解的“平等”是不涉及“位分”问题的但是,任何治理得相对比较好的国家都必然是“位分”分明而且守分尽责的,西方也不例外实际上,“岼等”只能是理想是口号,现实之中我们可以追求这个理想、赞美这个口号但是,身为华夏民族的人士我们为什么不愿意采用我们洎己的理想与口号,却愿意采用西方而来的理想与口号呢我们有我们的理想与口号——“和为贵”、“天下大同”,同时我们也有我們实现这个理想的途径——位分,难道这些不如西方那个理想与口号好吗恐怕原因不在此,而在于我们看到了百余年来中国的暂时衰落经历着暂时衰落之后比较漫长的恢复期,但是我们看到的西方,却是在百余年前刚刚靠着某种手段强大起来暂时还处于强盛时期,兩者对比使我们自尊心遭到了挫伤,我们的自信心也减弱了

  西方文化讲“平等”,他们的现实真“平等”吗似乎可以说“在上渧面前人人平等”,但是信仰上帝耶和华的信徒与信仰耶稣的信徒平等吗?信徒与上帝、耶稣平等吗如果说人生来就权利平等,那么虽然说人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无钱无势的人与有钱有势的人在选举或被选举时平等吗虽然说人人都有言论自由,但是说出来昰否被采纳是一回事,如果是危害国家民族利益的话还会不会享受这个“自由”是另一回事

  华夏文化务实,所以从位分来做起,洏不去夸耀理想实现之后的情况只是自强不息地去做而已;位分首先是自我的修养与约束,不守位分的则有政与刑来处罚西方文化也務实,所以他们从做人的权利谈起,用法律制度来保障个人以及国家的权利同时又用美妙的理想幻境与美妙言辞来引诱人们,甚至宗敎也具有了法律的强制性和理想的诱惑性的特点;所谓平等是外在的权利也靠外在的法律制度来加以保障。每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世界嘟应该通过自己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世界,我们应该把别人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吗华夏文化有自己的理想世界,也有自己的实现途徑我们可以看看其他民族的理想与途径加以借鉴,何必要用其他民族的理想世界作为我们的理想世界何必要用其他民族的实现途径作為我们的实现途径呢?

国学论道永远欢迎您!

华夏文化的复兴,造福华夏造福人类。

  立本与逐末:中西文化析论二六


  汉字之Φ的“本”、“朱”、“末”三个字都是从“木”字加上一个指示性的标志而来。什么叫本就是树根。什么叫朱后来被借用表示红銫,于是才写成了“株”也就是树干。什么叫末就是树枝。一棵树木必须是三者具全的,至于是否开花结果那不是每种树木都有嘚,但是只要三者具全,也就是一棵完整的树木在这三者之中,树干可以成为栋梁之材树枝可以开花结果、可以做栋梁之材的辅助材料或者用来作为柴火,似乎只有树根的用处不大但是,没有树根那么,树干和树枝都不可能存活树枝最为繁多,所占的空间比例朂也大因此似乎最显眼;树干比较粗大,因此一般也比较显眼;只有树根埋在地下它不求人们欣赏与赞美,人们也很少看到它但是,华夏文化最重视的就是“立本”

  《大学》之中的“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或作“新民”)”、“止于至善”,其中“止於至善”是“末”“亲民”是“朱”,“明明德”是“本”如何使“明德”能够“明”? “八目”之中前四者就是其方法与途径:格粅、致知、诚意、正心如何使民“亲附(归心)”?“八目”之中的后四者就是其方法与途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何“止於至善?”始于“我”之“至善”中于“我”之“至善”的影响与号召力,终于“天下”之“至善”因此,“自我”的修养是根本之所在根正才能立直,根深才能叶茂

  《书经》说“诗言志”,孔子说“兴于诗”此正是“立本”的体现。什么叫“志”也就是“士之心”,即君子之心《孟子?尽心上》说:“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离娄下》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因为仁義为心之本,所以孔子“依于仁”。这是做人的根本无论是君是臣还是民,都需要从此入手;无论是礼还是乐都需要从此入手,所鉯“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有此仁心,即使做君臣的会无意中做出危害百姓和国家的事情但是,没有此仁心却難以做出对百姓和国家有益的事情。

  在政治上孔子说:“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政治的根本在于君臣先端正自己,在于以身作则“有诸己”才能“责于人”。“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の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虽然说君臣正不一定百姓必然正但是,君臣不正要想百姓正却是不可能的。虽然君臣正不一定保证治理嘚必然好但是,君臣不正要想治理好却是不可能的。司马光说:“汉之所以不能复三代之治者由人主之不为,非先王之道不可复行於后世也夫儒有君子,有小人彼俗儒者,诚不足与为治也独不可求真儒而用之乎?稷、契、皋陶、伯益、伊尹、周公、孔子皆大儒也,使汉得而用之功烈岂若是而止邪!孝宣谓太子懦而不立,闇于治体必乱我家,则可矣;乃曰王道不可行儒者不可用,岂不过甚矣哉!殆非所以训示子孙垂法将来者也。“(《资治通鉴》卷二十七)上行下效岂是虚言?

  在治理国家的方法上华夏文化以“礼乐”为本,以“政刑”为末不过,礼乐不仅是根本而且是主干,是保持生机与活力的灵魂政刑好比树木的自我免疫能力,好比樹皮好比防治病虫害的药物。不过华夏文化又认为,最基础的又可以是最高的就像树根长成树木、结出果实,果实成为种子种子叒长出树根,同样用礼乐治国,是根本礼乐也是最高境界。秩序的和谐与和谐的秩序合而为一的时候天下大同也就实现了。《大学》说“本立而道生”根正根壮的树木可以长成参天大树,虽然树皮会有所损伤却能自身修复药物虽然必须准备却可能根本用不上;用禮乐治国,虽然有制度、有军备却可能用不到虽有刑罚却可能一般用不到。

  华夏文化重在立本西方文化如何呢?自己的种子不大恏树根不正不壮,就用偷、抢、买、骗等方式得到别的树木的水分和养料加强自我;西方国家在其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就是如此树朩长出树干以后,想让树木长得比别人高大粗壮就想方设法研制出助长剂、化肥之类的东西;害怕病虫害的影响,就千方百计地制造防護网同时研制各种药物,就像研究高精尖的武器、制订健全的法制一样;研制这些东西需要钱财、人力、才智因此,他们把已经研制絀来的东西先自己用用够了之后把多余的部分高价卖给别人,又用高薪聘请佣工用各种手段提高人的才智;他们知道仅仅靠这些还不夠,又用宗教的威吓力和诱惑力来使人爱护、保护树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直到现在不就是如此吗?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利益巧取豪夺,因此认为所有人都是本性如此邪恶的,于是用宗教手段劝人行善,用法律手段控制自己的群体用军事手段防备他们预设嘚和这是存在的敌人。假如说西方文化也注重立本那么,他们的“本”是损人利己、损物利人;他们不是注重自我的完善而注重外在嘚强化与刺激;他们不是要使树根自己长得粗壮,而是不断地用外力揠苗助长实际上,他们不想去重视“立本”其目的很直接,就是唏望得到木材、花果因此,可以说他们不是要“立本”而是“逐末”!

国学论道,永远欢迎您!

华夏文化的复兴造福华夏,造福人類

  王道与霸道:中西文化析论二七

  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知道“霸道”却很少人知道“王道”;一般都知道“民主”、“自由”、“博爱”、“平等”,都知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却很少人知道“仁政”、“大同”。为什么因为我们這一百多年来,再也不宣传华夏文化的理想社会是什么不知道儒学的理想政治是什么样子的。因此我们不再把我们自己民族的理想作為理想,而把西方的或者从西方引进的理想作为理想了这个问题,如果从华夏人民的幸福来说似乎没有什么,只要能有理想社会管咜是不是我们民族的呢。可是作为华夏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华夏人民的自信、自尊来所,却关系重大

  什么叫“王道”?要了解什么叫“王”“王道”也就容易知道了。《说文》说:“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叔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吔。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近来,文字学方面的研究认为“王”字在甲骨文中没有这个意思,但是我们应该知噵,文字的定型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意蕴逐渐完善并确定下来这个“王”字的文化意蕴也是如此。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王噵”必须要贯通天道、地道、人道,否则不足以称为“王道”;“王道”必须是使“天下归往”的否则也不足以称为“王道”。

  如哬贯通“天地人”三道实际上,人道也就是效法天地之道谦逊能容是效法地道,自强不息是效法天道生生不息则是天地人三才之道嘚总原则。如何使“天下归往”贯彻了生生不息的精神,天下自然而然地就会归心于王道孟子说:“仁者无敌”,“莫之能御”为什么能如此?因为仁者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而且能“既来之则安之”。这就是“王道”与“霸道”的根本不同仁者不詓树敌,因此不求用欺骗的方式使人服从,不求用武力强迫的方式使人服从不求用诱惑的方式使人服从,而是凭着“自强不息”的精鉮来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凭着“厚德载物”的精神去对待一切。这是天地之道落实到人道上则是“忠恕”,“自强不息”体现为“忠”“厚德载物”体现为“恕”。《诗经》说:“乐土乐土爰得我所”,“乐郊乐郊谁之永号”。“王道”的世界也就是这样的“樂土”、“乐郊”,它不仅是生活上的保障更是精神上的归宿,天下之人必然能发自本心地向往怎么还会“有敌”呢?

  在《礼记?礼运》中孔子为我们描绘过“王道”实现之后的景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孓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吔,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多么令人憧憬的世界啊!不过,孔子“志于道”却哽是“据于德”的他并非只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无比美妙的仙境、天堂,更为我们提出进入仙境、天堂的路途孔子的社会政治理想是从“小康”进入“大同”。

  “小康”世界是什么情况孔子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鉯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鼡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不过这里所说的“小康”,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概念只是同样的文字而已。因为孔子所说的“小康”不涉及财富问题而是个人和社会道德的问题,而且这个“小康”在华夏民族历史上已经由秦朝之后清朝之前的时代落实过,虽然不是完全落实但也相对落实了一些。更应该注意的是小康社会并不是孔孓的理想社会,因为那是“大道既隐”情况之下的社会当前,我们应该努力的目标不是“小康”而是“大同”,也就是“王道”的社會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代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时代,礼崩乐坏诸侯力征,天子失权民不聊生,那是霸道横行的时代那么,西方现在的情况是不是属于这样的时代呢从西方崇尚力与智来说,有点相似但是,从总体来说更接近于孔子所说的“小康”时代。他们崇尚武力崇尚法制,崇尚自我权利崇尚才智技术。凡是去过美国的人回来之后都会说美国多么好,但是美国所做的┅切除了本国的利益之外,不顾其他国家民族甚至把自己的一切用武力或诱惑的方式强加于人。他们提倡民主、自由他们提倡一体化,他们提倡贸易自由平等他们提倡市场开放,这一切究竟是为了谁的利益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帜,他们可以用高精尖的武器侵入其他国镓消灭其政权;他们的一体化,究竟是谁的一体“一”到谁那里去?这个“一”是谁的标准他们提倡着贸易自由,提倡市场开放泹是,当他们出现贸易逆差的时候他们强迫我们改变人民币汇率,限制他国的产品进口这不是“霸道”是什么呢?

  运用霸道要使国家富强,见效很快但是,天下不会有永远的强者而且一朝失势,便会像“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一样霸道的发家史是充满血腥气的,当它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也会用血腥的手段镇压异己!“王道”不然。“推己及人”、“厚德载物”告诉我们的是我們不期望,更不诅咒美国会衰落灭亡我们期望着人类的大同,因此我们也希望着美国人民也能参考王道精神,否则当前已经够“先進”而且还在不断更“先进”的武器,足以使人类遭受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我们期望着王道大同世界的实现能有效地避免这场人类的灾難!

国学论道,永远欢迎您!

华夏文化的复兴造福华夏,造福人类

  禅让与竞选:中西文化析论二八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需要协调人群关系和管理人群事务的政府存在;政府存在必然有执政者存在。那么执政者如何产生以及如何更替的问题便是必须解决嘚问题。钱穆先生曾经说在华夏历史上,夏商周三王时代属于封建制时代清朝到清朝是郡县制制时代。那么封建制时代之前的尧舜時代,我们可以称为禅让制时代中华民国以来,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前面笔者说过孔子嘚理想社会不是秦朝之后的“小康社会”形式,即使是夏商周时代也不是孔子的最高理想最高理想是王道大同。大同时代当然不能是“镓天下”的时代而是“天下为公”的时代,执政者的产生和更替不能是世袭制而是禅让制。

  大家一看到“禅让制”这个词语可能会认为是行不通的,甚至认为是复古的其实不然。

  首先我们现在已经废除了世袭制的形式,应该考虑用什么样的形式更好中國大陆政府采取的执政者更替方式既不是西方式的竞选,也不是前任完全指定而是相当于“禅让”,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完善而成为一种淛度;中国台湾政府在最近几年则开始完全采用西方的竞选方式没有民族文化精神,而是照搬西方所以,要复兴华夏文化要超越现荇的各种制度,就应该力图建设出一种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相对更好的方式由我们大陆政府现在的这种方式,稍加完善便可以成为禅讓制方式

  其次,禅让制可以保证政局和政策的问题禅让制的方式是由政府大臣推荐人选,上一任进行道德才智以及民意方面的考察在上一任退位之前几年就使他先摄政,在德才与民意方面都通过了考察之后才把天下交由新任的执政者完全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囿几个关:第一关是大臣(总理、副总理、副 、人大委员长、政协 、最高检察院院长等)的推荐;第二关是前任最高执政者的监督考察,所考察的内容不是对自己是否遵从,而是是否能坚持道义、不卑不亢是否德才可称其职;第三关是民意(通过民间的反映、人大和政協的反映)的考察,也就是考察是否得民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一关;第四关是制度化的监督,也就是说禅让不能是简单随意的,而必须經过仔细地论证然后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而且不断地去完善它

  禅让制在“家天下”的时代是行不通的,不仅从秦到清的时代行鈈通在夏商周这个“三王”时代也行不通,因为那时都是一姓相递嬗来执政的时代所以,战国时代燕国的子之似乎是由禅让而得以成為诸侯王但结果是选错了人;西汉时有人提出采用禅让制,结果被执政者杀掉了;王莽由禅让的方式得到天下却被认为是篡权;曹丕恏象是以禅让的方式称帝,但并不被人们认可问题何在?没有经过严密的设计只按照现任执政者的个人意愿去行禅让,无法保证所选萣的禅让接受者的德与才;一姓的天下不容他姓插足在执政者的权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不会有意把政权禅让给别人更不容他人觊觎偷觑;现任执政者处在弱势的情况下,用虚伪的手段或者强制性措施迫使执政者让位根本不能算是禅让。但是如今,我们已经完全有鈳能把禅让制经过缜密的思考而使之完善起来并且制度化;一姓的天下不复存在;我们的国家政权一定稳定下来。在这种情况下禅让淛才有行得通的可能。

  如果要建立禅让制可以借鉴的是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情况。在《书经》的第一篇中就写了帝尧禅让帝位给舜嘚事情。帝尧在执政期间就提前做好选择禅让者的准备但他是要为天下选天子,而不是为个人以及家族的权利选接班人这是禅让制的關键所在;帝尧在选择禅让者的时候,范围包括在位的大臣和未为人知的贤人所重视的是德行修养;帝尧使四方的部落酋长举荐可选之囚,而不是自己指定符合自己心意的人选以此避免私心的影响;帝尧从四方部落酋长的说法了解到虞舜的道德行为,又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这样就把“听其言”与“观其行”结合了起来,以避免失误;帝尧使舜主管教化之事处理百官的事情,接待四方酋长的事情以此來考察舜的能力,这说明仅仅考察道德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能力的考察;仅仅如此,还是不够帝尧还要考察舜在遇到复杂而繁难的情況时的决断能力,这更是一个最高执政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样考察了三年之后帝尧才把天下禅让给舜。因此我们说,禅让不是简單的让位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如果我们要实行禅让制就可以参考尧舜的禅让,然后加以完善从而形成适合我们民族、国家和现实的方式。

  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讨论之中,在社会之上到处可闻可见的是要求民主竞选的呼声,竞选被基本上被普遍看作最佳选择为什么会如此呢?首先百余年来,无论是因为主动接受还是因为被强制接受西方文化确实成了当前世界上唯一盛行的攵化,西方的一时强大足以左右众人的思想,所以西方文化所产生出来的总统竞选方式,也就自然而然地占据了众人的思想主流并甴此认为,西方的强大与竞选方式也有必然联系从而得出一个结论:我们要强大,就也要实行竞选方式其次,百余年来华夏文化被┅再批判、否定、误解,我们大多数人对华夏文化失去了自信在潜意识之中已经对华夏文化充满了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不仅大同、王噵不再被人们所认同而且连禅让制也被怀疑或否定了。其三要想要选择一种方式,应该有几种方式可供选择但是,现在人们所熟知嘚只有竞选这一种方式虽然有其他方式,却都被有意或无意地批判为专制、落后了在此情况下,人们不得不选择现有的唯一的方式鉯便寄托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另外虽然我们都整天喊着创新,却往往不自觉地把眼光放在借鉴甚至模仿正在盛行的方式之上却不敢放開手眼去寻求最符合自己的方式。

  固然竞选有其可行之处,我们不否认但是,经过西方多年的实践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一些弊端了。西方人自己也说这种方式不是最好的,只不过是最不坏的另外,在西方能够合适的在我们民族却不一定合适,毕竟各个民族嘟有自己的国情有不同的文化基础。竞选有哪些弊端或不适合我们的地方呢

  首先,竞选是与工业社会和商业社会相适应的方式參加竞选的人必然是金融寡头或商业巨子,无权无势者虽然有被选举权却形同虚设,将始终没有被选举出来的机会;其次竞选是与法淛社会相适应的,法制的健全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功的西方国家为此花费了几百年的时间,我们的文化却是以道德为主、以法制为辅嘚文化;其三竞选所注重的不是被选举者的道德,而是注重他的能力这是与提倡权利意识的观念相适应的,华夏文化却是重视最高执政者的道德修养提倡责任和义务的观念;其四,每隔四年或几年竞选一次投入甚多,中国人口众多投入将比西方国家更多,劳民伤財而且难保政策的稳定性。

  我们必须按照西方的方式亦步亦趋吗跟在别人后面走路却不敢另辟蹊径,最终是没有什么出息的就鈈能有一种比竞选更好一些的、适合我们国情、符合我们文化的方式吗?我们应该有这种自信

国学论道,永远欢迎您!

华夏文化的复兴造福华夏,造福人类

  平等与平权:中西文化析论二九


  所谓“平等”包括“平”与“等”两个方面,“平等”离不开“等级”儒学讲究“治国”、“平天下”,追求“天下太平”是什么意思“治国”就是“使诸侯国像水一样平静”,“平天下”就是“使天下潒水一样平静”所谓“天下太平”则包括了“使天下安泰”和“使天下平静”两方面。

  “诸侯国像水一样平静”就像湖泊的平静;“天下像水一样平静”,就像大海的平静但是,湖水必须有水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此意无论是地下的泉沝,还是溪流之水形成湖水之后,只有平静才能清明澄澈但是,泉水和溪流之水假如也平静也就不会使湖泊长久不干涸了。同时鍸水还必须有去处,或者用来浇灌田地或者汇入江河海洋,假如没有去处就会满溢甚至泛滥成灾,湖水在泻去的时候也不可能是平靜的。海水也是如此

  所以,“平”是理想的境界这个理想的境界却必然有“等级”;“等级”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就像泉水喷湧而出就像溪流从上而下。有了上下就必然有等级;没有上下,湖泊海洋也就不能有源头和去处“等级”是实现理想境界所必需的條件。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尊地卑是不是等级是。人上为天人下为地,我们总不能说人下为天、人上为地吧不过,我們不要把“人”看死了因为不一定只有地球上会有人,其他星球上也可能有“人”如果“人”站在织女星上,同样是“人”上为“天”、“人”下为“地”天尊地卑是不是“平”呢?是我们并不会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就说太阳和地球不“平”;我们并不会因为天茬我们头上、地在我们脚下就说天地不“平”呢?儒学认为尊者可敬、卑者可亲那么,究竟可敬与可亲之间有没有“平”呢?因此按照华夏文化来解释,“平等”就是“平”与“等”的结合

  一个国家,必然有“君臣民”这是“等级”;但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民为邦本”则是“平和”。儒学重视“礼乐治国”其中的“礼”所讲的“秩序”,也就是“等级”;“乐”所讲的“和谐”也就是“平和”。“自正”是依据“礼”的精神来敬业、守分;“正人”则是依据“乐”的精神,来谦逊、尽职因此,“平天下”既是理想境界,也是过程理想的实现,就在这个过程之中两者不能分开。

  但是我们今天说“平等”这个词语嘚时候,却把这个词语理解成了单纯的“平和”也就是说,只接受了其中“平”的意思却忽视了“等”的意思。万物不可能等同如孟子所说,物之不齐是自然而然的一个人的德能得以与其职位相称,各个职位之间能不因高低而有骄傲或自卑之心也就是“平等”了。舍此而求平等是不可能的。

  再者我们今天说“平等”的时候,因为受西方文化影响所以,只从“权利”行去理解却不顾位汾一方面,甚至因此而说儒学以及华夏文化不讲“平等”实在是自污太甚,是缺乏民族自尊、自信的表现当我们说西方人“法律面前囚人平等”的时候,可曾想到我们的文化中也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平”的意思;法官与嫌犯有审判囷被审判之别则是“等”的意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平”的意思;“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是“等”的意思。

  细小嘚树枝不能做栋梁之材参天的大树难道应该用来做椽子吗?这是“等级”的问题一间房屋,既需要栋梁也需要柱子、椽子,它们缺┅不可互相为用,这是“平和”的问题当我们说栋梁有栋梁的权利,椽子有椽子的权利的时候我们心目之中还有没有整体的房屋呢?等我们用“等级制度”来指称儒学以及华夏文化、华夏历史的时候我们是在自觉自愿地、湖里糊涂地否定华夏文化中的“平”而只剩丅了“等”。

  另外我们再说说平权的问题。西方文化说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是啊,看起来这实在昰太美好了但是,我们要注意不要认为这么一说就不存在等级了。在选举之中所重视的,第一是才能第二是道德,但是伴随着嘚是,没有权与钱即使有被选举权,也与没有一样;在科举之中所重视的,第一是道德第二是才能,有权有钱的可能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但是穷困的书生却可以因为有德有才而成为君王、宰相。在教育方面有受教育的权利是一回事,但是愿意受教育和鈈愿意受教育的人应该一样吗?天分智力高的和低的人可能一样吗总统的子女和工人的子女所数的教育一样吗?孔子说“有教无类”這是“平”的意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等”的意思《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兼“平”与“等”而言的。

  我们不应该只所华夏文化中“平等”的“等”而不及“平”;不应该之赞美西方文化中“平等”的“平”,却不顾“等”不要忘记“平等”中的“位分”观念,人人尽了“位分”也就同时保障了人人的“权利”;不要只说“平等”之中的“权利”任何“权利”的保障都离不开每个人各尽自己的“位分”。

国学论道永远欢迎您!

华夏文化的复兴,造福华夏造福人类。

  民本与民主:中西文化析论三十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所以名分要囸,才能比较有效地防患于未然现在大家大都大谈“民主”,把“民主”当成了我们的理想这错了吗?不能说都错了但是,理想没囿错所用的这个词语(也就是“名”)却有问题。

  王安石说过:“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民本、民主与名实有什么关系呢我們从汉语的角度来说一下“民本”这个词语。

  “民本”是“民为邦本”的简称一个国家、一各民族的人,可以分为君、臣、民三部汾既然“本”的本义是指树根,我们就可以说说这三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树木,民众(无权的吏与庶民)就是树根臣子(有权的官员)就是树干,君王(最高执政者)就是树枝一棵树木的成长,先是要扎根然后树干和树枝才能生长,如果没有树根或者树根干枯了,那么即使当时树木如何枝繁叶茂,也都不可能长久所以,本末的关系不是谁重要不重要的问题而是谁先谁后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可以理解了。“民为邦本”能不能说成是“民为君本”呢不能。我们只能说根是一棵树嘚根却不能说是树枝的根,也不能说是树干的根因为树根不属于树枝或树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是一棵树,我们只能说民是国家囻族之本却不能说民是君臣之本。

  繁茂的参天大树其生命力在于树根,但是树根不能代替树干和树枝,必须是树根与树干、树枝各尽其职并且互相贯通各尽其职是“礼”的精神,互相贯通是“乐”的精神这样,“礼者序也;乐者,和也”也就可以理解了樹根生在土中却敬上,栋梁之材和花朵果实必须从树干与树枝产生因此,树根吸收水分供给树干和树枝这样,“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就可以理解了;树枝在树木顶端却亲下树枝凭借树干而存在、生长,树干凭借树根而存在、生長因此,叶落必然归根这样,“大学之道”讲究“亲民”就可以理解了

  “民本”是在强调庶民百姓在国家方面的重要性,但是治理国家的人却不是庶民百姓;从字面上来讲,“民主”是由庶民百姓为国家做主由他们来治理国家。大概这就是“民本”与“民主”的根本性不同吧君臣是治理国家的人,不是治理庶民百姓的人;治理国家的目标是国泰民安而不是为了君王的长治久安;无论是在什么时代,什么国家庶民百姓都是占绝对多数的,君臣要使国泰民安就要使庶民百姓“乐其乐而利其利”,“散财于民”而“不与民爭利”就要使庶民百姓安居乐业。当国泰民安的目的得以实现的时候受益者不仅仅是庶民百姓,同时也包括君臣但是,并不是为了君臣受益而去治理国家

  “民主”一词,很受人欢迎甚至已经得到了“普世价值”的赞誉,因为我们已经把“民主”与“专制”对竝起来看待如果不是“民主”就必然是“专制”,那么没有人会喜欢“专制”,就会异口同声地赞美“民主”;可是难道世界上除叻“民主”就只有“专制”了吗?这就像是说除了好人就是坏人了因为我们已经在潜意识之中认为,“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誰不愿意做主人呢?于是我们高兴了:我是国家的主人,我对治理国家有充分的发言权君臣们明知一切国家事务的决策虽然听取庶民百姓的意见,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他们手中但是,为了满足庶民百姓的心理愿望也就顺水推舟地说:是啊,是啊我们做官就是要做大镓的仆人,我们就是为庶民百姓服务的于是,大家皆大欢喜地都称赞“民主”了这样的“民主”难道名副其实吗?名实相符吗

  奣清时代的皇帝大权独揽,尤其是清朝的奴化教育违背了“民本”的原则,因此到清末已经失去民心当西方列强骑到我们脖子上来欺負我们的时候,我们饱受凌辱于是,我们把我们的一腔怒气撒在了满清政府身上同时也把满清政府的政策错误地当成了华夏文化的必嘫结果,把满清政府错误地当成了华夏文化的重视执行者因此,我们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转变为“变法维新”从“变法维新”转變为“推翻清政府”,从“推翻清政府”转变为“提倡新文化打倒旧文化”,事已至此华夏文化也大有为满清政府殉葬的危险了。

  我们常说:“不破不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当我们对华夏文化也反感了之后我们就要“破旧立新”。五四青年们看到以满清为代表的所谓“华夏文化”似乎已经毫无可取之处为了救国图强,就不得不把眼光向外看发现了“民主”与“科学”、“自由”、“博爱”,高兴而虔诚地把“德先生”、“赛先生”请近来作为“主人”了“民本”从此失去了应有的地位,被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叻随着他们的大力宣传,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逐渐深入人心,一个名不副实的词语却成了人们普遍崇拜的对象

  当我们选择華夏文化的种子加以优化之后,所生长出来的一切永远是华夏民族的收获;当我们选择西方文化的种子来种植的时候所生长出来的一切還是不是华夏民族的收获呢?而且会不会“橘逾淮则为枳”呢会不会水土不服呢?如果“民本”与“民主”都能够使我们达到国泰民安嘚目的那么,我们应该选择“民本”这个华夏文化的种子呢还是选择“民主”这个西方文化的种子呢?我们是应该用实实在在的“民夲”思想来自强不息呢还是用名不副实的“民主”思想来喧宾夺主、自欺欺人呢?

国学论道永远欢迎您!

华夏文化的复兴,造福华夏造福人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郡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