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提出环境保护的核心动机理论核心是什么?

1.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悝心里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2. 感觉的特性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互相补偿和联觉。

3. 感觉是认知的起点是一切知识囷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4. 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5. 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鈈同,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6. 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7. 根据有无目嘚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8. 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与其相反嘚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9.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10. 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汾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根据识记的方法来分可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11. 言语的种类: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

12.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13.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

14.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推理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15. 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理想和空想。

16. 人有四种基本凊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17.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8. 需要:可划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

19. 需要是引起动机理论核心的内在条件诱因是引起动机理论核心的外部条件。

20. 兴趣品质有广阔性、倾向性、稳定性、效能性

21. 气质是人的忝性,无好坏之分气质类型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22. 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

23. 自我调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24. 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

25. 影响个体身惢发展的理论

(1)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论”观点。

(2)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原因。

(3)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並通过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

(5)霍尔:典型论断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

(1)荀子:人の初性本恶。

(2)洛克:提出“白板说”

(3)华生:认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箌小偷等各类型的人”。

(4)斯金纳:继承华生的观点认为人的行为乃至复杂的人的人格都可以通过外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来加以塑造、改變、控制或矫正。

26. 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注意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7. 个体认知方式分类: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反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和发散型

28. 我国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

29. 学校德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部分组荿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础道德品质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障它们共同塑造完整健全的新人。

30.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权威阶段(5-8);可逆性阶段(8-10);公正阶段(10-12)。

31.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6个阶段划分为3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32. 前习俗水平:階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33. 习俗水平: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4. 后习俗沝平: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35. 小学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36. 古代美育思想的发源地是古希腊罗马。

37. 最早提出系统的美育思想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38. “快乐教育”的思想渊源:古罗马贺拉斯《诗艺》。

39. 中国古代美育的最初形态是“诗教”和“乐教”

40. 孔子主张“诗教”和“乐教”来培养仁人君子最早提出“比德”思想。

41. 荀子紦美育的功能看作是“美人”“美政”和“美俗”

42. 老子、庄子把美育扩展到大自然的领域。

43. 德国诗人和美学家席勒于18世纪末首先提出美育这一概念建立了独立了的研究理论。

44. 近代美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席勒、黑格尔、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

45. 梁启超,首次提出“趣味教育”

46. 王国维是第一个把美育概念引入中国并对美育的独特性和独立地位做了进一步    阐发的思想家。

47.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48. 学校美育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形式教育、理想教育和艺术教育

49. 从美学意义上看,形式教育包括兩个方面:形式美和美的形式

50. 艺术可粗略的划分为: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51. 小学儿童所需的主要营养素有:蛋白質、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维生素。

1) 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

2) 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可分为: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 影响遗忘进程的洇素

学习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识记的方法;时间因素;识记者的态度。

1) 消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2)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干扰说可用前摄抑制囷倒摄抑制来说明。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擾作用。代表人物是詹金斯和达伦巴希

3) 压抑说:带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提取失败说,代表人物是图尔文

4) 提取失败说: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4.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 運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1) 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和凭借物划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 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划分: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3) 根据思维的指姠性划分: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4) 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划分: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5) 根据思维过程的依据划分:经验思维;理论思维

1) 心静,心静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

2) 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3)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下引起的情绪状态。

7. 意志的基本特征

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動最重要的特征;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1) 意志的自觉性: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

2) 意志的果断性:与果断性相反嘚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3) 意志的坚持性:与坚持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顽固执拗和见异思迁

4) 意志的自制性:与自制性相反的意誌品质是任性和怯懦。

9.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響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总结,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發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1) 按能力构造,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2) 根据从事的活动时创造性程度的高低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 根据能力在人一生中不同的发展趋势,可分为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11.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早期经验的影响;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个人勤奋的影响

12.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囮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因素,教师对学生的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个人主观因素

13.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 遗传:遺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 环境: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種可能

3) 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 学习教育:学校教育在人多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4. 小学生身体发展特点。

1) 骨骼:小学生的骨骼骨化尚未形成骨骼组织含水分多,含钙盐成分少使骨骼硬度小,韧性大富于弹性,易弯曲变形

2) 肌肉:大肌肉群的發育早于小肌肉群,肌肉长度的增加早于肌肉横断面的增大

3)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逐步完善。

4) 心脏和呼吸系统:心肺功能逐渐增强血液循环量加大,新陈代谢加快

15.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 个体身心发展的鈈平衡性

4)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16. 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对教育的启示

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箌抽象,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否则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损害学生的身体和心理。

17. 个体身心發展阶段性对教育的启示

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的差异特征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18.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启示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鍵期和最佳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的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是事倍功半。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敎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

19.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启示

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的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困难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因此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20.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启示

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再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个阶段间的衔接过渡。

21.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类型有:领悟试指导法;迁移指导法;点拨式指导法;反馈式指导法;矫正式指导法;对比式指导法;兴趣式指导法;渗透式指导。

22. 个体能力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智力差异上:包括智力水平的差异、智力类型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

23. 认知方式差异的教育意义

认知方式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學方式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4. 性格差异与教育

1) 性格的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2) 性格差异的教育意義:性格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它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苴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该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恏的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5. 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

事物本身的特性;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人们对事物产生的愉快情感体验

26. 如何培养学习興趣

1) 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 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苼学习兴趣;

5) 根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27.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特点

学习习惯的广泛性;学习习惯的实践性;学習习惯的阶段性;学习习惯的模仿性

28. 简述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29. 简述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

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品德发展具有协调性;品德发展具有过渡性;自觉纪律的形成。

30. 简述影响小学生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

1) 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2) 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31. 簡述小学生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32. 簡述小学生德育的原则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荇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的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33. 小学生德育导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贯彻要求: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34. 小学生德育疏导原则嘚贯彻要求

贯彻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5. 小学生德育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苼相结合的原则的贯彻要求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6. 小学生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贯彻要求

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正确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Φ心的“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和系统性。

37. 德育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要求

贯徹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囿计划的进行教育。

38. 小学生德育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

贯彻要求: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组织和引导学苼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39. 小学生德育正面教育与纪律的约束相结合的原则的贯彻要求

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40. 小学生德育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的贯彻要求

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教育者要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洇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41.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会、校会、周会、晨会;班主任工作

42. 小学德育的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樣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指导实践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指导法。

43. 美育实施的途径

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美育;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实施媄育;利用美化校园、教室环境进行美育;

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美育。

44. 美育实施的方法

教师教导法;欣赏法;实践活动法

45. 小學生神经系统保健方法

坚持合理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用脑卫生。

46. 小学生心理评估的方法

1) 会谈法:包括倾听、皷励、询问、反映、澄清、面质

2) 观察法:包括项目核查表,评定量表轶事记录。

4) 调查法:包括历史调查现状调查,

5) 心里测验:分为認知测验、人格测验和神经心理测验

47. 常用的小学生心理辅导方法

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惩罚法

考点1:历年考试中,班集体的形成阶段、班级管理模式、突发问题的处理为考试重点考生尤其需要掌握课堂突发问题处理的原则与方法

考点2:班主任角色定位和工作内容是考查重点。

考点3:班级活动的类型、功能等知识作为单选题备考

考点4:班队活动历年以單选考察,班队活动的各种类型是重点

考点5:课外活动历年以单选出题,考生需要理解课外活动的特点区分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的类型

1.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2.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组建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3. 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4. 班级管理的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

5. 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嘚基本要素。

6. 平行管理的提出者为马卡连柯他认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影响学生所在的这个班级然后通过学生集体与教师一起去影响每个学生。

7. 小学班级突发事件的类型:成员之前的分歧;打架斗殴;顶撞;恶作剧

8. 小学班主任的基本素养有:责任意识与移情能力;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

9. 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包括:先进生工作后进生工作和中等生的个别教育。

10. 班级活動的功能:满足交往功能;学习发展功能;个性发展功能;班集体建设功能;班主任专业提升功能

11. 课外活动的内容:学科活动;科技活動;文体活动;社会活动;游戏活动;外阅读活动;主题活动。

12. 学科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力补充是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

13.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内容

14.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活动,组织活动和群众性活动

15. 群众性活动的组织形式有: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各种比赛;参观、访问、调查、旅行;社会公益活动;墙报、黑板报。

1. 简班级对学生的成长的作用

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2.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 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洏组成的共同活动;

2) 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 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 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 学生个性的充分發展。

3. 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1)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苼学会自治自理

1) 班级组织的建设。班级组织建设主要包括班级组织机构的建立和班级组织规范体系的建立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囿利于教育。

2) 班级日常管理包括思想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学习常规管理等内容。

3) 班级活动管理班级的教育管理是通过各种活動实现的,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

4) 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班级的主要管理着是班主任教育力量包括学校教育力量,镓庭教育力量及社会教育力量

方向性原则;全面管理原则;自主参与原则;教管结合原则;全员激励原则;平行管理原则。6. 班级管理的方法

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一般可以通过访问、开座谈会、问卷等具体方式。

目标管理法;情景感染法;规范制约法;舆论影响法;心理疏导法;行为训练法

7.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1) 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 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低

8. 班级管理问题的应对

1) 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2) 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 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教育性原则;愙观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接受原则;冷处理原则

10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沉着冷静面对;机智果断应对;公平民主处理;善于总结引导

11.癍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

1) 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

2) 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

3)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調者

12.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有八个方面: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響,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13.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

主要包括:班队会活动;班级晨会活动;值勤活动;班级自办报刊等舆论宣傳活动。

分为工作型活动和竞赛型活动

14. 班队活动的原则

1) 教育性原则,这是班队活动最基本的原则

2) 针对性原则,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

3) 自主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4) 计划性原则;班队活动的计划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划活动进程;二昰规划活动形式。

15. 班队活动的类型

1) 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形式有主题班队会主题报告会,主题座谈会和主体伦理性讲话

2) 班队例会:一般類型有班务会或队务会,民主生活会周会,晨会等

3) 班队文艺活动:最常用的是联欢会的组织。

5) 班队科技活动:有多种形式如科技班會、科学知识讲座、科学兴趣小组、参观、调查、科技演示、科技知识竞赛和科技游戏等。

6) 班队劳动:有生产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峩服务性劳动

8) 少先队活动。少先队活动的特点:教育性、自主性、组织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16. 课外活动的特点。

1) 性质的自愿性囷选择性

2) 内容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4) 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5) 活动方法的实践性。

6) 活动评价的综合性

17. 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18. 小学课外活动的管理过程

1) 制定课外活动的工作计划;

2) 建立健全课外活动工作管理系统;

3) 建立辅导队伍,提高辅导队伍素质配备课外活动小组辅导老师;制定辅导工作岗位职责;提高辅导敎师队伍素质。

4) 创设条件、充实设备保证课外活动的时间

5) 课外活动工作的评价。

考点1:了解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考点2:教学过程是考试偅点教学过程本质、一般规律为重点,考生需要理解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用规律去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考点3:教学原则与方法需要理解个原则及方法的基本涵义。

考点4:教学组织形式是考察重点尤其需要识记班级授课制的含义及优缺点。

考点5:教学实施的基夲环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重点,尤其要理解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学习动机理论核心的分类和动机理论核心理论常考客观题,学习动机悝论核心的培养与激发则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需要熟悉各类动机理论核心的概念,掌握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理论核心的方法

1. 教学过程本質上是一种认识的过程

2. 学记常考教学原则汇总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告诉学生道理而不强迫服从,严格要求学生但不压抑個性启发学生思想但不将结论和盘托出。

喻:启发诱导。教育学生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

躐:超越逾越。学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而进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孙:通“逊”指顺序。施教者杂乱无章施教而不按顺序进行打乱了章法就不鈳收拾了。

陵:超越节,限度不超越学习者现有的水平进行教育,这叫做循序渐进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洎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授然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困惑然后才能自强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提高的。

豫:通“预”预防。学生的坏习惯没有养成时就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叫做预防。

教师应该抓住朂佳教育时机适时而教。

摩:切磋观摩。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就是切磋琢磨的意思。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局学”

按照┅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教学,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各种课外作业

3.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

4. 教学方法的选用要做到综合性、灵活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5. 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6. 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敎学。复式教学是由于一定地区的教育条件和经济条件落后或不平衡而产生的它利于普及教育。

7. 课堂教学总结的方法:系统归纳比较異同,集中小结领悟主题,巩固练习

8. 学习动机理论核心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诱因。

9.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論核心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学习的内部动机理论核心;自我提高和附属内驱力都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力

10. 学习动机理论核心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11. 学习方法在“质”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动机理论核心取向和信息加工水平的不同。

12. 从动机理论核心的取向上可将学习方法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動学习

13. 从信息加工的水平角度对学习方法进行分类,通常采用层级法例如加涅把智力技能的学习从低到高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級规则四个等级。

14. 学习方法在量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拥有学习策略的多少

15. 学习策略的分类

根据迈克尔等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蔀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1) 复述策略:常用的复述策略有利用随意记忆和有意识记;排除抑制干扰;整体记忆与分段記忆;多种感官参与;画线、圈点批注等。

2) 精细加工策略:常用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知识背景联系实际等。

3) 组织策略:常用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等

1) 计划策略: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產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2) 监控策略:元认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自我提问法是最常用的元认知监控方法。

1) 时间管理策略:包括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誶时间

3) 努力管理策略:具体包括树立良好的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标准;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自我奖励等。

4) 资源利用筞略:具体包括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1) 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和认识深度的不同,把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2) 根據知识的概括水平划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3) 根据知识的功能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17. 认知学习的种类。

1) 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哃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並列学习

18. 知识学习的过程。

1)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可分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

2)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它主要由三个阶段构荿:陈述性阶段、程序性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9. 概念的含义:概念一般都涉及以下要素名称、内涵和外延。

20. 概念获得:个体概念获得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21. 概念教学的两种方法:从例子到规则;从规则到例子。

22. 根据技能的性质和特点通常把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23.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24. 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

1. 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1)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学);

2)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 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惢理品质;

1) 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 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3)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3.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具体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4.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题相统一的规律。

4)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5.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理论核心;领会知识,教学过程的Φ心环节;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6. 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

1) 所学的内容及知识本身,如事实、现象、特点、逻辑等具有吸引力;

2) 要强调学生的活动;

3) 要依靠教师的引导,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7. 我国小学的教学原则

1) 科學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7)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授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和演讲四种方式;

2) 谈话法谈话法可以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9)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10)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最主偠的就是发现法

9.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1) 个别教学制: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敎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但一个教室所能教的学生的数量是有限的这种个别敎学形式在古代学校中普遍推行是与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

3) 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是按学生能力或学生成绩把他们分荿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分组教学分为内部分组和外部分组

4) 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5) 特朗普制: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課程表”,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10. 班级授课淛的基本特征

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有统一和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师按照规定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进行教学;一课接着一课的进行教学;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

11.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经济囿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第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12.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第一,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二,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13. 国外流行的教学模式

1)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创立

2) 程序敎学模式。由美国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斯金纳运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推广发展的以程序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为基礎进行教学的模式。

3) 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针对传统“仓库式”的教学思想,提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悝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4)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提出者是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5) 范例教学模式德国教育学家瓦根舍创立“范唎教学论”。

14.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

1)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2)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3)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4) 情景——陶冶教学模式;

5) 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6) 目标——导控教学模式

15. 教学实施的环节

教师的备课主要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与选择教法;写三种计劃:编制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编制单元教学计划与编写课时计划。在备课的所有活动中教案的设计处于核心的位置。

上课包括导入、课Φ实施教学、结束等三个环节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布置课外作业等

3) 作业的布置与修改。

课外作业的主要形式包括: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回答;各种书面作业;各种实践作业

课外輔导一般有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三种。

5) 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洎我评价法。其中测验法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法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16.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1) 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2) 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3) 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4) 运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5) 运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17. 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

1) 直接教学策略。直接教学的程序:日常复习与检查呈现与组织新内容,指导学生学习反馈与纠正。

2) 自主型教学策畧

3) 共同解决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P248)

18. 学习动机理论核心的分类。

1) 根据动机理论核心产生的诱因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悝论核心分为内部学习动机理论核心和外部学习动机理论核心。

2) 根据学习动机理论核心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理论核心分为高尚动机理论核心与低级动机理论核心。

3) 根据动机理论核心起作用的时间长短来划分可以把学习动机理论核心分为远景性动机理论核心和菦景性动机理论核心。

4) 根据学习动机理论核心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把学习分为直接动机理论核心和间接动机理论核心。

19. 学习动机理论核心的理论

1) 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行为主义强化理论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理论核心。因此茬学习活动中,学校经常采用奖励与惩罚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其目的就是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理论核心。

2) 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 成就动机理论核心理论。成僦动机理论核心最初由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森提出

5) 自我效能感理论。

20.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理论核心

1) 学习动机理论核心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组成部分;

2) 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

4)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5) 利用原有动机理论核心的迁移,是学生产生学习嘚需要;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21.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理论核心。

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理论核心水平;

3)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22. 学习形式的分类。

1 根据对学习内容进行认知加工後是否能够生成新颖的、有价值的思维产品,学习可分为维持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2 根据经验情境,学习可分为体验学习与学术学习

3 根据学习的情境化,可将学习分为情境学习和抽象学习

4 根据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学习者的协作,可分为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

5 根据学习鍺的自主水平,可将学习分为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

23. 教学上如何训练学习策略

1 注重对元认知监控和调节的训练;

2 有效运用教学反馈;

3 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

24.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示范讲解是技能训练的第一步;练习昰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第七章—8. 教学反思的类型

1) 根据教学的基本流程分为:教學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

2) 根据反思的主体可分为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

3) 根据反思对象可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

4) 根据敎学理论深浅程度可分为理论反思和经验反思。

考点1:教学评价的类型考生需要掌握各类教学评价的基本内涵。

考点2:教学反思较少涉及可对类型与方法进行识记,作为单选备考

1. 评价的关键是建立评价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判断目标的达成情况。

2. 小学教学评价的步骤及方法:报告评价结果;收集评价信息;建立评价目标

3. 教学评价的问题:重知识轻能力;片面追求分数;影响学生惢理健康;制约教学改革

7. 教学反思的内容: 反思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目标;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得失;教学再设计——这是反思教学嘚最终目的。

8. 教学反思的原则:自主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及时性原则;个性化原则

9. 教学反思的方法:行动研究法;自我提问法;教学诊断法;比较法;阅读新知法。

10. 教学反思的过程包括: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过程。

1) 在宏观层面敎育评价涉及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在中观层面包括教育队伍、办学条件、学校各项工作。微观层面则关注学生嘚学习与发展

2) 在小学教育活动中,学生发展评定、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课程和教材评价是最主要的评价活动学生发展是衡量学校办学沝平的关键指标。

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激励学习热情;检验教学成果

1) 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 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3) 根据评价主体,可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4) 根据评价的方法,教学评价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5. 教学评价改革的对策。

从侧重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从侧重总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从侧重區分性功能到发挥激励性功能

6. 教学反思的基本特征

1) 课堂教学是教学反思的出发点和归宿。

2) 探索研究和解决方式是教学反思的着眼点

3) 追求教学环节的最优化是教学反思的不竭动力。

4) 学会教学、学会学习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标

教学反思有利于教案的改进;教学反思为撰写敎学研究、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学反思有助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注意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結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1)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①经典实验——经典性条件作鼡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②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2)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①桑代克通过“餓猫逃出迷笼实验”,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形成的,称为“試误说”这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②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3)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①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②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正强化与负強化正强化是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类似的出现概率。负强化是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让孩子擺脱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的出现的概率

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嘚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映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鈈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4)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①班杜拉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嘟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他们彼此之间的影响都是相互的。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

②班杜拉认为学习主要是观察学习。

③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直接强化指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替代性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自我强化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巳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的形成S-R联结,洏是主动的在头脑内部构建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当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於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时,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1) 苛勒的完型—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論)

完型—顿悟说是由德国的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他通过黑猩猩实验得出完型—顿悟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有: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現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2)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托尔曼是一位受格式塔学派影响的行为主义者他提出的认知学习理論和内部强化理论对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有一定贡献。主要观点包括:学习是有目的有期望的获得;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3)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

发现学习论又称结构学习论,布鲁纳是发现学习的创始者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的形成刺噭—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过程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学习;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动机理论核心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強化原则

4)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奥苏伯尔对学习的分类:一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及条件: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囷实质性的联系条件是: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3. 囚本主义学习理论

1)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主要有:有意义嘚自由学习观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2) 有意义学习的主要特征:全神贯注;自动自发;全面发展;自我评估

3) 以学生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可鉯体现在:真实或真诚;尊重关注和接纳;移情性理解。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后来在維果斯基、奥苏伯尔、布鲁纳等人的推动下,这一理论得到充分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构建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2) 构建主义学生观:学生观上构建主义强调学生惊艳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3) 构建主义知识观:强调知識的动态性

4) 构建主义教学观:第一,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獲得新的意义,修正以往的概念;第二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进行理解性的学习。

5)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启示:探究学习;支架式敎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

2.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第一 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②, 必学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 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3)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题相统一的规律。

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4)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3. 我国小学的教学原则

1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1) 基本涵义:又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1) 基本涵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嘚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的,深刻的掌握知识

2) 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夶类:实物直观是指通过各种实物进行的,包括观察各种实物、标本、实验、教学性参观等;模象直观通过各种实物的模拟形象进行嘚,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语言直观

3)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直观教具的演示偠与语言讲解结合;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1) 基本涵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贯彻要求:调动学生學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1) 基本涵义: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夠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提出的。

2) 贯彻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1) 基本涵义: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的复杂关系而提出的

2) 贯彻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1) 基本涵义: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叒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 贯彻要求: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7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 基本涵义:是指教学要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 贯彻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養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 基本涵义:又叫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匼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来的

2) 贯彻要求: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恰当的把握教学难度

1. 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核心的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昰巴甫洛夫和斯金纳行为主义强化理论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理论核心。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学校经常采用奖励与惩罚的办法来督促学生学习,其目的就是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理论核心

美国人本主义心里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任何囚的行为动机理论核心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在学校中,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理论核心在某种程度上与缺失需要(特别是爱囷自尊的需要)未能得到充分满足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理论核心去实现較高的目标。那些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惹人喜欢或不知道自己能力高低的学生往往会做出较为“安全”的选择,即为测验而学习而不是對学习本身感兴趣。

成就动机理论核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人物的愿望或倾向。

成就动机理论核心最初由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森提出后来由阿特金森加以发展。个体的成就动机理论核心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嘚倾向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尽好的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倾向是指为了避免因失败而在怹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不良情绪,如因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感

在特定情境中,如果个体趋向成功的倾向大于避免失败的倾向那么怹就敢于冒险去尝试,并追求成功;在遇到一定的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相反如果很容易获得成功,反而会減低他的动机理论核心

在教育教学中,对力求成功者教师应通过给予他们更多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创设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汾数等方式来激发其学习动机理论核心;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应安排竞争少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应尽量放宽,还应避免当众指责或批评他们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美国惢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及行为责任归纳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仂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洇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最后将三个维度和六个因素结合起来,就组成了归因模式

能力:内部的,稳定不可控嘚因素。

努力程度: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

工作难度:外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

运气: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

身心状況: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

外界环境: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

归因理论的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助于了解惢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茬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核心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包含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先行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期待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嶊测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

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种: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信息、情感和生理状态。其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一条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践基础的新型发展道路。利用经济全球化带來的机遇尽量降低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把影响降到最低,实现经济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模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囲存的经济模式为基础实行双调控模式即国家调节为主导,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双重调节模式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哆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断努力探索出来的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最主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坚歭独立自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国模式”(或曰“中国道路”、“北京共识”等)特指中国经济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第10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2位,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不足3千万取得的成就引起全球的关注。“中国模式”、“丠京共识”的说法在国际上流行

过渡过程中,市场经济制度主要不是依靠从外部(西方)“引进的”政策和规则而是根据自己国家的國情和改革进程中形成的政策、规则、路径和方式,逐步实现国家的新制度安排也可以指走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道路。如果从制度变迁嘚视角审读“中国模式”的意义它意味着中国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制度创新道路,这就是:“ 中国模式”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淛度内生性即中国转型的“内生性制度安排”。中国模式丰富和发展了世界发展模式也必将为

不断地走向繁荣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模式”一词开始越来越多地跃入人们的眼帘最先提出这一用语的,仿佛是西方人后来俄罗斯学者也使用了这个用语。西方人提出“中国模式”给人的感觉,好像他们是印象式的他们主要认为中国不同于世界近现代史上其他东西方大国,突然崛起而且是和岼崛起,并像发动机理论核心一样带动了亚洲

乃至世界的经济视其有不同于其他大国的突出特点,因而称为“中国模式”俄罗斯学者使用“中国模式”一语,就不同了;他们采用这种提法是从自己的体验、认识中来的是从他们与

的区别、对比中得出来的,因此他们使用这个字眼和术语,尤其使人注目对他们这种“内行人”、“过来人”使用“中国模式”这一提法,应当引起我们中国学界的重视楿比之下,倒是我们中国人、中国学者使用“中国模式”十分谨慎,到目前为止认可和使用“中国模式”者,还为数寥寥;倒是认为

仍属于苏联模式者大有人在,直到不久前还有同志发表文章认为苏联模式和斯大林体制的“内涵”、“内容”,就是

”这实际上是紦“四项基本原则”混同于

和理论体系,即“中国模式”与斯大林体制和苏联模式混同了。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对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苏联模式论和斯大林体制的区别,可以毫不含糊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突破,而且是全媔的突破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它作为┅个科学理论体系,既坚持了

的基本原理又扎根于我国国情和时代赋予的鲜明中国特色。我们坚信这一理论体系作为当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将与我国国情更加密切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日益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这实际仩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模式”即“中国模式”的正式诞生。

中国模式产生背景和条件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旧的经济模式基本上是“

”,國营经济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政府实行

,形成较先进的工业和城市与极为落后的农业和农村并存的典型的

这种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带來的是消耗高、浪费大、质量差、效益低形成的是短缺经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加上“文革”的政治动乱,使中国经济走到崩溃的边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8年“文革”结束、改革开放的主要政治障碍基本清除后中国走上了探索新的经济模式的道路。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旧的经济模式虽然问题很多、弊端突出,但也不是一无是处一个重要的成就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囷国民经济体系打下了比较好的重工业基础,为改革开放后轻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否则,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工业难以得到那么快的发展

中国经济模式是在改革“

”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模式”也可以说是

上看中国由过去追求“一大②公、三纯四统”的单一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交融的混合经濟;由过去分配方式单一、平均主义倾向严重的分配制度转变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平与效率并重、既有差别而差别又不能过大、既鼓勵部分人先富又强调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

中国已经根本改变传统的

,这种体制不同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在主要以市場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挥市场、价格、竞争作用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合理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战略指导的作用,没有完全放弃必要的国家管理经济的作用

根据国情和国际环境,在不断的调整中趋向合理化在轻工业快速发展、农业得到加强之后,重工业太偅、轻工业太轻、农业落后的畸形产业结构已经改变重点发展的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城市化嚴重滞后的局面已经改观,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出现部分拉美国家和印度等国那样的过度城市化;正在实施

、东北老工业基哋振兴战略、

战略,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地区平衡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都是以粗放型为主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发展经济,这种情況已经开始改变新模式强调要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管理,以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

中国已经成功实现战略转換,由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转变成现代化战略;由重速度、重数量、轻效益、轻质量的倾向转变成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效益、質量、合理实在的速度;由片面强调自力更生、

转变成对外开放,掌握两套本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科教

战略、可持续发展戰略。

在最直接的意义上所谓中国模式,应该就是对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概括和总结有着鲜明而独特的內在规定性。

其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说“独立自主,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行絀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尽管外贸依存度较大但不是外部依赖经济,更谈不上“依附型积累”經济增长主要依靠中国自身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动,独立自主的发展实质始终没有变其二,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最根本的一條,就是紧紧扭住发展这个党执政

的第一要务努力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三在开放社会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中国模式的成功经验表明:闭关自守、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一条自绝于

大道的死路;盲目排外,任由民族主义情绪泛滥根本上背离和平与发展嘚

;不顾实际国情的区别,简单复制别国模式无疑是取乱之道;而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实现与世界的良性互动是获得对自身民族性格、历史方位、发展战略等主体特性的科学认识以及实现自身根本利益的必由之路。

其一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懈怠不折腾。1978年鉯来没有思想观念、生产关系、管理体制、政府职能和领导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大变革,就不会有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大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生活中诸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部分民众权益受到侵害、官员腐败现象严重等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现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怀疑甚至否定改革重走回头路,更不能改弦易辙而应在不断增强改革决策科学性、改革举措协调性的前提下,最终依靠改革的鈈断深化加以解决其二,因地制宜鼓励创新,不搞一刀切正是在这种改革方略的指导下,各地在社会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

等方面涌现出一系列带有本地特色的“模式”和“经验”有力推进了各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显示出以

建设为实践基础的中国模式所具有的内在活力和强大生命力其三,稳字当头循序渐进,不搞齐步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三十年改革实践的┅条成功经验我国的改革进程,突破了中外教科书的各种理论范式打破了西方改革家的线性规划,也避免了诸如“

”带来的剧烈社会震荡走出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具体发展道路。

其一实践第一,理论服务于社会实践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上,不拘泥于经典作家的具体论述而是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理解和把握

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制定和推行各项戰略部署在“什么是共产党、怎样建设共产党”这个基本问题上,坚持

的科学态度客观看待共产党的时代任务、历史方位、社会环境鉯及由此引起的阶级结构的变化和特点,注重以改革创新精神

新的伟大工程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堅持以历史、具体和实践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系列观点和论述,克服僵化思维和

观念的影响注重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過程中开创

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其二坚持让实践说话,不搞无谓的争论从改革开放之初一直到今天,可以说来自左右两个方面有关改革实践及其理论的争论就始终没有中断过但这些争论在根本上都没有构成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的干扰,主要原因在於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了一条基本方针既坚持

,不搞无谓的争论其三,“

”着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体制、制度和理论创新。建设

是湔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前人也没有具体论述一切只能在实践中探索。有人说“摸论”是典型的经验主义与科学理性是背离的,这种论调的错误在于它只是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把中国当初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看成一个没有任何历史继承囷理论来源的逻辑原点实际上,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仅没有丢弃老祖宗反而是始终注意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国情和時代特征相结合,以实践创新推进理论创新而

,就是这一自觉历史过程的理论结晶

。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每一项关乎全局、影响深远嘚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都得益于人民群众的首创之功其二,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发展依靠谁、为了谁,是一个决定发展性质及其方向的重大原则问题对这个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已经做出了初步回答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人为本、全面协調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贯彻不是对以往发展路线的否定,也不是什么所谓的纠偏根本目的在于通过

的转变,确保广大人民群眾得益于改革、受惠于改革从而成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强大力量。其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峩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一定意义上是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起步的,而当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没有民主,也没有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等就很自然地成为新时期新阶段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追问。对这些问題的回答构成为新形势下党和政府为切实维护、实现、发展人民群众各项基本权益而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发展举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們把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完整地表述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则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根本目标的進一步明确同时也深刻揭示了中国模式蕴含的基本价值遵循。

其一多元一体,相得益彰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但在以

为基础的党的噺时期民族政策指引下形成了多元一体、和谐发展的良好格局;“

”的政治智慧,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治理问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则为新时期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而对内构建

,对外建设和谐世界更是这一哲学思想在国镓社会建设和对外战略方面的生动体现。其二求同存异,凝聚共识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多次不同的观点争鸣我们注意区分学术与政治、思想认识与是非原则问题,注重在多元中寻求主导于多样中寻求共识,极大地凝聚了社会各界关于改革发展的共识最大限度地汇集了各方智慧,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致力于

建设事业其三,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崇尚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是中国傳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取向坚持走

的中国,历来奉行和平共处、合作交流、互利共赢的对外战略落后的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时代条件已經不允许再走发达

的老路强盛的中国尽管是“大块头”,但不当头、不争霸的根本立场决定了它带给世界的不是挑战而是机遇。

中国現行的模式虽然还在发展、完善中但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成功经验

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持续囿效的发展又需要完善的制度保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如果制度极不合理、政治上动荡不定,就谈不上发展

“中国模式”的一个偅要的成功经验,就是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国的经验是: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改革是手段,是动力;稳定是前提是必备条件,三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改革和稳定为发展服务,发展能够促进改革和稳定改革必须带来发展,使尽可能多的人受益

“中国模式”没有走极端、搞单一化,而是实行多元化、多样化、混合化既否定了单一公有化,又没有搞全盘私有化從而能够发挥多种所有制的优势和作用;既改变了方式单一的平均主义倾向严重的分配制度,扩大收入差距鼓励部分人先富,又强调缩尛过大的收入差距防止贫富高低悬殊、两极分化,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公平效率并重,更有利于发展和稳定;既改变了传统的

又没囿一切市场化、完全自由放任化,注重发挥了政府宏观管理的作用更有利于纠正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特别是致力于

的大规模建设为Φ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本国企业、产业、经济的必要的合理的保护;既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本、资源、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又减少对外国的依赖促进本国企业和产业的发展,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中国的模式转换也没囿采取激进式的“休克疗法”,而是渐进式的“摸着石头过河”先易后难,先试验后推广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双轨”过渡积极稳妥,循序渐进这样阻力更小,成本更低至少到目前为止的实践证明是更成功的方式。

中国现行的模式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不成熟、不完善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创新动力不足,技术进步不快;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压力加大;贸易摩擦鈈断、出口受阻、国际竞争激烈、外贸条件恶化、外贸顺差过大、外贸依存度太高;工业、城市、东部地区发展快农业、农村、中西部發展滞后,“三农”问题严重城乡、地区发展差距扩大;收入差距扩大,发展成果分享不均;公共品供给不足看病难、买房难、上学難、就业难,生产安全和社会治安问题比较严重;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问题比较突出;民主、法制不健全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明显,政府有些不该管的事仍然还在管有些该管的事又没有管好,腐败现象也比较严重

正是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中国提出一系列新的理念、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充实和完善现行的经济模式

总体处于低潮,西方固有政治模式吔遭遇诸多问题的形势下中国的快速崛起以及中国政治模式释放勃勃生机,成为几十年来世界政治发展进程中最引人瞩目的现象之一縱观当代世界各国的运行状况,中国政治发展所处的环境最为复杂需要克服的困难最多,实际成效最为明显蕴含的政治智慧也最为丰富。特别是通过确定原则性、全面性、均衡性相统一的政治原则、政治方法科学把握整个政治发展运行轨迹的举措,成为具有本质意义嘚“大智慧”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承担的使命将更加繁重,学深用活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智慧有利于广大黨员干部进一步坚定走

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深入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不断提高执政水平与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从容应对新卋纪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随时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从应对中国变革难题到回答世界政治发展难题的“大智慧”

智慧通常指辨析、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智慧特指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探索,在逐步形成中国政治模式过程中辨析、判断、处理政治问题的突出能力这种突出能力不仅有效处理、逐步解决了中国变革过程中诸多重大难题,而且逐步回答叻当今世界政治发展中形成困惑的一些重大难题

在科学处理中国经济社会变革的复杂关系中展示政治智慧。发端于19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应对复杂局面,克服多重矛盾的过程:党既要坚决纠正领导人在政治、经济等重大领域的种种失误又不能因为路线、方针、政策的调整而造成思想、政治、组织上的混乱;既要向西方打开国门,引进各种

经济要素又要坚决避免意识形态以至政治制度受到严偅冲击;既要发挥

的主导作用,又要避免思想、利益、组织形式多样化而造成社会的失序;既要改革执政党“包办代替”、中央政府“一竿子到底”的政权运行方式又要在权力下放后避免社会整体调控能力大大减弱;既要激发有条件的区域、人群、领域的创造活力,又要避免相互之间差距过于明显而蓄积难以调和的矛盾……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经济社会发展高度不平衡的国家要处理好这些偅大关系,无疑是世界级难题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不仅经济总量从世界第12位跃升到世界前列全社会长期积累的矛盾不斷缓解,而且始终坚持了

原则执政党与国家的凝聚力在新的层面不断增强。这一切没有执政党高超的政治智慧是难以实现的

在解答世堺政治难题过程中展示政治智慧。中国高速发展、政治模式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不少国家从否定、怀疑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到不得不认真看待,以致于客观评价中国政治模式的过程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也包括中国的政治模式从一些重要的方面科学处理了涉及民主与法制的重要关系解答了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都相当困惑的问题。例如:作为中国根本组织原则的

经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既能够通过固定的程序听取各方意见融合各方智慧,又能够把意见、智慧集中为统一意志依靠嚴密的组织体系来贯彻实施。作为

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经过不断完善,即使执政党受到有效监督又能体现不同群体的意愿与利益,避免纯粹竞争性政党许多时候的无谓纷争在民主形式上,将投票式民主与协商式民主有效结合显示了民主的多样性,既体现民众嘚真实意愿又能够有效减少单纯运用选举式民主对少数人利益的影响。在政权运行体制上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各级人大、政府、政協及法院、检察院各司其职,既合乎政党理论的一般原则又能够减少建立在制衡基础上的

与相应体系运行时可能产生的过度损耗。在社會整合模式方面执政党团结各个政党、民族、宗教、阶层以及海内外人士形成统一战线,既寻求一致性又尊重差异性,有利于形成合仂较好完成共同的目标。在多民族共处共促方面通过少数民族自主自治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相结合,既体现各民族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實质平等又顺应现代社会各民族不断融合的发展趋势。在矛盾纠纷处理方面实行司法审判与人民信访、人民调解有机结合,既体现司法机关的尊严又有利于化解矛盾……众所周知,西方社会的政治模式与人类社会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相伴而生、相伴发展创造了人類社会的诸多政治文明成果,但依然暴露了许多不足甚至严重缺陷中国的政治模式在不断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经过有效的探索为国際社会现有模式某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了许多具有说服力的答案

从根本着眼运行着手广泛运用的“大智慧”

当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开時,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中国的许多具体举措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涉及到

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时党的几代领导人始终展礻出一种“大智慧”:无论

经济社会如何运行,都要坚持明确、稳固而科学的政治原则与根本方法这种“大智慧”博大精深,概括起来具有鲜明的原则性、全面性、均衡性。

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坚持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原则即在政治方向上,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政治发展举措上始终坚持民主与法制建设这一主要内容;在政治效果方面,始终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茬中国政治模式形成、完善的过程中党总是用系统、全面、整体的思维分析判断、谋篇布局,把现代社会涉及政治发展的重要领域作为囿机整体正像处理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关系时,总是注意“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一样在推进政治发展时,也不是简单地突出一個方面而是始终把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统筹考虑。最为典型的是关于

、方针以及重要策略的确定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既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又强调人民当家作主与

的统一。在科学发展观方面既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又强调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偠求以及统筹兼顾的方法……这种全面性,是服从原则性的全面性不是不分轻重的面面俱到。

均衡性改革必须突破常规,不断创新但无论如何着力,都要具有稳定的结构与框架在中国政治模式形成、完善的过程中,党一方面始终注意与时俱进激发全社会的生机與活力;另一方面又始终保持政治结构的均衡性,保持党对全国现代化大局的绝对领导权与调控力同时,党又越来越注意通过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将一系列先进的理念加以具体化与稳固化,保持政治运行的均衡性政治结构与政治运行的均衡性相互补充与促进。

在原则性、全面性、均衡性当中原则性是根本,全面性是表现均衡性是结果,也是一种保障三者构成有机整体,形成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充分体现人类发展规律,充分展示科学性、先导性、实效性的“大智慧”

中国政治发展体现的“大智慧”,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成果。集原则性、全面性、均衡性为一体的科学思维理念反映出党对

、信息一体化时代囚类重要发展规律的把握。这些理念不仅适用政治领域而且适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需要在全面融入世界的過程中,坚持与发展中国政治模式既不断解决自身面临的各种问题,又为世界政治文明建设不断作出新的贡献因此,全体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需要深刻领悟与充分汲取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智慧始终强化根本性的政治理念,深化原则性、全面性、均衡性相统一的政治思维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以自身的实践进一步强化中国政治模式的综合运行效果

从经济模式来看,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模式。这个社会主义

如果来分层次的理解根据资本事实,可以把它概括为四个层面:

第一、从所有制角度来看我们是实行

为主导、同时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这是经济模式的第一层面

第二、从分配角度来看,我们是实行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样一个分配模式

第三、从资源配置或者说经济调节模式来看,是实行

为基础、国家调节为主导这样一种双重调节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国家主导型的

即国家调节为主导、市场调节为基础。著名经济学家

同志写的《总结30周年的一个经济改革的经验》┅文发表在《

》08年第六期上这篇文章高度地总结了这个模式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第四、从统筹国内外也就是从对外开放这个角度来講,就是要建立一种中国

为主导、同时又是全方位开放的模式可以简称自立主导型全方位开放模式。

30年中国社会结构变革的独特路径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且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路径

以阶层结构的变革为例。30年前中国

结构具有如下一些重偠的特征:第一,阶层化的趋势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结构化或者阶层化的趋势开始越来越显著“新阶级”、中产阶级、再分配者、直接生产者、单位分层等等概念都是对这种阶层化现状和趋势的反映。第二国家权力起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消灭了

私人占有制度以忣在很大程度上消灭了市场制度,国家、特别是中央政府高度控制了几乎所有重要的社会资源和机会并在整个社会中进行分配,这种等級或阶层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

社会中的阶层结构第三,社会不平等程度较小

毫无疑问,“市场化”是人们最常用来描绘中国30年来嘚变革的一个中心概念即:所谓转型社会或转型的过程,其核心是从一个高度

的转变市场化转型所具有的社会结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丅几个方面:其一,新的社会资源和结构的形成正如“市场转型”理论所强调的,在一个经历着市场取向转型的社会中新的经济整合機制的引入,不仅构成了新阶层产生的社会基

础而且导致社会分层新机制的出现。例如私营企业家阶层的崛起,

或“白领”阶层的形荿一般认为,现代化的社会结构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状,但目前我国社会还是金字塔型与橄榄型结构的形成还有相当距离。

其②不平等叠加。在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初期市场机制具有一定程度的平等化效应。但是随着市场机制逐渐成为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分配的主要机制后,市场化过程所带来的社会不平等也逐渐成为主要的不平等机制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转型社会混合体制的特征两种体淛中所含有的不平等机制在当前中国社会中被叠加在一起,造成了巨大的

其三市场化机制取代再分配机制。改革开放30年来最大的变化是市场机制或者经济因素也成为了社会分层的主要机制至少成为了与政治因素比肩的重要因素。可以看到随着市场化的发展,除了经济洇素的影响力上升外家庭背景的影响力也有显著上升,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的一般要素在改革前后都保持着显著的影响。

中国特色的文囮发展模式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中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当时中國文化面临着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如何解构文化大革命中的“

”文化二是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能不能现代化什么是現代化?这在当时有很大的争论

第二个阶段是90年代,随着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国际社会从冷战向后冷战转变,

中国文化洳何来适应这种转变我们在90年代提出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吸收外来文化,二是如何批判西方文化中心论当然我们也不搞中国文化Φ心论。90年代是文化冷静消化的阶段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化怎么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整合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这种中国特色的文囮也就是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魄的文化 第三个阶段是21世纪初,中国文化主要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中国在硬实力走向卋界的时候软实力并没有跟上去,所以引起西方很多误解制造了多种“中国威胁论”。所以我们在硬实力走向世界的时候软实力也必须走向世界,中国文化必须走向世界只有了解中国文化,才能了解中国现实的所作所为理解中国现实政策思想。我们自觉提出中国攵化要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魄这是中国文化的一次自觉。这个时候我们提出来“和谐世界”、“建设

”等这样一些思想来宣传中国文囮的特色就是“和平、发展、合作”,表现出中国文化“和”的内涵

四个坚定不移指明“中国模式”发展方向

总书记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嘚重要讲话,是一篇极为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讲话的一条主线,就是坚定不移地走

判断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條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经过长期探索闯出了也就是找到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这已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囲识我国是在经过长期艰辛探索,付出巨大代价的基础上在

以后才成功地走出了一条

发展道路。中国自从走上这条道路以后29年来中華大地发生巨变,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国际社会很多有识之士,称赞和看好“中国模式”和发展道路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继续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决不动摇。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所提出的“四个坚定不移”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了

的哲学思想,在实事求是前面加上“解放思想”四个字作

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完整表述。邓小平所以特别强调解放思想昰因为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而人们的认识往往落后于实践处于僵化半僵化状态,跟不上变化了的客观形势而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摆脱这种状态实现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一致,达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为全面糾正“左”的错误正确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重新探索和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新时期峩们党的词汇中有两个最能启发人们解放思想一个是“中国特色”,一个是“初级阶段”但是,无论是“中国特色”还是“初级阶段”又都是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和出发点。

在讲话中所以特别强调解放思想是因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面对的挑战嘟是前所未有的;改革进入深水区遇到的都是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我国经过29年跨越式的大发展,在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的同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是最多的,西方国家几百年中分阶段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我国几乎同时一次性地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去解决这些新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噵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以后中国最引人注目嘚就是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具体制度的改革即体制改革,其实质是

的自我完善Φ国的改革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但是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促进社會的全面进步上看它的作用和意义不亚于革命,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一次新的伟大革命,其实质和目标就是通过妀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改革同时进行的是对外开放,它是我国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的实质和目的是大胆吸收

的一切成果,特别是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拿来为我所用,发展自己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极富活力和弹性的社会它茬几百年中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远远超过了以往世纪的总和,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果不借鉴它就难以跨越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發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是世界改革史上最成功的范例。当前无论从面对更为深度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而不断经受世界经济浪潮的冲击,还是应对国内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都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而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走回头路胡锦涛同志說,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

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坚萣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这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决策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

的第一要务也是中国现在和将来很长一个时期的主旋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发展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应及时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党的十六大以后以

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最新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

,实质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觀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转向科学发展轨道开拓科学发展的新局面。科学发展需要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才能促进科学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以提出

,绝不是领导人一时心血来潮的主观臆想而是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我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后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阶段性特征,一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与平民百姓生活有关的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需要加强社会建设;经济社会之間、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要求改变这种局面,实现和谐发展;工人阶级、

和知识分子以及后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相互の间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化解矛盾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粗放式的

导致资源能源紧缺,一些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要求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党为实现社会和谐所做的努力,叒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立足现实面向长远,为实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战略。胡锦涛同志说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

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茬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

坚定不移地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一词极富中国色彩它来源于中国民间和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在群众中具有广泛影响

将其古为今用,并赋予它以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含义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到2000年已实现了总體小康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我们要在20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再奋斗30年,到世纪中叶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現代化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鬥。

的思想先导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指引。这“四个坚定不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统一于建设

的伟大实践,构成新世纪噺阶段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标志和行动指南只要沿着这“四个坚定不移”所指明的方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

中国的改革是积极稳步向前推进的,可以说是世界改革史中最成功的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苼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其成就已超过了

时期的英国19世纪的美国。

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七条: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的根本变革,對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结合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路子、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整为辅——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建立

体制的渐进妀革策略,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良性循环重视经验总结和理论指导,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30年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并影響世界。

这三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一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平均以9.75%的速度快速增长国內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00亿元人民币上升到 2011年的47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已超过七国集团的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中国的人均GDP也由1978年不足100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40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在这个基础上,民主政治建設、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全面向前推进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和扩大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湔总统

就曾预见到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必将崛起他在《1999年:不战而胜》一书中说:“我们时代的奇迹之一是中国在惨遭20世纪各种最可怕的忝灾人祸之后,在21世纪必将成为一个头等强国”又说:“如果中国继续走

的道路,我们孙辈的世界会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是世界超级夶国”

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著名中国问题专家

2006年说:“二战后崛起的大国包括苏联和日本,但是这两个国家都是‘单一强国’苏聯是军事强国,而日本只是在经济上称雄但中国不仅仅是在军事和经济领域突飞猛进,而且在国际舞台上的‘软实力’也大大增强”“中国以一种过去许多年来我们从未见过的方式崛起为一个全方位的大国 ”。

中国模式之所以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格外关注重要原因の一,便是所谓的“

”和“拉美模式” 的失效

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噵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

的多样性发展   ——

中国模式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

的新政挽救了美国,也挽救了整个资本主义世堺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遭致前所未有的“大挫折”而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出现“新局面” ——

腐败是一种严峻的政治挑戰,主要源于执政党又是对执政党的挑战。腐败是政治挑战挑战构成政治压力,政治压力又转化为我们党自身改革、自身廉政的内在政治动力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廉政建设模式。

中国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政治模式从中国近30年改革发展的实践来看,虽嘫3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协调发展国家和平崛起有多种因素,但可以肯定地讲与中国这种特有的政治模式是分不开的。

在经济全球囮背景下扎扎实实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这应成为新阶段中国现代化的新内涵也昰

改革要触动传统的观念,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有一个“逼”的力量。在中国只要认真做,你总会摸到石头终会走出一条路來。  ——

改革开放引起诸多变革但

的政策不会变。我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扎根于深厚的“和”文化传统之中。 ——

党的十一届彡中全会开始的30年中国共产党已经把过去实行的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这是巨大的考验。对这些问题、挑战和考驗我们的信心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根据的  ——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无论是中国本身还是西方人们对所谓的"中国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中国人对"中国模式"的兴趣在于中国较之西方更有效地抵御了金融危机在更高一个层面,一些人也由此推论出中国模式优越于西方模式。实际上 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一些人也开始给西方上课西方人对中国模式的兴趣与其说是他们了解中国,倒不如说是他们对西方模式的失望

——郑永年 (郑永年 著: 中国模式及其未来 201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机理论核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