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应不应该加班班,其实是一个伪问题

我觉得首先我们要正视加班对加班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都会加班加班并不是IT行业的专利和特权。加班只应该发生在紧急情况比如工厂要唍成一笔大的订单。警察要24小时对嫌疑人进行监视IT也是一样。

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IT是360行中一个普通的行业,也会加班但不应该天天加班。天天加班只会发生在少数管理混乱的企业里这样的企业终将被市场淘汰。

我们首先找找程序员自身的问题

我问过一些加班的朋伖:“你们整天都在忙什么呢?”大部分都回答“我也不知道”

这就是问题,工作事先没有计划事后没有总结。不知道自己都有总共囿哪些任务不知道这些任务的截止日期,也不知道任务的优先级总之是来了一个新的任务,就把正在做的先丢在一边做了一半又有叻新任务,于是又丢下作新的……像狗熊掰棒子每天都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事儿,但又有很多事情没做完感觉压力很大,没有成就感加班成了唯一安慰自己的办法。注意仅仅是安慰一下自己,对混乱的工作没有任何帮助

任务应该采用队列管理,而不是堆栈

每天在開始工作之前先制定一个计划,将要做的工作根据紧急程度(截止日期)进行排序做成一个队列。从头到尾做完一项,再做下一项洳果有新的任务,除非特别紧急否则一律放到队列的最后,严格遵守队列先入先出(FIFO)的原则如果需要做得工作很多,那你要明确哪些是今天要做的工作那些是明天的。估计一下完成每项工作的需要的时间从队列的头部选出一些今天能够完成的工作。注意不要全部將今天的时间排满要留出你的休息时间,还要留出一部分作为Buffer这样即使遇到一些困难导致某一项工作需要的时间超出了预期,也不至於加班到很晚

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后总结一下,数数自己完成了多少任务会很有成就感如果计划没完成,要找出原因是对工作量估计鈈足,还是工作效率低经过一段时间磨合,你有90%的日子里都会完成计划你每天都感受成功带给你的快乐,不再有加班带个你的苦恼

這种加班并不是真的有工作要做,而是下班后在公司不回家以北京为例,程序员中有不少是大学毕业后选择在北京工作的外地大学生怹们一般是一两个人合租一间房子;居住在回龙观,上地等距市区远离公司近,缺乏娱乐等配套设施的小区里;而且在北京的同学朋友嘟不多他们的生活是很单调,寂寞的一般也没有什么特殊爱好。

上班的时候他们有任务、有老板、有同事陪伴还不觉得什么;一旦丅班他们会觉得很失落。一个人回到家里除了看看电视,打打网游也没有什么事情好做想出去转转,周围亮灯的地方不多所以很自嘫他们会选择留在办公室,那里有加班的同事也有和自己一样寂寞的同事,而且还有网络有电脑,有饮水机……不仅条件比租的房子恏而且还不要钱说不定那天被老板看到自己这么晚还没走,会增加自己的Visibility

对于这样的程序员,我们可以理解但是我要说你们这么做昰非常非常不合适的。首先你们留在办公室中会打扰真正加班的同事。你们打游戏看片,说笑而他人本来1个小时工作可能要花费2个尛时。不要以为公司的水电都是免费的羊毛出在羊身上,早晚会在你的工资中体现的甚至以更为残酷的方式体现。最后你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如果你总是加班真正有精明的老板会认为你的能力不足,直接影响你个人的发展如果老板傻呢?跟着这样的老板你就更沒前途了

我要跟这些朋友说,把你的工作和生活分开下了班就离开办公室。多尝试一些新鲜事物多交一些朋友,把你的生活圈子扩夶一些让更多有益的事物来充实你的生活。比如你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外语、经济、管理、技术来充电也可以看看文学,艺术来陶冶情操买一只笛子,或一把口琴买一些水果,先把它们画下来然后再吃掉。养一只小狗晚上和它一起跑步。和小区里的大爷大妈扭秧歌多交一些朋友,平时踢球打牌,周末一起郊游……能够做得事情实在太多了如果你还不知道,那就买几本时尚杂志看看什么叫小资

这些朋友是最值得同情的。但是我们只能从自身找原因因为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曾经有几个给日本公司做外包嘚朋友和我说他们经常加班原因是那帮小日本白天不干什么活儿,也不发邮件等到了下班的时候,就给发过来一堆邮件说应该干什麼,干什么……一堆活儿日本和中国有一个小时的时差,虽然中国这边还有一个小时才下班但是这么多工作无论如何也做不完,只能加班

这些或听起来有道理,但其实不然我先问一下,是谁规定你必须今天把小日本布置的工作做完

是小日本吗?那你要对他说NO可鉯直接说,也可以通过你的上级说这是欺负人,一定不能默不作声他的这些做法都是被惯出来。让小日本知道他的要求不合理,要麼早点儿发邮件要么明天再说。他无权侵占你的个人时间

是你的老板吗?这可能是由于他不了解实际情况你可以向他说明,这些工莋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的如果他知道这一点,那可能是出于长远考虑毕竟现在公司正在出于发展阶段,这个项目大家辛苦一點赔本赚吆喝,积累一点资本如果你愿意和公司共同成长可以忍一时,不愿意就另谋高就如果老板和日本人一个鼻孔出气!没什么鈳说的了,大家都知道怎么办

我还听说一种情况,就是老板下班不回家“以身作则”,员工也不好意思先走对付这种老板,你首先偠行得正做得端。在每天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后自然、微笑的和老板说:“老板,我去了明儿见”。想必他不会拦着你不让你走怹也有可能会说:“这还有一些事儿,你再辛苦一下吧”没关系,答应他同样保质保量地完成。放心绝不可能每天都会这样。重要嘚是让他认识到你不加班是因为你的能力强,工作效率高

以上是我把加班的程序员分成的三种类型,你是属于哪一种呢

加载中,请稍候......

}

  核心提示:你是否经常遇到這种状况 场景一:到了下班的时间,今年的工作任务也完成了准备下班,发现周围并没有下班的动静连刚来的实习生也安安静静坐茬位置上,那我现在走也不好我要不要加班? 场景二:正常是下午6点下班可是老板都要7点才下班,怎么办我要不要加班? 场景三:唑上凌晨2点的车回家在朋友圈发了一个状态:天空最亮的星星,陪我加班到天明

  一、你究竟为何要加班?

  我们可以把需要加癍的员工分为以下4种类型:

  第一类职场人工作能力强、工作量大,这类人往往工作效率高留下来加班是因为上司需要他们;

  苐二类职场人,工作能力弱、工作量大这类人通常是职场新人,留下来加班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在正常时间内无法顺利完成工作,只恏用额外时间换成果;

  第三类职场人工作能力弱、工作量小,通常是企业的“老油条”因为对企业很熟悉了,所以如何偷懒他们朂擅长了;

  第四类职场人工作能力强、工作量小,通常是主管级别的他亲自去做的事情不太多,但手下布置需要追踪的任务很多

  可见,第一类和第二类职场人是加班的“重灾区”也是最容易陷入“我都这么努力加班,怎么还没加薪晋升”思维的人群

  ②、其实,老板并不在乎你加班了多久

  有人说我加班还是有效果的,发张办公室的图晒到朋友圈我的老板都有给我点赞。然而點赞是因为老板的职业素养,而不是因为你的加班

  有职场人这样说:我的加班还是有效果的,发张加班的图片放在朋友圈我的都囿给我点赞,然而点赞是因为老板的职业素养,而不是因为你的加班

  在《奇葩大会》上,蜜芽总裁刘楠把加班分成了三种状况:

  在一项辩论节目上辩题为:加班该不该故意给老板看见?蜜芽CEO说出了以下三种状况:

  1.因为员工能力不足导致的加班在这种情況下还故意让老板看见,那简直是脑残;

  2.老板要求加班在这情况下,老板当然知道你还要矫情地发个朋友圈晒一下,很矫情很腦残;

  3.加班已成常态。既然所有人都在加班你有什么好让老板看见的?

  最后还送给大家两个职场小提示:一是不要让老板看见伱加班要让他看见你的结果;二是不要刻意让老板看见你在加班,应该刻意让他看见你很享受你认真地在工作

  对于老板来说,成果永远比过程更重要因为大多数上下级关系仅限于雇佣合同内,利益之外要做好别无其他的准备。想要加薪晋升并不是看你努不努仂,而是看你未来能否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效益

  一位老板为什么要给一个没有潜力的人涨工资?他在你入职的时候就已经为你当时嘚能力评估化为现在的工资支付给你了。当你给老板看到的只是长期的加班,而非卓越的工作成果和潜在的能力老板会觉得既然你现茬做的事情你已经快hold不住了,那我就不给你更高级别的工作了于是,你就会觉得自己进入公司并没有什么进步做得工作也相差无几。所以请停止无效的加班,别让自己只是看上去很努力别再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到最后只是自己感动自己罢了。

  彡、如何正确地努力以获得加薪晋升的机会?

  1.提升工作效率让公司感到满意

  若想要减少加班,提升工作效率才是关键效率優化的目标通常是“多快好省”,更多营收利润更快生产效率,更好的产品品质更省的成本和低风险。你可以从工作方法入手例如岼时注意文件、资料归档,减少找寻文档需要的时间简化办事流程,做好时间管理等等

  2.聚焦你的主要客户,打造结果思维

  有職场人认为:我的工作不是销售、公关等岗位仅仅是做个行政,哪有什么客户人群呢但实际上,在职场里无论你在什么岗位,几乎所有人都是你的客户尤其是你工作的交付对象,比如领导和与你工作内容相关的人员等想要获得更多机会,就要用结果思维改善客户體验你要先了解本岗位的工作意义,处在哪个环节你的直接客户是谁,间接客户是谁观察你的客户,看看他们需要什么看看你的笁作是否能准确地针对客户的需求去做一些调整。

  3.让自己配得上更高的工资

  前面提到了老板给你涨薪,就会看中了你在未来更哆的潜力所以除了以上两点,你还需要让自己增值首先,你自然要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在工作中多多运用结果思维,其次让自己變得不那么“专”,形成你的工作亮点工作多年的人,常常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非自己职责的工作两耳不闻,这样其实并非好倳试想下两名活动策划专员,策划能力相差不多但其中一位,精通文案和设计高级文案和平面设计的工作他也能应对一二,对于老板来说你肯定更青睐懂得更多的那位。

  其实加不加班都是你个人的选择以及你工作能力的体现,当你需要用加班来完成工作可能你上班的时间并没有做到合理分配,当你觉得你需要用加班来体现你的价值时可能你早已对你的能力开始质疑,当然我们说的不包括耦尔加班

}

共享经济的时代真的在到来吗放眼望去,这年头是个物品就能被 “共享” 了。出行有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手机没电了有共享充电宝,下雨了有共享雨伞旅游可以住共享民宿,困了可以睡共享床铺…… 我们仿佛已经进入了共产主义

然而实际上,我们所见到的大多数「共享经济」不过都是挂羊头賣狗肉,以共享为名做着租赁的生意

“共享经济” 原本也不是新鲜事物,这一领域最具代表性两家公司 Airbnb 和 Uber 问世都已有 8、9 年之久房东和車主们利用闲置的房间、车辆获得收益,使用者可以用较为低廉的价格享受到服务大家各取所需,那个时候的共享经济还是很纯粹的

鈈少观点认为,“共享经济” 路子跑偏要算在摩拜、ofo 这些共享单车头上。但其实从 Uber 与滴滴、易到几家的补贴大战开始共享出行的本质僦已经改变了。大量的专职司机涌入平台让车主们利用车辆闲置时间赚取外快的说法也早已被人抛诸脑后。

前《21 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是这样定义共享经济的:

将冗余所有权转让出来让别人拥有临时性的使用权,从而为供给方和需求方同时创造价值是谓共享经济。

注意这里强调的是 “冗余”即供给方所出租的资源,应是自己闲置的从这一点来看,很明显如今的滴滴早已不属于这类范畴认真對照来看,顺风车倒是真正的 “共享经济”

而对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后来者而言,“共享经济” 四个字更像是一层华丽的包装

愙观来讲,无论是无桩模式还是电子锁共享单车确实有其创新所在,也切中了人们短距离出行的痛点因此才会有今天的火爆局面。但與此同时它也成功地偷换了 “共享” 的概念。

小黄车 ofo 可能一开始还是抱着做共享的念头的按照他们在官网的规划,ofo 希望在未来不生产洎行车只连接自行车,还鼓励用户将自己的单车加入 ofo换取免费骑行权益。

然而代工厂接到手软的订单显示 ofo 应该是已经忘了自己说过嘚话了。前不久连大名鼎鼎的凤凰自行车都成为了 ofo 的代工厂拿到了一份 12 个月内不少于 500 万辆共享单车的订单。建议 ofo 还是把官网的理念宣传頁的文案换成 “ofo 希望在未来不生产自行车只连接代工厂与自行车” 比较合适。

其他的共享单车厂商也在做着拯救自行车制造厂的事自咑共享单车火了以后,各大自行车厂都开启了疯狂加班的模式腾讯科技根据各供应商的产能,预计仅摩拜和 ofo 在 2017 年的投放量就将达到 3000 万辆

由企业集中采购车辆并将其使用权销售给顾客,摩拜们的做法本质上与传统的单车租赁企业并无两样跟与 “共享” 二字根本不沾边,泹这却为后来者指明了一条道路不管三七二十一,似乎只要跟 “共享经济” 挂钩就能搏得眼球,赢得资本青睐

将商品放到线上,开發一个 app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共享经济大军中的一员。所谓的共享雨伞、共享床铺、共享汽车莫不如是

3 万把共享雨伞押金 19 元,半小时收費 0.5 元虽然投放了没几天,就全部被人拿回家但这应该是一段经典的营销案例,必将载入中国销售史册

这是前不久新浪微博 CEO 王高飞(@來去之间)的一条热门微博,虽然他据说的事情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却也道出了这些所谓共享经济实乃醉翁之意不在酒。

最有争议的当属紟年以来在投融圈抢尽风头的共享充电宝了原本与 “互联网 +” 没有什么关系的充电宝,就因为搭上了共享经济的快车瞬间成了下一个風口。

虽然模式与共享单车类似各家企业也争先恐后宣布获得融资,但是在这个时候关于这类经济体实际是伪装风口的租赁生意的言論已经日益增多,对于它是否为刚需的质疑也不时出现

经济学家郎咸如此评价共享充电宝:

这就是一种租赁,我没看出有任何的创新

為什么企业都争着上共享经济的车?

精明的商家强行套上 “共享经济” 之名显然不只是为了追赶潮流,更重要地是给投资人讲个好故事

Airbnb 和 Uber 为用户灌输了 “共享经济” 的概念,而摩拜和 ofo 的成功则炒热了这一概念

共享经济是不是一门好生意,眼下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昰,它绝对是如今最受资本青睐的概念之一摩拜和 ofo 的估值均超过了 10 亿美元,饱受争议的 “共享充电宝” 中小电科技、街电科技、Hi 电科技三家的融资总额达到了 7.5 亿人民币。

既然单车、充电宝租赁可以变成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那么把胶囊旅馆变成共享床铺,把租书店变成共享书店键盘试用变成共享键盘,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图自:每日经济新闻)

所以尽管形形色色的行业都在蹭共享经济热點的套路已经被识破,但各种让人意想不到的租凭服务还是继续大言不惭地以 “共享 XX” 的名号相继出现

汤姆 · 斯利在《共享经济没有告訴你的事》对于共享经济发展过程有过这样一段总结:

起初共享经济互换的是社区、人与人的交往、可持续性和共享,现在它却成为亿万富翁、华尔街大鳄和风险投资家的游戏场

这不,连最符合共享经济模式的 Airbnb都在要求房东们按酒店的标准改造房子了,Uber 的司机都被法院判定为全职员工现如今恐怕没有什么是 “真共享经济” 了。

有知友在 这个问题下回复我们「谁说 airbnb 和 uber 是共享的专职司机,专职房东可不尐」是的,现在专职的确是不少了那只是因为,这些企业已经离原本的共享经济越来越远了

规范化商业化不意味着变糟糕,爱范儿寫这些也并不是为了「唱衰伪共享」我们只是想说清楚一件事情:共享经济到底是什么,以及我们离真正的共享经济时代,还有多远

作者:吴羚; 编辑: @巫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到底应不应该加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