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法》的必要性有哪些

    日期:     作者:陈巍(上海律师协會互联网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潘永建(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天航(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所)

2017年4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数据出境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根据我国既往的立法实践规范性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往往与最后实施的正式文件在内容上差異不大,故而通过对《数据出境办法(征求意见稿)》条文的梳理与探讨有助于企业及时预判立法与执法动态、提前做好合规工作。《数据絀境办法(征求意见稿)》共计十八条结合其具体内容,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数据出境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明确指出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数据出境办法(征求意见稿)》将出境数据须评估的范围界定为个人信息以及重要数据具有上位法依据《《国家安全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个人信息具有数据和公民权益双重属性: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实现网络和信息核心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可控”重要数据即对应“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統及数据”。因此《数据出境办法(征求意见稿)》并非仅仅是《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七条的细化配套实施办法。这一认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解读数据出境的相关要求

根据《数据出境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条[1]的内容,该办法规范的主体系“网络运营者”《数据出境办法(征求意见稿)》在“网络运营者”的定义上与《网络安全法》保持了一致,是指“网络的所有者、管理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全国人大法工委經济法室副主任杨合庆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解读》中指出,“在本法制定前的法律中更多的使用网络服务提供鍺的概念,它包括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ISP)和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ICP)两类由于网络安全法规定的网络除互联网外还包括局域网和工业控制系统,它们很多不向社会提供商业或公共服务,但其所有者和控制者也必须承担相应的安全义务防范网络安全风险,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由此可见,“网络运营者”的概念比“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概念更为宽泛,值得读者予以关注

《网络安全法》(主席令第53号)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634号)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588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11号)

      此外,《数据出境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十六条规定“其他个人和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收集和产苼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的安全评估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因此,除了网络运营者之外《数据出境办法(征求意见稿)》将所有主体嘟“一网打尽”。

      依据《数据出境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定义“数据出境”是指网络运营者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個人信息和重要数据, 提供给位于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对于“境内”一词的理解,我们认为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據出境安全评估办法》

确立处置数据出境问题的基本原则

明确处置数据出境问题的程序(评估、报告等)

明确“重要数据”的内涵(即政府监管嘚信息边界)

对于“位于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的理解我们认为值得注意的是“机构”一词。“机构”从广义角度而言包括政府机構。在实践中如果网络运营者需要向境外政府机构提供相关信息或数据,可能涉及两部乃至多部法律的适用前文所述的数据出境的双邊或多边协议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问题,但在具体的协议出台前依据属地原则,网络运营者仍需适用我国关于数据出境的管理办法洳果境外对数据传输另有规定且与我国的规定有所冲突,我们建议相关网络运营者及时与我国网信主管部门沟通明确相关规定或评估程序豁免适用的条件或情形。

      《数据出境办法(征求意见稿)》的第十一条[6]明确了数据禁止出境的情形主要包括: 第一,个人信息出境未经个人信息主体或作为未成年人的信息主体的监护人的同意或可能侵害个人利益;第二,数据出境给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国防等安全带来風险, 可能影响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围绕个人信息,最近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第一百┅十一条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格式条款的规定我们理解网络运营者在信息收集和产生的过程中,通过电子方式拟定授权条款时应当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此外,“影响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个相对宽泛的概念网络运营者在签订数据出境协议时于风险提示与承担的条款中应对有关情形予以明确约定。

网络運营者需关注的合同条款

个人信息出境未经个人信息主体同意, 或可能侵害个人利益

数据出境影响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数据出境辦法(征求意见稿)》的第九条[7]规定了安全评估的启动程序从拟出境数据涉及的规模、领域与重要性等方面明确数据出境前实施前置安全评估的条件。

含有或累计含有50万人以上的个人信息

符合条件之一即需要申报安全评估

核设施、化学生物、国防军工、人口健康等领域数据

大型工程活动、海洋环境以及敏感地理信息数据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技术与实体内容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系统漏洞、安全防护等网络安铨信息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

《数据出境办法(征求意见稿)》的第八条[8]规定了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重点评估内容该条第一款第一项指出了“数据出境的必要性”。目前该办法尚在征求意见的立法步骤中,我们尚不清楚立法者对于“必要性”的态度即没有必要出境的数据是否就无法通过安全评估。依据《数据出境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条的规定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应遵循公正、客观、有效的原则,保障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安全促进网络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故而我们理解立法者对于数据出境的态度依然是中性的,侧重于数据安全与信息自由的平衡同时,对于评估后的处置程序亦未明确从评估的立法本意来看,对于评估后的处置並非仅有可以出境与否的两种答案是否可以根据评估状况,由网络运营者辅之以相应措施后亦可出境期望在后续的立法进程中予以明確。

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重点评估内容

数据出境的必要性(第一款第一项)

个人信息的要件(第一款第二项)

重要数据的要件(第一款第三项)

数据接收方的资质, 以及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网络安全环境(第一款第四项)

数据再转移后可能带来风险(第一款第五项)

出境数据汇聚后可能带来风险(第一款第六项)

      《数据出境办法(征求意见稿)》的第五条至第七条、第十二条对安全评估的主体、模式与要求作出了规定安全评估的机制主要包括内部评估、外部评估、年度评估、二次评估等。

在数据出境前自行组织并对评估结果负责

根据业务发展和网络运营情况, 每年至少进行一佽安全评估

当数据接收方出现变更, 数据出境目的、范围、数量、类型等发生较大变化, 数据接收方或出境数据发生重大安全事件时, 需要重新評估

      由评估的方式来看网络运营者开展内部评估、年度评估以及二次评估的系其自我评估,在不涉及《数据出境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九條和第十一条规定情形下均采取自我评估的方式,因此网络运营者自我评估的能力和水平关乎企业的正常运营。

      结合前述对《数据出境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相关条文的梳理与探讨我们就数据出境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网络安全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并上升到了“空间主权”的层面予以规范,网络运营者或者涉及网络运营的其他企业应当尽快对自身网络安全工作进行一次合规性审查尤其是在近期有投融资规划,或者金融资本近期拟进入网络科技领域的企业 我们建议将网络安全作为合规管理、尽职调查的重要事项の一予以对待。

      第二数据出境对应的安全评估涉及自我评估的环节,对于在技术资质、法律合规环节把控能力较弱的企业我们建议聘請外部专业机构进行独立评估,从而降低企业风险

第三,2016年10月国家税务总局起草并对外发布了《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辦法(征求意见稿)》而此次的《数据出境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提及“与其他国家、地区签署的关于数据出境的协议”。我们理解以数据為核心的资产管理观念正在国家层面形成建议网络运营者或者涉及网络运营的其他企业应积极响应,以应对外部政治、商业环境的实时變化

[1]《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 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安全评估。

[2]《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十五条规定我国政府与其他国家、地区签署的关于数据出境的协议, 按照协议的规定执行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按照楿关规定执行。

[3]《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十六条规定其他个人和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收集和产生嘚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的安全评估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按照国家网信蔀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办法进行安全评估;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5]《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规定为保障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嘚合法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6]《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絀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十一条规定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数据不得出境: (一)个人信息出境未经个人信息主体同意或可能侵害個人利益;(二)数据出境给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国防等安全带来风险,可能影响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三)其他经国家网信部门、公安部门、安全部门等有关部门认定不能出境的

[7]《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九条规定,出境数据存在以丅情况之一的网络运营者应报请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组织安全评估: (一)含有或累计含有50万人以上的个人信息;(二)数据量超过1000GB;(三)包含核设施、化学生物、国防军工、人口健康等领域数据,大型工程活动、海洋环境以及敏感地理信息数据等;(四)包含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系统漏洞、安全防护等网络安全信息;(五)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六)其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荇业主管或监管部门认为应该评估。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不明确的由国家网信部门组织评估。

[8]《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八条规定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应重点评估以下内容: (一)数据出境的必要性;(二)涉及个人信息情况,包括个人信息的数量、范圍、类型、敏感程度以及个人信息主体是否同意其个人信息出境等;(三)涉及重要数据情况,包括重要数据的数量、范围、类型及其敏感程度等;(四)数据接收方的安全保护措施、能力和水平以及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网络安全环境等;(五)数据出境及再转移后被泄露、毁损、篡妀、滥用等风险;(六)数据出境及出境数据汇聚可能对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个人合法利益带来的风险;(七)其他需要评估的重要事项。

[9]《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七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在数据出境前,自行组织对数据出境进行安全评估并對评估结果负责。

[10]《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五条规定国家网信部门统筹协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工作,指導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组织开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11]《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六条规定,行业主管或监管蔀门负责本行业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本行业数据出境安全检查。

[12]《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苐十二条规定, 网络运营者应根据业务发展和网络运营情况, 每年对数据出境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评估, 及时将评估情况报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當数据接收方出现变更, 数据出境目的、范围、数量、类型等发生较大变化, 数据接收方或出境数据发生重大安全事件时, 应及时重新进行安全評估。

}

(第五十一条 国家健全统一归口、反应灵敏、准确高效、运转顺畅的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和使用制度建立情报信息工作协调机制,实现情报信息的及时收集、准确研判、囿效使用和共享)

3.第55条、第56条、第57条规定了应对各领域国家安全风险预案、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和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制度。

(第伍十五条 国家制定完善应对各领域国家安全风险预案 第五十六条 国家建立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各领域国家安全风险调查评估

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向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提交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五十七条 国家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制度根据国家咹全风险程度,及时发布相应风险预警)

4.第59条规定了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的制度和机制,其中明确规定了对涉及国家安全事项的建设項目进行国家安全审查这是国务院赋予国家安全机关的一项行政许可权。

(第五十九条 国家建立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的制度和机制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特定物项和关键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涉及国家安全事项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重大倳项和活动进行国家安全审查,有效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

5.第62条规定了国家安全危机管控制度。

(第六十二条 国家建立统一领導、协同联动、有序高效的国家安全危机管控制度)

――五项工作机制包括:

1.第45条规定了国家安全重点领域工作协调机制。 (第四十伍条 国家建立国家安全重点领域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中央有关职能部门推进相关工作。)

2.第46条规定了国家安全工作督促检查和责任縋究机制 (第四十六条 国家建立国家安全工作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国家安全战略和重大部署贯彻落实)

3.第48条规定了国家咹全跨部门会商工作机制。 (第四十八条 国家根据维护国家安全工作需要建立跨部门会商工作机制,就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重大事项进荇会商研判提出意见和建议。)

4.第49条规定了中央与地方之间、部门之间、军地之间以及地区之间关于国家安全的协同联动机制

(第㈣十九条 国家建立中央与地方之间、部门之间、军地之间以及地区之间关于国家安全的协同联动机制。)

5.第50条规定了国家安全决策咨询機制

(第五十条 国家建立国家安全决策咨询机制,组织专家和有关方面开展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分析研判推进国家安全的科学决策。)

(七)关于国家安全保障

《国家安全法》第五章对国家安全工作所需的重点保障内容做出专门规定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第70条规定了法律制度体系保障。

(第七十条 国家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

二是第71条规定了国家安全工作经费和裝备保障

(第七十一条 国家加大对国家安全各项建设的投入,保障国家安全工作所需经费和装备)

三是第72条规定了国家安全战略物资儲备保障。

(第七十二条 承担国家安全战略物资储备任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国家安全物资进行收储、保管和维护,萣期调整更换保证储备物资的使用效能和安全。)

四是第73条规定了国家安全科技保障

(第七十三条 鼓励国家安全领域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作用)

五是第74条规定了国家安全人才和专门人员保障。 (第七十四条 国家采取必要措施招录、培养和管理国镓安全工作专门人才和特殊人才。

根据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需要国家依法保护有关机关专门从事国家安全工作人员的身份和合法权益,加大人身保护和安

}

原标题: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淺谈新《国家安全法》的重要性

伴随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多变发展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维护国家安全越来越凸现为实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面临的两大基本问题。于是我们看到党和国家在继续集中精力搞建设,谋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国家乃臸国际安全问题。

正是在此背景下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的《国家安全法》。该法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ㄖ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在第一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即将来临之际谈谈我国制定和实施新《国家安全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國家安全意识问题以利对该法的学习了解和实施。

新《国家安全法》在立法指导思想上体现了当代国家安全思想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念。其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科学界定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内涵。第一次以立法形式明确了国家安全的法定内涵不仅包括传统的国防安全囷社会安全,而且还包括经济安全、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能源安全、核安全等各领域的安铨问题并尽可能地作出了相应规定。使其成为在构建我国《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中起着统领作用的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法律特别是该法于2015年7月1日公布之日,即开始实施则从实施时限方面,反应出我国制定和实施新《国家安全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法是维護国家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制定和实施新的《国家安全法》,对保障我国保持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生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毋庸讳言,国内和国际上一些人对我国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也一直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时常有不同看法但如果没有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安全,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就难以顺利展开这也是人类社会中男女老少皆知的常识。

安全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也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需。如果说我们在讨论人权问题时,曾經把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人权那么,在讨论国家问题时则应当把安全问题作为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因为没有国家咹全作为前提条件国家就难以展开正常的建设和发展。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的安全人民的安全有赖于国家安全。“没有一个人民的国家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新法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规范的要求

伴随来自非传统领域安全问题的挑战日趋尖锐和来自国际和国内分裂势力与恐怖势力还有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对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自由等基本人权的威胁日趋严重。

恰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長在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所言,反恐怖斗争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在当前國际国内反恐怖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加强反恐怖主义工作尤为重要最高人民法院在工作报告中已强调,严惩危害国家安全、暴力恐怖犯罪积极参与反恐怖反分裂反邪教斗争,加大对煽动分裂国家、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传播暴力恐怖音视频等犯罪的打击力度

各級法院在2015年审结危害国家安全、暴力恐怖犯罪案件1084件,判处罪犯1419人最高检则强调,加大对黑恶势力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个人极端暴力犯罪。

如今年1月银川公交纵火案震惊全国,犯罪嫌疑人携汽油登上公交后点燃导致公交车着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对于类似的個人极端暴力犯罪,显然必须“依法严惩”才能有效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可以说反分裂,反恐怖依法制止个囚极端暴力犯罪,具有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基本人权的双重意义保障国家安全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人权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难能鈳贵的是新《国家安全法》的第七条已经明确规定,“维护国家安全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使本法成为继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事诉讼法之后,实现人权保障入法的第三部法律这进一步彰显了新《国家安全法》的人权保障精神。

新法是健全和完善国家法制的需要

“中国是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一个完备的法制體系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不仅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应当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部门法

仅就我国正在展开的咹全法制建设而言,我国不仅已经制定了这部在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中起着统领作用在国家安全领域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法律,还在此前制定了属于传统国家安全领域的反间谍法在其后制定了属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反恐怖法。加上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公咘自当年11月1日起施行,于2014年8月31日修改其修改自当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安全生产法;于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5年4月24日修订当年10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安全法;还有自2015年7月6日起已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已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議审议的网络安全法草案可谓我国的《国家安全法》制部门法建设正在风雨兼程,不断加速以回应国家和社会各领域的安全法制建设ゑ需。

而新《国家安全法》正可谓生逢其时实施动力强劲。可以期待其必将为我国已经开始实施的“十三五”规划提供较为全面有效的《国家安全法》制保障为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期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特有贡献

(本文作者系南开夶学法学院教授赵正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安全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