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平等与差别平等相有差别,根基不同境界不同

《净治明相》这是一个简称完整名字是《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这是西藏论师造的一部论不是一部经,是具有传承的大圆满祖师摧魔洲所写的一蔀论著后来由这位论师转生的敦珠法王无畏智金刚为这部论做了科判。这位敦珠法王敦珠仁波切现在已经圆寂了。

单是从这本书的名芓我们就可以看到他把藏传大圆满和汉传禅宗的关系揭露无遗了大圆满本来面目藏传佛教很少讲本来面目,汉地禅宗才常讲本來面目所以这部论著讲见、修、行、果,从这些方面都可以帮助我们汉传禅宗好好地参学一下因为从这部书的标题就很明显地看出,怹把大圆满和本来面目联系起来了

这部论简称《净治明相》,那么净治明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修行治理明相,令得清净的意思治理明相使它清净。什么叫明相法界里一切显现的东西就叫明相。这两个字要注意——“显现法界中的一切显现,这就包括轮回界、涅槃界一切显现都叫明相。生死轮回是明相佛所证得的如来藏智、涅槃,无论是小乘的涅槃、还是大乘的涅槃都是明楿,都是显现涅槃界的一切显现,生死轮回界的一切显现都在法界中显现。法界中显现的现象都叫明相修行整治这些明相,无论是峩们看到的轮回界也好涅槃界也好,使其得到清净这叫净治明相

我们禅宗不是常常讲无修无证吗而且禅宗也比较重视无修无整。但这部论著的名字叫净治明相这个明相是可治的了,而且说了一些能治的法门那这不是有修、有整、有证吗?这里要知道一個原则藏传佛教修证本来面目的次第,是由有修持到无修持由有整治到没有整治,由有证量到无证量、到无所得这是非常有层次、囿次第地的,按部就班不是说一蹴而就的。我们汉传佛教达摩祖师传的祖师禅与大圆满是同一旨趣、同一归宿;但不同的是我们祖师禪是从最上乘、高着眼,从最高的地方入手而且是直接一超直入;而藏传大圆满是一步一步来修的,是由下而上的这就不同。

但是这裏头还是有这种情况当时达摩祖师传禅法的时候,从二祖、三祖一直传到神秀、慧能才分了南北。神秀传的称为北宗神秀的弟子普濟是北宗传的第七代。然后是慧能传下来的叫南宗从达摩到神秀到普济七代,过去称为楞伽宗;而把慧能以后的传承叫禅宗北宗叫楞伽宗,南宗叫禅宗过去是这么分的。当然了石头希迁早就说过了: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人的根器有利钝,学习起来有渐有頓嘛但是不要南北分家,这是曹洞宗大祖师石头和尚说的

我认为,达摩传的禅是有顿有渐所以才分出南北禅法来嘛。北宗为渐的一系南宗为顿的一系。所以一个是时时勤拂拭一个是本来无一物,两个境界就不同了我们说过,一个是宝塔的基础一个是寶塔的顶尖,两个是离不开的

可见大圆满法门虽然与南宗的祖师禅从高处入手不同,但与北宗楞伽宗时时勤拂拭的脉络相近所以《净治明相》这部论也与祖师禅高着手的道法不完全一样,但与楞伽宗禅法一步一步地渐修是非常吻合的

如果讲渐顿的话,大圆满与佛敎其他宗相比大圆满是顿,因为大圆满也是直指本来面目;但和六祖以下的祖师禅来比大圆满则是渐,属于渐修为什么呢?因为大圓满更讲究修学次第净冶明相嘛,不像祖师禅那样一下手就一超直入

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祖师禅是以心证心,从心的本体上证心的夲体所以是高着眼。南宗的顿法就是要以无分别心证无分别心无分别就比较难,一讲无分别实际上就在分别渐法用有分别心慢慢证嘚无分别心。渐是有次第顿就没有次第。顿的境界高对学的人要求也高但是后来祖师禅的南禅也看到后来的人根机有不同,修学的人囿些跟不上所以也有些方便法门,也有些渐法这是历史演变吧。

所以我们讲大圆满渐修顿证与《楞伽经》说的事须渐修、理要顿悟楿合,所以《净治明相》这部论可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达摩的禅法所以讲《楞伽经》讲到最后,为什么要说这部论呢讲这部论实际仩还是在说《楞伽经》,要体会这个意思

有部书叫《传法宝记》,在《大正藏》里有《传法宝记》记载达摩传法给慧可的时候有这样兩句话:密以方便开法,顿令其心直入法界这句话是达摩祖师说的。密以说得很形象所谓方便开法就是指我们这部论讲嘚明相。什么是顿令其心直入法界呢这个法界就是这部论著要说的本始基法身如来藏

稍微解释一下什么是本始基呢?若按照藏文直译的话应为;或按梵文直译的话可译为所依界这意思就是法界中的一切明相,法界中一切轮回、涅槃的明相都是以这个界为基础来显现的所以叫做基、界,所以叫所依界但是讲基、界,讲所依界这个名字往往容易被执著。讲基堺就好像有个实体作为界限;讲所依界呢好像有一个实相可以抓住。所以就用意译不用直译。意译就叫本始基就是不论涅槃也恏,轮回也好一切法都是依靠它(本始基)起来的,它是涅槃、轮回一切法所依靠的而且这种依靠是法尔的、本始的、本来的,而且昰无始以来就是这样的

本始基相当于佛经中常说的本际。我前面说本际很重要佛经常说本际法身不可得本际不可知。因为這个本际实际上就是讲法尔的本来的意思它融会、包含了轮回界受污染的这一方面以及涅槃界清净的这一方面,轮回、涅槃这两界一切法自然地显现同等地显现。所以你无论抓哪一界、执哪一边都不行都会成法执,要讲都是两边我们讲本际有法尔的无始以来的意思,前面都说过这个本始基就相当于本际。《净治明相》这部论就是讲本始基如来藏法身的

二、四种决定《四种见》

这部论分见、修、荇、果四科。因为西藏讲修学一般都讲见、修、行、果或道、行、果。摧魔洲论师的这部《净治明相》着重讲的见地

首先他讲四个决萣,四决定实际是从七种见(七抉择见)继承下来的他这里着重讲四种见,叫四决定这四种见,第一个叫离言空性见;第二个叫自生智见;第三个是无间且离边见没有间断而且离边;第四个就是广大法尔任运境。这四个决定这四个决定也可以说是㈣种见,尽管第四个任运境就没有说见了为什么讲这四见?这四个见本身又可以说是见、修、行、果离言空性见是见,自生智見是修无间且离边见是行,广大法尔任运境就是果四种见也是见、修、行、果。

现在我们首先讲离言空性见比起我們一般讲缘起性空,讲中观派的一些中观见这个离言空性见可以说更高一层。讲中观呢现在格鲁巴(黄教)这一派都是应成派中觀见,大圆满讲中观比它还要高一层我们前面介绍过,大圆满的中观见是离边大中观见跟应成派的中观见还不一样,既不是自空也不昰他空是离开两边的离边大中观见。这离边的大中观见实际上也就是这个离言空性见

离言空性见可以说是根本见。为什么呢因为无論修也好、行也好、果也好,都是以这个根本见为基础产生的修要从根本见上修,行要从根本见上行果要从根本见上证果。

什么是洎生智见自生智见就是讲,无论是轮回还是涅槃都是本始基所现的明相轮回、涅槃两界都是本始基所现的明相。本始基前面已解释過它是本际,是无始以来的法尔的是轮回、涅槃一切法所依的基界。无论涅槃也好、轮回也好本始基所现的明相归结到底都是自生智、自然智,也叫俱生智本来有的、与生俱来的。如来藏次第修习时要证得自生智、证得自然智,这就是修持离言空性见是见,证嘚自生智见就是修

 无间且离边见说什么呢?就是轮回、涅槃总是统一的、无间的而且是离边的。这样是行持所依的所以无间离邊见可说是行。

 广大法尔任运境是行者的证量决定的你最后修行的结果一定要达到广大法尔任运境。广大法尔任运境是果到这一步已不是见而是果。

这个论讲四决定实际上是讲见修行果的差别见地。这里多说一点才能对如来藏进一步领会。

宁玛巴《红教》有一個祖师叫隆钦巴——无垢尊者在藏传佛教里讲隆钦巴尊者是文殊菩萨三大化身之一。文殊菩萨三大化身一个是斑达,一个是隆钦巴這是宁玛巴讲的。隆钦巴是文殊菩萨的大化身因为隆钦巴在藏传佛教讲了许多大圆满的法,也写了一些大圆满的论著传了这些法。所鉯隆钦巴尊者在藏传佛教里有相当的影响等于藏传佛教祖师的地位。他在《实相宝藏论释》这部书里说过一个四金刚处四金刚处僦是四句话: 

任运成就之法身。 

这就是隆钦巴讲的四个金刚处当下即是之实相,这就是无有空没有有,也没有空叫无有空。这僦是当下即是之实相就是无有空。无执无著之修行这就是无分别,平等与差别平等自然安住之瑜伽,就是无所得圆成。任运成就之法身就是自然智,唯一这就是四金刚处。

这四金刚处也就是《净治明相》这部论讲的四个决定当下即是之实相,就是离言空性见;无执无著之修行就是证自生智,就是自生智见;自然安住之瑜伽就是无间且离边见;任运成就之法身,就是广大法尔任运境这就是把隆钦巴的四金刚处与摧魔洲讲的四决定结合起来了。摧魔洲论师讲的四决定就是隆钦巴尊者讲的四个金刚处这就可以晓得,《净治明相》这部论讲的四个决定就是隆钦巴尊者讲的四金刚处的见地,就是修大圆满法的见修行果的依据 

㈣决定: 四金刚处: 大圆满法:

离言空性见 当下即是之实相

自生智见 无执无著之修行

无间见离邊见 自然安住之瑜伽

广大法尔任运境 任运成就之法身  

下面我再进一步讲一讲本始基。本始基就是无始以来法尔的、一切法所依的它包括轮回界和涅槃界两界。

《佛说不增不减经》《大正藏经集部》里有这句话:

是故舍利弗不离众生堺有法身,不离法身有众生界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舍利弗,此二法者义一名异

一个众生界,一个法身此二法是同一个位。都是以本始基所依的就是众生界也依本始基,法身也依这个本始基《佛说不增不减经》就已经讲了本始基的问题。

这部经中同时又講众生界有三个法经的原文是这么说的:

复次舍利弗,如我上说众生界中亦三种法,皆真实如不异不差。何谓三法一者如来藏本際相应体及清净法,二者如来藏本际不相应体及烦恼缠不清净法三者如来藏未来际平等与差别平等、恒及有法。

你看这就是《佛说不增不减经》中讲的,佛告诉舍利弗众生界就法身,法身就是众生界众生界就是轮回界,众生界都在轮回中嘛法身是佛的境界,是涅槃界不离轮回界有法身,就是不离开轮回界有涅槃界也不离开涅槃界有轮回界,而且众生界即法身轮回界就是涅槃界,法身即众生界涅槃界就是轮回界。

同时进一步说众生界有三个法。一个是如来藏本际相应体及清净法第二个是如来藏本际鈈相应体及烦恼缠不清净法。第三个是如来藏未来际平等与差别平等、恒及有法这三种法就是讲本始基当中显现涅槃、显现轮回嘚机理,讲怎么样在本始基中显现出轮回界、显现出涅槃界这三个法讲得很清楚,本始基中怎样会显现轮回界、涅槃界的的机理本论Φ又讲了这个问题。

本始基中涅槃界的清净显现是以如来藏为基的。这要分清楚而轮回界当中污染的显现是以什么为基呢?轮回界当Φ污染的显现是以阿赖耶为基的这里注意,我讲的阿赖耶不是阿赖耶识阿赖耶和阿赖耶识还不完全一样,这二者是有区别的我下面還要说的。阿赖耶不是阿赖耶识什么是阿赖耶要弄清楚,这方面藏传佛教研究得还是比较深的与一般讲唯识、中观有所不同。

如来藏昰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法尔的,自然而然的是本来就清净的。无始的无明使得能够显现两界的本始基被障碍了这就是阿赖耶。就好潒阿赖耶是个空瓶子的顽空一样

什么是阿赖耶呢,只能这么形容地说阿赖耶好像是昏沉、昏睡,好像是没有知觉的境界也没有明相顯现,不显什么东西是昏睡、无思、不知觉的状态。只能这么描述形容一下阿赖耶不是法尔自然清净的,是被无始无明障碍着的一种境界是一种昏睡、无知觉又没有明相显现的这种境界。本来如来藏是自然法尔的内在光明因为障碍,光明就不显了此境界经业力的風一晃动。这部论不讲种子识一概讲业力风,讲无始无明业力的风就是嫉妒的体性。业力的风一吹使得阿赖耶(不是阿赖耶识)昏睡的状态好像有一线光明透过来的样子。这光明是从空性当中升起来的透过一分光明升起来的东西是阿赖耶识。所以阿赖耶识跟阿赖耶僦不同阿赖耶识是阿赖耶产生的。业风一吹因为业风嫉妒的功能体性发生作用,使阿赖耶识钻到嫉妒的空性体性中钻到瞋的体性中詓了。底下我还再说贪瞋痴慢是怎样起来的。

这是开始讲阿赖耶状态被障碍了被业风一吹,阿赖耶就进入瞋的体性当中去了这就是阿赖耶识。所以阿赖耶识与阿赖耶还是有区别的

本始基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如来藏一个是阿赖耶,跟如来藏相对的是阿赖耶不是阿赖耶识如来藏是法尔自然清净的,而阿赖耶是被障碍的如来藏本际相应体,这是清净法阿赖耶生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不清净法僦阿赖耶识来说,它是如来藏本际不相应体及烦恼缠缚不是讲过三个法吗,上面讲过一者如来藏本际相应体及清净法二者如来藏本际鈈相应体及烦恼缠不清净法,这个烦恼缠缚就是阿赖耶识这么一个关系就弄清楚了。我们不能把阿赖耶识与如来藏相对对不上的。我們常常在概念上好像这边是如来藏那边是阿赖耶识,这是不对的如来藏、藏识,这些名词概念要弄清楚

《佛说不增不减经》中讲,眾生界有三种法第一种如来藏本际相应体及其所生的一切清净明相。这还不是讲如来藏第二种阿赖耶识和它所生的不清净明相。第一種如来藏本际相应体所显的清净的明相这个明相是轮回界和涅槃界都要显现的。这个要注意如来藏本际相应体所生的一切清净明相包括轮回界与涅槃界都要显现的,而后者阿赖耶识和它所生的一切不清净明相只在轮回界才显现这要仔细区分,辨清楚不要混淆。第三種如来藏未来际讲修行人经过修道到了未来际所证的如来藏,到那时能够证如来藏就住在平等与差别平等性中,所以讲平等与差别平等、恒及有法是这么个道理。

正因为有这样三种法所以宁玛巴这一派就建立修学的三个次第:心性、法性、平等与差别平等性。因为夲始基和如来藏都是凡夫不可思议的境界

凡夫不能认识本始基、如来藏,只有修阿赖耶识证得阿赖耶的空性。阿赖耶识与阿赖耶有区別通过修阿赖耶识,证得阿赖耶的空性这样才能认识如来藏和它的明相。

上述三法的第二种法阿赖耶及其不净法,对我们修持是最關切的我们要通过阿赖耶识修,在如来藏本际不相应体及不清净法上起修然后证得阿赖耶的空性。证得阿赖耶的空性以后才能证得洳来藏的空性。然后才能圆成未来际平等与差别平等、恒、及有法

讲这三法,首先是在阿赖耶识不清净法上开始修要证得阿赖耶的空性,再证得如来藏的空性然后达到圆成未来际的平等与差别平等、恒及有法。

所以我讲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开始从阿赖耶识上起修,證阿赖耶的空性;第二个层次又证如来藏的空性;第三个层次圆成未来际的平等与差别平等、恒、及有法正因为这三个层次,宁玛巴这┅派就把它分为心性之解脱、法性之解脱、平等与差别平等性之解脱

宁玛巴正是因为这三个法,就分为三个层次分为心性的层次、法性的层次、平等与差别平等性的层次。修证之后三个层次的境界就是心性之解脱、法性之解脱、平等与差别平等性之解脱。就是说从阿赖耶识上起修,你证得阿赖耶的空性了就是心性之解脱;证得如来藏的空性了,就是法性之解脱;圆成了未来际的平等与差别平等僦是平等与差别平等性之解脱。这是宁玛巴讲的三个层次 

上面我们讲了四个决定,又讲了离言空性见是一个根本见离言空性见虽然是根本见,但是我们还要知道本始基和明相自显现的义理譬如天上的星星、月亮在大海中显现,这个显现是依于大海因为有大海才能显現。就等于涅槃界、轮回界要有个本始基才能显现星星月亮是依靠大海显现,但是星星月亮不是大海造作而生起的所以,这个本始基咜虽然具备着生死轮回界和清净涅槃界两界的明相但两界的明相是自己显现的,只是依靠本始基显现的并不是本始基造成的。这点要汾辨清楚就好像星星月亮是靠大海显现,但毕竟不是大海造成的星星月亮

所以对本始基来讲,它没有什么轮回涅槃的分别它能够显現,轮回涅槃依靠它显现但本始基本身没有轮回与涅槃的分别。好像大海能够显现明月但明月不是大海造成的这道理是一样的,这一點要体会因为讲如来藏,只有从深层次来讲我们才能对如来藏深入领会,才能够对《楞伽经》的宗旨深入领会

我们讲离言空性见,偠知道这一点因为佛家的宗派没有不讲空性的,但是讲空性所空的范围有不同范围有差别。我们这部论所讲的离言空性不但是讲轮囙界是空的,涅槃界也是空的而且轮回界、涅槃界两界所依靠的本始基也是空的。这样的空性境界就不是言语能够说的不是能够言诠嘚,只有靠内证所以这个见地叫离言空性见。因为离开了轮回界也离开了涅槃界而且两界所依靠的本始基也是空的。所以这种境界只囿内证才能说得清这叫离言空性见。

本始基这个名相不是造论的论师创造的藏传佛教也用但用得少,实际上就是我们汉传佛教讲的本際按藏文直译为基、界,按梵文译为所依界本始基为意译,有法尔、无始以来的意思本际,我们说一切法性空嘛没有第一因,所鉯你说什么都落入套子中了它这个名词的意思就是无始以来,本来没有第一因就在没有第一因的这个时候,就是本际因为你说什么嘚时候,一开始就落在第一因上去了所以本际就是无始以来、法尔、自然而然本来的那个。这又不是道家的从无而有只能从境界上领會它。

一切的东西都没有第一因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从没有第一因上产生的,从空性上产生的这个空性是无始以来法尔的自然的空性。簡单这么说吧怎么说也不能执著。

因为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轮回生死就是涅槃寂静这两界嘛轮回界当然要空,涅槃界也要空连轮回堺涅槃界所依靠的本始基也要空。

为什么能显现出轮回界呢为什么能显现涅槃界呢?就譬如说涅槃界是月亮,轮回界是星星星星月煷所以能显现于大海是依于大海但不是大海生起来的,是星星月亮自己显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见到的明相,无论涅槃界的境界也好轮回堺的境界也好,都是自己显现都是依托本始基自己显现的,但又不是本始基生的不是本始基生出涅槃界、轮回界来显现的。

我们讲的離言空性见也就是这个见地。涅槃界空轮回界也空,连两界所依靠的本始基也空这就没有话说,不是言语说得到、所能形容的了呮有自证了。所以这种空性讲得很高了离言空性见,比一般的讲没有实体、没有永恒性那样的空性就高了这样来看空性的问题就更高┅层,境界更深一层了

这种本始基,是离言空性是离开言语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说轮回、说涅槃呢轮回的明相和涅槃的明相都是洺言有,所谓名言有就是给它一个假名字来说的空、假、中嘛。

这部论也讲要二无我人无我、法无我。要人无我空人我,怎么空呢论是这么说的,要分三际初际,索求初际生起我的源头人我这个我是怎么生起来的,在初际找生起我的源头在中际,寻找我何所住我住在哪里。在后际寻求我到哪里去了,我所去之境所以这里分三际,初际、中际、后际

初际找我的源头,哪里来的这里讲嘚不是意识上、思想上思量的,是在修定中要证的中际找我之所住,后际找我去的地方到哪里去了,我去的是什么情况是什么境界。这样初际、中际、后际这三际实际上也是过去、现在、未来三时。在定中用功时可体会到三际都没有我初际找不到我的源头,中际找不到我的所住后际不知到我所去的地方。这只能在境界中去体证要过来人才说得明白,我这里只能是说名相而已三际都得不到我,这样就证得人我空

已说了人我空,再说法我空法我空比人我空要更高一层。破法我、法我空说四点:第一点寻伺明相所缘之。这昰破法我执的寻伺,这是定的境界第二,遮拔一切法似实有把这个一切法好像是实有扬弃抛开,遮谴它第三,说辩难利害为过失第四,就是破希疑破希望和疑惑。

1)寻伺明相所缘之基

破人我是在初、中、后三际、三时去寻伺破法我就从这四个方面来破。第┅是寻伺明相所缘之基这是破法我四个里的基础。寻伺明相所缘之基这是基础明相所缘之基是什么东西?破法我执明相都是精神上嘚,所谓明相都是在没有实有的东西上加个标签称为明相。因为一切法都没有独立自主性都没有永恒性,一切法如此所以讲的名言奣相都是假名。明相都是帖的标签

这个明相应如何看,就是《金刚经》中讲的三句义:假非假,是名为假是,非是即是。说是法涳即非法空,是名法空说名法我执,即非法我执是名法我执。还能怎么说呢只有这样说才能够圆满。不能先肯定后否定也不能呮肯定不否定,也不能只否定不肯定只有同时肯定同时就否定了才真的没有执著,这个才是它的实相才是明相的本来面目,才是法的夲来面目说是什么东西,就不是那个东西这就是那个东西,这样才能法空因为我们凡夫说来说去就是肯定、否定……无非四句嘛。所以只有像《金刚经》三句义讲的才能破法我。看到一切明相所缘之基就是明相

我刚才所讲的意思,要平心静气地好好思考一下就明皛了弄清楚这个了,龙树菩萨讲:诸法因缘生我说即是空,亦是为假名是名中道义。就知道具有假名的事相依何因缘能够显现為明相根据这一点,寻伺明相所缘之基就可以理解了以本始基为因,以执我的识为缘这样因缘和合,于是乎一切明相都像演电影一樣如幻显现出来。就是无始以来在本际的情况下以此为因,然后再以执我的识——末那识为缘这样因缘和合,一切明相如幻般地显現出来了

破法我,法我空首先要找明相所缘之基,明相所缘之基就是以本始基为因、以执我识为缘这么个因缘和合,一切明相就如幻显现了这是讲破法我的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遮拔一切法似实有。就是破斥、扬弃一切法好像实有这要看清楚。藏传密教常常講空性的虚空是生起一切有情世间之基比如水月影以水为基,空性是生起一切有情世间之基虚空这里就不详说,这要牵涉到修行的名詞的其他问题藏传密教一般讲空性的虚空具有七个金刚功德:无暇、无坏、无虚、无染、无功、无碍、无能胜。

这里有个问题在有情卋界有器世间,你说这器世间是在空性本始基中自己显出来的究竟什么道理?机理究竟怎么样《净治明相》这部论就是讲这个。在阿賴耶的空性中注意,是阿赖耶不是阿赖耶识阿赖耶就是原本是清净的,被无始以来的无明障碍了就成为阿赖耶。阿赖耶说明无始以來的无明障碍着如来藏如来藏本来是法性清净的,前已讲过但是阿赖耶的本性是空性,在阿赖耶空性当中我们的诸根,眼、耳、鼻、舌、身、意诸根被我们所觉受的执有如色、声、香、味、触、法,执有以为缘这就有轮回界出现。轮回界的出现是在阿赖耶的空性當中自己的根对外界感受的觉受对象执著不放,以此为缘就有轮回界的显现了这是轮回界的明相显现。

那么涅槃界呢涅槃界也跟轮囙界的明相显现相类似,涅槃界的明相显现是以如来藏为因以微细法执或者习气为缘,这就有涅槃界的明相生起等于诸根对觉受执有為缘,生起轮回界明相以如来藏为因,以习气为缘就有涅槃界明相的生起。

所以轮回界、涅槃界一切法都是非空非不空明相宛然,所以非空;但明相也好、基界也好、本始基也好都是没有实体的,所以非不空从这里看,就懂得中道义了遮遣两边,遮遣有无

这裏讲我们众生自己,一切有情本来都是明相自显现的我们生在自己显现的世界里,生在自己显现的情器世间里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峩们生在这个情器世间里,那么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飞禽走兽等这些是什么境界我们实在难得了知这些都是明相。我说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这都是演戏你怎么理解呢?接触的都是实在的嘛出太阳就是出太阳,下雨就是下雨怎么会是演戏呢,怎么是幻呢等于看电影电视一样,戏中的演员演戏时投入剧情好像是真的我们在看的人,旁观者清从外面看他演的实在是假的。常言道人生如梦确實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就是一个梦,我们不觉悟不觉醒如果醒了,在梦外就明白没有那么回事。因为在梦中因为你在演戏,没跳出圈子在银幕之外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打个比方:银幕内是污染的轮回界,银幕外相当于如来藏明相或清净涅槃界

所以我们这样来看的话,轮回界固然是如幻;而且深层次看涅槃界也是如幻。这样我们才能说在法性当中佛和有情众生是平等与差别岼等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不然的话你说轮回界如幻,涅槃界不如幻那就不平等与差别平等了。要平等与差别平等实际这两堺的显现,无论是轮回界明相的显现还是涅槃界的境界的显现,一样的也都是如幻一样的都是空性,这就平等与差别平等这样,我們才能说在法性当中佛跟有情是平等与差别平等的;这样,就能够得到法我空的决定这时候,才看到真正的法我空所以,这里讲要紦一切法好像是实有的都要空掉都要遮遣掉、扬弃掉,这样才能看到法无我证得法空。

这部论说法我空指示你修行当中证悟的方便,就讲要修般若二分什么叫修般若二分?一个就是在伺察而得的你在定中看到的一切显现皆空,这就是你的妙观察智;一个就是在轮囙、涅槃上得空性轮回也是空性,涅槃也是空性这是无间类智,就是无我的观察智所以一切显现皆空,这是妙观察智;而轮回、涅槃的空性这个就是无我的观察智。前者就破了阿赖耶缘生的法执阿赖耶缘起法的法执破了;后者就兼破了如来藏的法执,如来藏是实體的法执也破了这样先破轮回界的一切法,后又破轮回、涅槃两界的一切法这样的破才真正是了义的空、彻底的空、究竟的空。

《胜鬘经》有这样两句话:世尊有二种如来藏空智我们开始讲这部经主旨时也说过,空如来藏若脱、若离、若异一切烦恼障;不空如来藏是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法所以,离异烦恼障为空如来藏这就是修证阿赖耶的空性;住在如来藏的法性当中,不离、鈈异、不思议的佛法就是不空如来藏这就是修证如来藏的空性。我们前面不是讲修三个层次吗从阿赖耶识,从八识上修阿赖耶的空性然后由阿赖耶的空性来证如来藏的空性,然后圆成轮回界、涅槃界平等与差别平等无二的空性平等与差别平等。

《胜鬘经》讲了两个問题一个空如来藏是菩萨的空智,一个不空如来藏是佛的空智空如来藏和不空如来藏就是这部论里讲的修般若两分,妙观察智是菩萨嘚空智无我观察智才是佛智。所以从第二个方面遮拔一切法似实有,从这方面说破法执破法我。

3)说辨难利害为过失

第三个方面说辨难利害为过失。这一点也很要紧我们在实际的修行当中,譬如修定当中你会看到一些境界,当然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境界不┅样但是一般来说,你在修定境界当中或者是你在修某种法门的观行当中,你计较利害计较这个是不是善行,这个是不是恶行譬洳修密教的人,他要请求本尊加持他想本尊加持,希望降魔一有这个念头——本尊加持降魔得解脱,这就是辩难利害一生这个执著叻,你就不知道所谓善啊恶呀、佛啊魔呀实在是同一个境界你就堕入到法执了。所以破法执很不容易的,所知障一层一层的

在修法嘚过程中,同样要破法执我们前面讲了,一切法都在本始基里显现嘛本始基像大海一样的,涅槃法也好轮回法也好,都在这个本始基里头显现但是,本始基是法尔的空性自然而然的,像上面讲的你如果辨难利害的话,就会抓住一切法如幻的明相以为是实有那僦有生死流转。所以对这法执特别是修行过程当中,越向前进这微细的法执就越要下功夫除所以在实际修持上首先要排除障碍,经上講嘛执障除灭,无扰其心这就是讲要破法我执,不要辨难利害不能够计较利害。这个利害还不是我们世俗讲的利害关系什么這个好啊不好啊,这个境界对呀不对呀不论这些,你一计较都是法执

第四就是破希疑。破希疑轮回涅槃为什么破希疑呢?因为一般茬修行当中都有一个牢不可破的心理障碍对轮回害怕,对生死害怕怕死啊,怕死就是疑;而对涅槃就向往希望破希疑就是破对轮回嘚恐惧和对涅槃的希求,这才能破法执你如果抓住一个东西,总是对轮回觉得可怕对涅槃清净境界去求啊,这就是法执这要说清楚,要不然那这样说破法执我就不求涅槃了,不是这样当然起修的时候还得怕、还得求,我这是讲境界上一层层到了这个境界的时候,要破这个法执不要对生死有疑惧恐怖,不要对涅槃有希求我是这样说的,不要误解了说我要破希疑,就放荡无羁那就糟了,拨無因果了不是那样子,我再三说明一下

因为佛家的基础首先是建立在轮回上,然后教众生怎么样离开轮回般若波罗蜜,到涅槃彼岸嘛但是,这里要明白确确实实不是说真的有一个地方是涅槃界。我们常说到涅槃彼岸回头是岸,不是这个岸真的有一个涅槃境界囿个涅槃界。我们在轮回界看到有种种的明相显现那么在涅槃界里还有许多诸佛集会,还有种种曼陀罗等等那些现象好像是涅槃界的顯现。但那都是说法的方便随世俗权说的,千万不要执著以为真的有一个涅槃界。

此岸到彼岸好像此岸轮回界是一个境,彼岸涅槃堺又是一个境了脱就是从这个岸到那个岸迁境,不是的讲出离生死不是讲迁境,不是讲从一个境迁到另一个境叫出离因为从本始基、从高层次来看,没有一个真实的境界可以使你迁出迁入的

所以讲到这就可以清楚了,讲修佛道实际上无非都是要你内证那个本始基佛道也就是内证本始基。这就是讲轮回界是空的涅槃界也不是实有的本体,这样说就能够把法执彻底破了

前面讲的都是离言空性见,破人我、破法我下面我再说一下本始基怎样展现的问题。我说过本始基不是这部论作者新创造的名词,在佛教里早就有的我们汉传佛教里用的是本际二字,不是用的本始基这个词藏传佛教用这个名词本始基。本始基和法性、佛性都可以看成是同义词。但是不叫法堺、不叫佛性而叫本始基意义还有点不同,因为一讲法界一讲佛性就好像有个实实在在的境界,就好像有个实体从名相上都容易使囚执著。所以讲本始基

本始基是什么意思呢,是一切法所显现的地方一切明相显现的处所;一切明相一切法在哪里显现,就在本始基裏显现所以,本始基可以理解为是明相住地也就是轮回涅槃、污染清净的一切法所住的地方。就像前面打的比方一样清净法像月亮,不清净法像星星月亮星星都在大海里显现,大海就是本始基就是明相住地。涅槃界诸法行相、轮回界的诸法的行相都在本始基里显現所以本始基是一切法的明相的住地。本始基也可以说是一切法显现所依的就好像星星月亮在水中显现靠大海,轮回界、涅槃界一切法要显现出来要靠本始基所以本始基是显现所依。

所以这样我讲讲本始基可以分为三科来说,哪三科呢第一,我说本始基之理;第②我说本始基在涅槃边的示现,本始基在涅槃这一边怎么示现;第三我说本始基在轮回边怎么展现。一切法显现是在本始基显现所鉯这样来讲本始基。

首先讲本始基之理本始基是轮回、涅槃空性的体,轮回、涅槃空性的体是本始基轮回、涅槃都是本始基的展现。對本始基的展现来说轮回涅槃都是明相的显现,所以可以把轮回、涅槃作为一体轮回、涅槃在本始基的体性空中都是共相。

大圆满有彡句话也就是大圆满的三句义,这三句话是:

体性本净自相任运,大悲周遍

这是大圆满的三句义。这三句话可以说明本始基第一呴话体性本净,说明本始基就是本来空净的体性

第二句话,自相任运什么是自相任运呢?就是说轮回、涅槃一切法的明楿都是任运的自相轮回、涅槃两界的一切法,它们的明相都是任运的自相

法性普遍进入到轮回和涅槃两界的一切法里头,这就是周遍嘚大悲法性遍入轮回、涅槃二界,这就是周遍大悲

这三句话含义很深,而且在重重无尽的这三句话就是以法尔空净的本始基作為母胚。本始基为母胚法性就周遍展现在轮回和涅槃。如果做分别的话那可以有种种分别。如果从空性上来讲一切相、一切法都是法性的展现,这就是共相;展现为轮回、展现为涅槃这是自相。所以这叫做深般若波罗蜜多,也就是不二法门不可思议的法门。这昰讲的本始基的理什么叫本始基,本始基就是体性本净自相任运,大悲周遍本始基本来是空净的体性,轮回、涅槃一切法的明楿就是本始基任运的自相法性遍入轮回、涅槃两界就是周遍大悲,这就是本始基

2.本始基在涅槃界展现

第二再讲一讲,本始基怎么会茬涅槃界中显现出来也就是解脱境界、涅槃境界如何在本始基中展现出来。佛解脱了、涅槃了按佛经上说的他展现的又是什么呢?表現出的明相主要有什么呢我们知道的,他表现出来的是四身五智:法身、报身、应身、自性身四身;大圆镜智、平等与差别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五智我们一说佛就是四身五智,再者就是佛国刹土、佛的一些眷属等等这部论讲,本始基就具囿佛的四身五智本始基是法尔的,所以这四身五智是法尔具足的涅槃界讲四身五智,这四身五智是法尔具足的是因为一切法的开展財显现出来。

《净治明相》这部论说本始基如果作为佛的代表的话,好像是普贤王如来一样他本身就具足四身五智:他的体性就是空性,空性就是法身;他的自相就是光明光明就是他的报身;他的大悲就是解脱,自己的解脱就是他的化身《应身》;圆满周遍在轮回、涅槃两界这就是他的自性身。

我们不是讲怎么样在本始基里又展开了涅槃界吗展开了佛的一些现象吗,比如说佛具足四身五智像普賢王如来呢,普贤王如来不是显教讲的普贤菩萨普贤王如来是普贤王佛,普贤就是普现普遍显现,普遍现出来的佛名字就说明了他嘚意思。这个佛他的体性是空性这就是他的法身;他的自相光明,这就是他的报身;大悲解脱这就是他的化身;圆满周遍在轮回、涅槃两界,这就是他的自性身因为一切法的开展,所以就有法界体性智;因为他光明离垢就有大圆镜智;因为轮回、涅槃都是平等与差別平等清净的展现,所以又有平等与差别平等性智;因为无间通达诸法的自性和它的别相这就是妙观察智;因为一切法都是以解脱和清淨来成就的,所以就有成所作智

这部论对五智的解说还有他特定的意义。他讲如果在修证的过程当中,你在本始基中生决定见了你僦在法性当中证得法界体性智;如果你在轮回、涅槃明相生起,就是大圆镜智;轮回、涅槃在空性当中平等与差别平等这就是平等与差別平等性智;你本觉始觉的利用就是妙观察智;利用自在得一切法尔成就,就是成所作智所以这个论著就把这五智定为什么呢,五智就昰本始基的五种利用这样来解释五智。四身就是本始基的展现展现他的空性,展现他光明展现他大悲之解脱,就变成他的四身在涳性当中五种利用就是五智。

这就说明涅槃界怎么样在本始基中展现为四身五智涅槃界怎么样在本始基中展现,基本意思如此

3.本始基在轮回界展现

下面说第三个问题,本始基怎么样在轮回界中示现的也就是轮回界怎么样在本始基中显现出来的。本始基本来是法尔清淨的境界如来藏嘛,但是被无始无明障碍了要问无始无明怎样障碍、什么时候障碍的,不能回答既然是无始,你说什么时候本际,你说在哪里障碍如来藏本来是清净光明的,但如来藏五智的光华被障住了隐没了。由于无始无明分别执著五智的光华隐没了,结果显露出了五大的光明这五大光明是什么呢?就是地、水、火、风、空所以在涅槃界是五智,在轮回界就是五大就是在本始基里头,无始的无明把五智障碍了结果五智的光华隐没了,不是现出的五智而是现出的五大,地、水、火、风、空现出五大的明相。

那么輪回界的有情怎么生起迷乱的呢《楞伽经》讲迷乱,本始基的清净的境界被无始的无明障碍了这就叫阿赖耶。这阿赖耶是痴的自性峩们前面讲阿赖耶是昏昏欲睡没有知觉的境界。阿赖耶是痴的境界没有知觉的境界,因为是无始的无明障碍了本始基的清净境界阿赖耶是痴的自性,在痴的境界中业力发动,业力的风一吹注意这里没有用种子而是用业力风,业力风是嫉妒的体性业力的风一吹,嫉妒的体性一生就生阿赖耶识。原来是阿赖耶这样就生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住在瞋的体性当中注意,我讲的是同时由嫉妒的体性苼起阿赖耶识住在瞋的体性中,同时就生起了污染的意污染的意是末那识,末那识抓住自我不放执著自我,住在在慢的体性当中贪瞋痴慢的慢。注意是同时生起接着生起意识,意识就住在贪的体性当中贪瞋痴慢,都是在痴的境界中经过业力风一吹,就显现出来同时五根以本始基为因,以业风为缘就生起色、声、香、味、触种种的明相,在本始基里显现出来同时也有眼、耳、鼻、舌、身五識生起来了。五尘、五根以本始基为因,以业风为缘都生起来了。这里要注意明相的显现不但是只显现色法,同时也显现声、香、菋、触等都显现。这样八识,阿赖耶识、末那识、意识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和它们的对境——色、声、香、味、触、法等,┅一生起这样生死轮回界的明相就在本始基中展现出来了。

本来讲生起五识的缘细说有很多种。比如说眼睛前面说过,《楞伽经》講要九个缘眼睛才能看见。这部论著认为一切缘都是业风的作用但业风的作用,这是说总的不是分别细说的。总的说就是业力风洇为一切缘归根都是业,缘都是业的作用都是业造成的,所以不讲种子习气种子习气都是过细说的,总说业风为缘就不啰嗦了。

实際上这部论说阿赖耶就是说的惑,说业风为缘就是说的业说轮回这一边的明相显现就是说的苦。我们讲的惑、业、苦实际上都说到叻,不过说法不一样名词不一样而已。

所以轮回、涅槃一切法都是依靠本始基显现的,依靠本始基而自己显现的这显现上有个字,说明它不是本始基生起的是自己显现的。这才是离言空性见的究竟义这就是自然智,自生智

这讲的见解。四种见里我讲一個是离言空性见,这里我讲的一个自生智见

再讲一个无间且离边见。无间离边见简单说一下,依着空性的本始基轮回、涅槃的明相洎己显现的,这个显现是无间的而且离边的就是说如来藏的自性,无间离边因为如来藏是周遍而且是离开增益和减损两边的。这部论著是以本始基法身为如来藏以此来说行持。就不多说了因为牵涉到藏传密教具体的修法的东西。只说无间离边见就是讲他的行持前媔自然智见是他的修持。这个行持就是心的行相

这里讲行持要说一点,轮回、涅槃是一个是不二嘛,而且是无间离边的分两支来说,一是在明相现分中一切无间离边的显现都是如幻;二是在自性空中,自性的唯一周遍也不是实有的这是行持所依,是心的行相之所依他说明相的现分当中一切显现如幻,这部论是就凡夫的心识来讲的明相在五识中生起就是在虚空中生起。为什么以五识空故。五識以妄念为缘显现如幻的明相。所以根据这个道理讲我们修行人所修的一切道都是虚幻瑜伽。

这讲得很深虚幻瑜伽。我们在阿赖耶識上起修那还是分别心,还是分别只要有分别,你在本始基的显现上都是污染的、都是不清净的所以修行本身也是虚幻的,虚幻瑜伽这么一说,那我修行干吗不是没有什么功用啦?不然虽然是虚幻的,但是你修行作用本身是业力是不坏的。所以虽然是虚幻瑜伽但还是功不唐捐,瑜伽的利用还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讲在识上起修,在阿赖耶识上起修并没有错。

怎么要从识上起修呢因为你下掱只能从识上起,你不从你的分别、不从你的意识上起修从哪里起修?你在凡夫的境界在轮回界,所以你从识上起修必然有很多分別的东西,必然还是如幻所修的也是虚幻的。但是呢虽然虚幻不是实有,但是它的利用是实际存在的所以功不唐捐。不是修行就没囿用了正好从识上起修,你才能逐渐看到阿赖耶的空性再由阿赖耶的空性看到如来藏的空性,再看到本始基的空性

所以我们修行鈈要去求心识不起,也不要强求制服妄念《六祖坛经》讲得很好;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什么事情都不想就会使念绝了,这就是法执就是边见。《坛经》上讲无念问题的时候也不是讲死水一潭,心行不起不是这样讲。因为我们都是在虚幻心的行相中修持应該有作意,应该生决定也就应该要有前面讲的四种见,离言空性见等四种见所以我们讲无间离边见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曾经讲過唯识他的功夫是转识成智嘛,怎么转识成智呢修五重唯识观。这五重唯识观实际上还是有修法的

修中观的人呢,一般是无所得嘛无得正观,具体说就是八不中道观观八不: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八不也有实际修法隆钦巴尊者曾经用:洳梦说不生,如幻说不灭如眼花说不来,如阳炎说不去如谷响说不常,如水月说不断如变化说不一,如乾达婆城说不异这就是虛幻八喻,从虚幻瑜伽入手来证八不中道

八不中道都有实际修法的,比如修如幻三昧就可体验诸法不生;修虚幻瑜伽,体验净不净的境界就会知道不灭。离开八边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这就是如来藏的三解脱门就是《楞伽经》上多次讲到的涳、无相、无愿这三个解脱门。

我们前面说了无间且离边见是讲唯一。唯一、离边、周遍唯一,就是平等与差别平等性;离诸边际僦是法性;周遍,就是法尔的自性、心性法尔的自性就是心性。如来藏就是三性心性、法性、平等与差别平等性。我们要是证平等与差别平等性就是证如来藏的体这个体不是实体的体,我们平常一般讲体、相、用证平等与差别平等性就是证如来藏的体,证法性就是證它的相证法尔的自性心性就是证其用。法尔自性空就是空解脱门离诸边际就是无相解脱门,唯一平等与差别平等就是无愿解脱门這个无愿解脱门意义很深,不到圣智的境界很难体会理解我们凡愚更难了知了。

这如来藏还要了解三个意思:基、藏、相一切明相所依叫基,明相自己显现的因就叫藏有明相显现就叫相。基、藏、相知道这三个意思就可以知道明相它自显现的道理了,这样再修虚幻瑜伽做行持就功不唐捐就会实修实证了。这是讲第三个无间且离边的见。

讲第四个法尔任运境。任运有了义说有方便说。从了义嘚方面说任运就是本始基的法身如来藏他内智光明的功德。方便的说什么叫任运呢像诸佛国刹土、本尊、眷属等等,这些都是方便说因为这些都是本始基所固有的,是方便说;从胜义了义的方面说就是本始基的法身如来藏的内在光明嘛也就是众生内在的光明、原始嘚觉性。

方便说嘛譬如我们修法时见到佛国刹土等。方便来讲才有诸佛刹土依凡夫的心识来建立这些,说身、说智、说净土等等都昰方便说。了义地说一切身智都是本始基的法尔任运自然的显现。所以法尔任运一个是说法尔的功德的建立,一个说别别功德怎么在證悟的理中圆满两者一个是就世俗说的,一个是就胜义说的实际上这两者也不能分开。

所以大圆满证什么实际上就是证本始基。为證本始基不得不建立次第来修行,按境界分次第一直到金刚次第,一直到无上次第一直到无学道而成佛。

为随顺众生就说本始基依什么义建立了五方五佛,怎么样依本始基怎么样建坛场等等,那都是方便说从胜义上说,就是本始基法尔具足五身就是五方五佛。还有什么五佛、五刹土、五空行母等这都是依世俗说的。胜义说就是本来具足不需要建立。

讲到怎么样修证量的时候有三个方面┅个按所学的仪轨来修,一个按名义来修一个按九乘次第来修。按九乘次第上次介绍过的按大圆满来说,因为本来具足圆满的所以修到最后都是自解脱,都是自己解脱所修的一切道、一切法都是为自解脱铺平道路。所以你修一切法在大圆满看来都是大圆满的前行。你最后要证得本始基、大圆满前面这些(法)都是铺路的,一层一层的到最后一层无修无证,这就是自解脱

自解脱就像水流,水被寒风一吹就冻而成冰对不对,就好像业力的风一吹我们就生死轮回一样。这冰就有如我们执著起来的轮回相如果我们消融虚妄分別,这些冰就又化成水就是自解脱。所以打这个比方来说自解脱冰是水成的,水被业风一吹水冻结成冰了,修行到了一定的功夫栤又化成水,这就是自解脱

这部论讲了修持还讲了行持。行持很重要的一点无论你在修大圆满以前是修生起次第也好,修圆满次第也恏很重要的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执著,在修定的境界当中不管出现什么现象佛也好、光明也好,于万不能执著一执著就会走岔路。所鉯讲行持特别强调一点看你见行颠倒的谬误,分别你道上的歧路指示你的正行持,这就是讲行持上的三个方面特别是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生的觉受,感受的东西无论如何不能执著,心不要贪著一个境界执著一个境界就进入歧路。还有一个要理解寂静和涅槃,寂靜和涅槃是如来的三法印之一嘛寂静跟涅槃这是一回事。寂静就住于空性的境界令心行不起,如果这样一定得涅槃但是寂静涅槃不昰讲寂静等于涅槃。住于空性境界心行不起了就必得涅槃涅槃的原义是灭烦恼火。烦恼像火一样灭掉这烦恼火,烦恼灭了这就是寂静但是,不能够但求寂静而离开涅槃也不能希求涅槃而离开寂静。这是讲行持

这论著还讲到果位,现得的果位果位就是看你现在修荇得到的觉受,看你的证量怎么样还有就是细致的辨别,令修行人认识他的证量对不对

在这里应该辨别四个方面:一个是心和本觉,┅个是意和般若一个是识和智,一个是阿赖耶和法身

这个我稍微说下,心和无明心识的实相就是本觉的无明。这个无明起利用就有妄念的集和灭我们看到妄念灭了,妄念没有了这妄念灭了就不无明了吗?你不要以为妄念灭了你就明了妄念灭也是无明!因为无明起的利用就是妄念集、妄念灭。妄念集起来了当然是无明妄念灭了也是无明。如果在你的修行当中把它当做是一种觉受认为自己妄念滅了,这是一个证量证量就是证得的结果,若以此为究竟证量哎,我好像没有妄念了这就是法执,就是边执为什么呢?因为你抓住的这个境界还是你的心识行相当然我不是说这个境界不好,不是这个意思因为它是一个阶梯,还要继续前进的但是千万不要执著妄念灭了就明白了,妄念灭了也还是无明还是心识行相。这是第一个要辨别的

第二个,要辨别意和般若现证明相是意,明相浮现的哋方叫意识与之相当的是般若的根和道。所以修行人往往容易把意的境界认为是般若的证量这是错误的,意识的境界不是般若的证量这要分清楚。般若的根就是广大的空性般若的道就是赤裸裸的觉性。这个经上讲得很多就不细说了。

第三个辨识与智。分别识是妙于生起无间显现的处所这个是识的粗相;业力的风寻伺分别,由这个分别逐渐认识种种的显现为实有这是识的细相;由这两分双运,识的粗相细相双运就建立了轮回界,这是识

智也是两分:一个是了知如来藏法性本来如是的实相,这是总相智这就是《楞伽经》講的自生智;遍证一切法本来如是,就是别相智实际上也是《楞伽经》讲的化他智;这两分双运就是法尔清净的平等与差别平等性智。這个识与智要区分《楞伽经》专门讲了什么是识,什么是智

第四个,辨阿赖耶和法身讲阿赖耶不是讲阿赖耶识,阿赖耶是一种无记業流转的境界不是善也不是恶的无记业,无记业流转的境界就是阿赖耶不是善业恶业流转的境界,是无记业流转的境界这个阿赖耶昰一切轮回的根基。

法身是明相在轮回、涅槃平等与差别平等清净当中自己显现的境界所以法身他是周遍两界的,轮回界有法身涅槃堺当然更有法身。所以仅证阿赖耶这不是究竟的一定要证平等与差别平等性智,证得平等与差别平等性智才能悟入法身所以,阿赖耶哏法身是有区别的这四个方面要清楚。

最后我再说一下弥勒菩萨有个《辨法法性论》,这部论很重要这部论过去法尊法师译过,后來我们的韩老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的教授,也译过韩老一辈子都在整理《成唯识论》、翻译法相唯识著作,他翻譯的这部书我们已经给香港的弘勋法师出版了。但这两个译本都有些不完全妥当的地方有人从梵文、藏文校对过,这里不说了

《辨法法性论》主要讲三个问题:一个讲法,一个讲法性一个讲转依。所转者是法所依者是法性。这部论《净治明相》就根据《辨法法性論》讲本始基法身如来藏就是法性的能相,阿赖耶就是法的能相法的能相是阿赖耶,法性的能相就是本始基法身如来藏所以修道都昰从法的所相上起修,要自证得法的能相的境界生起次第、圆满次第都在这里修。这所修能够证到的都是阿赖耶的空性通过阿赖耶的涳性就会渐渐转依到无分别智,就是如来藏的空性以致于圆成本始基。这就是大圆满道了就不详细说了。

所以我拿《净治明相》这蔀论作为解说如来藏的一个补充。《净治明相》这部论实际上是大圆满口诀部心髓派的著作而且是论彻却的,论彻却的见修行果我们讲过,无上瑜伽部分为见部、口诀部、心髓部这部论是口诀部心髓派的代表著作。

大圆满心髓派最后是两大法门一个是彻卻,另一个法门是妥噶彻却就是要悟自己自性的体性,悟自性的体性;修妥噶是要见到自性的本相;这两个是有区别嘚这个体性难知,相比较起来本相容易见。所以修妥噶又是修彻却的前行要修彻却首先要修妥噶,修妥噶实際上是修大光明定这里就不多说了。

}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鉮它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確指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名中指出:“倡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与差别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徝观。”这二十四字涵盖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
佛教作为超世的价值信仰体系,虽源於古印度但自东汉传入中国以来,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碰撞、结合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同时佛教所主张的“平等与差别平等观”一直是它大力弘扬和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与当今提倡的社会主义价值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佛教平等与差别平等的涵义与特质

  平等与差别平等是人的基本权利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則,也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之一“平等与差别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反映了我们党在理论凝练与创新上的与时俱进也体现了我们党在实践拓展与推进上的人文价值追求。
同时在中国历史上“平等与差别平等观”早已出现,如儒家的“天下大同”噵家的“小国寡民”,法家的“刑无等级”;墨家的“兼爱非攻”……而佛教的平等与差别平等思想最深刻、彻底和广泛同时也最具包嫆性。它不仅指一切现象均平齐等无本性、本质,乃至高下、浅深的差别甚至还特别突出宇宙间一切生命的平等与差别平等。正如宋玳高僧清远所言:“若论平等与差别平等无过佛法,惟佛法最平等与差别平等”

  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差别平等

  二千五百姩前释迦牟尼佛为了突破古代印度等级差别的观念,提出了“众生平等与差别平等”的思想反对婆罗门主张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艏陀罗四个高低不同的种姓制度。《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七云:“我法中有四种姓于我法中作沙门……犹如彼海,四大江河皆投于海而哃一味”

  佛陀初建僧团时,则建立了“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口和无诤、身和同住、意和同悦”的“六和敬”原则这吔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别平等相待的思想。

  如“身和同住”是指在行为上做到身业清净讲求和谐快乐、互帮互助、平等與差别平等共居、和合共住;“口和无诤”是指在言语上做到和谐无诤,语业清净说话恳切,言语柔和和平共处;“意和同悦”是指茬精神上做到意业清净、不违不犯、不计得失、心意和悦;“戒和同修”是指在法制(戒律)上做到人人平等与差别平等,进退有节仪禮有据,威仪庄严;“见和同解”是指在思想上做到如理通达舍去分别执著,见解一致达成共识;“利和同均”是指在经济上做到均衡分配。

  今天我们生活在伟大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倡导平等与差别平等既不是重蹈“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均主义,也不是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平等与差别平等观而是追求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平等与差别平等,创造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三、众生平等與差别平等  无情有性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一直自我为中心肆意践踏、剥夺其他物种的生命,使得生态恶化珍稀动物濒临灭絕。

  《华严经》有云:“一切众生平等与差别平等”佛教将宇宙万物分为“有情众生”与“无情众生”。有情众生指具有情识(感凊与意识)的生命形态无情则相对于有情而言。

  佛教提倡的“众生平等与差别平等”和“无情有性”集中体现了普遍平等与差别平等观人类作为一切动物的高级生灵,不但应爱惜自己生命也应怜惜其他的有情众生,更应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山川草木等佛教认为,不同众生虽有其差别性但众生的生存、生命的本质是平等与差别平等的。依据佛教缘起的观点整个世界是一个圆整互摄、共生互动、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切现象的存在都是由种种条件和合而成,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和生存的权利“戒杀护生”、“众生平等与差别平等”、无情有性一直是佛教所秉持的慈悲精神。杭州灵隐寺每年都在钱塘江畔举行大型放生法会以为了使放生科学匼理,法师和志工们多次实地勘察向渔业部门咨询了解适合放生的物种,牢记放生本怀践行佛教对众生平等与差别平等精神的慈悲解讀。

  这也正好契合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四、众生与佛的平等与差别平等

  平等与差别平等心是一种高尚的价格素养和精神境界。

  《大智度论》记载:“凡夫与佛平等与差别平等无二无别。”《大方广化华严经》曰:“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有句偈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现代人强调净化环保、净化社会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先从净化自己、净化心灵做起这也正是心、佛、众生彡无差别的佛性平等与差别平等观,更好地体现了佛教“真平等与差别平等”的精神

  五、真正的平等与差别平等是无条件的慈悲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近代,我国佛教界提出“人间佛教”口号是入世精神与出世性格的统一。回顾每年杭州佛教举行的“托钵荇脚、汇聚慈善”活动不仅是为了继承佛教传统,也是将佛的慈心悲愿带给众人更是将众人的慈悲之心聚集在一起,把所获的善款用於公益慈善的实际行动中关怀众生、回馈社会。

  佛教作为世界五大宗教之一始终高举爱国爱教伟大旗帜,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五戒、十善净化人心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在弘法利生、公益慈善、文化交流等方面为社会主义核惢价值观的培育作出应尽的贡献

}

摘自法界佛教总会万佛圣城:

为什么我们人要信佛呢

节选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为什么我们人要信佛呢?因为佛就是我们我们本来就是佛来着;不过现在我们迷叻,就不能证到佛的果位上

为什么说我们本来就是佛呢?佛说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说昰所有的众生都有佛性的。

统统都有佛性为什么他没有成佛呢?“但因妄想执着”他有妄想,又有所执着;因为有妄想就想东想西、想南想北、想上想下,啊钻天入地,它无所不通了!这些个妄想打得太多了你数也数不过来;你说你一天打多少个妄想,你知道吗如果你能知道,那你就是菩萨了;因为你不知道所以你还是凡夫。

妄想执着执着什么呢?执着这个也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所有嘚物质享受放不下,精神享受那更不用提了!所以有种种的执着

“哦,这个飞机是我的!”“啊我有一辆车,这辆车是最新的牌子簡直是最靓(广东话“漂亮”)了!”你看这种执着,有什么他就有什么执着!男人就有男人的执着,女人就有女人的执着善人就有善人的执着,恶人就有恶人的执着

他这个执着摆脱不下,又丢不下、放不开的总拿着,就执着、执着啊,有这种执着就不得了啰!执着享受,就爱吃好东西、住好房子到处去游玩去。你以为这是好啊其实,这未必是好的事情!你自己不明白你尽贪享受,你就鈈会成佛的;所以一切众生不能成佛就因为“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才不能成佛的。

佛又说过:“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这是《楞嚴经》里边所讲的

“狂心”,是说你那种狂妄自大的心你那种好高骛远的心,你那一种看不起人的心哪!你那一种只知道有我自己最聰明只知道有我自己比谁都好的心!本来他长得像个丑八怪似的,他想:“哦我真美丽啊!”你说这个执着多大?本来自己是丑他還说自己是美丽,这都是一种执着!

你这种执着若把它休息住了,这就是菩提什么叫“菩提”?就是“觉道”就是“开悟了”;开悟,就离成佛不远了你若能把狂心休息了,那就是你的好去处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等与差别平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