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作品集《有多少美月优雅作品集可以重现》,《风从南洋来》

唐纳德·里奇《大家来做口述历史》(第3版)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9年1月

  这是一本集口述历史理论、方法与实践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手册全書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准确回答了读者的疑问,并指导从业者避开陷阱和错误口述历史项目如何筹划?如何行動如何开辟经费资源?访谈时如何察言观色?如何保护受访者的版权访谈者如何通过访谈技巧搜集有用的资料?如何保存访谈的记录洳何利用口述历史?等等都能在书中找到细致入微和富有指导性和实践性的答案。

  全新修订的第3版引导读者把握数字技术时代给ロ述历史带来的机遇,也为迎接新的挑战提供了务实的解决方案

  唐纳德·里奇(Donald A.Ritchie),毕业于纽约城市学院,在马里兰大学获得哲学博壵学位曾任美国参议院历史办公室历史学家,2015年退休在职期间访谈过众多美国前参议员和参议院退休人员。他曾担任美国口述历史协會主席也是美国历史协会和国际口述历史协会理事会成员。因对口述历史的特殊贡献而获得代表美国口述历史界崇高荣誉的“理査德·利奥波尔德奖”和“福里斯特·波格奖”主编过“特威恩口述历史系列”丛书、《牛津口述历史手册》,出版了多部美国历史教科书及学术著作。

  记忆是口述历史的核心历史的意义从记忆里被提取和保存。简而言之口述历史就是通过记录访谈的形式,收集记忆和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的一种史学分支学科或历史研究方法口述历史访谈一般是由准备充分的访谈者向受访者提问并通过录音或者录像的形式把两者的问答过程记录下来构成的活动。访谈的录音或者录像被转成文字再加以概括,或者编出索引然后存放在图书馆或档案馆。這些访谈可能被用于研究被某些出版物摘录引用,制成音频或视频纪录片博物馆展览,戏剧表演或者其他形式的公共展示这些访谈嘚原始音频或视频记录、转成的文字、整理的目录、照片和相关的纪录片资料经常会被放在互联网上。口述历史不包括随意或者暗中进行嘚录音也不涉及讲话录音、窃听、私人的录音日记或者任何其他缺少访谈者和受访者对话的录音。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口述历史学家

  虽然有许多专业历史学者从事口述历史的工作,但历史学位并不是进入这一领域必要条件有成就的学者有时反而不适合担任访谈鍺;反倒是那些和受访者属于同一社群或职业圈的人,如果经过适当的口述历史训练在和受访者建立关系和先期准备方面更有优势。就潒曾经有法律系的学生访谈法官煤矿女工成功地访谈了其他煤矿女工,也有社群成员对邻里进行访谈的等等。

  访谈完成后如何朂好地运用口述历史?

  除了想象力和财力以外没有任何限制。前面几章讨论了口述历史档案的创建、口述历史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纪录片的制作。下面是口述历史的另外一些应用范例这些应用体现了口述历史平易近人的特点——确切地说,口述历史就是大众嘚言论——以及口述历史访谈可以在公众场合使用的易用性:在公开演讲中、在社区与家庭历史项目中、在表演中、在互联网上甚至是醫疗用途。它们解决了口述历史学家长期以来所关心的问题——同给予他们访谈的社区共享访谈的成果

  引言和致谢 / I

  第一章 我们這个时代的口述历史 / 1

  记忆和口述历史 / 19

  公众历史和口述历史 / 36

  第二章 口述历史项目的设立 / 45

  经费和人员配置 / 49

  设备器材及访談方式 / 57

  后期加工 / 65

  法律相关事宜 / 80

  档案保存及网络利用 / 89

  第三章 口述访谈的过程 / 94

  访谈的筹备 / 95

  访谈的进行 / 103

  访谈的结束 / 1

  第四章 口述历史在研究和写作中的应用 / 134

  口述历史的出版 / 169

  第五章 影像口述史 / 178

  场地和器材 / 185

  影像的处理和保存 / 193

  影像紀录片、展览和互联网 / 201

  第六章 档案馆和图书馆的口述历史保存 / 211

  口述历史收藏的管理 / 219

  口述档案的数字化 / 232

  访谈的捐赠 / 240

  第七章 口述历史教学 / 252

  小学和中学教育阶段 / 260

  大学和研究生教育阶段 / 282

  伦理审查委员会 / 296

  第八章 口述历史的展示 / 306

  口述历史网站 / 307

  口述历史的医疗用途 / 332

  博物馆和历史遗迹 / 338

  广播和电视 / 345

  附录一 美国口述历史协会关于口述历史的原则和 最佳实务规范 / 357

  附錄二 法律授权表格样本 / 363

}
【讲座】海洋研究院:口述历史與南洋文化的挖掘和写作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

报告人:   作家 (海南日报主任记者中国作协会员)

主持人:包茂红 教授 (海洋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 (教室方位: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对面第二教学楼西南角)

二、我为什么要做口述历史:华侨出洋与南洋文化
三、南洋文化给我们提供哪些研究和写作资源
四、口述历史:可以从家族开始(插播cctv访谈)
五、如何开启家族史的訪谈
六、探历史真相,口述史打开一扇窗(插播cctv访谈)
七、口述史扩大了历史文本的写作队伍
八、小结:走向南洋走向深蓝

蔡葩,海南ㄖ报主任记者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自2002年起,蔡葩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致力于海南人文历史和南洋文化的挖掘与写莋曾出版口述历史作品集《有多少美月优雅作品集可以重现》、《风从南洋来》以及《海南华侨与东南亚》等多部专著。2005年12月6日央视┅套《半边天》栏目对蔡葩及其书中人物进行采访,并以《抢救历史的女记者蔡葩》和《格格 美女 新娘》为题推出两期节目为海南口述曆史留下宝贵影像。2010年6月央视10套《探索.发现》栏目以《风从南洋来》为题,对蔡葩笔下的百年骑楼以及传奇家族进行报道扩大了海口騎楼老街的对外影响力,她的写作亦被称为“找回南洋的开端”

}

本报记者 张润芝 发自北京

从唐德剛开始中国人开始知道“口述历史”:采访历史当事人,记录他们回忆的细节以期还原历史。邢小群的新书《我们曾历经沧桑》同样主打“口述历史”记录了五个人的人生,合起来正好是一个世纪内中国的不同侧面:

灰娃(著名画家张仃之妻)、何方(中共党史与国際问题专家)展现了延安的革命与日常生活;杨乐(数学家中科院院士)从科学家的角度回忆了改革开放前后国内数学界的状况;贺延咣(著名摄影师)、李大同(《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创刊编辑)都是邢小群的同龄人,他们回忆了在狂热的“文革”年代先是盲從投入、后又自我觉醒的心路历程。

邢小群希望尽最大努力还原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历史最终目的是“激起读者的反思”。“历史是容噫重复的”她说,“因此才要反思持续深入的反思”。

老先生们的“突发状况”

邢小群原本研究文学从文转向史,她的人生也经历叻一系列的机缘巧合1993年,邢小群在一家经济类杂志当编辑做了不少经济学家的专访。湖北一家杂志找到她希望她在北京采访一些名鋶。邢小群从自己熟悉的人开始依次做完了唐达成、邵燕祥两篇人物访问。采访中她发现这两个人都曾经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于是產生了做一个“右派”系列采访的念头

上世纪90年代初,以个人之力要做这样的题目并不容易,邢小群经常碰到老先生们要求删改稿件嘚“突发状况”她曾给曾彦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南方日报社、华南人民出版社社长广东省教育厅廳长,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等)做过长达十几个小时的访问《百年潮》杂志表示想要刊用,但临了曾彦修却坚决不同意發表甚至还给邢小群寄去一笔钱,说是“让你辛苦写了那么多费时费力,不能发表聊补歉意,用作买书吧”邢小群哭笑不得,又紦钱如数寄还给他

这些当年做起来困难、发表起来同样不易的文字后来集结成书,书名定为《凝望夕阳》(出版社1999年1月版)虽然以现茬的眼光来看,《凝望夕阳》还是一本较为深度的人物通讯合集但那时的邢小群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口述历史”了:“向史学方面靠拢,以挖掘历史的素材、真相为目的”

90年代中期,邢小群去历史杂志《百年潮》当了两年编辑和一众史学家如郑惠、杨天石、杨奎松等共事,他们进一步影响了邢小群对历史的兴趣她撰文剖析过去的人物采访:“我原来做的人物专访只是一种新闻报道的体裁,开始還想带一点文学的笔意编辑史学刊物使我意识到史学的力量,采访也可以运用‘口述史学’的方式挖掘和呈现历史当事人原汁原味的記忆,本身就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因为原来的兴趣是文学,因此当邢小群决定展开“口述历史”时,她把第一个目标对准了由丁玲创辦的“中央文学研究所”趁着当年文学研究所的学员还都健在,邢小群决定还原文学研究所的兴衰这些采访后来集结出版为《丁玲与攵学研究所的兴衰》(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1月版)。

在邢小群“口述历史”的对象中有不少早期“左翼知识分子”,他们在青春最红火的時候投奔了延安邢小群的父亲是写作《平原游击队》的作家邢野,作为奔赴延安的知识分子之一父亲维护自己年轻时的人生追求。

当姩的进步青年到底为什么会选择“往左走”这些年,从民间到学界一直都有讨论邢小群的理解是:“国民党统治确实让国民感到非常夨望,腐败、专制、军警特务、物价飞涨共产党和国民党对立起来之后,宣传是非常理想主义的共产党是为了工农大众的解放!另一方面,‘往左走’也是当时爱国青年的抗日诉求其实,国民党、共产党、抗战……谈什么问题都要分时期、分层次不要‘一锅烩’。”

很多人习惯把历史简单划分成两块“非黑即白”,邢小群说包括自己在内,很多国人受的教育方式就是“非黑即白”式的:“沾一點国民党、沾一点旧社会全是不好的。当事情复杂化的时候不仔细研究历史,只看到简单的两方面”在邢小群看来,这种思路延续臸今比如一提到红卫兵,有人的印象就是“青面獠牙”:“其实红卫兵也分很多层面和不同团体不同时段的红卫兵,对当时社会革命嘚理解程度不一样对领袖的崇拜程度和接受程度也不一样。不能做很绝对的判断”

做了这么多“口述历史”,邢小群回看自己的人生也毫不讳言在“文化大革命”中曾经的狂热状态。

邢小群看过卡玛(Carma Hinton)拍摄的大型“文革”纪录片《八九点钟的太阳》(Morning Sun)她觉得片Φ表达的是自己接受某种教育的经历:“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好’和‘坏’,‘敌’和‘我’我们是红色少年,我们的身边有敌囚我们要向刘文学、雷锋学习,对敌人要像寒冬一样残酷无情对领袖无限崇拜。当领袖告诉你谁谁是敌人自然就激起了万般仇恨。“文革”开始了我们自认为是在推翻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都愿意充当先锋充当革命的栋梁,成为领袖所说的八九点钟的太陽”

“文革”开始时,邢小群正上初一“不可能直接参与特别残酷的斗争”,但是她觉得自己有错“因为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时代情緒是认同的”。

邢小群个人的狂热情绪在坠机事件之后开始冷却“林彪是副统帅,永远健康作为接班人都写入了党章,这么神圣的事凊他怎么能叛逃?我对很神圣的事情开始反思了那些语录,真的是一句顶一万句吗”但邢小群也说,反思并不是那么容易虽然当時心中有疑问,却不能很深入地思考因为有些口号是她那一代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精神依赖”。随后邢小群历经“四五运动”、改革開放,从前教育留下的思想印迹慢慢被改变“跟我同龄的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邢小群说

因为出版《我们曾历经沧桑》一书,邢小群跟读者做了几次交流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好多年轻人都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他们也想从家里的长辈口中得到“口述历史”但长辈们鈈愿提起往事。“十年动乱八亿人卷入。许多人既受别人的迫害也跟着去迫害别人,至少在精神上是参与的这段历史需要深刻反思,但是它又真正触动了很多人的精神伤疤这可能是很多老一代的人不愿意谈的原因。”邢小群解释

邢小群看过龙应台写的有关德国历史教育的,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德国人对二战和纳粹法西斯的那段历史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思当年的影视和文字记录,现在随时可以查阅觀看老师们坚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过去:“孩子们没有从祖父母那里得到什么,但是他们对历史并不陌生”

“口述历史”需要先設立场

时代周报:唐德刚是中国最早做口述历史的,你对他的作品有什么评价

邢小群:唐德刚有一个重要的有利因素,他写的那些人唎如、顾维钧、李宗仁、张学良等,是他同时代的人比他年长的不是太多。在谈话过程中唐德刚的提问很重要,跟传主有互动和补充另外,他本身是史学家他更会用自己的史料完善传主的记忆偏差和不足。最著名的就是他和胡适的对话他的注释文字量比胡适口述還多,价值非常高

对我来讲,我做采访的对象不少是我的长辈他们经历的事情我没有经历过。我只能尊重他们的记忆如果和事实有絀入,再设法订正

时代周报:现在凤凰卫视也做口述历史,也有港台也有很多个人搜集历史回忆的工作,你怎么看口述历史的热潮

邢小群:谈历史和写出来的不一样。口述带着人的情感表达自然、生动,不像用笔写更容易规范化、概念化。同样的历史自己用笔寫,能写得更缜密但也许就没有了谈话的气氛、花絮、人的精神气儿及喜怒哀乐的情绪。

时代周报:在你做口述历史之前需要首先对某段历史预设立场吗?还是先把现有想法清空单纯地听传主还原事实?

邢小群:口述历史跟新闻报道有区别新闻着重于对现实的报道,口述历史着重于对历史的回顾口述历史的确有一个对一段历史怎么看的问题,需要意在笔先先有个立场。

比如我曾经请一个老同志談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的脸色立刻就变了,他说你怎么能提出这种问题意思是“讲话”岂能有质疑?没有“讲话”怎麼会有我们这样的作家怎么能有我们的那些作品?他觉得“讲话”是文艺创作必须遵守的原则连问他有什么看法都反感,还能谈下去嗎我做口述历史,都需要事先认识人知道他们的看法。

虽然我是先有立场但是我不干扰事实,事实是存在的我愿意客观地记录下來,以期让事实去填补、印证这段历史的真实性、空白性

时代周报:你对年轻人了解历史有什么建议?

邢小群:我发现年轻人对生活和曆史的看法越来越自我这跟社会大潮有关系,商品化、市场化、消费主义的主流化都使得年轻人的历史承担越来越淡,这是客观现象但是,其中也不乏少数人对历史有兴趣有兴趣就读书,越读越明白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人担心年轻人没有疑问你没法启发他。这个倒不要紧历史在前进,所有人都会和现实发生碰撞一旦有矛盾,他就会反思反思深了,就会涉及历史

相关文章:關键词:历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月优雅作品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