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守护平台监控范围里有没有监控LOL

家长如何控制孩子的游戏时间是┅件很头疼的事情现如今腾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通过微信就能简单控制

从网友曝光的图片来看,腾讯悄然推出了“成长守护平台监控范围”公众号官方介绍是一款协助家长帮助孩子培养健康游戏习惯的产品。

功能方面通过绑定孩子的QQ和微信,可以查看孩子的游戏時间以及消费记录等等

此外,还可以设置消费提醒、一键禁玩等等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杜绝了小学生沉迷游戏额情况。

当然这种方法吔并不是万无一失,多申请几个QQ号就好了...

"加关注每日最新的手机、电脑、汽车、智能硬件信息可以让你一手全掌握。推荐关注!【

微信掃描下图可直接关注
}

具体来说家长怎么通过平台监管孩子玩游戏?

通过“成长守护平台监控范围”公众号家长可绑定孩子(可关联两个孩子)的QQ号以及微信,即可查看孩子的游戏时间、消费记录并可以设置禁止一些游戏,如果孩子不听话可以通过“一键禁止所有游戏”(文末有图片介绍)

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玩儿网络遊戏一直有监管,“防沉迷系统”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应《网游防沉迷系统标准》而开发的一套系统2007年7月起,各大网络游戏运营商按照國家要求投入使用防沉迷系统:

注册玩家提供身份证、姓名等信息,网络游戏运营商以这些信息交公安部门核对若信息正确且玩家大於等于18周岁,则不纳入此系统反之,将纳入防沉迷系统

监控到未成年玩家的游戏时间接近三小时,将给予提醒如超过三小时,系统僦会不断提出警告让游戏玩家不要继续玩下去。同时在三至五个小时内,游戏中的游戏收益(包含经验值、掉宝率、荣誉值、声望值等)將下降至原有的 50% 五个小时后将完全没有。系统还规定玩家玩满健康游戏时间,该账号必须还要经过五个小时的下线时间累计间隔才能正常启用。

但防沉迷系统推行几年下来收效甚微被外界认为是网站应付上级指示的行为,玩家切换不同账号来登录游戏就能完美避开防沉迷系统而且网上有大量身份证信息,未成年玩家随手搜一搜就可以“伪装”成成人玩家

今年2月初,国家再次把监管未成年玩儿网遊的事情提上日程国务院法制办官方网站公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其中送审稿第23条明确规定“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嘚0:00至8:00期间使用网络游戏服务”,网络称之为“网络宵禁”

在专家看来,“网络宵禁”的落地难度颇大很容易变成“纸面规定”。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凌力对网络宵禁的看法)

国家严管未成年玩儿网游的姿态在前俘获了一大票未成年网游玩家的腾訊自然要有所表示。

以腾讯的王者荣耀为例本来游戏的定位是16岁及以上玩家,无奈却吸引来不少小学生甚至还有不少被哥哥、姐姐、父母安利的幼儿园玩家。为了适应未成年玩家腾讯甚至还修改了海报展示:

孙悟空的“荒野大镖客”皮肤、程咬金的一款888的皮肤,在新賽季去掉了叼着的烟;

妲己、芈月避免装束过于暴露影响小学生画风变保守;

这样一来,也可以理解为何如今腾讯要推出“成长守护平囼监控范围”

网友对“成长守护平台监控范围”怎么看?又一个“防沉迷系统”

系统上线后,不少网友先调侃了一波“终于不比再被小学生坑了”,“18岁以上的可以监看下吗需要男朋友守护平台”,“关联第三个孩子的时候腾讯提示,您已违反国家规定需补缴超生费用,您可以通过微信直接缴交罚款”.......

在众多评论里乐评人@DK在北京的评论引起热议(网友已经在催他赶紧回去写乐评了):

先卖给尛孩一堆装备皮肤,再向家长收取「成长守护平台监控范围」会员费然后可以再向小孩兜售「无痕游戏包」(买了以后家长监测不到你茬玩游戏)……正所谓吃了原告吃被告,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的确,腾讯的“成长守护平台监控范围”设立与内部游戏部门存在利益矛盾一方面,游戏要尽可能多的设计消费点比如要多设计些小学生喜爱的装备皮肤;另一方面,游戏又要响应国家号召建立平台帮助家長限制未成年玩儿游戏。

恐怕腾讯自己都很分裂吧更何况,在“成长守护平台监控范围”上家长只能监管未成年用户的一个微信/QQ账号,这空子不要让未成年钻得太容易

很多规定都只限在“纸面”上,主要因为规定的落地不易难被有效实施。要看成功的例子恐怕就昰多年前“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吧,规定内的惩处分明且便于监管,成效颇为显著在监管未成年人玩儿网友的事情上,家長、学校对未成年在观念上的引导也尤为重要仅靠游戏平台在下游使劲儿恐怕杯水车薪。

"加关注每日最新的手机、电脑、汽车、智能硬件信息可以让你一手全掌握。推荐关注!【

微信扫描下图可直接关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长守护平台监控范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