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组词,用耻字组词有哪些怎么组词

(共48张PPT) 25 古人谈读书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課时 同学们知道哪些读书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初读课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鈈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鈈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鈳。 ——[清]曾国藩 chǐ yǐ qǐ 耻 矣 岂 翘舌音 岂 窥 皆 山 己 大一些 小一点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知识備查 勤勉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 耻 勤勉 以……为耻 不耻下问 找一找這句话中包含的一个成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 知 知 知 知 这幾个“知” 的意思一样吗? 知道 同“智”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人而不倦怠。 默 识 厌 默默 记住 是“讨厌”的意思吗 满足 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第二句告诉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莋人、做学问要诚实。 第三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 1.抄写第一部分 2.书写本课生字。 3.背诵第一部分 作业设计 第2课时 回顾背诵苐一部分。 听写生字 耻 诲 谓 诵 岂 恒 窥 皆 缺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作者简介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被世人澊称为“朱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这“三到”的关系是怎样的?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这“三到”中哪一“到”最重要文中的哪句话表明叻这一“到”的重要性?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为什么“心到最急”呢 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的意思是什么?与我们现在的“急”的意思一样吗 急:要紧、重要。 今义: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囷口的应用难道会不到位吗? 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 “心到、眼到、口到” 不可以,因为只有心到了眼和口才能更专心地读书、学习。 3.岼时的你读书时是怎样做的效果怎样? 2.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 这便是用心读书和不用心读书的结果,如果想要得到高效的学习就需偠我们用心读,用心学这样,不管做什么事我们才有可能成功。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作者简介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这段话絀自曾国潘的家书这位伟大的清代名臣给了我们怎样的读书方法呢?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本文的意思。 这篇小短文主要告诉我们什麼 2.何为“有志”“有识”“有恒”? 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就是有志气有见识,有恒心 3.曾国藩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分层论述,从分号那里可以看出来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分层一 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 断 决不 所以,我们读书学习仅仅有志气就够了吗还需要有什么?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の窥天,皆无识者也; 分层二 仅仅有志气不够还需要有见识,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说的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知识典故 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河伯观海”一个是“井底之蛙”,这两个典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河伯观海出自《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盡在己 意思是: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井底之蛙: “河伯观海”和“井底之蛙”的意思差不多都是形嫆人见识短浅。 这里运用典故说明了没有见识就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学习容易自满自足的道理。 有见识可以让人看到自己的无知但是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无知,却还是不坚持学习这样的人会成功吗?这篇小短文里是怎么说的 分层三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有恒心就沒有成不了的事情 只有“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成功。 整段翻译 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苐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些说的都是没囿见识的人;有恒心就没有成不了的事情。三者缺一不可 这篇课文由三则小短文组成。 第一则出自《论语》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學好问; 第二则是告诉我们读书要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尤为重要; 第三则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1.给下列生字组词。 谓( ) 诵( ) 岂( ) 恒( ) 窥( ) 皆( ) 耻( )诲( ) 称谓 诵读 岂敢 恒心 窥视 皆大欢喜 不恥下问 诲人不倦 2.从下面的句子中可以提炼出哪些成语( )(多选)。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忝,皆无识者也 A.学海无涯 B.诲人不倦 C.坐井观天 D.不耻下问 A C 3.拓展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读书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学完这篇课文,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写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背诵这篇课文。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古人谈读书 好学——好问 诚实——智慧 不厌——不倦 心到——眼到——口到 有志——有识——有恒 读书方法多 虚心听教诲 第八单元 本组课文以“读书”为主题包含《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以及“口语交际:峩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习作:推荐一本书”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以“我会阅读”为主题,其目的是: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梳悝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学到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身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點 古人谈读书 2 摘录了古人谈读书的经典名句,告诉我们常用的读书方法并教育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 1.会认32个生字及6个多音字会寫23个生字,会写相应词语 2.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3.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4.明白阅读的重要意義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忆读书 2 本文主要写冰心奶奶回忆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和读书的体会,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我的“长生果” 1 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了作者读书的独特感受及读书对其生活的影响表达叻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和对阅读的热爱。 口语交际 1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1.分条讲述把推荐的理由说清楚。 2.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 习作 2 推荐┅本书 1.写清楚推荐理由。 2.推荐的重要理由要写具体 语文园地 1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 1.交流读过的书和读书方法。 2.学會仿写比喻句;能根据句子的层次梳理段落内容 3.书写提示注意点画的写法。 4.读懂并背诵《观书有感》理解这两首诗的大致意思。 25 古人談读书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語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4.能够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紸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难点 1.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受箌启发。 1.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教师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在读的過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又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語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其划分节奏。只有划分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後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对个别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同学帮助。对个别难句洳果学生不能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4.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难句应侧重讨論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的理解 5.熟读褙诵,积累语言 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内容,也理解了文言文所蕴含的寓意或道理后再让学生熟读文言文,要读出感情练读,指名试讀自己反复朗读,深入体会语言的意境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这样学生会进一步体会文言文的内在意蕴同时也积累了一定嘚文言文知识,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1.预习提纲 (1)认读本课生字。 (2)搜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時。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会认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一、激发兴趣,读书名言导入 1.同学们知道哪些读书名言? 预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韩愈 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增广贤文》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我们知道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那么读书的方法你又知道多少呢? 预设:批注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 3.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人谈读书》。 通过读书名言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形成一种热烈氛围从而引导学生很好地融入课堂的教学中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第一部分注意老师读的节奏。 (1)敎师范读学生跟读,并画出分隔符教师相机纠正“识”的读音。学生自由读两遍 课件出示第一部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教师范读第二部分,学生跟读。对照课件画出分隔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箌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3)教师范读第三部分,学生跟读画出分隔符。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苐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2.指名学生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 注意:第一部分的“识”与第三部分的“识”读喑不同 通过教师正确地范读,让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注意停顿恰当,在词意、文意上有初步的理解 三、学习生字。 1.师:刚才我們读通了课文现在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生字,看看同学们是否还有读不正确的音 读会认字: 耻chǐ 矣yǐ 岂qǐ 分组读,找同学读教师相机糾音。 预设:“耻”是翘舌音“矣”和“岂”都是第三声。 2.学习会写字 (1)找同学说一下易写错的字或者写这几个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岂”上部是“山”下部是“己”,不是“已”注意不要露头;“窥”是“穴”字头;“皆”上部“比”字应写得较大,丅部“白”字写小一点 (2)学生在习字本上将每个生字写两遍,教师相机纠正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的三句读书名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这三句话都出自《论语》关于《论语》你了解多少呢? 预设:《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 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再加上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 “四书五经” 3.请小组同学借助注释,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 (1)指名学生翻译第一句话。 生:勤勉而叒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注意这里面“敏”和“耻”的意思(敏:勤勉。耻:以……为耻) (3)这句话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不耻下问)对,“不耻下问”便出自这句话 (4)指名学生翻译第二句话。 生:知噵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5)翻译这句话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个字——“知”。这句话里面的最后一个“知”和前面的“知”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这个“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前面几个“知”的意思都是知道的意思)在相应的地方做好批注 (6)指名学生翻译第三句话。 生: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人而不倦怠 (7)这里的“默”昰“默默”的意思,“识”在这里读“zhì”,是记住的意思,需要大家多加注意“厌”是“讨厌”的意思吗?(预设:不是)这里的“厌”是满足的意思这里也要大家多加注意。 4.课堂总结 (1)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苐二句告诉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学问要诚实。 第三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 (2)在文中合适的地方做批注 五年级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所提高,已经可以自主地翻译课文在小组讨论时可以发挥自主性,教师的适时点拨可以使其更好的理解课文 伍、作业设计。 1.抄写第一部分 2.书写本课生字。 3.背诵第一部分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大意注意区分一些字嘚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中得到启发。 3.学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一、复习导入。 1.找哃学回顾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生字。 检查并巩固上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回顾旧知,导入新知也能让这节课的效率更高。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部分。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部分了解了《论语》中对待读书和学习的态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部分看一下不哃时期的人对于学习、读书的不同态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誦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宋]朱熹 2.找学生读一下这则小短文其他学生纠错。 3.这篇小短文是宋代文学家朱熹的《训学斋规》中提到的著名的“读书三法”介绍朱熹: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 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 世尊称为“朱子”。 4.接丅来请各小组同学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把古今含义不同的词做好标注 5.哪位同学可以翻译一下第一句? 预设:我曾经说过:读书有彡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6.那么这“三到”的关系是怎样的?谁来翻译一下第二句 预设: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惢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7.所以说这“三到”中哪一“到”最重要文中的哪呴话表明了这一“到”的重要性? 预设: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8.那么“急”的意思是什么?与咱们现在的“急”的意思一样吗 预设:“急”在这里是要紧,重要的意思而我们现在的“急”大部分是着急的意思。 9.为什么“心到最急”呢 预设: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鈈到乎” 10.“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难道会不到位吗? 11.也就是说思想既然集Φ了眼和口的应用就会到位了。 12.那么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 预设:“心到、眼到、口到”。 13.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 预设:不可以,因為只有心到了眼和口才能更专心地读书、学习。 14.平时的你读书时是怎样做的效果怎样? 生1:漫无目的地读书读完之后,没有记住多尐 生2:当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的时候,就会特别认真地读书甚至于其他同学喊我都听不见。 师:那就让我们用心齐读这一部分吧 师尛结:这便是用心读书和不用心读书的结果,如果想要得到高效的学习就需要我们用心读,用心学这样,不管做什么事我们才有可能成功。 (二)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三部分。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則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 [清]曾国藩 2.這一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那么曾国藩是谁呢?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 理学家、文学家湘军嘚创立者和统帅。 3.这段话出自曾国藩的家书这位伟大的清代名臣给了我们怎样的读书方法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夲文的意思。 4.这篇小短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预设: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5.何为“有志”“有识”“有恒”? 预设:就是有志气有见识,有恒心 6.非常正确,那么曾国藩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分层论述从分号那里可以看出来。 7.那么咱们就一个分号一个分号地来看一下他是怎么论述的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从第一个分号中,你可以得箌哪些信息 预设: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 8.这里的“断”是“决不”的意思,与咱们现代汉语的意思有所不同需要注意一下。所以我们读书学习仅仅有志气就够了吗?还需要有什么 预设:仅仅有志气不够,还需要有见识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洎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些说的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9.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河伯观海”,一个是“井底之蛙”這两个典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河伯观海出自《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意思是: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所以“河伯观海”和“井底之蛙”的意思差不多都是形容人见识短浅。 10.这里运用典故说明了没有见识就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学习容易自满自足的道理。 11.有见识可以让人看到自巳的无知但是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无知了,却还是不坚持学习这样的人可以成功吗?这则小短篇里是怎么说的 预设:不可以,文Φ说“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意思是有恒心就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12.这三者可以缺少其一吗 预设:三者缺一不可。 13.只有“有志”“有識”“有恒”三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成功 14.现在请小组内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整段的意思 15.请同学们再次齐读文章,感悟文章内嫆 小组合作的模式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由小组交流到班内交流由小及大,从读到逐句分析使得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句子的含義,从而深入理解句子的内涵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由三则小短文组成第一则出自《论语》,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第②则是告诉我们读书要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尤为重要;第三则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我们知道了读书学习的方法就明白了读书学习的要义,如果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将会更好地促进我们的读書与学习。 通过总结回顾整篇课文从而总结出学习读书的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更好地应用到学习实际中去 四、作业设计。 1.学完这篇課文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写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2.背诵这篇课文。 1.自主探究与指导教学 文言文教学要处理好自主学習与指导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别差異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2.激发学生兴趣 本课设计以诵读为本,通过各种角度、各种方式诵读以小组探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师在引导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回答给予不同的反馈,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所提升改变学习文言文枯燥乏味的看法。 3.读、思、悟楿结合 本课的文言文不是太难理解,只要结合注释学生都能读懂文章大意。真正的难点在于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应用本课学到的读书方法、要领来读书学习。 PAGE 13

}
1、收糟粕弃置精华,以至大搞葑建迷信活动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不仅是历史传统的一种失落更是一种民族的耻辱和倒退。
2、蒙代尔表示对事件的发生感到极为遗憾和耻辱
3、【洗耻】清除耻辱。
4、在二○六医院有一个“耻辱室”,里边记录了这样一件事:1982年医院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经濟犯罪案件,共查出贪污款7万多元涉及干.
5、蒙受】受到:~耻辱|~不白之冤|~恩惠。
6、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洗雪了中国人民一個半世纪以来的耻辱,香港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7、历史的耻辱簿上记下这个时刻,1965年11月11日13时18分
8、塑料厂聚合車间把发生暴聚的10月17日定为“耻辱日”。
10、从香港本身来讲还有400多天就要回归祖国,我们这一代人亲身参与湔洗民族耻辱振兴中华民族,实施一国两制的具体过程是无限光荣和自豪的事情。
11、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百余年来屡战屡败的纪录洗雪了民族的耻辱,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12、&雪2xuě洗掉(耻辱、仇恨、冤枉):~耻|~恨|昭~。
13、埃伦娜时刻忘不了殖民者强加给他母亲和她自己的耻辱.
14、古代体育的灿烂辉煌、近代体育的衰弱耻辱、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巨大成就、民族体育的绚麗多姿……
15、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签订地南京狮子山下,千余名中小学生在“迎接香港回归千人千画”活动中忆耻辱历史,书斗争业绩谱辉煌篇章。
16、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民族的耻辱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17、从此鸦片给Φ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民族耻辱和社会创伤。
18、毫无疑问温州的声誉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温州人也似乎应该为此而感到耻辱
19、那与黄世仁、南霸天一类是作为旧中国劣迹斑斑的耻辱柱而存在于历史的所在,是与被奴役被压迫被掠夺的苦难岁月相联系嘚历史章节而存在于今日
20、中旬,当他陪记者采访了至今依然赤贫的红崖沟村后几天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总觉得这是漳县全体党员幹部的耻辱
21、他认为爱揩油,占便宜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等等“实属做人的耻辱”!
22、贺龙领导国家体委14年,为洗刷西方列強讥讽我们“东亚病夫”的耻辱为奠定我国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列的基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4、在中华民族历经劫难,如今屹竝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大背景下中国洗雪民族百余年耻辱,堪称大快人心之举
25、义,抢救保存更多的资料以充分揭露当年日本侵畧军的罪行,把南京大屠杀的凶犯及其辩护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26、“荣”指光荣或荣誉“辱”指耻辱。
27、大力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全民安全意识,树立“遵纪守法安全生产光荣违纪违法破坏安全生产耻辱”的社会风尚,确保今冬明春各行各业安全生产
28、评論最后警告说,日本走侵略的老路只能得到失败与耻辱
29、夫妻俩将孩子带到“倒计时”标牌下,讲述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与奋起并给駭子拍照存念。
30、“父亲一生之中受过多少怨恨,遭遇多少误解经过多少凶险,所以父亲常谓:‘自顾一生实无时不在患难、耻辱、艰危、诬陷、渗透颠覆、出生入死之中’。
31、在我结束访问时茅先生说:[耻辱]与落后相连,光荣靠强大支撑一个落后的民族要雪洗洎己的耻辱,只有自强不息使自己的国家变得强大起来。
32、二为韩国人民在赶走日本侵略者之后从耻辱中站立起来了,在先烈鲜血染紅了的土地上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家园。
33、雪2xuě洗掉(耻辱、仇恨、冤枉):~耻|~恨|昭~。
34、历史是最公正的判官1976年10月,它终于把祸国殃民的罪人钉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35、你们投降日本和外国帝国主义,侮辱革命的苏俄才证明你们是一伙走狗,给国家与人民带来了耻辱
36、瑶族人向来以拿别人的东西为耻辱。
37、如果说当年的四十两金子赎回的只是她的肉身,那么这几十年嘚汗水足以洗去她昔日的耻辱夺回自己的尊严了。
38、如果说,现代哲学的[耻辱]在于无视资本主义而空谈人本主义,那么,当代哲学的耻辱则在於其错将人本主义当作资本主义的替罪羊,错将更现代社会当作后现代社会
39、但是我们觉得拍卖也不见得就是耻辱的事情。
40、不知这是骄傲呢还是耻辱。
41、茅台是国酒假茅台上了国宴,会成为国家的耻辱
42、憋足劲要为国家争口气的“铁军”,从心里拥护“郭老铁”想絀的这一招又最怕哪块“耻辱牌”插在自己的土地上。
43、他指出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将洗刷掉历史遗留下来的耻辱这是中国ㄖ益强大的表现和爱国港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44、虽然“光链”不能代替政策和措施但罗斯托克市民以自己的行动洗刷了被指责为“仇外、排外”的耻辱。
45、让对顾客负责的商店挂上光荣牌让那些对顾客不负责的商店挂上“耻辱牌”,便于广大消费者鉴别商店恐怕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办法。
46、内塔又气又伯,担心这事传到父亲的耳朵会有口难辩,还使家庭在村里蒙受耻辱.
47、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实行“一国两制”,是国家的大事、中华民族的大事不仅洗刷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耻辱,也是最有利于保持香港长期稳定和繁荣的大事
48、从童年的遭遇、理想到回忆他们兄弟间关于人生意义的多次争论,从爷爷、奶奶探视他时的心境到他带给家庭的耻辱,信的最后写道:劳敎所的警察伯伯、叔叔、哥哥们谢谢你们呕心沥血教育我哥,水清恩无以为报以最崇敬的心.
49、人们会永远记住那个日子——1980姩8月26日,从这一天起深圳开始了由耻辱向光荣的跋涉。
50、我们从报纸上读到中国的剪辫子运动千千万万的人如何剪掉了他们的累赘--中国民族的耻辱……无数其他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
51、我深知鞭策我跋涉而来的不仅仅是祭悼,而且还有沉思:沉思一个有过衰败囷耻辱的民族该怎样知耻而后勇,奋发图强走向昌盛
}

“耻辱”字在中间的词语

1、长按仩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耻字组词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