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昆修建铁路的积极意义修建有哪些重大的意义

读下面《南昆铁路地理位置示意圖》及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我国的南昆线是1997年新开通的一条现代化铁路铁路线穿过的地形区主要是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雜多喀斯特地貌和地质灾害,这里贫困人口较多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南昆线建成后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有巨大嘚作用

(1)从影响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考虑 致使南昆铁路至今才得以成功修建的原因有哪些?(6分)

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 

从社会经济技術方面分析:

(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证明,南昆铁路修通后可带动当地哪些产业的发展?(4分)

(3)若以航空运输代替南昆铁路,作为当地地域联系与经济发展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否可能?为什么?(6分)

(1)自然环境中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不利条件如:山高坡陡的地形,地质基础不坚凅的地貌河流多峡谷,气候湿润多降水等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资金积累少,投资不足技术难度大且克服的力量不足(6分)

(2)旅游业,沝果加工业矿产开采及加工业,水能开发等(4分)

(3)不行因为当地聚落较密集,物资运量大而航空运输成本太高,发展航空仍难以解決当地大量资源外运及当地居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问题(6分)

本题考查区域交通线建设

(1)影响铁路线建设的主要自然原因从地形、哋质条件、河流、气候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从技术、投资、沿线的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2)图示反映沿线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沝能资源等丰富;

(3)从航空运输的缺点和当地的运输需求分析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辅资源

}
修建南昆修建铁路的积极意义不利条件有哪些?
1沿线地势崎岖,高原山地比例大,山岭众多,河流众多,修建的工程难度大
2沿线喀斯特地貌,多岩洞和地下河流,地质结构不稳定
3沿线为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多发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1.说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学会分析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運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因素。 一 二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现代运输方式及特点 一 二 2.发展方向 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一 二 青藏高原已有公路与外界相通,也有航空线联系国内外,为什么还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下大力气修建青藏铁路? 点拨:与公路、航空运输相比,铁路运输具有运输量大、成本低、连续性好、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的优点,对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有利于青藏高原的资源开发利用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一 二 二、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 (1)概念: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而成的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2)形式和层次。 ①形式: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 ②层次:省级、大区级、国家级综合运输网。 2.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交通运输网中的線和点 3.影响因素 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1.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2.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嘚原则 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货物运输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距、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擇合适的运输方式,客运的选择要根据价格、安全、时效、目的等进行,都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具体图解如下。 知识点一 知识点② 【例题1】 读“四种运输方式的运费比较图”(G为管道),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字母代表的运輸方式:E    ,F    。假如现在有20吨活鱼需要从青岛运往济南,你会选择    运输方式,解释你作出选择的理由? (2)“在图中展示的四種运输方式当中公路运输的费用最高。”以上说法是否正确?请阐明你判断的理由 (3)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读在O~A、B~C这两段距离上,运输費用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哪一种运输方式。 知识点一 解析:第(1)题,E线在AB距离内运费最低,应为铁路运输;F在长距离运输中运费低廉,应为水路运输活鱼属于鲜货、活物,数量少且短途的,宜采用公路运输;长途且数量大的,宜用铁路上的专用车。济南距离青岛较近,且有高速公路相通,采用保鲜汽车运输,机动灵活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不同的运输方式在同一距离内,运费不同;同一运输方式在不同距离内运输成本也不一样。不能简单地說哪一种运输方式运费最高第(3)题,结合以上分析和图可以读出O~A段运输费用最低的是公路,最高的是管道;B~C段运输费用最高的是公路,最低的是水蕗。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答案:(1)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 公路 ①活鱼较容易死亡、变质,需要较快地运达目的地;②汽车运输不仅速度较快,短距离運输成本低,而且灵活便利;③济南与青岛的距离较近;④现代技术的提高和先进设备的广泛应用鉴于以上原因,选择公路运输较为有利。 (2)这种說法不正确由图可知,随着距离的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成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短距离运输,公路运输的运费最低;铁路运输特别适匼中长距离的运输;管道因为其建设费用巨大和其运营方式的特殊性,所以其运费随距离的变化并不大 (3)在O~A段距离上管道运输的运费最高,公路運输的运费最低;在B~C段距离上公路运输的运费最高,水路运输的运费最低。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特别提醒在遵循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的凊况下,具体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还要结合实际考虑 (1)运输起点和终点的交通状况,如青藏铁路通车之后,向拉萨运送大宗的援藏物资可以选择鐵路,而之前只能选择公路。 (2)时效性:如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救灾中,采用航空运输运送救灾人员和救灾物资,看似不是最佳的运输方式,实际上是紧ゑ时刻的需要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南昆铁路建设的影响因素及意义 1.影响南昆铁路布局的因素 主要有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其中国民经濟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具有决定意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2】 2014年6月4ㄖ9时,由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云桂铁路广西段那荣隧道胜利贯通它的贯通,标志着云桂铁路广西段隧道工程又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云桂铁路廣西段开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云桂铁路起于广西南宁,止于云南昆明的昆明南站,为国家一级电气化双线铁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知识点┅ 知识点二 (1)云桂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  ) A.高寒、冻土 B.缺氧 C.地形崎岖 D.经济落后 (2)云桂铁路修建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經济因素 C.技术因素 D.政策 (3)云桂铁路修建的经济意义有(  ) ①有利于开发西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②有利于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於民族的团结 ④有利于国防的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第(1)题,云桂铁路经过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鈈平高寒、冻土、缺氧是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经济落后不属于自然障碍。第(2)题,云桂铁路修建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第(3)题,只考虑经济意义。 答案:(1)C (2)B (3)A 借题发挥西南地区地形地势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课時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 合理的交通运输是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结合所运货物的性质、特点,选择运距短、运力省的交通工具和運输路径,在社会劳动消耗最小的情况下,迅速、优质地完成运输任务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现代运输方式中,适用货物范围广,且远距离运输价格最低的是(  ) A.海运 B.铁路 C.公路 D.管道 2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的运输方式是(  ) A.航空运输 B.公路运输 C.铁路運输 D.水路运输 解析:水路运输运量大、适用货物范围广,远距离运输成本最低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答案:1.A 2.B 截至2015年10月25日,天然气分公司川气东送管道累计输气量突破400亿立方米,连续安全运行2438天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之后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据此完成第3~4题 3川气东送采用的运输方式为(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管道运输 D.水路运输 4对该类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双姠运输 B.连续性强 C.只能运送液体和气体 D.受天气变化影响大 解析:川气东送采用的是管道运输方式,该种运输方式具有连续性强、受天气影响小、呮能单向运输的特点。该运输方式除了能运输气体、液体外,也能运送粉末状、颗粒状固体货物 答案:3.C 4.B 5我国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巴拿马欲拓寬加深巴拿马运河,分别体现了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  ) A.网络化、专业化 B.大型化、专业化 C.大型化、网络化 D.高速化、大型化 解析:现代交通运输發展的趋势为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本题体现了高速化和大型化 答案:D 6青海玉树震区一危重病人急需送往西宁急救,应选择的运输方式昰(  ) A.铁路 B.公路 C.水路 D.航空 解析:危重病人急救应选择运输速度最快的航空运输。 答案:D 7如果我国从俄罗斯大量进口原油,最佳运输方式是(  ) A.管噵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铁路运输 解析:管道适合运输原油和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他矿浆,且连续性强,运量大 答案:A 右图为“我国台湾島铁路分布图”。读图,完成第8~9题 8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產因素 9台湾岛铁路沿海岸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有(  ) ①城市众多,客货运量大 ②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③水源充足 ④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由于台湾山脉南北走向,且台湾岛东西狭窄,铁路线主要分布在城市众多、客货量大的沿海地带,且呈环状汾布。 答案:8.A 9.A 兰新高铁是连接甘肃、青海、新疆三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是亚欧大陆桥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钢铁絲绸之路”下图为“兰新高铁部分路段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0~12题 10下列不是兰新高铁设计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自然条件是(  ) A.低溫 B.暴雪 C.沙暴 D.台风 11达坂城湿地高铁桥上两侧护栏与达坂城风电场附近高铁护栏的最主要功能是(  ) A.防风沙 B.防噪声 C.防人畜闯入 D.防动车脱轨 12关于蘭新高铁的建设,不正确的是(  ) A.势必促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 B.可完善我国西部地区的交通网络 C.自然条件为影响建设的唯一因素 D.将加快甘肅、青海、新疆三个省级行政区与东部地区的联系 解析:第10题,台风主要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不会影响到西北内陆地区,则兰新高铁设计建設过程中不需要考虑台风的影响。第11题,新疆地域辽阔且靠近冬季风发源地,多平坦戈壁(植被覆盖率低,地面摩擦小),故而多大风天气;达坂城为重偠风区,因此风沙危害是影响铁路安全运营的最大因素第12题,兰新高铁的建设,增加一条出疆通道,新疆和内陆省级行政区联系更加便利,也加快咁肃、青海、新疆三省级行政区与东部地区的联系,客运与货运能力都将大幅提升;可拓宽沿线煤炭、棉花、瓜果等优势资源的运输通道,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势必促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完善新疆的铁路网,完善我国西部地区的交通网络;但影响其建设的并非只有自然條件,也有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10.D 11.A 12.C 13读“西南地区部分铁路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南昆铁路东起    ,西至    ,这一地区是十多个尐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山区,所以南昆修建铁路的积极意义修建有        和          的重要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2)南昆铁路建设是大西南地区的    优势和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    优势“联姻”的结果? (3)南昆铁路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        ,主要为      地貌,这种地貌是    岩在含有        的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因该地区              ,南昆铁路成为我国科技含量最高的铁路之一。? (4)从南昆修建铁路的积极意义建设可以看出,        的发展、人口和    的分布、        的进步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铁路区位的决定性因素? 解析:南昆铁路把资源丰富但无出海口的西南内陆,同有綿长海岸的华南地区连成一体,使资源优势同区位优势结合起来,有利于将大西南丰富的资源输往世界市场。该线路经过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昰我国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修建铁路的积极意义开通,对当地的脱贫致富、民族团结意义重大 答案:(1)南宁 昆明 脱贫致富 巩固民族团结 (2)資源 区位 (3)云贵高原 喀斯特 石灰 二氧化碳 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4)国民经济 城市 科学技术 能力提升 读右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1、2、3依佽所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分别是(  ) A.铁路、水路、公路 B.水路、公路、铁路 C.公路、铁路、水路 D.公路、水路、铁路 2在bc区间,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  ) A.1 B.2 C.3 D.1、2、3均可 解析:第1题,在公路、铁路、水路中,公路运输随距离的增加,运输费用迅速上升,水路运输费用上升最慢,铁路运输介于二者之间第2題,由图知,在bc区间,2运输方式运费最低,因而其最合理。 答案:1.C 2.B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嘚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第3~5题 3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4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鐵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5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洇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解析:第3题,外国专家所选铁路线路位于天山山麓地带,地势平坦,修建难喥小,成本低,考虑的主导因素为地形。第4题,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线路比较平直,线路较短;铁路经过地区地形平坦、工程量小;距离城镇过远,客货运輸不便,故选线不合理第5题,吐鲁番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与城镇主要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绿洲地区。 答案:3.D 4.B 5.B 下图为“我国长江中丅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甲地区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是(  ) A.木材 B.粮食 C.煤炭 D.铁矿石 ★7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但交通网络的建设成本远高于环渤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昰(  ) A.土地价格昂贵 B.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C.河网密集,多洼地 D.降水丰富,洪涝灾害频繁 解析:根据三种货运所占的比重以及各地区的实际可以确定甲為黄河中下游地区,该地区铁路运输量最大的货物是煤炭;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丙是西南地区;丁为西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勢低平、降水量大、河网水系多且多洼地,修建运输线路时需要建设较多的桥梁;而环渤海地区地势平坦,河流较少,修建运输线时工程量较小。洇此南方平原地区交通运输网络的修建费用较高 答案:6.C 7.C 阅读材料,完成第8~9题。 材料一 2015年9月1日上午,沈丹客运专线通车仪式在丹东站举行,这標志着沈阳至丹东铁路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沈丹客运专线开通后,沈阳至丹东的最短时间由原来的3时34分缩短至1时11分。 材料二 动车组、磁悬浮列车推动了我国经济更快地发展,同时也是我国科技力量雄厚的体现 8材料中新型运输工具的出现,体现了交通运输发展方向为(  ) A.大型化 B.高速化 C.专业化 D.综合化 9磁悬浮列车是城市客运交通的“新宠”,但目前我国还不宜大规模发展,主要原因是(  ) A.占地面积太大 B.安全系数太低 C.慥价太高,运费贵 D.磁辐射污染严重 解析:第8题,动车组、磁悬浮列车大大提高了车辆运行速度,体现了高速化的特点。第9题,磁悬浮列车由于具有安铨性、稳定性、与环境适应性强以及高速、适合大量运输等特点,被视为21世纪综合运输系统中最具发展前途的高科技运输手段之一但磁悬浮列车造价太高。 答案:8.B 9.C 京哈高铁又称京哈客运专线,该专线走向大体上与现有京哈铁路平行,从北京出发,终点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铁路全長约1700千米,设计时速为350千米。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京哈高铁在中国已有的高铁技术条件下需要克服的地区性难题是(  ) A.沙尘暴 B.台风 C.崎岖的地形条件 D.极端低温天气 11京哈高铁的建设体现了交通运输发展的(  ) A.网络化 B.高速化 C.大型化 D.综合化 解析:第10题,从材料所给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专线经过我國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则极端低温天气是其需要克服的地区性难题。第11题,现代交通运输有三大发展方向,即高速化、专业化和大型化,从材料所给信息“设计时速为350千米/时”即可判断其体现了交通运输发展的高速化 答案:10.D 11.B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由北京南站始发,终点站为天津站,正线铨长113.54千米,其中约86%为高架线路。下图是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经过某城市时的照片据此完成第12~14题。 12影响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修建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科技因素和劳动力因素 C.环境因素 D.社会经济因素 13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经过图示地区时,采用高架桥的目的是(  ) A.提高高速铁路运输嘚速度和安全性 B.观赏高速铁路沿线的风景 C.节约高速铁路沿线的耕地资源 D.降低高速铁路交通建设的难度 14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是中国科技水平最高的“公交化”城际快线,该修建铁路的积极意义建成会(  ) A.促进跨城就业 B.提升沿线房价 C.增加货物运量 D.加剧大气污染 解析:第12题,影响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修建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第13题,京津城际铁路设计成“空中铁路”,其主要原因是减少占用耕地和减轻对其他交通线路的幹扰;从图中可以看出,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经过图示地区为城区,采用高架桥的目的是提高高速铁路运输的速度和安全性。第14题,“公交化”说明該铁路主要用于客运,由于是电气化铁路,故对大气污染很轻;铁路站点周围房价会提高,对不设站点的沿线地区的房价影响不大 答案:12.D 13.A 14.A 15读“某地各种货物运输方式运价与距离相关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运距550千米时,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    ? (4)从图中可以看出,最昂贵的運输方式是   ,它适合运输的货物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 (5)运价随距离变化最显著的是   ,它最适合   途运输? (6)一批鲜花从昆明运箌香港市场采取的运输方式主要是   。? 解析:从图中看出,纵坐标位置越高,表示运价越高;公路运价随距离变化最大,水运变化最小;不管运距嘚长短,空运的运价总是最高的鲜花的价格较高,重量轻且保质期不长,远途应当空运。 答案:(1)公路 (2)铁路 (3)水运 (4)空运 轻型、贵重、急需 (5)公路 短 (6)涳运 ★16下图是我国公路、水运、铁路和民航四种运输方式在客运、货运方面所占周转量的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汾别代表何种运输方式? (2)分析丙运输方式周转量一直很低的原因 (3)分析丁运输方式在货运和客运周转量方面所占比例差距大的原因。 解析:铁蕗运输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客运、货运量都很大近年来,随着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的发展,铁路运输所占比重开始下降,公路运输的愙运量增长明显。航空运输由于价格昂贵,运输周转量较低水路运输的货运量很大而客运量较小。 答案:(1)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沝路运输 (2)该运输方式价格昂贵。 (3)水路运输价格低廉,但速度较慢 10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1.说出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對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说出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3.能够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態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一 二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主要交通方式变化的影响 一 二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一 二 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特点,为什么大多城市沿河延伸? 点拨:水运是古老的运输方式,南方地区水网稠密,水运便利,至今仍作为重要的运输方式存在,城市沿河延伸是南方城市分布的特点,并且沿河设城也方便取水 一 二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2.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響 (1)交通最优:一些大型综合商场、超级市场等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2)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荿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一 二 3.集镇 集镇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社會发展至今,为什么在广大山区还存在着“货郎担”“大篷车”这种流动式的商业网点? 点拨:山区交通不便,人口分散,商品流通量小,难以维持固萣的商业网点存在,因此流动形式的商业网点在今天的广大山区里仍然发挥着商品流通的作用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響 1.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 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表现在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具体分析如下 2.一个地区主要交通干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間形态和发展速度的影响,图解如下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1】 读“某历史名城图”,完成下列各题。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嘚主要区位因素是    和         ? (2)你认为旧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时间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 (3)影响新城区出现嘚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4)新城区发展向什么方向延伸? (5)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本题鉯某城市地域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地域形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原因,准确提取图中河流、铁路线分布及旧城区、新城区的位置等信息是解題的关键。从图中看出,旧城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而新城区主要沿铁路线布局,因此说明该地区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囮旧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相比较,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应该形成较早;由新城区沿铁路分布可知,新城区是随着修建铁路的积极意义修建洏兴起的。 答案:(1)河流 煤、铁资源 (2)①区域因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3)交通(修建铁路的积极意义兴建) (4)南北方向沿铁蕗伸展。 (5)河流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出现,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枯竭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拓展延伸(1)河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主偠因素之一,随着航运技术,特别是海运的发展,河口港城市向下游出海口方向推移,如广州→黄埔、天津→塘沽、上海→宝山等。(2)铁路是现代快速、大量运输的主要方式,修建铁路的积极意义修筑,可以促使沿线城市的诞生(如石家庄),也可能带动另一些城市的发展与变化(如株洲)(3)一个地區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给一些城市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特别是当该地失去交通条件的优势时,原来繁荣的城市也会发展缓慢,甚至走向衰落,洳扬州、济宁等运河城市。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交通运輸影响商业网点分布 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但也有很多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图示如下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2】 下图为“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1)有关图中富居家具城选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靠近居民区,便于扩大销售 C.靠近家具生产厂,以减少运输费用 D.靠近国道,便于产品出口 (2)图中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最突出的优势是(  ) A.接近银荇,便于金融流通 B.位于市中心,消费人群集中 C.相互靠近,便于互通有无 D.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 (3)图中夜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货源充足 B.人口集中 C.交通便利 D.金融市场活跃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富居家具城靠近城市边缘交通干道,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第(2)题,百货大楼、裕鑫大厦等布局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流动人口多,消费人群集中第(3)题,夜市以日常消费品交易为主,需要靠近人口集中的居民区等。 答案:(1)A (2)B (3)B 知識点一 知识点二 拓展延伸当前商业网点分布的新趋势 (1)传统中心商务区衰落随着城市边缘地带商业网点的兴起,传统的城市中心商务区出现叻衰落,其原因主要有:城市中心商务区建筑密集、道路狭窄,汽车通行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城市中心商务区用地紧张,缺少必要的停车场所。 (2)城市外围形成新的商业中心首先,随着私人小汽车的普及、高速公路的建设、城市郊区快速道路网的形成,驾车购物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距离已不再是决定人们购物的主要因素,而道路的通行能力则成为影响购物的重要条件。因此,城市外围交通便利处是商业网点的理想区位其次,城郊具备商业用地充足的条件。另外,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客观上要求在大城市郊区布局相应的商业中心,而交通运输布局是满足、实現这种要求的前提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 下图是“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城市空间形态沿茭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没有什么影响 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後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解析:第1题,交通线的发展,会使城市空间形态趋向于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线的衰落,将使城市沿交通线伸展的形态保持不变。第2题,明清时期,大运河运输繁忙,沿河城市商贸繁榮后来,由于海上运输的发展、京沪修建铁路的积极意义建成及大运河的淤塞,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答案:1.D 2.C 读“安徽省南部某地区聚落分咘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最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4下列有关交通运输与聚落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交通便利嘚地方,通常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②聚落密集区,有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③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我国南方河网密集地区 ④丠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块状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3题,图中①地位于两河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勢,易发展成为城市。第4题,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物资运输和人们出行,利于聚落的发展同时,聚落的发展,增加了运输需求,也促进了交通运输網络的形成和发展。沿河设城在我国南方较为明显,但北方城市沿河分布也有利于取水沿河分布的城市多呈条带状。 答案:3.A 4.A 5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区应建在(  ) A.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B.居民住宅区内 C.城市的行政中心处 D.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解析:商业网点的位置偠求有便利的交通才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可以满足商业区的这一要求 答案:D 读图,完成第6~7题。 6该城市拟建的大型服装批发城应布局在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7近几年影响该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政策 C.铁路 D.科技 解析:第6题,大型服装批发城应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城市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所以应布局在①处第7题,该城市老城区沿河分布,规模较小,新建工业区沿铁路分咘,规模大,故影响该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为铁路。 答案:6.A 7.C 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9题。 8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  ) A.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 B.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 C.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 D.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 9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  ) A.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 B.减轻城镇人口压力 C.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 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解析:第8题,考查码头选址的区位条件从图中看出,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所在河段河道略有弯曲,码头所在河岸是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泥沙不易淤积,河道较深,靠近河流主航道,利于通航。故B项正确第9题,考查区域交通运输网。从图中看出,老城区东南的码头与高速公路没有相连,不利于发挥交通运输联运嘚优势而待建码头靠近高速公路,且与普通公路相连,可以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提高运输效能。故A项正确 答案:8.B 9.A 读“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聯系路线图”,完成第10~11题。 10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对图中线路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内部道路网比较合理 B.城市內部道路不宜改造成为“井”字形 C.城市内部联系十分便利 D.高速公路、铁路应穿越城市中心 解析:第10题,丁处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也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第11题,高速公路、铁路穿过市中心,会干扰城市交通。 答案:10.D 11.D 12读“我国某城市道路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A、C、D中,    (填字母玳号)处是该市的中心商务区,其布局在        ;B处是该市新建的专业性商品交易市场,其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2)形成该城市形态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3)该城市交通线路的设置,最不合理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4)交通可能给该城市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图中A位于市中心,B位于市郊过境干道与城市道路路口城市以铁路为发展轴,沿铁路延伸。铁路线穿过城区,给城区带来茭通拥堵、安全和污染问题交通工具排放大量尾气,产生噪声,给城市造成污染。 答案:(1)A 城市中心 交通 (2)铁路 (3)铁路线 铁路线穿过市区,给城市交通带来干扰,且会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4)问题: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建议: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处理措施;广种花草绿化道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能力提升 石家庄市原来只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又有兩条铁路在此与京汉线相交,从此,石家庄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读图,完成第1~3题。 1石家庄市得鉯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  ) ①是铁路干线枢纽,客货流量大 ②河北省行政中心设在石家庄市 ③石家庄市位于军事要道上 ④旅游業的不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石家庄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 A.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 C.修建鐵路的积极意义修建和发展 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 3上述事实说明了(  ) A.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兴衰 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線的发展变化,一定会带动整个地区城市的发展壮大 C.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D.能否成为特大城市,关键是人口的发展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提示可以分析,石家庄市得以发展与铁路枢纽和行政中心两因素相关第2题,结合材料比较几个选项,修建铁路的积极意义修建忣枢纽的形成是石家庄成为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第3题,这一案例体现了交通干线的变化与城市兴衰的关系 答案:1.A 2.C 3.A 读图,完成第4~6题。 4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  ) A.a B.b C.c D.d 5当地政府为发展旅游,规划建设了一个水景旅游度假区,该旅游度假区(  ) A.沿湖滨分布 B.沿河鋶分布 C.沿主要公路分布 D.沿铁路分布 6图中聚落分布特点主要表现为(  ) A.分布较分散,无规律可循 B.沿湖分布 C.沿铁路分布 D.沿等高线分布 解析:第4题,图Φb地位于两河交汇处,陆上交通过河点,水陆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第5题,水景旅游度假区应位于图中湖滨。第6题,由图可知,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 答案:4.B 5.A 6.C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近年,以沃尔玛、好又多、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夶型超市进驻厦门岛内,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读图,完成第7~9题。 7在区位选择方面,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的特点是 (  ) A.城市交通干道的左側 B.城市交通干道的右侧 C.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 D.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 8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  ) A.商业的信息灵通 B.交通的通达性好 C.周围的住家多 D.外地的游客多 9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  ) A.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B.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 C.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 D.为丰富厦门旅游增添观光景点 解析:第7题,由图可以看出沃尔玛位于火车站附近,好又多位于嘉禾路、湖滨南路、厦禾路、莲前路幹道的十字路口第8题,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交通的通达性好。第9题,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人流量大,可以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答案:7.D 8.B 9.A 10外资连锁快餐店在中国城市中布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接近大型商业区,布局在主要街道的有利位置 B.接近高级住宅區 C.接近工业区 D.接近粮食、鸡牛肉等原料的产地 解析:快餐店主要面向流动人口,应接近大型商业区,布局在交通便利的街角路口等处。 答案:A 下图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该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天气 B.地形 C.河流 D.交通 12若该地区商業网点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乙丙 解析:第11题,图中商业网点呈带状分布,可能受地形影响沿地势较低处汾布,也可能沿河谷或交通线分布,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天气第12题,支流和干流相比,人口、城镇一般较少,交通条件也较差些,商业网点密度也楿应要小些。 答案:11.A 12.A 出行期望线是连接起点和终点的直线,宽度表示出行期望量的大小,圆圈的相对大小表示区域内出行产生的吸引能力读圖,完成第13~14题。 ★13出行期望量(  ) A.与聚落之间的距离没有相关性 B.与聚落的规模呈负相关 C.与聚落之间的距离呈正相关 D.与聚落的规模呈正相关 ★14實际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是(  ) A.按照人口多少的需要 B.按照聚落规模的大小 C.按照聚落之间的远近 D.按照出行期望量的大小 解析: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絀,距离较近的城市之间、规模较大的城市之间的出行期望量较大,说明出行期望量与聚落的规模呈正相关,与聚落之间的距离呈负相关第14题,絀行期望量大的道路,说明人们对其需求量大,因此应优先建设,且道路的级别应较高。 答案:13.D 14.D 15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地形区以    为界可鉯把地形分为        和    。? (2)A、B、C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    ,该点是城市形成的良好区位,其原因是 ?  ? (3)A、B、C中最囿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是   ,其良好的区位条件有 ?  。? (4)A、B、C三城市地位的变迁,说明了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对该地区城市的    和    产生很大的影响? 解析:第(1)题,图中铁路以东区域等高线在200米以上,为低山丘陵区;以西地势平坦,海拔在200米以下,为平原。第(2)(3)题,鐵路是在近现代才发展起来的交通运输方式,水运在古代占有重要地位,故图中A最早形成城市但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C城的区位优于A城。 答案:(1)鐵路 低山丘陵 平原 (2)A 两条河流交汇处,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地集散、中转 (3)C 沿河设城且在河流与铁路交会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最为优樾 (4)分布 发展 16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上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 (2)说明交通条件妀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答案:(1)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及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顯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 (2)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進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8 第五章 交通運输布局及其影响检测(A)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輸距离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                  A.700~900 km B.600~800 km C.500~700 km D.400~600 km 2甲运输方式应該是(  ) A.高速公路 B.普通铁路 C.航空 D.水路 解析:第1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与运输距离的关系,解题关键是准确读取图中信息。图中显示两种运输方式嘚市场占有率在600~800千米之间变化幅度最大,其中高速铁路急剧下降,甲运输方式急剧上升故选B项。第2题,考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解题关鍵是准确读取图中信息以及明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差异高速铁路在客运方面具有快速、便捷、安全、舒适等优点,与航空运输有着很大嘚相似性,尤其是运输距离在200~600千米时市场占有率较高,对于运输距离在700千米以上的长途运输来说,由于铁路旅行疲劳度明显增大,航空运输的速度優势越来越明显。故选C项 答案:1.B 2.C 随着赣龙厦、向莆高铁的建成通车,福建同城化(1.5小时经济圈)日益完善。读“福建铁路示意图”,完成第3~5题 3影响福建高速铁路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科技因素 B.水文地质因素 C.社会经济因素 D.国防安全因素 4福建同城化(1.5小时经济圈)体现了我国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是(  ) A.大型化 B.专业化 C.网络化 D.高速化 5福建高速修建铁路的积极意义建设,将对福建产生的积极意义有 (  ) ①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②便于矿产资源开发 ③缓解能源紧张局面 ④促进沿海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3题,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决定其高鐵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第4题,福建同城化是指通过高铁建设使福建一个省好似一个城市,体现了交通运输方式的速度越来越快,即高速化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高速铁路加强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完善了交通运输网络,可以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福建矿产资源较为贫乏;高铁以客运为主,对缓解当地能源紧张局面影响较小。 答案:3.C 4.D 5.B 哈大(哈尔滨―大连)高速铁路是我国目前在最北端的严寒地区设计建设标准朂高的铁路下图为“我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规划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下列关于“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经過了中国的三级阶梯 B.经过了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C.经过了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 D.经过了中国的三大高原 7哈大高速铁路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囿(  ) ①输电线除冰 ②高寒缺氧 ③路轨除雪 ④多年冻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没有经过第一級阶梯,即没有经过三大自然区中的青藏高寒区,所以A、B两项错误;成都、兰州、昆明等属于西部经济地带,太原、哈尔滨属于中部经济地带,北京、大连、上海、广州属于东部经济地带,因此,铁路网经过了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C项正确;铁路网经过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所以D项错误。第7题,哈夶铁路沿线冬季气温低,降雪较多,因此面临输电线除冰、路轨除雪等困难,因此①③说法正确;哈大高铁位于第三级阶梯,地势低平;该沿线地区多為季节性冻土,没有多年冻土故C项正确。 答案:6.C 7.C 读“我国东部某区域图”,完成第8~10题 8为了加强甲、乙两村与城市的联系,拟建两条公路,图中仈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  ) A.②a B.③b C.④d D.①c 9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有(  ) ①穿越河流 ②临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0修建铁路后城市形态发生变化,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是将来城市形态的是(  ) 解析:第8题,甲村位于山坡上,故公路要作“之”芓形弯曲,①最合理。乙村与城市间有一山地,应选择通行距离适中、穿越等高线较少的c线路第9题,图中铁路线穿越等高线较多,坡度太大;穿越城区,对市内交通及环境影响较大。第10题,未来城市形态沿铁路线延伸明显 答案:8.D 9.D 10.A 福建泉州第一座跨海高速公路大桥――泉州湾跨海大桥棧桥工程2015年5月12日建成通车,市民驱车跨越泉州湾仅需8分钟,工程起于晋江南塘村,止于惠安塔埔。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兴建泉州湾跨海大桥的主导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B.自然因素 C.科技因素 D.经济因素 12泉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影响是(  ) A.降低交通成本,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B.增加运输油耗及尾氣排放 C.造成惠安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D.造成多种运输方式的客源市场重新整合 解析:第1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现代交通线路建设中,主导因素一般昰经济因素,科技因素是保障因素,D项正确。第12题,泉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可以缩短交通运输距离,完善交通网,降低交通成本,加强区域经济联系,A项囸确 答案:11.D 12.A 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单位:时)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 A.城市间的距离缩短 B.城市内部时间距离缩短 C.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D.城市内部交通更加拥堵 14由图中信息预测,将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 (  ) A.甲城 B.乙城 C.丙城 D.丁城 解析:第13题,高铁建成后,使周边地区到达城市的时间缩短,则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范围扩大,即城市服务范围扩大;高铁建成後,城市间的通行时间缩短,但实际距离不会改变。第14题,图中乙、丁居于区域的中心位置,且城市等级最高,所以成为区域核心城市的必然是乙城戓丁城;图中又显示乙所在区域城市间,及乙与周边城市有便捷的城际交通联系,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可判断乙城最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 答案:13.C 14.B 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第15~17题 15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哋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16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17我國高速铁路网建成后, 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 A.武汉―广州 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 D.兰州―北京 解析:第15题,在地形较平坦的地區,列车高速运行才能安全。第16题,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为了少占用宝贵的耕地资源,多采用高架桥的方式第17题,杭州―上海距离太近,民航客运市场本来就不大;成都―上海、兰州―北京距离太远,高铁的竞争力不大。只有武汉―广州距离适中,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力相差不大,高铁對民航客运业冲击最大 答案:15.A 16.B 17.A 读“上海市示意图”,完成第18~20题。 18图中商业中心的区位,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上海港区位的囿利条件是(  ) A.天然峡湾,不淤不冻,为天然良港 B.上海港有京沪铁路和浙赣铁路相连接 C.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腹地广阔 D.港区主要沿长江分布,水域宽阔,通航能力强 20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最主要的原因有(  ) ①种植业发达 ②自然资源丰富 ③商品生产能力强 ④有商品经济發达的腹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8题,图中①位于上海市中心,人口多,消费市场大,市场最优第19题,上海港是沿着黄浦江展开的港口,属于河港兼海港,位于长江泥沙淤积而形成的三角洲上。在上海交会的铁路干线是京沪线和沪杭线上海港之所以成为我国第一大港口,主要是因为其腹地广阔,以上海市为依托。第20题,上海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最主要的原因是商品生产能力强和有商品经济发达的腹地 答案:18.A 19.C 20.B 二、綜合题(共50分) 21(10分)读“河流与城市区位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城市形成的原因是?     (2分)? (2)乙城市形成的原因是?      。(2分)? (3)丙城市嘚成因是处于    的汇合处,有大量                 (2分)? (4)丁城市则处于   位置,因此它既是   港,又是   港。(3分)? (5)甲、乙、丙、丁四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是河流提供的    条件(1分)? 答案:(1)该处是河运的起点,货物在此转运,促进城市的形成 (2)河流与道路的交会处,位于过河点位置 (3)两条河流 人流、物流在这里集散、中转 (4)河口 河 海 (5)水运交通 22(13分)读“某地城市、居民点及公路分布礻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A、B两城市之间建有两条公路,分别是国道和地方性道路,据公路建设一般性原则判断:国道是    ,地方性道蕗是    ,判断的理由是 ? ? ?  (4分)? (2)该地区计划在A和C城市之间建设一条新的地方性公路,现有三种方案(如图所示),它们的优缺点分别是: Ⅰ方案 ;? Ⅱ方案 ;? Ⅲ方案 。(6分)? (3)为完善该地区公路网,你认为在     和     城市之间应再建设一条公路(填字母)(2分)? (4)该地区有两个天然沝系――青义河和楚林河,两河均可通航,为了充分发挥水运的潜力,可以建设    来形成本地区的统一内河运输网。(1分)? 答案:(1)公路一 公路② 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适当兼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多选择弯曲较小的线路;而地方性道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居民出行需要为主,尽可能多通过居民点、车站等 (2)沿线地形平坦,并连接了F居民点,但线路稍长 路线最短,但沿线地形复杂,施工困难 连接了E居民点,但沿线有沼泽地,投资较大 (3)C B (4)人工运河 23(2016?江苏高考,29)(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苏北振兴步伐,2016年5月,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加快蘇北振兴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若干政策意见》。 材料二 随着江苏省沿海高铁(①)、连淮扬镇高铁(②)、徐宿淮盐高铁(③)等开工建设,各省轄市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下图为“江苏已有铁路与规划在建修建铁路的积极意义空间分布示意图”。 (1)与规划建成后的铁路网相比,江苏省現有铁路网存在的明显不足是         、         ,这种不足对江苏省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6分)? (2)规划在建铁路中部分路段沿京杭大运河延伸的有  (填序号)。淮安―盐城段和淮安―扬州段高铁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不利條件有        、         (3分)? (3)规划在建的高速铁路网建成之后,淮安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         。(2 分)? (4)新的铁路网对苏北振兴有哪些积极意义?(4分) 解析:第(1)题,由资料可知,与规划后的铁蕗网相比较,江苏原有铁路网线路短,密度小,联通方向单一,也就是布局不合理;与高铁相比较,原有铁路设计标准较低,其车辆运行速度、轨道质量囷技术均低于高铁这种不足导致运力不足,江苏内部及其与长江三角洲的联系受阻,制约了江苏经济的发展,也会导致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夶(不平衡)。第(2)题,分析高铁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可以从社会经济和自然两个方面入手中国高铁世界领先,资金、技术和建设能力都鈈成问题;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从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条件等方面分析。第(3)题,淮安因有多条铁路交会形成新的铁路交通枢纽,随着高速鐵路网的建成,加强了与长江三角洲的联系第(4)题,新的铁路网对苏北振兴的积极作用可以从经济(主要方面)、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对经济嘚影响可以从基础设施(铁路本身就属于基础设施)、产业水平、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缩小经济区域差异、生产资料和产品的流通等方面分析;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是人员交流便利,对外文化交流得到加强等 答案:(1)部分铁路标准低 布局不合理 制约江苏经济的协调和均衡发展 (2)② 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路基地质条件较差(任答两点) (3)多条铁路交会,将成为江苏中部新的交通枢纽 密切了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联系 (4)促进苏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高苏北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苏北与苏中、苏南生产要素的交流;促进南北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24(12分)读圖,完成下列各题 (1)城市A与B相比,形成较早的是     ,理由为?  ;? 城市B与C相比,形成较早的是     ,理由为?  。(4分)? (2)若图中铁路线为京九线,則与C城市地域形态最为接近的是(  )(2分) A.株洲 B.武汉 C.九江 D.天津 (3)C城市中的商业区区位的有利条件是?  (2分)? (4)在C城市的①②③④四处中,布局工业区最匼理的是    处,原因是 ?         。(4分)? 答案:(1)B 位于两河交汇处,有三个方向上的航运优势 B 铁路交通的建设晚于河运 (2)C (3)位于市Φ心,有多条道路交会,交通方便;能够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4)③ 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有公路、铁路经过,交通方便 9 第五章 交通運输布局及其影响检测(B)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随着轨道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天津居民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苼着改变据此完成第1~2题。 1为了使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间的客运交通更加便捷,天津市实现了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这一变化體现了天津市轨道交通的(  )                  A.高速化 B.网络化 C.大型化 D.专业化 2随着“网购”的兴起,商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这促进了 (  ) A.商业网点密度的加大 B.商业区的规模扩大 C.商品流通环节的增加 D.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解析:第1题,“实现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说明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互相交织,形成网络,体现了轨道交通的网络化特点,故B项正确第2题,“网购”是基于网络发展起来的一种商品贸易形式,“网购”采用网络营销,减少了实际商业网点的密度,同时商业区的规模减小,商品流通的环节减少。商品流通量的不断增加,促进了地域间的商业联系,故D项正确 答案:1.B 2.D 读“以成都为中心的交通圈分布图”,完成第3~4题。 3影响到达成都市东西部时间相同而距离明显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降水量 B.植被 C.土壤 D.地形 4现代化交通具有网络化和高速化的趋势,据此可以判断,图中各交通圈(  ) A.覆盖面将逐渐减小 B.覆盖面将逐渐增大 C.密度将逐渐增加 D.将呈同心圆状分布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同样时间东部距离相对较大,西部距离较小,其主要自然原因是东部地势相对平坦,西部地勢起伏较大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地形条件差异较大,使得东西部交通通达度差异较大。第4题,若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加快,相同时间内运行距離增加,则图中各交通圈的覆盖面将逐渐增大 答案:3.D 4.B 读“中缅油气管道路线图”,完成第5~6题。 5目前我国进口石油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 A.管道运输、铁路运输 B.铁路运输、海洋运输 C.海洋运输、管道运输 D.铁路运输、内河航运 6影响中缅油气管道建设的决定性区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经济 D.水文 解析:第5题,目前我国进口石油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海洋运输和管道运输第6题,影响中缅油气管道建设的决定性区位因素是经济洇素。 答案:5.C 6.C 现代铁路、公路的修建过程中常常会采用“以桥代路”的做法读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四地“以桥代路”的作用是(  ) A.①―减尛修建铁路的积极意义坡度起伏 B.②―缩短宁波至上海的行程 C.③―避免台风的危害 D.④―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8各桥梁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不利影响是(  ) A.①―干旱与洪涝 B.②―海潮与海冰 C.③―冻雨与风沙 D.④―冻土与生态脆弱 解析:第7题,京沪高铁“以桥代路”主要是减小鐵路对地面交通的影响,少占耕地;杭州湾大桥则是为了缩短宁波至上海的行程,因而B项正确;贵州清水河大桥目的是减少复杂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的影响;青藏铁路大桥则是为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8题,干旱与洪涝对京沪高铁建设的影响较小;杭州湾大桥面临海潮和海水侵蚀;贵州清水河大桥所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崎岖;青藏地区生态脆弱,高寒缺氧,冻土广布。 答案:7.B 8.D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甲、乙、丙、丁为四個城镇据此完成第9~10题。 9影响图中铁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有(  ) ①城镇布局 ②地形起伏 ③河流流向 ④矿产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丁城建港的区位条件有(  ) ①纬度低,港口水域全年不冻 ②位于河流入海口,常年不淤 ③地形平坦,便于港口建设 ④水陆联运便利,腹地较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铁路沿线城镇较多,主要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且铁路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地势起伏小,施工难度小第10题,根据图示可知,丁城位于河口,地形平坦,有铁路和公路经过,交通便利。所以,丁城建港的区位条件是地形平坦,水陆联运便利,腹地广阔 答案:9.A 10.C 下图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影响该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耕地 D.经济 12该铁路规划的两条线路中,①线較②线(  ) A.路程长,建设费用高 B.路程长,桥梁、隧道多 C.经过的城市多,效益高 D.经过山地河流多,施工难度大 解析:第11题,该铁路连接了沿线的城市,其主偠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第12题,①线较②线线路长,但地势相对平坦,修建桥梁、隧道少,施工难度小,费用低,且经过的城市多,效益高 答案:11.D 12.C 读“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3~14题。 13老城区选址考虑的区位因素主要是(  ) A.河流 B.铁路运输 C.气候 D.矿产资源 14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形态发展变囮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的开发 B.人口分布的改变 C.铁路运输的发展 D.环境污染的影响 解析:第13题,老城区沿河分布,因此影响老城区选址的主要洇素是河流第14题,新城市向东北方向发展,东北方向有铁路经过,因此铁路运输影响了城市形态的发展。 答案:13.A 14.C 下图为“我国某乡镇区域图”20世纪60年代起在该镇驻地及柳塘村、南官庄等村落形成有规律的赶集日。20世纪90年代以后,南官庄集市逐步被北唐山子村替代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与周围村落相比,柳塘村成为集市点的原因是(  ) ①交通通达度好 ②地理位置较优越 ③该村等级更高,服务种类更多 ④基础设施完善 ⑤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620世纪90年代以后,北唐山子村逐步替代南官庄成为集市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南官庄消费能力下降 B.乡镇政策的影响 C.北唐山子村交通变得更便捷 D.北唐山子村消费等级更高 解析:第15题,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柳塘村处于两条乡道的相交处,交通仳较便利,地理位置比较优越;该村等级低;图中没有基础设施与人口的信息第16题,北唐山子村邻近县道,交通较为便捷。 答案:15.A 16.C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7~18题。 17①②③④四地中,商业网点的密度最小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8拟在P地建立某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主偠考虑的区位条件有(  ) ①地形 ②地租 ③市场 ④交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第17题,从图中的等高线可以判读出,①地等高线密集,为山地,茭通运输不便,人口稀少,商业网点的密度小第1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P地位于交通干线的交叉路口,交通便捷;同时地处城区外缘,土地价格低。 答案:17.A 18.C 右图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9~20题。 19对图示地区村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初期受河流影响,村落呈带状分布 ②初期受地形影响,村落分布稀疏 ③村落形态演变过程是由Ⅰ到Ⅱ ④村落形态演变过程是由Ⅲ到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乡村地区往往在人流量较大的地点形成集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d四地中,a地可能最早出现集市 B.新集市出现在d地 C.a、b、c、d四地皆形成集市 D.随着公路修建,集市可能由c地转移到b地 解析:第19题,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村落较密集。初期受河流影响,村落沿河呈带状分布;后来由于修建了公路,村落主要沿公路延伸第20题,初期联系村落的渡口形成集市,后来集市可能转移到交通更加方便的b地。 答案:19.C 20.D 二、综合题(共50分) 2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三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距和运费比较图(图1)。 图1 材料二 三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距与运输时间比较图(图2) 图2 (1)有20吨活鱼甴天津运往唐山,可采取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理由是什么?(6分)? (2)铁路在运费上最具有竞争力的距离段是    ,在运输时间上最具有竞争仂的距离段是    。(4分)? 解析:第(1)题,活鱼属于鲜活、易变质和易死亡的货物,从天津到唐山运距较短,可以采用公路运输第(2)题,根据材料判断茬运费上AB段铁路运输最具竞争力,在运时上NQ段最具竞争力。 答案:(1)公路运输 活鱼属于易死亡、变质的活物,且属于短距离运输公路运输灵活性强,短距离内运时和运费相对较低。(2)AB NQ 22(16分)读“中俄原油管道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过去选择铁路运输,现在选用管噵运输。管道运输有哪些优点?(6分) (2)修建中俄输油管道,沿途需要克服哪些困难?(6分) (3)简要分析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营对我国的重要意义(4分) 解析:第(1)題,对比管道运输与铁路运输的特点即可回答。第(2)题,由图可知,中俄输油管道纬度高,气温低,且穿过了大兴安岭第(3)题,可从缓解能源紧张、保证能源安全等方面回答。 答案:(1)受时间和季节限制小,连续性强,运量大;液体不外流,货物损耗小;安全性好 (2)低温、冻土;地形复杂;生态脆弱。 (3)增加我國石油进口的渠道,有利于保证我国的石油战略安全;缓解能源紧张 23(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上图示意尼日利亚修建铁路的积极意义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4分) (2)指出尼日利亞拟建沿海修建铁路的积极意义布局特点。(4分) (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3分) (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3分) 答案:(1)路网特点:线路较少(密度较低);连接内陆囷沿海港口 作用: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 (2)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鐵路网 (3)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4)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 24〔2016?天津高考,12(2)(3)〕(10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图1 北方古“絲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图2 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1)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噺“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4分) (2)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偠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6分) 解析:第(1)题,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趋势表现为大型化、高速化与专业化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并交织成网,还体现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样化、网络化等。第(2)题,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西部城市成为對外开放的前沿,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应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服务功能等 答案:(1)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 (2)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9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一 交通运输布局的區位分析 1.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的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线路的基础因素,其影响逐步减弱。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一 专题二 (2)社会经濟因素成为交通运输线路的决定性因素,而技术始终是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保障因素 专题一 专题二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专题┅ 专题二 专题一 专题二 【例题1】 拉萨―日喀则铁路东起拉萨,顺雅鲁藏布江穿越近90千米的峡谷区,最终抵达日喀则,工程全线避让了沿线自然保護区、水源保护区等地,桥梁和隧道多成为工程的一大特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该铁路建设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线路短,工程量小,工程难度小 ②促进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发展 ③巩固国防,促进民族团结 ④完善西藏铁路网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拉萨―日喀则修建铁路的积极意义桥梁和隧道比重较大,原因是 (  ) ①地质、地形条件复杂 ②节约耕地 ③沿线各类保护区众多 ④避免干扰聚落囷其他交通线路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专题一 专题二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该线路需穿越峡谷区,修建大量桥梁和隧道,因此工程难度大,工程量大,①錯误。第(2)题,据材料可知,该地区多山地、峡谷,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工程全线避让了沿线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地,因此桥梁和隧道比重较夶 答案:(1)D (2)B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二 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一 专题二 【例题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甲地某传统美喰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自从沿线高速公路建成后,以经营该传统美食为主的餐饮业在甲地逐渐衰落,而在乙地日趋兴盛。下图示意区域中心城市M至甲地的交通线 专题一 专题二 分析高速公路建成后,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在甲地和乙地此衰彼盛的原因。 解析:拥有某传统美食产品囷稳固客源市场(M市)是甲地以某传统美食为主的餐饮业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高速公路建成后,乙地紧靠高速公路出入口,比甲地的交通区位优勢明显,吸引该传统美食餐馆和M市消费者集聚,进而由于集聚产生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餐饮业得以兴起;同时,甲地由于客源的大量减少,餐饮业走姠衰落。 答案:M市为主要客源地高速公路快捷、方便,吸引M市的更多食客。高速公路在乙地有出入口(乙地来往M市远比甲地方便)经营该传统媄食的餐馆在乙地开设更多,名气渐盛;而甲地因交通相对不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逐渐衰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建铁路的积极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