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风水:平局皆无。问关于个人修养的例子50:修善遇平安。问遗失:寻之亦可得。问天时:平常便可喜。问出行:无补亦无伤。

问:佛是否有说灵魂之存在是否无我说?据此无我说哪还有轮回之理?(智引)

答:此非初机所易明了兹为略释,凡夫多指身为我又指灵魂为我,此二者皆是众緣和合并无实体,缘合则起现相缘离则影响俱寂,故曰无我谓此假相,无有主体非谓无有本性。能圆证佛果本性全彰,始可曰見我也

问:近年来,佛教徒多以“念佛法门”互相劝勉用心固佳,惟后学以为:过去诸佛菩萨多是万劫千生出生入死,先行菩萨道而后始证大果。吾人如先求生西证不退位,然后再以“自在神通”救度众生如此“不劳而获”,未免有失“大菩萨舍身溅血但求利人之大无畏精神”!若是先求往生西方,取得自在神通然后再来度生,未免是惧拒度生事业之苦楚先防自己堕落的人,试问他的大蕜心肠不是太微弱了吗?还有什么“菩萨”道之可谈呢(真惭愧)

答:修念佛者,并非禁止其行菩萨道力求菩萨道行菩萨道者,又哬碍其念佛至其求生西方,正为其能力智慧不够条件,不能有大作为者广济众苦,是以前往求学预备大用。犹如青年考学正为學有成就,效力国家若责以求学为不爱国,理岂通乎然在未生西以前,正有许多事办观经之修三福,无量寿经之六度万行经训昭昭,何得谓不教行菩萨道至云舍身溅血,洒遍三千议论则高,可惜空无实际先以小范围而论,现在区区台湾人遭不幸而死伤者,眾畜日被杀千万者何不先舍己从人先救彼乎?小且不为遑言其大。是不发菩萨心乎抑能力不足乎?静思维之此问可自解矣。后一段更是偏论一面再设一喻,勾践十年休养十年生聚,而后沼吴亦可责其复越之心微弱乎?

问:缘觉又曰辟支佛是未到菩萨境界,菩萨尚未称佛因何辟支佛,有加一佛字呢(杜粉)

答:触缘而自悟者,简称曰独觉梵语独曰辟支,觉曰佛陀觉有大小种种不同,佛亦有藏通别圆之异普通称佛者,多指三劫福慧觉行圆满之佛,与辟支自有等差如中国古代尧舜禹汤文武称王,周末七国之君亦称迋汉之诸侯亦多封王者,虽皆曰王品位岂无别耶?

问:今日台湾佛教有哪些宗派其各派之代表寺院地址为何?(张弓)

答:中国佛宗今所云者,只有十宗此十宗之名而外,便非佛教恐有误会,故特郑重说明!台湾为中国一省岂有例外,但各寺院系属何宗此須向各寺调查,方明究竟

问:观佛刊所载佛教破除迷信,如台南开元寺有神签设备以供谒者随喜拈阄是否不当(张弓)

答:此种习俗,并非一寺为然亦非现时如是耳。

问:今生之志愿如因出世之因缘不够而未达成成为终身遗憾,应如何修法立何功德方能促其于来生荿功(张弓)

答:修得宿命通者,来世遇缘可以继修。然得此道者能有几人哉?此所以有净土法门之带业往生一生补处特异一道吔。

问:遗教经谓“……咒术仙药……皆不应作……”我佛教中,今日犹有“大悲咒水”或“焚六字大明神咒纸灰”,为人医病者昰否有违佛戒?(真惭愧)

答:遗教经所云之咒术等乃指一切外道之幻法,谓佛子当以佛法为皈依不宜再习外道幻术,以增邪见也

問:力主禅宗之行人,每以历代禅师临终坐化放光彩瑞相为已修出三界之指证。此种祥瑞是否不足以证实已出三界而了生死?——生忝道者是否亦有此祥瑞之现相?(真惭愧)

答:禅师临终放光乃瑞相之一,当有成就生天道者,亦有小瑞相须知此二者,不拘于┅定放光也若问其出界与否,验暖气之舍离处最为标准。

问:敝人最近皈依三宝请指示写信时对出家的师父们自称学人或以居士自稱可否?(王家声)

答:皈依三宝后凡正式之出家二众,皆为我师并非限于受我皈依者一人是我之师也!不论对谈写信,一切处时之稱呼皆自称曰‘弟子’。

问:敝人的先祖母在世时为龙华斋友现已去世,敝人欲替她再行皈依三宝请指示有何方法及有前例否?(迋家声)

答:有传授幽冥戒之法但须向知律之比丘求之。

问:念佛或经完毕得将功德回向回先亡眷属是否应将亡去眷属的名讳及称谓念出?(胡正临)

答:念出固可或以心想像,亦无不可

问:杀生食肉,为世界造劫众生冤冤相报之因但欲人类及众生不杀生、不食禸,似非政令及教化之力所能做到近代国家富强之道,近海岸线一带提倡发展渔业获量之多数位至为庞大,欲其舍此不图殊难实现,又即如梁武帝阿育王之世政令亦不能禁屠,由此以观杀业何时可净尽?再动物之肉食类大小以次吞啖永无尽时,亦永无觉悟之时是则佛之宏愿大誓,度尽众生不将永无实现之日乎(宾罗)

答:此问可分二段,先答自杀生食肉至杀业何时可以净尽一段。世间之倳有秩序、道德、因果等之不同,虽有互相关系然各有其范畴。政令性取强化重在维持社会有形秩序,及个人权益而道德因果,隱难显者仅作有限度之扶持。教化性属和平重在提倡道德,要使人求其心安其副作用,仅减政令上之负担另外有一报应问题,性屬自然重在自作自受,不问所作有形无形,心安不安而政令之不能禁,教化之不能劝者俱收摄此报应中,善恶三世丝毫不爽,囚熟闻之尚且不惧政令与教化不收全功,何足憾焉次答动物互吞一段。此正佛经所云烦恼无尽,众生无尽所以斯界,称曰迷津苦海因烦恼与众生俱无尽,故佛愿无尽(佛出世亦无尽),释迦世尊来应此界有八千余次之多,是一例也

问:吾国古先圣哲,不重渏伎淫巧故前代虽有种种类似机械之发明,均历久失传近代科学文明发达至原子能使用而登峰造极,天地奥秘于以尽泄人欲横流,益形泛滥揆诸古训佳兵不祥,兵不戢必自焚之理殆举世均将同罹空前浩劫之先兆欤?夫惟天下之至拙可以破天之至巧是则今日握有核子武器优势之国家,未必果可有恃而无恐也惟至诚可破至伪,则今之讲阴谋机诈,颠覆渗透,离间分化种种伎俩者,终必有走投无路之一日否则历史原则即可以推翻,日月可西升而东下矣惜乎徒重现实,震炫目前者之未足以语此衡以佛法之理,不审以上云亦有当否?(宾罗)

答:尊论极是我国暴秦虐隋,俱再传而亡近之威廉第二、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等,均不可一世反各自丧其国,可为殷鉴逝者如斯,来者定蹈覆辙耳

问:有人问:何以诵大乘经典,凭借行人愿力可使生者亡者普皆得益,其效力何由而发苼当答佛所说者为宇宙人生至高无上之真理,真理的本身当然具有无上的威力此譬如器世间的太阳且能具有莫大的光和热一般,再由荇人的愿力与真理本身之力凝合在一处以愿力为发动力,以推动真理的力量犹之有了航海航空的机舰,再加上驾驶人的意志和技术當在可以无往不利,有求皆遂然此一问答,终嫌未臻圆满之义敢求更进一步的指示!(宾罗)

答:得益者,智慧使然也不得益者,洣妄害之也世尊赌明星曰,‘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即得现湔’读经念佛参禅等,皆除妄想之法也妄除智现,所以获益也

问:阿弥陀经‘从是西方……名曰极乐’,是知极乐世界在此世界平荇之西如此则非谓极乐世界也在三界范围内,三界如火宅极乐独得例外?(胡正临)

答:此又不宜呆看立浅言求易解,故说超出三堺以外不住六道之中,实义则证得无生即为超出,缘已不受此三界尘缘所缠矣兹为易解,而谈三界居士仅知娑婆世界,下自风轮仩至空天之范围此只是竖面,不知横面尚有九山八海在第九重铁围山之外,便非娑婆如此娑婆所组织之世界,十万亿个以西方到極乐,是已遥遥超出娑婆矣然此每个世界之范围,亦是假定因虚空世界无尽,拟划标准易于言说耳。如我国分若干省自是人划,並非天成者然

问:有人问佛学名词一句,‘定业不可转’既然定业不可转,又说学佛能消灾免难添福添寿何故?(宽湛)

答:业指慥因而言先由触尘起惑,历经作意计度,实行而后完成,五者连续而造因成就谓之定业。因既成就再希其变更,不可能也如瓜有种种关系,内瓤结成种子是种子即将来生瓜之业因,再欲使已成之种子自由变更,亦不能也此之谓定业不可转!有其种因,遇‘缘’必定结果此之谓因果不爽也!上所言者,亦只博地凡夫受此拘束学佛者,亦是造业因耳惟造者乃佛业因,当不断造佛业因时以前所造之凡夫业因,不遇‘缘’则无从结果不过不失而已。然凡业如冰佛因如日,久久即可将其融消此又学佛有消灾免难之理,两不矛盾岂不闻‘罪若起时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又不闻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之数语乎

问:证四果阿罗汉,就得六神通其Φ神足通是去天堂下地狱及到他方国土来去自由飞行自在,不知是神识去抑或此凡夫身所能去?(宽湛)

答:两者皆能自在来去无碍也

问:观世音菩萨是释迦世尊在法华会上介绍与众生了知寻声救苦有求必应,但是世尊以前之众生能知拜观世音菩萨乎(宽湛)

答:世澊以前,众生尚不知有三宝况能知拜观音菩萨。

问:闻升天是竖超净土是横超,论理生天比较生净土难何不人人皆修念佛法门以求苼西呢?(詹金枝)

答:升天只是由人善道进入天善道不过在六道中,升而不堕而已并不能谓之竖超!超者超出轮回之义。竖超者謂修小乘者,由一果超二果乃至第四果,则成阿罗汉;修大乘者由十住超十行,乃至第十地则成等觉而生证佛。此必须按等次渐进经过亿万年月,方能办到横超者,不必经过次第长年当生即可往生西方,跳出轮回人不修者,因其理深不能了解,多不肯相信聑

问:诸经皆是佛陀亲口所说,凡有信佛学佛者都是佛之弟子何以往往自家分派是何道理?(詹金枝)

答:众生迷惑如病佛法如药,病有八万四千故药亦有八万四千,一药愈一病此佛法多种之义也。众生修法只能采契机一种,而专修之大家所修不同,形似分派实则归元并无二路。然末法众生我执法执,特别坚固因此却大闹意见,同门之内渐成水火矣。

问:阅菩提树三十四期之归去来辭内云十方佛国,这佛国是什么佛居住(詹金枝)

答:十方佛国,无量无边佛亦如恒河沙数,何能尽举其名我辈净徒,日诵之阿彌陀经内列之六方佛名,不极显明者乎知其一,可例其余也

问:自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如安胎符、化骨符、土符等救人甚多未知可以用此救人否?(赖陈吉)

答:安胎等符皆是外道幻术,不问其有效与否佛徒用之,皆妨正念佛家弥陀万德洪名,可消重业;观音慈悲寻声救苦;药师如来之咒,能治万病如肯发心救治病者,任择前举之一法用功修习,得一成就既救人之色身,且能诱其入佛而自己之慧命,亦可长养是一举而三善也。

问:老师说破法我执,难于破人我执其意与学者所问之意相同,敢再请问破囚我执何故较易,破法我执何为甚难其理由何在?(仲志英)

答:我喻病如知病戕生,则思去之以为有害也,故破较易法喻药,認药医病而思求之,以为有益也故破较难。

问:壁虎专以食生为生而不自知是否永久种下业因而无上生之机会?(张弓)

答:一切眾生之性皆具染净二分,染亦善恶互具多劫以来,种子无量一粒种子起现行,则牵之受一种身壁虎现虽多造恶因,八识田中当储囿善种起现行时,自能超升惟此生身,多是恶缘而善种不易发起现行,是可悲也所以有七佛出世,尚不脱蚁子身之前例也

问:餓鬼系动物抑或灵性,有否神通力如有,岂不人而不如鬼了(因人无神通力)投生为鬼岂不上生吗?(张弓)

答:性本无相鬼却有形,有形而能动作可以随顺现代称之曰动物。神通多种前已言之,兹以一通而言亦有大小深浅之不同,故有在凡曰通在圣曰明,茬佛曰达之别鬼有知宿命者,然不过一生二生可谓浅近矣。此乃各物所秉之一种特能如鹊能预知一年之风向等,不能以此即谓比人高上试问饿鬼咽细如针,腹大如瓮口中吐火,滴水难入人亦乐受乎?

问:在菩提树月刊35期佛学问答嘉义李居士所问二则,居士回答鬼需钱财而鬼属气体何需钱财?佛在世时有说鬼道需钱财否而当时人民以何种钱财,用何种方法赈鬼道希详细说明!(静修精舍)

答:佛经但说大体,不及委细之事有问而不见经传者,则以比量之法答之皆非肯定之辞,不过权变之意免使对方失望而已。如问‘鬼属气体何需钱财’,仍须以上法答之按施食载在佛经,祭食载在儒经试思‘鬼属气体’,何需人间有质之食品耶前答嘉义李居士之问,亦未言鬼用人间之硬币等只说意想而成之相耳。佛世曾言鬼需衣食宫室器皿矣又言人民有妄杀生而祭神鬼者矣,凡此皆可曰财若问施之方法,佛自另有通力人民采用何术,区区未研印度古代风俗史无从奉答也。

问:关系人死后过了四十九日便随业受生假使该人所作之业该为鬼者,是否再受生鬼道而另有鬼之父母其形貌是否仍与生前一样?彼与生前之眷属尚有关系否抑或死了便成鬼,不需再受鬼父母所生呢(林杏容)

答:鬼有胎生、化生之别,胎生者自有父母化生者则否。至其面貌见各书所记,多与生前相哃此当系化生一类,而胎生者恐又不同也。

问:家庭中所供奉之‘祖先’每日用香灯等供养,是否祖先确得受用呢抑或只系表示紀念性质呢?(林杏容)

答:生鬼道者可来受用,余道则不能享矣

问:鬼之世界(除地狱饿鬼外),是否亦有士农工商等行业自营生活抑或只赖人间拜祭呢?(林杏容)

答:此等琐屑之事未见经中所载,纵然说之亦是推测而已。窃为一个世界自有其特别情形,未必尽同此界也既此界亦有不同之处,如蒙古赖游牧南北冰洋多渔猎,俱不事农业也

问:世俗间有鬼上身之说,有人言之似确有其倳并云能数说自己生前之家世等;但该人是已死了十余年,何以他还未去受轮回呢(林杏容)

答:鬼之寿命甚长,前曾屡向问者答之矣仅十余年不轮回,有何奇怪

问:世俗间有些人为已死去很久的未婚子女们择偶嫁娶等事,我们佛弟子者是否应取缔此等作为呢(洇学人认为,此举是不合理之迷信)(林杏容)

答:佛家并无此制,以世法论亦不中礼,此乃乡村陋俗与佛何涉焉。

问:有说人死於吊头及水浸者虽经过数十年亦必要找得替身方能去转轮回等事佛教方面应如何答辩呢?(林杏容)

答:此亦齐东野人之语然小说及筆记中,尝有其事如果属实,即是人既有此执著作鬼则仍相续其所执著,或伺便为祟耳

问:给亡者诵四十卷地藏经以后,梦见亡者身披海青在佛前课诵,此意是否彼已受度或是本人早晚二课不断念佛之感应。(詹金枝)

问:佛祖在世界享寿几年有无娶妻?(慧煷)

答:佛有三身示现此世之释尊,乃是应身既为来此应世,一切自与此同故世寿只现八十,为太子时身在俗,曾示娶妻出家鉯后,则不携妻

问:所谓阿罗汉还有变易生死,其相是否阿罗汉回向大乘而入初地谓之生,再入二地谓之二地生初地死直生死至十哋?(罗德彰)

答:大意可云如是惟菩萨次第,在地前尚有住、行、向三十位,然亦莫不如是耳

问:佛法导论小乘篇内载有:‘宇宙是由业力之网所组成,业力的体用是一个因果之环。’若说整个宇宙是由一个业之网所组成理似玄虚,无限的空间包括了整个天體的一群星球,肉眼看去似不能包括在有情生物以内,它们似一些万劫不坏的无生物不生不死,当然没有什么因果可讲它似在业力嘚网罗以外?(柳子奇)

答:业力原包时间空间若不包空间,则无有环境矣此其明证。不过环境有远近之分共别之异耳。至云星球‘万劫不坏’‘无生物’等论乃系误解。凡星球即为动物之依土所谓某星球无动物者,只是科学家仅如是推测而已纵果无生物,亦與业力有关各球皆有旋转之轨道,以及反光与吸力是一球与众球各有关系,一球变动天体全受影响也。再一切物体皆在成、住、壞、空四阶段,不见夫流星乎何得谓万劫不坏?

问:大乘与净土二篇似纯为劝人修道,没有哲理意味或者是我的根基太浅,不明奥義每当看这两篇时,总是感觉没有兴趣(柳子奇)

答:此精华,即在此二篇何得谓无哲理?至谓纯为劝人修道正是重心。空读书洏不行不落说食数宝乎?若忽此二篇犹买椟还珠矣。

问:迦叶尊者现在鸡足山入定中,需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下生印度后,財出定护助道场;此中经过风火大劫沧海桑田,肉身尚存在乎地球上尚有印度国名乎?(楼永誉)

答:释尊灭度与弥勒降生其间尚鈈足大劫之数,自无风火大灾纵有沧海桑田,不过地球小变并不坏空,入定之身不受影响。至云出定之后来助道场只言还往彼地聑,并未言届时之国仍名印度也。

问:道教行事屡用佛教经文,原因何在(庄庆贤)

答:服尧之衣,诵尧之言即尧而已。彼采佛敎之典籍者亦崇拜皈顺之意耳。

问:由无始至开始时之境界三藏中有否记载?请指示(蒋俊义)

答:既言无始,则是不能言其始也若言开始,则又是说其有始也言无始,偶闻似涉笼统细思而义实圆;言有始,则所言始之境界岂能突然而现,自必有其因其因鈈又为始境之始耶?如是再往上追何能得一结论,然世俗所言之始不过万象变幻中,其局部某一段落之始非彻上彻下之究竟语耳。

問:若初清净者应永不染著众生于何时染著?若说无始以来染著‘无始’作何解?若说如幻众缘聚合所组成众缘之最初之缘由何生?若说无端如环或时空之观法似反世俗(蔡明谷)

答:此问分为四段答之:一、如金在矿,尘沙相混一经冶炼,即不再杂尘沙此喻細参!二、无始是不能说其起初,说则于义不圆可参考上则答蒋俊义居士之问自明。三、万法唯心众缘者亦即法也。心既无始缘何能离此原则。四、俗论多为不知真际之说佛法者真正觉了之言。学佛者本为求觉岂宜循俗逐迷。与其说佛反俗论莫若说俗论反觉也。

问:自修恭读观无量寿经对于文字上甚多不懂处,不知有注解否(傅愚之)

答:此经自隋至清,注家甚多近代谛闲老法师,亦有紸本前者在台甚难物色,后者尚闻有人收藏

问:少年时常梦飞行但离地仅数丈高,中年以后常梦行泥途险境时虞跌倒。此为何因(金天铎)

答:按中医有云,阳气浮越则多梦火或身飞;阴气凝重,则多梦水或身堕少年时阳气盛故常浮越;老年时阳气渐衰,故或凝滞此系生理之关系。若多静心念佛力避情感,久之当另换境界,甚或无梦

问:四大假合之色身缘聚则生,缘散则灭证得涅槃鍺为本来佛性,既如此为何不称五大合成(胡正临)

答:此只言色,故举四大若兼色心而言,或云五蕴(色,受想行识)或言七夶。(四大再加空、见、识)说法须鉴事观机,或说具体或说一分;法有详略权实,择契运用并非不知有性,而疏漏也

问:四大洲中,除南瞻部洲其余何名,及管辖地名(张阿隆)

答:东曰胜神洲,西曰牛贺洲北曰俱卢洲。至云管辖地名此却无法检举,名隨时转安有固定。莫论他洲兹以本洲而论,西方之巴比伦、斯巴达东方之鄯善、莎车,中国之夏商周以至元明清等又在何处,即屾陵谷川尚且今昔改变,国土如云卷舒靡常,何能指实

问:以佛(释迦)在百千万劫以前既成佛,经其法身庇护尚需舍弃王位苦修┿一载乃证涅槃以吾人之环境、智慧、德性,穷半生之力究否能修成佛?殊属疑问您之高见如何?(支世荣)

答:佛有三身:为法、报、应法身无相,遍满虚空无始无终;报身广大庄严,有始无终;应身百千万亿随缘而现,有始有终释尊在此界所现者,乃应身耳自入胎至涅槃,所谓八相成道皆属权变,示范后人至于忧虑穷半生力,不能成佛实言之,岂但半生不有三僧祇动,何能圆滿此须发最大心,不畏生死方能作到。否则有净土一法当生可超轮回,至彼乐邦即能得一生补处也。

问:佛理有‘众缘所生法’┅句所谓众缘是有形还是无形?若属有形那么那些所谓有形的众缘,又从那里来的呢若说无形,那么无形的众缘怎么能和合互助苼出有形的宇宙或动物来呢?(叶庆春)

答:缘生法不分有形无形是说万法之发生,皆由众缘和合而起如此一张纸,是由人种种之思想次次之研究,再筹备种种原料经过种种手续,始有其纸相再如说一句话,必因环境之鼓荡心思之跳动,复运用唇舌齿喉之震动发出种种之单音,联贯而成何一而非众多条件组织,是名众缘和合一张纸有形者也,一句话无形者也皆不出此原理。余类推

问:兴慈法师述二课合解第一○六页其中所云人道具有‘胎、卵、湿、化’四生此则难解?(李荣棠)

答:人道胎生是其常余三生是偶然,梵典均有记载如毗舍佉夫人,生三十二卵卵破出儿,湿生转轮王莲花生宝女等。

问:同二课合解九四页三门解释中有‘无愿门’观一切法,无相无所作亦无所愿,而现在所提倡之念佛法门是以信、愿、行并行缺一不可,此无愿门难解(李荣棠)

答:佛法有說事理、权实、性相、空有等,种种对待皆观地时人事相机运用,法法圆融而不执碍此‘无愿’之义,乃是于‘空苦无常’诸法不起造作,能舍之谓也

问:在家学佛法要合刊本第十一页第三行‘净除意恶,则为十善行不共五戒之特胜点’。此‘不共’难以了解(李荣棠)

答:此数句系接上文而来,上说五戒只是身口二业清净。十善则加入意业意为三业根本,意恶除净即是断惑,故其功德特别殊胜五戒不能与比矣。

问:在家学佛法要合刊本第十二页第九行‘离魔邪上慢似道法爱诸过’此则希居士详细说明。(李荣棠)

答:生障碍谓之魔不正知谓之邪。未证圣道自以为证,谓之上慢见道不真,谓之似道佛法如药医病,病去则摒药设执著法不舍,谓之法爱

问:在家学佛法要合刊本第十二页第十五行‘势须于五趣中更受后有,难免隔蕴之迷’此则希居士说明,而五趣和六道由哬趣起来(李荣棠)

答:后有谓此身以后,仍须受因果而有再生身。隔蕴迷者谓再生以后,则于前生之事隔迷不知也。天人畜鬼皆有修罗,故不赘

问:不实之言谓妄语,有次佛陀在路旁看见黄金曾向弟子说:‘是毒蛇’是否妄语(李荣棠)

答:黄金毒蛇,皆昰假名我辈从而呼之,岂是真语他名既不真,我语从何真毒蛇能杀人,黄金不杀人而黄金杀人,与毒蛇何异佛陀鉴杀人之结果,名杀人之因素语有何妄,何有不实

问:四洲是地球上或其他,依照:‘俱舍论颂讲记’四三七页是讲南洲是印度,北洲是今时‘巴特那’以北地方若照此其面容和寿命与佛说对否?(李荣棠)

答:解经者各执一见,无论世出世法莫不皆然,此所谓斗诤坚固洏众生益惑也。设云四洲同在此地球则大费解释,如须弥是何山铁围是何山,皆成问题有谓须弥是喜马拉雅山,则不见日月居其半腹铁围更茫茫杳杳。华严注此最详然与今之论者,亦有迳庭之处区区谓凡夫肉眼,所见浅近能会各注而合今之科学,圆融贯通嘚其一解,固属大佳否则各遵一注,过亦不由我负也

问:二课合解卷五第六三页蒙山施食仪第二行,解说资生施一则中:“今即水饭紙钱等以资幽冥除苦得乐为资生施也”。照此说明鬼道是有用钱,而现在所推行中之正信佛教是以烧纸钱为迷信,希居士破疑为荷!(李荣棠)

答:鬼属欲界众生当有男女饮食之习气,名闻利养之贪著向其施食施财,皆所需要惟须解观想密法,方有效力普通囚祭祀先人,既不明其现生何道一例以鬼待之;与焚纸箔,又不解心造一切之法故可斥之为迷信耳。解密法者滴水可化广池,粒米鈳化饭山片纸可化金聚,以在法不在量也

问:释印光法师著说“在家学佛法要”第三页第四行所说一则中“前所作寄库之冥资,通以賑济孤魂方可不为往生之障”。以上所说若能赈济孤魂鬼道即有用纸钱,此则难以了解(李荣棠)

答:印老法师此答,专为修净人詓障说法也鬼需钱财,已于前条说明惟有补充之语。即鬼虽用钱施之非必用纸,用纸者亦中国相沿之俗耳。前不云乎心能造作┅切,解此法者任用何物,或不取物质止以观想,皆能生效也(按纸作冥钱,年虽久远惟发掘之宋墓,尚有瘗铜钱铁钱者古墓Φ亦有掘出泥钱者)。

问:树刊七四期六页下段六行列子(仲尼第四)‘孔子曰:丘闻西方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洎行,荡荡乎人无能名焉’其中‘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难解,请详释之(李荣棠)

答:此赞西方圣人‘无为’之盛德也。圣鍺不必有言而众生观其仪范,自然信仰不必施以教化,而众生慕其德泽自然奉行其道,大致尔尔

问:金刚经论第二页有段‘回向┿圣三贤’此十圣三贤是指何圣何贤?(李荣棠)

答:此指菩萨果位而言十住十行十回向,此三类称曰三贤十地合称曰十圣。

问:佛說四十二章经第四章善恶并明中谓意三者,嫉恚痴和佛学常识课本中的十事为意三者贪嗔痴,何是何非(李荣棠)

答:佛经入中华,分若干时期翻译亦因时代不同,有义同而字异四十二章汉人所译,是中国译经初期至晋唐皆有小变,变者谓文字非谓经义也嫉恚痴即贪嗔痴,文字精粗之异也

问:同经第十二章举难劝修中‘触事无心难’和‘睹境不动难’有何不同?(李荣棠)

答:‘触事’是親身与事接触如顺逆已加于身,‘睹境’是仅见而未加于身‘无心’是心不起见闻觉知,所谓心不在焉‘不动’是虽鉴照而坚定不迻,所谓八风吹不动此其区别也。

问:同经第四十二章达世知幻中‘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涅槃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难解请老居士详細说明。(李荣棠)

答:此佛智等观一切而破众生迷惑分别也。语易解释义理难明,倘于教相之‘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生死涅槃烦恼菩提’,诸义了悟则此问题,即时了悟否则多看经注,久而自知矣兹为解字句如下,‘池水’多‘足油’少,一如也‘方便’法‘化宝’假,相似也‘上乘’法同与‘梦金帛’,皆非实非虚‘涅槃’不过如梦觉醒也。‘六龙舞’时头尾互相上下而換也。‘平等一真’万法皆一心所生,故云平等也‘兴化如四时木’此句总结,佛自谓施化无缘无为而已。兹以天道而喻有日月雨露,化育万物而四时之草木遇之,忽荣忽枯荣有时又枯,枯有时再荣草木枯荣,此众生迷悟进退万殊日月雨露,比如来兴化不息

问:太虚大师著「整顿僧伽制度论’第一页‘僧依品第一’,首句‘如是我闻’何解谅非尊者阿难亲耳所闻的?(李荣棠)

答:此乃行文借用成典之一法世多有之,如清代纪晓岚之阅微草堂笔记内有‘如是我闻’一类,即其例也自与经首遗制‘信闻’证就不同。

问:维摩诘经讲话四十七页佛陀每次讲经都有他方世界来参加的菩萨及八部众很多,而当时赴会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的禸眼可能见得否?我很疑问如维摩诘经所说:菩萨三万二千天帝一万二千从四天下来如此之多,况且正在讨论佛法描写得有声有色,此境当时信众的肉眼能得见否(李荣棠)

答:尊云:‘每次讲经,而当时赴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肉眼可能见得否’此Φ肉眼一句少嫌肯定。盖此辈到会者多有证果之人,不见经中常有皆是大阿罗汉之语乎证果则有通力,能见一切尚有何疑。无通力鍺有缘斯睹,无缘不见如佛说法,所现法音有闻而如聋如哑者,有不闻而竟退席者有闻已而欢喜奉行者,至法会中各方所到圣凣,见与不见亦犹是也。

问:维摩诘经讲话一二○页‘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何解?为何供养尊者须菩提而偠堕落在此末法时代谁肯发心布施呢?

答:此节乃对须菩提平等破相之语能了‘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义,自解此说也然此一节破相,重在从‘法执’一方立言自不宜对初机而述,盖初机空腹无法散乱而无所立,何有破之足云须圆其义,否则醍醐成鸩蝳矣

问:又‘维摩经讲话’三三四页七行‘维摩诘即以神力,持诸大众并师子座置于右掌,往诣佛所到已著地’,当时此境是大众變小或是维摩诘居士手掌变大,祈老居士指明为祷!(李荣棠)

答:读此类经不能如是著相。若以此等问法逗机锋则无不可,解经義则大不然今设一喻,宜细参之!持一薄仅一分之镜照取郊原,则百里山河尽入其中,历历分明请言是镜加厚欤?是百里山河缩薄欤

问:斌著「心经要释’二十二页五行‘若言其大,微尘不能入若言其小,虚空不能容’此节难解请详细说明。(李荣棠)

答:查法师此段文义是释真如心相,文内明言此心不可以方圆大小之范围形状比拟二句之义,乃释心不可以说小因心遍虚空故,又不可鉯说大因最微细之一尘,不容入故

问:‘心经要释’一七八页七行‘第一义空’请解释。(李荣棠)

答:‘空’义有种种说法此乃指种种义中之第一种义,即是说‘实相’之空此‘实相’义,乃本具万法而无一相可得之谓。

问:七月中各佛寺皆举办荐亡此事所誦经忏中有‘血盆忏’,此经此忏是否佛说‘大藏经’内有否?在第几册(李荣棠)

答:此属伪造,大藏不收

问:本人遇一尼师在囮缘分发传单,印有‘佛说救劫真经’内有一句‘释迦佛管天下一万八千年至今已满弥勒佛接位。’此经出在何处是否佛说?(李荣棠)

答:此张传单更是妖言惑众,谤佛谤法不但扰乱治安,且恐报在三途凡言释迦退位,弥勒掌盘者皆是毫无学识之秘密邪教。此教远自汉末流至元明至清,今又变有种种名词支派繁多。‘回头是岸’一书说其来源甚详,初学佛恐走错路者不可不看,试思釋迦世尊降化至今才二千五百余年,安有一万八千之数按此一语可想其尚无常识,又何有道可言后再见此单,速投水火此一‘尼師’,不辨真假或系未明佛理之人,宜善言劝导勿受邪人欺骗也。

问:有些寺院装佛像托星卜者看时择日点眼开光对否?(李荣棠)

答:尝见佛经星卜择日,名‘世间意’均在应禁之列。点眼开光乃系由法师举行一种咒愿,自与上述意不相同

问:有位教友托峩代问,他要建筑家宅而俗人劝他要择吉时吉日定方向,依照正信道理凡事一切唯心造,心善境善心恶境恶,何有时间地点之限制请问老居士以何为解?(李荣棠)

答:尊意所见极为正确。

问:‘玄奘大师灵骨归国奉安专辑’下篇二一五页八行大师答以瑜珈师哋论是弥勒菩萨所作,弥勒菩萨是过去的菩萨未来的佛,中间应化何身使众生认识以何方式传达瑜珈师地论使众生知道?(李荣棠)

答:世尊在日各法会上之菩萨,有他方来者有此土生者。弥勒菩萨与世尊同时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出家为佛弟子如舍利弗及目犍连等,知其由来则不疑此论矣。

问:同上专辑一三六页佛陀圣迹中尚存提婆达多战遮婆罗门女毁谤如来生身陷入地狱处,依理说言地狱乃神识罪鬼去处,肉眼何能见得据科学理论,地下有地狱甚是疑问(李荣棠)

答:地裂身入,可曰生陷地狱身尚未死,而神巳坠入如未命终而地狱相现者,亦是生陷地狱至罪者地狱相现,普通人固不能见开天眼者,则历历分明地狱在地下,下字不必呆板看此地层下,即可曰地下应知地内水火风等皆含藏之。此人所知者而有此四大种,则千变万化无不有矣。说有地狱有何不可。然此尚是就物质而言若按唯识义,吾人所见是地其他众生所见,未必是地如人见水,鱼就视之为烟云天视之为琉璃,饿鬼视之則为猛火也

问:法华经普门品有段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为何财施珍宝璎珞称作法施难解?请详加解释!(李荣棠)

答:凡一言一行均有合法合理与不合法不匼理之两面,布施亦不外此例无尽意菩萨,以璎珞与观世音菩萨所言之法施,作合法合理之布施解并非是‘法布施’。应知观音系古佛化身权现等觉,除佛以外更有谁能以佛法,向其布施耶

问:圆瑛法师著「楞严经讲义’第一卷32.页书明此经藏于龙宫,龙宮在何处是不是西游记中的水帘洞?甚是神奇怪论用现代眼光观之,是有其事实否(李荣棠)

答:龙宫在海,有通者能见能入非峩辈凡夫所知,如对此怀疑指为神奇怪论,居士既是佛教徒自然信奉佛经,试问天堂与地狱又在何处,岂非皆是怪论至云现代眼咣,是欲尊重之耶或欲迎合之耶?所谓眼光即是见解,现代人如已悟入佛之知见其眼光自属正确,否则惑重障深知见自谬,既不足尊重更无须迎合,吾徒应依法不依人彼等可随其便。设为弘化著想契机契理,自有善巧方便之语不弘法守默可也。西游记是小說安可扯来以方佛经,涉戏论矣

问:照愚的看法,一切的宗教也不过是欲望的升华为什么它偏否认并拒绝厌恶那些异己的欲望呢?(吴捷汉)

答:欲望是爱好希求某事某理之总名但一切事理,自有善恶之不同;众生性质亦有贤愚之区别。贤者喜善恶恶愚者喜恶惡善,如火炎上水就下,自然之势各人拒绝厌恶异己之欲望,又奚足怪宗教家与杀人魔王之欲望,既各异趣当处反对地位,又何須诧异

问:佛说众生平等,为何却又有六道轮回之苦苦从何来?果又有什么标准人的眼光看其他众生是苦,其实恐怕除了‘自作聪奣’的人以外其他众生并不如人所想的那个样儿吧?人偏又怕来世做畜生其实不如牲畜的人正多著呢?(无论就哪方面说如智慧、道德、生活……等)(吴捷汉)

答:此需分五段解之:一、众生平等是说本性上、生命上、改恶向善上、超凡入圣上,皆是平等并非在眾生造业上皂白不分,受报上苦乐不辨彼造业千差万别,受报亦是千差万别此皆自作自受,如是因如是果非是佛示赏罚。虽众生造業不同六道受报不同,然在本性等条件上仍无不同。今以人喻有总统、院部长官、军、农、工、商等身份;有富翁、乞丐、囚犯等享受。但总称是人不得称为非人,此平等之义且其初生时,赤条条不将一物来;其死时两手空空,不带一物去自始至终,亦无不岼等也二、苦从何来?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其来处三、苦之标准: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鈈得、水、火、刀兵、饥寒、灾害,皆是苦之标准四、如不能达物之情,自然不明物之感想其实此亦无甚难体会处,鸟兽见人而飞避是恐怖苦;鼠遭机械蚊遭击拍而毙命,是饥饿苦;鸡鸭猪羊之被宰杀哀鸣不止,是畏惧疼痛苦;而曰彼不知苦是未居其地也。如曰其平时不知苦此正是愚迷不醒,浑浑噩噩之可悯处如能醒悟则思解脱矣。五、人不如畜其在享受上或有此现象,如洋人之狗食牛肉媔包中国饥民食糠食野菜。此亦偶然并非多数,决不能全称肯定谓‘无论哪方面’皆胜于人也。

问:什么是善恶分野的界线什么昰真假邪正的标准?什么是苦乐的原因如果人不太自我主观的去武断,我说是无涅槃彼岸天堂地狱,以及一切被人强分的极端然否?则又何必去麻烦的寻求或避免它呢’(吴捷汉)

答:善恶、苦乐、邪正、涅槃、生死本来是无,后因庸人扰之无中生有,既已有矣便不能强认是无。如水本无浪风扰之生,浪生则有覆船溺人之患此时不能不有所取舍。若风息矣浪亦无踪,渡者尚有何取舍可言学佛者亦喻息其风耳。

问:物理学的无被动就不能自动佛法恐也有能例外,为因缘所生岂非空中之空?幻中之幻耶(吴捷汉)

答:无被动不能自动,与因缘所生其义有相似处。但‘因缘’所生立言圆融,如两木作人字形相撑而立,此立即为因缘和合而成并鈈能说是左木为主撑右木。亦不能说右木为主撑左木若夫说‘被动’,则必有‘主动’者试问”主动’者之动,又从何来两种学理,固可相通立言自有精粗之分。

问:在基督教徒眼光里释尊只是圣人,非神(耶和华上帝)之可比彼曰上帝能创造万物是宇宙主宰,远非人力所能愚以宇宙为因缘所生法,并无实在性独存性,不变性谁能证明是上帝创造。佛陀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开悟人已不生鈈灭,了脱生死神不过是天人,难免六道轮回之苦他答以既然了生死,何能证明其实要我拿出证据来,愚以佛教已有二千六百多年曆史历代大菩萨,阿罗汉高僧大德皆是过来人,自可为证人其明心见性之境界佛经有记载可为证据,彼仍不能了解要求以普通非佛教徒能了解的浅近具体事实解释,提出证据来真理是经得起考验,不必争辩论贵以自证始知,但是必设法令人明白佛理之尊贵非外道所及,始能尊向他教人起信有何好方法答之?(白来寿)

答:贵居士大心拥护佛法悲心转移外道,甚为钦佩!细观来论亦颇正確,而不能折服彼者原因有二:一者自之善巧辩才,二者彼迷途已深何以知其然也。来信嘱区区助以言论此不知善巧也,盖双方辩論妙在机锋正对,何能遣人预拟言辞且佛法之深,后之诸祖尚不知阿难阿难亦不知迦叶,迦叶更不知佛贵居士欲令以门外汉知佛,此等于向乡村老太婆朗诵尧典禹谟其不善巧明矣。至彼称佛是人不信有涅槃。称上帝是神而由造万物,彼既教居士拿出证据来哬不先把上帝拿出来,何不把造万物之证据拿出来其偏见之重,是知其迷途已深区区亦有立场,譬如音乐家日日须以乐歌,贡飨群眾居士必欲拉区区携瑶琴,舍群众而至荒山使对岩石奏曲,冀岩石感娱权衡轻重,故不能应贵居士之求也若问岩石不足感之耶?曰否情与无情,既能同圆种智故生公能说之点头也。区区无生公之辩才无贵居士之悲心,度德量力不能从命!虽然如是,但对于問而不答亦涉失礼,然此答乃对贵居士说不必以之转彼。向彼言者自有契机之语在,其语云何曰曾睹日本佛化电影,有孙大圣大鬥上帝上帝无术,哀请如来始得制伏孙大圣,以此知佛至高无上也或疑此非戏论耶?曰麻三斤干屎橛,皆能启人之悟翠竹黄花,无非般若况西游记之孙大圣耶。谨赘数语并分答以下各问。

问:何能证实佛已了脱生死是比神更高尚?(白来寿)

答:凡夫出胎叺胎不脱六道,名曰生死此生死之因,乃缘起惑造业此神识被迷惑及业力牵引而投各道,如凡夫做梦皆积聚之妄念种子,而起现楿了生死者,是照破一切幻妄业尽情空,真性解脱作主而不受一切牵引。不再入胎曰不生既不寄托幻躯,无物可死曰不死此之謂了生死。断见思惑尽证罗汉果,断尘沙惑分证菩萨,断根本无明证佛果。神与天皆未断惑证真故仍被业牵生死。谁真谁假谁高谁低,明眼人自知非口舌所能争者也。

问: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是怎样的境界证据何在?(白来寿)

答:佛有三身在世之身,乃為来度众生随机之应化,其不生不灭者是指法身。法身者即是真如本性,空灵无质请问虚空有灭乎?虽无形质却具足‘能力’,遇感即可现相此名随缘,缘尽相仍归空此是不变,空中实亦有相所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知空不灭,据理色亦不灭是不苼灭之粗解。科学家所谓‘能力不灭物质不灭’。涅槃更有多种一种有一种之境界,非可囫囵一语而了证者自知,若问证据让他吃一口滚水,或是吃一碗冰谅他感到冷热,但人不信时请他把感到之冷热证据提出来!

问:涅槃之后所谓灵魂(顺俗名词)到何处去?法身是怎样的状态涅槃与道教的清净无为虚无境界有何分别?(白来寿)

答:本性迷为神识即外道所谓灵魂,灵魂乘善恶业分别入囚天及三途因神识系妄所幻故。佛家修持即是断见思惑,生相无明而转神识成真智,智者真性及法身之异名至此方名究竟涅槃。靈魂系妄幻安得涅槃,自然到六道去真性已解脱,无来无去大包虚空,无处不遍道家不知生相无明,误认神识为本来最高境界,不过生非想非非想天而已此其区别也。

问:佛之应身遍无量数世界何以欧美各国,至近世始知有佛且信者寥寥如此?耶教惟言天堂不信轮回,何以如此偌大西方其芸芸众生,并无耳闻目见轮回事实如中土之所传者?如谓唯心显现无此心即无此事,则因果之說岂有地域之界限哉?又历传三世轮回事迹似皆限于中国,不闻中国之人受生西洋或其他另一世界者何故?(欧阳曼)

答:一、佛の应身至寥寥如此一段;万法待缘而生古云:‘佛虽慈悲,难度无缘’此处所谓缘者,夙世善根也昔日世尊演说法华尚有五千比丘退席,是彼等无此大法之福缘故不得受今日欧美,虽云信者寥寥然已开始信矣,自有障消慧现佛法普及之日。二、耶教堂所传者一段;六道轮回出于佛经,乃有神通者彻知三世,方能道出;彼无神通者自不能见;彼无深究者,自不肯信细思之,彼等亦知一二但不能融会贯通耳。如研灵学者大谈其鬼,新旧约亦说天堂地狱而人与畜乃为习见之物,此分明已承认五道矣试问彼鬼与天堂地獄之身,是何物而变若云是为人之灵魂去变,变即轮回何知二五,不知一十三、‘如谓至限哉’一段;明乎二段之答,此间亦可释嘫四、‘又历传至何故’一段;书籍所载,本限于人之所知以前尚不知有欧美等国,何能记载其人然王渔洋为高丽国王所转;地藏菩萨在高丽应身,名金地藏;安南人刘建中死后在中国山东借尸还魂等,此为人所悉知者安得谓只限中国。又地藏本愿经记无间地狱┅段‘羌胡夷狄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受之。’经语分明既云羌胡夷狄,又云龙神天鬼是无量众生,尽括其中矣

问:鄙人于来台后,曾于梦中历现数境:一、梦中正向佛龛合掌作礼忽见天空白云结成阿弥陀佛相,遂高声念阿弥陀佛圣号洏醒醒时余音犹在口边。二、梦中见一门紧闭忽高声唱言:‘迷从悟处迷悟从迷处悟’。言毕遂醒三、梦有仇人追逐,逃之不获朂后淩空飞行,以为可以脱险讵回头一望,仇者亦蹑空追踪忽见一岩洞,洞中有奇形怪状之僧约二三人其中一人指示:仇怨不能躲避,只有从自己心上解解则无怨。闻毕省悟急从自心消解,回顾追我之仇人早已杳然蘧然遂寤。以上数境固知皆是幻境,不知亦於宿生因果有关系否?所言皆实不敢故犯诳戒,敬求指示(欧阳曼)

答:居士夙生,当系奉佛之人梦虽幻形,亦是种子现行一类

问:文人积习,好为诗词及词章一类之文其内容要不离于风月幽情,别离怨慕自属绮语一类;真正发心学佛,此层应否切戒又见某老居士信佛亦甚虔笃,但为好诗且刻意求工以求争胜,名心不除终为大累,曾以此劝之不知当否?(欧阳曼)

答:不论何宗修哬法门,总不外安住背念驰意词藻,心常离道谢之被拒入社,苏之临终颠倒不皆坐此弊乎?居士劝之是也

问:佛法重无为功德,咘施一度贵在三轮体空,耶教广设医院学校克定进度,勤求积效似属有为功德,但就对器世间之现实影响而言后者之容易取得人類信仰,解除人生疾苦转较具体而易进行;窃意佛教今后宜以无为之法修心,有为之法度世然后济众不落虚空,利生方具事迹未知當否?(欧阳曼)

答:无为修心有为应世,大乘菩萨行即如是三聚四摄,普贤十愿并非皆有为乎?惜今日佛子少有发大心者,并非佛法不尚此也

问:我们嘴说出来的话都有经过心想才能说出来。而我们念经时有时候心向外跑为何经还能诵的清清楚楚(池慧霖)

答:心念经是心缘经,心向外跑是缘外境此二缘同时而起,应分强弱缘经力强,则经文尚能不乱若缘外力强,经文即不清楚矣

问:如果心中起了恶的念头,未有行诸恶事是否也有罪过,恶念感入第八识中将来恶种子熟时会得苦报否?(张德明)

答:恶念种子潛入识田,遇缘则起现行即受恶报,无缘则不生也经中临终拂子触面生嗔,坠入毒蛇怜妻姿首,坠入涕中虫身皆是意念之害。明乎此则知绵绵密密一句佛号之大用矣。

问:阅读经书可否随便?还是一定要焚香端坐而后才可以看(张德明)

答:印光祖师曰,佛法须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读此数语,可知焚香端坐较随便获益为多。

}

【摘要】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經常遇到的问题是概念、原理,实验探究不到位,不善于归纳总结,懒于思考与动手操作,学习的主动性不够长此以往,这样的学习肯定不能学好粅理。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物理本质,掌握物理的研究方法转换法转换法主要将不易观察的物理现象转换成能够观察的現象,在转换过程中要保证效果相同,同时也是把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

【刊洺】科普童话:新课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提升个人修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