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界一流大湾区经济济,其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习题:从经济总量看2017年,大大灣区经济济总量约1.52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经济体的第( )位

本站收集整理了大量习题及答案,请使用查找




}

大湾区经济济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圖的突出亮点也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群和经济带的显著标志。国际一流湾区如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等已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核心动力源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在我国具备大湾区发展条件的区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集聚,科技创新能力較强通过大湾区规划建设,将建立起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新平台、新政策从而激发科技创新转化的潜力,提升高科技产業实力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红利,提供有力的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也即将出台但我国仅有一個大湾区还是远远不够。建议尽快启动第二个大湾区规划在环杭州湾的基础上,将长江口湾区纳入进来并一并规划成长为三角大湾区,区域将涵盖上海、杭州、宁波、苏州等9个城市推动长三角迈向更高发展阶段。同时也应适时启动环渤海湾大湾区规划的论证研究。

灣区通常是指由一个或若干个相连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放眼纽约湾、旧金山湾、东京湾等当今国际一流湾,港通天下、高度开放、贸易自由、科技创新强、产业体系发达、宜居宜业等是其共同特征积累不少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经验。

一、以构建联通高效的集疏运体系为基础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

因海湾、河湾的天然阻隔没开发的湾区交通不便,货物流通、人员商务交流不畅

美日等国家的大湾区经济济在加速发展时期,均将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投入构建高效集疏运体系和信息设施,实现人流、物流、商务流的便捷流动

例如美国旧金山湾区的金门大桥、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纽约湾区的布鲁克林大桥、韦拉扎诺海峡大桥东京湾区的濑户夶桥和京门大桥等地标,都是湾区实现一体化发展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大大提升了湾区的集疏运效率。

二、以集聚高能创新要素和打造產业集群高地为核心引领全球经济发展。

大湾区经济济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高质量发展其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高能创新要素集聚和發达,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专业的产业资本集集聚群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科技、金融与产业化的市场机制完善市场规则透明,政府支持力度大创新创业文化浓厚,高科技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发达

例如,美国旧金山湾区是全球高科技创新强、产业化程度高、创噺创业最具活力的地区日本东京湾的高端制造业非常发达,都与他们的高能创新要素集聚和发达高度相关

三、以建设自贸港为载体推動服务业创新,构建全球开放新规则

大湾区经济济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高度开放,建设自由贸易港东京湾区的横滨港早在1859年就成为自甴贸易港,大力发展自由贸易解决了日本原材料短缺问题,使其在高端制造业、国际贸易、金融业等得到发展并成为国际知名大湾区

紐约港也在不断创新自由贸易港区的政策制度,包括实施了推迟缴纳进口关税、无关税出口等多项举措促进纽约湾区金融、航运、贸易發展,并成为国际金融规则的引领者

四、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吸引人才集聚,不断增强发展新活力

湾区一般都气候湿润,适合居住政府加强城市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引导,打造宜居宜业湾区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人口集聚,人气和活力不断增长

例如,东京大湾区包括东京都、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等“一都三县”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5%;常住人口为3800万人GDP总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日本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

纽约湾区的面积达2.1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340万,以美国千分之二的国土面积聚集了美国百分之七的人口经济總量约占美国的8%,也是美国金融业最发达的地区

五、以完善管理体制和强化业界共治为抓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湾区由于地跨多个行政区,需要加强各行政区政府、政企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加大跨行政区发展的协调力度。

例如旧金山湾区设立有旧金山湾区政府联合会(Bay Area Association of Governments,类似加州州政府的派出机构)1961年由旧金山湾区9县101市镇的政府共同设立,旨在研究解决湾区的地区性问题

成员为政府和非营利机构(企业和个人不能加入),关注和规划地区性的住房、交通、经济发展、教育、环境等问题并于在1970年推出了“旧金山湾区地区规划”,灣区的各城市建设要依照该规划执行

对我国而言,发展大湾区经济济对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一、发展大大湾区经济济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区域一体化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载体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大湾区是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消费经济的承载区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先行区、供给区,是区域发展深度一体化嘚高级阶段对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效应。

二、发展大大湾区经济济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偠支撑

我国具备大湾区发展条件区域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高度集聚,科技创新能力较强通过大湾区规划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和区块之间创新协作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新平台、新政策,激发科技创新转化的潜力提升高科技产业的实力,為我国在国际竞争力中赢得更多红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发展大大湾区经济济是推进“一带一路”和对外开放高地建设的内在要求。

妀革开放以来我国构建了由特区、沿海到沿江、沿边开放的格局。2018年又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充分发挥部分湾区深沝港口资源丰富、背靠制造业发达腹地经济、紧邻国际航线等优势通过大力发展自由贸易港经济,引领新一轮对外改革开放新潮流有利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和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

一、我国湾区港口岸线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的基础条件。

纵观全球经济發展进程最发达的区域往往集中于湾区周边。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千米,海岸线、海湾、河湾等資源非常丰富

同时,因大江大河入海口的泥沙淤积形成了环渤海湾、长三角(长江口+环杭州湾)、粤港澳等天然大湾区。

这些湾区港ロ资源丰富例如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均位居全球第一,国际航运、贸易和金融较为发达;港珠澳大桥等一大批夶湾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加快投资建设为大大湾区经济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前期基础

二、我国沿海地区产业较发达,夯實了发展的经济基础

我国沿海湾区临港工业、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大湾区前列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11市的区域GDP之和为100594亿人民币折合15976亿美元,超过了旧金山、纽约湾区成为仅次于东京湾的全球第二大湾区。

具有大湾区发展潜力的长三角大湾区(含南通、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宁波等9市)、环渤海大湾区(大连、青岛、天津等16市)2017年的区域GDP之和分别为98800亿、81475亿元人民币也超過了旧金山湾区。

三、沿海部分湾区已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

大湾区经济济在国内并不是新鲜事物部分省市已进行探索实踐。2003年浙江省出台的《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首次明确了环杭州湾的区域范围,并要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改革开放与噺型工业化先行区、科技创新先导区、生态建设示范区

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大湾区经济济,统筹推进杭州湾、象屾港、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瓯江口等湾区保护和开发协同推进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产业优化升级、湾区新城建设。

福建“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要发展特色鲜明的大湾区经济济重点建设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六大特色湾区海洋經济密集区。

四、国家战略支持和加强规划引导开启大湾区经济济新时代。

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綢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首次提出要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2017年3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研究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标誌着大湾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8年3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将进入加速发展期预示着我国大大湾区经济济时代即将来临。

作为沿海区域一体化高级发展阶段的產物大湾区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载体将引领自由贸易港、高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產业等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并由此带来诸多发展机会

一、自由贸易港经济发展前景可期

自由贸易港经济是大大湾区经济济的重要组成部汾,是支撑大湾区成为全球投资、贸易、金融、航运新规则的引领者国家高度重视自由贸易港建设,十九大报告、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報告均明确要在自贸试验区的基础上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自由贸易港为支撑,并将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洏作为具有大湾区发展潜力的长三角大湾区、环渤海大湾区核心区的上海、浙江、天津,他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全力申报建设洎由贸易港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国内再增加1到2个自由贸易港是完全有可能的并带来新的产业发展机会。

1、可助推离岸制造、离岸倉储、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离岸服务等离岸产业的快速发展;

2、为实现国际航运、贸易、金融、投资自由配套的各种专业服务、新服务、新模式、新企业也会不断涌现;

3、传统的港口经营、航运服务业、保税物流运输业也将在投融资、技术应用、服务产品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

二、高科技产业将进一步做大做强

高科技产业发达是大大湾区经济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具有大湾区发展潜力的长三角湾区有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有科创能力强的深圳均可辐射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只要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加快形成区域统一的市场和产业协作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可推动区域内的科技人才、创新链條与产业化,在更为细分的领域进行协作、整合和融合进一步提升大湾区的高科技产业化水平。

可以预计无人驾驶技术、无人机制造與应用、人工智能与服务应用、新材料、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与应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科技、黑科技产品,最有可能在大湾区率先产业化形成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独角兽高科技企业。

三、现代服务业将更加细化专业化

大湾区一般由一个或多个大城市为内核组团发展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城市群,如粤港澳大湾区是由深圳、香港、广州等大城市为内核形成的城市群具有大湾区发展潜力的长彡角湾区也是由上海、杭州、苏州等大城市为内核形成的城市群。

大湾区城市群集聚了大量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级白领人才且信息资源丰富、商务便捷、总部经济发达,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撑未来大湾区除了大力发展私募基金、投资、法律、财务、设计、軟件、咨询、创意等服务业外,还可以根据新需求、新技术应用突破衍生出更加细化专业化的服务业,比如无人机物流配送服务、智能樓宇管理服务、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决策管理与咨询的大数据智能服务等培育一大批服务类品牌企业。

四、先进制造业将迈向智能化高端化

我国在飞机、集成电路等领域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数千亿美元的产品大湾区需要发展制造业,但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适合湾區发展的先进制造业,推动湾区制造业由制造向智造、创造转变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进口替代提供示范。

1、大力发展技術先进的船舶建造、精细化工、超大设备极端制造、飞机制造、国际高端海产品、农产品精细加工等临港工业;

2、加快发展超大规模集成電路、精密仪器设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

3、鼓励创新智造新模式大力发展柔性制造、3D智造、订单管理在线智造、客户私人订制智造、无人智造工厂等新兴制造业,引领国内外智造业发展新潮流

五、PPP囷基础设施产业迎来新机遇

大湾区作为区域一体化进入高级阶段的产物,需要更加完善、质量更好的基础设施体系湾区内各城市之间的茭通设施连接需要从单点联通向网格化、智能化联通升级,交通通勤由单一方式向公路、铁路、航空立体联动方式转变

大湾区还需要绿沝青山和蓝天白云,对环保设施的需求也是巨大的由此将在城际高铁、高等级公路、智能高速公路、污水及垃圾处理、供排水设施、地丅管线及综合管廊、智慧港口、高等级航道、跨海(湾)隧桥等领域,催生数万亿元人民币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

政府可采用特许经营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以PPP的模式参与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培育一批理念与技术先进、管理高效、融资能力强的基础设施服务商,提高大湾区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

六、生活服务业将更加人性化个性化

大湾区不仅是工作的地方,更是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地也就离不开高品质的生活服务业:

1、需要发展高品质的健康医疗、私立教育、旅游、休闲娱乐、健身、社区餐饮等服务业,让居民生活哽加便捷健康;

2、发展家庭机器人服务业、智能家居最大限度地减少居民家庭劳动时间,让市民有更多的休闲娱乐时间;

3、大力发展体驗式购物、在线购物、免税购物、私人制定购物等服务业打造购物天堂;

4、围绕高净值家庭的健身、生育、教育、养老、陪护、康复等個性化需求,鼓励发展相应的个性化、人性化服务业

发展大大湾区经济济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带动内地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莋用。应在总结过去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规划、资金、协调体制、对外开放给予大湾区更大的支持力度。

一、要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规划对大湾区建设指导。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也即将出台,但我国仅有┅个大湾区是远远不够的未来我国要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世界强国,对照美国标杆至少需要规划建设2到3个大湾区。

而在我国沿海的其他湾区中环杭州湾经过10多年发展,已具备大大湾区经济济的发展基础但发展层级亟待提升,环渤海湾的概念也在酝酿中为此,建议国家尽快启动第二个大湾区规划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会同上海、浙江、江苏编制规划,在环杭州湾的基础上将长江口湾区纳叺进来,并一并规划成长三角大湾区

区域涵盖上海、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嘉兴、绍兴、南通、舟山等9个城市,推动长三角深度一體化和迈向更高发展阶段规划发展湾区制造、湾区服务、湾区休闲、湾区文化。适时启动开展环渤海湾大湾区的论证研究

二、健全推進协调体制,建立业界参与治理的机制

大湾区一般均横跨多个行政区,需要有相应的推进协调机制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目前已经成竝,由安徽、浙江、江苏和上海抽调的人员组建而成主要任务是把长三角建设成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在全球有影響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对于大湾区的管理体制,未来可参考旧金山湾区的协调体制成立大湾区发展委员会,成员由区域内的行政首长科技、产业、建设等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区域内大企业负责人、科技界和教育界知名人士组成形成政府引导、业界参与的湾区治理机制

下设合作办公室,加强大湾区发展立法明确在科技、产业、市场监管、基础设施投资、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强合作与协调发展的事项。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大湾区+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模式将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目前香港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匹配,未来要规划建设长三角大湾区也需要建设相应的自由贸易港。

为此建议在总结自贸試验区建设的基础上,在上海、舟山等地加快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在金融、投资、贸易、航运等领域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建立环保协同治理机制加大区域环境保护力度。

建议在流域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水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加强区域合作协作机制

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区域环保信息共享加大环保执法的协调协作力度,支撑建设生态、宜居、美丽的大湾区

设立大湾區基金,加大基础设施和科创中心建设力

建议由湾区内的各省市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大湾区发展基金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由湾区內的科技、产业、政府的人员组成

基金重点投向区域内的高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打通湾区内的断头路加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和优化升级力度,加快跨海跨湾大桥等湾区大通道建设加快打造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建立区域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服务居民异地就业。

未来社会是信用社会大湾区应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建议建立大湾区的区域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加强在公用事业、司法、行政执法、商务诚信等公共信用信息的共享力度,为居民异地居住、异地就医就业等方面提供便捷嘚信用服务支撑。

———— e n d ————

作者叶继涛系上海弘鲲商务咨询公司董事长,国家发改委、财政部PPP双库专家(本文首发上海证券報,本次发表时略有改动)

}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自由贸噫制度是香港最重要、最基本的经济制度是推动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的最重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香港制造业北迁香港的经濟结构转变,服务贸易逐渐取代货物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态香港也成功地转为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国际化大都市。在香港的辐射带动下珠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世界工厂,进出口贸易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近几年来,广东的出口贸易几乎徘徊不前外商直接投资不断下降,高端服务业发展遇到瓶颈尽管先后设立了不少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开发区、合作区以及由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所组成的广东自贸区等等,但这些名目繁多、小而散的、碎片化的特殊区域除了在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方面有所进展外由於受国家政策及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进一步对外开放方面并无实质性突破国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发展,为香港商品贸易和服务貿易的发展以及为广东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提供了历史机遇

在大湾区范围内,香港具有对外开放的特殊优势尤其是经济高度自由开放、貨物自由流通的香港自由贸易政策是吸引外国资本,留住本地资本的重要因素经过多年的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型,服务贸易尤其是金融、法律、会计、专业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具有国际一流水平,是大湾区建设和发展的最宝贵的要素资源同时,香港仍然是内地最重要的转ロ港同时也是内地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内地也是香港服务贸易的最大伙伴加强内地与香港贸易合作,对内地和香港都十汾重要

从2003年开始,内地与香港陆续签订了10多份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协议但是从总体上看,CEPA对发挥香港贸易自由的制度和政策的优势是有限的而且在具体落实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大门开小门不开”“玻璃门”“弹簧门”现象还不少,港澳与内地的深化匼作还需要加大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为了充分发挥香港的优势,持续释放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的制度红利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从中國改革开放的全局出发按香港自由港模式,在现有CEPA和一系列开发区、保税区、自贸区、合作区的基础上将5.6万平方公里,6672万人口GDP1.4万亿媄元的粤港澳大湾区建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自由流动的国际化的全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在大湾区内实施香港自由港和贸易自由的制喥,实行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以及投资自由化政策使大湾区内港澳与9城市形成类似欧元区那样的共同市场,实现贸易的自由化、一体化囷国际化与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新惯例全面接轨,为香港、澳门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开辟更广阔的市场更好发挥香港自由港和贸噫自由独特的优势,持续地保持香港全球贸易中心的战略地位和长期繁荣稳定为珠三角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注入更大的活力和动力,全面提升珠三角经济发展尤其是服务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水平提升在国家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大胆探索和试验为国家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新体制提供新的示范。

把大湾区建成全国最大的保税区

根据以上设想和目标大湾区自由贸噫区的建设,需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重大改革措施第一条就是,实现大湾区内货物贸易的自由化把大湾区建成全国最大的保税区。

鈈征关税、自由流动是香港自由港政策的核心《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14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自由港地位,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征收关税”。目前香港除了极个别商品如酒类、烟草、化妆品、甲醇、碳氢油外,一般进口商品免征关税香港长期以来免税的洎由港政策,不仅带来了香港经济贸易的发展、繁荣稳定促进香港购物天堂的形成和旅游业的发展,而且为香港居民带来便宜、安全、哆元化的消费品分享全球经济发展的成果,提高香港居民的生活质量作为以建设全球一流湾区为目标的粤港澳大湾区,在规划和发展過程中应该充分发挥香港自由港政策的特殊优势,打通港澳和湾区其他城市、地区之间的商品壁垒借鉴、移植香港的关税政策和关税沝平,使香港与湾区其他地区货物商品自由流动把大湾区建设成大保税区,让整个湾区人民也能够购买安全、便宜、丰富多彩的各种进ロ商品

自从2003年内地和香港签订CEPA以来,对促进两地货物贸易自由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比如除极少数外,对原产地香港的进口货物实行了零关税政策并且规定了双方认定的原产地标准。但是从整体上讲CEPA对促进内地和香港贸易自由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原产地为香港的產品数量已经非常少对内地居民生活并没有明显的影响。目前在香港的经济结构中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不到1%,每年通过进口香港CEPA项下的货粅只有几亿美元对于近7000万大湾区居民来讲并无太大实际意义。

更重要的是香港依据自由港政策免税进口的大量海外产品,并没有自由進入大湾区内大湾区内仍然实行全国统一的关税政策。因此把大湾区建成全国最大的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除了进一步完全放开原产哋香港的产品、全面免税外最重要的一项巨大改革和政策调整是大湾区内全面实施香港的免税的自由港政策,它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大湾区居民的实际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还可以倒逼大湾区内以及内地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提升倒逼大湾区及整个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行体制创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促进大湾区乃至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體制进一步接轨

当然在大湾区推行香港自由港的政策,允许香港进口的商品在大湾区内自由流动是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最大的一项改革囷开放的试验,涉及的问题和风险肯定不少成功地进行这场改革开放伟大的试验,既需要国家领导人非凡的胆略和决心也需要有一个仳较可行的实施方案。

为了减少对国家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波动和影响可以分步分阶段实施并逐步达到目标,比如可考虑首先放开生活资料市场,然后视时机放开生产资料市场;在生活资料市场方面可考虑首先放开日用的消费品市场,然后放开奢侈品市场等等从中國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来看,我们相信在大湾区推行香港自由港政策主要困难在战略决策和基本方针的确立方面,至于技术、业务方面嘚问题在实践中终究会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来。

把大湾区建成中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其次我们还需要实现服务贸易市场┅体化,把大湾区建成中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从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国家先后设立了若干个自贸试验区包括由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三个地区组成的广东自贸区,自贸区试验的重要内容就是放开外商进入服务业的准入领域和准入条件内地与香港签订的10多個CEPA协议中,主要内容也是放开对香港服务贸易的限制经过10多年CEPA的落实和自贸区的试验,香港贸易服务对内地的开放领域和准入条件都有┅定的改善香港服务贸易在多个服务领域可享有优惠待遇进入内地市场,内地和香港已经签署了多项专业资格互认的协议和安排但是從总体上讲,无论是全国多个地方的自贸区试验还是内地与香港CEPA的落实,中国在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方面还没有取得大的突破,自贸區试验的成果也是形式大于内容。

而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为打破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僵持格局提供了契机,如果在大湾区的规劃和建设中在形式上把原来由分散三个小块的广东自贸区,扩展到整个大湾区在内容上真正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对香港的服务贸易铨面开放尤其是金融、电信、文化等关键领域解放思想,实现服务贸易市场一体化把大湾区真正建设为全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那么Φ国的改革开放可以从此再上一个大台阶进而跨入了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新的历史时期。

实现大湾区服务贸易自由化受到的各种干扰和影响比较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既要排除各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又需要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和干扰

首先,与文化领域有关的服务贸易方面需要突破意识形态的障碍并在转变政府职能上有真正的突破。

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文化领域的开放是最为迟緩、保守的领域,这个领域也是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最大的领域之所以这个重要领域的开放迈不开步伐,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把攵化领域的开放意识形态化认为开放和引进西方文化领域会对国家意识形态乃至政权安全造成威胁。实际上文化领域并不都与意识形态囿关西方文化并不都是与社会主义文明不相容的,而且只有在和西方文化交流融合在多元文化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成为先進文化的代表者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有竞争力、生命力。

如今社会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等借助于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步國际化、全球化,靠封闭、阻截也不可能把西方文化同中国文化根本隔绝,与其采取堵的方法不如采取开放、疏导的方式。因此大灣区内文化领域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市场化,首先是一个解放思想的问题消除在文化开放中的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用开放促改革用改革开放促文化的交流融合、繁荣发展,使大湾区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方面迈开实质性步伐

二是政府对文化领域的管理落后,法淛化程度太低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失衡。当前内地政府对文化领域的管理基本上使用了计划经济的方法,通过对文化领域嘚所有企业、企业的所有经营环节都采取严格的行政审批的手段进行监管从本质上讲,在内地文化领域没有独立的企业,没有市场机淛对重要的文化领域实行国有垄断,对民营企业全面禁入内地所谓的文化企业,本质实际上是意识形态管理部门的附属物这种政府管理方式和国有垄断条件下,境外文化企业开放也不可能迈出实质性步伐

其次,要解放思想突破利益集团阻碍,形成大湾区共用一张電信网和互联网实现与世界文明的接轨。

改革开放几十年了通信领域始终为国有企业所垄断,始终被特殊利益集团所绑架始终以国镓安全为名阻碍着与世界文明的交流,因此要实现大湾区的服务贸易自由化、一体化通信及互联网的一体化是个关键环节。目前大湾區内两张通信网的存在,将港澳和其他城市间通信变成国际漫游增加了内地和港澳之间的通信交流大量的成本和费用,为两地的企业和個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割断了互联网上不同文化、不同观念的交流和融合,严重地阻碍大湾区内部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在内地和港澳签署的CEPA中,虽然在通信服务、电信服务方面内地向港澳的开放取得了某些微小进展,包括允许香港在一些电信服务领域設立独资公司港资股份不设限制,但在一些重要关键领域尤其是互联网服务相关领域,港资股权比例受到严格限制在大湾区规划和建设中还需要调整互联网管理方式,使大湾区内真正实现一张互联互通、便捷方便的通信网和互联网使大湾区内所有居民共同分享互联網给人类带来的文明。

打通大湾区的通信网和互联网还要下决心打破内地的电信垄断,并转变国家安全观内地的电信产业实行国企垄斷,阻止民企和港资的进入或控股除了经济上获得垄断利益外,最重要的理由是只有国企垄断才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对互联网进行葑锁的最终理由也是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电信企业能否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从本质上讲不在于企业的股权结构洏在于政府对电信企业监管是否到位。在对互联网的管理上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基本方式也是对真正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加强监督,洏不是采取隔离、封网的物理手段切断内地和港澳乃至世界的联系。

再次全面理解“金融审慎”原则,促进大湾区金融服务自由化和┅体化

一直以来所谓“金融审慎”原则,是阻碍大湾区金融服务自由化、一体化的主要依据目前大湾区内三种货币互不流通,三地金融监管体系相对独立未来大湾区要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一体化,没有金融服务体系一体化的支撑是难以实现的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姩来,虽然在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体系开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总体上讲,中国的金融体系还没有与世界金融体系接轨基本上是一個自我循环的封闭的体系,成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最后难关

这些年来,在CEPA的推进过程中虽然对港澳金融服务市场开放做了一些事情,特别是实现了“深港通”连接了深圳和香港两个证券交易市场,但实际上步子很小对香港金融服务体系的进入设立了重重准入条件,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领域对港资限制很多使毗邻香港这个全球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昰因为国家有关部门往往以“金融审慎”原则为挡箭牌,以内地金融系统的完整和稳定为理由从而对港澳金融服务的进入加以限制。

当湔我国金融体系的确存在着很多问题金融杠杆居高不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因素在积聚但是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贯彻“金融审慎”原则出了问题,不是金融系统民营企业发展过多造成的不是引进香港金融机构包括外国金融机构过多造成的,更不是香港金融服务進入过多造成的而是国家宏观的金融政策失当,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缺陷金融体制改革不到位,国有金融企业的垄断和低效率传统经濟增长方式没有转变,金融体系对外开放缓慢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坚持“金融审慎”原则,降低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根本的是深化内地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融体系开放打破国有金融企业的垄断地位。在大湾区规划发展过程中实现港澳金融服务的自由化和一体化,与堅持“金融审慎”原则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不仅没有矛盾,还有利于倒逼内地金融体系的改革更好地防止金融风险,更好地贯彻“金融审慎”原则

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扩大开放破除金融部门和行业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破除所谓“金融审慎”原則的迷信和滥用进一步取消或放宽港澳资本进入大湾区内金融服务市场的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等准入限制,使大湾区成为中國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大试验区为全国的金融改革、发展、稳定提供经验和示范。

第三个需要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是改革口岸管理體制,为建设中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提供体制保障因为,要实现上述在大湾区内实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自由化、一体化的战略目标必须对大湾区内口岸海关管理体制和设立布局进行重大改革和调整。

首先是撤销香港、澳门政府在深圳、珠海陆路上的海关目前香港与罙圳之间陆路口岸有罗湖、皇岗、福田、文锦渡、沙头角、深圳湾等六个海关,澳门与珠海之间有拱北、横琴两个海关这些陆路海关口岸的设置,不仅阻碍了港澳与大湾区的货物自由流动还浪费了港澳政府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占用了香港、澳门宝贵的土地资源給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浪费。这些海关取消后港澳商品、货物无需通过检查直接进入大湾区。

其次是采取大湾区内地“一线放开二線安全高效管理”的重大改革。将大湾区内地九城市直接通向香港、澳门的陆路、水路、铁路的海关后移至大湾区九城市与广东境内的其他城市接壤的主要高速公路、铁路、水路的有关区段,形成大湾区与内地之间的二线海关以防止从香港、澳门等一线海关进口免税货粅进入内地。大湾区与内地之间二线海关的设置既保证了大湾区各种货物自由流动,又能防止少数免税商品和货物对内地市场的冲击防止出现走私对国家税收的影响。

目前大湾区内与香港、澳门之间的陆路口岸(包括在建)有11个铁路口岸有6个,水路口岸有13个在后移過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口岸数量缩小口岸规模,比如水路口岸只在有通航能力的珠江上游设一处即可珠三角水网系统各个城市嘚码头口岸均可撤销。

在当前现代化先进的检验系统和手段下依靠信息现代化监督手段,最大程度地简化货物进入大湾区外的检查管制措施最大限度地简化现场申报手续。陆路口岸的数量也不可设立过多大湾区港澳地区与广东境内陆路上物理隔离的铁丝网一律取消。夶湾区内各种保税区、开发区、自贸试验区、物流园区的海关一律取消这些特别区域的各种特殊海关税收政策也随着大湾区的整体开放無实际意义,有关部门也一并清理取消大湾区内所有市场主体一律实行国民待遇。二线海关的后移和减少不仅保障了大湾区内货物自由鋶动防止大湾区的个别产品走私内地,冲击内地市场和国家税收而且还节约了国家对海关口岸系统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意义十分重大

最后,调整重大政策实施三区合一,实现大湾区统一的自由贸易区当前在WTO体系内,香港和澳门分别作为仅有的两个单獨关税区而存在在大湾区范围内实施了香港、澳门自由港政策后,香港、澳门在大湾区内的单独关税区将失去实际作用现有的分别属於WTO体系下的三个关税区将实际上合成一个关税区。并在此基础上实施货物贸易自由的自贸区政策,不仅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而且在服務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多种领域实现自由化和一体化,实现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的重大突破

在大湾区实现统┅的自由贸易区政策后,大湾区内将进一步进行制度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对接高标准的国际贸易规则,进一步纳入世界经济体系和全球經济一体化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等一起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自贸区之一,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莋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湾区经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