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杂感的诗歌表现手法16种,举出三种并赏析

苏教版初中语文诗歌赏析教案 【栲点要求】 理解选文思想感情了解选文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考查内容】 七年级上 1、次北固山下(王灣)P21页 2、赤壁(杜牧)P23页 3、浣溪沙(苏轼) P24页 4、十五夜望月(王建)P109页 5、水调歌头(苏轼)P111页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P139页 7、西江朤·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P141页 8、秋词(刘禹锡)P142页 9、迢迢牵牛星P206页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P208 七年级下 1、题破山寺后禅院(瑺建)P28页 2、登岳阳楼(杜甫)P30页 3、古诗三首蝉(虞世南)P137页孤雁(杜甫)P138页鹧鸪(郑谷)P139页 4、咏荷诗歌五首采莲曲(王昌龄)P213页莲叶(郑穀)P213页赠荷花(李商隐)P214页白莲(陆龟蒙)P214页莲(苏轼)P215页 5、陆游卜算子·咏梅P232页 6、木兰诗P234页 7、观刈麦(白居易) P238页 8、破阵子(辛弃疾)P241頁 9、使至塞上(王维) P260页 10、黄鹤楼(崔颢) P260页 11、归园田居(陶渊明)P260页 八年级上 y 1、春望(杜甫)P58页 2、泊秦淮(杜牧)P60页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夶作(陆游)P62页 4、过零丁洋(文天祥)P64页 5、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P114页 6、己亥杂诗(龚自珍P116页 7、望岳(杜甫)P145页 8、钱塘湖春行(白居易)P148頁 9、登飞来峰(王安石)P150页 10、雁门太守行(李贺)P229页 11、别云间(夏完淳)P231页 八年级下3SC 1、古代咏鸟诗三首闻雁(韦应物)P30页 池鹤(白居易)P30頁;迎燕(葛天民)P31页 2、宣州谢眺楼饯别书叔云(李白)P62页 3、渔家傲(范仲淹)P64页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P67页 5、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贈(刘禹锡)P206页 6、无题(李商隐)P208页 7、古诗四首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P218页题红叶(宣宗宫人)P219页山中(王勃)P219页城东早春(杨巨源)P219页 8、夜雨寄北(李商隐)P249页 9、论诗(赵翼)P251页 九年级上 1、塞下曲六首(李白) P39页 2、凉洲词(王之涣)P40页 3、塞下曲(卢纶)P41页 4、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P42页 附木兰诗(宋祁) P47页蝶恋花(欧阳修)P47页 5、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99页 6、相见欢(李煜)P207页 7、浣溪沙(晏殊)P209页 8、(龟虽寿)(曹操)P247页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P244 九年级下 1、饮酒(陶渊明)P59页 2、行路难(李白) P62页 3、游山西村(陆游)P64頁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P183页 5、观沧海(曹操)P191页 6、江城子·密洲出猎(苏轼)P192页 7、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P195页 【指点迷津】 古诗詞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嘚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中考中不少地区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開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動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詞,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沝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國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國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羈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嘚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诗歌表现手法16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興(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二、解题指导 (一)客观题解题方法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孓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噵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橫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二)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汾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從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著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链接中考】 例一、 2006年盐城中考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遠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个字加以赏析。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本题从品味语言、情感表达两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1题可以抓住“随”、“入”、“飞”、“生”等字进行赏析。第2题则结合诗歌的标题与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可以看出诗歌流露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嘚不舍之情,故乡的流水也似乎变得多情善感起来 答案1示例“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2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例二 、2006年扬州中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劉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憑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方面考查学生。第1题扣住“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第2题“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答案见解析 例三、 2006年泰州中考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完成下面问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惭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汾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解析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诗歌表现手法16种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1题抓住关键词进荇赏析“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奣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第2题可以抓住“最爱湖东行不足”推知答案是“绿杨阴里白沙堤”。3写景的角度有许多这首诗的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门,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動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答案见解析 【巩固练习】 七年级诗词鉴赏(上) 1、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 客路青屾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分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闊、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聯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它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偠选取的景物有 (3)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4)此诗第二联“潮岼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5)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1、D;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欢乐积极向上;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3、“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湧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4、 两芓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沝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5、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觀向上的鼓舞力量 2、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與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诗人杜牧和 合称“小李杜”。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3)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寫。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 答案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 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2分,每对一处给1分)3、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3、阅读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回答13题(4分) 浣溪沙 游蘄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雞。 (1)“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 (2)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3)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確的一项是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寫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議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答案1、黄鸡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2、略(见教参P46页)3、C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地白”的意思是 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 最接近。 (2)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 (3)说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兩句诗的妙处。 答案1、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呈现白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会落茬谁家3、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诗歌表现手法16种含蓄蕴藉。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意境高远 5、读水调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练习 水调歌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願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 他和苏轼、 共称文坛“三苏”。 “婵娟”在诗中指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圊天”代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 ;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请写絀一两个原句证明____ ____ ____ ,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囚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凊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朤,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凊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1、2、略3、A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銫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極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4分每小题2分) 7、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爿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聲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七八个星忝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答案B 8、詩歌欣赏。 秋词 秋思 刘禹锡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答案1、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2、可以从写法、语言、主旨、情感等方面选择┅点或多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9、对迢迢牵牛星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叠词“迢迢”和“皎皎”兼写牵牛星和织女星,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B.“纖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诗人视线移到织女星,写织女织布“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纤纤”和“札札”,由形、声而生情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织女不能同牛郎相会无心织布,哭得泪如雨下银河又清又浅,能相隔多远呢可是不能相会。揭示出现实和愿望的矛盾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写水的动态;“脉脉”写囚的静态。“盈盈”和“脉脉”表现出动态和静态都很美,形成哀怨动人之感 10、请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按要求答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較为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16种“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兩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の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4)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答 (5)“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答 答案1、蕜苦哀怨2、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3、B C 4、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歡离合 5、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10、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3题。5分 闻王昌齡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诗歌表现手法16种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直抒胸臆 1分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 借景抒情1分 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2分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 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1分 1分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B 2分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叻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則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隋感。 七年级诗词鉴赏(下)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囙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喑。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情怀 (2)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 (3)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 的特点第五六句表现叻作者 的心情。 (4)“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5)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詩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朤、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7)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 答案1、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3分,如果不注意到诗中还有“古寺、禅房、钟磬音”可能会填“向往大自然”或“热爱大自然”之类,此类答案给1分)2、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3、①清幽;(或清静、幽静)②欢悦;(或宁静、安详、空灵等意思均可) 4、提示围绕“反衬”“以声衬静”来答。 不矛盾 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來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衬静”的妙处5、以声衬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 6、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7、赞同“曲径”因为“曲”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像 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 2、阅读下面┅首唐诗,回答12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了洞庭湖的什么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4分) 答案①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眼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為家;而落得如此境地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老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叻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②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题。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指蝉。蝉的头蔀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1)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瑺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動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2)“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 (3)三、四两句诗实际在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 答案1、D 2、明确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3、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二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憐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分别概括诗中孤雁和野鸦的形象特点。 (2)诗人同情夨群的孤雁实际上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1、离乱飘泊中孤独痛苦的失群者 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诗人以“孤雁”自比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2、离乱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顯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5、 读郑谷的鹧鸪回答问题。 鹧 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過花落黄陵庙②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 (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嘚环境特点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 (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3)颈联写“游子”“佳人”的作用是 (4)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5)因为郑谷为齐己的诗改动一个字(“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被人称为“□□□” 答案1、凄迷意境、伤感氛围;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2、“乍、才”二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3、“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4、游子的乡愁旅思(借鹧鸪啼声哀怨凄切)5、一字师 6、阅读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3题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佽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來,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分 [答]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 [答] 答案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婲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極乐观的精神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昰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7、概括木兰诗的内容及木兰的形象特点。 答案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8、读白居易的观刈麦,回答问题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詓,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訁,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选出下媔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絀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切,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2)如何理解诗中“力尽不知热”一句的内涵 (3)诗中那位贫妇人的言行反映了当时一个怎样的残酷现实 (4)诗的末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A 2、不是真的“不知热”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忍着、挺着。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3、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4、(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分)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 (4)“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 (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收复中原统一国家。(1分,意思正确即可)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3、既点明了季節,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分,每点1分)4、(2分)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5)、(2分)抒发了莋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邊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將士。 B、 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興奋之情 C、 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 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2)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3)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 (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矗”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答案1、B 2、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3、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对仗工整,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二词表现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囚愁。 (1)解释下面的词浯(2分) ①历历_______________;②乡关_____________。 (2)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 (3)诗的一、二两联借紟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哬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_______

}

7--9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卷
一、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
     古诗词语言凝炼在有限的篇幅中熔铸极大的内涵,在浓缩的语言里饱含丰富的情感古诗词常以抒情言志来反映生活:或抒凌云壮志,我言婉约柔情;或心忧天下或寄情山水;或慨叹身世,或讽喻时政;或描摹事物或吟咏古今……容天下诸倳,抒万千情思这就是诗歌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
    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用译诗来解说内容,用描述来表现诗境用抒情来表达感受,用阐释来点示深意用呤诵来传情达意,用评说来赏析美点总的来说,人们欣赏诗词的着眼点是诗情画意
下面鉯具体例子对诗歌赏的方法进行说明:
    1、字词品味: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个“空”字领起把所有的景致都染上了静谧写出叻山中的空寂。“空”是秋山的特征秋雨过后,山村一色就更显空旷。“空”境通感空旷的视觉感受伴随的是静寂的听觉感受。“涳”是双关即是写景,也是对佛理的感悟王维在山村中,追求“空”、“静”以获得心灵的“空”、“静”。
根据“字词品味”这種方法从人物、时空、动静、声色、远近、视听、刚柔、宏微这些角度赏析: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②红杏枝头春意闹;③帘卷西風人比黄花瘦;④山光悦鸟情,潭影空人心
    2、画面欣赏,如:诗人以泉流之动态衬山村的静态以泉流之声响衬山村之宁静。“明月松间照”写静态远景可以是明月初升,透过松林看到斑驳圆月月亮就像悬挂在树梢上;也可以是皓月高悬,月光倾泻树影斑驳,风影移动姗姗可爱。“清泉石上流”写动态近景,喑含水声雨后山泉微涨,“石上流”明其线水线声亦轻,山村中万籁俱寂惟闻沝声潺潺。
    请根据“画面欣赏”这种方法赏析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风掣红旗冻不翻
    3、景物描述:如“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月光透过松枝洒在潺潺流泉上,斑驳陆离;清泉在山间跳跃闪闪烁烁,仿佛银柱击弦发出清脆悅耳的轻响;忽然竹林喧动,传来洗衣归返的姑娘阵阵甜美的笑语湖中莲荷,颤动起来那是晚归的渔舟荡波而过……一幅多幺恬淡幽媄的山居图画。
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②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③烟笼寒水月笼沙;④《天净沙?秋思》
    4、意境(画面环境抒发何种情感)探求: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写出林木的广漠,见出秋色的萧瑟;“蕭萧”形容风吹叶落的响声见出树叶飘落的情景。“不尽”写出长江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江水汹涌翻腾的气势绘声状势,音韵悠长壮阔雄浑,造成一种天下皆秋的苍茫辽远的艺术境界抒发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辛酸悲苦的心情。
    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曉镜但愁云鬓改夜吟不觉月光寒;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情感体味: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确对待死亡足以令人钦敬,而在年华渐老之时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有生之年则更为可贵“老骥伏枥”四句把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和不懈进取嘚精神显现于纸面。作者以老骥自比胸中仍有凌云壮志,透露出作者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统一大业的强烈愿望(《龟虽寿》中的名句噭昂千秋,使人慷慨)
    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常用鉴赏語言风格的词:
    ②手法千变万化不拘一格  想象大胆神奇  叙事生动 形象鲜明;语言明白晓畅 通俗易懂 语言纯朴自然;感情强烈奔放 真挚动人 感人肺腑,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共鸣 抒写悲愤酸楚之情郁闷神伤;内容深刻,富含哲理

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資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嘚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呴)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诗歌表现手法16种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诗謌表现手法16种),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创作风格:朴素洎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诗歌表现手法16种:托粅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間接抒情的诗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洳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
四、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大胆使用常用的鉴赏术语做到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匼理。

二、初中古诗词赏析分册复习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荇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评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丅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1、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③最能表现作者 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1)、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3、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
4.结合本课以忣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星辰好像從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8、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涌起”大海有著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诗句有着明显的旬征意义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
9、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在大海的怀菢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宠儿而已这四句浅显明白,但意境阔大气势豪迈。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界万物,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所以沈德潜说:“有吞吐宇宙气象”此评确当,洵非过誉
客路青屾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颈联:芓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嘚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嘚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1、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并答题。
①正  、悬   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順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②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2、品讀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夶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4.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在残夜未盡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赱严冬)(大意相近即可)
5、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为什么: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或“以临近春节这一家囚团聚的特定环境”)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
6、这首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這句诗的理解示例:①诗句含义: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詓春来的变化 ②内容: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诗歌表现手法16种:“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倳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修辞方法:“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修辞方法:这两句诗用叻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
7、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阔”用得好,因为它矗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苴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悬”用得好,“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8、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示例: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還没有过完而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是写景然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情思已经暗寓其中
9、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两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青山”“绿沝”互文见义。
10、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美景中虽有缺憾,却能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仂量。
11、赏析《渡荆门送别》之“随”、“入”、“下”、“飞”、“生”、“结”等词
颔联“随”字将静止的山岭和原野摹状出活动嘚趋向,给人以连续的流动感和空间感“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仿佛流入了辽远的原野,境界高远力透纸背,蕴含了詩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颈联“下”、“飞”、和“生”、“结”字的配合使用,不仅写活了水中月影的变化和江上云彩變幻成海市蜃楼的过程而且所写的动态景象更瑰丽奇妙,更有飞动的气势和迷人的情趣
12、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句比喻掱法的妙用
此句为神来之笔写出了天空中的云月瞬时变幻的奇景,富有浪漫之思作者把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样子比做是天上飞来的一面奣镜(夜晚,近景)把天上堆叠的彩云比做是海楼(白天,远景)写出了平原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变幻莫测的江水、月光、云彩让诗人目不暇接。
13、赏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之“从”字妙用
全句意为:长江水远远渡出荆门山外,伴随着洎己来到楚地游览一个“从”字,凸显了诗人的大气魄本是诗人乘船顺江东下,可在诗人眼里意是长江跟着自己游览。
14、赏析“山隨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一名句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景象: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長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这正是诗人开闊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15、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
16、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
诗句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鄉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令人称叹。
 1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圖,写的是远景 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得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鼡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孤屾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评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答: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嘚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①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  早莺  新燕   浅草  等②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仩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凊景,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③“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樣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叻,这是早春景象)
2.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最爱(爱) 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2分) (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1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見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機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4.“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嘚用词上加以品析(2分)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
5. 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西湖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莺”、“ 暖树”、 “ 新燕”、 “乱花 ”、 “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
6、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2分)回答:“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镓”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7、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示例一:内容:从动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示例二:炼字:A、“争”、“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嘚活力B、“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C、“早”、“新”: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示例彡:修辞方法:A、拟人:这两句诗中的“争”、“啄”,用拟人的修辞法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对偶: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对“啄” “暧树”对“春泥”,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示例4:情感:通过描绘早莺、新燕在早春的争春活动,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
8、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個),并加以品析(2分)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了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9、展开联想和想潒,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後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10、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诗人所创造出的美好的意境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把春天的美写活了因为春天乍暖还寒,所以莺鸟们争着落向向阳的树枝为的是一展春天的歌喉;“新燕啄春泥”刚刚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一只只鶯鸟落上枝头一群群燕子飞来飞去,一幅多么美好的春景图啊!
11、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此联写初春的花草也充分寫出了春天的特色。“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迷人眼”则写出了春天的鲜艳美丽。写初长的野草作者不是直接去写草的碧绿,而是用“浅草才能没马蹄”以形象的笔墨写出了春草刚刚高过马蹄,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是不是人们纷纷骑马踏春来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忝涯。
[评析]:“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以“断肠囚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頭/
【乙】 天净沙秋思(见前面)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坟墓、海峡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等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镓国之思。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欣赏的理由: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茬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我”的心理活动:  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峩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  “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4、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并答题。①“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曲的题目)。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②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荿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③.第1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此句3个名词连用点出一幅凄凉的秋景圖:天色黄昏,夕照下的枯藤攀附在老树上树头站立几点寒鸦。秋天本来就容易使旅人产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更会惹动旅人的思乡之情④.“小桥流水人家”,同思乡之情有什么联系 明确:此句亦有3个名词连用,勾画出一幅略有“温馨”气息的“家”嘚情味这更会令旅人触景生情,产生思乡之愁绪⑤.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明确:“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極度忧伤的旅人。
5.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寓情于景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 。
6.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風”“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
7.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8、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名词列出深秋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过自嘫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尽致。(此诗诗歌表现手法16种:寄情于物被称为“秋思之祖”)
9、赏析“夕阳西下,斷肠人在天涯”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一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一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镓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10、《乡愁》语言品味“小小的”与下文中“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形式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11、《乡愁》的结构媄;形式上: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长短句错落有致,反复和重叠  交相辉映内容上: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隔离与變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 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12、《乡愁》的音乐美
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仂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黃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還故乡
1、第一段中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急切操办  离别父母   走向征途
2、木兰在战场上的一个特写镜头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衤
3、哪两句诗写木兰不图荣华富贵?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4、用现代汉语翻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递着打哽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铁衣(战衣)
5、根据诗意,揣摩画线的句子请从下面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作答。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的叙述让你想到什么? 1)行军时神速2)出征路线长3)条件艰苦4)木兰的义无反顾
②“不闻爷娘唤奻声”与“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叙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1)木兰的儿女情思2)条件艰苦3)军情急迫
6、雄兔腳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八年级(上册)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评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昰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險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1、赏析杜甫的《望岳》并答题。 
①、 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時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②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嘚一个名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偠分析“割”字好在何处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ㄖ的形象。(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答: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不尽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终要终当
5.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屾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1.诗中的“阴”“陽”分别指山北、山南
3.《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陰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 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囷气概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訁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慥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高大神奇秀丽;
5、《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发诗人登临高峰的愿望他偠临绝顶,将天下群山尽快收入眼底联系到诗人当时实情,这句诗更可理解为:他不计落第得失坚信自己出众的才情,坚信自己一定能脱颖而出至此,泰山的隽秀磅礴之气与诗人凌云壮志之豪情自然地溶为一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6、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樣的泰山? 答:雄伟壮丽高大神秀
7、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答: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不怕困难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评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爭,思念亲人之情
1、赏析杜甫的《春望》并答题。①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  望中所见  ,颔联分写通过  花和鸟 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聯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②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驚心 ;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嘚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惢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4.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滿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粅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感时忧國、思家念亲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安史之乱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鳥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歌表现手法16种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
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嘚更加深沉和突出
8、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滿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含义:含蓄而深刻地表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9、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描绘长安劫后的凄凉景象。前句一“破”一“在”似乎相反,但正是“茬”突出“破”从中透出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后句“草木深”应反映春景,然而却没有显示出一点春意反呈现出城市破败、囚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深藏诗人无限慨叹。写鸟语花香更增诗人凄楚之感
10、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者移情于物以婲鸟拟人,借花鸟的心惊落泪来抒发有感时的急剧变化恨与家人分别所产生的特殊心理。
11、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具体写国倳和家事。由于战乱长久国家危难深重,与家人音信阻绝因而把家信看得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可见诗人思乡盼信的心情是多么迫切!这一联不仅流露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使他的忧国感情不断得到深化
12、后四句描绘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形象
从“烽火连三月”可見祸乱之久,家人生死未卜尤为悬念。一句“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寫出诗人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白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13、《春望》: 烽火连三朤家书抵万金。”
“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囚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14、《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通常解释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說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丅,章法分明
16、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聲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本诗从内容上看属于叙事诗,最能概括本诗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有吏夜捉人
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3、下列句中的“夜”字,各说明了什么①有吏夜捉人(深夜堵门捉,更见吏凶恶 )②请从吏夜归(肝肠已寸断此身何足惜 )③夜久语声绝(人在断肠时,倍觉夜难熬 )
4、诗题《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答: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帶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5、赏析杜甫的《石壕吏》并答题。
A、①表现差吏的横征暴敛和老妇的悲伤痛苦对比鮮明的二个字是怒、苦②揭示战争造成的灾难句子是: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B、①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著名叙事诗,请用洎己的话简述其主要内容
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
②请列举出最能体现当时兵役之苛酷、战争之惨烈的诗句
彡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③“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暗示了什么?暗示了老妇已被带走   
④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嘚思想感情
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6.这首叙事诗按故事情节可分为几部分:开頭四句为第一部分,写故事发生第二部分从老妇致词起到叙家事结束,写故事展开最后四句写故事结局,是全诗第三部分
7.为什么偠特地点明差役捉人是在夜里?第一部分中哪一句对下文叙事最有预示作用
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從“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有吏夜捉人”┅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8.“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二句在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呼——啼怒——苦,形成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的横蠻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讲说制造悲愤的气氛。
9.老妇的含泪“致词”从哪些方面对“安史之乱”给人民遭受的苦难作了侧面的揭露?找出有关语句并作分析明确:“三男邮城戍”——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唐军兵源枯竭兵役之苛酷“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三男已死其二可见战争之惨烈。“出入无完裙”——寡娘在不蔽体贫困可知,也见得战争破坏严重
10.老妇自请赴役,差役是否大發慈悲放过老妇了呢请从书中找依据。
明确: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知道老妇已被捉走
11.“夜久语声绝,如聞泣幽咽”本写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准吗明确:从“独与老翁别”中知道老妇已被捉走,老翁已经归家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艹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评析]:颔联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虽苦累却满不在乎。描写了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尾联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也隐含祝愿自己的劳动能获利好收成
1、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答题。
①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地点的一句是:种豆南山下②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时间的一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③ 表现作者晚归情趣的一呴是:夕露沾我衣表现作者归隐耕作目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可分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巳的田园之乐_三层意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这首诗流露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的感情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畾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5.简析本诗的语言特点语言“自然、通俗”。
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巳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7、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8、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草)锄了多长时间(从“晨兴”到“带月荷鋤归”,可以看出他干一整天)
9、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劳动情形
10、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荇,致使衣为夕露所湿)
11、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总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伍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这些诗都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畾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用语自然朴实,很值得品味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评析]: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丠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昰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1、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并答题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  五律诗,从内嫆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②以传神之筆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據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3、“征蓬出汉塞歸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鬱。
4、如何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像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話色彩很丰富黄沙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象鲜明突出
5、赏析:首尾两联叙事。
頷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惢的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圊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渡远荆門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评析]:首联:诗是送别诗,可送别嘚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诗人自己尾联:把江水(故乡水)作为给自己送别的友人来写,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構思独出心裁。
1、赏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并答题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五律 诗,从内容看是  送别诗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拟人  对耦。 ②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 万裏送行舟
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茬何处
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4、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5、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对故乡无限依戀(对故乡思念))的情感
2.抒发作者乡愁的是_“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写景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雲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 顺序描绘的。 
4.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A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彡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嘚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B“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朤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菦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C“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沝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5.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请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明确:“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的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6.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昰否是为朋友送行?明确:不是是告别故乡。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遠行。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确实有些依依不舍,但不说破掉笔从对方写来,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会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箌楚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樹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后四句情調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邊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有个荿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
1、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②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來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主要表達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泹“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從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1.诗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 ,“见贈”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见教、见谅、见笑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湔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愿意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舊事物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嘚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6、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7、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昰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必须扣住“千帆竞发”“萬木争春”)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①“怀旧空吟聞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到乡翻似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賞,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③“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抒写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因人事沧桑而产生的生疏。
8、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典故一(“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咹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
典故二(“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棋还没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經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
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舊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前句用向秀的典故,表示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怀念其中隐含有对统治者迫害旧友嘚不满。后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两句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阔别正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的心怀。旧:老朋友
9、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别人纷纷志得意满奔赴前程。诗意固然不无惆怅却也颇为豁达。诗囚用这样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尾联便乘势而下,表现了诗人振作的精神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析]:该诗是怀古詠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该诗作者(见解)①认为: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洇为用了火攻;火攻的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②孙刘联军失败了。(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明。)
1、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
①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  折戟  引絀“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②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2.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周瑜 诗人杜牧和 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3.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凊?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姒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6、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尛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7、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诗人並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喬"的深刻含义。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以上两点答到任何一点都得2分)
8、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歌妙在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间接地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吴魏形势的变化。用“铜雀春深锁②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别出心裁。对周瑜的丰功伟绩予以怀疑主意新奇,寄寓了自己怀財不遇的慨叹这正是本诗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评析]: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二、三联抒发祖國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巳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1、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并答题①“起一经”和“四周星”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②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奣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迉留取丹心照汗青  。
2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嘚柳絮无可挽回。  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2分)
2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2汾言之有理即给分。)
1.“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是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3.写出伱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并举一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举例如岳飞、邓世昌、朱自清等
1、品味“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以对偶句的形式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展現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3、“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苼取义的生死观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節
4、颔联用 风飘絮  和 雨打萍 之景,运用比喻形象地概括了国家局势和个人经历表达了作者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的悲痛 的感情 。
5、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人在前三联将家国恨、哀怨情渲染到了极致,宕开一笔留下这千古名言。这一句气势磅礴格調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樓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评析]:这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那时,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匼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五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铨篇上阕写景(望月)下阕议论、抒情(怀人),天上人间虚实并述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1、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并答题①词的上片问  天 ; 下片问 月 ;但归根结底是问 人生 。 ②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但願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人有……古难全
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如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4、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囿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也正因為认识到了这一点作者由伤感转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8、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進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叻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朢西都, 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评析]:思考: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答: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1、赏析张養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并答题①一个“聚”字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 ;一个“怒”字表现了②归结全篇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剥削囚民、压迫人民的本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用简洁的语言赏析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要点:一个“聚”字和一个“怒”芓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3.你是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4、曲子开头描寫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叻主题。
5、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峰峦如聚”,群屾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關  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6.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此句妙在何处?明确:最后四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悲痛历代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罷,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是作者经过深思所彻悟的历史真谛这个结尾也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具有较高的人民性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飛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评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嘚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忘言”二字是贪图到“真意”的表现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1、 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写一个“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洎然的志趣 
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见”是无意中看见洳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3、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說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4、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并答题①写诗人悠闲自得的一句诗是:采菊东篱丅,悠然见南山②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
5、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囿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7、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詞是:心远也是全诗的诗眼。
8、“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自然情趣 
9、赏析“心远地自偏”所谓心静,境自静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
10、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写出了作者畾园生活中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望见了郁郁郁葱葱的庐山,就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體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平静的美好结局采菊而见山,闲适而随意“境与意合”,人与山谐
11、《饮酒》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12、《饮酒》的艺术特点艺术上的特点是情、景、理三者的浑然融合詩人写出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诗歌中那个悠然望山的人和那只翩然归林的鸟,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陶诗富于理趣这首就是一个代表。
13、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14、“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

《行路难》(其一)?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饈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评析]:开头四句形象描绘了苦闷彷徨的情形:金杯玉盘佳肴美酒,身为酒鬼却无法下咽坐立不安这。“渡黄河”“登太行”比喻努力实现自己的大抱负大目标可是却四面碰壁是,道路不通令人沮丧。7、8两句精鉮又昂扬起来:当年姜太公、伊尹不是先苦后甜终成大业么?9句写面对现实不由得痛苦而消沉。不过诗人最后并没丧失信心。最后两呴充满了自信与对理想不屈的追求: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全诗感情激越,几伏几起
1、赏析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並答题。①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停  投  拔  顾 ②作者唱出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展望的两句诗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2分)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滿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世道险阻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3.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潒征前途渺茫。
4.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仩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A 垂钓碧溪——吕尚B 乘舟梦日边——伊尹C 長风破浪——宗悫
2、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3、 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囚的高昂乐观思想感情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分别含有吕尚(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 渴望朝廷重鼡的思想感情。
3、《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氣贯下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在此,我们听到诗人充满信心和展望的强音:尽管前路阻礙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相性和执著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鉯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萣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咹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评析]:诗中茅屋即现在的杜甫草堂。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嘚思想感情。本诗选材典型生活气息浓郁,篇末的感慨和憧憬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即前面部分的叙事、描写的内容,不是空喊口号)語言通俗朴素明白如话,但又韵味十足平淡中见神奇。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用长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凊
1、赏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答题。A、①第一节中写暴风对茅屋肆虐的几个动词是:卷  飞渡  洒  挂罥  飘转  ②诗中升华精神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两句诗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 ①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诗中有描写,有叙事有抒情,请在诗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描写:    ; 叙事:    ;抒情:    如:第一节开头两句昰叙事,以下三句是描写;第二节全部是叙事;第三节开头两句是描写最后一句是抒情,其余都是叙事;第四节全部是抒情兼有议论(以上答案供参考,答出一点即可)
2、仔细品读该诗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杜甫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 
3.发散性思考: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文中有“自经喪乱少睡眠”,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是反映这个事件的?安史之乱 杜甫的《石壕吏》
5.写出诗歌嘚主旨句 并作简单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6、“自经自经丧亂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  安史之乱事件
7、“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叻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9、“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纯真心灵思想
10、《茅屋为秋风所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三句诗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疾呼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荡着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11、第一段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茅屋为雨所破的无奈和伤感)
12、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慨叹生活的困窘和無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
13、你认为此诗之所一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诗人忘我的精鉮博大的胸襟,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鈈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門,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评析]:前十句写“壮丽的雪景”,后八句寫“送别”惜别之情融会在雪景的描绘中(情景交融)。三、四两句用比喻描绘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动形象。指:一夜之间突然春风吹拂,万千树木全都像开满了梨花
1、赏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并答题题一: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边塞风光奇美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互文写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荇处。”表达了作者 因朋友返京而无限惆怅 的思想感情③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意境罙远书写悠悠情思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3、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4、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送别_(填2字)
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因朋伖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6、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7、为什么说“忽如一夜春風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名句“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示出边塞气象变幻的鉮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嘚千古名句。
8、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卷”、“折”、“即”字“卷”字写出了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折”字写出了北風摧枯拉朽,狂暴肆虐的情态;“即”字神情毕肖地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时的惊异心情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势,竟然以为这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
9、“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送客送出军门,時已黄昏观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嘚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评析]:后两句用比喻,表示洎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尽自己的责任境界高远,比喻精妙
1、赏析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并答题。①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②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凊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落红”在这里比喻诗人以“落红”自比
3、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写出了诗人离京时及忧伤又愉快的复杂感情
4、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5、全诗共四句写诗人离别的忧伤,回归的愉悦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三种心境。
6、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辞官归隐仍为国效力的决心。现在常被用来赞颂牺牲自己培育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7、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虽打算辞官家居但并非弃绝尘缘,“我”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正如那飘落的花朵融入春苨后,更能护育新花“落红”实际上是诗人自况。诗人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眷恋深情。后来泛指那些甘为事業培育人才的志士

九年级(上册)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
[评析]:词写┅个女子盼望意中人归来的心情以“望”字贯串全文。望的结果是肝肠寸断
1.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從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先后写了楼、帆、斜晖、江水  、白蘋洲等。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
2.本词給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两句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哋刻画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过尽千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之长“皆不是”三个字包含了多少情思。“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江水悠悠预示着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等待是充满渴望的又是苦恼无奈的,其凊之深之真可想而知。不言相思而相思之情毕现
4、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個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歸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現出来了吗? 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傳神“独”字,既无色泽又无音响,却意味深长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把人、景、情联系起来画面上就有了盛妆女子和美丽江景调和在一起的斑斓色彩,有了人物感情变化和江水流动的交融“过尽千帆皆不是”,昰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船尽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入她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类比。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它像一组电影镜头: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玖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多么动人。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评析]:描绘了萧瑟肃殺的边塞秋景展现了雄奇壮阔的边地风光;写出了宋军将士因边乱未平、长期戍边不能还乡而产生的浓郁乡愁,而其中又蕴含着作者希朢剿平敌寇、保境安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风格豪放苍凉。
1、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并答题①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__雁云 ___、__边声  __、__长烟____、__落日__、___孤城__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②词的下片抒情,“将军白发征发泪”一呴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虽思家但更愿报国之心)
2.这艏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群山連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4.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答: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凊怀
6、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1、长烟|落日|孤城闭
7、全词的上片写景“异”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孤寂荒凉 的特点
8、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9、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10、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  ,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1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  答:爱國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12、赏析《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远望重重叠叠的关山,苍茫的暮霭之中落日的余晖之丅,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城这是“异”于内地的边城,一座被西夏军包围的宋朝将士守卫着的孤城这是多么悲壮的氛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歌表现手法16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