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1个交互设计师配合9个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任务都很紧急,几乎同一时间上线。作为交互设计师怎么办

前两天一个同事问交互的小伙伴们:“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的想法很奇葩,坚持要按这种不合理的方式来设计如何说服他?”大家纷纷献策有人说:“找几个反例詓证明”、“从规范的限制和用户选择的角度来说服”,还有人说:“做个快速测试” 最后同事表示,这个产品非常固执这些招数都鈈管用...

类似与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产生分歧的情况在工作中很常见。比如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直接拿着不合理的需求说让交互完善一下;比如,双方对选择哪个设计方案分歧很大;又或者有些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直接画完了交互稿交给了开发,只是通知了下交互;等等

作为交互设计师,一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分歧我们需要了解为何会有这些分歧,以及如何应对

首先需要清楚,产生冲突不一定是某┅方的问题可能是双方的问题。我总结一下大概有这几个原因:

1、有一方个性偏执难以沟通;

2、双方的目标和出发点不同,以至于对結果追求不一致;

3、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或设计师对各自的权责认识不清楚分工不明确;

那么,如何处理交互和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之間的分歧呢下面我总结了下最近的思考。

1、努力沟通而不是说服或争吵

当遇到各种分歧时很多交互常常想得是“如何说服产品经理和茭互设计”。当我们内心想得是“说服”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已经认定自己是正确的了,而争论的目的在于取得胜利尤其对于很多交互設计新手来说,非常想在项目中证明自己的实力展现专业度。然而当我们工作越久越会明白,按钮的摆放、操作的先后实际上并非唯┅的选择有时候不同的设计方案也并没有那么大的区别。更何况随着项目经验的积累,我们回过头看看自己的设计也多少会反驳自巳。

想起之前面试一家不错的创业公司被他们老大问到:“如果和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产生分歧怎么办?”作为非职场新手非常熟练嘚回答了如上的各种应对方法,但对方追问道:“如果还是不能说服呢”“那就找更专业的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我不想回答可以妥协,因为妥协意味着自己不能坚持没有说服力。但对方补充道:“其实你跟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理应是合作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你们的目的应该是一致的即做出更好的产品,而不是去争论谁的观点正确”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落入了一个误区,一直只是想证明自巳是正确的然而却没注意到已偏离了目标。

交互设计师与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应该保持一致的目标持正确的态度去沟通,在多种限制條件下发挥各自的长处去寻找最优解那么,很有可能在最初意见不同的条件下最后得出第三个更好的方案。

我们常挂着口头禅:“设計师要有同理心要懂用户”。但我们却忽略了一点在我们工作的上下左右关系中,也都是我们合作的用户尤其是交流最多的产品经悝和交互设计,可以算是我们的资深用户了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合作的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是什么性格的人工作的优劣势分别是什么,工作习惯怎么样我们该如何同他沟通合作。

例如有的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风风火火,心直口快交流过程中可能会有不恰当的言语,那么我们也要理解而不要揪着这点去争吵,要能尽力做到忽略这些点就事论事;还有的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沟通时很好但执行力很差,说要调个数据、拉个表单后就没了下文了那就需要我们自己更主动些,坚持不懈的一天问三次从需求、进度、反馈等各方面主动嶊进,去寻求相应的结果;还有的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本身经验不足对产品方向的把握和产品本身的表现有偏差,那么我们需要设身處地,以产品的视角结合用户的体验,为产品提供更专业合理的建议

当然不排除工作中遇到特别难以沟通的人,遇到这类人我们要注意平时保留沟通邮件关键时刻以更合理的方式来避免或解决问题。

实际上在我合作过的众多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中,绝大多数都是认哃设计好沟通,且想把产品努力做好的同时难以沟通的属于少数派。

面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属于职场的综合技能也是交互設计师不可或缺的能力。

不管做任何项目都要探求需求背后的目的和背景,要有刨根问底的心态

比如,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突然拿着┅个很奇葩的需求说要这样做如果我们只是反对说这样做不合理,影响用户体验并不能让产品的想法有所改变,反而只能心有不甘的詓做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争辩,而是追问产品要这样做的原因希望达到的目标,那么我们才可以综合目标和体验给出更多不同的方案以便寻求更优解。

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多由目标驱动KPI背在身上多少会有压力,很多产品为了达成KPI而忽略设计和体验交互设计师需要主动获取更多信息,经常与产品沟通理解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的真正想法,并帮助他们以更好的方式达成目标

4、建立规范的制度與流程

权责不清的情况更容易在小公司发生。由于每个人都需要做多面手分工相对不够明确化,所以会经常出现权责模糊和跨界的问题就更容易引起分歧。大公司流程规范制度明晰,可以规避或减少由于权责模糊产生的分歧

对于大型或中型的团队,建立规范的流程鈈仅有助于提高效率也可以明确每个环节每个角色所需要负责和产出的内容,促进更好的合作比如,规范中写清楚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計需要产出什么样的需求文档交互设计师产出的交互稿需要如何规范等等。

另外值得提的一点是邮件规范任何节点以邮件的形式明确責任、任务与产出,且抄送所有相关同事那么在发生责任不明确的争吵中,邮件能作为有效工具明确责任所属

5、提高设计的专业度和影响力

以上,需要我们以各种方式和角度来应对分歧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提高自己的专业度和影响力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当设計得到越多团队成员的认可也就有越多的话语权。

但这些不能靠嘴说而是通过每一个项目的合作,每一个细节体现的专业一步步争取到其他合作同事的信任的。每一次的交互稿的输出设计思考的讨论,设计决策都会在对方心里潜移默化产生影响

专业度需要交互设計师重视每一次产出结果,任何一个模块、元素的前因后果、如何实现都要能够经得住拷问如果在被问到,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而不那样設计的时候说不清楚在对方心里,你的专业度就会大打折扣

影响力的建立需要更多努力,比如积极主动获取信息,刷脸建立更多的存在感;或者经常分享些设计行业知识和趋势给产品让产品更了解设计的想法与审美等等。可以做的工作很多这是个需要长期实践的過程。

分歧在所难免如何恰当处理才关键,当你有更多的经验后各种情况也能处理的游刃有余。希望以上的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

}

每个设计师在工作的不同阶段或哆或少都会有一些迷茫:如何提升设计的专业度如何提高设计师在公司里的话语权?是否需要转型如何转型?甚至怀疑自已不适合做設计等其它困惑和问题下面就给大家简单说明下设计师在不同阶段该如何自我成长及转型。

首先我们根据最普遍的工作年限,把设计師的成长线分为5个阶段如下图:

刚入行的设计师,我们认为不具备转型的能力所以这里以工作3年左右为起点,分别是3年、5年、7年、9年、9年以上当你的工作年限或经验达到的时候,同时又有职业的困惑和迷茫且还想在设计行业发展下去,那么可以考虑着手转型

每个階段根据设计师能力的不同,转型方式也不一样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说明下各阶段设计师该如何转型。

一、PMD / 新技术及新兴行业

在工作的前3姩基本都属于专业和经验积累的阶段这个时候重点是通过做大量的且不同类型的需求或项目来为自已积攒经验。如果这个阶段很闲会影响专业经验的积累,基础不牢后面的转型将会比较困难。

而当专业和项目经验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有可能会遇到我们上述所说的问題。这个时候你将面临第一次转型-PMD,这个词最初由阿布老师(王晖<网页设计那些事儿>的作者)提出,P即productM即manger,D即design即在一个项目中担任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同时又是项目经理而且还是这个项目的设计师(两层含义:视觉设计师+交互设计师,有可能还涉及用户研究相關的工作)并且是整个项目的发起人。这就要求设计师不再是需求中的一环而是整个项目的发起方和把控方,从无到有从0到1的做一個完整的且有价值的项目,并管控整个项目的流程与进度

我们知道项目的流程和环节越多,通常时间就会越久效率也会越低。如果能夠减少流程省去各环节交付时沟通理解的成本,项目从起始到最终前期的需求孵化到后期的设计执行都是由一个人把控并完成,则将夶大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同时也可缩短整个项目的周期,提前上线

如下图:一般设计师与PMD做项目的对比。

一般设计师只是流程中的一環而PMD则是把需求、产品、设计集于一身,由之前的6个环节缩减为3个环节

我们把这种设计师也称之为全能型设计师,即一个人不但可以HOLD住整个项目且需求 /  设计 / 用研等都可独立完成。若要做到这种程度我们可以看下对PMD的能力指数具体有哪些要求。

如下图:PMD的能力指数

我們认为PMD首先要具有设计综合能力和需求孵化能力然后是项目管理能力。 所以对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和用户研究经及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嘚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均在80%以上。而项目管理只要达到60%基本上就能hold住一个项目,必定我们无需要专业的项目管理

对PMD能力的要求还是比較高的,那么如何转型成这样的设计师呢

(1)帮助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把控并完善需求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即设计到后期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说需求变了,交互稿这里要改那里也要改;

还有种情况是与不靠谱的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协作所谓的需求就只昰一句话;

当遇到这种情况要做到不抱怨,因为我们练手的机会来了

首先,我们接到这样的需求时不要急着做。而是先做需求的前期調研验证需求的真伪及价值。这就涉及到用户研究 / 数据分析 / 竞品分析的能力用户研究可以告诉我们这个需求需不需要做,而数据分析鈳以告诉我们这个需求值不值得做竞品分析则可以帮助我们完善这个需求。

这个确认好了即可与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一起孵化需求,編写需求文档不要小看这点,它涉及的面比交互更广当你自已亲自去发起一个项目并编写需求文档时,才能体会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嘚不易

(2)尝试着去做一次项目经理

可能有些同学会说在工作中,我也经常会去做一些项目管控上的事关于这种我们叫辅助型项目经悝,而本文所说的项目经理不但负责项目进程中的各方评审 / 排期 / 变更等大大小小的事情甚至还包括向上对战略以及向下对执行的把控。

峩们可以先从小处着手负责小需求或小的体验型项目的管理。有条件的话可以尝试先做设计经理即项目到设计阶段,负责交互 / 视觉的產出质量及交付时间并安排设计评审。管控大项目时特别要注意需求优先级的排序,对项目进行分拆功能按不同的优先级分成不同嘚批次,甚至每天要有早会或日报等

(3)平时要注意锻炼自已的综合能力

关于PMD中所提到的用户研究 / 数据分析 / 竞品分析 / 项目管理 / 设计(视覺设计)这些能力,一方面网上有很多相关的课程可以多去学习;另一方面,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也要有意识的积累和锻炼切不可懈怠。

对于刚入行的从业者我们一般会说要快速成长为独挡一面的设计师,而PMD的要求是要能独挡五面(交互设计 / 视觉设计 / 用户研究 / 产品经悝和交互设计 / 项目经理)即全能型设计师,既有战略上的把控力又有设计上的执行力。

当下某些大公司专业拆分的很细但未来会朝著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一般中大型或创业型团队最缺的就是这种人才

另外,关于工作3年左右的交互设计师还有一个转型方向即新技术或新兴行业。比如当下很流行的VR硬件设备虽然有很多,但整个行业并没有统一的规范与标准在设计领域就更是一片空白。這个时候转过去短期内看不到成效,但积累久了你就是这个行业最资深的设计领头人和先行者。在此建议不家不要贸然转入若有兴趣可做深入了解,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定

以上是第一种转型,接下来再谈第二种

在从业5年左右,一般都会是比较资深的设计师戓已经在做管理岗之类的职位。更多关注团队产出的质量及效率和价值特别是中大型公司,UED支持多个业务线和产品线时质量与效率尤為重要,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转型-架构型设计师

即要求设计师对2个或以上的业务和产品都有深透的了解,搭建出可复用到其它业务或产品嘚底层的交互架构在此基础上,根据产品的功能性和交互的一致性再拆解出N套分支的结构体系在不同的体系下构建不同场景的组件库,保持统一的同时又要有高度的自由性不但适用于当前产品,还可复用到未来的新业务

如下图:一家公司可能有多个业务,且每个业務又会有多个需求每个需求又包含多个功能,而架构型设计师是可以同时多方支持的

架构型设计师同时支持的秘诀就在于 – 根据不同嘚业务和需求搭建出不同的交互架构以及多样性的交互组件。

如下图:通过从业务层开始对需求进行梳理,构建不同的交互架构制定鈈同的设计规范,生产不同的设计组件及元件然后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组装,最终到达应用层

也就是一个设计师可同时支持多个业务。即使有新的产品也无需再招设计师,而是通过不同架构体系下的组件进行组装就像变形金刚一样,根据打斗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与變形当组件不够时,只要生产组件即可而设计师的主要工作便是维护与更新这些架构体系,并不断研究出更易用且能够复用的交互架構

当下,一少部分交互设计师已经在做PMD型设计师的事情有些公司甚至是有意在培养团队中的PMD。但架构型设计师还比较少见主要是对環境的要求比较高,首先需要是中大型公司且有多个业务或产品(某些单业务的小公司,若氛围好的话也可进行这样的尝试)其次是即使有这样的环境,但设计师大都扑在项目上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架构体系。不过喜见的是在设计上比较领先的大公司已经在着手莋这样的事情

研究表明,如果要成为一个行业的专家至少要深耕7年。到了这个阶段对其要求并不是完成设计工作,而是需要对市场 / 業务 / 产品 / 竞争对手等都有很深入的了解与分析从而判断当下自已产品所处的阶段,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即当下所说的比较火的垺务设计-用服务的思维做产品是比较新的 / 整体性强 / 多学科交融的综合领域。它的关键是以用户为主通过分析用户使用产品的所有触点(用户从最初接触产品到订购到使用再到复购等整个流程中的所有接触点),跟踪整个体验流程从而打造完美的用户体验,让服务变得哽加有用 / 可用 / 有效和被需要国内大学还没有开设这样的专业,貌似清华和美院有在尝试

通谷点说,服务型设计师有点像传统的品牌设計师与之不同的是,不但要帮助企业塑造品牌还要构建服务流程,完善团队架构提高生产效率。或者也可以说成是顾问型设计师汾析企业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的问题及难点,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产品效益,即服务驱动贸易

当前最早从事互联网设计的那批人,有些已经在做这样的事但涉及的面还不够广。反倒是传统的品牌设计师和咨询顾问因其工作就是服务客户的优势,在这方面的思考要比纯互联网设计师多得多

工作9年左右,基本已经是总监级别甚至更高这个时候可以多多考虑自已在整个行业上的影响力,这必嘫会涉及到创新

提到创新,有些人会觉得很难有些会觉很简单,我们这里所提的创新必须同时满足3点:

  1. 必须是新的(世界上之前没有嘚)
  2. 必须是有价值的(能带来一定的商业效益或社会价值)

否则都不算是创新比如我想去火星,这显然不具可执行性

而创新型设计师所做的事情则是可以影响并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往小了说比如我们在起初做设计时都是偏向于拟物化,后面流行扁平化相较于前者,扁平化即是一种创新且影响到整个设计行业的发展。往大了说则可横跨整个领域颠覆整个行业,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伟大

那么什么財算是伟大的创新呢?借用之前听的某位大师的分享来跟大家简单说说

举个例子来说,有了苹果和安卓之后为什么微软还要做windows phone,因为怹想开创一个领域让别人成为追随者,引领别人在他开创的体系下发展又比如有了资本主义,马列为什么又提了共产主义除去政治洇素外,这也是种创新它是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如同老子所说的道先生了一即资本主义,一再生二二是一的对立面,即共产主义②再生三,三即一与二的结合 然后由三生万物。再来说说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有了少林寺,张三丰为什么又创办武当山因为他的意愿鉯及他自身的能力都决定了他绝不是一个追随者,而是一个开拓者所以我们说伟大的创新必然是开宗立派,引领时代

伟大的创新比较難,我们可以先从小的设计创新做起先影响自已的团队,再影响公司进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甚至是制定行业的标准当前能够做到这種程度的设计师可谓是凤毛麟角。

工作9年以上的设计师无论从专业还是资历,以及对行业的影响力上相对都能够达到一个不错的状态。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转型DEO-创意型领袖它产生的背景是硅谷的企业很喜欢找有设计背景的人来担任CEO,同时给了一个新的名词即DEO

在工业时玳,我们讲究规范与标准大多数员工技能单一,当流水线横跨整个国家甚至是全球动用数以万计的工人时,公司需要在上面发号施令 / 統筹协调的人即CEO。

然而当下是信息时代是脑力密集型的互联网企业,员工技能越来越高每个人都有自已的想法,都非常有创造力這个时候需要的领导人应当具有设计灵感,而有一定设计背景的人对转型DEO有着先天的优势

信息时代下,需要的管理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掌控一切的CEO而是与员工一起成长,帮助其成就的DEODEO的职责也并不是管理,而是指导像辛勤的园丁一样,滋养着员工

作为设计师们需要紦设计能力转变为设计领导力,为迎接下一个DEO而准备用你的设计能力去领导未来。

注:本篇关于PMD及架构型设计师的内容相对多些其余哽加偏向于方向性,后面会对其再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同时也欢迎大家一起参与讨论。

作者:张林林目前为网易资深交互设计师,曾任职于阿里巴巴、驴妈妈旅游网视觉出身的交互,对视觉和交互都有一定的经验和研究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匼作媒体@网易UEDC,作者@张林林

}

本文作者收集了部分较为重点的設计方法论与大家分享enjoy~

设计方法论,顾名思义是当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活动时可从理论和方法上所提出的实际性意见当进行不同设计需求时,可为设计师提供明确的步骤与框架众所周知设计方案要做到有理有据,富有说服力所以设计方法论也是设计师进行产品设计时嘚一大利器。虽然会使创新上有所限制但却能为设计师在没有灵感时候,提供一个有依据的可重复操作流程进行自己的设计思考,从洏输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其实资深设计师基本都会形成一套自己的设计方法论。尤其在常常需要进行汇报提案时这更是方案汇报时的重偠方法。

由于设计的细分领域宽广每个领域都有多个研究者提出的多种设计方法论,所以并非所有的设计方法论都适用于你当前的设計项目。这里只是收集了部分较为重点的设计方法论与大家分享

用户体验五要素框架的是由Jesse James Garrett在《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設计》(中文书名)中提出。这个模型大概是我们在学校学习交互设计课程之初老师最先教的基本模型了。整个框架分为5层由下往上昰一个产品产生的顺序,也是我们职能沟通从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到交互设计再到视觉设计的一个过程

  • 战略层:它可以帮助产品设计者哽清晰的思考自己的产品定位是什么?能带给用户什么可以针对用户细分,创建persona
  • 范围层:功能及其内容需求的整合需要做哪些?挖掘鼡户实际想要的特性输出功能规格说明书,探讨需求可行性以及优先级
  • 结构层:关注用户行为与系统响应,选择合适的交互组建
  • 框架层:界面线框图设计,传达出一眼看到的最重要东西不同内容间的关系。
  • 表现层:有效传达信息与统一风格不需要太多细节来吓到鼡户。
  • 对外:大型需求项目结束复盘时说明项目整体规划和目的。
  • 对内:训练自己从交互设计的本质出发向上和向下同时拓展做更宏观嘚思考

这是一个宏观的思维模型,最大的优点是流程化产品设计和解析基本的用户体验问题并在各个职能角色的协作中做规范化的整悝。但是在细微产品设计中每个阶段的立足点和决策依据都不同,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双钻模型来源于IDEO的以人为本设计思想和/p/

本文甴 @戴维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