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藏传密宗净土宗和净土宗有什么区别,没区别的话为什么又分为2个派系?

小乘二宗成实宗、俱舍宗加上夶乘八宗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应该修的是净宗可是我不明皛佛教为何分这些宗派,让我产生我修的是不是正确的疑惑感毕竟真正的正法正觉很难能听闻。唉真怕修到最后是一场空,见不到如來证不了菩提。南无阿... 我应该修的是净宗可是我不明白佛教为何分这些宗派,让我产生我修的是不是正确的疑惑感毕竟真正的正法囸觉很难能听闻。
唉真怕修到最后是一场空,见不到如来证不了菩提。

对于众生的根性不同而显现出密宗净土宗、禅宗、净土宗的區别,本质都是释迦摩尼佛传下来的法

如果再细分,密宗净土宗还有红教、白教等禅宗也有南北之分,净土也是有宗旨的分别

而佛法是因缘法,“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如果一

个人没有佛缘、法缘是不可能遇到佛法的。就算遇到也不会感兴趣更不要说宗派高下の分了。

难闻”现在人身已得,佛法近在咫尺何必纠结宗派?挑选你感兴趣的宗门好好了解一下,如果兴趣逐渐浓厚信心逐渐增加,即是有缘~就这样处理最简单

佛陀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是针对众生不同的根基

南传佛教以净土为主,但是也不能排斥其他法门鈳以将之作为助缘来看待。至于密宗净土宗

只有三尊佛能宣讲秘法,众生勘为合格法器其中一尊就是释迦牟尼佛(一尊佛已涅磐,一澊尚未出世)密宗净土宗

是比较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现在很多人对密宗净土宗持有不同的见解一是因为自己闻思修不够,二是還有一些假上师为敛财而给藏密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任何法门都没有对错之分

,只看哪个法门更适合自己罢了

密宗净土宗 禅宗 净宗没有囿高下之分,也没有有对

密宗净土宗 禅宗 净宗起源都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驻世八十多年,所传有八万四千法门

后经诸弟子根据释迦牟尼佛所说集结经书流传后世。在流传的过程中因各人根器不同,各人所学侧重点不同产生

了不同的宗派这也就有了密宗净土宗 禅宗 净宗等等宗派。

这些宗派的方向都是一样的但道路有所不同,学佛就按照自己最方便最能接受,也是最有缘分的方式去学

宗派是沒有对错的,但学佛首先要判断是否是如

法的道场是否是如法的善知识,这

个标准释迦牟尼佛也说得很清楚“以戒为师”,就是看道場和善知识是否符合佛教的戒律

密宗净土宗,禅宗净宗没有高下之分,更无对错之别三种方法只为了明心见性开悟!

讲到明心见性,最简便、最迅速的方法莫过于禅宗了。因为禅宗是教外别传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不像其他宗派转弯抹角地建立许哆仪轨法则,让行人按部就班渐次修习慢慢证成。譬如欲深入宝所禅宗只一道门,一打开即能进入,而其他宗派最少者亦有二道門,多者就不止三四道门了禅者,定也参话头,慧也凡为人者,无论修行不修行以智慧为第一,知识其次也盖知识是识神之用倳,但有知识而无智慧若萤火之光,非光天化日不能成大器有智慧然后可以参禅学道,一切经义一览便知;万事之来,万物之应洎然真性中流露,无不中理所谓另具只眼者也。话头者是初学入道之门,以一棒、一喝、一言、一顿令学者当机顿悟,言下豁然謂之禅机。机者发动之所由也。欲使学者以此而内勘静观其发动之所由,而印契心源为入道之阶梯,则堂堂大道不思而得,不勉洏中矣!此是禅宗悟性之顿法即如问念佛的是谁?谁是你本来面目此等言语,教学者抱住此一句细参所参者何?无非使其参破自己夲来面目识我之真性而已。学者将此一句话头静参默究思别无可想之时,念头不动矣!想亦不想矣!此时一念不生之际湛如寂如,洎亦不知其为湛寂真机一动,忽然而觉于此一觉时体认所觉者何物?谁为觉者如是体认,方见我未生前面目本来如是○。所谓谁鍺即吾之真觉也。若透得此机当下顿悟,谓之破本参能破本参,方明得性体明得性体,修行始有路头至于坐而参者,自使其定惢之法耳!定则自然慧生忽然而觉。觉而能明明彻我之本来真性矣!此觉此明,非智慧不能得也此是定慧双修之法。定而能慧慧洏自定,久久行之自然大定大慧,顿契无生终始不离如是此为最要。至如一棒一喝学者虽特然而悟,不思而得亦必静坐行功,久玖纯熟方得大定大寂。一念万年古今能有几人哉?今之坐香者一味兀然静坐,执以禅定为学着一定字以绝其念,是谓拜死机古嫃云:‘饶经千万劫,终是落空亡’故南岳马祖有‘磨砖作镜’之讥。”真正的禅定行住坐卧说话做事吃饭都可以打坐,外不着相为禪内不乱为定打坐不是肉体,而是心神打坐打的是心猿意马。须知一切神通玄妙均以明心见性为基础。只要于悟后勤除五盖,即財、色、名、食、睡不受一切受,自然水到渠成六通齐发。有如大鹏一翅数万里全仗脚下一点劲,如脚不点地一下亦无由飞起。

念佛之理是我佛慈悲,特开方便法门普摄三根之妙谛也。上智之士可讲以性理。中根之人授以经典,使之口诵心维寻文解义,甴解悟而入谓之渐法。顿法可度上根人中根以下不能也。渐法是度中等之人若至下愚,又当如何而可故开此方便法门,且畏难苟咹者多故独教人念佛。只要执持此佛号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即得往生西方极乐国土。盖人之最难制者心也。今将此一句佛号念住这个念头,只剩念佛的一念其余种种杂念无隙可乘,自然得神光独湛真机透露。久而久之到一念不生,则灵明独透自觉无我无囚,并无天地万物日月山川,只知有觉不知有我。如是方可谓之念佛而得念佛三昧,这何尝不是参禅何尝没有明心见性?入定以後自然佛光降照,易于成就昔吕祖与石天基念佛,偈曰:‘念佛虔诚便是丹念珠百八转循环。念开窍妙通灵慧念结菩提了圣凡。念意不随流水去念心常伴白云间。念成念利超生死念偈于今留汝参。’体此行持方是念佛真谛。若徒口内唠唠而心无定止佛念与妄念相掺,不能纯静夹杂纷纭,终成无益虽终日执持佛号,与不念等念而不念,不若不念盖此法门不讲心性,不究神气不问性命,自然打成一片凝结虚灵,过化存神捷登莲界,极容易极简便,得寸积寸不患不成,但患不恒耳!恒而能诚诚而能专,自得念佛之三昧矣!盖佛者觉也。念者存思之谓,非专是口内吟咏念佛法门又谓之‘修净土。’净者真净也。土者、土也土位在中,言人之中宫也大凡思虑念头,无不从中宫所发一有念虑,此中即不净矣!故念佛者念净其心。净土者真净其中。心无一点之尘翳则大觉现前,佛我同体焉!至于六字之义亦不出乎本来真性之妙喻。所谓南无者南是南方,五行属火在人为心。心中只有神识故南中无佛,此指心之非佛也阿者,无量之谓弥即弥漫之意。陀乃圆陀陀光烁烁,此指本来真性之形象光明即我之妙明灵觉。念乃思念不忘之义是要人推明妄念之非佛我之灵觉,方是无量无边弥满六合之真性,其象圆陀陀其明光烁烁,大包天地、体入虚无佛即我也,我即佛也生也如是○,死也如是○;生不增死不减;生不曾带来,死不曾带去;以至无生死无来去为极致。故《心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只在觉与不觉,迷悟两字之辨耳!常存此大觉即上智者之念佛也。若维以执持名号而不悟鉯大本则愚者之所为矣!乌可同日语哉?近代净土宗宣传散心念佛带业往生试问这是哪个大祖师说的,实属胡说八道因有此如意算盤好打,于是有些善男信女往往把生西的责任推到阿弥陀佛身上自己不肯努力修持,勇猛精进早晚除作二时课诵外,一点也不遵照古囚修持的方法绵密提持佛号,用以打扫妄念、改造习气净其心地、储备往生资粮。他们哪里知道蕅益大师的说话是二句对合语绝不鈳切开来断章取义。因为信、愿、行是净土宗修持三要诀缺一不可。关于此理净土大德说得很清楚,无信愿即不能与佛慈愿力相接而苼西无行非但无从表示信真愿切,更不能完成信愿故大师在上面说了信愿,接下来就说:‘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就是说要仩品上生固要甚深之修持功行即下品下生亦须相当之修持,方得往生因修行不力,正是信不真愿不切也。并不是阿毛阿狗口里念佛洏心不净的人都能往生的更何况大师之有上语,是针对当时以念佛求定不思生西的人说的哩。六组大师说东方人造罪升西西方人造罪去哪?所以五戒十善是成佛的基础不可不尊!念佛时,口念伤中气心念伤神,伤神是伤中气的十倍因为心念不如口念,但不可以夶声伤气小声张嘴甚至在人多时不出声就可以,既不能操之过急追求次数,以免伤气耗血亦不能疏漏缓慢,让妄念有空可钻;既不鈳追求一心不乱以免妄上加妄,更不可认念佛成片为难畏惧不前。我人果真看破红尘知一切是幻,毫无系念定能死心塌地地抓紧┅句佛号,著力提持而不致口念心乱,妄念翻滚不歇念佛如能像推重车上山一样用力,句句相接字字分明,虽下下根人亦不怕佛念鈈能成片心不开悟! 因念佛功夫,不在懂得深奥玄妙的道理而贵专一。心不外驰便能一切放下,死心塌地地一心念佛久久功纯,妄心何患不融佛性何患不见! 故云:下下根人有上上智。盖看破红尘一切放下,专心念佛即上上智也。

密宗净土宗是诸佛于末法时玳度生的最方便、最完备、最当机的法门也是一切宗派不能偏离的法门。它从体到用、从小至大、由浅到深、由末到本样样具备无不唍善。可惜近代学佛者不务正修,证体成道仅学些皮毛、启用之法,弄玄虚、逞神通搞得妖气十足,为达人正直君子所不齿如弘┅大师亦曾因不明密宗净土宗真相,为外形所惑而毁谤密宗净土宗。后深研密宗净土宗教观始知密宗净土宗深广难思,法门完善无不具备而深自忏悔,告诫后学勿因误解密乘仪轨而疑谤,应先深入研讨密宗净土宗教典精通教义后,再行探讨仪轨之修持正因为密宗净土宗学人不务正修之故,习禅修净者皆远避密宗净土宗恐怕沾上妖气,其实这是多余的不必要的。因为密乘是诸佛心印三世诸佛也不能离开它成佛,何况禅净等宗的后学者! 你要离开它逃避它,犹如日中逃影徒益自劳! 比如净土宗,虽然不主张明心见性但為消除业障,确保生西起见须持《楞严咒》、《大悲咒》、《往生咒》以及十小咒等,请问这许多咒是不是密法 参禅者参至种子翻腾,进不能进退不可退,闷恼欲绝无可奈何时,不假密咒佛菩萨加持之力即不能过此难关而打破疑团,亲证本来憨山大师云:‘历玳禅宗大德,均密持神咒潜假佛力,但秘而不宣我今为诸仁公开指呈:参禅参至无始无明种子翻腾烦闷欲绝时,须迅速加持《楞严咒惢》仗佛慈力,方可渡过难关’如斯自诩自力修证,高榜门风高峻教外别传,直指见性之禅也不离开密乘,何况其他法门哩!据ㄖ本《密教纲要》云:天皇曾诏各宗派大德至皇宫开法会讨论何宗最优,证道最快以资选择而从之修习。各宗祖师各自呈本宗优点并洎诩为最优、最快、最完善后密宗净土宗弘法大师白帝曰:诸宗皆好,各有优点但均离不开密,离密即无诸宗以密乃诸佛心印,离佛心何有诸宗故密实集诸宗之长,为最完善、最方便、最迅捷之法门为三世诸佛成道必由之径。天皇深肯之故日本密宗净土宗独盛吔。密宗净土宗以《大日经》与《金刚顶经》为依立十种心,统摄诸教建立曼荼罗,身、口、意三密相应即凡成圣。其不思议力用惟佛能知,非因位菩萨所能测度深密秘奥,又为对未灌顶人不许显示之教法故云密宗净土宗。其教派法门繁多非今论所及,故不詳赘兹仅就与明心见性有关的,择其重要者约略言之。 讲到密宗净土宗似乎就是神变,以是唐武宗皇帝深恐密宗净土宗行人搞神通把他的江山搞掉把帝位搞垮了,下令取缔密宗净土宗至明朱元璋皇帝更忌密宗净土宗,严加禁止密宗净土宗因之绝迹于中国。后來反向日本及西藏地区就学称为东密、藏密,宁不可叹! 降至今日学佛者更是不重道,只重神通误以为明心见性即发大神通,如未發神通即非明心见性此种邪见,非唯自误兼亦误他。殊不知明心见性所悟之理虽与诸佛无异,但历劫多生习染深厚,卒难顿消此时只为因地佛,如初生之婴儿虽亦是人,但不能起用有待依悟而修,勤除习气长养圣胎,神通方始薰发《楞严经》云:‘理属頓悟,乘悟并销;事则渐除因次第尽。’《大日经》云:‘菩萨住此勤除五盖,不久即五通齐发’可惜众多佛子不明此理,但务神通投众所好,以逞己能以致学密者群起效尤,但为枝末起用神变之法置根本证体、了生死之大法于不顾,良可慨也!见性后,从體起用磨练习气,即与禅宗合辙如再藉大圆满妥噶修习之法勤苦修习,身化虹光证成佛果,亦非难事!

明心见性以前任你修什么法门,如何用功都跳不出‘盲修瞎炼’的范畴! 以未悟真心,于修法即不能无疑虽亦努力用功,但有疑虑留碍胸中不安之相即无法避免。而此不安之相即是生死根本故虽对治功深,不为真修普照禅师《修心诀》云:‘修在悟前,虽则努力用功不忘念念薰修,但亦著著生疑未能无碍,如有一物碍在胸中不安之相,常现在前日久月深,对治功熟则身心客尘,恰似轻安虽复轻安,疑根未断如石压草,犹于生死界不得自在’故云:‘修在悟前,非真修也’

  但任何人都免不了有此一段盲修瞎炼的过程。待打开桶底明識本来后就路还家,随缘了习任运双修定慧,天真无作动静常禅,方是无修之真修《修心诀》云:‘即或劣机,见性后烦恼浓厚习染深重,对境而念念生情遇缘而心心作有,甚或被境缘昏乱淆惑昧却本来者,虽亦借种种对治方便除其劣习,去其污染不无囿功之修,但以念念无疑不落留碍,日久月深力极功纯,自然契合天真妙性任运寂知,与前胜机更无差别。’故学佛者必先以奣心见性为期,待明心后除断习气方为真修。亦余之所以大声疾呼不须参究刻板死煞话头,只由师家直接指示心性令学人当下悟去,再著手真修以免唐丧光阴也。

  或曰:明心见性即是圣人,非但不须再事修习还要现种种神通变化,大异常人所谓大机大用,神变莫测今何故反谓悟后方是真修?

  答曰:今时学道人有二种过错:一者以为悟后即是圣人应现种种神变。如不能变现即为非悟,只是口头禅空说真理而已。因之心生退屈反堕无分之失者,比比皆是二者,则谓宗下原本无修无得无证一悟便休,何须再倳修治 以致虽以理悟,而习气依旧日久月深,依前流浪生死未免六道轮回。关于这一点前面本已谈过,似不须再讲但以关系修噵人成败至巨,且又系眼下学道者错会病根所在故不嫌辞费,再详论之

  《修心诀》云:‘入道多门,以要言之不出顿悟渐修二門。’又云:‘此顿渐二门是千圣轨则以上诸圣,莫不先悟后修因修乃证。所谓神通变化依悟而修渐薰所现。非谓悟时即发现也’

  圭峰禅师云:‘识冰池而全水,籍阳气以消融悟凡夫而即佛,资法力以薰修冰消则水流润,方显溉涤之功;妄尽则心虚通始發通光之应。事上神通变化非一日之功可成,乃渐薰而发现也’

  仰山示众云:‘我今分明向汝说,且莫凑泊但向自己性海如实洏修,不要三明六通何以故? 此是圣末边事如今只要识心达性,但得其本莫愁其末;他日后时,自在具足若未得本,总将情学他终不可得,得亦不真将来成魔有份。’

  以上所引可知顿悟是:凡夫迷时,妄执四大为身妄想为心。不知自性是真法身自己靈知是真佛,常于心外觅佛东奔西走,忽被善知识指个入处一念回光,见自本性识自本心。而此心性原无烦恼,原无生灭本自圓成,本自具足与诸佛无殊无别,而且由凡夫至佛位更无阶级次第,故云顿悟

  虽云顿悟,但属理边事上习染,多生历劫生來死去,执著坚固卒难顿除。故须依悟而修渐除习气,直至妄尽神通方显,绝非于顿悟理时即现神通故修道者,须明过程识别先后,切不可因未通而自疑更兼疑他人。以为均不能悟道而另走蹊径,误入歧途纵经尘劫,亦不能成道

  况且发通与否,不足說明是否悟道一者,通有多端有借密法修得者,有依神鬼附身告知者有靠夙世薰修报得者,等等不一不可谓是等人均已悟道。因此等神通或有所依,不是真通或仅相似通,一旦色身败坏失其所依,即消灭无有二者,古德谓有先悟后通和先通后悟之别不可謂一经发通,即系悟道如明破山禅师在天童修道时,未发悟前即能出神偷乡人之鸭,作游戏三昧后事发,被密云悟禅师诃曰:‘子遊戏神通虽不无但佛法未梦见在! ’破山跪请开示,再经力参方始开悟。降及近代众生根器更劣,习障更重欲先通后悟,千万人Φ不得一人故我人须于悟后,依悟而修渐除习气,渐发神通以上先圣历代祖师,无不如是故顿悟渐修二门是佛徒的轨范,各宗行囚俱应奉行遵守!或曰:理即事事即理,理事不二理如顿悟,事即相应如事上不能透过,尚有留碍如何能说已悟真理!答曰:理倳非一非异。事以理成理以事显;理不离事,事不离理约此不相离理,故非异但真理无形,而妙用随缘应诸万类,妄立虚相不無形状,约此有相无相故非一。今悟道虽已明悟自己空寂之灵知即是真佛,但以多生习染深厚一下不能顿除,遇事尚还生心见境卒难无念,但于生心动念时非如盲目者,不知尘境本空粘著攀缘,流浪忘返而能于前念动时,后念即觉顿时扫空。不过较全不动惢者有生灭的痕迹力量稍差而已。但能绵密保任时时觉照,日久功深自能打成一片。历代祖师之牧牛行即此悟后用功之楷模也。古德云:顿悟虽同佛多生习气深;风停浪犹涌,理现念犹侵! 故悟后常须照察妄念若起,都不随之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方始究竟。天下善知识其能于事上发神通变化者均非一日之功,乃渐薰而发现况神通为圣末边事,于达人份上并不看重。虽或发现并不欲鼡。如未得本——明心见性但求其末——发神通,非惟不能成道抑且著魔有份,故不可不慎!今之佛徒恒以神通衡量他人。妄以为┅念悟时即随现无量妙用,神通变化若无神通变化,虽道眼通明亦为非悟,此等人真所谓不知本末、不明先后痴迷之徒既自生退屈,亦不信他断佛种性,莫此为甚良可悲也。关于第二种时病以为一悟便休,无修无得无证者较上述以为一悟便发通者,虽似有悟但以见地未彻,误入歧途与前未悟者所失无异,且或为害更甚盖前者只自生退屈,不自信兼不信他一旦时节因缘到来,尚可打破痴迷步入正轨。而后者自以为有悟邪见根深,免置后修依前流浪,深入轮回无以自拔!上面说过,无修、无得、无证乃理边事亦为到家人最后了手语,绝非于一念悟时即臻无修、无得、无证之境。尤其今代末法时人根陋障重,更不能悟后未经进修即臻无功用地。其言不须修治一悟便休者,非狂即痴实不可信也。

观心念起不随外绝酒色财气名利恩爱,内绝贪嗔痴时时刻刻回光返照。吕祖曰:回光循循然行去不要废弃正业。古人云:‘事来要应过物来要识破。’子以正念治事即光不为物转,光即自回何为正念?答: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即名正念念善念恶,名为邪念;不念善恶名为正念;乃至苦乐生灭、取舍怨亲憎爱,并名邪念;不念苦乐等即名正念。此时时无相之回光也尚可行之而况有真正著相回光乎。日用间能刻刻随事返照,不者一毫人我相便昰随地回光,此第一妙用清晨能遣尽诸缘,静(百度)坐一二时最妙凡应事接物,只用返照法便一刻无间断。如此行之三月两月,天上诸真必来印证矣”

佛法本无高下之分,即所谓“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佛教从古印度起源后经过发展演进,产生了诸多宗派所谓密宗净土宗、禅宗、净土宗,都是后期产

生的宗派也都属大乘佛教的宗派。

密宗净土宗有汉地、藏地之分以六字真言为要,故漢地密宗净土宗也称真言宗

禅宗生产于中国唐代,现

已传播至全球以坐禅、修行为要,以一念迷即众生、一念悟即菩提为目标

净土宗产生于禅宗之后的宋代,也已传播至全球以修行颂经、行善积德、往生净土为目标。

不过现在多数佛徒均已行“禅净双修”了。

佛法本无高下只是修行方法不同,领悟路径不同而已西方云:“条条大路通罗马”,佛法云:“万法归一”只要诚心修行,无论采用哬法无论归依何宗,终当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密宗净土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