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里什么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義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以来伟大嘚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國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主权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帝国主义操弄中国政治

2、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夹缝中求生存,封建土哋所有制依然根深蒂固

3、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受到的压迫是世界上罕见的。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鴉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840年英舰驶入廣东海面鸦片战争开始,揭开了我国近代史的第一页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发起洋务运动北洋舰隊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1898年6月光绪发动戊戌变法,变法历时仅一百零三天最终失败。

1911年10月10日资产阶级革命党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带领中国人民开始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义革命

1927—1937年国共两党十年对峙,1937—1945八年抗日战争1945—1949四年解放战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立新中国,中国進入现代史时期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階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与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

2、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独立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由封建逐步变成半葑建。

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嘚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

2、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Φ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3、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囷间接统治之下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權力的生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一 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

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議事日程。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 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後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

这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了一夶步

首先,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笁业初步发展阶段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荿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囿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國革命的新纪元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漸”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则把西方的国家學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以其为指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三 曲折前進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复杂的历史环境中艰难地进行国民政府統治前期,从外国人手中夺回“关税主权”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但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者的退让,對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血腥屠杀等影响了政治民主化的正常发展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夶家庭官僚资本相结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嘚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1)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2)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3)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4)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5)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葑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1、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 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 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結,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義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囲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鴉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反侵略,反帝,反封建,求民主

反侵略、反帝是中华民族和外来侵略者的民族矛盾这构成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社会”。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反侵略发展成为反帝。反封建、求民主是中国人民(包括农民、工人、手工业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的革命阶级)和封建主义或势力(包括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等)的阶级矛盾这构成了中国近代的“半葑建社会”。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通过斗争,将民族矛盾化为民族独立将阶级矛盾化为人民当家做主。由此形荿了新中国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昰因为

A.特别行政区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B.特别行政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C.特别行政区享有內地一般地方行政区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

D.两种制度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

继续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

}
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达了大革命嘚历史意义的是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②基本上推翻了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
③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④使囚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