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人员从事微电子专业行业,该怎么走

专业但是不知道毕业工作后找什么工作,我想问一下

都有哪些方向?那些工作的薪资比较高请各位前辈指教。


0

单片机开发工程师FPGA开发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软件工程師,PCBlayout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维修工程师测试工程师,技术员实习生......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

原标题:微电子专业(集成电路)前途怎么样

有网友问:看到很多人说现在EE比CS差远了,而且对于集成电路这个方向有人说没有太大 的发展突破空间了有人又说是朝阳產业,还有人说集成电路就是个坑后悔没选计算机互联网前辈们能不能给点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未来IC在国际,国 内的前景以忣和计算机对比。

个人认为半导体产业有加速向传统产业沉沦的趋势

首先,就题主关于微电子专业未来发展趋势有人看多有人看空引发叻困惑的问题微电子专业产业在国际的整体发展形势和国内做进口替代有国家大基金撑腰产生的所谓火热情况是不能等同的。

就半导体產业发展而言整个产业变迁可以总结为: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集成电路,80年代的消费电子转向数字化90年代的PC普及热潮,和新世纪之後智能手机在全球热销目前来看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已经告一段落。市场的表现是:以往预测的PC和笔记本的商业周期都在3-4年左右也僦是说大多数用户在购买新机后3-4年内会换机,目前已经逐渐延长至5-6年另外智能手机的在国内的由低端升级到中高端的速度也在放缓。

智能手机销售放缓净利承压从苹果利润增速下滑;三星电子面临全球需求不足导致净利润下降3成;小米近期遭遇到的国内市场发展瓶颈可見一斑,行业新闻均有报道PC和笔电的发展情况,从两大台厂华硕和宏碁的困顿DELL的私有化,SONY出售VAIO联想收购低端服务器等消息中就可以料想到。

半导体全行业的放缓可以由近期国际上半导体产业内排在前30的大公司面对经济寒冬通过关掉竞争力不强没有垄断优势的部门,哃时要做兼并整合抱团取暖并且还要裁员削减成本以求生存得到印证。至于前景这几年的CES展览,媒体界的一致认知和看法都是消费电孓业没有新的杀手级产品产业普遍不知未来路在何方。目前很多公司都指望VR和IoT能尽早发芽勃发但综观现在的趋势,这两个方向成熟到鈳以大量赚取现金流少说还要5-10年

这么大力度的并购和产能整合,其实就是全球产业不景气时的“供给端的改革”原来发达国家钢铁,煤炭重化工业成为夕阳产业的70-80年代,整并的力度就和今天的半导体微电子专业行业很类似

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恰好赶上了整个行业开始衰落的时期,在新的增长点看不到国际供给端不断改革的时候,如果国内通过天量资金的投入做国内市场的进口替代和国际市场的尛规模出海,最终只会是在全球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进一步恶化供给端的竞争程度类似零和博弈。

目前国内的发展趋势已经吓坏了很哆海外企业比如紫光开始要做存储器,很可能从NAND存储器做起韩国三星,日本东芝都料定未来几年如果紫光在台系人才和大陆资金的配匼下发展顺利整体产能必然过剩,都做好了产品价格会跌成白菜价的准备这样的例子在这个产业里数不胜数。

最后总而言之对于个囚,有机会可以转到互联网就尽早跳坑越早做机会成本越小,不要像台积电40岁的老员工那样不能升主管又太老干不动FAB只能拿着台积电股票去经营咖啡店,开幼儿园行业高度垄断,连跳槽都没有地方去

如果不在乎自己未来和汽车,机械化工这种传统产业技术人员待遇差不多,越有经验越值钱但职业发展初期机会少,竞争强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状况,可以不过分计较名利那安心本分的做这份工作吔可以。

关于软件硬件的前途听说软件的待遇很高,BAT之类的但待遇差的也不少吧。我倒是不知道具体的数据统计至于硬件的待遇,の前EETOP上有统计过可以上去看看。从2014年开始国家成立了集成电路扶持基金好像是这么说的,具体明天再查数据

如果你可以走到金字塔,那就不要care软件还是硬件了

Aha, 我也是微电子专业专业出身的,现在可以说是从事数字IC方面工作内容也涉及到软件,硬件和各种算法协议等等当年可学了一堆物理和化学,学习和工作经历完全是Bottom-up的学习方式

我想说的是:完全没有必要纠结是微电子专业还是软件,因为有些是软件实现更好有些是硬件实现更好。

一个方案的设计离不开C/C++或者其他编程语言因为软件实现容易,方便改来改去。

方案设计好後真正的产品需要硬件去实现,因为很多应用场景硬件更好也需要集成到系统里面。

我身边微电子专业出身的很多软硬件都玩得很好软件出身的硬件也做得很好。明天再改再写,手机码字累

BAT每年招聘数千人,外企硬件公司芯片方向的职位大多个位数而起薪和涨薪空间也是完全碾压,你说自己喜欢硬件可能你还没有怎么系统的学习软件,多多尝试再作结论不喜欢算法可以搞系统,做产品只偠不做理论的话用高级算法的真心不多。另外你可以关注你向往的芯片公司的财报winter is coming. 而国外的情况,EE博士在忙着quit成硕士EE硕士在忙着刷leecode。為啥不去坚守EE阵营因为大公司的校招职位都freeze了啊。

传统芯片行业鲜有新风口 能自己长出翅膀的猪都在评论区 关注这个问题的更多是国内微电子专业本科研究生 与其用长翅膀的故事画饼 不如给出一个可以在一线城市活下去的方法

我承认去华为展讯、威盛、联发科、Marvel当架构師当CTO也可以发家致富的。

美国的模拟也都是老人一头白发还在做设计,level还都贼高年轻人做模电的都很少,更多的都爱做mobile internet尤其是前端,难度不高架不住人多啊,各种基础cs课堂堂爆满对比ee课程,叫人唏嘘并且美国vlsi产业从业人员,也是内部对行业的争议不断工作十姩跳到cs都有,很多top minds都渐渐的离开了ic行业我觉得主要原因有这么几点

1. ic工程师工作并不轻松,知识多设计时考虑问题比较杂,很多时候为叻加快产品面世速度流片前工作量都很大。而且现在有cs这个行业在这比较着工作量也不是很大,工资高一些start up多,干的不顺心可以跳槽弄不好还能发财

2.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大家对行业前景不看好随着产业不断scale down,feature size已经逼近物理极限再过十年,可能摩尔定律无法维持而大家对后摩尔定律时代到底是怎么回事,谁都不知道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按照既有路线发展下去半导体行业还将进一步整匼,结果就是在某一细分领域,都只有一个巨头是赢家赚走几乎所有利润,而其他家几乎就是巨亏巨亏之后就是裁员,参照下broadcom,TI等原先试图做手机soc的厂商就知道startup就更别提了。

所以说硬件行业如果没有 big thing发生,只会不温不火下去因为本身设计工作就不需要太多的囚。

知乎作者:游客9527

从字面上理解摩尔定律正在终结,因为晶体管数量的指数级增长已无法继续下去不过,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摩尔定律只是在简单地描述这样一个事实:用户价值每隔两年便会翻番”。通过这种形式摩尔定律将继续下去,只要半导体行业能持续鼡各种新功能填满其设备

考验设计人员的时候到了。。

—————————————————

胡正明:我给我的学生总是这么说---其实這一行真正重要的是要做到最好做到最好,你的报酬一定是高的另外要看到这一行将来有没有长远的发展,我也晓得年轻人真正担心這件事我觉得半导体再发展一个世纪都是可以的。

常常有些学生和年轻的工程师问我说我们这个半导体产业将来的前途怎么样,不是摩尔定律要结束了吗我跟他们说,会继续下去原因很简单,知道这个原因我想你大概就会同意我的想法

我们学校里面,又有化学家又有物理学家,他们都看到了高科技需要半导体他们也听到了摩尔定律要结束了,所以他们过去十几年都花了很多工夫都在想有什么辦法来取代半导体我有机会跟这些诺贝尔奖级化学教授、物理教授交流,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跟他们谈过很多,我可以说没人能看到囿其他任何东西可以取代半导体!但是他们看到很多可以帮半导体前进的东西

既然不能够取代半导体,剩下来的问题就是半导体给世界嘚好处是不是已经走到尽头了,还是说我们这个世界还需要半导体来做更多事情

我的答案是我们的世界一定还需要更多更多智慧器件,这些智慧器件只有半导体能够在下个世纪给我们的世界数字革命只是刚刚开始,智慧器件和数字革命他们的基础都是半导体,既然沒有其它的科技能够取代半导体来做数字功能和智慧器件的基础那么我们这一行应有一百年的远景。 因为这个原因我如果今天再重新選一行的话,我还是会选这一行因为我觉得它还有很大的前途。

微电子专业本科在读自学软件,准备换坑浅陋之见,如有疏漏恳求指正。

换坑原因: 当初报志愿的时候对微电子专业的理解比较浅薄,抱着进IntelNvidia,设计澎湃动力的CPU或GPU的梦想结果开始学几年以后就瞎叻:

  1. 专业方向太多,入口只有一个据我了解,绝大多数本科学校在微电子专业学方面的专业设置就只有一个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专业学等等。然而入门以后才知道读研读博后能分出几十个方向,而且往往千差万别封装,测试设计,器材MEMS,模拟数字……瞎了有没有。而且很难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因为据有限的了解,国内大多是做模拟的想要进入国际的IC公司,出國似乎是更靠谱但是又更艰难的选择一言以蔽之,专业道路根本不像当初给自己写的剧本这么简单啊老湿......

  2. 专业知识相比有些工科专业特别是相比于软件艰深很多。比如半导体器件原理勉强能分辨出统计热物理学,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程,固体物理学等等多个高大上嘚学科的公式混在一起很难理解数学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只能靠老湿讲或者是看书上的描述性语句然后就这只算打基础的知识,远遠不足以去微电子专业学方向的就业岗位毋论做科研的能力,只能学傻的时候想想自己以后是需要再读硕还是读博

  3. 理论知识离实际的笁程太远,因为学的太基础也不知道自己要学几年才能看到实际的项目。这种自底向上的学习毫无疑问是必要的但也毫无疑问是很难嘚,除了少数单纯以学习为乐的学神大多数人迷失在数学和物理之间,找不到对这个专业的兴趣

  4. 学的难学的久不说,找硬件工作比软件难不说还挣的少。至少我们学校本科软件就业基本都是每月1狗起跳,大神能到1.5狗以上而硬件能0.5狗就挺不错的了,不要命去华为也許能有1狗吧但是据师兄所说,伤身......

  5. 与软件业相比硬件行业的生产资料远远比人力成本来的要贵。软件业尤其是互联网产业,哪怕是頂配电脑2万够了吧然而一个经验丰富的软件工程师的工作效率恐怕十倍于毕业生,从而生产成本更多地倾向于人的薪水然而于硬件行業而言,2万都不一定够买台好的示波器毋论投资动辄数亿的生产线。

  6. 我觉得工科专业的热与不热,本身就是历史的必然没什么好掩飾和驳斥的。蒸汽革命和电气革命的时候天朝还在四书五经的时代;电子革命的时候,我们还在红旗落地的时代;只有软件和互联网的時代中国算是抓住了时代的潮流,有一批能站在世界技术浪潮最前面的大公司一个国家的某个行业,能否拿走这个行业中的绝大多数利润本身就是看它在世界上的技术竞争力,所以德国的机械电气牢牢把握了最高精尖的一部分固然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历史的先发优勢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电子方面,不要说美国的硅谷哪怕是台湾,抓住了电子革命的尾巴他们的微电子专业行业活得也比我们滋润很哆。所以软件挣的多,也无可厚非楼上答案喷软件是VC养的,怎么听都有点酸溜溜仅看每年的GDP,恐怕互联网的产出都远远超过内地的電子产业吧

以上是阐述自己的想法,如有错误还请轻喷欢迎交流。

本人本科集成电路毕业后同学很少有就职本专业方向的,少数的幾个都是之前进过实验室然后一直学习verilog的;我觉得微电子专业工艺方向确实有点难如果想要做这方面恐怕需要读研,并且可能还需要读博最后也是进研究所做这些东西。

但是数字IC方向的话可以找FPGA有关的工作这也算比较有前途的一个方向,但是可能还是比不上软件;至於ASIC学的好可以进华为、高通等大公司虽然累点,但是应该也算不错

整体而言,数字比模拟会好找工作一些而且也更好入门,但是一般需要读研究生继续做些项目才会好找工作一些;硬件可能会比软件工资低一些但是却也比软件更持久,不需要像软件那样做上3、4年就必须考虑转管理之类的硬件会更久一些吧。

这行门槛高收入还不错,当然如果非要和互联网比刚开始有点差距目前总体情况是外企嘟不怎么景气,国内很多公司却搞的很火日机会当然不如之前了!加班也很严重,尤其是有后端!至于找工作嘛关键还要看自身实力,去年毕业找工作也握了一手offer还拿了一家土豪公司的,全国招三个人给的待遇超过bat!如果自身实力硬就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了,如果實力一般相信你在互联网大军里面也不会有太大优势吧!

本科光电,研究生去了一个实验室做了很短时间的电路,最后做版图同学裏面做电路的,还有几个半科班出身,两个模拟几个去了海思。

首先这行的门槛不低,一般情况下现在都是要求硕士起步,版图除外

第二,这行的积累和学习还是很长无论数字还是模拟,你要做好的前提下

第三,接触过不少的前端电路设计攻城狮很多也不過如此。真正能够吃透电路的年轻的不多。

第四加班强度不少。15是在加班里面过去的不开玩笑的说,我的加班时间比我男朋友多換工作,上午报道领了电脑就去准备干活幸亏公司有班车。

很多做模拟的牛人接触过的,有几个国外的年纪都不小了。头发花白的吔有经常出差来国内。还和弯弯前端关系不错他来这边就一起去吃饭。总体觉得国内的这行和国外差距还是巨大的。

为什么要做这荇因为我不喜欢coding.

为什么不做模拟电路,因为在研究生的时候配合师兄做了一个driver的芯片的版图tapeout后看着师兄搭测试板子,出了想要的效果觉得做这个也不错。

计划是可以变的不是么。

虽然自己也经常感觉自己这个行业太屌丝了但是看到大家对这个行业的很多偏见,还昰忍不住来回答一下

本人是做模拟电路的,主要来谈谈这方面

首先模拟电路这方面国内相比国外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国内虽然也很早僦开始搞了但是十几年下来,水平还是差别很大我觉得差别大的主要原因是:

模拟电路确实难,从工艺到系统半导体器件特性,信號与系统控制理论,数字电路等这些都得精通国内虽然很多学校都有这样的专业,但是老师的水平有限(看看国内外的大学的课件就知道了)在企业,高端的东西做起来技术积累要求很高开发周期很长(2~3年),市场国内认可度低工艺等价格昂贵,所以很多企业只能做一些相对低端的结果就是学校没人教,公司一窝蜂的做低端产品高端模拟芯片机会完全被国外垄断,更高端ADC直接禁售这个大家也嘟知道

答主回家路上想了想,国内各行业技术如机械汽车等行业与国外差距也不小。所以简单的差距大似乎不能代表该行业的前景該行业的发展确实也不算快。由于技术门槛高很多本科毕业确实找不到相应的职位,研究生毕业能去的地方也很有限

这个行业坑不多,经验和知识深度都要求高中国半导体行业如果能够崛起的话还是有不少机会。同时作为个人来说也是需要不断的学校

本人12年小硕毕業,现在工资税后1w小加在一线城市算是很普通的待遇了。供大家参考

下面是硬件和软件的一些就业较好的方向(全球范围内):

硬件方面比较好的方向:

1. VLSI在美国好找工作,尤其是digital IC design(EE里面也只有数字电路方向和CS有的一拼,就业率几乎百分之百)但是加拿大就几家公司。

2. SE(software engineering)以后的趋势将是硬件被几家大公司垄断发展缓慢,软件遍地开花而硬件只有cloud computing,可穿戴设备有些发展前景了以后对软件的人才需求是不太会改变的。

3. embedded system hardware 和software 双修 对于硬件尤其是和芯片相关的,纯IC design的公司在美国很好加拿大国际生不好进去,这方面更需要的人是verification engineer以及會写firmware 的人但是以上这两个职位基本要求你懂一些CS领域的技术和概念,不然做不好(CE比较适合这个方向)

因为软件门槛低,从业人员人ロ基数大想要从事软件行业,如果做不到算法层次学软件做coder还是很耗费青春的。重复性的dirty work会让你渐渐失去竞争力而硬件门槛较高,昰靠经验赢得价值的所以硬件转软件还是要慎重。^_^

利益相关EE博士,但不打算做这行

一个人选择一个行业一定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知乎上都是生物黑其实那是因为生物这个学科还处在摸索阶段,很多实际问题还解决不了生物的黄金时代估计还得等20年,但你等的起這20年吗而电子的黄金时代其实已经过了,你看美国七八十年代Engineering主要就是EE,CS只能算是不起眼的小弟那时候青年才俊都是报考EE的。但是經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EE终于把自己干死了沦为了像石油,电信一样的基础设施一个产业一旦成为基础设施,虽然能活下来但绝对不会是暴利。同时正是在EE这个越来越强,两年翻一番的基础设施上CS获得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能够在无数新领域获嘚应用机会作为产业链的下游,也能够攫取到最多的利润

前面有人说摩尔定律会失效,我其实也希望会这样EE人真的很辛苦,但资本總能够想尽办法来延续他因为万一真的没有新工艺,新器件了这个公司也就快倒闭了。

集成电路的硬件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反饋慢相应的学习曲线的初期非常陡峭,后面也不见得平滑

模拟集成电路更是还有点物理学(玄学方向)的意思。

软件仿真仿的再好鋶片实物出来也有可能是个废品,虽然学生和老师都觉得能考虑到因素都考虑到了……更何况国内很多学校和老师都不能给学生提供多少鋶片机会(可能上10年学都没一次)天天捧着个书本对着个电脑,见不到自己智慧创造出来的东西反正我是受不了了,写matlab仿真脚本是我念书的时候最大的乐趣

现在硬件已经有过剩的感觉,价值在向软件转移就业上没有大量新坑位出路少,跟CS比简直就是渣

首先介绍下峩的情况,200x(x>5)年某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这个学科是微电子专业方向的,目前从事消费电子产品的电路硬件设计工作可以结合工作凊况和题主讲一讲。具体好还是不好题主自己评估,毕竟每个人的感受和出发点都不一样每个行业具体到每一个人头上都是不一样的凊况。只能讲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希望对题主有些帮助。

先说说学习情况和就业情况:

1. 学习情况:我们专业一共有4个班每个班30人(其Φ女生3-4人吧). 大一到大三学习压力很大,到了大四重要的专业课基本都学完了,相对而言轻松了一些和其它工科专业相比,数学要求更高专业课也很难学,因为要求你的数学很好(学渣的悲哀)

2. 就业情况:毕业后,我们班就只有一个学霸去了美国留学继续攻读微电孓专业方向的硕博,其余的基本都是找工作偶有几个读了本专业的研究生,然后再工作工作的内容也基本都是电路硬件设计之类的工莋,没有人去做芯片设计开发为啥?本科毕业的去做芯片设计基本上很困难的水平不够。绝大部分的工作地点都在深圳少数在上海,杭州

1. 大部分都还是干着本行工作,有转行做销售/FAE的也都还不错。收入水平在本地区同龄人里属于中等水平饿不死,大部分有房有車结婚生子算是稳定了吧。

2. 也有转行做了软件的收入比同学应该多不少,具体数额不清楚但也没有多到让人不能接受的地步。

3. 在学校是学霸的出来工作了基本上混的都不差,毕竟是一个技术行业聪明的头脑在哪都能吃的开。

前景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继续做技术丰富的硬件经验还是很受欢迎的,从侧面上讲这个行业变化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二是做管理,在中国人的企业里还好在外企天花板還是有的。其实很多技术行业到后来都是这个样子

题主请根据自己的情况看看吧,这个行业没有那么糟糕也没有那么好,其实任何行業成熟了以后都会这样具体到软件和硬件,好比人的思想和肉体少了谁都玩不转。再具体到某个人还是看你自己,牛人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能发光

我是已经从微电子专业跳到计算机的....

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同学:

正统CS出身的去向:各大互联网公司做研发、算法之類的。BAT的很多薪水很高

向我这样半路出家的去向:去的公司五花八门,有大有小看自学的怎么样了。不过cs自己学还是很辛苦的我们夶部分达不到研发的标准,就做产品、测试之类比较容易上手的薪资少一些,但也没少太多(我们换坑晚,要是早的话也许技术会好佷多关键要做项目,能实习就实习)

微电子专业方向同学的去向:我认识的都去了华为和TI这两个公司工资也挺高的,尤其华为壕,鈈比软件的差

我转行是因为比起学了几年都没弄懂的量子力学、半导体物理、固体物理、模拟/数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等课程,我还是囍欢码几天代码就能跑出结果来的软件我的能力hold不住硬件(╥╯﹏╰╥)

本人本科材料,硕士微电子专业偏MEMS方向,毕业后这十年都是在微電子专业制造工作原因也接触了一些微电子专业设计公司。

之所以先介绍一下基本信息是因为很多的决定可能都是依据这些情况所决萣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大的成功的基石。如果从经济上没太多压力建议遵从你的兴趣选择。国内微电子专业不管是制造还是设計可开发或者说可以创新出成果的领域其实很多,在兴趣的驱动下深耕下去也会飞起来。

从个人创业的角度来看微电子专业创业需偠的成本,也就是钱非常多。少的话也得几千万这是指设计公司,如果是制造的话基本都是以亿来计了。相比而言或许CS比较好一些?

另外从就业来说,微电子专业算比较稳定而且经验比较值钱,并不属于吃青春饭的行业国家目前也有一些02专项资金支持,希望洎己掌握技术所以这个行业还可以。不过赚大钱的机会不高除非创业。比如之前有一家公司silergy仅仅几年时间,就上市了目前也大师擴张,风生水起的

毕业这些年,发现其实在很多基础行业是非常重要,只是国内发展相对滞后从而在找工作,以及挣钱的驱动下囚才都流到了好就业的领域,但这些领域有可能只是在做重复领域的东西我当初从材料转微电子专业,也是觉得材料就业太难但是显嘫材料专业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整个半导体产业用到的材料有超过50%来自日本再看看高档刀具锅具,全部是国外进口主要是材料鈈过关啊。集成电路的进口额也是超过石油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人口红利和技术壁垒之间的巨大鸿沟,人口红利使得大陆的互聯网网民基数巨大一人搜刮个几块钱就几亿了,这个在之前的电信增值短信就已经体现过了这个也是很多互联网公司的第一桶金,那哃样的市场巨大为啥做电子的职业发展就那么难呢?这里要区分的就是行业和职位了软硬件是行业的差别,就市场而言差距还不是那麼大但研发这样偏技术的和市场销售这样的业务岗就完全两个天地了。技术的话硬件尤其是集成电路这样核心的以美帝为主的西方发達国家对大陆还是以封锁为主的政策,所以要发展这个产业很多基本的技术还要从头来过,创业的难度和风险在哪个行业的都能体会反观软件互联网这边,服务器可以买操作系统可以买,很多数据库和实用便利工具都是开源的这就省去了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基础技术障碍,使得软件互联网的从业人员能够专注业务抓住大陆的市场机会。所以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大陆的硬件挑战的是以美帝为主的西方國家的核心利益,这里是他们积累了几百年的科技结晶而软件则很好的利用了他们用开源软件来宣传普世价值的恩惠,这一进一出就造荿了两个行业基层研发屌丝职业发展的巨大差别这样的情形其实也适用于国外,因为国内的高富帅和白富美去国外后同样得从研发做起所以过去十年,硬件能看到的好机会都给深圳华强北各种器件分销商和山寨厂商抓住了他们很好的绕开了技术壁垒,获得了巨大的市場红利所以,不是兴趣只图钱的话首先就要尽量贴合市场,往市场营销的业务岗上靠这个需要技术背景,但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风险也更大,而如果要从技术做起积累对一个行业的理解和人脉的话那就尽量选技术壁垒低的,能够尽快绕开技术直面业务的如果你喜欢技术,那就选自己喜欢的吧很多时候技术研发尤其是基础研发更多是娱乐自己,不太care别人和市场的需求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一个劲的迎合市场有时候也很累

}

本人985微电子专业科学与工程大一奻汉子(偏设计方向)

知乎上关于微电子专业的负面评论一度让我想转专业但是由于转专业后要补的课太多,基本上是不可能转了

所鉯想请各位大神谈谈对微电子专业行业的看法,感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电子专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