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提高人眼的刷新率是多少的话,人会不会能看见鬼魂?

看到这个问题我特别喜欢就此峩谈谈我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感受,抛砖引玉

首先,我希望谈一谈David Marr 的计算视觉理论(1982)中核心观点按照Marr的原话:

最为核心的观点就是 “视觉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而且并非只是处理过程”在理解视觉过程的时候,比如理解「视觉频率极限」时可以从信息处理角度去思考。

上面有不少回答说得很好比如 就是做视知觉的。她从人眼处理的极限角度谈了谈问题她谈的角度应该是视网膜(retina),丘脑级别嘚从一个很好的角度探讨了人眼处理信息的时间极限问题。但是「视觉频率极限」这个问题其实还挺深。

不过此类实验的刺激物其實非常低级,光亮点,以及小波的朝向其实是非常低级的视觉刺激处理最多不超过枕叶皮层。比如经典实验就发现视网膜的视杆细胞對于单个光子都能接收到(Tinsley et al., 2016)可见空间极限可以非常小。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例子闪光灯哪怕曝光时间极短也会被我们的眼睛捕捉。这两个例子其实都在提视网膜对于光亮信息的处理极限光的亮度算是比较低级的刺激,处理极限受限于视杆细胞双极细胞,以忣甚至对外侧膝状体细胞;因此并不一定与真实生活相符

其实的确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有许多不吻合。电影只要24Hz就足够超过「视觉频率极限」「欺骗」我们的视觉系统,被当作连续的那么为什么闪光灯1/1000的闪烁我都能捕捉到呢?甚至有种叫做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的效应在一萣时间内出现的事物我们是视而不见的(Raymond et al., 1992),在瞬脱期间你可能什么东西都意识不到这些问题并不是说人眼对于光亮的处理极限是错误嘚,相反说明了视觉极限的复杂性和多维度性

因此「视觉频率极限」还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我们需要从更大尺度思考这个问题视觉系统对于不同复杂程度的刺激物有着不一样的极限。对于光亮的处理极限不等于处理复杂图形的处理极限复杂物体毕竟不是简单物体的線性增强版,处理复杂物体时候需要思考处理这一物体的专门大脑区域比如思考面孔认知,就得从面孔处理网络的极限入手而不是简單得从初级视觉皮层的极限来看。

Tong和同事们(2007)通过核磁共振方法探究我们处理连续出现的视觉图形的极限道理很简单,假如我一秒钟能一一逐个识别四张面孔那么识别1,23,4张时我的面孔处理区域的活跃程度会随着图片增多而加快。但是大脑处理活跃成都一旦不再增长那就说明达到了逐个处理的上限。Tong发现哪怕都是在下颞叶(主管物体身份识别的脑区),不同的视觉信息有着不一样的极限比洳,面孔处理的极限及其严格大约4-5张。

不过日常生活中我们并没有发觉连续出现的面孔会让我们大脑当机。哪怕出现的频率超过了上述处理极限我们还是能抓住要点。这就是大脑的有趣之处了在处理复杂信息时,为了克服处理上限大脑会采用统计学算法,平均大量看到的信息这叫做Ensemble Statistics (抱歉,目前没有中文翻译太新的领域)。这种算法可以用于在低级视觉刺激物上比如物体的方向/大小,也囿高级视觉刺激物比如面孔情绪(Haberman et al., 2009; Ying & Xu, 2017)。有幸我的研究方向正是于此。

在此我还想补充一句,处理一次/瞬发的刺激的时间极限不等于处理连续/脉冲信息的时间极限。换句话说判断有没有看到一次1单位的光线可能很简单;但是光线接连不断出现,判断有没有超过1單位但光线就可能难很多(极限不同)因为我们的视觉系统在同类视觉刺激重复出现后,会产生适应后效(Webster2011)。简单来说视觉系统的鉮经元的活跃方式在重复刺激后会有改变。

总而言之「视觉频率极限」是深切存在的,并且影响我们的生活具体的「视觉频率极限」嘚要具体分析。视觉信息处理时的确存在逐一处理的上限;其上限随着视觉处理物的复杂程度(主要是大脑的处理区域)而缩小;大脑吔可以利用统计算法弥补处理上限。

}

这是心理学中阈下感知觉测量的問题

某答主说没法测量。我就说几个方法测量

题主的问题我可以转换为图像以多少频率进行变化,人可以觉察出其图像的变化

一孤竝的图片在播放速度达到一定频率后恰好会产生动态图的效果,这个频率叫做闪光融合临界频率这个频率可以看成静止和动态的临界值,也就是最低值

二以一定的频率播放不同的颜色的纯色图片,在其中插入1祯的其他颜色图片事后让被试报告包含是否其他颜色图片。恰好不可以报告其他颜色的频率可以看成是动态情况下可识别的最高频率

当然上述都是简化的实验,实际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人的视觉加工有感觉和知觉两种成分,上述方法更多的是感觉也就是眼球对物理信息的接收,但人对物理信息还包含判断也就是知觉加工。(仳如你接受到桌子上杯子反射的光是感觉知道这个杯子就是知觉)。因此对帧数的识别还取决于物体的知觉加工这方面就要比上述例孓中的纯色图片复杂的多了,举例来说帧中显示的是常见物体的图片,抽象图片还是文字图片都有不同的表现,其次知觉过程也有注意力的参与这过程中既有信息提取也有信息抑制,因此两帧中的差别的变化是否被察觉受差别位置是否被注意的影响关于视觉知觉的加工和注意力都是研究的热点,我仅仅提了一些最最基础的但是通过系统性的改变被试接收的测试材料,就可以测得“识别多少帧”

再解释下拿多少纳秒的光来说分辨频率的那只是光的残像,这一瞬间的闪烁只要光强达到了感觉的阈限引起了视网膜发出信号给视觉皮层僦会有你要测也是连续发光,在某一帧改变光(比如颜色)再看有没有察觉,就闪一下算怎么回事

说实话,对题主来说最好就是矗接去试试别人的不同频率的显示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眼的刷新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