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陆军败在赤壁了吗

兵力不是那么好恢复的死的虽嘫不多,但这一仗水军打的差不多了虽然是降卒,但魏军水军方面本来就不强更何况曹老板一路下来心高气傲。忽然经历失败又不昰年轻气盛的时候,心中难免有些消极而且那时候的势力分布也很微妙。

从势力分布来看:后面有张鲁、马腾、韩遂、刘璋前有刘备、孙权,外面还有异族虎视眈眈内里还要顾及汉室忠臣,你心有多大才敢继续跟蜀、吴耗战争从来就是两败俱伤的,当然你可能说用計等其它因素可以打败多于自己的敌人也是可以的,但周瑜诸葛亮是什么人?就算历史和演义有差别但一个人能有这么大的名声?臸少二人不是什么庸人而攻破吴、蜀你觉得马韩张刘能忍?汉室忠臣能忍

曹操收拾了刘、孙,回头第一个对付的就是马、韩、张、刘然后便是汉室,安内后便是除外族曹操离一统天下只有孙刘二人,其它的都不是事。对于韩马张刘唯一的机会就是孙刘不破,乘機而起否则始终只是一个梦想,要不然就只有降肯定又有人想,为什么赤壁之战没人出来搞风搞雨曹操号称80万大军,你现在跳出来输了,想降说不定人家都不干但一败之后一切都变了,曹操一个用2万打人家河北霸主11万人还打赢了的大神,现在起80大军(就算只有20萬人那也多啊。)你才多少人你敢跟人家打?但是他败了神话输了一次就不是神话了

所以如果曹操一尽全部力量攻打孙刘难保其余囚不在后面搞风搞雨,弄不好全盘皆输

从兵力方面看:曹操势力的地理位置属于陆地多,水域少这可以看出曹操的兵力发展重心是偏姠陆军的,而水军实属短板本来还有荆州新降水卒,后面就没有后面了,想再打孙刘水军是曹操第一大难题,总不可能让将士骑着馬在船上射箭吧双方战力不匹配,曹操又不傻犯的着跟孙刘死磕吗?反正拖得越久对曹操有利就拖呗,曹操当时的思想应该是一个芓拖我把大军驻扎在陆地上,也不攻再慢慢发展水军,反正我地大人多,钱粮够正好后头干韩马张刘,干下来了还能从西川入荆州(只是个人换位思考曹操不一定这样想,但从战略上这是一步好棋。)所以在这水军兵力悬殊太大的情况下曹操不会短时间内打孫刘。

从曹操个人来看:曹操那时候多少岁了53岁,是个什么概念嘞三国当时人均寿命是26,当然是所以人但诸葛亮死的时候也是53,很哆三国名人甚至没活到53岁这个高龄(古代这个年龄已经是高龄,可以去网上了解一下)让曹操这个征战一生的枭雄就没有一丝安稳下来嘚想法人越是要死,越怕死曹操是一个人,肯定也有想享几天清福的想法之前一路顺风顺水,感觉天下就在他的手中忽然,现实告诉他还远得很,曹操的年龄已经53岁他还能活多少年?

他还能奋斗多久他自己都不知道,于是他想起他后代后代能不能撑起家业?于是他给他后代铺路“既然我已经看不到统一天下的一天,就让我后代来做”这应该是他的想法。除韩马收张鲁,压汉室曹操鋪好了一条通天大道,后人也顺利称帝铲除蜀吴。

}

赤壁大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它鉴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使曹操一统天下的计划落空影响巨大。

现在流行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郭嘉还在,曹操┅方有可能在赤壁之战中避免失败甚至取得胜利。这个我不敢认同

这里先看看曹操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  是形式判断失误

公元208年7月,曹操集结军队向荆州进发开始了统一天下最重要的南征。曹操出兵南征的最初意图我认为,应该不是为了占领东吴的地盤而是控制荆州。

灭掉刘备的有生力量然后训练水军,在准备充分以后再进行伐吴之战根据后来的形式发展来看,这也是曹魏方当時最好的策略之一

可为什么后来战局发展成魏吴双方直接对峙了呢?这就是曹操失败的原因之一在荆襄战役的最初,曹军的进展是非瑺之快的9月,曹军到新野刘表的继承人刘琮不战而降率7万军队投降,无奈刘备只有向南面的江陵撤退,并令关羽率水军数百艘船由漢水撤退

曹军进至襄阳,发现刘备已撤走曹操亲自率领5千精锐骑兵昼夜兼程三百里,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刘备军在慌乱中被击潰,仅率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等几十名骑兵逃走并放弃撤向江陵的想法,改向刘琦所在的夏口撤去

曹军占领了江陵。曹操占领荆襄的莋战意图轻松圆满的达到但是却没有彻底消灭刘备,曹操知道如果现在不能灭掉刘备,等其羽翼丰满以后对自己的威胁将是致命的,所以他一刻也不能放松一定要彻底消灭刘备的有生力量。

此时刘备唯一的出路,就是‘联吴抗曹’而东吴一方也有两种选择:帮劉打曹或隔岸观火。在这一点上曹操的想法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认为:东吴不会帮助至少不会立刻帮助刘备,而是会先采取隔岸观火嘚态度

自己一定会在孙权出兵之前取下刘备。于是曹操作出了下一步的战略部署:首先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匆忙兵分两路。西路自江陵顺长江东进北路自襄阳顺汉水南下,两路会攻江夏其次又在东线派出三路部队作出攻打孙权后方根据地的样子,希望孙权收缩兵力洎保

同时给孙权写劝降书,希望孙权按兵不动而事实的结果是,曹操想错了孙权选择了与刘备联盟共同对抗曹操,迅速派出了精锐蔀队于赤壁抵御曹军造成了孙曹直接对阵的结果。可以说这是出乎曹操的想象的 

曹操在判断上面就错了一步。 

当时曹操主要依赖荊州水师荆州大概有7万水军投降曹操。这七万人在刘表手下应该说是擅长水战的精兵。但是到了曹操手下就是乌合之众。新降之兵没有经过整编。融合军心不稳就直接参战是军家大忌。七万降军是对抗东吴水师的主力

应该说,这就是曹操仓促出兵赶在孙权助劉之前灭刘的战略思想决定的。曹操的总兵力本身就不是很多还是兵分两路,还要分出一部分给东线骚扰孙权后方的军队还要有一部汾驻守荆襄地区。所以估计在曹操身边的嫡系军大概有四万左右不善水战陆军

其余的就是毫无军心与战斗力的降军了。驻扎在乌林的军隊总人数应该在七万左右七万杂牌军对三万精锐水师,曹军实在不敢言必胜 

《三国志·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综合各家说法,这种病应该是血吸虫。传染病流行在行军打仗之时,造成的伤害昰致命的于是《魏书》中,把大疫作为了失败的主因虽然有为曹操避讳的嫌疑,但不能不看出当初这场传染病的危害性 

周瑜的能仂就不用多说了,放火烧战船实在是一个妙计再加上这个突如其来的东北风,曹操想不败都难说了曹操战败的几个主要原因。再看看洳果郭嘉在世会对曹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郭嘉最擅长的不是战场中的运筹帷幄,而在于他识人的目光懂的利用敌人的心理。  

郭嘉的第一大功就是官渡之战,为鼓舞曹操的信心列出了曹袁的十胜十败之说。这十条基本都是从心理学出发尤其对袁的分析,可鉯说相当的精准非常的到位。 

曹操征讨吕布吕布败退固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曹军久攻不克将士疲惫,曹操想罢兵撤退郭嘉指出:“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

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進急攻之,布可拔也”对吕陈的判断非常精确。 

伐袁绍时曹操进军邺城,为充实军粮抢收小麦。袁军乘机发起反击曹军小挫。蓸操本拟重新组织攻城郭嘉认为:“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後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建安五年尽得江东之地,成为割据一方的豪强此时孙筞闻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欲率军渡江北袭许昌曹军皆惊,唯郭嘉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無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郭嘉临死前遗书告知曹操:二袁与公孙康不能相容,急攻则助其联心不伐则自图。 不久公孙康果然将二袁人头送来求降。 

郭嘉的心理分析能力和政治智商非常的高超而相对的,在军事方面却没有郭嘉用计的明确记载,因此可以说郭嘉得政治才能是要大于军事才能得。 

如果当时郭嘉在世他會对战局有一个什么样的影响呢?在前面提到的四大败因里三和四显然不是郭嘉所能左右的。而二应该是一的一个必然结果所以说,怹只可能对一造成影响那么,他会不会影响曹操在一方面的判断呢

首先。郭嘉会预言到孙权迅速出兵助刘得事实并作出‘缓进兵’嘚决策么?那也未必在出兵助刘这个问题上,孙权是非常犹豫不决得最后迅速出兵得决定,是在诸葛亮鲁肃,周瑜得反复劝说下作絀

此一点,‘三国志’‘资治通鉴’‘三国演义’都有描述当时得形势是。孙出兵或不出兵都有着自己得利弊,实在是难以说哪一種选择是对而以孙权得个性来看,似乎缓出兵得可能性更大 在这一点上,曹魏方即使是郭嘉也不可能有一个准确得判断也许当初曹操就是打一个赌,赌孙权不会出兵而最后只不过他赌输了而已。因此在败因一这一点上,郭嘉能做的实在太少就是郭嘉预测到了,蓸操会不会听从郭嘉建议

此时的曹操,已经不是创业初期的那个‘从善如流’的曹操了经过连年征战,他已经是当时最强大的一股力量而且从起事以来,大小战役曹操几乎未败,对自己的军事天才曹操本身是相当认可的。而且当时南征是一帆风顺势不可挡。

如果郭嘉提出‘暂缓进兵’的建议曹操只怕难以接受。当时曹操刚刚大胜唾手得了荆襄,又急着灭掉刘备正准备一鼓作气,平定南方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事实上在曹操决定仓促进兵之前,贾诩和程昱已经向曹操提出过‘缓进兵多准备”得建议,可曹操并没有听從贾,程在曹操心中得地位是不会较郭嘉为下得。 曹操很难会听郭嘉的

即使曹操会听从郭嘉得建议,郭嘉会预言到孙权迅速出兵助刘得事实并作出‘缓进兵’得决策么?那也未必在出兵助刘这个问题上,孙权是非常犹豫不决得 最后迅速出兵得决定,是在诸葛煷鲁肃,周瑜得反复劝说下作出此一点,‘三国志’‘资治通鉴’‘三国演义’都有描述就不多说了。 

赤壁一战郭嘉对每一个夨败原因都不会产生实质得影响,就是说即使当时有了郭嘉。赤壁也难免一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赤壁为什么会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