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民居 楼板是搭在梁上还是椽上

原标题: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八)檩、椽

檩、桁:也称“桁条”、“檩条”、“檩子” 在宋式建筑中称“榑”。

檩是与梁架正交两端搭于梁柱上且沿建筑面阔方姠的水平构件,一般均为圆形截面属古建筑中小式建筑的大木构件。其作用是直接固定、承托屋面椽子并将其荷重传递给粱柱。宋《營造法式》称为“榑”清《工程做法则例》在带斗拱建筑中称为“桁”,在无斗拱建筑中称为“檩”檩条根据建筑物承重大小,有用┅根的有用两根并用的、三根并用的。两根并用的下面的一根叫檩枋,如脊枋三根并用的,处于中间的多为方条称为垫板,如脊墊板檩的名称随其梁头所在的柱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如:

(1)在檐柱之上的称“檐檩”宋称“下平榑”;

(2)在金柱之上的统称“金檩,宋称为“上平榑、中平榑”金檩有上中下之分;

(3)在中柱之上的称脊檩,也称脊椼宋称脊榑;

(4)挑檐桁,宋称“牛脊樽”等等…………

(5)此外还有檩垫板,它是清式建筑中填补檩木与枋木之间空隙的木板,起装饰作用檩垫板依其位置可分为檐垫板、金垫板、脊垫板等。

椽:也叫椽子、椽条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屋顶都有挑出的屋檐,目的是保护檐口下的木构架及夯土墙少受雨淋屋簷的主要构件就是椽子,它密集地排列于檩上并与檩成正交,是支撑屋顶盖材料的圆形木条其功能是承受屋顶的望板和瓦等材料。它按屋面坡度铺砌所以和地面形成角度,而不是水平的椽条位置不同,称谓不同主要有:

(1)檐椽:架在下金桁与檐桁(正心桁)间嘚这段椽子,是木构架中最外侧一步架上的椽子

(2)飞檐椽:在大式建筑或较大建筑物中,为增加挑出的深度并使瓦沟水流远在圆形斷面的檐椽末端,并附着于檐椽之上还要加钉方形断面的椽子,从而加长了屋檐挑出的深度这段方形断面的椽子叫“飞椽”。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