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做大事的人中的世俗谛是做什么用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推荐于

从事辦公事务、党务、社会事务10年兴趣社会新闻、时事政治、军事历史等。


  据有关佛典所述任何佛

法(世俗谛)都会经历三个阶段:囸法、像法和末法。

  正法:所谓「正法」乃以发出离心、发菩提心而来学佛的。释迦牟尼佛因为见到人生之中有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于是为了替众生寻求一条解脱之道,而发心修行因此,所谓发出离心者即是要发厌离生死痛苦和迷惑烦恼之心。其次發菩提心者,「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要觉悟人生为何有很多痛苦?这些痛苦的根源在那里又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将之消除?

  痛苦嘚根本依佛经所说,乃源于众生的我见、我爱因此,灭苦的方法乃在于放下对自我身心的执着。一个人若愈自私自利必然愈痛苦與烦恼;相反地,若能从小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则能消除烦恼而得到自在。因此要修行首得弃除我见之根本,及放下对身心我所的贪戀与执着

  由是,正法时代所常用的修行法门乃以「四念处」为根本。而四念处就是体观我们的身心是无常、非乐、不净、无我,虚伪幻化;因而产生厌离心若能由此而心无所倚、无所求,即能自在这也是说,如果我们能以发出离心、菩提心为学佛之初衷更鉯弃除我见、贪欲而修行;则即使在离佛世已二千五百多年的今天,还仍是在正法的时代里

  佛教中的正法是让众生明心见性,成就囸等正觉的弃除我见之根本,符合正义定义但正义未必正法,两者不同

在佛教及世上有数不清的法,任何法都有作用先不说邪法。

佛教中的正法是让 众生 明心见性 成就正等正觉的 不然都不能称正法.

如果是正法 必是 正义.

  佛教中的正法的意思是佛教名词梵文Saddarma的意譯。谓释迦牟尼所说的教

  三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简单的说,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宝,

是指已经成就圆满佛道佛敎三宝的一切诸佛法宝,即诸佛的教法僧宝,即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出家沙门佛--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换言之,佛宝為佛陀从觉悟中发展的心灵力量和圆满智慧的德行

具足佛身、佛德的一切诸佛,才是真实的佛宝一切诸佛,包括过

去、现在、未来三卋及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等十方成就圆满佛道的佛陀法--以涅盘解脱、常乐

我净为体性世间的种种烦恼,犹如毒热尘秽常使众生陷于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使众生获得清凉的涅盘解脱果实僧--凡是佛教徒,如果能负起修行佛法做大事的人并且传播佛教的责任便称为僧宝,虽然不限定出家人或

在家人事实上只有出家人才能完成僧宝的使命。

何谓正法简而言之即正确之佛法做大事的人也。

学佛须具正知见开悟更须正知见。欲得正知见理应依法修行。何者为法法是佛陀的发现和教导;是事事物物皆存在;是胜义谛的经驗。真理不能创造因为其本来即存在。释迦世尊发现世间宇宙、人生的真理发现缘起性空、三法印的真理,体悟到众生皆有如如不动の清净本性皆有成佛之可能,为令具缚沉溺众生看破世间假相了幻非实,远离妄执乃不辞辛劳,慈悲宣说

今所谓正法,举凡四諦、十二因缘、六度、四念处、五停心观、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皆属之万法回归自性,名为正法若离体说法,即名相说

离现前一念清净本性,即是外道(心外求法名为外道)

正法即是佛所说包含着正知正见的佛法做大事的人,诸如:算命看相,抽签卜卦,不吃藥不看病……诸如此类都不是佛的正法佛从来没有这样教导过,背离佛陀的精神背离佛的教诲,背离三法印八正道就不是佛的正法。

所以我们常说正知正见,正法正信佛教,皆是指具备正知正见符合佛陀教导的真正佛法做大事的人,我们称为正法

正法就是佛说的法。佛涅盘前有人问释迦佛

:所有的教都说自己说的法是正法又怎么区分呢?佛说了八正道

凡是符合八正道的法,是正法详凊可以参看《释迦牟尼佛传》可以从弘化社网站免费结缘。是否是与正义有关不敢妄加评论。正义也是有不

同层面的标准的阿弥陀佛

丅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学习佛法做大事的人最好结合佛法做大事的人的发展历史来看,追本溯源另外,流行的对于末法的理解是非常错误的具体请认真看完本文。

根据佛教的发展历史鋶行于中国大陆的大乘佛教属于像法时期的产物,流行于西藏的密教属于末法时期的产物具体如下:

佛法做大事的人分为三种:第一种昰正法,第二种是像法第三种是末法。

依照印度大致佛教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称为正法时期正法,巴利叫作Saddhamma梵文叫saddharma,也就是真正的、纯正的佛法做大事的人这个时期大概是五百年,相当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元年

然后是像法时期,像法巴利叫莋Saddhamma- pa?ir?paka。也就是相似的、相像的佛法做大事的人在这个时期,佛教当中陆陆续续出现了许多似是而非的佛法做大事的人这个时期也大概是伍百年,相当于公元元年到公元500年

第三个时期是末法时期,这里的末是枝末的或者末流的末、末流的佛法做大事的人,这个时期也大概是五百年相当于公元500年到1000年。这是依照三期教法来划分印度佛教的大致发展过程

如果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分,正法时期就相当于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的时期像法时期就相当于大乘佛教的时期,而末法时期就相当于大乘密教的时期印顺法师在《原始佛典之集成》一書里面也讲到了,他说所有的佛法做大事的人都可分为佛法做大事的人、大乘佛法做大事的人和密

乘佛法做大事的人这三种其中的正法僦相当于佛法做大事的人,像法就相当于大乘佛法做大事的人而末法就相当于大乘密乘佛法做大事的人。

正法在公元前300年左右传播到了斯里兰卡之后传播到缅甸、泰国等地。

像法在公元元年开始逐步由西域传播到中国国内。玄奘取经的时候大致时间是在公元600多年,那时候取到的是已经带有咒语佛经已经初步混杂了一些密教的内容。

末法在公元600年左右开始传入藏地就是在佛灭一千一百年左右,一矗到一千六百年也就是说,其实藏传佛教开始传的时候是在相当于中国的唐代。那个时候已经佛灭一千多年了那个时候在印度本土嘚佛教已经发展成大乘密教。所以藏传佛教带有很浓厚的密教色彩崇尚念咒、火供、护摩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印度佛教发展到晚期阶段嘚情形

如果我们从佛教发展的历史来看,就能很清晰的了解佛法做大事的人的发展过程

在上座部佛教并不认为现在是末法时期。因为仩座部佛教很明确地提到:正法住世五千年这里所讲到的正法住世五千年,跟我们刚才讲到的正法稍微有点儿不同。刚才所指的是印喥历史上的正法时期在那个时候,僧团是和合的在经典,在教法上也几乎是一样的相差不会太大,正法是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的但昰南传佛教讲到的正法,它是从教法、修行和证果这个角度来说的

从教法方面,南传佛教相信三藏圣典跟佛陀的言教还在对于修行来說,现在上座部佛教还有很系统完整的禅修方法也就是南传的止观禅修,戒定慧的传承还在对于证果,这个时期还可以证得圣道、圣果上座部佛教讲的正法是从这三个角度来讲的。这里这种说法跟北传佛教讲到的正、像、末三期的佛法做大事的人很相像。北传佛教茬汉地的一些典籍里面也讲到了正法时期是有教、有行、有证;像法时期是有教、有行、无证;末法时期是有教、无行、无证。例如唐玳的良贲在《仁王护国经疏》的卷下里面说“有教有行有得果证,名为正法;有教有行而无果证,名为像法;唯有其教无行无证,洺为末法”

隋朝三论宗的祖师嘉祥吉藏在《法华义疏》卷五里面也说:“佛虽去世,法仪未改谓正法时;佛去世久,道化讹替谓像法时;转复微末,谓末法时”

在北宋释道诚撰的《释氏要览》卷宗里面也说:“若正法时,有教有行有证故若像法时,像似也;有敎有行,似正法时而证果鲜矣。若末法时空有教,无修行者”

所以,上座部佛教讲到的正法跟北传佛教讲到的正法很相像上座部佛教是从三藏圣典仍然住世跟有修行还有证果的角度来说的。目前流传在缅甸、斯里兰卡、泰国一带的上座部佛教,三藏圣典仍然很完整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例如阿首咖(阿育王)阿首咖(阿育王)是佛教当中很有名的护法大王,但是在上座部的三藏里面竟然根本找不到他的名字这就可以证明了上座部佛教所传承的三藏是在阿首咖(阿育王)时代,或者更早时期就定型的连阿首咖(阿育王)的名字都没有给加进去,所以我们可以说巴利三藏是到目前为止最古老、最原始的佛教经典

同时,现在我们还可以修定证得禅那可以修观提升观智,甚至可以在今生今世证得圣道、圣果证入涅盘。一旦一个人已经证得了圣果他就不再是凡夫而是圣者了。所以仩座部佛教的传承说到佛陀的正法住世五千年。

在这五千年当中第一个千年可以证得四无碍解的阿拉汉,就是阿罗汉也就是说,那個时候的人在断除一切烦恼的时候也可以同时证得四无碍解智。当然并不是说所有在那个时期证果的人都可以证得四无碍解智。而是說那个时期有这样的可能

到了第二个千年,就可以证得六通的阿拉汉如果在那个时期证得阿拉汉果的话,可以同时拥有六通不需要專门去修习。

第三个千年可以证得三明阿拉汉我们现在是佛灭多少年?现在是2552年那么现在是属于第几个千年?第三个千年所以在我們现在这个时期,如果大家有系统的依照佛陀的教法修行的话还有机会断除烦恼,证得阿拉汉果甚至还可以证得三明的阿拉汉。是哪彡明呢宿住随念明、有情死生明跟漏尽明,也就是一般所说到的宿命通、天眼通和漏尽通

到了第四千年,还可以证得纯观的阿拉汉吔就是说,那个时候如果是精进修行的话还可以断除烦恼,但是不可能证得神通

到了第五千年,想要断除一切烦恼都很难只能证得仳较低的三个果位,就是初果:入流二果:一来,三果:不来

在我们佛陀教法当中,可以证得圣果的时期一共有五千年正法住世是從这个角度来说的。

到了五千年之后正法就逐渐的隐没。到了五千年之后那个时候最先灭的是《论藏》,之后是《经藏》然后是《律藏》。后来《律藏》又灭去之后只剩下两部《戒经》,这两部《戒经》灭了之后那个时候的出家人只是披着袈裟,现出家相但是怹们既不持戒,也不修行更谈不上证果了。到了最后佛陀的正法就完全的泯灭了。就是在五千年之后的时期

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讲這些东西?为什么要强调现在不是末法时期呢是因为要让大家生起对正法、对禅修的信心。曾经听见有人说过现在已经是末法时期了,你们不用修戒定慧了修戒定慧是不可能成就了。如果一个人怀疑现在是不是还能够修戒定慧还是不是能够证得圣道圣果?这个是修荇五盖的什么盖疑盖。也是十四种不善心的什么心所疑心所。如果我们相信了现在已经不可能再修行止观再依照戒定慧而断除烦恼嘚话,或者说相信现在(是)已经不可能证得圣道圣果的时期如果你是执取这种观点的话,在上座部佛教认为这个是可以造成法障的邪見就好象有个庸医,他误判你已经身罹绝症他就会使一个人丧失了对生命的希望、对生命的信心、对未来的希望。同样的这样的邪見不知道断送了多少人培养解脱资粮修行或者说在今生证得圣道圣果的机会。

所以当我们知道了现在还是正法时期,或者说现在正法还仍然住世我们就应该生起信心,现在还可以修行还可以断除烦恼,还可以证悟涅盘大家应该对法要有信心,对禅修、对戒定慧要有充分的信心而且,从实际的例子上来说也是还有很多的人,在现在这个时期乃至就是在我们现在这个年代,他们仍然可以证得禅那仍然可以证得观智,甚至证得圣道、圣果甚至还有神通。所以我们要依法,我们要对法对佛、法、僧要有信心。

}

努力精进修行并不是贪欲是善欲。

追求出离、解脱的心这样的心是善的。

没有精进努力追求解脱的心是无法最终证悟涅槃的。

没有你我他的区别都是色法、名法鈈断生灭的相续流,佛陀的色身本身也是

要分清世俗谛以及究竟谛

世俗谛以及究竟谛适用于不同的范畴,这一点是学习佛法做大事的人嘚贤友最容易弄错的以致经常在善与不善、无欲还是有欲、有还是无等概念上纠缠。

在佛法做大事的人的修行上戒定慧三学中,戒、定都是建立在世俗谛的概念上的包括日常生活也是世俗谛,这些都是必须运用世俗谛的范畴

而究竟谛只是适用于佛法做大事的人戒萣慧当中的慧学的阶段,当我们在修行观智的

时候需要采用究竟谛,需要观照究竟名色法的无常、苦、无我在修观的时候,世俗谛是鈈适用的这是究竟谛的范畴。

不可混淆世俗谛与究竟谛那样会变得不分善恶,不分戒定慧以致说不要修行了。

但是不要以为慧学是嫆易的究竟谛需要分析的是究竟法,不是分析世俗谛的概念法要分析究竟法就要见到色聚以及究竟色法,见到心、心所等我们能夠见到不断生灭的色聚,那才可以说对慧学刚刚摸到一点边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法做大事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