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学生网络成瘾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甚至收保护费怎么教?

您所在的位置:
& 重要新闻 & 正文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我们被寂寞“网瘾”
日10:18  
导读:孩子上网成瘾是无数家长头痛的问题。
孩子心声:我们上的不是网,是寂寞,是家长对我们的忽视,是我们家长把“网瘾”扩大化了,没有引导好孩子,痴迷网络不是“网瘾”,而是“网络使用不当”。精神病学上,根本就没有“网瘾”这个概念。——《东方今报》网瘾,被许多所谓“网瘾”孩子的家长看作洪水猛兽,当孩子染上了“网瘾”后,惶然不知所措,于是,四处找人打听并拿出出高昂的费用托戒网瘾的学校,“网瘾专家”帮住孩子戒“网瘾”。一批戒网瘾学校与“网瘾专家”也因此应运而生。殊不知,这药却下得不对症,孩子们患的是“寂寞”,不是网瘾。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与生活水准的日益提高,所产生的生育观念逐渐改变,许多家庭只要一个小孩。而家长们忙于生计,忙于工作,往往冷落了孩子,孩子身边都没有个弟弟妹妹一起长大一起玩,无聊,寂寞时,总要找点事来打发时间,而又设计得这般刺激与吸引力,不玩游戏,玩啥?此外,“90后”的家长是比较缺乏现代家庭的,整天光顾着挣钱,根本没有时间来顾及孩子的生活与感情世界,孩子乖乖上学,放学了乖乖回家做作业,多去参加林林种种的补习班,家长与学校用考试成绩的好坏衡量孩子是否是个好孩子和好学生,将来会有大出息的,却忽视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与感情生活,在他们内心脆弱、无助时,渴望别人来听听他们的心声时,却被父母冷漠与不理解给噎回去,孩子们被沉重的学习压着,枯燥,寂寞,单调的生活让他们颇感空虚。当这些情绪越来越沉重时,网络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种需要,在网络里他们会有“玩友”,会把自己的不满宣泄出来,把寂寞释放,在虚拟的世界找到点寄托与安慰。这些学生一头扎进网络世界,希望在网络里获得满足感,获得一种感情的宣泄,把网络当成了避风港。另外,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许多孩子的理想是空缺的,处于与盲目状态,他们很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将来到底要做什么,而往往父母所谓的“宏伟大图”也是违背他们一直与兴趣的。有时,他们被逼上了叛逆,逼上了网络。春雷教育青少年教育专家胡奇辉说:网络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当会有利于我们的生活与自身发展,沉迷网络,并把它作为寄托与逃避现实的工具,将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孩子的网瘾实质上网络使用不当,这些不当往往源于我们家庭、学校与社会。改变孩子关键在于改变我们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家长与学校不拿成绩作为衡量他们的唯一标准,父母之间多做些有效沟通,抽出时间来陪陪他们,听听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理解支持他们,给他们关爱,培育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学校多开展一些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其生活丰富多彩,而不是“拿分”看人。社会多开展一些关爱他们的公益活动。试问他们还会在网络里沉沦吗?(荆楚网)[责任编辑:sarahding]
更多关于“”的新闻
( 14:37:36)
( 10:49:09)
( 09:24:11)
( 09:01:19)
( 09:47:17)
( 09:27:24)
( 09:23:47)
( 10:10:00)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新网游视频
新网游画廊
腾讯微博: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专家讲座:从根本上认识网瘾并战胜它_高考网
关注高考帮公众号
(www_gaokao_com)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每晚名师在线答疑
面包校园APP
大学生必备APP
& 专家讲座:从根本上认识网瘾并战胜它
家长网络学校
  [前言]
  网瘾是现代社会青少年教育所面临的一大热点问题,如何有效的治疗和防止网瘾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分析网瘾的成因是关键,它直接决定了治疗和防治方式的效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网瘾的成因上,人们普遍存在着两大误区:一是把焦点主要放在了孩子身上,没有意识到孩子本来是一张白纸,家庭、社会对孩子错误的教育要求和错误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饱受挫折和失败,使得孩子求胜、求认可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才是导致他们网瘾的决定因素;二是人们总是用消极的眼光看待网瘾现象,没有意识到孩子在网瘾发作中所表现的求胜欲望和进取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这就使得我们在消弭网瘾症状的同时,可能会把这宝贵的品质也一同铲除。
  要想真正解决网瘾问题,我们关注的焦点应该在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养育方法和要求上,任何脱离这一大方向的解决方案都有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网瘾复发,这是由于导致孩子网瘾的成因没有消除;二是带来副作用和后遗症。超极少年成长训练是从产生网瘾现象的合理性出发,不是直接针对孩子进行改变,而是通过改变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要求,从根本上消除产生网瘾的因素,达到根治网瘾的目的,并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和后遗症。不仅可以解决网瘾问题,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孩子的人生。
  [网瘾诊断]
  网瘾患者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虚拟生活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的现象。究竟怎样算染上网瘾,美国心理学家金伯利?扬教授修订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分为10个问题:
  你是否过于关注网络?
  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时,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你是否对家人和朋友掩饰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或朋友关系?
  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
  你是否下网时感到无所适从,而一上网就来劲?
  你上网时间是否经常比预计的要长?
  被试者在其中5个及以上问题中回答&是&才可被诊断为网络成瘾。然而,这样的标准是模糊的,难以定量的。很多医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试图给出网瘾诊断的临床标准,但都不能找到让众人接受的指标。我们并不能完全以上网的时间长短以及是否喜欢网络活动来判定是否有网瘾。导致网瘾现象无法确定临床标准的主要原因是网瘾现象本身并不能一概从负面去认识。每个人都有求胜、求认可的心态,这种心态是网瘾现象的本质,但这种心态也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品质。英特尔公司前CEO安德鲁&葛洛夫把他自传的书名就起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也就是,网瘾孩子身上的那种非理性的偏执恰恰是伟大成功者不可缺少的品质!只是这种品质用在了对社会没有价值的领域,才会出现问题。为此,我们应该以一个人上网给他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作为标准。事实上,在互联网没有发展起来时,青少年也会沉迷于电子游戏、台球、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
  于是,我们可以给出不良的网瘾现象两个基本特征:
  *对现实生活有疏远感。一旦停止网络活动,便不能从事任何有意义的事情。情绪低落、悲观、丧失自尊、自信心、逻辑思维迟钝、怯懦、软弱、自卑、自责、失去朋友和家人的信任。
  *长时间沉迷网络。难以控制,过度兴奋,睡眠紊乱。每当互联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不安、情绪低落或无所适从。严重时将键盘、鼠标摔得粉碎,进而产生自杀念头。
  [网瘾现象]
  我们先看一组网瘾现象:
  案例一:初中生,网龄一年。父母曾经试图关掉电脑来解决问题,但遭到了儿子以死相逼的威胁。
  案例二:29岁,网龄两年。不上班、不吃不喝、到处向人借钱,都是为了上网游戏。
  案例三:13岁,天津市塘沽区男孩张某,因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从24层高的楼顶跳楼自尽。
  案例四:18岁,高三复读,网瘾七年。大年三十晚上网瘾突然发作,立刻就要奔向网吧。但遭到了母亲的阻拦,他一气之下,一拳将母亲打倒在地,还踩上两脚,愤愤而去。
  案例五:高中生,网龄两年。母亲无力再支付他上网的费用,于是,所有家当都成了变卖的对象。
  案例六:24岁,网龄近十年。从初中开始就上网,为了能够上网,他丢了五六份工作。
  案例七:16岁,网龄四年。为上网,干脆辍学。家人为此找心理医生,吃药打针,但是全无作用。
  案例八:高三毕业生小宇因高考过后几乎全部时间都在进行疯狂的网络游戏导致视网膜裂孔。他每天平均玩十个小时以上的网络游戏,玩的最多的是网络游戏&CS&和《魔兽世界》。
  案例九:北京某名牌大学二年级学生宋某,因迷恋网络游戏,被医生诊断为&重度网络成瘾患者&。在被父亲送到医院治疗的当晚,他用玻璃碎片割腕自杀,幸亏抢救及时才保住了性命。
  案例十:17岁,北京某县初中学生李阳,为筹集玩网络游戏的钱款深夜潜入叔叔家,将爷爷、奶奶、叔叔等一家五口杀害,其中一人身中60多刀。
  案例十一:两年&网瘾&,13岁迷上了《梦幻西游》,整日整夜地&泡&在网吧里。去年春节前,他私自拿了2000元离家出走,在外地网吧过了一个星期,钱花得所剩无几的时候才回来。
  案例十二:14岁,江苏省某市一位花季少女,因沉溺于网络游戏偷同学的钱被老师批评,心理扭曲的她于是仇恨老师,疯狂报复,用菜刀将老师活活砍死。
  日上午,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京发布我国首个有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显示,全国青少年网瘾比例13.2%,以此估算,全国1650万未成年网民中,有近245万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云南网瘾人数以27.9高居榜首,北京排名第二为23.5%,上海最低为8%。这说明网瘾比例与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没有直接的关系。根据调查,未成年人网瘾比例较高,其中初中生、失业或无固定职业者、职高学生初中生和职高生网瘾现象最为令人担忧,比例均达到20%以上;而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高中生中的网瘾比例相对较低。网瘾年龄分不也不同,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而30岁至35岁的网民中网瘾比例最低,男性网瘾比例又高于女性比例。
  北京团市委和中科院心理所对八区中学生所做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学生网络依赖倾向者高达13.65万人,平均每周9小时,假期超过21小时。针对北京市4所正规高校的调查,一所招生规模在5000人左右的大学每年约有50人左右退学,其中80%的退学大学生都和网络成瘾导致旷课或者所&挂&科目过多。
  另一项学生调查表明,我国有玩电游戏经历者占89%,成瘾学生占6.5%。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项有关大学生网恋的调查显示,18.4%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有网恋,87.8%的大学生认为,网恋是满足情感需要的一种形式。
  从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一般小孩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始接触网络,还不至于成瘾。升入初中以后,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心理开始随着身体的变化而发生微妙的变化。进入初二以后,课业负担加重,心理压力也加重,这个阶段他们想找地方解脱,而网络游戏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成熟感,慢慢地就会沉迷于网络游戏。从众多网络成瘾的案例来看,初二的学生或13岁的小孩,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年龄段。
  [值得推敲的原因分析]
  在解决网瘾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网瘾产生的原因,只有从原因入手,才能根本解决问题。按照一些专家的研究表明,问题型家庭是主要成因。家庭出现问题,孩子往往会成为受害者,最突出的就是父母离异。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在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对收治的641例心理问题青少年进行研究后发现,青少年网瘾的影响因素中,以家庭因素为主。46%的网瘾少年在童年期有过重大生活事件的创伤。他们甚至可以很清楚地回忆出事件的时间、地点,其中的人物和对话。他们的心理发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受损,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缺乏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父母拒绝承认、惩罚严厉、溺爱、暴力以及过度干涉、保护使孩子不断地体验自己的无能和失败,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内心充满了矛盾、愤怒和敌意,也容易导致网瘾。
  报告显示94.5%的网瘾青少年对父母产生敌意,52.3%的孩子评价父母缺乏温暖和理解。这些孩子中有一半来自家境不错的家庭。在641例调查对象中,有50%的孩子的父母月收入为1000元至3000元。其中月收入为1000元至2000元的占25.5%,2000元至3000元的占24.5%,拥有商品房的家庭达62.9%。调查显示,被调查的网瘾青少年中,独生子女比例高达79%。
  就孩子自身的原因,忧郁症、自制能力差也会导致孩子网瘾。
  然而,这样的分析不能解释为什么在中国上网成瘾的比例要远高于美国。据美国心理学年会报告有关研究统计,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的比例约为6%,不到中国的一半。互联网公司IAC和广告公司智威汤逊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中美两国2100多名年龄16-35岁的网民中,大约42%的中国网民说他们有时会觉得上网&成瘾&,相比之下,美国网民的这个比例只有18%。从调查报告中我们并不能简单得出家庭发生的重大创伤和网瘾之间存在某种必然关系。
  不到1/3的美国网民说,互联网给他们的社交生活带来助益,而77%的中国网民表示互联网有助于结交朋友。近3/4的中国网民说,他们在网上比在现实世界中感到更自由,而美国网民的这个比例只有32%。
  中国的离婚率要低于美国,而中国由于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家庭暴力也会低于美国。
  著名网络心理学家、美国网络成瘾康复中心主任金伯利?杨说,网络成瘾是个国际化的问题。但与中国不同的是,中国网络成瘾的群体主要是青少年,而美国网络成瘾则主要是成年人,主要表现为网络色情、网络赌博、聊天、信息交流和网络游戏等五个方面。
  有人把网络游戏称之为&精神鸦片&,这种比喻也并不恰当,因为在玩网络游戏的人当中,成瘾的人毕竟是少数,这和吸食鸦片的人完全不同。如果网络游戏真的是所谓&精神鸦片&,国家也一定会像禁止鸦片一样,禁止网络游戏。同样玩网络游戏,为什么有些人会成瘾,有些人却不会?
  [从人的本性去寻找网瘾的真正原因]
  那么,究竟什么是网瘾的真正成因?这要从有网瘾者的上网动机中分析。有网瘾者在网络上的基本活动是玩游戏和聊天。从玩游戏的动机中不难发现,想要战胜&敌人&或&困难&,赢得胜利并被&他人&认可是上网的基本动机,而这些动机恰恰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宝贵的本性。台湾首富郭台铭每天工作十六小时,这些成功人士,他们所得到的物质收获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了他实际的需要,为什么还会努力赚钱呢?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胜利和更多的认可。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最高级的动物,恰恰是因为有了这种本性!如果说这些有网瘾的孩子和那些成功的企业家有什么区别,那就是成功的企业家所做的事情是对社会有益的,而那些有网瘾的孩子所作的事情对社会没有益处,甚至是有害的。事实上,企业家并不是都在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深圳万科的掌门人王石将登山作为个人的爱好,已经成功地登上了各大洲的最高峰。他的行为的确鼓舞了很多人,但那毕竟对社会其他人来说,并不具有直接的意义。设想一下,如果人类社会相当多的人沉迷于登山,而忘记了自己的工作,那么,我们也会说,登山是一项有害的运动。
  这就意味着,网瘾问题不能简单从病理问题和心理问题去认识,而更应该把网瘾问题当成社会问题。按照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说,网瘾的根本问题在于人类求胜利、求认同的本性用错了地方。为什么会用错了地方?我们先要看看什么样的人容易导致网瘾。有研究表明有五类人:
  1.人格发展不全,明显存在着某种人格缺陷,如过度内向,偏执。
  2.社交能力低下,一般不能与家庭成员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进行自由交往。
  3.兴趣爱好单一或贫乏,不能自由地通过其他形式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4.学习成绩比较差,心智发展水平偏低,不能对事情的不良后果作出准确预测。
  5.脑功能异常,尤其是额叶部与颞叶部存在缺陷。
  从前面提到的五类人的情况总结来看,除了第五种情况可能是先天原因外,其它因素的共同特点就是都具有被社会认可的障碍。我们可以说,有网瘾的人是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无法赢,也无法被认可。通过上网打游戏、聊天,可以获得虚拟奖励和肯定,宣泄学习不成功、社会不被承认所带来的压抑。
  [产生网瘾的具体原因]
  我们前面分析了网瘾产生的原因在于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孩子求胜、求认可的欲望。而这种现象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长根本就不想教育好孩子,我们前面也提到,一些家庭存在严重的问题,家长本身就是不求上进的人,或者家长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孩子有问题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另一种情况是家长太希望孩子好了,家长愿意投入最大的精力和金钱,但孩子的发展完全出乎于家长的期望。解决网瘾问题当然也只能是针对后一种情况,要从改变家长的育儿方法和要求入手,没有家长配合的教育不可能有什么效果。哪怕家长过去没有投入,现在想投入,孩子也有机会转变。
  网瘾问题是全世界的问题,但为什么欧美国家的网瘾患者不到中国的一半?我们只能从教育的传统中去寻找答案。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传统和欧美的教育传统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这包括:
  第一,错误的教育目的。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孩子获得文凭,而不是获得生存的本领。因此,为了文凭,很多生存的必有本领,以及必要的教育手段被忽视了。比如,我们没有把生存的压力直接传递给孩子,优厚的生活条件让孩子感觉到来学习都是在为老师和家长在学习,而不是为自己在学。使得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和压力。这就如同城里的猫不抓老鼠一样,问题不在猫身上,而是这个环境。
  第二,我们没有给孩子更多的选择。当我们的教育目的仅仅局限于文凭的时候,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会在考试中被淘汰下来。而这些孩子当中不乏有强烈求胜欲望的孩子,这些孩子究竟应该怎样成才,可以说对大多数家长来说完全是空白。事实上,像黄光裕初中文化可以成为中国的首富,吴士宏大专生成为打工女皇,没有通过高考一样可以成才。
  第三,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让孩子没有成就感。中国人习惯于用一个高标准要求孩子,这就免不了批评和指责孩子,当孩子在现实生活当中没有成就感,就会在虚拟的世界中去寻找。这表明,我们家长的教育手段不能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调整会对孩子的目标,不是降低要求而是更好地达到要求。
  第四,缺乏人际关系的教育。有网瘾的人往往在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不好,希望上网来逃避现实。即使是那些成绩不错的孩子,由于性格内向、猜忌心强、心眼小,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同样也会沉迷于网络,导致严重地影响到学习和生活。很多在中学学习突出的孩子,到了大学沉迷于网络就是这个原因。这些孩子到了大学后,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再像在中学那样出类拔萃。而在中学以前的教育又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训练,就会产生社交的障碍,需要通过网络来逃避。
  [常见治疗方法的利弊分析]
  目前,常见治疗网瘾的方法有这样几种:
  医学治疗:把网瘾当成一种精神疾病来治疗。我们注意到,脑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网瘾。我们也要注意到,当网瘾中毒很深的时候,会造成内分泌的紊乱,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封闭治疗会有明显的作用。然而,这部分人只占网瘾人数的很小怡部分,况且生理缺陷并非唯一因素。
  隔离治疗:将孩子强制与网络隔离。这种对中度以下的患者有一定作用,但对那些中毒很深的孩子,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危险性,可能导致孩子情绪不安,而做出某些出格的事情。
  心理治疗:通过一些心理学手段,比如,和孩子进行沟通,将原来的上网时间错开,打乱原有的心理秩序;上网前和下线时进行心理暗示(如:上啦,这段时间是我的;下啦,还有重要的事等着我呢);每天让孩子和家人、朋友交流15分钟;通过各种渠道倾听对网络迷恋否定的声音;寻求替代性爱好,如参加各种体育或户外运动。这种治疗需要医术很高的心理医师配合。
  洗脑治疗:通过参加特殊夏令营的形式,为孩子营造一个氛围,给孩子举办很多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觉得上网对自己是有害的,从而在情感上疏远网络。
  制度治疗: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确定累计在线3小时以内的游戏时间为&健康&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就进入&疲劳&游戏时间,此时间段内如玩家继续玩游戏,其经验值和虚拟物品收益将被减半;累计游戏时间超过5小时进入&不健康&游戏时间,不健康时间内玩家的收益降为零。然而,如果使用者累计下线休息时间已满5小时,再上线时即可重新累计上线时间,这种治疗同样有限。网络游戏容易成瘾而&沉迷&,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收益&的诱惑。随着玩家&级别&越来越高,也能获取更多的&收益&。这些&收益&虽是虚拟的,但实际上,是可以转化为现金的,网络上的&装备&公开交易已屡见不鲜,而盗窃&装备&引发的官司也时有所闻。
  解决网瘾危害的根本之道就是要引导孩子把激情宣泄在那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上,而不是一味地阻止孩子在网上做那些无聊的事情上。上述所有的治疗方法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所有的焦点放在了孩子身上,把孩子当成有问题的人,甚至是精神病患者来看待,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医学治疗还会带来生理上的副作用和后遗症。然而,网瘾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的进取心用错了地方,而这个责任更多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错误教育,而不是孩子本身。
  第二,没有区分做事动机和做事内容的关系,当把上网的动机和上网的内容作为一件事情来治疗的时候,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在症状暂时消除后,还会有复发现象;二是当症状彻底消除后,但人的求胜、求认可的动机也一起消除,就像很多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一样,疯子虽然不疯了,但却变成了傻子。
(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2017年2018年
高考关键词
下载高考帮,绑定在读院校,与学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高分笔记。扫我→
打开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聊高考【博雅青少年网络成瘾专题4】中小学生沉迷网游或致脑功能受损!我们该怎么办?(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陆林特稿)
o 我们从海量信息中专门寻找有价值的精华,有智慧的你不妨与我们同行
o 搜微信号“guanzghouboya”或公众号“博雅青少年成长”
-------------?-----------
博雅青少年特别鸣谢清华大学医学院鲁白教授 ,鸣谢知识分子团队支持。暑假来临,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我们专门约请知识分子团队制作相关专题文章,为家长和同学排忧解难:从脑科学的角度,深度剖析成瘾的机理。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同学和家长,加入博雅的微信公众号,加入博雅的青少年活动,从虚拟世界中走出来,多一点有品位的精神阅读,多一点走向真实的精彩社会。
?沉迷手游的青少年丨图片来自Pixabay
“不会玩就别玩!作业写完了吗?小学生就别出来坑队友了!”
小学生玩手游不断被群嘲的同时,《小学生打赏王者荣耀主播 花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王者荣耀”似鸦片式传播 学生群体深陷其中》诸如此类的新闻也不绝于网。日前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学生向父亲索要手机未果,从家中11楼阳台跳下身亡的事件更让人唏嘘不已。
不能说网游是罪魁祸首,但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能否承受沉迷网络游戏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抛却戏谑恶搞,在这个儿童节,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陆林,与您严肃谈一谈网络游戏成瘾。
撰文|陆林(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责编|程莉
临床案例:
小李,男,15岁,高二学生,性格内向、好强,小学至初中成绩一直很好,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进入当地重点高中重点班级。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平时父母工作繁忙,与孩子沟通较少。近日于父母的陪同下到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就诊。
孩子自诉进入高中以后,感觉学习变得力不从心,学习成绩下滑,后经常出现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昏昏欲睡,记忆力开始减退。偶然一天,小李听到同学讨论网络游戏,后开始接触网络游戏,渐渐地发现自己能在虚拟网络游戏世界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玩网游时是自己最开心的时候,但从虚拟世界回到现实生活后,小李感到非常烦躁,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辛勤的付出,无法达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常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到后来,当上课遇到听不懂的地方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游戏中的场景,有时甚至忍不住逃课到网吧去玩游戏,玩后又陷入自责当中,但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成绩一塌糊涂,甚至出现了不想活的念头。
好好的孩子,为什么会变这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从人际交往、娱乐方式、工作学习等各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互联网使用的普及率达52.7%1,其中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3.7%2。在享受互联网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到了互联网过度使用的负面影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17年1月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4.17亿,手机网络游戏达3.52亿,魔兽、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网络、手机游戏成为了最受青少年青睐的娱乐性活动之一。
为何会网络游戏成瘾?
2013年美国医学会发布的《美国精神疾病及统计手册(第五版)》中把网络成瘾作为潜在的精神疾病之一3,网络游戏成瘾成为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热点问题之一,据荟萃分析显示4,网络游戏成瘾的概率约为3.1%。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以网络游戏成瘾最为多见,但目前网络成瘾尚未有一致的定义。自1995年美国学者Goldberg提出“网络成瘾”以来,关于如何界定网络成瘾,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争议。目前有学者认为网络成瘾应具有以下特征5:
过度使用,常伴随大量时间的投入影响了日常生活;
戒断症状,停止使用网络时出现愤怒、焦虑及抑郁等戒断反应;
耐受性,主要表现为对电脑软件、硬件设备的需求不要增高;
社会功能的受损,主要表现为争吵、撒谎、孤僻、疲劳及学习成绩差等。
影响网络游戏成瘾的相关因素有很多,社会、心理、生物学因素相互交织,在网络游戏成瘾、持续及依赖形成等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社会文化因素:
(1)可获得性:中国网络使用的普及、大量网吧出现、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青少年能轻易获得玩网络游戏的机会;
(2)家庭因素: 父母过分的严格要求、家庭矛盾、单亲家庭、家庭沟通少以及父母、兄长过度使用网络是网络游戏成瘾的危险因素。此外,中国高中时期的青少年面临巨大的压力,网络游戏所提供的虚拟世界可以帮助他们暂时忘掉这些来自于学业的压力6;
(3)同伴影响、社会压力:目前网络游戏是青少年茶余饭后常讨论的话题之一,网络游戏已成为青少年不被同伴排斥、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心理因素:
对于某些特殊性格的人来说,他们极易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些人往往具有冲动、好奇、叛逆、控制力差等特征;
(三)生物因素:
网络游戏可通过脑内的奖赏系统使大脑发生改变,造成大脑的长时程损害。研究发现7,网络游戏成瘾者奖赏系统中的多巴胺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含量增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多巴胺转运速的降低。
网络游戏或造成青少年脑功能受损
青少年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之一,神经系统和心理机能尚未成熟,网络游戏极具诱惑力的特性可能会造成脑功能的受损,导致青少年追求刺激,以获得欣快感,最终形成依赖。网络游戏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方面:
(1)网络游戏对躯体健康的影响
青少年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重要时期,沉迷网络游戏将会对青少年产生巨大的伤害。玩网络游戏时的久坐、饮食的不规律及中枢神经系统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等,将导致植物神经系统、代谢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出现紊乱,增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情况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2)网络游戏对情绪及人格发展的影响
在网络游戏中,青少年可以逃避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摆脱“弱者”地位,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寻找能够满足成就感的替代品。网络游戏成瘾者容易混淆游戏的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造成游戏中和游戏外人格的分离——他们更愿意全身心投入游戏中而不愿回到现实世界中面对真实的自我。同时,多达89%的游戏中存在大量的暴力内容8,这些暴力内容可导致青少年出现攻击性情感、认知及行为,增高警觉性9,进而增加青少年犯罪的风险。
此外,有研究发现6网络游戏成瘾常合并精神疾病同时发生,这些精神疾病主要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抑郁障碍、社交恐惧及物质滥用、强迫障碍、适应不良及进食障碍等。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这两者间存在潜在共同的生物学、心理学及社会学机制,精神疾病可增高网络游戏成瘾的可能性,而网络游戏成瘾则会增加精神疾病的风险,两者相互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精神疾病与沉迷网络游戏的案例非常常见,有一部分患者描述自己并不是离不开网络游戏,只是觉得心情不好、烦躁,想通过网络游戏的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而已;而另一部分患者则描述因为自己玩游戏,父母、老师反复唠叨、指责,从而导致心情不好,觉得自己很无用,甚至出现了自杀的观念。
(3)网络游戏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显示网络成瘾者过度或强迫寻求网络行为与药物成瘾类似,不能控制自己行为。影像学研究显示,青少年神经尚未发育成熟,眶额皮层较薄,拥有较弱的冲动控制能力10,易造成网络游戏的成瘾。同时,有研究显示11,与正常被试者相比,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眶额皮层、脑岛及内嗅皮层变薄,提示这些与冲动控制有关的脑区在网络游戏成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有学者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发现,在游戏图片线索诱发的任务下12,网络游戏成瘾者中右眶额皮层、右背外侧皮层、右侧伏隔核、双侧扣带回及右侧尾状核等渴求相关脑区的激活显著高于正常被试者,这一结果与药物成瘾的患者的影像学研究类似,提示与渴求增加的相关脑区在网络游戏成瘾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3,可能为网络游戏成瘾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4)网络游戏对睡眠及学习成绩的影响
网络游戏占用大量的时间,常导致睡眠时间缩短,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抑制大脑内褪黑素的释放,从而导致入睡困难。同时,有研究显示14,自我控制能力在上网时间与睡眠质量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此外,青少年把学习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将导致成绩一落千丈,严重者甚至退学。一项调查显示15,58%的学生报告网络的过度使用将导致学习兴趣减弱,成绩下降,逃课现象加剧。在门诊中,常遇到有些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父母描述孩子经常在夜里偷偷起来玩游戏,从而导致第二天无法准时起床上学;有些青少年则通过逃课方式去玩网络游戏,最终被迫退学,从而导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多管齐下预防和控制网游成瘾
面对网络游戏给社会及个体带来的巨大危害,如何趋利避害,避免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引导青少年走出网络的虚拟世界?这是摆在全社会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需要社会及家长共同努力对网游游戏成瘾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有效的控制。
(1) 政府方面
近年来我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并出台多项涉及网络和网吧管理的政策法规,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游戏的更新,适应新趋势下的网络和网吧管理的政策法规也需应运而生。此外,政府也应加强对网络和网吧的监管,严格把控网络环境,避免暴力、色情等网络游戏传播,并控制网吧数量,避免在校园周围设立网吧及相关娱乐场所,净化校园周围环境,以减少青少年接触到网络游戏的机会。
(2) 社会方面
杜绝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青少年处于心智体魄发育的关键期,应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避免对网络游戏等过度宣传,多开放安全、健康、有益的公共场所,如体育场、图书馆、科技馆等,不仅可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还可培养青少年广泛的兴趣爱好。并应设立专门的青少年网络成瘾治疗中心,对已成瘾的青少年及其家长给予正确的指导,使其逐渐摆脱网络成瘾。
(3) 学校方面
青少年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老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其自控能力。应开设专门的网络素质教育课程,让青少年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网络,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降低其好奇心。针对学生的特长与兴趣,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培训班等,积极鼓励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夏令营,有意识的将青少年的视线从网络上转移。
(4) 家庭方面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应避免给予青少年过多的压力和关注,改变自身“命令式”或“家长式”的教育方式,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注重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尊重其思想,将孩子作为平等、独立的个体,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在发现青少年有沉溺于网络游戏的迹象时,应避免激化矛盾,逐步引导孩子了解网络游戏的弊端。青少年学业压力较大,课余时间家长应陪同或鼓励孩子多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避免占用孩子的课余时间“充电”等,以降低孩子的逆反心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孩子沉迷网络引发合并精神心理问题,如不能正常上课学习时,应及时寻求专科医生进行药物或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1.Stats IW. World Internet Users Statistics and World Population Stats. 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htm 2017.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657408pdf 2017.
3.Association AP.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Inc 2013.
4.Ferguson CJ, Coulson M, Barnett J. A meta-analysis of pathological gaming prevalence and comorbidity with mental health, academic and social problems.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 1573-8.
5.Block JJ. Issues for DSM-V: internet addic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 306-7.
6.Yen CF, Yen JY, Ko CH. Internet addiction: ongoing research in Asia. World psychiatr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 ): 97.
7.Hou H, Jia S, Hu S, et al. Reduced striatal dopamine transporters in people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Journal of 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 854524.
8.Wallenius M, Punamaki RL, Rimpela A. Digital Game Playing and Direct and Indirect Aggression in Early Adolescence: The Roles of Age, Social Intelligence, and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 325-36.
9.Anderson CA, Shibuya A, Ihori N, et al. Violent video game effects on aggression, empathy, and prosocial behavior in eastern and western countries: a meta-analytic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 151-73.
10.Hong SB, Kim JW, Choi EJ, et al. Reduced orbitofrontal cortical thickness in male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al and brain functions : BBF .
11.Yuan K, Cheng P, Dong T, et al. Cortical thickness abnormalities in late adolescence with online gaming addiction. PloS one ): e53055.
12.Ko CH, Liu GC, Hsiao S, et al. Brain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gaming urge of online gaming addiction.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 739-47.
13.Wilson SJ, Sayette MA, Fiez JA. Prefrontal responses to drug cues: a neurocognitive analysis. Nature neuroscience ): 211-4.
14.冯晶,曽帅,孙英红. 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游戏体验、自我控制能力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 4.
15.K Y. Caught in the net: how to recognize the signs of internet addiction-and winning strategy for recovery New York: John Wiley&Sons 1998.
制版编辑:李 赫丨
博雅青少年阅读活动即将在七月拉开序幕,为方便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和家长开展阅读活动,博雅特别开设小学生家长Q群:
请有兴趣的家长自行加入。也欢迎微信好友,推荐小学生家长朋友加入。
之所以选择Q群,是考虑到文件和图像的传输、保存,请理解。
欢迎关注 严凯深度游学微信公众号,不只是游学,我们更有乐趣与启迪。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