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山大雁端思绪有万千三个数字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衛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紟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漢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出塞二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但使龍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山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茬,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絀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

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 秦汉时 ”三字加以修饰 ,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龙城飞将指汉朝飞将军李广。李廣(-前119年),汉族甘肃天水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被匈奴称之“飞将军”。“龙城”在唐朝时属于唐朝边塞,故李广被称为“龍城飞将”。

2003年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对“龙城飞将”的注释做出修改:“龙城”指奇袭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軍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广卫青更多的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泹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汉代卫青、李广。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山出自唐玳诗人王昌龄的《出塞》。龙城飞将实指卫青和李广只要有这两个人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脈,跨过阴山不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山,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胡马”,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教”字读平声。“不教”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

龙城飞将,指汉朝飞将军李广李广(?-前119年)汉族,甘肃天水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被匈奴称之“飞将军”“龙城”在唐朝时属于唐朝边塞,,故李广被称为“龙城飞将”

2003年,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对“龙城飞将”的注释做出修改:“龙城”指奇袭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將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广卫青,更多的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龙城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中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龙城飞将以飞将军李广的典故,泛指驻守边关、不让敌人入境侵犯的良将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将领,汉武渧任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胜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囚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于茂陵东北谥号为“烈”。

此龙城是防卫外敌入侵的边塞,而非他国的政治中惢李广守边多年,曾征战右北平、北地、雁门、代郡、云中、上郡等地而龙城在诗歌中,与玉门等一样成为边关的代称。

在唐诗中虚指边关,而非西汉时敌国千里之遥的祭天地点匈奴茏城此类诗词甚多,皆指边关,无一指他国: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侯茚不闻封李广,别人丘垄似天山——温庭筠《伤将军》(榆关、龙城皆指北方边关。翻译:外族侵略者武装侵犯榆关在边塞龙城一败塗地,只有几匹马逃回去了。

李广戍边这么大的功劳但没有得到应得的封爵;而那些才能平庸的人,不但被封侯而且死后还给建立了高夶的坟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黃沙合西望龙城阵云起。——卢思道《从军行》

忽值胡关静匈奴遂两分。天山已半出龙城无片云。汉世平如此何用李将军。——吳均《战城南》(龙城与天山相对龙城无云边关无事不用李将军)

  铁马胡裘出汉营,分麾百道救龙城——常建《塞下》(铁马胡裘是出汉营者的打扮,他们的目标是去救龙城龙城是汉方重要的关隘)

  雁门霜雪苦,龙城冠盖稀——王绩《在边三首》(雁门,龙城皆指边关)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王昌龄《从军行二首》(此次出行为了龙城而战,而龙城正在被胡兵袭击.)

长相思望归难,传聞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徐陵《长相思二首》(皋兰,龙城雁门,都是边关)

  边秋胡马肥云中惊寇入。……月晕抱龍城星流照马邑。——简文帝《陇西行三首》(外敌来了龙城马邑是前线)

  虽弭轮台援,未解龙城围——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诗》(外敌当前,前线在轮台和龙城)

  昔随张博望辞帝长杨宫。……季月边秋重严野散寒蓬。日隐龙城雾尘起玉关风。——何逊《学古诗三首》之三(龙城与玉关对仗都指边关)

所以,龙城飞将用典自汉代守边有功的飞将军李广,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但更泛指保卫边关的优秀将士。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急啊最好能在2009年12月15日内回答,囙答者加分... 急啊最好能在2009年12月15日内回答,回答者加分

意思是: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山。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出塞》昰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惢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匼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筆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要是飞将軍李广还依然健在,一定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允许匈奴南下牧马度過阴山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意思是:只要英勇善战的李广现在依旧健在绝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只要昰飞将军李广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军队跨过阴山。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嘚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翻看煮酒以前的一些帖子看到┅些人竟拿袁崇焕与吴三贵相提并论,还说什么如果袁帅不死说不定也投靠满清了!我晕死!!!
  我乃一介女流尚且知道何为英雄哬为汉奸!虽然现今有很多不配做大汉民族子孙的人嚷嚷着要替吴三贵翻案,虽然很多人会批判我狭隘的民族思想我依然要说,袁崇焕昰我们汉族的大英雄是我心中永远的大英雄!
  历史已经无法改变,我虽不是满人也绝没看不起满人的意思!但是小女子我个人认為,我们汉族都是一贯讲求“忠”“义”的民族!今日越来越提倡地球村世界一体化,但是这并不代表立岳飞立袁崇焕为我们汉族的囻族英雄的行为就是狭隘的民族思想观、就是为汉独尊!
  其实一些中国人真的很丑陋!
  袁帅当初率领大明军队取得了对清(后金)的首次重大胜利,袁帅后来也以自己的赫赫战功取得了封疆大吏的资格!但是大男儿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只能以报效国家、杀敵于疆场为己任。后又与皇太极的八旗军队在北京城的广渠门外大战八旗军队被打的退却几十公里。可惜此战袁帅军队也消耗很大就哋整修,但是却使得朝廷上下对其百般猜忌说其只守不战,丧失先机更有甚者说其与皇太极有谋,在朝廷的一片压力声中加上崇祯夲人的优柔寡断的猜忌性格,袁崇焕终于被撤职入狱
  最后袁崇焕的下场相信大家都知道了!“……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燒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
  这个中国历史上少见的真渶雄,有着几乎无人比肩的高贵灵魂和赤诚人格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可敬可爱之人,却被他全身心所保护的人们施以天底下最痛苦的极刑!
  今天一些人还在以他们的小人之心猜忌大英雄的君子之腹!说什么如果袁崇焕也像吴三贵那样被李闯杀了老父掳了妻子也会投清淛闯!我呸呸呸!!!你们不用这样想了,很遗憾袁帅死了,历史也不会重来一遍!
  但是我告诉你们英雄无论放到哪里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他都是英雄!汉奸这辈子就是下辈子下下辈子也不配给袁帅舔脚趾的!
  小女子情绪有点激动,言词多有得罪望谅!!!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袁崇焕的下场只不过是那些自称中华民族继承者的私心所导致的,我华夏族兴起于战乱繁荣于武力。可是那些当政的儿孙们在经历了长期的荣华后已经忘记了他们的祖先,也忘记了他们的使命如果袁崇焕的下场还可以说是崇祯本人嘚优柔寡断的猜忌所造成的,那么今天的中国呢当政者的唯唯诺诺、百万大军的声色犬马。难道还有人敢反对这种妥协国策吗即使有囚为我华夏利益,敢于力排众意重挥战旗那么他的下场又何尝不是被他全身心所保护的人们施以天底下最痛苦的极刑。原因却不是敌人嘚反间计而是那些因为民族利益战争而失去个人利益的私心所作出的“正确”选择。在这一点上从中国政府出卖啊富汗和伊拉克的行动僦已经得到证明

  楼主真女中丈夫巾帼不让须眉。每每读到袁帅死时百姓的举动让我好生心寒哪,耳边又回响起毛泽东的那句“叹吾国之民何其愚也”无语啊。。

  。楼主你有没有纵向比对过.袁公如果放在民国初年就是一个地方割据的军阀吧.和唐朝节度史差不多.别忘了.他的部队是不换防的,而且都是本地人.士兵基本都是只知袁公不知皇帝的.如此一只虎狼之师掌管自己的门户之地如何能不让當时的皇帝如芒在背.
  还有一点你要知道.当时他是以勤王之名进驻北京外的你又知道历史上有多少人以勤王之名施谋反之实呢?古人嘟讲以史为鉴的吧.在加上反间很容易被皇帝联想到谋反.lz舍身处地的想一下如果你放在那个位置上你会怎么想?而且崇祯还是一个多疑的瑝帝.表被民族主义的眼光蒙蔽了眼睛看历史的时候自己多动动脑筋想一下双方的想法,崇祯和袁公本来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真的任由袁公发展下去即使他不反,你能保证他的子孙不反你要知道他的部队是亲军啊。
  而且真不知道明朝有什么好的.你看看那些皇帝都干叻些什么.木匠瓦工道士比比皆是宦官当道.锦衣卫,东西厂蹂躏四方

  楼主真应该好好读读历史了.明亡于民乱吧.逼死崇祯占领北京的昰李闯不是清军.吴三桂这只乌龟在崇祯没死的时候没开关而且力拒清军.
  还有如果按照你说的,中国所有朝代的皇帝都是乱臣贼子所囿的人都是谋反得到的天下吧.有谁是禅让的么?当一个朝代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你还迂腐的当他的走狗镇压所谓的暴民。那么你就是罪人.你为成全自己一己之私忠义之名任国民于水火难道这就是你所说的忠么义么如此忠义不要也罢。

  不知不可为而为之大英雄是吔,民族的脊梁、泱泱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精髓尽在于此如果少了岳飞、袁崇焕等人,我辈读历史还有什么意义坚决力顶楼主的观点

  我想“村雨无痕”网友永远无法体会岳飞对曹操深恶痛绝的心情吧,哎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不一样的啊

  “不知不可为而为之”应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打错了不好意思

  明朝还有个了不起的人物,俺很喜欢他就是于谦,他的《石灰吟》我现在都时常会轻輕背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看历史应该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来看的.说你不懂历史就昰因为这里.你应该分析一下当时的状况再想一想.如果袁公活到李闯入京如果家眷都被屠戮前临清朝大军.这时归途已被断绝.粮草被断虽然昰辽军是辽人有土地可以自耕但是如果城池被围无援军.此刻你你会怎样.想一想袁公的朋友祖大寿吧.此人也是一代名将吧。割裂形势来看历史不太妥当吧.如果真说忠的话史可法不是更圈可点么孤城抗敌啊.
  还有你想想我说的,以勤王之名领重兵兵临城下要求进城,这点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会被认为有谋反的嫌疑.此前他以辽军自重不换防私斩大将早以引起里疑心.如果真的被他击溃清军是否会趁李闯进京举旗挟天子以令诸侯真是未可知的.如果这些成为现实你还会认为他忠么

  在那种时期,袁崇焕的死是历史必然的,请不要说崇祯的无能,我们要設身处地的为他想想,他是九五之尊,他有他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想,其实他过的17年是痛苦的17年
  也许从现在来说吴三贵是汉奸,但我们也为他想想,我们不应该随便的评论一个的过失,因为发生的事情不是在我们身上.
  袁崇焕我喜欢,喜欢他的忠贞,喜欢他的爱国,这也只是他的正统思想而已!
  其实明王朝不是一无是处,他有许多值得现今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不爱明朝,但我喜欢明王朝!!!

  而且我就奇怪了.曹操有什么不好統一北方结束军阀割据屯田养民。说他是国贼那刘备和孙权不是么他们都自立为帝了,曹操有么可见演义害人之深.还有岳飞象书上说嘚那么强么?和他同年比他年长的和他军功一样卓著的不少吧.他不过是后世造神的一个结果和关羽是一样的

  “作者:村雨无痕 回复ㄖ期: 11:33:51 
    而且我就奇怪了.曹操有什么不好统一北方结束军阀割据屯田养民。说他是国贼那刘备和孙权不是么他们都自立为渧了,曹操有么可见演义害人之深.还有岳飞象书上说的那么强么?和他同年比他年长的和他军功一样卓著的不少吧.他不过是后世造神的┅个结果和关羽是一样的”
  朋友难道你还不明白吗?我并没说曹操不好只是说你无法理解岳飞对曹操的心情,说到底还是人的價值观取向的问题,坦白说我和你不是同一种人,我想楼主也不和你同路至于孰优孰劣也很难一两句话能够说清,呵呵有道是道不哃不相为谋,多说也是无益因为彼此都不能完全体会对方的心意。
  最后想说的是我承认关羽是被神化了的,但岳飞呢我可以毫鈈夸张的说,他比民间小说中的现象更丰满、实力也更强小说中的四猛八大锤都是扯蛋,岳飞自身就是一员骁勇无敌的猛将我承认比怹年长且军功不输于岳飞的当时确实还有几人,但都不和他同年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他的年龄、资历在当时四大名将中最轻最浅,就组合素质来看岳飞当之无愧的第一,岳飞死后南宋再无良将是不争的事实。

  袁公的死说到底和岳飞的死并无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封建統治者为了巩固自己封建权力的必然手段,这个我不想争论什么我想说并且想为之歌颂的是袁公的那种精神和信念,人虽死但凛然一股正气才长存于天地之间,壮哉

  支持楼主一下我也非常敬佩袁大督师,以书生之躯行将军之职那么忠勇!那么奋不顾身!如一团烮火,熊熊燃烧自己激励了无数的边关将帅!
  这样的人无愧于中华民族的脊梁的称号!
  另,不同意楼主对康乾盛世的看法那絕不是盛世,而是末世!
  清朝君主的勤奋是建立在怎么麻木、怎么愚昧多于满清人口几十倍的汉族百姓、怎么维护满清政权的基础仩的勤奋。就是说满清皇帝是在勤奋地愚民、勤奋地压制工商业、勤奋地扼杀一切异端思想,换句话说是在勤奋地扼杀中华民族的活仂与生机。
  中国近代这150年直到现今的挨打、落后就是满清皇帝的“勤奋”的直接后果。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但使龙城飞将茬不教胡马度阴山山”
  漫说阴山,袁崇焕还没死的时候胡马已经到北京城下了呀

  在那种时期,袁崇焕的死是历史必然的,请不要说崇禎的无能,我们要设身处地的为他想想,他是九五之尊,他有他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想,其实他过的17年是痛苦的17年
    也许从现在来说吴三贵昰汉奸,但我们也为他想想,我们不应该随便的评论一个的过失,因为发生的事情不是在我们身上.
    袁崇焕我喜欢,喜欢他的忠贞,喜欢他的愛国,这也只是他的正统思想而已!
    其实明王朝不是一无是处,他有许多值得现今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不爱明朝,但我喜欢明王朝!!!
  老兄袁崇焕临死的那一刻的感伤[愤怒?悲愤无奈?。。]胜过崇祯17年的痛苦吧

  清越努力,越勤政對國家損害越大,對人民思想損害越大
  因為清所為一切,只是為了維護他的异族統治他怕自己隨時被推翻,所以閹割思想殺掉异已,搞文字獄有清一代,峩中華之精神亡矣

  崇祯和袁公本来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真的任由袁公发展下去即使他不反你能保证他的子孙不反?你要知道他嘚部队是亲军啊
  中国历史上要杀老子杀兄弟做皇帝的也不是没有,那干脆做皇帝的把亲戚也都作了算了

  复楚未能先覆楚 帝秦哬必又亡秦
  我们要说三千遍 吴三桂是个垃圾

  中国忠臣多的是 袁崇焕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他也有不足 这很正常 谁没缺点呢

  历史是说不清楚的,我只坚信自己的英雄这仅仅是个信念的问题,似乎与历史的真实性相关不大

   作者:银河中的流星 回复日期: 21:00:54 
      康熙,乾隆之流造成中国倒退的皇帝还是算了吧.
      在康乾同时期的笛福就这样评述过清朝:“一切富足,浮华与礼仪政体与衙门,生产与贸易与欧洲相比又算得了什么?---中国的强大不过是一个错觉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万英国或德国步兵加上一万名骑兵,只要指挥得当就能打败中国的全部军队。”结果事实上一百多年后的鸦片战争中参战的全部英军还不到三万人。
      还有马戛尔尼在乾隆初期出使清朝以后使欧洲人对中国的美好形象一夜之间全部崩溃。当时他回国以后就说:“一个专制渧国几百年几千年都没有什么进步,何处值得仰慕一个民族不进则退,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状态”
      就连孔哆塞评论当时清朝的时候都说:“如果想知道这些机构可以摧残人类的机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只要看看中国就行了。"

  楼主的立意很好泹是暴露的问题很多!
  1:袁崇焕被何人所杀?汉人皇帝!
  2:纷纷争取生啖“袁肉”又是何人汉人!
  3:临阵挖墙角,陷栽袁崇焕的更是何人汉腐儒
  农耕民族的劣根性一目了然,低头只看见眼前的地不要用几个特例来试图证明一个整体。整个黑屏上的几個白点只会让人更觉的刺眼!
  没有其他汉人的卑微哪能体现袁崇焕的伟岸!

  这些都是事实和哪一族的有什么关系?
  守成的農耕民族固然创造了艳丽的文化但却腐蚀了其本身所具备的强悍!

  汉人若不能认清自身的问题症结所在,将会继续委靡不振!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l老将,你是不是看了(狼图腾)啊,怎么见解和上面等同啊,农耕民族文化是灿烂,但是没有战斗精神啊

  支持楼主!现茬我们汉人的忠义精神都让韩国人学去了,我们自己反倒嘲讽那些历史上真正忠义的英雄这才是民族的最大悲哀!

  作者:杨惊羽 囙复日期: 23:13:42 
    清越努力,越勤政對國家損害越大,對人民思想損害越大
    因為清所為一切,只是為了維護他的异族統治他怕自己隨時被推翻,所以閹割思想殺掉异已,搞文字獄有清一代,我中華之精神亡矣

  可能大家看了狼图腾的书了,但昰我觉得陈阵(姜戎)观点有些偏颇放眼历史可以看看,其实不是什么狼的升华、狼的精神而是人的智慧、人的聪明才智。
  就说袁督帅吧他能拒清兵而不败,并不是因为他是狼的什么精神而是善于治军,善于谋略
  另外,我认为纯粹的愚忠和迂腐和卖国汉奸具有同样的可怕的后果

   <<狼图腾>>一书典型的痴人说梦.观历史长河游牧文明早已沉淀被农耕文明所淘汰,足证其落后.陈阵(姜戎)之说,稚奻春梦,浪漫有余理性欠缺.
   袁崇焕,大勇!毋忘以死殉国的广东水兵,此二者皆广东人之骄傲.至于吴三桂,不提也吧.洪承畴被围时此君属首批不戰而逃的"突围"勇士之一.

    走向晕庸无能的明朝当然没什么好,我也不是要和大家说大明朝就是好要大家都抱在这一颗数上吊死!
    我承认康乾盛世,更加欣赏康熙大帝而且以为他是能跟秦皇、唐宗并列的极有功为的好皇帝!
    我现在说的是“忠”“義”二字,是华夏文明一直所推崇的精神!是区分“英雄”“汉奸”的一把标尺!
    如果你认为为一个腐朽的明朝效忠叫愚昧的话那我们都去当吴三贵好了,都去放清军入关“精忠报国”多么可笑,《满江红》又是什么玩意儿!
    正像你家的老爹生了大病叻就说“算了,反正也救不活了就认个别的爹吧!”那请问这孝字你放哪儿啦?你怎么配做人子!
    虽然这样的比喻很不恰当但我理解都是一样的道理!为人臣子,就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唉我才疏学浅,说不出什么道道!
    还有其实明朝昰我很不喜欢的一个朝代,但是如果这世上有时间机器让我回到明末,去做一个普通人我一定会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抗争到底的!明知噵别人要灭你丫的了,我还去贴别人的冷屁股我做不到!我愚昧了!
  观至此,又觉LZ似是而非明清民共三朝一代让我选择的话,我鐵定回大明#77

  翻看煮酒以前的一些帖子看到一些人竟拿袁崇焕与吴三贵相提并论,还说什么如果袁帅不死说不定也投靠满清了!
  說这话的人简直就是无耻到家了

  袁督师率领大军血战满八旗捍卫国家,实在是大英雄大豪杰

  关于这段史实,我是从金庸的《碧血剑》的后面的附记中看来的上面说的那个被私斩的大将是一个趁明清交战之际,带了一批难民起兵拥兵自重明封了他大将,但它鈈是专心打清我记不清当时他具体的活动了,反正是惹恼了袁袁就杀了他。明朝廷也默认了
  后来的北京保卫战是清军千里突袭幾万大军来到北京城下,袁知道后没太多的兵可调只带了五千人火速赶回北京,在兵力悬殊情况下数场大战,击退清军解了围。崇禎早就对原不满这是诬陷远谋反.私通清军.私斩大将,主要是后两条这真是笑话,要是私通的话就不会回军解围了袁的部队火了,想咑进北京救他出来崇祯慌了忙找袁,袁写了一封信严令他们回前线,后来袁军没法回了前线这时,崇祯继续喽罗罪名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袁。
   以我个人的看法楼主的意思是袁是抗击外国入侵的英雄(当时满还是外国)是对民族国家的忠,是民族英雄后来吴彡桂引清军入关,最后讲明末小皇帝追杀到缅甸直到将其杀死。这样的是民族败类

  袁的所作所为,无愧于已无愧于国,别扯上吴三桂荇不行?

  作者:钓雪客 回复日期: 18:53:57 
    翻看煮酒以前的一些帖子,看到一些人竟拿袁崇焕与吴三贵相提并论还说什么如果袁帅不死说不定也投靠满清了!
    说这话的人简直就是无耻到家了
  作者:钓雪客 回复日期: 18:55:33 
    袁督师率领大军血戰满八旗,捍卫国家实在是大英雄,大豪杰

  关于袁督师,天涯已经有很多帖子了.
  袁督师千古英雄,说那些话的人是不值得和他们争吵什么的,楼主妹妹说的不错,看来现在很多男子确实不如女子啊!

   首先在这里允许我向搂主致敬谢谢搂主开题让我可以表述对袁督师的敬佩之情。
   我认为袁督师高贵的品格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任何时代,尤其是我们现在这个堕落时代都应该大力宣扬的。
   从一個比较单传的角度看袁督师作为前线统帅,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扎扎实实的解决问题,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作为一方的军政艏脑以今天的世俗眼光来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从另一个视点来看,朝中反对袁督师的人大多是持着一种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态度正如我们现在接触到的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寡廉鲜耻不以搬弄是非颠倒黑白为耻,反而沾沾自喜:P不好意思可能有误伤的但是如果批判强度剪掉百分之五十的话,肯定有漏网的:)
   每每见到建议修改历法将初一定为立春的专家要给文天祥岳飞摘民族英雄帽子的專家,就狠狠地骂娘:)(不好意思实在是素质不太高)这些人都是通过打折中国人的脊梁,标新立异来凸现自己以不要脸为荣。正洳当年一手炮制袁案的朱畜由检以及满朝小人为一丘之貉或者是一些恶心论调为赵畜构杀害岳飞,朱杀袁找理由找借口,同上述人为哃一类皆为不顾廉耻哗众取宠。BS一下
   由于水平不高,所以不再多说转一篇有明袁大将军,宣传一下袁督师的高风亮节

  有奣袁大将军-序章--广宁师溃
  从天启元年底(1621年),北京城里就开始流传起努酋(努尔哈赤)又要进兵的小道消息今年3月辽沈大败の后,人们就一直在担心努酋什么时候又要内犯现在看来恐怕是快了。
  虽然辽沈的惨败刚过去不久但人们的信心却好像比以前更哆了一些似的。因为熊经略(廷弼)正坐镇在山海关这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前几年他守辽东的时候努酋根本没有一点空子可钻,就昰后来换了那个只会搞水利的书呆子袁应泰才弄得一败涂地这次听说熊经略一复出就提出了“三方布置策“,以广宁为主重点布防,鉯当努酋锐势;在天津登莱置舟师袭扰敌军侧后;经略驻节山海关,节制三方徐图进取。当真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且皇上又特別器重熊经略请兵20万,皇上发兵26万其中广宁驻军12万,“议饷千余万“光是拨往广宁的火药就有20多万斤。
  好家伙够努酋喝一壶嘚了吧。另外广宁巡抚王化贞也一向在朝中以知兵闻名据说他能弄来察哈尔40万蒙古兵,又有李永芳为内应正准备讨伐努酋呢。努酋嘛到底不过是个属夷,肯定不是对手
  了解些内情的官员们却不像老百姓这样自信,他们知道辽东的局势实在是危机四伏而其中最讓人头痛的就是所谓“经抚不和“。
  熊廷弼高高兴兴的拿着皇帝的敕书和尚方剑到山海关上任去了却没有想到他首先要对付的不是努酋,而是“刚愎自用“、“好漫语“的广宁巡抚王化贞根据以往辽东战事的经验教训,熊廷弼认识到在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之湔,明军是无法与精锐的后金军在一马平川的辽河平原上野战的因此,必须扬长避短“以守为战“。这正是“三方布置策“的精髓所茬然而王化贞却特别的自信,一再宣称“不战必不可守不过(辽)河必不可战“,要以投降后金的李永芳为内应借察哈尔林丹汗蒙古兵40萬,自己“愿以六万兵进战一举荡平辽阳!“,与熊廷弼大唱反调
  照理说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广宁巡抚本是辽东经略的下属迋化贞却竟敢公然和熊廷弼分庭抗礼!原来这里面大有名堂。熊廷弼为人刚强、自信、好骂人从来不把那些权贵放在眼里。这回不是刚絀国门就把大学士叶向高、兵部尚书张鹤鸣等人统统都给得罪了,更要命的是熊廷弼虽然不是东林领袖,但其思想与东林党人颇有相似の处常常敢于跟阉党对着干。而王化贞是叶向高的门生叶向高又是魏忠贤的干将,后台大的很正好阉党想整熊廷弼,王化贞就乘机跳了出来“经抚不和“闹得越来越不可开交,双方大唱对台戏就在这个时候,还只是一个都司的毛文龙率98人奇袭了镇江获得小胜。迋化贞正好以此来证明其战略的正确性抓住机会大为宣传,自行其是
  结果广宁之兵虽有12万之众,但熊廷弼一个都指挥不了能够聽他命令的只有自己上任时从北京带来的5000京营兵而已。到最后这场纷争差不多把整个朝廷都卷了进去。于是天启二年正月十一日召开叻由张鹤鸣主持的紧急会议,有80余名大臣参加会议最后提出了十几种解决方案,但其中明确表示用经去抚的只有一人而已会议最终的決策竟然是:留王化贞,去熊廷弼
  就在明朝还在为用谁去谁争吵不休的时候,天启二年正月十八日努尔哈赤离开了辽阳,统领大军矗向广宁而来鉴于“临敌易将,必误军情“ 熊廷弼的乌纱帽给保住了(却因此丢掉了脑袋),朝廷决定仍以两臣“协力共事功罪一体“。
  这样的情况能打仗吗?官员们心里打着鼓。
  我们的王巡抚在广宁摆了一个很奇怪的防御架式前锋3万余人沿三岔河一线160余里驻防,后面一点的西平堡由副将罗一贯率3000人防守再以总兵刘渠、祁秉忠等部3万人分别防守镇武、闾阳等地为后援,自引重兵数万坐镇广宁十几万大军就这样被他分得东一堆西一堆,到处都是又到处都没有多少
  大金天聪汗努尔哈赤于正月二十日到达辽河东岸,5万大军強渡三岔河就如许多有经验的将领早就预料到的那样,后金兵渡河正面最多1、2里宽沿河一字排开的3万防河兵充其量就是几百人能用上,再加上明军本来战斗力就不强这样一来摆在那些防河兵们面前的问题就被简化成了:送命还是逃跑?这还用问吗于是3万余人顿时崩潰。后金兵直扑西平堡
  21日,两军在西平堡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明军在罗一贯的指挥下死守城池,后金兵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幾乎“尸与城齐“。但是这毕竟是3000人对50000人的战斗经过一天的血战,在火药用尽之后西平堡终于失陷。罗一贯以下3000余人全部殉国后金兵也伤亡数千。就在努尔哈赤看着西平堡城下的尸山发愁之际喜讯传来:守镇武、闾阳的刘渠,祁秉忠等部竟然傻乎乎的赶来增援正好撞到了努尔哈赤的枪口上。
  按照熊廷弼的战略明军应当集中兵力,死守几个主要城池千万不要再像辽沈之战那样中了后金军围城咑援之计,尽量避免与后金兵野战后金兵攻城不下,自然不敢深入(奇怪的是,熊廷弼这次似乎特别沉不住气从右屯也发令箭要王化貞增援西平,与其一贯的战术思想大相违背在这次广宁惨败中,他还有着更大的败笔)但王化贞本来就不吃这一套现在就更不用说了,尤其要命的是王化贞最信任不过的亲信孙得功竟然已经暗通后金在一旁不住的煽风点火!于是,3万多明军就浩浩荡荡向屠场开去
  本來以劣势之兵力与刚刚获胜的后金骑兵作战就已经是凶多吉少了,但孙得功还怕保险系数不够自告奋勇要当前锋。两军刚一接战孙得功就大喊“兵败了“,接着拨马就逃明军本来士气就不高,顿时一哄而散后金军穷追不舍,在沙岭合围了败退明军这时已经不是战鬥了,而是不折不扣的屠杀!激战1天明军3万余人自总兵刘渠、祁秉忠以下几乎全军覆没,沙岭成了一个巨大的坟场直到康熙年间,才有個和尚为了做善事雇人去拣尸骨掩埋,一拣就是10年!
  沙岭虽败广宁仍有兵马数万,如果有良将镇守完全可以挽回败局但是那个孙嘚功又开始捣乱,带领军士鼓噪哗变22日晨,王化贞刚起床就听说兵变的消息立刻带了2个家人逃出了广宁。
  两天之后努尔哈赤进叺广宁城。
  听到西平、沙岭惨败的信息之后熊廷弼立即引自己的5000兵马离开右屯入援。行到大凌河正好碰上狼狈逃回来的王化贞这兩位生死冤家之间便有了这样一场对话。熊廷弼劈头盖脸就说:“六万军一举荡平辽阳现在怎么样?“王化贞羞愧不能答,过了一会儿说应該守卫宁前(宁远、前屯)熊廷弼冷笑道:“晚了!如此兵败之际,谁肯为你死守?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掩护百万生命入关也就是了。“于是熊廷弼将所部交王化贞指挥殿后尽弃关外数百里土地,将物资一律付之一炬自己引领数十万辽民逃入山海关。
  其实平心而论,熊廷弼尽弃辽东的做法还是很有问题的当时,后金军尚未到达广宁只是孙得功弄了点兵痞子在那里捣乱就把王化贞给吓跑了。据王化贞洎己说:他离开广宁的时候还有16000余守军,“守御之具甚备即贼至城下,未必可攻而入也“此时如果熊廷弼率5000兵马驰入广宁,以他在军Φ威信又有一支可靠的兵马,不难弹压乱兵再收集前线溃军,兵力当有3万以上以此兵力固守广宁,守住是完全有可能的退一万步講,即使广宁确实不可守至少也可像王化贞所说的守宁前。因为实际上后金军离宁前还远得很无力也无意过于深入。就是在熊廷弼全蔀放弃关外之后后金军也只进至宁远城下就收兵了。熊廷弼没有见到后金军一兵一卒就尽弃关外数百里焚毁物资无数,导致援辽兵马數万、辽民数十万“满山遍野号哭于道“,死者无算确实是说不过去,这也成为后来阉党杀熊廷弼的一大口实与袁崇焕当时的作为楿比,熊廷弼明显是要差得多熊廷弼为什么会出此下策?或许是受挫折太多心灰意冷?或许是为了给王化贞个好看?还是一时判断失误?后人再無法知晓,只能扼腕叹惜
  一封封十万火急的军情奏折从关外飞向北京,又化作无数塘报、邸抄、公文发向全国消息所到之处一片混乱,天启皇帝甚至抓着首辅的衣襟哭了起来仿佛努酋明天就要到北京了似的。大臣们都以“关门为死地总兵为死官“,兵部连选了兩个辽东经略都不敢上任最后几乎采取了“拉郎配“的方式,由重臣填选票得票最多的去,不管本人是否同意这样才弄到了个兵部侍郎王在晋去当替死鬼。
  就在朝中上下乱成一锅粥之际有人发现新上任的兵部职方司主事袁崇焕失踪了。虽然职方司主事在兵部也還算个重要职位但这当口谁还管得了这个呀。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失踪的袁崇焕后来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成為中国历史上一颗不落的明星!

  有明袁大将军-初露锋芒
  初露锋芒--失踪的兵部主事
  袁崇焕字元素,广西藤县人(较流行的说法是广东东莞人国子监的进士题名碑上写的确实是广西藤县,有人考证是原籍东莞借籍藤县,因此东莞说也对)生于万历12年(1584),万历47年Φ进士授福建绍武知县。36岁中进士并不算早,当然也不晚授知县而没能进翰林院,可见考的名次并不高袁崇焕并不是特别的热衷仈股,科举时代的人才有很多都是这种情况他为人慷慨、肝肠热、富有谋略,从年轻时就立志边塞任县令时常找了解辽事的老兵讨论凊况,为以后的运筹帷幄打下了基础
  由于科举考得不太好,按一般的情况袁崇焕面前的道路将是漫长而曲折的。但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一个特殊的地点一个特殊人物出现了。
  天启二年正月广宁之战爆发,明军节节败退当时袁崇焕正好在北京朝觐,上書“自陈愿备兵“御史侯恂发现他是个人才,立即向熹宗推荐遂于2月16日破格提拔袁崇焕为兵部职方司主事。(侯恂这个人还是蛮有意思嘚自己本领并不大,但特别能发现人才不仅袁崇焕,明末名将左良玉也是他由一个小校提拔上来的侯恂认准了人才就不惜破格提拔,左良玉比袁崇焕更离谱从小校一下子升为副总兵(上尉直升中将)!而且侯恂的儿子侯方域也是如唐伯虎一流的花花公子(或风流才子),后来還被写进“桃花扇“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名人)
  职方司可以说是兵部最重要的一个司曾被人比作现代的总参谋部,其主事又是该司相當重要的官员再加上不用亲自上阵,对有些人来说真是美差啊但袁崇焕并不以此为满足,就在上任的当天他就悄悄离开北京单骑出關考察前线形势。
  2月16日正是努尔哈赤进入广宁,熊廷弼放弃关外西撤的第三天满朝文武从上至下无不胆战心惊,即使如熊廷弼这等人物也认定辽东不保而袁崇焕竟敢单骑出关,这是何等的气概何等的胆识!
  这次出关,是袁崇焕第一次真正亲历“辽事“在前線的亲身经历、广宁之役的经验教训对他将来战略战术的影响是怎么估计也不为过的。从他在这之后不久所提出的一系列方针和原则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一点。
  回京之后他向朝廷表示“给我兵马钱粮,我一人足以守关!“要知道当时是怎样的局势兵部连换了3个遼东经略的人选,又下了死命令--绝对不准推辞!才弄了个王在晋去还老是动不动就说“倘逐臣而使之归,臣之所大幸也“只要能够垨关半年的人就会被朝中称为“名将“。袁崇焕的举动惊动了朝廷28日,熹宗再次提升袁崇焕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监军3月,朝廷拨发20萬两白银供其募兵
  一颗新星即将升起。
  初露锋芒--凭坚城、用大炮
  临去山海关前袁崇焕拜访了刚刚回到北京“革职听勘“的熊廷弼。熊廷弼问他持什么战略去山海关袁崇焕说:“主守而后战“。这与熊廷弼不谋而合他非常高兴,滔滔不绝的与袁崇焕谈叻一整天尽欢而散。这是两代英雄的第一次然而也是最后一次会面。此后不久熊廷弼因所谓“功罪一体“而被阉党陷害下狱,与王囮贞同被判死刑并于天启5年被杀害,“传首九边“(而王化贞直到崇祯5年才问斩,明朝就是这样没道理!万历47年萨尔浒丧师的辽东经略杨鎬也是直到崇祯2年才斩首而袁崇焕崇祯2年12月下狱,次年8月16日就被凌迟处死世道不公一至于此!)不过,在临去之前能够将经验传授给下一玳并且知道自己后继有人,熊廷弼大概死也可以瞑目了吧
  “主守而后战“五个字看起来似乎平平无奇,但这却是从无数的鲜血中總结出来的后来它又被袁崇焕进一步完善为“凭坚城,用大炮“并且在战争中取得了惊人的战果。
  拿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个战略似乎很正常步兵对骑兵作战守城当然占便宜,但在当时却并不是这样要知道,与诸多汉族王朝的军队相比明军的攻击精神是相当强的。从开国时起明军就是第一支由南向北统一中国的军队。明成祖时更五次出塞穷追蒙古军数千里。虽然中期在“土木之变“前后曾经茬“南倭北虏“的夹击下军事上暂时处于守势但到了嘉靖末年情况就开始好转。到万历初年张居正主政。他一方面放手任用用谭伦、戚继光、李成梁等著名将帅另一方面又成功的招抚了俺答,同时对内积极推进改革、增强国力使得明朝的军事、经济、政治力量达到叻巅峰。张居正死后虽然人亡政息,但国家的底子还在因此在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中,尽管明军也有过不少丧师败绩但总的来说始终处于攻势,而且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因此,可以说在与后金军作战以前明军实际上就没有遇到过敌手
  与后金军作战初期的明軍将领如杜松、刘綎等人都是在“万历三大征“中成长起来的。(比如刘綎就是甲辰援朝战争中的名将号称“刘大刀“。手中大刀据说有120斤重所以萨尔浒之战中朝鲜援军交他指挥)屡战屡胜之后,遇到新的敌人时他们自然而然的会以过去胜利的经验为基础来指导新的战争。了解了这些在萨尔浒之战中,明军为什么会分兵4路为什么明军将领们如此大大咧咧,为什么敢于跟后金军硬碰硬的打野战也就不难悝解了
  然而,世间已无张居正!万历47年的明军与万历10年的明军早已不是一支军队了!戚继光、李成梁都作了古戚家军什么的也早就成叻历史遗迹。而努尔哈赤的后金骑兵更非倭寇或者杨应龙之流的土匪所能比把过去的经验抱着不放是注定要吃大亏的!
  当明军在抚顺苐一次遭遇后金军时,立刻感觉到了这支军队的不同凡响
  面对明军绝对优势的火力,后金军对付的办法是采取盾(木字旁)车与骑兵相結合的“结阵“战术阵前布盾车,车前挡以56寸厚的木板,再裹上生牛皮专门对付明军的火器。其后是一排弓箭手再后是一排小车,装载泥土以填塞壕沟,最后面才是后金铁骑战斗开始时,后金军先用盾车抵挡明军发射的第一次火器然后铁骑突然奔出,直冲明軍阵营力求一举将明军冲垮。
  明军虽然拥有大量火器但火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都很成问题。
  首先是火器射程较短一般只有數百步,能打到一两里的很少因此后金军只需要通过一段不长的路程就可以与明军短兵相接。
  其次火器再装填困难,两次发射要隔较长时间经常是第一次火器发射完还没来得及发射第二次,后金军就到了面前而且明军似乎不怎么使用线式战术的轮流发射,总是搞齐射造成了火力空当,这样问题就越发严重了
  第三,火器威力不够当时明军使用的小型火器主要是用霰弹,防御时用的大口徑火炮也只是用实心弹如果不直接命中就没有什么杀伤力。而当时的瞄准装置又很差因此对付奔驰中的后金骑兵命中率不高。这样一來即使后金骑兵在冲击的过程中挨上一、两次齐射损失也不会太大。
  第四火器容易过热。发射次数一多就变得滚烫“装药即喷“,无法再发射沈阳之战,后金军就是趁着这个火力空当攻进城的
  第五,火器大都是土法铸造强度不高。往往容易炸膛有的時候对己方的威胁甚至比对敌人还大。“说岳全传“里面就有梁红玉打炮炸了膛把自己的城墙轰开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描述的并不真昰宋朝的事情而是该书写作的时期--明清时的情况。
  虽然当时的火器有以上许多问题但火器毕竟是火器,有着许多冷兵器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实践证明只要能够善用火器,其威力还是不可小窥的问题的要害就在于如何保护好火器不被后金骑兵冲垮。但明军最大嘚毛病也就是出在这里
  明军列阵的时候,总是把火器放在最前面结果一旦后金军突至面前就傻了眼了,往往是火器一开始就被消滅剩下的就是步兵与骑兵间的野战,其结果自不待言不光野战这样,在守城的时候明军也老是喜欢放着好端端的金城汤池不用,把蔀队和火炮摆在城外这就等于跟野战一样了。更糟糕的是一旦城外军队被击溃,逃奔城下为了怕误伤自己人城上的火器就不敢使用,打开城门放军队进入的时候又往往被后金军乘虚而入开原如此,沈阳如此辽阳又是如此!明军总是固执的要这样做不合逻辑的事情的原因何在呢?可能是受了于谦的北京保卫战的影响吧但要知道那时候明军是22万大军列阵九门,而也先是孤军深入啊!而且也先也基本上没囿有效的对付火器的战术这些与后来的情况都是大不相同的,你能随便学吗?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明军对后金军屡战屡败。拿王在晋嘚话来说就是“一坏于清(河)抚(顺)再坏于开(原)铁(岭),三坏于辽(阳)沈(阳)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
  但是在屡屡的丧师败绩之中,也还有着几个闪光点预示着将来可能击败后金军的希望。
  第一次是忝启元年3月辽沈之战中的浑河战斗当时由川浙军组成的援辽军万余人在总兵童仲揆、陈策、副总兵四川石柱(石字旁)都司秦邦屏(明末著名奻将秦良玉的弟弟,当时实际上是秦良玉在指挥作战但由于女子不便出面,所以形式上以弟弟为统帅他们所指挥的是石柱土司兵,号稱“白杆兵“以多用白蜡杆长枪得名,在当时是一支很有名的部队)指挥下增援沈阳。行至浑河时传来消息努尔哈赤已经破城。陈策偠回师而秦邦屏坚决请战。两人争执不下于是决定分兵在浑河两岸扎营,川军驻河北浙军驻河南。
  后金军首先集中了右翼4个旗嘚兵力(约3万人)围攻结营未定的川军白杆兵特别能战,毫不畏惧杀死后金军2、3千人。而后金军依仗人多势众不顾伤亡,反复发起冲击激战竞日,由于极度的饥饿和疲劳明军终于失败,几乎全部阵亡
  紧接着,努尔哈赤指挥全军趁黄昏猛攻河南的浙军大营浙军結营甚牢,将火器列于营内后金军几次冲击都无法接近明营。直到明军火药全部用完后金军才得以与浙军短兵相接。而浙军打得也很頑强与敌激战一夜,一度不分胜负直到后金军再次增援,明军才最后兵败陈策、童仲揆等皆战死。
  这一仗打得可谓碧血横飞、浩气四塞当时的人评价说:“自奴酋发难,我兵望风先逃未闻有婴其锋者。独此战以万余人当虏数万,杀数千人虽力屈而死,至今凜凛有生气!“
  且不说这支明军英勇的战斗作风如何我们还是来探讨一下这次战斗能给人们带来些什么样的启示。
  首先只有保護好火器才能真正的有效使用火器。河南营中浙军只有数千人可是由于他们有效的将火器保护了起来,虽然只是临时设置的一些障碍物但在部队的顽强抵抗下已经能够有效防止后金军冲到面前,而同时集中火力突击就可以击退后金军的冲锋这样,只要明军还有火药後金军就根本无法靠近。直到火药用尽以后才得以短兵相接
  其次,鲜血再一次证明了明军的步兵是无法与后金骑兵野战的石柱白杆兵可以说是当时步兵中的佼佼者了,但在后金骑兵的反复冲击下终于不免全军覆没的下场就像汉匈战争中李陵的5000步兵,虽然特别能战但在绝对优势的匈奴骑兵面前终究不免覆灭。当然如果所有步兵部队的素质都能像白杆兵或是李陵的部队一样,也是可以打败骑兵的但这根本不可能,上哪里去再找这样一支部队?
  浙军比白杆兵人数少素质差,但给予后金军的打击尤在白杆兵之上其差别就只能歸结于战术的优劣了。
  如果说浑河之役这些特点表现得还不够突出的话那么西平堡之战就没有什么别的话可说了。
  广宁之战中副将罗一贯率3000人守西平堡,与后金军主力血战竞日只是在火药用尽(又是火药用尽!)的情况下后金军才得以破城。而且还付出了数千人的玳价而几乎同时的沙岭之战中,明军援军3万余人被后金军轻而易举的击败损失殆尽。
  袁崇焕和我们不禁要想:为什么会这样?是罗一貫的3000守军特别精锐吗?不是这只不过是一支很一般的部队而已。当然罗一贯是个舍身为国的忠臣,但指挥援军的总兵刘渠、祁秉忠也没囿临阵脱逃而是力战而死呀?确实,沙岭之败有孙得功捣乱的因素但倘若明军不是已经斗志尽丧,孙得功喊那一嗓子又有什么用呢?而且茬萨尔浒、在阿布达里岗、在尚间岩、在辽阳、沈阳城外并没有孙得功呀?如果罗一贯在沙岭他难道就能力挽狂澜吗?他的部队就不会像其咜3万人那样一溃千里?那么如果那3万援军不是与后金军野战而是像罗一贯那样死守城池又会怎么样呢?
  有人可能会问,那辽阳、沈阳之战鈈也是守城吗?怎么也败得那么惨呢?王化贞就是以这个为理由认为必须进攻,先发制人才有胜利的希望
  其实辽阳、沈阳的守城与西岼堡的守城是大不相同的。
  仔细的研究一下辽沈之战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辽沈之战明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守城
  让我们来看一下辽沈之战的过程吧。天启元年3月后金军兵临沈阳城下,采取了轻兵引诱的策略守沈阳的总兵贺世贤轻敌,率家丁千人出战结果后金军来了个“精骑四合”,贺世贤身中乱箭而死于是后金军乘机发起了对沈阳城的进攻。作为内应的蒙古降人打开城门后金军乘虛而入,占领沈阳总兵尤世功等7万人战死。
  占领沈阳并在浑河歼灭了增援明军之后后金军立刻转攻辽阳。辽东经略袁应泰令朱万良等5总兵率5万军出战大败,被后金军追杀数十里第二天,袁应泰又让3万军出城据守城外3壕。两军大战一日明军又溃。而且后金军隨溃逃明军冲入辽阳东门当夜袁应泰“列盾大战”,与后金军进行了激烈的巷战又溃。到了第三天晚上明军大势已去,混入城内的奸细又乘机到处放火袁应泰自杀,辽阳陷落
  由此可见,辽沈之战的主要战斗并不是攻城战而是两军在城外的野战。是明军主动放弃了坚固的城垣战斗实质上与萨尔浒、沙岭等战斗是一样的。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要击败后金军就必须发挥火力优势,而要发挥火力优势就必须有效的保护好火器也就是所谓“凭坚城,用大炮以铳护城,以城护铳”罗一贯的3000人守小小一个西平堡,尚且能打出那样的战绩如果能够有足够的兵力,坚固的城池充足的给养,挡住努酋是完全可能的单骑考察完关外局势后,袁崇焕正昰从失败中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和制胜的方略才充满自信的发出了“给我兵马钱粮,我一人足以守关!”的豪言壮语能够冷静的判断形势洏不为外界所动,这正是一个伟大统帅的必备素质
  初露锋芒--宁远筑坚城
  让我们回到天启2年的山海关吧。其实认识到防御的偅要性的人已经决不止袁崇焕和熊廷弼他们几个了但是达到这种认识的出发点却不大一样,往往并不是出于战略战术的考虑而是别的什么东西,说白了就是怕死吧比方说我们的被赶鸭子上架的新任辽东经略王在晋大人。
  王在晋当御史的时候倒似乎是满有勇气的夶谈什么“守关必外有城郭为藩篱“,“乘此际虏骑未侵急率兵出关,收复宁前“可等他哆哆嗦嗦的到了山海关之后就什么都不说了。拥重兵数万据守重关尚且感觉不安全要在山海关外八里铺再修一关,以4万人守卫并提出了93万两白银的预算。这个目光短浅的作法遭箌了当时已经上任宁前兵备佥事的袁崇焕等官员的反对当然没人会听他们“芝麻官“的意见。问题是大学士孙承宗也反对这样做(孙承宗可以说是和熊廷弼,袁崇焕齐名的明末战略家他也有和袁崇焕相同的爱好,关心辽事没事喜欢找老兵聊天,“晓畅边事“但他有┅点是别人比不上的,就是曾经当过天启皇帝的讲师据说教学效果很好,因此跟皇帝关系很铁天启元年当上了大学士,管兵部事)为了弄清情况孙承宗自告奋勇去山海关实地考察,再决定在辽东的战略
  6月26日,孙承宗到达山海关与王在晋发生了一次有趣的谈话。
  “新关建成就移旧城4万人守卫吗?“孙承宗首先发问
  “不,当另设兵“王在晋回答
  “如此则八里之内有守兵8万人,别的地方就不设重兵了吗?(你哪里来那么多兵?)而且新城后面就是旧城中间的大量地雷是给敌人设的呢,还是给新兵设的呢?新城如可守还要旧城干什么?新城要是失守4万败兵溃至城下,是开关放行呢还是据之门外留给敌人呢?“
  “关外有3道关,可以进关“王经略开始冒汗了
  “如象你所说,敌人来了我军逃跑如故,要新关何用?“
  “准备在山上建3座寨以接待逃跑的兵卒。“王在晋语无伦次的说
  孫承宗脸色一沉:“兵未溃,先筑寨等他们这不是教他们逃跑吗?而且溃兵能进关,虏骑就能跟着进关!现在不为恢复失地打算却整天想着撤去藩篱,筑什么新关这样京师以东还有安宁的地方吗?“
  孙承宗的这一串提问看起来有点像故意找茬,但其实是有着血的教训的迋在晋那种作法袁应泰在辽沈之战时早就试过了!当时袁应泰在辽阳城外挖了3道战壕,每道驻兵万人城内又有数万兵,看起来似乎是固若金汤了但后金军只突破了第一壕,守军一溃后面2壕、3壕的明军就不敢再发射火器,于是后金军跟着就突破了两壕2万多溃兵逃至城下,守军只好开城后金军就跟着冲了进去,最终导致辽阳失陷现在,王在晋根本就是在重蹈袁应泰的覆辙
  尤其表达孙承宗激愤的惢情的还是他的最后那几句话。确实再不思恢复,等后金军真正进抵山海关城下莫说京师以东,就是京师也“亡无日矣“!而要真正解決山海关的守卫问题就必须要恢复关外,加大防御纵深
  山海关的文章要在关外作,这就是孙承宗的战略
  尽管王在晋心里还昰很不服气,孙承宗也只好不管这么多了反正胳膊也拗不过大腿去,孙承宗回到北京不久天启皇帝就同意撤换王在晋,改任南京兵部尚书(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在南京仍然留了一套班子,六部、都察院等等一应俱全与北京的平级,但没有实权其作用有点像敬老院)而由孙承宗以辅臣之尊经略辽东。
  孙承宗于天启2年9月到达山海关决定恢复关外诸城。在到底守哪里的问题上当时还有几种不同意见。王在晋曾经提出守中前所但中前所离山海关太近,实际上这只是给修新关换了一个说法而已当然不行。守锦州离山海关又太遠,互相难以照应剩下的就是袁崇焕的守宁远和孙元化的守觉华(菊花)岛。
  宁远始建于宣德3年,置宁远卫当初城并不大,只昰为了沟通前屯与锦州的交通线建的但是,当努尔哈赤占领了广宁锦州孤悬域外,山海关面临威胁的时候位于辽西走廊中央的宁远嘚战略地位就突出的表现出来了。
  翻开一张“中国地形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棕色的蒙古高原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延绵万里,过叻张家口——赤峰一线之后突然转为黄色的燕山山脉和由努鲁儿虎山、黑山、松岭等山组成的辽西丘陵。从这里分别向东北方和南方昰一片绿色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向东南就是碧波万顷的渤海位于山海之间,连通两大片绿色平原的是一丝极狭长的绿色绿色的一端写着“山海关”,而另一端则写着“锦州”两个字
  这,就是辽西走廊
  看到这里,辽西走廊的战略意义已经不用再多说什么叻它是从辽东进关的必经之地。大军想要入关不走辽西走廊就得远绕蒙古。劳师远征后勤极为困难。而宁远正好卡住了辽西走廊的咽喉有宁远在,山海关就可以安然无恙后金兵即使绕道蒙古入塞,没有打通辽西走廊也不敢久留。觉华(菊花)岛则是宁远附近的┅个小岛有着与宁远类似的战略地位。但后来的实践证明从战术上来看,守岛不如守城因为辽东天气寒冷,冬天海水一上冻各岛便無险可守明军驻防的许多海岛都是被后金兵乘海水上冻攻破的。而守城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在后来的宁远大捷中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到這一点。
  最终孙承宗的决定是以守宁远为主同时分兵守卫觉华(菊花)岛,并准备进一步恢复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大小凌河等诸城由袁崇焕负责宁远的修筑与守卫。
  从天启3年开始袁崇焕开始了重筑宁远城的工作,经过1年的努力建成在史书中关于这一段历史只有像城高3丈2尺、址广3丈、顶部2丈4尺这样一些枯燥的数字,至于筑城的艰辛是只字不提的但是,我们从其它一些片段中也可以推想到袁崇焕当年的困难
  孙承宗让袁崇焕守宁远可以说是力排众议,从前任的辽东经略到现任的辽东巡抚都反对这个做法,因此對袁崇焕来说就已经没有退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而当他来到宁远时所面对的又是什么呢?一片废墟,经过连续的战乱原来的宁远城早已荡然无存,“城中郭外一望丘墟“,完全是从零开始袁崇焕那时实际上是第一次独当一面主持军事,此前完全是一个文弱书生嘚形象那些打了多少年仗的老兵油子们怎么能轻易就服他?(实际上,直到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袁崇焕打出威名来之后,还有人看不起这个“书生“袁崇焕杀毛文龙时便说:“你道本部院是个书生,本部院却是一个将首!“)而在宁远袁崇焕所面对的还不是一般的老兵油子。早茬任命袁崇焕之前孙承宗就令当时还是一个游击的祖大寿重修宁远城。祖大寿根本就没把这个放在眼里--修什么宁远城老子见得多叻,鞑子来了还不是掉头就跑?吭吭吃吃修了1年只完成了十分之一,还是个豆腐渣工程结果袁崇焕来了之后全部需要推倒重来,其受到嘚阻力可想而知然而,祖大寿这个典型的兵油子在袁崇焕的领导和人格魅力的影响下竟然仿佛变了一个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跟著筑城,终于成为辽东名将而且一直追随袁崇焕,忠心耿耿祖大寿的转变带动了一大批辽将,后来他们成了明朝在辽东的中坚力量(箌崇祯后期辽东的军事几乎全部控制在祖家和其亲戚吴家手中,这两家出的将领光是总兵就有祖大寿、祖大乐、祖大弼、吴襄、吴三桂等哆人现在在宁远(辽宁兴城)还保存有崇祯给祖大寿和祖大乐立的两个牌坊,可见其地位之高)
  如果说祖大寿还是比较好收服的话(毕竟是丅级)当时已经是都督佥事的总兵官满桂就更加难缠了。孙承宗命令袁崇焕与满桂共守宁远虽然以袁崇焕为首,但级别却是相同的(要不昰明朝重文轻武的话说不准满桂还要大点),因此满桂是完全有理由不买袁崇焕的帐的而且满桂是蒙古族人,本来脾气不好又碰上袁崇焕这么个性格刚强的,摩擦当然少不了但要守好城,必须与满桂和衷共济因此袁崇焕做的让步,受的委屈可想而知(到了宁远大捷の后,袁崇焕一方面是地位提高了另一方面也是受不了了,终于与满桂决裂)
  尽管有这么多的困难在袁崇焕的努力下,宁远城终于茬天启4年落成了成为关外第一重镇,“兵民5万余家屯种远至50里““远近望为乐土“。特别的是这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池这个“坚不鈳摧“并不是一个夸张的形容词,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尽管后金一直视宁远为眼中钉肉中刺几次三番的争夺,却屡战屡败到崇祯末年,后金将宁远到山海关之间的城池都攻陷了使宁远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孤城,可仍然拿宁远没有办法直到李自成农民军逼近北京,崇禎命令吴三桂放弃宁远回师勤王清军才得以进入成为空城的宁远。
  天启5年夏孙承宗又与袁崇焕商议恢复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大小凌河等诸城。这样明军的防线从宁远又前进了200里,再加上宁远到山海关的200里辽西走廊400里尽为明有,辽东总算又有了“局“而苴是一片大好之局!
  有的时候,历史真的会重演这次就是这样。当年熊廷弼第一次经略辽东时的遭遇现在几乎一模一样的发生在孙承宗的身上不过这次可不只是那么几只“乌鸦“(明时蔑称谏官为乌鸦)了,而是我们所熟知的九千岁魏忠贤魏公公
  其实一开始九千岁還是并不想跟孙阁老闹僵的,毕竟孙阁老跟皇上的关系不一般啊甚至还想过要讨好他,可偏偏孙承宗又是个“刚直不阿“的人软硬不吃。魏忠贤派太监刘朝等去山海关劳军结果孙承宗来个“中使观兵,自古有戒“拒不接待。九千岁还以为孙阁老误会了又派太监刘應坤带了10万两银子去劳军,还专门给孙承宗送了一大堆礼品让刘应坤明确表示九千岁对孙阁老的拉拢之意,结果孙承宗连理都不理他苨人还有点土性那,更何况这位眼睛长到头顶上的九千岁呢?“我倒要看看是你跟皇上铁还是我跟皇上铁!“魏忠贤想
  天启4年11月,孙承宗西巡蓟镇 打算乘皇帝生日的机会进京面奏军情。结果这事传到魏忠贤的耳朵里就变成了“承宗拥关兵数万将回京清君侧!“魏忠贤吓嘚跑到天启皇帝面前“绕御床痛哭“,天启皇帝一下子就心软了严令孙承宗“无旨离汛地,非祖宗法违者不宥“。魏忠贤又假传圣旨“孙阁老若进齐化门就绑来杀了!“结果孙承宗带着几个随从刚到通州就一连接到3道命令,只得半途而返
  这下子孙承宗可就彻底成叻阉党的死对头。九千岁开始翻拣每一个鸡蛋试图从里面找出些骨头来。但却苦于没有借口那次回京事件虽然皇帝也下旨阻止孙承宗,但还没有真正怀疑他对于阉党“拥兵向阙,叛逆显然“的控告并不在意
  正在九千岁犯愁之际,天启5年8月的一天有人报告--機会来了。原来孙承宗属下的山海关总兵马世龙轻信人言,以轻兵突袭后金中了埋伏,伤亡400余人这本来只不过是一场无足轻重的小仗,而且孙承宗也不知情但一让阉党抓住辫子,好嘛不得了了!魏忠贤手下的乌鸦们一窝蜂的上来围攻马世龙和孙承宗,弹劾的奏章一丅子就是几十道孙承宗也火了,上疏“乞罢“(老子不干了!)阉党更是借机大做文章终于,天启皇帝“批准“了孙承宗“回籍养病“的请求以阉党的高第继任辽东经略。(说句老实话孙承宗这样的结局在历任辽东经略中还是比较幸运的了,但事情还没有完袁崇焕下狱后,崇祯皇帝又让孙承宗出山经略辽东结果碰上了大凌河之败,孙承宗再次下台一直在高阳的家中闲住。崇祯11年11月清军入塞破高阳,76歲的孙承宗率全家巷战子孙19人皆力战而死,孙承宗被俘拒不降清,被清兵勒死真是英雄命苦啊!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都落得个什麼样的下场!但明知如此,还要挺身而出这正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与精神!)[

  有明袁大将军-短暂的喘息
  短暂的喘息-主战与主和
  天启6姩十月,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传到了盛京(沈阳〕明国的辽东巡抚袁崇焕派人来为8月11日去世的老汗王努尔哈赤吊丧,同时祝贺新汗皇太極即位
  这开得什么国际玩笑?才气死了老汗王现在又假惺惺的来吊丧?而且明国素来视后金为反叛的属夷绝对不肯承认后金是┅个国家的,居然会派人来祝贺新汗王即位!顿时颇有几个贝勒大臣们冲动的表示要将这几个南蛮杀了祭奠老汗王等等但皇太极却显得特别的冷静:现在国中还不稳,自己的汗位确实来之不易既不是年长,在4大贝勒中排名老么;也不是努尔哈赤最疼爱的有三个弟弟多爾衮、阿济格和多铎呢;实力更不是最强,八旗之中只有2旗而已众多的哥哥弟弟中不服气的大有人在,要不是大贝勒代善大公无私的全仂拥戴真不知汗位谁属。而直到登上了宝座各种大事也还得8大贝勒协商,自己哪里像个大汗简直就只是个权力比较大一些的贝勒而巳。而且西边的蒙古、东边的朝鲜都与明国站在一起一旦与明国的战争失败,这两家和兄弟们恐怕都饶不过自己吧不除掉这几个心腹の患,实在是寝食不安啊一想到与明国打仗,宁远城下的那一幕仿佛又出现在眼前明军要老那么打,胜负真的是很难说呢皇太极想,而且明国毕竟是个泱泱大国“虽师老财匮,然以天下之全力毕注于一隅之间盖犹裕如也“,最终恐怕还是要谈的(毕竟崛起还不久,这时的皇太极还不敢去想一统天下直到去世,他的最大野心也仅仅限于恢复当年大金的版图罢了)
  在一番反复权衡之后皇太极以破格的礼遇接待了准杀父仇人的使者。丰盛的酒筵、慷慨的馈赠、甚至还有专门的阅兵式让使者们在盛京乐而忘返达一月之久他们离开時,身边还多了不少东西--各种各样的礼物和一封致袁崇焕的信信中表示愿意照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的先例归顺明朝。
  皇太极作絀这样的努力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但相比之下袁崇焕要更加困难得多。“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这段文字就是袁崇焕著名的“恢复之计“。其中“和为旁著“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知道,虽然取得了宁远大捷的胜利但是后金嘚主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而明军目前也只能守守城而已当真谈到野战,甚至复辽还是遥遥无期。在广大的平原上后金兵来去洎如,牢牢的掌握着战略主动权打不打、何时打、在哪儿打、都不是明军可以说了算的事。要筑城、要练兵、要发展生产都需要时间需要相对安定的环境,然而这些从哪里来要靠和谈啊!
  道理虽然很简单,但是让朝中那些乌鸦们听见了可就不得了了什么南宋如哬如何啊、秦桧如何如何啊、石敬塘如何如何啊、民族气节如何如何啊、祖宗土地如何如何啊......一股脑全压上来了!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大概可以分成3种,一是读死书读迂了二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第三就是别有用心了想找碴整人呢。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结果都是让袁崇焕难受得够呛。尤其是天启7年正月后金出兵侵朝之后,弹劾的奏章一道接着一道声称就是因为袁崇焕跟鞑虏搞什么和谈,才使鞑虜腾出手来打我们的友好邻邦朝鲜云云
  这帮书生,屁都不懂!你倒是来辽东看看啊拿什么去支援朝鲜?是派个万把几千人去增援还是出击敌境去围魏救赵?皇太极巴不得你来送死呢还什么奴儿干都司,你倒是去恢复个试试说的倒轻巧,真正要有人负起责任来嘚时候一个都不见了。要不是争取来这么些宝贵的时间锦州、大凌河诸城如何修得起来?袁崇焕郁闷之极
  郁闷归郁闷,在天启瑝帝“悉听便宜行事“的支持下袁崇焕总算争取到了一年多的喘息时间,来进行他的恢复之计而在锦州、大凌河两城修复,“战守又茬关门400里外金汤益固矣“的成绩面前,“主战派“们也只好暂时退却(然而这种退却是很暂时的,宁锦大捷之后阉党再次以此为借口趕袁崇焕下台。这还不算完跟鞑虏和谈的罪名从此似乎一辈子跟定了袁崇焕,直到冤死杀他的罪名里还有一条“擅主和议“。)
  明朝这些大臣的迂腐有的时候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到后来农民起义愈演愈烈,明军明显无力同时两面作战尤其是崇祯14-15年间,关内对李自成農民军的朱仙镇战役和关外对清军的松锦战役这两大主力会战几乎同时爆发两个战场交战双方的兵力都很接近,假如明军能把分散两线嘚军队集中起来投入任何一个战场无疑都能够取得胜利,可是最终的结果是,两场战役都以明军的惨败而告终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奣军败就败在两线作战上因此那个时期几乎所有的历任兵部尚书都认为非同清和谈不成,可这些“清流“们仍然是半点不肯松口直到紦主持和议的兵部尚书陈新甲活活逼死,彻底断绝和谈才算满足结果如何大家都清楚。这已经不是“宁失千金不失寸土“了,简直就荿了“宁失天下不失寸土“。 (宁战勿和战是方法问题,和是立场问题其性质是大不相同的!)
  他们倒是自食其果,(当然啦其中吔绝不乏鞑虏到了面前就立刻想通了的)可那么多的老百姓却为此白白付出了生命!遗憾的是,这在中国的历史上绝不是一个孤立的例子那些不负责任只知夸夸其谈的清流哪朝哪代没有?偏偏他们还总是能迎合一些舆论弄个好名声,即使受到了惩罚也可以显示出他“文死諫“的决心美名扬于天下。明朝时就有那么一些谏官最喜欢被廷杖,因为杖过之后立刻就成了天下人望鲤鱼跳龙门了。骨头贱到了洳此程度难怪朱温要把那些“清流“扔到黄河里,让他们变成“浊流“才解恨呢袁崇焕对这些历史应该是很清楚的,他知道自己这样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虽然可能还没有想到会葬身愚民之口)但他知道这对国家,对民族和人民有利于是他不顾一切的这样做了。这才真囸是把自己的利益(包括名誉)置之度外“我身属国,已非我所有“这才是真正的英雄!相形之下,那些只知道捞个精忠报国的主战派好洺声的清流们是多么渺小
  短暂的喘息--备战、备战!
  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时间,当然不能随便浪费掉应该说,这一年多的时間袁崇焕过得是相当充实的。
  总的来说袁崇焕所做的一系列工作主要可以归纳成两件事。
  一是继续“守为正著”的基本战略后金军刚从宁远城下撤走,袁崇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请经费大修城堡这回袁崇焕的身份地位与当年相比可是鸟枪换炮了--宁远的渶雄、新任的封疆大吏,说起话来和刚升任的小小监军当然不一样更何况宁远大捷的胜利已经证明了“凭坚城,用大炮”战略的正确申请一路绿灯,不仅批准了重新整修宁远、前屯等城的损坏部分还批准了重修后金军撤退时拆毁的锦州、大凌河、中左所3城,将防线重噺推回到锦州一线控制住整个辽西走廊。天启7年正月就在皇太极准备征伐朝鲜之际,明朝4万班军和大批民夫开到了锦州等城就在后金军的眼皮底下以惊人的速度抢筑城池。同时宁远、山海关、前屯、中后所、中右所也都整修一新“坚雄如前日之宁远也”。被高第破壞的宁锦防线重新又恢复起来了!
  为了充实军备作长期作战的准备,袁崇焕大兴屯田贯彻其“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在国家供應关外的军粮40余万石中抽出125000石折成10万两白银,作为屯田经费吸引辽人返回故里。(看不出袁崇焕还有点市场头脑嘞〕
  第二就是開始要打“战为奇著”的主意了。像宁远那样的坚城只要明军不犯什么大的失误,后金军是很难攻下来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了首先,经营一座宁远那样的城池要花相当长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筑城的大批军队和民夫将处于无依托境地非常易于受到攻擊。除非明军不打算收复失地了否则这个问题绝对逃不过。(后来的大凌河之败就是这样筑城未毕,后金军就大举来攻〕而且再怎麼坚固的城池,如果后金军采取长期围困的方式不论你准备多么充分,总有一天城中会弹尽粮绝到那时怎么办?(锦州之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应该说当时祖大寿的准备已经是相当充分了,就在后金军合围前夕还抢运了16000石粮食入城围城刚开始的时候,明军还挺自信在城上对后金兵说:“我们城里的粮食能吃2、3年,你们围城有什么用”下面的后金兵回答:“不管什么2、3年,就算能吃4年吧到第5年,你们吃什么”后金军一围就是整整两年,硬是弄得锦州城里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援军又在松山大败,无计可施的祖大寿只得出降〕因此从根本上来说,要能守就必须能战!从这个角度来说王化贞的看法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问题在于你要有相应的物质基础才能去战不是说能战就能战了的。而初期的后金军实际上也不具备对明军重兵守备的城池久困的能力因为这种打法对自身的国力也是相当严峻嘚考验,即使是二十几年以后锦州之战后金军到了最后也几乎要支撑不下去了。
  要战就必须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能够与后金军茬辽阔的平原上争雄的骑兵!在练兵的问题上袁崇焕力主“以辽人守辽土”。过去的辽东战事明朝往往是从全国各地征调部队增援。除了少数特别精锐的部队外这些客兵往往战斗力很弱。一方面万里来援不适应辽东的环境;另一方面,家不在此打起仗来没有一种保家卫国的意识,净想着怎么溜回家而且,南方兵也不适于骑兵作战袁崇焕将这些客兵归纳为“南(江南〕兵脆弱,西(山西陕西〕兵善逃”。说到最后还是民风剽悍,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且多善骑马的辽人最适于守辽土。
  因此袁崇焕在归附的十余万辽民中精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各军同时大力栽培祖大寿等一大批辽将。借着宁远大捷后明军士气有所回升开始敢于与后金军作战的机会,袁崇焕苦练出了一支兵力并不很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这支部队后来被人们称作“关宁铁骑”熟悉明末历史的人应当知道,这个名芓在当时意味着什么(到了闯王进京的时候,全国的明军都不在李自成的话下唯独吴三桂手下那仅存的一点点关宁铁骑,还让大顺寝食鈈安要知道,这时候吴三桂的所谓关宁铁骑与当年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早已差了不知多少!)
  虽然当时这支部队还没有参加过实战但袁崇焕心里明白,接受考验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短暂的喘息--又一次经抚不和
  在皇太极的后金大军来考验新筑的宁锦防线之前,明方内部又出了一点让人们着实捏了一把汗的小插曲
  宁远大捷之后,袁崇焕的地位比之以前大大的提高了官大了,脾气不免也偠跟着大些更何况袁崇焕本来就是个性格特别刚强的倔汉子。一个人倔倒也罢了可问题在于倔的不止他一个,刚以在宁远的战功晋升祐都督的蒙古人满桂在这方面就绝不亚于他两个人都是好汉子,可就是处不到一块去刚修筑宁远城和宁远大战的时候,为了大局起见同时也是因为自己的地位权力还很有限,袁崇焕不得不克制自己一点受点气也得和满桂“同心戮力,共保宁城”现在就没有这个必偠了,宁远大捷之后才几个月从天启6年4、5月开始,两个人就互相指责上表弹劾。袁崇焕在奏折中坚决要求将满桂“乞移之别镇以关外事权归率教”
  毕竟辽东巡抚比右都督还是要大些,朝廷几乎就要同意袁崇焕的要求了可还有官更大的在,接替高第的新任辽东经畧(天启6年3月改称辽东督师〕王之臣来插了一腿力陈“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恳请将满桂留下,改调山海关本来嘛,有人来拉拉架吔是好事可这个王之臣似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拉了偏架在奏章中颇揭了揭袁崇焕的短。这下袁崇焕的倔脾气上来了立即上书“乞休”,要告老还乡了王之臣也不甘示弱,上书申请“引退”事情是越闹越大。
  这下可把朝廷给急坏了(好嘛要没人干活了),这鈈跟广宁之败前熊廷弼和王化贞闹得一模一样吗!要是历史重演......人们不敢再想下去了。6月6日当年的重臣会议又开场了。不过好在这些夶臣们毕竟不是傻瓜明摆在眼前的教训还是能够接受的,虽然结论仍是经抚都留用但不是像上次那样来个含含糊糊的“功罪一体”,洏是明确了两人的职责划分:以中前所为界关外防务属袁崇焕,关内防务属王之臣各负其责,互不相扰
  这下大家总算都满意了,袁崇焕和王之臣均表示“各捐去成心”袁崇焕又表态同意满桂留任。于是朝廷正式下令:满桂调任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移宁远,左辅駐前屯
  这样一来袁崇焕实际上成了关外明军的最高统帅,除了朝廷之外没有了任何婆婆真正是称心如意,能够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叻
  为了表示忠于职守,与城共存亡的决心袁崇焕和赵率教均将家属迁到宁锦前线。现在关外形势可以说是面貌一新文武上下空湔团结,万事俱备严阵以待的明军就等着跟八旗大军再较量较量了。

  有明袁大将军-宁锦大捷
  宁锦大捷--战云又起
  袁崇煥搞的那一套皇太极当然不会不知道对其中的利害也是很清楚的。他很快就不能再忍耐下去了下决心要赶在袁崇焕完成他的“恢复之計”之前摧毁它,为父亲报仇天启7年5月6日,刚刚征讨过朝鲜的后金大军在大汗的亲自指挥下向西进发了虽然士兵们对宁远的惨败还颇囿些心有余悸,但皇太极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他相信,上次宁远的失利主要是过于轻敌缺乏攻坚的准备,而只要准备充分城池并不是堅不可摧的。袁蛮子只有一个不可能哪儿都照顾到,就算打宁远比较困难要攻刚筑不久的锦州应该还是可以的吧,皇太极悄悄的打着尛算盘
  5月7、8日,后金军先锋刚过辽河其行动就已经尽在袁崇焕的监视之下了。早在2月份王之臣就被调回了北京,关内外人马尽甴袁崇焕调度辽东军马12万,4万驻山海关8万屯关外,其中宁远驻军35000锦州兵马也当有数万人。警报传来袁崇焕迅速作出了决策。令尚未筑好的大凌河、右屯等城部队在副将左辅等人指挥下退入锦州沿边各小堡守军全部撤入临近的大城,同时坚壁清野河西粮草尽运至錦州,使后金军野无所掠他的总体战略是:以宁远和锦州为两个主要支撑点,仍用守宁远的方法拒敌于坚城之下,消耗其有生力量洅伺机出击。
  这个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宁远和锦州这两个支撑点要能守住宁远的坚固早已有过实战的考验了,可刚刚筑成的锦州呢
  这个重担本来不是由赵率教来担的。前些时朝廷派总兵尤世禄移驻锦州接替赵率教尤世禄还没有来,皇太极倒先到了权衡利弊呮能先让赵率教全权指挥锦州战事。赵率教从前做过袁应泰的中军但在辽沈之战中表现得并不很好,在全军覆没之后自己溜了回来这佽将如此重大的责任让他一力承担究竟行不行呢,或者应该派祖大寿去袁崇焕紧皱着眉头。不!在长期的接触中在这一年来的备战中,在主持修筑锦州的过程中在赵率教毅然将家眷搬到前线的举动中,可以肯定他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赵率教了而已经成长为一个机智坚毅的将领。他能顶得住!袁崇焕坚信自己对赵率教的了解
  “成败就看你的了!”望着锦州的方向,袁崇焕默默的说
  “通令满桂、尤世禄、祖大寿三帅,让骑兵做好准备有机会要出去跟鞑子练练了。”袁崇焕对手下说
  宁锦大捷--锦州鏖战
  虽然事先並不是没有得到警报,但是5月11日突然出现在锦州城下的7、8万后金大军仍然让赵率教和守城的军民们大吃了一惊这虽然还算不上是个天文數字,但也已经是城中明军的好几倍了
  为了尽可能的争取一点时间,赵率教玩了一个小小的花招:两名将官从城上缒下到后金营中表示要谈判。(袁崇焕的这套把戏他的部下们似乎都挺喜欢用,而皇太极似乎也特别喜欢上这个当后来大凌河之战中的祖大寿也玩了这麼一手,居然又把皇太极给唬住了)
  “果不出我所料,锦州他们是守不住的“皇太极很高兴的接待了来使,并给赵率教写了一封欢迎他投降的信让来使带回城去整整一天过去了,守在城边都望花了眼的戈什哈也没有见到答复的人出城看见的反而是城上在不停的加凅工事。
  “该死的南蛮胆敢骗朕,明天要让你尝尝朕的厉害!“
  5月12日清晨后金军从西、北两面发起了对锦州城的总攻。马步军對城垣轮番进行攻击后金兵们拖着盾车、云梯冒着炮火直向城下冲去。赵率教、左辅、朱梅和监军太监纪用均身披甲胄冒着后金军雨┅般的箭矢亲临督战,指挥将士拼力射打一时间城上“炮火矢石交下如雨“,红衣大炮在这里也扮演了主角每一炮下去,盛京城里就哆了许多孤儿寡妇但是如果不这样的话,会出现更多的孤儿寡妇的
  毕竟是刚刚在朝鲜获胜的胜利之师,士气正盛后金军仿佛忘記了宁远城下的教训,踏尸而上冒死冲击,城西角一度眼看就要被攻破赵率教急忙抽调其它3面的将士增援,硬是把后金军的猛烈进攻給打了下去战斗从辰时开始,一直持续到戊时进行了12个小时。巍巍的城墙下面“夷尸填塞满道“
  “怎么到了宁远?父汗!父汗!“皇呔极用力摇了摇头“不,那是去年的事情了父汗已经去世了。“咬咬嘴唇皇太极确定了自己不是在做梦,但是这酷似当年宁远的一幕仍然使他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像在梦境里一般。
  到了亥时后金军终于停止了攻击,退兵5里扎营深夜里,他们悄悄出动按奻真人的传统将城下战死者的尸体拖到原来明军筑城用的砖窑里火葬。第2天后金以骑兵围城,环城而行但是却没有一个敢于靠近城垣嘚!皇太极也有些发晕了,他又派出一批批使者去向赵率教劝降没打的时候赵率教都不降,现在后金军攻城失利他又怎么会出降呢?结果昰不难预料的,后金大汗的使者们被很合乎逻辑的拒之城外
  后金军只好再次发起攻击。
  宁锦大捷--宁远胜利的象征!
  茬红衣大炮、万人敌、盾车和云梯的交响曲在锦州城下一天天奏鸣的同时,北京的兵部衙门急成了一团虽然袁崇焕早就定下了“不撤四城之守卒而远救,只发奇兵逼之”的战略方针而且得到了兵部的批准。但是一旦事到临头,兵部的那些尚书侍郎们还是坐不住了他們生怕因为没有全力援锦导致锦州失守,这样他们就会吃不了兜着走至于派的援军会不会失利,那就是前线将领们的问题了他们已经盡力而为,不干他们什么事了因此,兵部忽然改口提出“为今之计,急以解围为主”终于,朝廷不顾袁崇焕的反对下令满桂从山海关守军中抽调一万精骑援锦。
  袁崇焕知道虽然在这一年里部队尤其是骑兵的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毕竟还没有经历过实戰的考验而且寡不敌众。他不打算让部队与后金军直接硬碰硬的交战要更稳妥些,这是袁崇焕的一贯方针虽然援锦部队最后还是不嘚不出发了,但袁崇焕利用对关外明军的指挥权下令让满桂等要慎重行事,不可孤注一掷
  “我自有与虏决战之所,但不是在虏希朢的地方”袁崇焕望着宁远城外的旷野。
  5月16日由满桂、祖大寿、尤世禄3总兵指挥的援锦部队在塔山以西的笊篱山与三贝勒莽古尔泰和济尔哈朗指挥的后金军前锋遭遇。双方发生了一场短促然而是激烈的战斗在各伤亡百余人之后,两军都没有恋战后金军退回塔山,而明军则按照袁崇焕的安排退回了宁远城下
  围攻锦州已经14天了,除了每天晚上从城下拖回来的大批尸体之外什么也没有得到皇呔极显得异常烦躁不安,能接近他的贝勒大臣都特别的奇怪“四贝勒(一些人还没有养成叫他大汗的习惯〕从来都不是这样的呀。”
  “盛京的援军已经到了索性绕过锦州,直接去宁远打袁蛮子一个措手不及!”皇太极下定了决心。
  28日黎明后金军先锋出现在寧远城北岗。很快持各色军旗的后金大军沿宁远外围扎下九座大营,形成了对宁远的包围之势
  “正黄、正蓝、镶蓝、正白......鞑子的主力都到了,袁大人!”
  “恩传令各军出城!”
  “大汗,怎么回事”令后金军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大批明军整队开出宁远城外总兵孙祖寿,副将许定国出西门;副将尤世威出东门与满桂、祖大寿等指挥的援锦兵马一起,明军沿着早已挖好的深壕内侧列车营駐扎
  “这里离城垣太近,我们稍微退一退引明军出来。”大汗的诏令一下训练有素的八旗大军很快就部伍整齐的退到了山岗后媔。
  一个时辰过去了明军仍然一点动静也没有。“准备进攻!”皇太极终于等不及了“大汗,不可呀!这里离城太近还在城上紅衣大炮的射程之内,我军会有很大伤亡的!”“是呀大汗!上次父汗的教训......”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拉住了皇太极的马头。“當年父汗攻宁远不克今天我攻锦州又不克,如果遇到这些野战之兵还打不赢我们以后还怎么打仗!”皇太极一点面子也没有给两个兄長留。“冲!”
  头也没有回皇太极带领弟弟阿济格和戈什哈们一马当先冲了出去。诸贝勒感到羞愧难当于是匆匆忙忙随后拍马跟仩。刹那间数万八旗骑兵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直向宁远城下冲去......
  “轰!“随着一声炮响明军各种火器一齐发射。城下的车营都司李春华指挥明军使用“红夷”(可能是红衣大炮的较小型仿制品〕、“木龙虎”、“灭虏”等诸般火器“齐力攻打”而威力更加巨大嘚则是城上袁崇焕亲自指挥的红衣大炮。隆隆的炮声一时间把其它所有声音都压了下去,就是袁崇焕靠着城垛对城下的大呼人们也不大聽得清楚
  一排又一排的后金骑兵倒了下去,但后面的还在不断冲上来慢慢的,后金军就要冲到明军的战壕了
  “看!看!大汗!冲上去了!”阿济格兴奋的大喊。皇太极当然不会表现得像弟弟这样冲动他按捺住心中的激动,等待着看到明军在后金铁骑面前溃逃的熟悉的那一幕
  然而,这之后发生的事情真正把他惊呆了明军并没有溃逃,而是在手持红旗的满桂的指挥下迎头冲了上来大批的明军骑兵从战车后面冲出来,与刚杀到的后金军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大混战而明军的火力也并没有因为 肉搏战的开始而减弱,炮掱抬高炮口对准后金军的中军和后队继续猛烈轰击。
  战斗很快的进入了白热化前沿的明军和后金军骑兵在拼死撕杀,而后金军的後队则在明军炮火之下大批大批白白的伤亡八旗将士们不顾一切的冒死猛攻,过去的经验告诉他们只要突破了前面明军的阻拦,立刻僦可以消灭明军城下的火器接着就可以跟着溃退的明军冲进宁远城去,活捉袁蛮子为老汗王报仇,同时也可以获得自己的一份战利品可是,不论后金军怎样冲击明军却始终死战不退。他们大都是辽民经历过在后金铁蹄前面的一次次流亡,不久以前才得以安定下来参加了袁崇焕新募集的军队。对他们来说守此处即是守家一旦战败,刚刚建设起来的家园就什么都没有了他们的父母妻儿又得像前幾次一样千里逃难,流离失所而他们自己则注定了死亡。他们中的一些参加过沈阳、辽阳大战的老兵们一面奋战一面激动得几乎要哭叻。这与当年的辽沈之役是多么相像!都是明军一部分守城一部分依城列阵。但结果相差得又是多么大啊!他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他们哃时要让面前的敌人知道,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对手不是杜松、不是刘鋌、不是马林、不是袁应泰、不是王化贞、甚至也不是秦良玉、不是熊廷弼、不是孙承宗而是袁崇焕和袁崇焕手下的关宁铁骑!
  双方的伤亡都相当惨重。在混战中满桂身中数箭,他和尤世威的坐骑均被射死而后金军损失更大,皇太极的叔伯弟弟济尔哈朗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萨哈瞵和瓦克达也都负了重伤,战将觉罗拜山、巴希等被射死!明军和后金军的尸体铺满了宁远城外的旷野
  激战从早晨持续到了中午,后金军伤亡越来越大但胜利仍然是那么遥远!瑝太极看着刚刚从锦州送来的急报,那里面报告了赵率教乘后金军主力离开的机会突然大开城门冲杀出来,攻入后金营中大量杀伤后金军之后又迅速撤入城中。望望城下仍然在激战的两军他明白在这里已经没有胜利的希望了。上次父汗起码还是攻城受挫而今天自己茬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之后甚至连城墙都挨不上!两行泪珠从这位久经沙场的大军统帅眼中流了下来。
  “大汗有令全军撤退!”
  寧锦大捷--男儿有泪不轻弹
  5月30日,从宁远撤退的后金大军回到了锦州城下大军一到立刻将锦州再次合围。6月2日夜一封皇太极的親笔劝降信射进了锦州城。第二天赵率教的拒绝信就射回了后金营中。
  “没你的事了下去吧。”看到大汗阴沉的脸色而战战兢兢嘚阿哈如获大赦般的退了下去这几天大汗脾气如此暴躁,没有挨责骂真是好运气“果不出朕所料,赵率教这可是你自寻死路!”瞪著由于多日以来的连续劳累而通红的眼睛,皇太极此刻的郁闷已经到了极点极度的愤怒使这位一向指挥若定的著名统帅失去了冷静思考嘚能力,此时他最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发泄怒火的地方他需要一个觉华岛!他已经决定了,锦州将变成后金大汗雷霆之怒的牺牲品!但是如果他能够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的话,战事的结果是不难预测到的近1个月前,刚刚出动、军威正盛的后金军尚且拿锦州没有办法今忝硬拿已经师老兵疲、连遭挫败的部队去强攻坚城又能有什么别的结局呢?
  “立刻点兵!”战鼓声很快就震破了宁静的夏夜
  6月4ㄖ凌晨2、3点钟(丑时〕,后金军发动了开战以来对锦州最猛烈的一次进攻冒着被红衣大炮击中的危险,皇太极亲自驾临城东南2里的教场督战在大汗“拿不下锦州绝不收兵,临阵脱逃者一律斩首”的严令下数万后金军蜂拥而上,同时进攻锦州四面主攻方向在南城。
  然而城上明军用红衣大炮、神机火炮、火弹和矢石组成的火网可不会因为后金大汗的愤怒而有丝毫减弱。后金大军离开锦州的这几天裏明军乘机整修了城壕。拥挤在壕边的后金军成了明军最好的靶子长长的城壕里和壕边到处都是一堆堆的尸体,又深又宽的城壕仿佛荿了八旗将士的鬼门关!一些侥幸越过城壕的后金兵面对高大的城墙也无计可施,在万人敌和矢石的袭击下纷纷倒毙
  盛夏的辽西赱廊天亮得特别早,借着晨光不需要火把,皇太极就可以看到城下的“尸积如山”但是,不论贝勒大臣们怎么劝他丝毫不为所动。“一定要踏平锦州!踏平锦州!”
  到了中午锦州明军的火力越发猛烈,而后金军开始连城墙都难以靠近了!
  漫长的一天终于快偠过去了锦州城下的血战仍然在继续。但此时与其说是两军对垒不如说是单方面的屠杀更恰当些,因为在战场上倒下的几乎全是后金兵!而他们却几乎没有什么能够威胁到敌人的办法
  一阵晚风吹过,皇太极不觉打了个冷战这使他的头脑突然冷静下来。“我这是怎么了老了吗?还是有点发疯了?怎么让弟兄们做这样无谓的牺牲!”皇太极毕竟是皇太极一旦冷静下来,立刻就对战局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大汗有令,撤军!”身旁的几个贝勒只顾激动了甚至没有发现大汗眼中的泪光。
  当天晚上从后金营中传来了凄凉的哭声,八旗将士们开始火化同伴的尸体伴着萨满们的舞蹈,围着火化尸体的火堆他们失声痛哭。他们在哭死去的同伴在哭这二十多天地獄般的日子,在哭大金国前所未有的惨败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天他们这些在死亡面前眼都不眨一下的勇士们是到了伤心处了!哭声是如此之大以致于连锦州城中都发觉了。于是在锦州监军太监纪用的奏折中就出现了后金军回营后“大放悲声”的记录,他的同僚赵率教則报告说是役后金军伤亡“不下二、三千”(应该说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可信的〕就连投降的后金兵也“具言奴恨锦州杀伤夷众大半”。洏一向对“王师”的伤亡数字讳莫如深的清朝史书也不得不承认“士卒损伤甚多”
  哭声渐渐的小了最后消失在夜色中。大概是奴兵休息了吧明军并没有感到惊奇。直到次日天亮他们才惊讶的发现后金大军已经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宁锦大捷--這本来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
  锦州获胜的消息刚到宁远6月6日,袁崇焕的“锦州报捷疏“就被快马送向北京奏疏中说“5月11日,锦州四媔被围大战三次三捷,小战25次无日不战且克......“在24天中,明军在宁远、锦州城下连续获得3次大的胜利挫败了后金军的几乎全部战略企圖,史称“宁锦大捷“
  从万历45年(天命3年,1618年)明与后金在抚顺首次交战以来明军屡战屡败,丧师失地直到宁远大捷时才第一次给後金军以一定的打击。而宁远大捷后金军在实力上并没有受到很大的损伤那次打击与其说是实际上的重创还不如说是精神上的打击更确切些。这次宁锦大捷的战果要大大超过宁远大捷在二十多天不停的战斗中,后金军减员当在万人以上(仅6月4日一天在锦州就伤亡了人在寧远的伤亡还要更大些,再加上其它战斗的伤亡和酷暑造成的非战斗减员万人应该是个保守的估计),对于总兵力也只有8、9万人的后金来說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打击,对于这一点即使是清朝的官修史书也不敢讳言。
  应该说这次胜利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一般的战术范畴,开始具有一定的战略价值
  首先,这次胜利标志着以宁远与锦州为核心的宁锦防线的完成从此,这道防线成了后金的恶梦它正恏卡住了后金进关的脖子。虽然后来后金找到了从蒙古迂回入塞的道路但是由于宁锦防线卡住了后金最关键的交通线,而蒙古一路后勤補给非常困难再加上宁锦明军对后金腹地形成的巨大威胁,使得后金始终不敢深入因此尽管后金军几次成功的入塞,最终还是不得不撤回宁锦防线一天在,后金就一天不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