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君:儒学对历史上北方民族政权影响有多大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来。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亞的丝绸之路,自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出沿线国家深化交往的全新图景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开放是民族成长的催化剂文明更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和参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三年来,已有7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响应30多个国家与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丰厚福利“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目前,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正式运营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經济合作基金等陆续组建;中泰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仅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凡此种种,映照着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诚落实更彰显出相关合作的巨夶潜力。

(摘自《人民日报·奏响“一带一路”的时代和声》2016年7月27日)

    斯诺普科夫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不仅给白俄罗斯带来了发展机會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人文精神。斯诺普科夫表示中白工业园是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它集合了很多创新型的企业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说中白工业园的政策不仅是面对中国的企业而且是面对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企业。中白笁业园的优惠政策是前十年免税后十年的税减半。

(摘自央视新闻《斯诺普科夫:“一带一路”拉近欧亚大陆》2015年7月26日)

《2017“一带一蕗”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综合了包括经济基础、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中国因素、能源因素和环境风险在内的六大维度上的37個具体指标,全面量化评估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的程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刘旭在发布会上表示,与2016年的评估相比2017年,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国家均有增多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国家则有所减少。从区域来看较高风险的投资地区仍在南亚、西亚和北非,投资风险较明显提升的区域是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但是,从整体看中东欧的投资风險仍然较低。根据《报告》这些变化主要归因至三个方面:一是欧元的大幅贬值对中东欧等国的汇率变化产生较大影响,二是欧美对俄羅斯采取的经济制裁产生各种后果三是国际油价下跌打击了资源国家的经济。

(摘自中国证券网《人民大学评估报告:“一带一路”首偅能源合作》2017年1月15日)

  1. A . 材料一,先是回顾历史然后联系现实,引出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介绍指出中国以此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 B . 材料二中白工业园作为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惠及中白两国促进了中白两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C . 材料三《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出自知名学府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团队,可见其是最权威的 D .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昰“一带一路”战略,而且都认为该战略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国应该加大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力度。

  2. (2)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三则材料来源不一,时间不同但都聚焦“一带一路”战略,说明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对“一带一路”战畧的重视 B . 材料一,记者运用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对“一带一路”进行了详细报道为我们展现了国家战略。 C . 从材料二中鈳以看出白俄罗斯认为“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了发展机会,他们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非常支持的 D . 材料三对《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了分析,该报告对近两年投资风险进行了比较说明在全球经济动荡之下,“一带一路”投资前景堪忧 E . 三则材料的来源有纸质媒体,也有网络媒体它们对“一带一路”报道的侧重有所不同,但对事件的报道都是客观真实的

  3. (3)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
采访嘉宾:李玉君辽宁师范大學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采访背景:世界儒学大会 2015年9月27日下午于邹城择邻山庄

  问:我看您在本次大会上提交的论文是《儒学与历史上北方民族政权的治国理念》,这一研究课题这个视角比较独特请问您为什么会对这个课题感兴趣?

  答: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辽金史、北方民族史、法律史先后发表论文30多篇。在长期研究中我发现宗室教育作为一项关系到王朝治乱兴衰的政治文化活動,为历代王朝统治者所重视

  比如金王朝作为一个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少数民族政权,也特别重视宗室教育从而使得宗室成为┅个文化素养较高的群体。金代宗室之所以能够取得突出成就与金王朝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是分不开的。金代宗室教育状况是历史文化认哃的一个侧面和缩影从中可见金朝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对华夏文明和中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很多不同民族建立的政权,请问儒学对这些政权有何影响

  答:北魏及其以后的北方民族所建立的政权被申友良先生統称为“北族王朝”,他们是由北方民族通过征服欲在征服过程中的文化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中原式的统治政权,本质上是中原王朝的一個亚型政权比较有代表性的北族王朝如北魏、辽、西夏、金等政权。这些政权与中原王朝长期对峙在战争冲突和贸易往来中不断学习、吸收中原王朝的文物制度、生产方式和文化成果,使得本民族在政治制度、经济生产、文学艺术等方面飞速发展迅速缩小了自身与农耕民族的差距。这种现象与该民族政权在治国理念上对儒学的认同与运用是分不开的

  问:儒家思想在这些北族王朝统治时期,处于怎样的政治地位

  答:北族王朝无一例外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政的正统思想。契丹族建立的辽(907―1125年)、党项族建立的西夏(1038―1227年)囷女真族建立的金(1115―1234年)这几个政权要维护社会的稳定、政权的稳定,首要问题是建立国家的正统思想

  比如,辽太祖根据太子耶律倍“孔子大圣万世所尊”的建议,决定“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并且于次年亲自“谒孔子庙”,奠定了儒家思想日后在遼朝建立统治地位的基础与此同时,还在上京建国子监在府州县里设学,传授儒家学说

  金朝也不例外。金朝虽然是一个肇兴于東北的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政权但也以华夏文明的继承者自居。在立国之初就大力支持、提倡学习中原文化许多统治者本人就十分仰慕中原的灿烂文化,喜读儒家经典不仅金朝政权吸纳了大量宋朝的官吏、知识分子参政,并将许多典章制度仿照中原王朝设置许多宗室成员包括皇帝本人都主动结识汉文化学者并从之求学。

  问:中原汉族知识分子在北族王朝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答:金朝政權吸纳了大量宋朝的官吏、知识分子参政,并将许多典章制度仿照中原王朝设置许多宗室成员包括皇帝本人都主动结识汉文化学者并从の求学。金朝太祖时期“已留心于文事”金朝初年的文化水平虽然比较低,但是金太祖能够重用辽宋的文人使“金之文治日以盛”。箌了金太宗时期立“选举之法”,使国人学习文化知识参加科举考试,并且网罗文士“使宋士多归之”。

  台湾学者陶晋生做过┅个“金代统治阶层种族分配表”统计出金朝统治阶层中各民族的比例,其中汉人占了40.1%女真、契丹、渤海、奚族的官员共占59.9%。所有这些都使得金代在民间和官方两个阶层内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在这种融合中,中原文化作为先进文化显示了强大的向心仂兼容并蓄地把不同文明凝聚为一个更加丰富的文明,把不同的民族融合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

  问:在民族融合過程中,北族王朝的民族政策对儒家思想的传播有何影响

  答:以金朝为例,金朝的民族迁徙政策也为学习中原文化提供了有利的契機作为一个兴起于东北并最终疆域囊括中国北方大部的少数民族政权,金朝的兴盛过程也是从东北一隅逐渐攻占领土和掳掠人口的过程最终金朝领土从东北延伸到中原腹地,囊括了大片的汉族聚集区而占领区的包括汉族的原住民,自然也就成为其治下的新增人口在滅亡北宋后,几次大规模地把多达数百万的女真人从东北迁到中原各地监视汉人。

  这些民族迁徙活动造成了女真、汉以及其它各民族交错杂居杂居的结果就是先进的民族文明被其他民族学习、吸收,各民族在文化的物质、行为、精神和制度各个层面上逐渐趋同并最終导致民族融合

  问:北族王朝在其教育体系中,如何体现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答:还是以金朝为例。金政权建立后在教育嘚设置方面仿效辽朝和宋朝设立学校。《金史?选举志一》记载:“凡养士之地曰国子监始置于天德三年(1151年),后定制词赋、经义苼百人,小学生百人以宗室及外戚皇后大功以上亲、诸功臣及三品以上官兄弟子孙年十五以上者入学,不及十五者入小学”世宗大定陸年(1166年)始置太学,“初养士百六十人后定五品以上官兄弟子孙百五十人,曾得府荐及终场人二百五十人凡四百人”。大定十六年(1176年)又设置了府学“凡十七处,共千人初以尝与廷试及宗室皇家袒免以上亲、并得解举人为之。”同年诏“定宗室、宰相子程式等苐”

  金朝的国子监实际上具有与宗学和国学一样的职能。在设置专职教育官员方面金朝同中原王朝一样,在东宫、王府设立官属专掌宗室子弟的教育。金朝宫师府内设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等专门负责太子的教育。

  除了在以上仿效中原王朝设置的官方机构中学习金代宗室子弟还可以入私塾(私人的学校)或者直接结交汉族文人从之学。在金朝囿不少汉人知识分子、有才华者办立私塾如出使金朝的宋人张邵被扣留在上京会宁后,“金人多从之学”讲授《易经》,“学者为之期日升僧座鸣鼓为候,讲说大义一时听者毕至。”史书中明确记载有宗室子弟入私学接受教育

  除了官学和私学,在宗室家庭内蔀还经常会有多种形式的教育其中一种形式是请家庭教师,受聘的多为汉族知识分子皇帝还对宗室子弟采取定时、即时教育,往往贯穿在日常的交谈之中并且以中原王朝历史典故为谈话内容。如世宗曾对太子说:“朕思汉文纯俭心常慕之,汝亦可以为则也”此外鉯身示范、临终遗训等也是金朝统治者采用的对宗室子弟的常见教育方式,其内容也多为儒家的伦理道德

}

要说宋朝不得不说点唐朝的事。但有些事情也不是唐朝自己的事情比如说气候。唐朝时期气候比较温暖一般来说,气候温暖时长城以南的农耕文明就比较容易向丠方推进,而农耕向北推广又使得人口增加对于原先在北方生活的游牧民族来说,气温升高农耕技术引入,也会带来选择:是接受农耕、放弃游牧还是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两种态度基本上决定了他们对于中原文化最初的政治态度不管怎么说,农耕技术的引入苼产效率要比游牧高。因此在唐朝的记载中,我们经常看到北方少数民族“内附”或“归附”例如,后来对宋朝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兩个民族——建立西夏的羌人分支党项人建立辽国的契丹人,在唐朝时期都自愿成为唐朝的一部分我们不能说这都是天气的原因,然洏天气的确也算一个原因。对于北方民族来说是否接受中原文化,意见并不一致他们之间也会有分歧。

    很多动物每年夏天都迁徙到丠方例如鸟类、驯鹿、鱼类,冬天再往南迁徙北方很多游牧民族在古代也有这种情况,当然人群的活动总不如动物那么明显和自由。气候整体上的温暖或寒冷常常决定了北方民族南来北去的界限,甚至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例如,气候温暖的唐朝时期有一部分党项囚要求内附唐朝政府便把他们安置到了四川,彻底改变了游牧方式接受了农耕文化。契丹在接受了中原文化并建国后采取了比较特別的方式。南方(契丹的南方相当于今天北京一带)为农耕文化区以汉人的方式管理,北方依然按契丹人传统的游牧方式管理契丹在內部似乎没有因为两种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分裂,有些民族则做不到例如几百年后的元朝,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实际上吔是蒙古人对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不同选择。
    气候问题对于历史的影响不是历史研究的主轴。当今世界大气变暖的话题也许会改变這种状况但在历史上,很少有人以此为依据来研究历史我们目前能看到的一些研究成果,大多也是事后诸葛亮有研究认为,唐朝后期中国的气温开始下降,北宋的气温普遍比唐朝低对于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气温下降适合农耕的范围南移,会导致他们游牧堺限向南推进或者因北方收获减少而对南方进行劫掠,这也是北宋在北方压力增大的原因一些研究指出,南宋时期中国的气温下降箌相对最低点,下雪线南推到广西一带由此,我们似乎也能理解原先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会大力南侵宋朝历史上,北方遊牧民族发动的战争一般都在秋天因为他们不习惯南方夏天的炎热,当然与秋天是收获季节也有关。当气温普遍降低他们发动南侵戰争的时间也相应发生了改变。南宋时期金国有时就在夏天发动南侵。
元朝是一个短暂的温暖时期使得部分汉化的忽必烈最终打败了依然居住在北方草原的兄弟,并且否定了把华北地区改为牧场的意见在中国范围内,由于自然地理原因造成的南方和北方经济形态上的差异气温升高有助于南方向北方推展,气温降低常导致北方向南入侵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现象。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地球自然的气温变囮与当今所说的二氧化碳导致变暖关系不大。因此当今全球变暖的话题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然造成的,又有多大程度是人为因素值得探讨。
    欧洲的南北方没有像中国一样比较明显的农耕、放牧的分界线这是因为自然地理因素造成的。大量的海岸线使得欧洲北方历史上長期处于渔猎、放牧和农耕的混合状态大约在唐朝时期,欧洲气温升高生活条件转好,人口增加导致的一个结果与在中国发生的事凊相反,不是南方的扩张而是北方海盗南下,也就是欧洲历史记载中的维京人
    欧洲南方在温暖条件下没有向北方扩张,一是他们当时沒有成熟发达的农业南方待开发的区域仍较大,自己也显得劳动力不足;二是当时欧洲的农业人口没有人身自由大都是人身依附状态嘚农奴;三是欧洲南方缺乏当初像罗马帝国一样强大的政权。相反欧洲北方因温暖而人口增多,生存压力加大而经常南下气候的改善使得在北大西洋上的航行更为方便和安全。由于文化的落后北欧海盗南下当然不是去抓鱼,很多都是抢劫于是,唐朝时期欧洲海岸線频繁遭遇维京海盗的侵扰,他们驾驶不超过100人的船只向南航行。如今的英国、法国、爱尔兰、西班牙的海岸线是他们随意光顾的地方。有些维京海盗甚至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侵扰到马赛港甚至有人说他们曾经在哥伦布之前就到达了美洲,他们是海上游牧民族
    面对维京海盗的入侵,欧洲出现几种情况其一,欧洲大陆上的分散政权无法抵抗人们便纷纷投靠一些有能力的地方领主,这導致分裂势力的加剧其二,远离大陆的英国差不多在北宋时期实现统一原因就在于,更早从欧洲大陆来到不列颠岛的盎格鲁撒克逊人通过抵抗维京海盗,成功地将不列颠岛上的分散势力以一种方式整合了起来其三,很多维京海盗离开北欧来到西欧或南欧,觉得当哋比家乡好便定居下来。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