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篆书邓石如四箴四条屏屏有哪些鉴定技巧

【邓石如篆书邓石如四箴四条屏屏】

此屏录宋程颐《四箴》计16行,行13字(邓石如四箴四条屏屏释文)首篆“程子四箴”,下篆书“乾隆辛丑春月”“乾隆辛丑春月”为乾隆四十六(1781年),作者时年39岁本幅无藏印。

此屏为邓石如中年时期篆书精作结构谨严,笔法洒脱自如突破传统“玉筯篆”的風格,融入金石铭文的书法特点复掺入隶书笔法,独具婉丽圆劲的魅力

《邓石如四箴四条屏屏》,清邓石如书,篆书纸本,纵206cm橫31.3cm。

}

清 罗聘《邓石如登岱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邓石如原名琰,因避仁宗讳遂以字行,少读书好刻石,

仿汉人印篆甚工性廉介无所合。时翁方纲擅篆分以石如不至其门,为之刘墉、陆锡熊见其书,皆大惊登门求识面。包世臣推其篆书为神品钱坫与世臣游焦山,见壁间篆书《心经》曰:“此非尐温(李阳冰)不能作世间岂有此人耶?”少尝客江宁梅鏐家得纵观秦、汉以来金石善本,每种临摹各百本曹文埴称其四体书皆为清朝第一。工刻印出入秦、汉,而自成一家世称邓派。 出生于寒门祖、父均酷爱书画,皆以布衣终老穷庐邓石如九岁时读过一年書,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17岁时就开始了靠写字、刻印谋生的艺术生涯,一生社会地位低下他自己说:“我少时未尝读书,艰危困苦无所不尝,年十三四心窃窃喜书,年二十祖父携至寿州,便已能训蒙今垂老矣江湖游食,人不以识字人相待”

邓石如30岁左右時,在安徽寿县结识了循理书院的主讲梁巘又经梁巘介绍至江宁,成为举人梅镠的座上客邓石如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镠处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不久得到曹文埴、金辅之等人的推奖书名大振。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80寿辰之际,户部尚书曹文埴六月入京都邀其同往。秋途经山东,遂登泰山观览进京后,邓石如以书法享誉书坛乾隆五十六年(1791),在两湖总督毕沅处莋了3年幕僚张惠言、包世臣都曾向他学习书法。

释文:程夫子四箴乾隆辛亥春末古浣后学邓琰敬书。

视箴曰: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

听箴曰: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衺存诚非礼勿听。

言箴曰: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忘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榮辱惟其所如,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

动箴曰:喆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于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此屏录宋程颐《四箴》计12行,行17字首篆“程夫子四箴”,下隸书“乾隆辛亥春末古浣后学邓琰敬书”下钤 “邓琰”印、“石如”印。“乾隆辛亥”为乾隆五十六(1791年)作者时年49岁。本幅无藏印

此屏为邓石如中年时期篆书精作,结构谨严笔法洒脱自如,突破传统“玉筯篆”的风格融入金石铭文的书法特点,复掺入隶书笔法独具婉丽圆劲的魅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邓石如四箴四条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