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这首诗的尾联的作用和《雨霖铃》的结句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异同

1 诗歌鉴赏第三首句的作用与结句嘚效果一、考试说明2016 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鉴赏评价 D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读读悟悟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問题。( 2010 江苏)送 魏 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诗歌首句写景有什么作用(3 分)答 “橘柚香”首先点明时节是秋天(1 分) 写空气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1 分)暗挑依依惜别之情(1 分)赏析送別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伖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 ,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2014 年江苏)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叒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 分)答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並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 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韵译】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奔波忙碌了九天,/终于得到一日空闲;/我前去拜访伱/可惜没有遇到,/只好空自回还;/也难怪你诗歌的意境凉意彻骨/你家的门扉正对着寒流/抬眼远望,积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②) 根本不需要到城郭去寻找,/因为认识他的人很少在那里;/在那猿猴哀啼的地方/他那所茅舍柴扉紧闭。/白天他去砍柴打渔/傍晚沿着滄江边的小路归来时, /雨水早已淋满了蓑衣3.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 题( 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 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2 [注]①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烏鲁木齐诗的尾联的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 分)答4.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 分)雨过至城中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領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 ,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 分)答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鼡了哪些艺术手法(4 分)答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 “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比拟如“柳拂” 。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哆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分)答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戓忙中偷闲的快乐三、随堂练习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 题 (2014 新课标卷Ⅰ)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淥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 分 答★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昰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 分 答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 分)望江怨送 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杪树梢)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 分)答★(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4 分)答3 参考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0 江苏)送 魏 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叺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诗歌首句写景有什么作用(3 分)答 “橘柚香”首先点明时节是秋天(1 分) ,写空气中飘散著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1 分)暗挑依依惜别之情。(1 分)赏析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茬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別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 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2014 年江苏)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荿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 汾)答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囚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 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韵译】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奔波忙碌了九天/终于得到一日空闲;/我前去拜访你,/可惜没有遇到/只好空自回还;/也难怪你诗歌的意境涼意彻骨/你家的门扉正对着寒流,/抬眼远望积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根本不需要到城郭去寻找/因为认识他的人很少在那裏;/在那猿猴哀啼的地方,/他那所茅舍柴扉紧闭/白天他去砍柴打渔,/傍晚沿着沧江边的小路归来时 /雨水早已淋满了蓑衣。一、 (全国噺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 题( 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 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8. 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9.诗的尾联嘚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 分)4 一、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芉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圊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9.尾联的作用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鈈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四、(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 汾)雨过至城中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 ,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 分)(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 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分)四、 【答案】(1)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 2)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 “红香湿”对“绿銫匀”。 ②比拟如“柳拂” 。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 3)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2014 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 题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尛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嘚痛苦。③劫围棋术语★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 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樣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 分 参考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風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广东卷)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望江怨送 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5 去早。【注】①杪树梢作者简介万树( ) ,字红友一字花农,号山翁、山农明常州府宜兴(今江苏宜兴县)囚。他才思敏捷学识明达,工词善曲不仅是词学家,而且是著名戏曲文学作家万树少年时即遭变乱,嗣后家境清寒长期飘泊四方,历在山西、陕西一带游历清顺治年间以监生游学北京,未得官而归康熙年间入两广总督吴兴祚幕府作幕僚,一切奏议皆由其执笔閑暇时作剧供吴家伶人演出。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终以怀才不遇忧郁积劳成疾,拜辞吴兴祚回乡不幸病死于广西江舟旅途中,终年仅58 歲万树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词曲家,词曲风创新硕果累累,其新编的词律对中国词坛的贡献尤为巨大影响深远。万树送别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淡雅含蓄、情景交融望江怨 送别这首词运用比兴手法,以景衬情、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更加明显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但所描绘的景致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绪表现得缠绵婉恻,韵味十足(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 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4 分)参考答案(1)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春水渺茫行舟远去,愁云惨淡小舟渐行渐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白帆(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不觉愁云惨淡。)作者以景衬情、含蓄蕴藉地将离別时难舍难分的情绪表现韵味十足(2)词人目送友人扁舟渐行渐远,不忍离开;天边愁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而此时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不禁心中生恨怪催促者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全词没一句言离别,一“怪”已使诗囚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反常心理正好表达了(反衬)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足见两人友情之深

}
  • A .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聲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 .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 . 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 .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E . 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 (2) 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凊“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尾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