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歌创作的五四青年节诗歌朗诵稿来看,本诗创作于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联系诗歌创作的

靖安县双溪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
小学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上传: 赵径 &&&&更新时间: 21:08:08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历代留下的数量巨大的灿烂诗篇,至今仍是传统文化中最受人关注和喜爱的部分之一。诗歌是中国人接触文学的最早触媒,我国历代的学者文人在成长过程中无不受到过&诗歌教学&的熏陶,以往略有点文化教养的人不论好歹,都会几句诗,连学龄儿童也可以琅琅上口地背几首。 &&&&诗歌都是每个时代特定社会生活的产物,它们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又表现了各个时代的审美追求。诗歌作为民族的心声,文化集萃的载体,人类艺术的瑰宝,应该与时俱进。诗歌这一文学样式,随着新文化的出现时兴时衰。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古诗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而告结束,随后出现新诗,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新诗非常活跃,从新月派开始,经象征派到现代派,在西方现代诗观的影响下,诗歌进入了广泛吸收融汇的艺术建设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的年代里,新诗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但在半个世纪里,我国诗与诗的教学受到了三次冲击。第一次冲击是在1958年的&采风运动&中。可惜那个时代的&采风&,&大跃进&的痕迹太重,什么&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只要能想到,就能做得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是诗吗?一场反右 运动,把知识分子的心都浇凉了。谁还敢写诗?第二次冲击是在十年动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组成员还有:陈国炎&&&胡龙弟&&金二新&&唐丰&&&&唐坤田&&屠杏珍 梦魔般的日子里,充斥整个社会的是疯狂的口号,而不是诗。当年大家是把毛主席诗词当做议论文或&最高指示&来教和学的,一句一句地寻找政治斗争的针对性,挖掘微言大义,这无疑是对毛主席诗词的糟蹋。第三次冲击是在近几年&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前后。在不少青年学生中,流行歌曲、电影(电视)插曲,便是他们心中的&诗&。&许多有识之士都为我国所独有的这一悠久传统突然中断而深感惋惜。 国家教育部颁发试用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古诗文的教学与古诗文文化的传承,是很有远见的。这正是&诗歌教学&传统的一种回归。但从目前诗歌教学的现状来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篇目过少(大多是古诗、现代新诗尤少),选择的篇目过老(基本不选当代新诗),教法陈旧(与议论文记叙文教法类同),再加上高考试卷上作文命题&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成了高考作文一条死规,这就使&诗歌教学&的传统事实上已经难以为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的高考作文,文体限制开始放开,(这就说明了诗歌教学又得到了专家们的关注)有考生开始写诗歌,但从答卷的情况看,得分都不高。为何呢?这中间有教材的原因,更有教法的原因。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是&学&和&习&的统一,光&学&不&习&是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诗歌教学也不例外。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确立&小学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想通过尝试,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诗歌教材,把诗歌教学和诗歌创作结合起来,改善和提高当前的诗歌教学效率。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旨在探索儿童诗歌创作的教学规律及儿童诗歌创作的有效途径,揭示儿童诗歌创作教学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内在联系,进而进一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研究内容 儿童诗歌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 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教学规律及有效途径的研究。 儿童诗歌创作教学与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内在联系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四)研究步骤 1、理论研究阶段。(02.3)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语文教学大纲和有关儿童诗歌教学的相关理论,查阅相关情报和资料,设计课题方案。 2、第一轮实施(2002年4月~2002年12月) 制定第一轮实施方案,按方案进行实践与研究,根据实践中经验、体会、困难及困惑,进一步学习有关理论和经验文章,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按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践,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不断完善方案。 3、中期总结(2003年1月&~2003年2月) 初步提炼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教学规律及有效途径。分析儿童诗歌创作教学与学生语文素质的内在联系。⑵制定第二轮实施方案。 4、第二轮实施(2003年3月~2003年6月) 按第二轮实施方案进行实践与研究,按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践,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实践研究和理论思考同步进行,总结经验、摸索规律。 5、总结阶段(2003年7月~2003年9月) 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五)研究的关键问题: 在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实践中,要实践研究和理论思考同步进行,不断反思教学得失,调控分析总结实施情况,逐步优化整合儿童诗歌创作的教学内容,开辟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有效途径。大胆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儿童诗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对世对事对人的好奇心和和真诚的关怀,提高审美能力,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三、研究结果。 (一)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界定 儿童诗歌创作教学是通过儿童阅读优秀(儿童)诗歌(不排除书本上出现的古诗、近代诗、现代诗等),体验、理解诗歌的诗景、诗情、诗意、诗味以及诗歌的表达技巧、遣词等,指导儿童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素材,用诗歌的文学样式表达自己真情实感,从而促进儿童智力发展,陶冶儿童高尚道德情操,培养儿童良好个性特长,砥砺儿童坚强意志品格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一个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美育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儿童诗歌语言表现力的重要学习过程。 (二)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理性认识: 1、弘扬民族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江泽民同志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古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它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给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迹。虽然目前的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但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近几十年来,我国为什么没有培养出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没有产生经典性的世界名著,就是因为忽视了民族文化的传承,让学生断了民族文化的乳汁,导致很多年轻人人文素养先天不足,缺少构筑成才大厦的宽厚根基&&我们开展儿童诗歌创作教学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去寻根,导民族精神之根,导现代文明之根&&儿童诗歌创作教学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2、加强人文教育 知识就是力量。可是,人文精神比知识更为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前些年,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过分强调实用知识的学习,对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没引起足够重视,结果造成一大批学生发展后劲不足,甚至好多学生一跨入高等学府便不思进取。21世纪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是新的人文精神的再造。我国的诗歌(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或现代的)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高低。诗是童心的专利,对世对事对人没有好奇心,没有强烈的关怀,没有一片赤诚,就不会有真正的诗歌。所以,无论读诗还是写诗,都是为了唤起一种美好的情感,为了培养学生对世对事对人的好奇心和和真诚的关怀,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可以说,让学生学习并创作诗歌,就是为了补人文文化教育这一课,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 3、深化素质教育 传统教育存在很多弊端。一是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诗歌是无数精英人物智慧的结晶,包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等,已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的滋养剂。诵读诗歌能够让人感受宇宙奥秘、顿悟人生真谛,能够把人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点燃创造之火,让学生诵读大量诗歌可以启迪灵感,增强其原创力,并通过指导儿童创作诗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二是忽视学生情感智力的培养。情感智力又称为情商,它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巨大的作用。诗歌在文字表面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有喜怒哀乐,有奋发进取,有百折不挠&&在阅读和创作诗歌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可以得到不断的丰富。三是忽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诗歌有很多名篇佳作描写山水、人情之美,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把诗人描写山水、人情美的过程,转化为感知山水、人情美的心理过程,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接受美学的创立者之一的伊瑟尔指出:&20世纪以来的文学愈来愈突出读者在审美接受过程中的能动的创造作用。阅读不再是被动的感知,而成为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活动。读者角色的这一转变无疑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划时代的转折。&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知和情,知是用理性的逻辑的方式把握世界,情是用审美的艺术的方式把握世界,儿童诗歌创作教学就是想通过阅读诗歌的同时同步练习诗歌创作,启发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陶冶儿童高尚道德情操,训练儿童诗歌语言表现力,使知和情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此来改变传统教育存在的某些弊端。 (三)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特点。 儿童诗歌创作教学有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几个特点: 1、联想和想象。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语言,因此诗句间的跳跃性很大,这种跳跃性常表现为情感的断裂,因此在儿童诗歌创作教学时,就应尽量调动学生,力求通过他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用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去演绎诗人的情感和诗歌体现的社会生活。 &意象&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的,它原本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的差错,这便是所谓的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因此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加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对诗歌作出多义性的解读并揣摩诗人的情感。对于一些简单的诗让学生结合情境绘制简笔画。 联想和想象是学生学诗写诗的工具,是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心理内化的过程,也是儿童思维的优势。联想和想象往往能使读者进入奇妙的世界,使眼前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联想和想象,一个好的比喻和比拟本身就是一首好诗。如余瑾同学写的《遨游》:&太阳是我的外公,/月亮是我的外婆。/我一手拉着外公,/另一手拉着外婆,/我在天空中遨游。&她写这首诗的灵感来自于她与父母亲一起散步,通过作者的想象,就进入了奇妙的太空世界,诗也写得十分大气。 诗重联想,诗重想象。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欣赏不了诗,没有联想和想象更无法写诗。 2、情感。诗歌的本质是情绪和情感的抒发,是人类某种共同的宝贵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儿童诗歌创作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入情入境,动心动情,体会感情,探索意境。意,就是诗的思想感情,诗的立意,诗的主题;境,就是艺术境界。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的统一,就是诗的意境。要将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要舍得&情感投入&融诗人之情、教师之情于一体,以浓蕴炽热之情去熔炼学生之心。只有把自己当作&意中人&、&画中人&、进入&角色&,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去推想、思忖、玩味、鉴赏,去和作者情脉相通,心心相应,物我合一、彼此合一,才能做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境?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在各种境界中所熔铸的真情实意,并与之共鸣,拨动心弦,受到强烈的熏染,使心灵得到美的享受。情感是诗人写诗的动力,诗人的生活经历及其思想基础均熔入其中,不了解这个动力,找不到诗人情感的源头,便摸不准诗人情感的脉搏。 情感是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基础、内驱力。激发了情感才能对诗产生共鸣,才会受教育;激发了情感,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产生表达和创造&美&的欲望,才能编创出儿童诗歌。如王幸同学写的《船和伞》:&爸爸的情/是一艘小船/载着我/驶向湖的对岸/妈妈的爱/是一把小伞/撑着它/雨再大也舒坦。&如果一个缺乏情感的人,就不可能形象地写出了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更不可能把父爱与母爱之间微妙的区别写活的。 3、语言。&诗言志&,这是自孔夫子以来,对诗的内涵的本质的认识,志是诗的灵魂,语言是诗的外壳。没有语言,也就没有诗。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品味语言,适当传授知识,引导捕捉题材进行创作。古诗教学时,遇到语言障碍,要注重引导学生参照注解,必要时讲一下背景作为辅助,就不难疏通内容大意,领会思想感情。但不要求理解得很透彻,不宜铺排讲解。在教学儿歌、儿童诗时,选择多样化的儿童诗歌作为教材进行教学,这些诗由于切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容易为他们所理解、欣赏、喜爱,因此,我们注重结合诗情、诗意、诗境让学生体验拟人、夸张、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好处,引导学生如何运用通俗、顺口、流畅、口语化的语言,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表达某一主题,(主题要健康积极,语言富有浓郁的儿童情趣、流畅的韵律&&押韵、节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等等),讲解儿歌的类型(摇篮曲、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游戏歌、谜语歌等7种),儿童诗的种类(童话诗、故事诗、讽刺诗、寓言诗、科学诗、抒情诗等六大类)。从而去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艺术兴趣与需求的不同。通过儿童诗歌创作教学,学习语言。写诗是学生在运用语言表达心声。   诗歌遣词造句讲究精练、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如艾青《跳水》:从十米高台/陶醉于下面的湛蓝/在跳板与水面之间/描画出从容的曲线/让青春去激起/一片雪白的赞叹。这首诗以色彩、线条取胜,语言非常精练,没有多余的字词,而且词语搭配别有情致,如&陶醉湛蓝&,&从容曲线&、&雪白赞叹&等,很有创造性。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揣摩、学习。 &&&&4、美感。儿童诗歌创作教学贯穿的就是美育,强调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具体体现在:一是学诗,去发现并欣赏诗中的美(体裁美,语言美,意境美,谐趣美,韵律美等);二是启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觅美,捕捉美,学习美,创造美。 (四)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引导阅读,创造氛围,贴近学生。 古人说:&读书改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一位诗评家说:&只读不写,眼高手低;只写不读,眼低手也低。&这些话形象他说出了读诗与写诗的关系,明确了读诗在整个诗教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认为,造成写诗难的重要原因就是孩子们诗读得太少。开展儿童诗歌创作教学,必须先从引导学生读诗人手。 &&&&&引导学生读诗,首先应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我们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学习讨论,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彻底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尽量缩小作文选之类在学生课外书中所占的比例,让学生从小接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熏陶,我们鼓励学生借阅、购买圣野、柯岩、金波、鲁兵等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的儿童诗作品及奉贤籍农民诗人王海的诗歌作品,订阅各类选发儿童诗的、有一定文学品位的少儿报刊,让儿童诗进入学生课外书队伍。 &&&&&其次,我们也十分重视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如利用读报课、小荷诗社活动等时间,引导学生从艺术水平、表现手法等各个角度去欣赏、理解、读懂每一首诗。同时,认真对待学生创作的诗歌作品,做好修改、点评、表彰、推荐等工作,激发学生写诗的热情。 2、点面结合,营造氛围,展示激励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初步建立了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管理机制,建立了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组织机构,营造了良好儿童诗歌创作活动氛围,以点带面推动儿童诗歌创作教学不断向纵深发展。 ①成立小荷诗社 小荷诗社是儿童诗歌小作者的摇篮。小荷诗社有两位老师具体负责,每两周活动一次,爱诗的小朋友们在诗社里听讲座,读诗歌,外出考察,学习诗歌创作的技能,修改诗歌习作,编选小荷诗集,交流体会等。 两年多来,他们已创作了两千多首诗作,好的诗歌已编印了4辑《小荷诗集》,有多首诗歌在《诗芽报》及《奉贤报》上发表,并多次在奉浦杯和金叶杯诗歌大奖赛或奖,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小诗人&。 ②设立了《小荷诗社作品展》宣传栏 学校橱窗内设立了《小荷诗社作品展》宣传栏,每两个月更换一次。由&诗社&指导老师挑选一些本校儿童优秀诗歌习作,编辑打印展出,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吸引更多儿童热爱诗歌,推动学校诗歌创作的发展。 ③每学期组织一次诗歌朗诵赛。 &小荷诗社&与少先队大队部、图书室每学期联合组织一次大型的诗歌朗诵比赛,在各班比赛的基础上每班推荐两位参加校级比赛,参赛诗歌可以是自己学到的诗歌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诗歌,一方面看朗诵质量,一方面看朗诵的数量。设立一定的奖项。 ④每学期开展一次诗歌大奖赛 学校结合奉贤区&王海诗歌艺术普及中心&的要求,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有主题的诗歌大奖赛,聘请奉贤籍农民诗人&&王海参与诗歌大奖赛的评审,把好的作品推荐到报刊或杂志编辑部,让更多小作者脱颖而出,鼓励他们在诗歌这个大花园里采集更多更优质的&蜜&。 ⑤每学期组织一次&诗画&展评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即使是小学高年级也只不过是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为此我们举行&诗画&展评,组织诗社的儿童根据自己创作的诗展开想象配上画,可以一诗多画或一画多诗,形成图文并茂的诗画乐园,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创造美。 ⑥每学期举办有主题的&赛诗会& 两年来,我们设计了《七月的阳光》、《抗击非典》等主题的赛诗会。每一次赛诗会都吸引了众多的儿童参加,每一次都有百多首儿童的诗作诞生。 学校在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实践中,有可行的点、面结合&方法,又注意了&儿童诗歌创作教学&内容上的层次性、多样性、情感上的陶冶性、语言上的趣味性、行为上的示范性,适时地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儿童诗歌创作教学&,因此对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内外结合、联系生活、激励成功 我们常说&谈十不如作一&,在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实践中,以课内外结合、以写诗为主的讲、评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课外写诗,仿写、自写,诗的形式不限;课内专节讲诗,讲教材,讲别人的佳作,讲自己的诗作;专节评诗,评教材,评名篇,评同学作品,评自己的作品;专节研讨,定题研讨,师生合作研讨,生生探讨,如&七一&歌颂党的诗歌、&金叶杯诗歌&、抗&非典&的诗歌等等,通过研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创作热情。为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旺盛的学识热情,我们还引导学生从社会、家庭、学校生活等各个角度,自己去感知事物、认识生活,并能勇敢地拿起笔自己去编写、创作儿童诗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学生的兴趣虽来自主动参与,但必要的激励机制也不可少。我们把好的诗歌以专版的形式择优在学校《小荷诗社作品展》中展出,并向外界推荐,激励成功。 (五)儿童诗歌创作教学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内在联系。 小学加强儿童诗歌创作教学,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还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塑造高尚优美的灵魂和完善人格修养。 1、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诗句,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也非常适宜。学习诗句,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作品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好的诗歌和好的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一样,都能陶冶性情。但诗的作用更为直接。其他文学样式,或侧重故事,或侧重知识,或侧重趣味,直接调节情感的作用都不如诗。诗是抒情的,直接诉诸情感,又有节奏,语短意长,易于诵记,使人百读不厌,无形中受到熏陶。比如,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仙李白的高傲人格,千年之下,仍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恢宏的气势;读&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不禁胸襟开阔,有湘江美景一览无遗之感。 &&&&2、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 小学生多读多写些儿童诗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文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联想和想象,发展想象力,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而形象思维则是创造力的源泉。古今中外,不少伟人对诗歌都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据说,拿破伦出征时,骑在马上还在读歌德的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等都爱读中国古典诗词,他们中许多人还能写作优美的诗词。这些伟人的思想境界犹如天马行空,富于创造性,跟他们深厚的古诗词素养具有密切的关系。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内容。乌申斯基说,很难说牛顿和莎士比亚谁需要的想象力更多一些。苹果掉在地上,引起牛顿海阔天空的想象,产生了地心吸力、万有引力的学说。瓦特看到开水壶冒气,也海阔天空地联想想象,从而发明了蒸汽机。而莎士比亚戏剧中那瑰丽的艺术境界,丰富多彩的人物,自然也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的结晶。这说明科学家和文学家都需要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间接接触社会,完善健全人格 小学生一般说来从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正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从踏入校门开始,逐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特别到了小学高年级以后,他们开始关心社会,渴望了解生活,积累人生经验,也需要得到启发帮助。优秀的儿童诗歌作品,总是从某一方面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不同的诗歌往往反映了多样化的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同时也形象地告诉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生活,怎样面对生活,怎样创造生活。可以说,诗歌是社会人生的浓缩,正可以成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多读多创作这类作品,能够培养他们认识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如,《诗经》就是一部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陶渊明诗中的率性自然,李白诗中的浪漫情怀,杜甫诗中的家国兴亡之叹等等,都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当时社会,体会古代生活和生存状态的审美范本。而王海(奉贤籍农民诗人)他所创作的诗歌有很大部分都是描写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以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学生通过儿童诗歌创作实践,抒发自己的情感,从写诗中了解社会,热爱生活,健全人格,学会做人。 &&&&4、促进语言积累(特别是名言警句),开发语言能力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语言学习,重要的不在于学了多少语言学的名词术语,更重要的是学习怎样运用语言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习遣词造句、成功的语法修辞范例,以及准确、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方式。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学到规范而优美的文学语言。诗歌语言,是文学作品中语言是最为精练的,好的诗歌都是用经过锤炼的艺术语言写成的,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好的材料。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僧敲月下门&、&微风燕子斜&、&窗含西岭千秋雪&、&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春江水暖鸭先知&、&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等,其中加点的字都是很值得揣摩的。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作品,语言风格、语言艺术也各不相同。或优美婉丽,或放纵恣肆,或雍容典雅,或朴素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渊薮。学生多读诗歌,对于他们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都有模仿、借鉴的作用。&&&&&&&&&&&&&&&&&&&&&&&&&&&&&&&&&&&&&&&&&&&&&&&&&&&&&&&&&&&&&&&&&&&&&&&&&&&&&&&&&&&&&&&&&&&&&&&&&&&&&&&&& 四、实践成效。 (一)形成校园文化的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特色。 学校从2000年成立&小荷诗社&&开展小学儿童诗歌创作教学以来,很快就掀起了一股学诗、诵诗、写诗热潮。这股热潮以其特有的魅力迅速蔓延,由学校扩展到家庭,由家庭扩展到社会。学校橱窗内设立了《小荷诗社作品展》中常常看到学生创作的诗篇,校园中时常听到了同学们银铃般清脆动人的诗文诵读声,孩子们在诗的文化氛围中生活着。他们爱学诗、爱诵诗、爱写诗。多次参加奉贤区王海诗歌普及中心举办的诗歌比赛,屠丽莉获奉浦杯三等奖,王晴波获金叶杯三等奖,于婷获抗非典诗歌大奖赛优秀奖。《诗芽》报创刊以来,每期上都有我校小荷诗社的优秀作品发表,被发表过作品的小诗人就有八位(屠丽莉、王中霞、瞿雨薇、丁倩文、季梦菲、祁锦媛、王晴波、费怡磊)。2002年7月,成功举办了&七月的阳光&赛诗会,有254首作品参赛,上海东方城乡报记者、奉贤电视台记者、奉贤区王海诗歌普及中心王海参加了这次盛会。奉贤电视台摄制了《孩子不拒绝童谣》的专题节目,在区台播放,上海东方城乡报也作了专题报道。 (二)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 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育人应以德为本。把儿童诗歌创作教学与学校德育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好的课题,学诗、写诗、诵诗可以修身养性,理智和诗情的融合会塑造出有教养的人。&诗品&提高了学生做人的&人品&,诗可以活跃身心,磨砺意志品质,更使学生悟出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我校德育工作中,许多班主任有意无意的用上的诗歌,诗歌成了少先队主题活动、日常行规教育的载体,也成了班主任写学生学习评语的工具。 (三)培养了学生爱诗、诵诗、写诗的个性爱好特长。 儿童诗歌创作教学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培养和发展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涌现出了一大批诗歌爱好者和一茬又一茬的小诗人。奉贤电视台记者采访我们的小诗人时,余瑾同学说:&读诗,让我们受益匪浅。每当诵读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诗句,他们那大义凛然的形象就会出现在眼前,我心底也会有一种激情油然而生&&我要做个有骨气的中国人;每当读着&劝君莫借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等诗句,我便感到有一种光阴短暂的感觉,就想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写诗,让我提高了观察、思考能力,使我更加关心社会、更加喜欢看电视新闻;写诗,让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拟人、夸张、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同时也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 五、几点思考。 从我们实施小学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实践来看,儿童诗歌创作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紧密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视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加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加强不同年龄段教学的研究,从而提高小学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整体效益。同时,要少搞全校性的活动。形式化的东西只能偶尔为之,因为它总是形式大于内容,劳民伤财,搞得大家都很累,其结果往往虎头蛇尾。读诗、写诗应该是快乐的事,而且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不要搞成任务和负担。语文教师要身体力行地提倡读诗、写诗,并营造氛围。在课堂上要有机地引用诗词警句,学生觉得神奇而生羡慕之心,就会去模仿,在作文里、说话中也会引用诗句,增加文采&腹有诗书气自华&,到了这样境界,你要学生不爱诗不读诗也不可能了。 小学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先学&做人&、后学写诗,人品好了,诗品才会好。诗歌教学要着力于点评、朗读、背诵,少做无谓的分析。点评,是有选择地讲一下炼字炼句的精妙,体验诗境、诗情、诗意,重在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感悟&做人&的道理,熟读成诵,重在积累。如能这样,可以期望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潜移默化,陶冶性情。 从小学儿童诗歌创作教学的需要来看,急需提高教师的整体艺术修养(包括诗歌)和综合素质水平。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自己都不懂诗歌,怎么去教学生懂诗歌?如果自己的诗歌观念过于狭窄和封闭,就有可能会误人子弟。从目前的情况看,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中有不少人是不太懂诗歌的。因此,要加强教师培训,引导、鼓励教师多读一些诗歌作品,增加感性认识。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好的诗歌选本和诗歌鉴赏辞典来读,增进对诗歌语言的感受能力、鉴别能力和审美能力。其次,多读一些诗歌理论,增加理性认识。可以找一些介绍诗词格律、技巧、手法的书来读,尤其要看一点西方现代诗学、美学和文学批评方法的书,懂得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诗歌作品。第三,扩大知识面,热爱新生活。诗歌是人写出来的,对诗歌有感受,首先要对生活有感受。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是绝对不会热爱诗歌的,也不会理解诗歌的精细微妙之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新事物、新学科、新观念、新词语&&不断涌现,互联网和现代传媒使学生大量接受新信息成为可能。加上学生年轻,接受新事物很快,现在学生懂的东西不一定比老师少。所以,老师要指导学生读诗和写诗,一定要热爱生活,紧跟时代,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我们不能要求每个语文老师都能写诗,但至少要懂诗,并能把自己所接受和理解的传达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诗歌教学的质量。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四青年节诗歌朗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