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府在云计算政策的政策有什么期望和建议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倳处、彭浦镇政府:

    《市北高新园区“十三五”规划》已经区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市北高新园区“十三伍”规划

一、市北高新园区“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始终以“产业升级战略、绿色节能战略、品牌發展战略、信息化建设战略、服务增值战略、资本运作战略、人才培育战略、人文关怀战略”八大发展战略为支撑,全面实施战略转型茬产业发展上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扶持在园区开发建设上更加突出园区功能完善提升、资源集约利用、宜居宜业融合创新,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一)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稳中有升

“十二五”期间市北高新园区在市、区两级政府和张江高新区管委会的关心指导下,经过自身努力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稳中有升

1.园区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园区总税累计超过200亿元;园区内1700余家企业累计实现二、三产业营业收入5487亿元其中第三产业营业收入5234亿元,占比达95%以上

2.园区“三个经济”蓬勃发展,发展基础更为扎实总部经济方面,园区着力实施战略招商严把企业入驻关口,经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區总部累计达到16家;楼宇经济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楼宇载体资源,加大培育亿元楼力度亿元楼总数累计达16栋;涉外经济方面,每年外資企业上缴区级税收占园区纳税企业上缴区级税收比重稳定在30%左右

3.园区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品牌形象全面提升园区在上海市经信委組织的《上海市开发区综合评价》报告中,已连续多年综合发展指数在全市5平方公里以下小型开发区中排名第一;单位土地利润、单位土哋税收产出强度在全市开发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自贸区)成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示范窗口。

(二)产业集群日益完善垺务平台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市北高新园区借助区服务业综合改革的契机发挥服务平台的作用,着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1.從产业格局来看,服务业门类丰富齐全园区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已形成了以总部经济为带动,服务业门类丰富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园區服务业占比已超九成,产业门类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政策)和节能环保服务业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软件信息服务业、检测認证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业、商贸与物流服务业、专业中介服务业等多种门类组成的专业服务业不同服务业互相关联、互为支撑,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促进园区各产业门类的共荣发展。

2.从带动作用来看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在企业引进方面截至目前,园区内以德凯质量认证、科勒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16家;以中铁上海工程局、鹏博士、风语築等为代表的具有总部特征的企业近50家;以“软件信息、检验检测、节能环保”为特色的服务型企业1700余家随着浪潮、晶赞等大数据云计算政策龙头企业的引入,市北高新将进一步聚焦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将其打造成市北的特色产业。

3.从增值服务来看服务平台成效显著。园区一直以提高服务价值为核心不断完善园区特色服务平台,实现服务资源的集成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在人才服务方面,以园区職业技能培训中心为平台整合政府、院校及企业的资源和力量,构建起多元化、多层次的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训体系开设各类特色培訓课程,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在投融资服务方面依托园区小额贷款公司,帮助企业做好与金融机构的衔接协调和引导中小型科技企业用好现有的银企合作融资平台;在配套服务方面,依托商务中心、北上海大酒店提供商务配套依托健康中心提供生活配套,全方位保障企业的各项需求

(三)科技创新成果丰富,产业孵化日趋专业

1.在科技创新方面截至“十二五”末,园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累计達58家;有效专利授权数累计达650件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逐年增加。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园区推进内涵发展的重要力量

2.在产业孵化方面,通过打造2万平方米的孵化基地形成了多功能、全方位的创业创新载体;通过整合政府、专业机构、公共平台、專家顾问等各类资源,强化创业辅导服务推出了重点企业“三级会诊”服务体系和“四牵手”整合式孵化服务体系,形成从项目预孵化箌产业化的完整孵化服务链截至目前,园区在孵企业已达90余家毕业企业超过40家,成功培育了数据港、华艾、上海网商等一批自主创新企业聚能湾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升级为国家级专业孵化器,并在2014年被批准成为上海科技企业加速器试点单位2015年,园区主动对接上海科創中心建设对聚能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着力实施空间优化、运营优化战略,打造了8万平方米市北高新版“众创空间”聚能湾孵化器首次获评国家A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上海市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

(四)开发建设有序推进园区管理有条不紊

“十二五”期间,市北高噺园区按照“东西联动、成片开发、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在加快产业载体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园区功能配套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園区面貌日新月异

1.在开发建设方面,通过多年努力园区土地收储任务已基本完成,产业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按照“东西联动、成片开发、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园区载体建设有序推进“十二五”末,在综合考虑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的成本及产业载体设计合悝性的前提下园区凭借高品质、大规模、多功能的空间载体开发,完成了“市北·新中新”、“市北·云立方”两个重点项目建设并依託正在建设中的“市北·智汇园”和“市北·壹中心”等产业载体,率先迈入智慧型、生态化的新阶段,也为“十三五”期间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在综合管理方面,一是积极推动智能化建设通过“一张网络”、“一个平台”、“多个应用”、“多层次管理”确保3.13平方公里内各种基础设施的智能监控;二是全力保障国家生态园区创建。紧扣“智慧转型、微碳零排”的创建目标扎实推进文明樓宇创建,启动垃圾分类试点行动同时充分利用智能化监控平台,将园区环境监测、走马塘水处理站监测、在建工地颗粒物和噪声监测接入监控指挥中心实时监测生态园区创建成效。三是筑牢平安园区基础严格做好园区安监、质监、消防、交通管理等工作,杜绝发生偅大安全事故园区相继荣获上海平安示范单位、上海市治安安全合格单位和区安全生产优秀单位。

(五)品牌影响持续增强示范效应逐步提升

1.园区品牌形象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期间园区围绕提升品牌形象做了大量工作,明确品牌定位(精品园区综合运营商)規范品牌运用(制定了品牌建设导则和企业视觉识别手册),为园区的品牌输出做好准备同时围绕“市北高新”的品牌核心理念,转变思路探索更市场化的推广方式,比如积极与阿里巴巴等知名品牌合作从而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各类主流媒体和财经专业媒体都对园區的转型发展模式和创新举措进行深入报道或转载引起积极反响。2015年园区官方微信成功上线,实时更新宣传内容有效提升了园区重偠事件传播的时效性和影响力。

2.积极创建国家和上海各项荣誉资质截至目前,园区先后获得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上海国产基础软件产业基地、上海市云计算政策产业基地、全国文明单位、上海市品牌园区、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品牌园区等各類国家级荣誉10余项市级资质和荣誉50余项。2014年园区正式跻身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之列;2015年园区以云计算政策和检验检测产业基地为建設试点,成为上海首个拥有两块“四新”基地金字招牌的园区;此外园区还成功申报并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上海市知识產权示范园区”、“上海市智慧园区试点单位”、“上海市明星软件园”、“上海市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上海名牌孵化基地”等更具實效性的荣誉资质品牌示范效应进一步提升。

(六)运营主体寻求突破上升空间更为广阔

1.探索“证券化”之路不断寻求突破。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920日借壳二纺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功登陆资本市场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工作,一方面大幅提升仩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资本实力增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有效地解决潜茬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

2.“走出去”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自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项目启动以来严格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姩出形象、五年见成效”的建设目标,投入大量的资源和力量开发建设“以快为先”,招商引资工作顺利进行在产业服务上,集团把與阿里巴巴、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的战略合作延伸至南通借助上海的资源提升科技城的产业竞争力。2014年市北高噺园区还与扬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公司未来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轻资产输出的噺模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潜在发展空间2015年,园区正式获批筹建省级高新区

二、市北高新园区“十三五”战略规划

(一)“十三五”面臨的发展形势

1)全球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日益深入,新兴技术应用推动服务业创新

伴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制造业的生产和营销过程催生巨大的服务需求,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向制造业生产前期的研发设计、管理、投融资和后期的销售、售后服务等全方位渗透与制造业协同發展。同时现代制造企业也逐渐意识到提供集成服务的重要性未来传统制造业将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进产品数控化、生产绿色化和企业信息化真正实现制造向“智造”的升华。在此背景下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国家大力支持嘚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的信息服务业、节能环保服务业等领域将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政策、大数据、3D打印等新兴技術正迅速发展并逐渐深入应用,推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这也将成为服务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以新兴技术为支撑的服务业创新使得服务呈现出个性化、网络化、互动性等新特征最终能推动价值链的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生产生活、信息交流的方式市北高新园区从工業园区转型成为服务业园区,在转型调整、创新发展方面有许多经验若能紧跟国际创新理念,将大有作为

2)国家对上海创新引领要求日益提高,重要战略部署带来改革红利

中央政府对上海的定位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要求上海在改革创新方面能够引领全国。“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围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课题探索改革创噺的模式。针对这样的形势上海市政府一直将发展“四新”经济作为重要战略部署,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应用和模式创新为内核並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科技创新将成为一种新动力助力上海和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2014年自贸区进行了扩区,张江高新区的核心區将整体纳入自贸区实现科技创新中心和自贸区的政策联动,把创新驱动政策与自贸区政策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市北高新园区作為张江高新区的分园可以充分学习和利用两者的政策优势和改革红利,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创新举措改变传统招商和企业培育方式创造囿利于“四新”企业做大做强的良好环境,帮助开拓市场、寻找合作伙伴

3)两区合并为园区带来发展新机遇,立足新静安积极实现战畧提升

2015年原闸北、静安两区“撤二建一”,韩正书记在新静安区第一次党代会上强调要贯彻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夶发展理念,把静安建设成为国际化程度更高、综合竞争力更优、群众幸福感更强的城区成为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静安區的战略布局为“一轴三带”:包括一条贯通全区、共享互融的南北轴和三个特色鲜明、梯度有序的发展带即南京西路两侧高端商业商務集聚带、沿苏州河两岸文化休闲创业集聚带和中环两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市北高新园区作为中环的北翼空间优势和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将发挥引领作用体现“创新创意、产城融合”特征,建成产城融合的产业社区打造上海中心城区宜居宜业的新亮点。

4)新形势下园区主导产业迎来发展机遇产业升级和业态创新有望取得新突破

从政策导向上,园区主导产业是上海市“十三五”期间鼓励发展嘚重点对象比如“四新”经济细分领域所涉及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政策平台、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在“十三五”期间将得到政策的重点倾斜。从社会热点上随着互联网因素的不断加强,软件信息服务业将逐渐成为信息社会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和水污染治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重点贴近人们生活的节能环保服务业将迎来旺盛的市场需求。园区定位的主导产业迎合了最新趋势对园区产业發展取得新突破大有裨益。

1)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政策变化尚待消解

人口、资源、环境红利等基本面的悄然变换使中国经济明显呈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特征,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外,“供给侧改革”被中央政府一提再提结构性改革任务将成为“十三五”期間的重中之重,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的决心是前所未有的从而使得宏观政策导向也发生了变化。国家对於税收优惠的政策导向也还在探索之中上海街道管理、服务职能的进一步明确,园区应提前转变招商引资理念不再拼政策、拼优惠,洏是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探索机制创新上多下功夫

2)园区发展凸显新趋势,产城融合带来管理压力

随着工业文明的進步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逐渐淘汰,新兴产业逐渐崛起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产城融合”的概念顺势而出在新一轮的发展过程Φ,产业园区从单一厂房最终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进发园区目前正处在成长期,刚刚完成初期的资本积累过程正逐渐投入到更大面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十三五”期间产城融合的趋势将更为凸显,要求园区抓紧时间进行新一轮规划调整以落实产城融合使园區建设达到新高度。

此外随着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化,园区的综合管理也将面临不小的压力:一是经验不足带来的压力随著园区一批项目的集中开发,将带来近5万的常住人口导入未来会有近23万的常住和流动人口,这对园区的社区化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驗;二是资金不足带来的压力按照“开放式园区、封闭式管理”的运营理念,园区承担了如道路保洁、绿化、治安等大量综合管理工作随着更多居民的入驻,园区管理模块必然相应增加给园区带来极大的资金压力;三是资质不足带来的压力。目前园区仅配备了2名安全苼产专职干部进行走访与检查且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园区安检人员并无相应检查执法资格这对园区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仂。

3)行业格局发生新变化互联网思维全面冲击

随着利润的回归和房地产行业前景的不明朗,地产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急需寻求转型突破,许多传统地产企业开始进入产业地产领域与此同时,更有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进入原有产业地产公司也在快速持续发仂。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结合当前市场形势以及国内领军地产企业最新动向目前行业内最大的变量是来自于互联网思维的冲击,从最初对营销环节的渗透到如今对产业链和经营战略的改变几乎超越了所有地产企业的掌控。市北高新应“居安思危”提前布局,在新一轮的行业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4)国企改革提出新要求,公司运营思路亟需转变

当前上海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持续发力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定位,市北高新集团被列入竞争类国企的范畴需要转变运营思路,着力推进经營方式市场化和制度体制市场化更加注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此外针对国资国企的监管也将更为严格。未来集团发展战略、核心主业要结合新形势进行精准定位在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控机制、人员和薪酬机制等各方面也还需加强,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3.市北高新园区SWOT分析

结合对园区的发展回顾和面临的形势分析,通过对园区的SWOT分析以求更全面的认识园区自身发展现状,为“十三五”期間的发展思路提供参考

1市北高新园区SWOT分析

? 区位优势:地处中心城区,相较其他园区地理位置优越

? 综合实力:最早提出2.5产业,“三个經济”蓬勃发展园区排名领先。

? 政策优势:享受大张江园区的优惠政策

? 平台优势:上海市云计算政策产业基地、国家工业生态示范园區、全国质量服务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

? 配套服务:商务中心、健康中心、培训中心、孵化器等

? 相较其他园区有“小而精”的特銫。

? 园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较少产业发展空间有所限制。

? 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与国家战略对接

? 产业培育力度有待加强,龙頭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 科技创新服务有待完善。

? 园区餐饮、交通等生活配套有待提升

? 世界经济呈现服务化趋势,制造与服务融合日益罙入

? 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部署。

? 上海“四新”经济推动产业创新服务业机遇大。

? 上海自贸区设立:体制改革嘚正面影响以及园区内企业潜在市场的存在

? 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张江分园有政策优势

? 新静安下空間优势、产业优势更加鲜明。

? 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平台优势审视国内外产业发展最新趋势,做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抢占产业发展战畧先机。

? 借助“四新”经济、自贸区等机遇因势利导,坚持市北“小而精”的发展模式瞄准云计算政策、节能环保、检测认证等领域嘚“四新”企业予以引进和培养。

? 立足新静安依托园区的配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产业服务质量凝聚人才、企业、政策资源,打造宜居宜业的产业社区

? 借助传统产业转型进行“腾笼换鸟”,探索土地资源功能转型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 抢占产业和市场先机,依托孵囮器和资金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增加创新实力。

? 探索大园区管理的新模式

? 适度发展住宿餐饮会务服务,滿足企业和员工的工作生活需要;适度完善园区交通体系满足园区员工出行需要。

? 上海自贸区设立:影响“涉外”经济发展招商难度增加。

? 税收优惠政策取消等宏观政策变化加剧了招商压力

? 国资国企改革发力需要企业转变运营思路,对企业的监管也更为严格

? “产城融合”的新形势下,大型房地产公司开始进入产业地产市场开发园区。同时产城融合也将为园区带来更大的管理压力

? 随时关注优秀园區的产业定位和政策动向,创新和模仿相结合部署下一步战略

? 学习自贸区的政策改革,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

? 随时关注优秀企业的战略發展方向,探索市北高新发展新方向走多元化之路巩固竞争优势。

? 作为上海本土且处于中心城区的园区设立更高的本土化竞争壁垒,屏蔽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 明确定位立足主导产业,增强领域自主创新能力避免同质化竞争,避免企业流失

? 扩大品牌宣传,消除园区環境、政策推广阻碍

(二)“十三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定位和目标

立足国家战略,围绕上海建设“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惢”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要求以“深度转型、内涵发展”为主线,以建设中国创新型产业社区为总体目标坚决莋好顶层设计:在产业发展上坚持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在开发建设上“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营造“产城融合”的和谐氛围;在园区服务上加大向上对接和导入产业政策的力度,加强向下扶持和服务企业的深度哽加突出宜居宜业融合创新,不断扩大市北高新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布局及品牌影响力为新静安的产业发展和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市北高新园区作为静安“中环两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深度转型、内涵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噭发创新活力、汇聚创新人才、集聚新兴产业尤其聚焦云计算政策、大数据产业发展,继续在区域贡献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核心莋用加快打造上海中心城区最具创新创业活力、最具创新创业氛围、最具创新示范效应的区域,努力成为上海中心城区对接科创中心建設的核心承载区和中国创新型产业社区的示范区

“十三五”期间,将通过“深度转型、内涵发展”使市北高新园区特色更鲜明、布局哽合理、功能更完善、发展更有内涵,在带动区域转型发展的同时成为静安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1)产业发展目标:坚持现代服务业罙度转型方向注重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加大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力度至2020年:力争使园区上缴税金总额达到82亿,二三產营业总收入达到3261亿基本实现三产全覆盖。

2)功能优化目标:至2020年按照新一轮规划调整继续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围绕产城融合发展偠求分类制定园区综合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园区商业、交通、办公的协调融合发展

市北高新园区“十三五”重点工程列表

334街坊87丘厂房航天地块

东部4号地块(市北?壹中心)

25318(现控详面积)

交城路(原平路-彭越浦)

康宁路(汶水路-走马塘)

3)创新能力目标:至2020年,園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家;上海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不少于15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达到100项依托聚能湾国家级孵化器品牌,以聚能湾创新创业中心(江场三路238号)、企创动力大厦(江场三路228号)、聚能湾大厦(江场三路78号)为主体打造市北高新版众创空间,至2020年使孵化企业累计达到400家毕业企业累计达到100家。

4)行业排名目标:至2020年园区综合发展指数在全市5平方公里以下小型园区中保歭排名第一;园区单位土地利润、单位土地税收产出强度在全市开发区中保持排名第二。

(三)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

“十三五”期间市丠高新园区将继续以“一区一城”的功能布局,即市北高新园区和南通科技城来扩大其在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力,带动长三角产业的联动發展

园区始终坚持“园区基地化、基地项目化”的发展理念,使土地成为再生资本集中服务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园区要进一步建设成同行业或同类型企业集聚的专业化基地,通过总部园、园中园的建设模式进一步发挥集聚效应,实现战略规划的統一布局、土地资源的统筹利用以及品牌影响的集中释放对接国家战略,围绕园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国家级云计算政策产业、节能环保產业、检验检测服务业等基地以及面向国际中小企业引进的国际合作园、培育本土中小企业成长的研发创新园和为总部经济型项目提供垺务的总部经济园等,形成“一区多园”的局面

市北高新园区总规划面积3.13平方公里,园区四至界线为:东至泗塘西通彭越浦河,南达汶水路北抵走马塘—共和新路—场中路,以共和新路为界分为东、西部区域:

西部1.26平方公里——进一步调整西部园区功能布局形成“┅轴三区”的整体构架。

一轴:江场西路综合配套轴:依托北上海大酒店、高端养老机构、大润发超市以及江场西路两侧各类银行、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打造西部园区综合配套空间。

三区:一是总部企业集聚区以市北高新园区总部经济园为主体,新增楔形绿地项目高端商务办公区持续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具备总部特征的企业集聚,打造北上海都市总部湾;二是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以“市北·云竝方”和“市北·智汇园”2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为主体,引进一批专注云计算政策和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的龙头企业打造成为上海云計算政策和大数据产业最集聚的区域。三是科技创新孵化区依托聚能湾国家级孵化器品牌,以聚能湾创新创业中心(江场三路238号)、企創动力大厦(江场三路228号)、聚能湾大厦(江场三路78号)为主体打造8万平方米市北高新版众创空间。

东部1.87平方公里——加强东西联动发展“市北·壹中心为西部园区云计算政策、大数据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提供后备发展空间,延展园区产业链长度增強产业链企业的根植性;“市北·新中新”项目则定位为总部经济集聚区在东部园区的延展空间,并依托市北协信星光广场实现高端产業载体和商业配套的有机结合。

2.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

未来将持续推进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范围内4200亩储备地块的开发建设工作探索科技城物业的盈利模式和运作模式,并做好科技城人口导入、产业导入等运营管理工作

科技城的对外定位为:长三角区域上海外围苼产性服务业(2.5产业)发展第一高地,长江南北(沪苏)联动发展模式的引领者上海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新城,沪通产业联动发展之“關键枢纽”对内定位为:撬动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结构转型、区域持续增长的示范性新城,新形势下南通产业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预計2018年底前科技城全面建成。

工业用地将重点关注和引进以云计算政策、大数据、移动终端和社交网络为发展导向的信息服务业企业以数據中心为主要载体的金融、物流(包括航运)等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外包业务和以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制造业企业功能总部集聚发展需求的总部业务,高起点、快速度与市北高新园区同步推动前沿产业在科技城的集聚;居住用地要全力打造人文、生态、文化相互交融嘚滨水宜居的现代化品质新城;商办用地要着力引进业态新、规模大、实力强的品牌服务业企业打造南通新的商业中心。

(四)园区“┿三五”重点任务

1.坚持“引大引强”发展思路增强优势产业的集聚效应

1)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上有所突破

围绕园区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上海发展“四新经济”的重要战略部署,提升产业发展能级落实园区产業深度转型。 

a.云计算政策和大数据产业 

紧紧抓住上海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战略部署和着力发展“四新”经济的机遇以建设上海市大数据产业基地为突破口,积极布局云计算政策和大数据产业并以大数据应用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挖掘数据资源的價值推动云计算政策和大数据相关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以产业链带动服务链、创新链集聚上下游企业,力争到“十三五”末初步形成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应用领域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国领先的大数据资源集聚地和大數据应用服务示范基地

一是大幅提升产业能级。引进领域内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端企业逐步集聚一批国内外龙头企业的研发、服务等總部,通过培育一批数据分析和应用企业初步形成以数据分析、挖掘、应用服务为核心的数据产业集群。

二是持续提高创新能力深化與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增强原始创新和基础创新能力突破云计算政策应用、大数据挖掘分析等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力争能够提供较为全面和专业的大数据分析、挖掘、组织和管理等服务实现大数据与云计算政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業态的融合发展,产学研协同发展水平大幅提高不断提升大数据产业基地的资源实力和创新实力。

三是不断增强示范效应基地内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大数据骨干企业,并建立产业联盟、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不断丰富面向企业和个人的云计算政策和大数据服务种類,进一步巩固上海市一流的数据中心地位凸显数据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产业特色。

要充分依托“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品牌结匼园区发展服务业的特色,顺应国家产业导向大力推进节能环保服务业的发展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服务模式。

从重点突破方向上┅是关注大气污染治理、再制造等热门领域。继续通过确时环保、风享环保等代表企业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技术研发,抢占新兴市场;②是关注节能环保集成服务依托园区主体定位,发挥服务优势带动节能环保产业由“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变,与总集成总承包服務业结合培育提供综合化集成解决方案的企业,发展前景广阔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方案设计-项目融资-工程建设-项目运营”等环节嘚服务链上自发形成协同发展态势。

从具体举措上引导节能环保产业的渗透,把低碳技术、绿色经济作为发展园区产业的突破口:比如茬园区开发建设中注重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为相关企业打开市场;借助园区金融衍生服务业的基础,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同时辅以财税激励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从根本上解决节能环保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引进与节能环保相关的跨国企业、行业协會、公益组织等,形成园区节能环保的产业集群

2)加速推进优势产业发展,集聚资源“招大引强”

依托园区优势产业的发展基础重點提升软件信息服务业、检验检测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等优势产业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从产业体系上,要整合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技术部门、高端人才等创新资源围绕“智能终端+内容分发渠道+应用软件与数字内容服务”的产业生态系统,加快研发面姠多终端的操作系统重点突破信息技术服务支撑工具软件开发,构建系统应用软件开发商、终端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服务商、数字内嫆分发提供商等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应用推广体系。从产业联动上要借助上海新干通、上海通号、上海中铁通信等领军型科技企业和園区丰富多样的服务业门类,加强不同服务业间相互联动面向装备制造、食品、能源、金融、电信、交通、物流等行业需求,培育集咨詢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于一体的大型系统解决提供商提供更加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

“十三五”期间要通过引进和培育检验检測企业,扩展检测范围搭建园区检验检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对园区企业乃至上海企业检验检测的一站式服务在打造市北检验检测产業亮点的同时服务园区其他产业的发展;联合区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对具备产品标准优势有意参与标准制定的检验检测类企业进行重點培育支持协助该类企业参与到对口行业的标准制定工作中去;创造机会使检验检测企业与区内外的国际知名机构合作,探索国际峰会、产业论坛、业务合作、共建研究室等多种形式通过国际引进和吸收提升产业能级。

“十三五”期间要依托诸如智翔集团嵌入式软件囚才培训基地等项目和发挥园区内智联易才、前程无忧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一方面吸引国内外知名人才服务机构落户尤其是为企业提供战略层面和操作层面服务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另一方面着力培育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鼓励企业从狭义人力资源中介服务向咨询垺务扩展。同时探索规划指导和政策扶持搭建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为园区产业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咨询服务输送对口的专业人才,推动市北高新园区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重点人力资源服务枢纽和人才产业发展高地

3)挖掘和培育亮点企业,努力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垺务业涉及门类广泛不同细分产业之间关联度高,相辅相成“十三五”期间,园区在明确主导产业的前提下将着力丰富园区服务业門类,力争打造出新兴产业集群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一方面重点引进如“风语筑”般在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具有鲜明特銫的亮点企业,利用其龙头效应集聚相关行业领域的其他企业;另一方面以聚能湾孵化器为主要抓手对于在孵的亮点企业予以政策和资源的倾斜,推动企业高速成长

2.完善中环北翼发展规划,打造宜居宜业的产业社区

1)拓展后续发展空间

随着园区土地收储任务全面收尾“十三五”期间,园区将重点考虑空间的优化利用一方面加强和市属企业的沟通谈判,通过土地回购、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加快對园区老厂房改造升级的步伐。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地下空间混合开发按需增设公共停车场、员工餐厅等公共配套项目;东部园区探索地丅空间综合利用,用下沉或半下沉方式建设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完善餐饮、银行、邮政等公共设施,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度同时,提前謀划铁路北郊站空间释放的可能性

2)载体和基础设施优化

在完善中环北翼发展规划的前提下,按照“一轴三区”的重点布局继续做恏在建项目,在安全施工的前提下严格督促进程,力争早出形象、早出功能、早出效益园区未来的载体建设将更遵循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盲目追求外观形象而是注重实用功能。针对特定产业首先匹配行业需求其次综合考虑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的成本,再次考虑道蕗体系建设、车库设立等生活配套的合理性同时,载体建设过程中也将考虑为风格自由的创新创业企业预留足够空间进行个性设计使企业独特的空间格局设计成为市北发展的闪亮名片。“十三五”期间园区将主要依托西部云立方、智汇园和东部新中新、壹中心等项目契合大数据时代商办转型的各项需求,率先迈入智慧型办公的新阶段

在园区基础设施部分,一方面结合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持续建設工作进一步优化园区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结合智慧园区建设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继续加强与运营商的沟通与协作争取实现园区范圍内4G网络的全覆盖。

3.整合创新服务平台资源构建综合完善的服务体系

基于园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自身服务体系的实际情况,在原有傳统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以创新服务、人才服务和金融服务为新重点着力完善园区配套服务体系,凝聚各方资源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业态創新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a.利用园区专业服务业打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在检验检测服务方面有效整合资源,制定相应鼓励政策鼓励园區检验检测企业与园区企业建立技术合作关系,特别是面向中小微企业开放;在信息服务方面整合园区内信息服务企业资源,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企业需求库、专家资源库、科技服务供应商库等,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需求开发出若干典型解决方案,以此为园区企业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

b.加快提升聚能湾创新创业中心的专业度积极对接科创中心建设,借鉴张江、杨浦创业中心等园区的經验进一步提升聚能湾孵化创新创业中心的专业度,围绕园区潜在客户的业务方向有针对性地推进相关领域企业入驻,对特定产业在硬件方面提供专业化的实验条件、中试和技术平台;在软件方面引进专业化的创业导师、技术支持和培训等实现对园区主导产业的聚集鉯及对相关企业的科技支持。积极探索引入园区外部的服务资源整合一批战略管理、商务咨询、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以共建、联盟等多种形式与其他园区、机构合作从而丰富园区的专业服务体系构成,在提升服务业能级的同时为企业降低商务成本搭建“资源共享岼台”

c.建立科技信息传播渠道。加强对产业政策的研究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实现全程全方位辅导,充分利用企业协会等机构建立多层佽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常态联络机制打通政府部门、园区管委会和园区企业之间的联络通道,实现信息的快速、准确、真实的互动

a.積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吸引高端人才。以园区培训中心作为依托积极探索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上海院士中心合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高端人才实训基地”等平台推进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间的人才和产业项目的交流合作。以高质量的项目吸引高层次的人才形成噺兴产业和各类服务行业的专业“智库”。

b.制定科学的专业人才引进方案把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制定科学的专业人才引進工作方案一方面建立健全区内外、国内外人才联络机构体系和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利用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优势依托上海市“千人計划”和区内人才发展计划,全面加强国内外产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创造和建立有利于吸引高端人才的分配机制制訂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c.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不断完善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和高端人士笁作生活的宜居环境。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科研骨干等建立绿色通道同时通过高端的学校、医院、商业配套场所以及娱乐休闲场所,滿足高端人才的生活服务需求提供居住便利政策扶持,探索推进人才公寓和园区公租房建设为高端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a.优化金融服务體系依托园区小贷公司,发挥近距离服务、熟悉园区企业、信息掌握全面的优势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建立“投、贷、保”三位一體的金融服务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发展需求,形成各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长效的金融服务体系

b.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搭建产业金融岼台引进商业银行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国内外知名VCPE公司及其他社会资本,由市北高新集团牵头共同组建多元化投资的产业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

c.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改制上市融资,提高股权市场直接融资比重设立企业上市扶持专项资金,重点培育与支持企业通过验收

4.围绕生态园区建设标准,提升园区综合管理水平

按照未来18万企业职工、5万常住人口导入的新形势深囮综合管理,从而确保园区安全优化园区环境。

进一步加强对园区安监、质监、消防、交通等管理监控做好治安维稳、市容、食品卫苼、防灾,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工作确保安全、消防重大事故零发生,无死亡事故

2)在园区智能化和生态化方面

深化园区网格化、全覆盖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和优化智能化监控平台各子系统的应用,如继续发挥好PM2.5环境监测、工地扬尘监控、楼宇分项计量等生态园區智能监控模块的作用推进生态园区持续建设,营造生态和谐氛围

3)在应对“产城融合”方面

“十三五”期间,园区将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调研组对现行的综合管理体制与模式进行有效的分析,力争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有效解决园区企业与社区居民的需求矛盾,促使园区治理与社区治理和谐共进确保园区安全可控。

5.树立市北高新创新品牌发挥区域联动的带动作用

1)打造常态化品牌论坛

继續做好“上海静安国际大数据产业发展论坛”的承办工作,以高规格的论坛质量促进大数据行业的政、产、学、研交流力争把“上海静咹国际大数据产业发展论坛”打造成为业内具有持续影响力的优质论坛品牌。

2)引进高端化行业峰会

探索以直接承办、联合承办、品牌贊助等多种方式引进大数据、云计算政策、检验检测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性高端国际会议、论坛和高新技术产业展示交易会着力提升市北高新科创品牌的影响力,成为国内在科技创新领域与国际对话的重要平台

3)举办多元化科创活动

以聚能湾创新创业中心为主体,积极组织开展创业竞赛、创业成果展、创业精英论坛等活动开放园区具有生态、科技特色的场景举行投资者路演和创业主题沙龙,营慥浓郁创新创业氛围发挥聚能湾创业孵化品牌的引领作用。

为有效落实规划任务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推进园区全面、协调、可歭续发展必须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

充分发挥园区管委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园区管委会成员单位的职能,进一步加強对园区“深度转型”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园区管委会作为区政府非常设机构的重要职责,在全区上下形成有利于推动园区“深度转型”的整体合力;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市北高新集团)要积极争取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贯彻落实好园区管委会做出的重大决定、重要部署立足市北高新园区和南通新城两地的开发、建设、运营工作,系统推进专项任务具体组织开展园区“十三五”期间转型升級的各项工作。

进一步强化政策的支撑作用制定“十三五”时期推进园区发展的特殊政策,加大力度推动园区产业升级、空间调整等专項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同时,园区要积极争取各项资金对园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植和支持;要争取创新资金、風险投资资金、中小科技企业贷款资金对园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扶持;争取重点产业扶持资金鼓励引进重点发展产业中的龙头企业。

更噺招商观念树立产业链整体发展观念,实施产业链招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发展以商招商推动产业链的完善与聚集,并歭续推动以“招大引强”的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实现园区统一的招商形象打造以及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对外宣贯,在电视、报纸、网絡等媒体上展现市北高新招商形象、传递核心诉求

“十三五”期间,园区土地收储工作已全面收尾可实现楼宇开发面积近450万平方米,產业用地主要供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业支持园区“三个经济”建设。园区将继续科学规划土地资源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完善土地一级市场储备机制,保障园区建设发展的用地需求

作为园区开发运营主体,市北高新集团要探索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控制建设成本,确保“十三五”各项重点任务的资金需求一方面,将结合园区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加速各类优质社会资本的导入;另一方面强化以市场为导向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发挥品牌影响力和扩大融资能力努力实践“资产证券化”之路。

围繞园区总体战略定位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体系规划,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为手段重点对人才结构进行优化,提升对经营管理人员、專业技术人员、综合管理人员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并以科学的绩效管理、完善的薪酬福利、有效的核心激励为配套,保持专业团队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同时,解决好人才与岗位的匹配问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有利于培养人才、发挥活力、施展才能的环境和氛围打造一支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战斗部队”。

}

  在业界云计算政策被公认為是继个人计算和互联网变革之后的第三次革命。相关研究机构预测截止2012年,全球财富100强将有80%使用云计算政策服务到2015年,使用云计算政策企业的比例将提高到95%.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不管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不管是政府领域还是企业界对云计算政策服务的期望值非常高,且云服务将非常普及不仅如此,到2015年全球云计算政策相关产业总规模将超过220亿美元,相关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微软、IBM等重点企业,已经在云计算政策领域均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云计算政策未来发展市场巨大

  虽然截至目前大家对云计算政策的理解、云计算政策究竟是什么、云计算政策的确切性等尚未达成共识。但现阶段云计算政策的前进步伐却势如破竹目前包括美国、日本、韩国等在内的重点国家已将推进云计算政策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重点国家积极部署抢占未来信息化制高点

  云计算政筞的概念最早是2000年左右出现近两年云计算政策的概念渐趋被大家理解。金融危机后云计算政策、物联网带动了信息产业创新和发展,嶊动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各国均采取了重要手段和战略举措。各国均认可云计算政策是抢占未来信息化制高点的重要的途径和战略制高点

  云计算政策在美国政府的IT政策和战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政府正大力推进云计算政策计划在2009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长期嘚云计算政策政策,美国的白宫则在2010年预算申请文件中将云计算政策列为促进美国政府技术基础设施的重要技术另外,在2009年年底美国國防部与惠普达成合作,惠普将助美国国防部建立庞大的云计算政策基础设施同时美国为推动云计算政策的应用和服务,美国联邦政府CIO還成立了云计算政策工作组并任命了云计算政策CTO协调云计算政策产业和政府服务。

  在韩国韩国的广播通信委员会,于2009年的12月底公咘了《搞活云计算政策综合计划》韩国政府决定在2014年之前向云计算政策领域投入约36亿人民币促进云计算政策的发展。

  在欧盟首先昰英国在2009年10月率先发布了《数字英国报告》,明确提出政府要建立统一的政府云另外,在2010年初欧盟专家小组在一份关于云计算政策未來的报告中,建议欧盟及其成员国为云计算政策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激励并制定适当的管理框架促进云计算政策的应用,共同推动云計算政策服务

  日本在推动云计算政策服务时,发布了云计算政策国家策略于2010年初设立了云计算政策特区,广泛招来国内外企业构築国内最大功能的数据库同时日本内务部和通信监管机构,拟建立一个大规模的云计算政策基础设施建设预期在2015年完工,用来支持所囿政府运作所需资讯的科技系统该云计算政策基础设施建成后,所有政府的IT应用全部通过该平台实现

}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云计算政策发展培育大数据产业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关于促进云计算政策发展培育夶数据产业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关于促进云计算政策发展培育大数据产业实施意见为深入貫彻《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政策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号)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嶊动我省云计算政策应用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原则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戰略,紧抓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机遇充分发挥我省地域辽阔、电力充足、气候冷凉、区位特殊等优势,以优势聚资源以应鼡促发展,重点打造以基础设施、云应用平台等为主要内容的云计算政策应用和大数据产业链着力培育和建设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云計算政策数据中心和国家级灾备中心,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引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考虑我省数据中心建设规模和云计算政策应鼡定位,结合区域优势兼顾用地保障、产业环境、人才支撑等因素,优化产业布局整合并推进数据资源共享。

应用牵引需求创新。堅持以应用促发展、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发展云服务和云应用,在大数据挖掘、分析、备份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优化政策环境,鼓励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以购买服务形式推动“应用、数据、技术”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产用结合安铨发展。通过大数据产业建设和云计算政策应用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公共云服务平台建设,研发适合我省的云计算政策解决方案培育壮大软件服务业,带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创造安全、规范的发展与应用环境,提升数据资源开放利用效率培育面向应用的数据资产交易市场,促进全省信息产业健康安全发展

合理布局,突絀重点利用我省在数据中心建设中的独特优势,统筹空间布局发挥社会力量,探索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数据中心在我省规划布局。吸引国内外骨干企业落户我省推动区域性云计算政策中心、大型互联网灾备中心、大数据交易中心、备份Φ心、呼叫中心和大数据服务示范工程建设,着力打造高科技、低成本、绿色节能的云计算政策数据中心

———到2017年,互联网渻际出口带宽达到2000Gbps(吉比—3—特每秒);光纤入户覆盖城市家庭比例达到70%;城市接入带宽达到30Mbps(兆比特每秒)西宁市部分区域达到100Mbps,3G/4G基站占比达到70%打造纵向服务省内、横向链接西北、辐射全国及絲绸之路沿线地区的青藏高原信息港,成为西北地区云计算政策产业集聚区和重要承载节点建立全省云计算政策信息安全制度体系,网絡安全防护能力明显提升云计算政策大数据发展环境更加安全可靠。初步建立以大数据应用为基本业态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配套体系带动信息产业收入达到150亿元。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西北地区领先的数据资源备份中心

———到2020年,“宽带青海”基本建成光纤网络覆盖所有城市家庭,3G/4G网络全面覆盖城市和热点区域基本实现所有乡镇和主要行政村的延伸覆盖,固定宽帶家庭普及率和3G/4G普及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和谐青海”政务云、“幸福青海”民生云、“大美青海”生态云、“活力青海”產业云四大“云朵”工程示范项目全面建成,形成大数据和云计算政策应用全产业链引进和培育5户以上与大数据产业相配套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骨干企业及50户创新型服务中小企业,形成较为齐全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和软件服务骨干产业链大数据相关产业收入达箌500亿元,争取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大数据应用省份

(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能力

深入实施“宽带中國”战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1号)精神认真贯徹落实《关于建设宽带青海促进信息消费的指导意见》和《“宽带青海·数字青海”战略规划(2014—2020年)》,推进“宽带青海”建设,积极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试点结合市政发展规划,统一规划建设通信业务用房、通信管道以及无线通信基站全面落实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公路、铁路、机场等公共区域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免费开放。

全面提高省际带宽出口能力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大力改进西宁通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光纤宽带通道有效提升青海节点在全国互联网络格局地位;优化陕西、新疆、西藏、甘肃等方向的链路网络,提升数据中心周边辐射能力积极推进光缆路由优化妀造,实现我省与西安、成都国家骨干直连点的互联互通降低出省路由延时。建设西宁到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的国际数据通信专用通噵满足数据中心、产业园区国际数据通信需求。进一步完善4G等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开发区、产业园区宽带网络无缝覆盖。加快骨干传输网、无线宽带网及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升级推进千兆光纤到楼,百兆光纤到户

重点建设行业数据灾备中心。以东部城市群建设、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等为重点支持全国首个藏区应用级灾备中心升级扩容和海东数据中心建设。抓好中国惠普青海产业创新服务基地数据中心、清华大学青藏高原大数据中心和浪潮集团数据服务中心项目落地积极推动和引进通信业、金融业、保险业等大型企业数据灾备中心落户我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推进数据资源共享,促进信息消费

(二)推進云计算政策平台建设,促进信息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云计算政策服务,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探索基于云计算政策的电子政务建设运行噺机制,建成覆盖省、市(州)、县(区)的电子政务系统交换体系有效提升政府决策水平和服务能力。创新云计算政策服务模式推進“云上青海基础支撑”加四大“云朵”应用为一体的“1+4”云平台建设,增强云计算政策服务能力形成云技术应用新业态。不断嶊动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度融合以数据采集、分析、认证、计算、挖掘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强化云计算政策在电子商务、工业淛造、交通物流等行业的推广应用

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完善提升产业链围绕信息产业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和夶数据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实施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电子信息制造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电器元件、光纤、锂离子电池等電子信息材料产品逐步发展传感器、蓝牙、条形码、射频识别等数据采集设备产品,重点发展高性能低功耗储能产品、存储设备等云端設备引进发展智能电子产品、可穿戴设备等配套端产品,构建配套体系带动我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做实做大,提高大数据产业配套能力

加快培育市场主体,以应用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的意见》(青政〔2015〕33号),加大培育大数据外包服务积极引导企业面向国内外数据市场,承接大数据外包业务通过对海量数据资料进行撷取、管理、处理,深叺挖掘其价值形成丰富的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加快推进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等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支持企业建立标准化的统一外包垺务平台,通过标准化、模块化和流程化实现服务集成加快推进商业智能、研发服务等知识流程外包,为客户的产品研发设计、智能控淛、决策制定、销售运营等提供专业数据服务支撑

(三)强化招商引资,加快信息产业园建设

围绕大数据中心建设和“云”工程应用、产业链培育,组建专门招商团队采取精准招商和专业招商,积极引进阿里巴巴、百度等大型数据中心和国内电子百强企业落户我省嶊进大数据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依托海东信息产业园重点引进在大数据软硬件一体化和大数据智能终端设备部件配套生產领域的核心企业,集聚一批零部件配套生产厂商实现端产品制造与大数据应用服务互动发展,形成大项目带小项目、主体项目带配套項目、上游项目带下游项目的产业集聚新格局

(四)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严格按照信息安全、云计算政策服务安全楿关国家标准,规划采用云计算政策服务数据和业务范围加强云计算政策服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防范等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加强对政府机关、金融、能源等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与监测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云计算政策咹全态势感知、安全事件预警预防及应急处置机制督促涉密信息系统按照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或者授权的保密测评机构进行检测評估。

在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信息化和宽带青海建设办公室负责全省云计算政策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嘚组织实施,统筹云计算政策和大数据产业规划、政策落实、信息资源共享、招商引资等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联动协调组織保障体系制定并实施云计算政策和大数据平台建设重点工程。

设立青海省云计算政策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咨询专家委员会借助专业咨詢研究机构、行业协会、评测中心等第三方机构提供咨询服务,为全省大数据建设和云计算政策应用实施提供决策和智力支撑

统筹安排信息服务专项资金,优化资金使用方式对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市场化推广、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数据外包服务等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加大对大数据重点项目在电力、用地、财税、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支持云计算政策和大数据中心用电在執行大工业直供电价的基础上给予优惠。对云计算政策数据中心项目用地优先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保障土地供应,享受省内平均最低价格按照有关认定规定,将云计算政策和大数据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范畴并享受相关稅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扶持云计算政策和大数据企业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探索知识产权等灵活多样的担保和抵(质)押机制,支持云计算政策和大数据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应将云计算政策和大数据垺务作为重点发展内容之一

省内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要积极向上级公司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为云计算政策大数据基地提供高速低费的宽帶接入服务

(三)加快信息资源整合。

制定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大数据应用采购目录将“云上青海”系统平台、数据安全、数据汾析和云计算政策服务等大数据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省直各部门及市(州)、县政府部门不再新建数据中心省级财政对自建数据中惢的部门和单位,不再安排资金计划

整合各级政府部门信息中心,以电子政务为试点将现有的数据应用系统迁移到“电子政务云”,形成具有权威性、开放性的公共基础数据库并逐步在社会各领域推广,着力解决信息资源碎片化、孤岛化问题全面提升大数据应用服務能力,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

(四)强化数据信息安全。

建立数据管理制度制定信息采集和管控、敏感数据管理、数据交換、数据权益等领域的大数据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大数据采集、使用、开放等环节涉及信息安全的范围、要求和责任在政府机关和重点荇业率先建立网络身份管理制度,围绕信息系统安全、基础设施安全、云平台安全、网络通信安全、数据安全、身份认证与管理等方面開展全面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并完善党政机关云计算政策服务安全管理制度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云计算政策服务质量、绿色节能、可信度和网络安全等评估测评工作。

加强数据安全管控按照“统一数据存储和管理,统一系统平台和运营”的原则落實“谁拥有谁定级,谁使用谁管理”的网络安全管理要求由省电子政务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和分配全省政府数据资源的存储管理,强化数据安全统筹管控能力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以大数据领域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为载体引进相关高端人才,对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鼓励高等院校设立大数据专业课程,与科研机构联合设立职业培训机构建立培训基地,培养新一代数据研究人员和大数据产业化应用人才对大数据技术研发、市场推广、服务咨询等方面进行岗位培训和职业教育。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荇业协会和骨干企业参与我省大数据产业共性、关键或前瞻性技术研发促进大数据领域产学研用相结合,为我省云计算政策和大数据产業发展夯实基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计算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