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失地农民社保玩社群??

亿欧微信:i-yiou
阅读更多文章
乡亲直供谢强:看90后团队如何利用社群玩转生鲜
[ 亿欧导读 ]
乡亲直供谢强演讲要点:①乡亲直供做的事就是帮农民卖货;②做农业必须要有情怀;③我们擅长运营、直销、推广;④一成不变是创业大忌;⑤打造农产品众包式零售平台。
亿欧2016沙龙在4月15日下午两点开启,本次嘉宾嘉宾包括美德鲜首席运营官&董事副总裁严振华、天图资本合伙人汤志敏、联合创始人、小农女创始人杨威、中冷物流总经理李景春、中央大厨房电商负责人黄伟东、顺丰冷运事业部市场处负责人陈海山、百果园大客户事业部负责人陈猛、田鲜蔬菜负责人吕基富、小区管家创始人林义平、中集电商联合创始人顾海川,在本次活动,所有嘉宾都做出了精彩的分享。
核心摘要:
①乡亲直供做的事就是帮农民卖货;
②做必须要有情怀;
③我们擅长运营、直销、推广;
④一成不变是创业大忌;
⑤打造农产品众包式零售平台。
以下是乡亲直供联合创始人谢强的演讲实录(有删减):
一、乡亲直供做的事就是帮农民卖货
今天在场有很多的前辈和高手,而我们团队90后、80后居多,所以说今天在这个场合给大家做分享,内心还是很纠结的,因为论资历我们是新人,从2014年开始探索互联网+农产品方向。乡亲直供做的事情也很简单,就是帮乡亲卖货。
今天从我的个人经历包括我们的操作过程跟大家做简单的交流。草帽哥是农民帮我取的名字,源于很有趣的经历:2015年,我去海南的时候戴了一顶草帽,当地农民就说草帽哥来了,所以后来我在整个圈子里就用了这个花名,包括我们公司每个人都有花名,这跟阿里有点像,我们公司是扁平化机制。
上大学的时候我干过外卖,跟饿了么一样的事情,当时的名字叫“饭在飞”,由于是二线城市,没有互联网基因,是用QQ、打电话实现的。2014年和CEO相识,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过来见她,我是她的粉丝。很偶然的一次事件,我们帮山东果农卖樱桃,从此发现了互联网+农业这里面一个很潜在的爆发力,所以开始走向了这样一条创业道路,(卖樱桃)几天就卖了几万斤,也被媒体报导了,随后很多种苹果的、种梨子的果农来找我们,于是奠定了基因。后面我们有一个项目就是卖大枣,产品还没出来,48小时就筹资了24万。
二、做农业必须要有情怀
这是我们的初心,不谈改变世界,只求再造故乡。情怀满满的,我们自认为干农业这个事情需要情怀支撑,因为很苦逼。原产地直供要太阳还没出来就把果子摘下来,有太阳摘的话容易出现烂的情况。很多背后的事情消费者是感受不到的,他只知道你的品质很新鲜。这是我们的几篇文章,2014年11月份的时候,通过这几篇文章,我们找到了价值观一致的人,对这个事情很热衷,我们构建了一个社群,价值认同是社群的核心凝聚力,与志同者共谋。这些人可能是你同行业的人,可能是你的消费者,不管你作为哪一个角色,你都需要有人支持,如果没有人支持的话,你一个人在行走的过程中就很孤独也很困难,所以我们在微信上写了这样几篇文章,成本很低,只是把个人想法和观念写出来,倡导更多大学生返乡创业。说句狂妄的话,我们觉得中国农业的未来是靠着这些农二代的崛起。现在农村的现状就是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有很多文化他们是不知道的,但是很多返乡大学生有这么多新知识新技能,可以走出大山。
三、我们擅长运营、直销、推广
信息透明化、内容广传播以及帮销得回报。这篇文章发出去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乡亲直供这个名字,这个是我们APP的名字,当时我们写了这样一篇文章之后,招了维农天使,这些人是爱生活爱分享,对生活品质有追求,对农村也是有一定情怀的“城市里的乡下人”,把这群人团结起来做一个连接,通过他们把我们所见所看的分享到这些人的社交圈子里,进行信息的透明,提升购物转化率,让本身就擅长供应链的人做产品。我们之前也是做产品的,但是我们之前卖的是单品,很多人找到我们说,你看你能把樱桃卖出去把枣子卖出去,能不能帮我把苹果卖出去,我们帮忙卖的东西的越来越多。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我们在供应链和生产这个环节都不是我们专长的,我们研究发现,中国能够生产和供应好产品的人太多太多了,但是每个人都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就是卖不出去。我们作为一个年轻的团队,运营、营销、推广是我们擅长的,电商的核心是流量,但我们的核心是流量成本为零的方式去操作的。农产品电商领域有很多的环节,包括有负责产地的环节,有负责流通的环节,有负责销售的环节,每个环节可能一家是做不了的,这时候要想清楚自己清晰的定位,我们擅长做什么,我们就开始做这个事情。
这个是我们传播的主要方式,内容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生产力。我认为这是我们的核心,包括现在很火的网红、IP。PC时代的电商,内容传播方式是静态的,我们通过社交电商的方式传播是动态的,是很真实、很及时的。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熟人经济),熟人推荐这样的方式。人就是流量,触动一个人即激活一个流量,因为吃的东西每个人都需要,但是我为什么选择在你这里买很重要,这就是信任感。你如何构建跟消费者的信任感,那就是(通过)你分享的内容、生产的内容,所以我们经常让这些种植户、生产者站出来给自己的产品代言,说这个产品确实就是安全无添加,没有任何的有害物质的,我敢用自己的人格担保,并且我们还公布了他们的信息包括身份证,这些信息完全可以公布出来,因为好的东西是经受得住考验的。这里面“内容”起到了很重要的连接作用。这个漫画和插画都是我们给种植者、生产者生产的内容,他们只需要提供优质的产品,做好供应链就OK了,我们会以众包式的模式去运作。
四、一成不变是创业大忌
我们团队在草创期走过了很多坑。我们一年搬了四次家,最早是在华南城,只有五六个人,当时是免费的项目,因为我们CEO参加了华南城的创意大赛得了奖,有免费的孵化空间,刚拿到几百万的投资,不知道可以给自己发工资,花钱也很谨慎,到知道可以发工资的时候才发两千块钱。
第二次搬家是为了一个技术团队,举家搬迁到他们附近去,就为了把这个团队吸引过来,后面发现这也是个坑,因为那是外包的技术团队,人家外包的思想根深蒂固,你很难吸引过来,倾其所有但是别人不理你。
然后我们自己组建了技术团队,也遇到了坑。一个号称有十年电商开发经验的60后的大叔,什么都不要,保证每个月几万的收入就行,我们感觉还蛮好的,很好说话,后面发现搞了几个月,搞出来的东西不能用。我们运营团队每天都是上班到11点,技术团队6点就走了,这根本就不像一个创业团队,运营跟技术是没有沟通的,那时候就狠下心把技术团队全部砍掉,举家搬迁到了人才的聚集地——南山。
那个时候是真正的创业,我们很感谢钟鼎创投,那时候是钟鼎创投投我们的阶段,但是我们思路是很清晰的,一直都知道要做什么事情,搬家之后找到了现在的技术,腾讯的七年开发经验的工程师火星人,开始真正两条腿走路,之前都是一条腿走路,干的运营层面的事情。
在2015年我们也探索了很多的方向,也做了很多的调整。求变,从多个方向出发。创业就是一个不断的尝试,不断的试错,不断的突破新的方向。拥抱变化,每天都是变化,不要害怕变化,因为有变化你才会有发展,如果说一成不变,你可能就是安乐死,这对创业是大忌。参观了原产地直供,通过第三方快递的方式,保证了产品的新鲜,时效各方面都很好。第二个是我们发起了新能源的社群,有农业生产者、农业经营者、电商从业者,包括有天猫京东的卖家、农村大学生,很多跟这个行业有关的人。我们倡导的是抱团发展,互帮互助的理念,很快不到两个礼拜就有一千多个人的加入,包括现在在全国各地已经有十几个分社,每个分社都有社长,他们会经常组织当地的圈子做分享的活动,我会去线下做分享,这是我去年走过的地方,最远去过新疆,山东、湖南、浙江、江西,都是我去年去的,所以我平时花的时间最多的,都是跟基层小伙伴走在一起,跟农民打交道,一脚扎在泥土里的事情。
你要做平台要做连接,你需要产品,这个产品不是我们吃的产品,而是互联网产品经理的产品,用户体验很重要。你要有自己的技术,产品来实现你的想法,技术来实现你的产品,这个很关键。很多人说做这样的事情很简单,但是这里面有很多人性的东西,包括一个产品的页面,关键信息是放在上面放在中间还是下面,这都有讲究的。在这个过程中,要舍得用人,创业就是不断的找到更多更牛逼的人加入进来,实现你内心的梦想。当你自己不懂的时候,一定要舍得用人,我们每个月几万到十来万的猎头费用,每个月给自己发几千块钱都没关系,但是一定要给下面的小伙伴,要挖到更多的老师来带领他们向更远的地方探索。
五、打造农产品众包式零售平台
我们给自己定位是农产品众包式零售平台,什么意思呢?像滴滴、达达,达达没有一个快递员,但是所有快递员都可以成为他的快递员。我们是用这样一种模式去做流量端的获取,众包式的核心在于社群的运营,很多方式都跟社群离不开,因为我也是玩微信起家的,微信个人也有几万好友,包括很多社群组织。简单的分享返利已经不能留住用户,大家都知道市面上有很多的分销体系和微商,他们是利益驱动型,但是利益驱动型能不能长久?用户跟平台有没有黏度?这有很大关系,在社群价值观层面的塑造中,今天人家加入你的平台,你能不能在利益之外给他其他精神层面的东西呢?比如说下载乡亲直供的用户叫掌柜,我们给他起了这样一个名字,里面也有很多全职妈妈的社群、出租车司机社群,出租车司机怎么来的?就是我们平时下班打车回家,出租车司机对这些东西很敏感,会形成很快速的传播。
腾讯不做的购物圈,我们来做。刚才讲到了内容是第一生产力,从PGC到UGC的内容生产方式,很多时候PGC会遇到瓶颈,需要用众包的方式来生产PGC用户,逐步引导社群成员活跃在乡亲直供,因为主要在社交媒体产生购买,需要你的用户在这里玩起来,最终对你的平台有更深的黏度。我们做了这样一个手记的板块,目前是只有经营者、供应商,比如我施肥了可以发一个这样的图片出来,还可以发小视频,采摘了可以把过程分享,发出来,很实时的真实的传播过程,这里面每个人还可以去通过看发朋友圈的数量,可以发到各种社交媒体,C端用户是不需要下载我们APP的,我们的APP有一个核心亮点,我们整个是一个封闭体系,下载APP的每个人是需要邀请码了,你知道了乡亲直供但是你用不了,一定要你身边有人加入了,给你发一个邀请码才能使用这个APP,包括在五月份就快收费了,可能会成为比较奇葩的,很多人是花钱去买用户,我们会变成一个用户花钱买我们的平台。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信心来做这个事情?很简单,我们可以给这些客户创造价值,什么价值呢?如果你下载我的APP,可以有一个内部价购买,你可以比别人更便宜的买到一些优质农产品,我们不是一个生鲜平台,生鲜只是里面的一块,我们还有做粮油米面,干果零食,农家手工,这些品类都会有。通过手记去构建这样一个生活圈购物圈的形式,让你的用户在里面形成黏度,刺激每一个用户生产内容,从而提升你的每一次分享的转化率,这就是乡亲直供所做的,说简单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这里面耗费了很多心力,你天天跟人打交道,要照顾到每个人群的心理状态,所以最后还是人性的经营,价值观的趋同,要跟你的用户玩在一起。我们经常说,没有CEO,只有首席用户官、首席粉丝官的角色,真正跟你的用户打成一片,他今天不开心,你能够跟他嘘寒问暖,在你的商业以外的地方,能够有获得额外的精神层面的一种温暖很重要。所以说这是乡亲直供做的一些事情。
这是我的微信二维码,大家对我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加我微信,包括做供应链环节的,做整个产品供应的,都可以加我的微信。我们可以合作,因为卖货的能力我们是不缺的,流量是有优势的,包括现在跟顺丰还有跟德邦、中国邮政都达成了平台级的战略合作,会跟很多的优质供应商提供低于市场上很多大客户的合作价格,给供应商提供这些第三方资源的服务,我们也会去做这样的一些事情,包括未来会做很多更深入的合作。所以说,今天跟乡亲直供,意味着你的产品是不愁卖的,谢谢。
互联网新时代,实体零售积极寻找线上队伍,线上巨头也逐渐在蚕食线下实体。在技术不断迭代的今天,零售人该如何寻找新的机遇,应对新的变化,巩固行业地位?
6月15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市长宁区青年联合会和亿欧公司联合主办的“2018全球智能+新商业峰会”——“智能+零售”峰会聚集10多位零售顶尖人士共同探讨,如何迎战新的零售格局。
了解详情请查看此链接: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快来扫描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吧!
微信扫码登录
发送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如果你遇到下面的问题
我在注册/找回密码的过程中无法收到手机短信消
我先前用E-mail注册过亿欧网但是现在没有办法通过它登录,我想找回账号
其他问题导致我无法成功的登录/注册
账号密码登录
关联已有账户
曾经使用手机注册过亿欧网账户的用户
创建并关联新账户
曾用微信登录亿欧网但没有用手机注册过亿欧的用户
没有注册过亿欧网的新用户
先前使用邮箱注册亿欧网的老用户,请点击这里进入特别通道
填写个人信息
扫描二维码,下载亿欧客户端
Android & iOS
亿欧公众号
小程序-亿欧plus探索农村社群生态圈新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_网易新闻
探索农村社群生态圈新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8首届乡村社群生态峰会”现场
新华网北京2月4日电(凌纪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当前,中国农村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思考如何让乡村生活变得更加智慧化、现代化、生态化,还要思考如何创新模式,推动更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特别是如何把物流、金融、大数据等先进科技融入乡村振兴。2月4日,由新华网和日日顺共同主办的“2018首届乡村社群生态峰会”通过探索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新模式,搭建农民美好生活解决方案平台,为新时代建设美好乡村社群生态注入全新力量。
乡村振兴 需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实现乡村振兴,主体是广大农民,最根本的是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富起来。
如何激发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关键还得靠市场、靠创新。“下一步要注重发挥市场需求导向作用,更加注重发挥新兴主体的引领作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寇建平说,要按照十九大报告的部署,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增加农民的财产收入。
海尔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企业,是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旗下日日顺通过搭建农村社群生态圈,打造服务农民美好生活的场景平台,为助力乡村精准扶贫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新模式。
怎样帮农民找到一条创业成功之路,海尔一直站在农民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说,通过搭建乡村创业平台,农民实现了向创业者的转变,在经济收入增加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认同,而且形成了一人创业带动一片人致富的可喜局面。
日日顺的平台构想已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进驻全国15000多个村子的日日顺健康水站,在解决农民健康饮水问题的同时,让农民成为平台上的创业者——小顺管家,这批人为村民提供健康饮水和分布式光伏方案,同时把村里的土特产通过平台带到城里,小触点大平台,带动周围一群人共同致富。
一些农村地区之所以落后,在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刘兆彬看来,缺少社群生态是其中一个原因。他认为,“2018首届乡村社群生态峰会”把社群生态作为主题,超越了单纯卖产品,这是有高度的、办得好。他呼吁,要发挥社群生态的力量,构建一个优良的社会生态和绿色产业链。
新华社总经理室总经理张永平积极评价日日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搭建开放的农村社群生态圈,帮助农民创业脱贫的做法,认为这是一种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正是基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共同责任,新华网和日日顺联合主办了本届峰会。”他说。
乡村社群新模式 打造多方共赢生态圈
一枚枚小小的脐橙,让赣南当地的农民不但找到了致富的“黄金果”、还找到了创业机会。
农业科学家、被誉为赣南脐橙第一人的袁守根说,日日顺为他们提供健康方案的同时还搭建了创业平台,为农民提供线上线下培训,打通了农产品的上行渠道。他相信,赣南人构建起生态圈,使乡村居民广泛参与,借助平台积极创业,就能实现美丽乡村梦、奔上小康路。
乡村社群生态是因,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过上美好生活是果。来自烟台的小顺管家孙吉信在加入日日顺健康平台短短半年内,除了获得水站充值收入外,他还为亲朋好友提供了家电、光伏安装等服务,既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同时也带动周围邻居朋友生活质量的提升和收入的增加。
孙吉信不是个例。海尔集团副总裁解居志在发布乡村社群生态战略时说,全国已涌现出2万多个像孙吉信这样的小顺管家创业者。“我们建立开放的生态圈,要为农民定制美好生活方案。”他说,日日顺以小管家为触点,借助以村为单位的亲情社群交互村民需求,为农民提供定制化的农业高产的农资方案、农特产品进城的变现方案,以及分布式光伏清洁能源方案等。
乡村社群生态模式基于农村小顺管家作为基础网络建立起共创共赢生态圈,目的就是帮助农民快速脱贫致富,帮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
在共创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优秀案例。获得首届金农奖-首批10大乡村社群生态示范县的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代表说,每个村的小顺管家成为乡村致富的带头人,为农民搭建了一个创业平台,为农村广大贫困家庭开创了脱贫致富新道路。
日日顺乡村社群生态圈的成功构建,让长期从事金融研究的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胡滨增强了信心,他坚信,可以把普惠金融做实,提高农村农民的金融服务覆盖面,通过普惠金融破解整个乡村振兴中所遇到的金融短板问题。
探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模式,是一项长期而又意义非凡的伟大事业。周云杰明确表示,海尔将继续携手政府、各资源生态方、社会等多方力量,搭建开放的乡村创业平台,加快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为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落地及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农村电商最被忽略的一个环节-农村社群!
来源:今日爆点
社群经济是当下最为火热也是转化率和留存率最高的一种电商行为,不论是个体微商还是商家、企业,在社群建立方面都是不遗余力的,做得好的社群无论是商业转化还是品牌营销都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社群经济是当下最为火热也是转化率和留存率最高的一种电商行为,不论是个体微商还是商家、企业,在社群建立方面都是不遗余力的,做得好的社群无论是商业转化还是品牌营销都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在基于微信这种社交平台基础上的社群,是广阔而没有界限的商业链接,在农村电商领域,农村的社群是最容易建立,同时也是最没有体现价值的存在,本是农村电商应该打好的一张王牌,而现状是几乎无人重视,我宁愿相信是大家还没有发现农村社群的价值所在。
以行政村为单位,通过微信群聚集在一起既有公共服务又具备熟人情感联络的功能,农村社群属自发建立,粘稠度、活跃度高,是未来农村信息发布的主要媒介。目前我国70%以上的行政村已经建立起微信群,管理农村社群的基础已经具备。
行政村的微信群一般由村长或者会计建立和管理,发布水电、社保等相关信息,已经取代广播成为农村信息发布的主要平台和途径,微信群粉丝熟悉度高、活跃度高,微信群内信息与粉丝息息相关,粉丝留存度高,群内粉丝熟悉度高很好引导,人群精准到村组。
农村社群营销的基础已经具备,农村社群的优势非常明显,缺少的是如何介入?介入之后如何管理?管理之后如何变现?
农村电商的企业绝大多数在县域内建立了农村服务站,通过服务站站长将企业的农村社群管理号拉入本村的微信群。
社群信息来源:在群里要保持热度,由总公司向农业等相关部门索取最新农业相政策和便民信息,所有内容都由一个公众号发出便于公众号增加粉丝。
向农村社群发布有价值的农业信息,让村民真实感到有用才能保留在社群当中。
农村社群的价值
每一个行政村的微信群人数都在300人以上,以一个县为例,200个行政村至少有150个会有微信群,150个微信群所涵盖的粉丝就能达到45000人,一个如此规模的县域社群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相比于拥有5万粉丝的公众号,会更有利于商业变现。现在做农村电商的企业很多是业务覆盖多个县的,如果能统筹农村微信群,能掌握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农村粉丝,那么做商品下行和做商业信息都会变得非常轻松。
基于农村社群,做好粉丝基数。社群变现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商品销售,在掌握了大量农村精准粉丝之后,找到适合农村销售的产品并不是难的事情,同时农民也是农产品的最大消费群体。除了商品变现,在拥有了粉丝之后,广告推广是最直接的收益来源,不过不能过于频繁也不能太过直白的广告投放,毕竟粉丝群不是自己建立和掌控的。
农村社群还是一个被关注但并未被足够重视的环节,对于单体县域电商企业来讲,操作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是很大,但对于做区域获全国农村电商的企业或组织而言,绝对是一个等待挖掘的宝藏。
【版权提示】农村电商研究院微信公众平台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若发现平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农村电商研究院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PC蛋蛋微信群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社群会死掉?
作者: &&来源:&&热度:23&&时间:
PC蛋蛋微信群你屏蔽过多少微信群和QQ群了?那些社群多数已经死了。今年被誉为社群元年,社群已经成了连接消费者与品牌的最短路径,那么,如何才能不让你自己的社群死得那么快?下面这
你屏蔽过多少微信群和QQ群了?那些社群多数已经死了。今年被誉为社群元年,社群已经成了连接消费者与品牌的最短路径,那么,如何才能不让你自己的社群死得那么快?下面这篇文章选自秋叶的新书《社群营销:方法、技巧与实践》,包含了他多年来做学习型社群的心得与经验,文章很长,干货满满,读来必有收获。
一、怎样让社群长寿
在中国网络上长期泡着的人,恐怕都有过加入某些群的经历。一开始是激动和兴奋的心情,但当怀着良好愿望加入一段时间后,却发现群里充满灌水、刷屏、广告,甚至两个群友一言不合,变成争执,愤而退群。
而群主也会因各种琐事纠结,人数还不能太少,少于30人不成群,超过80人就开始热闹,超过500人又乱糟糟的不好管,不出半年,大家慢慢不再发言,最终成了一个死群。
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大部分群都经历了如上图所示的生命周期模型,一个群走完整个生命周期模型长则6个月,短的甚至只需要1周。
我们必须认识到,即便是出于商业目的而去主动管理一个社群,在运营非常好的情况下,群也是有生命周期的。
这个生命周期大概在两年左右。为什么是两年?
第一,来自我们自己对过去论坛坛主活跃度的观察,一个论坛的热心坛主往往坚持时间很难超过两年,同样,一个群的热心群管也很难超过两年,即便是专职团队管理,两年内群的运营给社群群友带来的新鲜红利也会消失殆尽。
第二,是因为一个群在两年的生命周期内一般而言已经完成商业价值的转换。即便是死忠品牌粉,你的产品又不断升级换代,那么在两年内,从商业上讲,该挖掘的商业价值也挖掘得差不多了,继续维护成本会超过回报。
说出这种真相是很残忍的,但是怎么办呢?
这时候群可以尊重大家意见不解散,但也不需要刻意维护。如果群里面还有个别积极热心的粉丝,可以把群转移给他运营和管理。如果群里面发现个别值得长期交往的粉丝,可以邀请他加入核心群。
那么如果想尽可能延长社群的生命周期,应该从哪些方面下手呢?
显然得从社群的两个主要角色入手:一个是群主,一个是成员。
导致社群走向沉寂的,要么是群主的目的未达成而不再维护,要么是群员的需求未满足而不再活跃。
群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求而建立的,我们调查发现,所有的群无非是基于这六种理由建立的。
在这六种群中,基于组织关系或同学、老乡关系的群也许是维系时间最长的,但这种群未必能保持活跃度。能够长期保持活跃度的群要么是有共同兴趣的交友群,要么是有共同成长的学习群。
比如华科的点团队,每一个曾经加入团队的正式队员,包括团队的顾问都会加入一个QQ群,继续保留自己在团队的编号,老队员可以通过群寻找合适的新队员一起创业,新队员也可以继续向老队员和顾问请教各种问题。由于团队有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QQ群内部一直充满了积极的沟通能量。
如果根据群对个人的价值,我们还可以把群分为这四个类别。
后三类群都是已经死亡或者濒临死亡的群,他们很可能在某一天,群主将群转让或者直接解散。
所以,假如我们做商业化运营,就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能为别人提供的价值是什么?
比方说微信群,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坚持发红包,就有人打死也不走。但是只出不进讨好用户的做法未必合适。
那么建立一个群,你的定位到底是学习群还是交友群?为什么你的定位能吸引目标人群加入?
这其实是个大问题。
很多人建立一个群,开始想法很多,比如交友交换资源,一起共同成长进步等。但是如果一个群想法太多,其实运营就会变味。
所以,在建群初期,就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对于群员而言,加入一个群会得到怎样的回报?因为人类是趋利的,他要计算自己的付出(比如时间成本)与回报是否平衡。
有的群大家会觉得收获很少,既不能收获人脉,也不能学到干货,干脆退出。有的群大家会觉得收获一半一半,能学到一些东西,但是也要忍受很多刷屏骚扰,分散工作注意力。
有的群大家会觉得收获很大,这种收获有的是一次性点破思维的局限,有的是认识了一个好朋友,有的是通过持续分享获得了成长,特别是收获成长的人会觉得自己找到了归属感。
显然能够长期做到让大家感到收获很大并不容易,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脑力,所以才有了社群大多短命的结果。这也给了我们两个启发:
1.不要过度投入,群走到生命周期尾声了,不骚扰别人就是美德。
2.要设计一个在群生命周期结束前就能完成营销的产品。
以上我们分析了普通人加入群的动机,但是为什么一个群主要维护一个群呢?
比如我一个朋友搞十字绣,也建个群,分享绣花经验,分享完了就可以推销淘宝小店。这种基于经济目标维护的群反而有更大的可能生存下去,因为做好群员的服务,就可以源源不断获得老用户的满意度和追加购买。特别要指出的是,在线教育培训会组织大量的学员群进行答疑,分享开货,本质上也是销售产品和提供客户服务。
不管是基于兴趣还是为了交友,社交的本质就是为了构建自己的人脉圈。这是任何一个职场人士都会去努力维护的关系。群主不是一个正式组织的负责人,但是他维护一个群就是希望在线下可以成为一个非正式关系里面的联结人,获得联结人的影响力。如果他通过群成功组织群员进行一些活动的话,就能逐步在一定的圈子里面形成自己的网络影响力。
这种群主是想吸引一批人一起共同学习和分享,构建一个网络学习的小圈子。学习是需要同伴效应的,没有这个同伴圈,很多人就难以坚持学习,他们需要在一起相互打气、相互激励,比如考研群很多就是这样的。
利用群的模式如果能快速裂变复制的话,有的群主是希望借助这种方式更快构建自己的个人品牌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因为网络缺乏一定的真实接触往往能让新入群的成员夸大群主的能量,形成对群主的某种崇拜,然后群主通过激励、分享干货、组织一些有新意的挑战活动鼓励大家认同某种群体身份,最终借助群员的规模和影响力去获得商业回报。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个社群的存在,既能够满足成员的某种价值需求,并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又能够给运营人带来一定的回报,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甚至可以形成自运行的生态。
从以上的讲解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想要得到长期的回报,那么就得设置长期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大多高频重复使用类产品的社群存活时间要比兴趣社群的长,米粉群比罗辑思维的得分要高。
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乔布简历。
这是一款专业的简历制作工具,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制作出一份专业简历,另外提供优质模板和百余个工作岗位,帮助求职者做好入职准备。
乔布简历官网曾新上线了一个版块,叫作乔布小组,分为5个模块:简历、实习、面试、笔试和职场交流。但由于属于新版块,缺乏大量的UGC内容,而且由于网站属于工具性网站,用户的黏性和活跃度不是很高,所以想通过建立QQ群的形式,聚拢目标用户,最终为网站的小组版块带来第一批用户并产生UGC内容。
于是,乔布简历的社群就这样初步建成了,运营人参考秋叶PPT的社群模式,将群对象定位为大学生和初入职场人士,对社群进行了规划与尝试。
为了更好地给群成员进行分类以及后期的数据统计分析,所以在新成员加群的时候,我们会引导新成员修改群名片。群名片格式如下:地区+岗位+昵称(职场)学校+专业+昵称(学生)
运营群的小伙伴承担着一定的网站流量考核指标,所以我们在入群公告中加上了乔布简历官方QQ空间的关注地址,并引导大家有什么简历或求职上的疑问,可以直接去官网的小组寻求帮助,基本上能做到工作日24小时内给大家答复。
在建群初期,尝试了禁言和不禁言两种方式。禁言的缺点是很多新人进来发现自己什么都干不了,一冲动就直接退群了。而不禁言会导致有些不自觉的小伙伴随意聊天,影响到大多数想来学习的人,所以干脆建立了一个专门用于闲聊的QQ群,把主群禁言。最终发现喜欢聊天的人是少数,在我们主群达到1600多人的时候,闲聊群才100多人。
闲聊群的活跃分子,同样是主群的活跃分子,每次在主群活动的时候,他们会互相沟通自己的看法,并给我们提供有效的反馈。同时,我担心一周一次的分享会让很多用户忽视我们的存在,我们每天在主群推送一些精选的招聘信息和干货文章,增加我们群在用户心中的存在感。
乔布简历职场分享交流群的第一批粉丝,是我们通过微博、微信,以及以前的一些用户QQ群的宣传,差不多拉来三四百人。在有了初期的三四百人之后,我们开始了我们的职场分享:
(1)每周邀请一位嘉宾,给群内的小伙伴带来一场关于职场的分享。
(2)分享时间:每周日晚上8:30~ 10:00。
(3)分享方式:群内文字分享,分为嘉宾分享和群内答疑两个环节。
(4)嘉宾邀请策略:首先邀请公司内部相关人士,如我们的CEO、CFO等;其次,邀请我们一直以来都有相关合作或比较熟悉的嘉宾,如@秋叶大叔、美团的某产品经理;接下来,我们还会邀请跟我们用户群体重合的相关企业或个人嘉宾。同时,我们也注重群内的资源挖掘,引导一些群内的优秀小伙伴来做分享,如阿里的某产品经理。
(5)分享预告:先在职场分享交流群提前两天发布群公告,我们在公告中也引导群内用户把相关通知分享给他们身边的人;同时,我们也通过其他QQ群、微博、微信等多渠道发出分享预告,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QQ群。
(6)分享总结。分享结束以后,我们会把分享的内容总结上传群文件,同步发到微博、微信以及官方小组。
关于群成员的增加:
(1)优质的内容能带来很好的口碑效应,我们群的加粉很多都是群内成员的口碑宣传和邀请。
(2)名人效应,如果你邀请的嘉宾是被很多人所熟知的,能带来很明显的加粉,比如我们的CEO乔帮主和秋叶大叔的分享,都带来了接近200人的加粉。
(3)由于我们运营团队有其他的运营渠道,如豆瓣、简书等,发推广文章的时候顺便加上QQ群,也能带来一点加粉。还有一点,如果你常玩知乎,可以把自己的个人介绍改为QQ群号,多做一些高质量的回答,同样能带来不少加粉。
从以上表述来看,运营人做得非常认真,维护得也非常用心,但是这样的社群却存在一个重大的风险,是什么呢?
当下找工作的我觉得这个社群真好,可以帮我做简历,更能顺利地求职,关于简历与求职是当下我最大的需求,我可以每天泡在里面收获价值。但是请问,找到工作之后呢?
《社群营销:方法、技巧与实践》里说过,社群的第一要素是&同好&。请问谁有常年做简历的爱好?
一旦顺利入职,工作稳定下来,你还愿意每天在群里聊简历的话题吗?还会每周期待分享吗?结果势必是先沉默,后屏蔽,甚至退群。
所以需求的短暂性势必造成社群的短暂性。
再以秋叶的职场技能课程为例,这个课程包括OFFICE办公三件套、职场技能,涵盖求职&面试&职场工具技能&理财&移动办公,是3~5年的职场技能培养,围绕一个人3~5年的职场成长技能,那么这个社群的存在就是有长期意义的。
可以看出,对于社群的成败来说,方法、模式固然重要,但前提是你得有一个基于长期需求的社群定位。
二、社群短命的七宗罪
失焦是导致群消亡的第一个原因,也就是缺乏一个明确而长久的定位。
很多群成立后往往快速拉入很多人,结果偏离了群主最初建群的目的,整个群因为缺乏共同的话题和活动连接,就变成了一个灌水群。
没有人经常分享有价值的话题,时间长了群员就失望了,既然成为了工作的骚扰,不如退群,等待下一次冲动再入新群,如是循环。
如果在入群前群员能够告诉别人加入这个群的价值和交流机制,对群的生命力反而更好,但是现状是大量的人花费大量的时间把自己认识的人纳入一个群,但对于群的主题、定位、分享机制都没有通盘考虑,还真的以为有去中心化自组织奇迹呢?
没有定位的一个表现就是什么人都可以入群,结果一个群里既有大牛又有新手,把不同层次的人混在一起,认为这是所谓去中心化自组织,殊不知这恰恰是把牛人给骚扰走的最佳方法。
事先通盘考虑过群的主题、定位、分享机制的群寿命更长,灌水群必死。
无首是导致群消亡的第二个原因,也就是缺乏有影响力或热心的群主或群管。
在这里要特别区分一下&去中心化&的概念,很多人觉得一个社群有领袖、有管理、有规矩就是违背&去中心化&的宗旨,这是一个误解。
所谓去中心化,更重要的理解是指内容、信息不再是由专人或特定人群所产生,而是由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结果,与为了让参与更积极、沟通更畅通、结果更多元进行的管理和有人维护并不冲突。
定位再准的群,没有人主动管理和维护,也是无法持续运营的,不可能完全自组织,只能解释为中心碎片化,组织网络化。
为了便于管理,群主或群管理员都是最佳的选择。
第三个原因是群主个性过于强势。
有一种群是因为群的规模扩大了以后,群主为了管理群,往往制定了严格的群规,但是越是严格的群规越容易带来争议,因为很多人不喜欢一个网络组织有太多的约束。
比如很多群主希望群里少一些闲聊,多一些干货,不要发和主题无关的话题,那么有的群员会认为一个只聊专业话题的群没有趣味,不认同这样的规矩,他们认为应该有一些轻松活泼的内容活跃气氛。
大部分群主是认可群可以轻松活泼一些的,但也有一个度的问题,群的规模越大,这个度就越难把握,直到群不得不建立严格的约束。
一个群的群规形成,最好是经过群员的讨论,并达成一致后,才容易得到遵守,如果群主要推出强势群规,那么群主就必须比群员影响力等级高一个数量级,这样才能获得遵守群规的心理优势。
所以,强调民意的组织纪律比强调个人权力的群寿命更长。
第四个原因是骚扰。
骚扰有两种。
一种是垃圾广告。所以群规要提前声明,管理员要及时治理。这就要求管理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及时上网,关心每一个群员,要特别留意混进群发垃圾消息的人,并及时清除。如果一个群经常有人发垃圾消息,群管没有及时处理,马上这个群就会沦为死亡群。
另一种是过多的闲扯灌水。一个超过200人的群,一人说一句你也得看半天,如果正在工作或是学习,群消息在不断闪烁,经常打断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节奏,时间久了也会让很多人选择屏蔽。所以如果一个群的人数过多,要选择一定的禁言措施,比如工作时间群内不聊天,晚上和节假日随意,这样就会改善很多。
第五个原因是群缺乏固定的活动形式。
一个群想做得有声有色,不让成员感到无聊乏味,必须有定期的活动。
最受群欢迎的活动形式应该是定期分享模式。一种常见的组织方式就是由群主提前协调群员,规划每周1~2个主题,邀请不同群员或者外来顾问分享,每次用1~2个小时,在约定的时间邀请群员一起交流讨论,聚焦特定主题,这样就有了&集体创作&的感觉。
如果一个群规模超过40人,又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式组织大家在一起,大家没有定期的互动、协作、讨论,没有熟知度,没有凝聚力,没有归属感,那么这个群的生命力很快就会衰退。固定的分享会让群员产生一种身份认同感。我在这个群,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身份认同感也是群员愿意留下的重要理由。这种身份认同感消失的时候,群员很可能会选择退群。
不过如果一个群的规模不超过40人,大家在一起的理由可能是因为兴趣相投,认同度高,愿意一块聊,因此就不需要刻意限定分享形式。
第六个原因是&蒸发&。
当新成员不断涌入一个开放聊天群时,群中最有价值的成员会发现,群成员平均价值水平的降低让自己继续待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他们就会选择离开。这批成员的离开进一步降低了群的价值,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越来越多高价值的成员选择离开,直到有一天这个群彻底沦陷成了一个平庸的聊天群。
用一个专业的科技词汇来表述这一现象叫&蒸发冷却效应&。蒸发冷却是指液体在蒸发成气体的过程中会吸热,从而降低周围的温度起到冷却的效果。
群的开放意味着它对成员的加入没有选择性,如此一来,最想加入群的成员会是那些水平在群目前平均水平之下的人,因为他们可以从群中学到更多东西。他们的加入从长远来说必然会对团体造成不利影响。而那些相对封闭的群能更好地应对这种问题。这种封闭群对成员的加入有着极高的要求,一般都是采用邀请制。由于小众而又封闭,大部分此类群都只是低调地活在大众的视野之外。
第七个原因是陈旧,也就是成员总是那么几个人,失去了新鲜感。
上一个&蒸发&让我们知道了新成员带来的副作用,但是如果一个群的成员长期没有更新,那么这也可能是群走向死亡的开始,任何组织都需要经常换血,没有新血注入,群往往会沉寂。
因为新人的进入会给群带来新的冲击力,也会带来新的活力。那怎么兼顾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呢?根据我们的经验,一个群在入群阶段设置的筛选和挑战门槛越高,这个群加入后流失率反而越低。比如,有的群要求必须付费才能进入学习,反而群员更愿意遵守规则,维护学习秩序。
另外,还有一个秘密就是,经常加入一些美女和萌妹子的群,一般活跃度都低不了,而且会吸引很多人慕名而来。如果你有美女资源,可以让她们帮你把社群更好地带动起来。
三、社群活跃的结构模型
前面,我们讲述了导致群消亡的七宗罪。
那么,什么样的社群可以长存呢?
只要是能长期生存一段时间的群,都有内在的生态模式。
我们重点分析基于兴趣或者学习成立的群组,在这样的群组里都存在如下几种角色,这种角色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群的生态模式。
围绕这些群角色,基本上只有两种群管理模式:
一种是基于社交群的环形结构,一种是基于学习群的金字塔结构。
在环形结构中,每一次群交流,每个人的身份可以互相变化和影响,但是一个群里面必须至少存在一个活跃的灵魂人物,他可能身兼思考者、组织者等多个身份,如果一个群拥有2~3个活跃的思考者,那么这个群不但生命力很强,而且会碰撞出很多火花。
在社交群里,必须有一类活跃分子,清谈者虽然很难奉献出结构化有深度的内容,但是他们往往有比较多的信息来源,可以给群提供一些有趣的话题,诱发思考者奉献出有质量的内容,一些围观者也可能被激活,带来有深度的内容。另外清谈者往往有比较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能够接受调侃,这样会让一个社交群不至于像工作群一样单调乏味。
在社交群里比较尴尬的身份是求教者,虽然有时求教者可以给思考者带来好的话题去展开,但如果提出的问题非常初级,加上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对有影响力的思考者反而形成了一种负担。如果思考者回答方式过于粗暴,或者组织者缺乏疏导技巧,求教者认为群缺乏分享精神,个人尊严受到歧视,瞬间就会变成挑战者,最后的结局往往是被踢出局。当然好的一面是如果求教者的问题得到好的回答,他会变成群中积极的组织者。
正因为环形结构可以进行身份互换,群规的设置往往很难严格,留下很多弹性空间。
而与之相反的是,在金字塔结构中,一定有一个高影响力人物,然后发展一些组织者帮助管理群,群员基本上都是追随影响力人物进来学习的,所以在群里必须制定严格的群规,否则如果每个学员都直接和影响力人物沟通的话,影响力人物就无法进行任何有效的通讯。
所以在这种学习群里,最可能的模式是影响力人物进行定期分享模式,由组织者进行日常的群管理。
两种类型都少不了群规,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比如一些围观者有时候因为种种动机想在群里发各种软性广告,也会因为触犯群规变成挑战者,如果群组织者缺乏疏导技巧,一些同情围观者的群员会以退群的方式表示用脚投票,这会给群的生命力带来损害。
四、群越大越好吗?
有一个&150定律&(即著名的&邓巴数字&)指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大约是150人。
这个数字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网络和现实的区别等可能会有区别,但毋庸置疑的是,社交网络人数肯定是一个有限的数量。
你可以回想一下你的朋友圈,差不多加了二三百人之后,遭遇的刷屏体验比微博更甚。
在群内的表现就更突出了。
比如一个群的人数可能不多,正是因为成员不多,所以依靠每个人的自我规范就可管理,氛围融洽,凝聚力强,群内的总信息量不一定很大,但是参与度很高,质量也不低;但是人数一旦猛地增长,每个人说一句你也不一定看得过来,并且由于大量刷屏,体验下降、信息过载、价值鸡肋,参与的人越来越少,屏蔽群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时候信息量是大了,但人均参与量其实大大降低了,凝聚力也会下降,活跃度当然也就会下滑。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金字塔和环形两种结构社群的规模呢?
如果定位是学习分享群,在有能力管理的情况下,群的规模越大越好。
这样高影响力的人一次分享可以辐射更多的人,但是这种群在线分享如何解决学员参与就会变成一个大挑战。
比如QQ群支持2000人的上限,如果一个人分享,让2000人互动,会瞬间形成刷屏潮,导致分享无法继续。如果采取全员禁言,核心人员分享的模式,大家又会因为缺乏参与感,不愿意参加分享。
学习群的规模上限其实是不受2000人限制的,完全取决于高影响力人的群管理水平。在金字塔层次结构中,只要形成大家都遵守的发言纪律,群的规模和分享水平都可以稳定在某个大家可以接受的水平线上。
金字塔群还有一个变形,就是成立一个核心管理群,规模不大,但是这个管理群每个人都去维护一个小群,形成一个群的递归金字塔管理模式。
但是环形结构的社交群不可能具有太大的规模。
以微信为例,现在有500人群、200人群和40人群。但微信最早的群上限是40人,为什么设计成40个人?
第一,微信群的产品逻辑就决定了群员进入关系是相对平等的,在一个平等的社区里面,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如果群主时刻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存在感,群员会选择变成挑战者或者直接退出。
第二,管理学也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松散型组织,26~36是一个小型自组织形态最佳的规模。传统管理理论上建议一个人可以直接管理人数最好是7个,不要超过9个,作为一个小团队也不要超过36人,所以我认为40人的微信群设置应该是微信有意为之,不是一个随意的数值,应该是观察了大量QQ群活跃度后的综合设置。
如果遇到一个好的群组织者,同时他也是一个有能量的人,那么环形群关系是可以做成大规模的,但是这个规模超过100人就会遇到种种问题。我个人的观察是,一个群如果超过40个人,再找到活跃度足够且情趣相投的人是一个非常的挑战。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大量的人会认为40人不够用,甚至500人都不够用,最大一个原因就是大部分人有一个本能冲动&&把这个圈子里最好的人都装在一起。
把人都装在一起和让这些人愉快相处是一对矛盾的关系。邀约牛人进群可以为群增加活力,但是如何让牛人在群里得到好的服务,又不被过度骚扰,就成了运营的难题。
所以为了将群规模在扩大的过程中,将损失降到最低,有这样几个建议:第一,加人要有节奏,不要一股脑引入太多。第二,加人要有门槛,得来不易才懂得珍惜。第三,加入要守群规,正是无规矩不成社群。第四,老人要带新人,将社群文化进行传承。
广告位 ID:2 320*120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
copyright& www.weixinqung.com,All Rights Reserved闽ICP备号-3
微信群 &&声明: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失地农民社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