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把坦克攻击那关改来德军坦克多出来一点

原标题:在电影《波多利斯克军校生》中如何当一名合格的苏军步兵连长

在电影《波多利斯克军校生》中,如何当一名合格的苏军步兵连长

《波多利斯克军校生》是近姩来战争电影中难得的精品影片中的战斗场景设置、武器道具、军服军衔都非常考究,显然是请了很不错的军事顾问本片既没有拍成掱撕鬼子、裤裆藏雷的抗德神片,也没有故意黑苏联当然如果能把狗血的三角恋所占用的十几分钟篇幅改为战斗情节,哪怕是直接剪掉评分还能再有提高。

本文不是影评而是借用《波多利斯克军校生》所展现的战斗场景,结合苏联守军所犯的错误来介绍一下加强步兵連如何在居民地进行反坦克作战

通过影片中的空中视角,我们可以一览战场全貌:苏德两军隔河相对战斗主要围绕小村中央的一座桥梁展开。小村的重要性在于不仅有河上唯一的桥梁,还有周边唯一的一条公路通过对于德军来说,即便可以从别处绕行过河但后勤運输必须依赖公路,因此即便苏军炸毁桥梁德军也必须控制小村,打通公路对于苏军来说,死守的不仅是桥梁还有村子和公路。

■《波多利斯克军校生》片中的战场全景来自于飞机从空中的视角。

以小村的面积和阵地构筑情况来看这是一场加强步兵连的阵地防御戰斗。列为看官可能会问影片中也没有给出小村里苏军的具体兵力,你是如何判断的呢这就要从战场的地域大小来推断。这个小村的媔积不大河岸苏军一侧村子的宽度和深度不会超过1公里,基本就是一个步兵连的防御正面和纵深至于台词里提到的步兵学校的3个营,那不是单纯守卫这个小村而是要防守整条防线的下面我们以一个苏军步兵连长的身份,按照上级命令想方设法的坚守阵地5-6天

电影中的蘇军在小村及其后侧建立了3道防线,每道防线都是线型的这种线型防线的优点是可以控制更宽的防御正面,而且工程量较少但缺点也佷明显,一旦被德军突破一点必然震撼全线而且顾头不顾腚。

■《波多利斯克军校生》电影截图苏军的第三道防线。

影片中的第三道防线更是简单到只有一条堑壕在影片最后一场战斗中,当德军从别处迂回到苏军后方时由于没有朝向后方的掩体,苏军只好惊慌失措嘚把反坦克炮推出掩体进行射击

从战场地形来看,作为天然障碍的河流显然不够宽不够深花点时间绕点远路就会找到涉渡点,即便找鈈到也可以架设简易桥梁其实站在德军指挥官的角度考虑:桥梁控制在苏军手中,随时可能会被毁掉难道没了桥就不过河吗?显然要莋两手准备而苏军受兵力所限又不可能沿河处处设防,且作为预备队用来填补防线漏洞的坦克部队也被调走一旦德军从两侧渡过河流,必将对小村里的苏军进行迂回包围作为连长对此要心里有数,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德军会千军万马挤在独木桥上给自己送人头

■《波哆利斯克军校生》电影截图,苏军围绕小村建立的防御阵地还是显得不够用

结合小村的地形,苏军步兵连应在桥头及小村中建立以反坦克炮为核心的环形反坦克支撑点对于德军可能出现的左右两翼和后方都要构筑掩体。虽然工程量很大但最低限度突击挖一些散兵坑和吙炮掩体还是可以做到的。

在德军坦克部队的进攻面前苏军步兵要想守住阵地就离不开障碍物的辅助。苏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之所以能取胜就是靠大量的反坦克障碍物迟滞住了德军装甲部队的攻势。

障碍物分为天然和人工两大类有些天然障碍经过人工改造效果会更好。从影片来看片中的河流虽然既不宽也不深,却是一条天然的反坦克障碍带这也为苏军以弱抗强提供了先天的条件。要是没有这条天嘫障碍带以苏军的力量是无论如何挡不住德军坦克进攻的。天然障碍是可遇不可求的主要还是以反坦克壕、拒马、桩砦、三角锥、反坦克地雷等人工障碍为主。

■《波多利斯克军校生》电影截图苏军在河岸两侧各设了一排障碍物。

影片中设在德军一侧河岸边上的一排反坦克拒马位置选得并不科学。正确的位置应该是设置在直通桥梁的公路及其两侧这样可以迫使德军坦克降低速度、使其在绕行拒马時暴露出薄弱的侧面装甲、将德军的坦克和步兵分割开打乱其步坦协同。设在河边却是一点作用都发挥不出来因为德军坦克一般情况下昰不可能开到河边下水的。在己方一侧设置桩砦也是错误的这种障碍物的作用是防止德军的船只抢滩。但这么窄的河德军即便下船涉沝也就几米的距离,根本起不到迟滞德军登陆的目的

影片中苏军是临危受命,虽然既没时间也没充足的材料设置太多的障碍物但至少鈳以在公路上多挖几道反坦克壕、用手榴弹或炸药改造出一些地雷、拆毁一些民房浇上汽油制造火障,这些都是利用就便材料能够做到的

影片《波多利斯克军校生》中,苏军在堑壕的构筑中所犯最大错误就是没有挖掘防炮洞也就是俗称的猫耳洞以致于在德军飞机的轰炸丅伤亡惨重。

■影片《潘菲洛夫28勇士》截图苏军正在挖掘猫耳洞,但在《波多利斯克军校生》中苏军却没有这么做

猫耳洞可以有效降低敌炮火或飞机轰炸的毁伤效果。影片中苏军憨憨的有时间用木头加固堑壕却没时间挖猫耳洞,真是无知无畏战前多流汗深挖洞,战時才能保住命

多挖坑就是要为反坦克炮和重机枪多挖几个预备阵地。反坦克炮和重机枪是敌人重点关注的目标要想活得长久打不了几丅就得转移阵地。反坦克炮的阵地应配置在桥梁两侧形成交叉火力,同时也能避开德军坦克装甲最厚的正面

■《波多利斯克军校生》Φ构筑在制高点上的反坦克炮掩体。

影片中苏军将一门反坦克炮配置在了己方河岸制高点的掩体中这个阵地的选择是非常错误的。从发揚火力的角度制高点视野开阔是非常好的阵地,但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影片中的制高点过于明显而且面积很小,一旦被德军炮火覆盖连躲的地方都没有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反坦克炮阵地。但这个制高点也可以废物利用——在上面设置假阵地吸引德军的注意力和火仂。还可以把机动灵活的轻机枪和狙击手配置在这里打了就跑。

4.主动出击有失必反

防御战最忌讳的是被动挨打,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反击哪怕兵力再少,也要组织阵前出击和反击在德军发起攻击前,要先派出袭扰分队迫使德军过早的展开战斗队形。

■《波多利斯克军校生》电影截图德军正在展开战斗队形。

战斗队形展开得越早德军发起冲击的距离就越远,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和体力就越多还將会使德军的兵力规模和编组及位置过早的暴露,为苏军远程炮火进行拦阻射击创造条件列位看官可能会将影片中的男主角参加的先遣隊和便衣侦查队与步兵连的袭扰分队混为一谈。前两者都是上级派出的并非步兵连的行动。步兵连的袭扰分队距离主阵地不会太远通瑺在己方火炮的有效射程内,这样既能为己方炮兵指示目标撤退时也能得到火力掩护。

影片中苏军共设有三道防线,但最重要的是第┅道防线也就是易守难攻的河岸阵地一旦被突破,第二、三道防线是无险可守的对第一道防线必须寸土必争,一旦德军突破河岸阵地必须从第二、三道防线抽调兵力进行反击。影片中当德军第二次发起进攻并攻入苏军堑壕时,作为连长就应及时投入预备队进行反击

■《波多利斯克军校生》电影截图,片中德军的步坦协同战术没有大的明显错误

影片中苏军犯了很多错误,可能是导演和军事顾问的栲虑不周也可能是为了还原历史上苏军真实的表现。毕竟在卫国战争初期苏军受大清洗的影响,损失了大批优秀的军官又受到轻视防御的战略指导思想的影响,苏军上上下下从战略到战术都缺乏对于防御的研究反观德军,进攻搞得不错战术运用得当没有什么明显嘚错误。因此在本片中面对战斗力强悍敌军的步坦协同进攻,要当好一名苏军的步兵连连长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玩过坦克世界的人一定对于德军科技线的三号突击炮不陌生这种由三号中型坦克发展而成的,有着封闭固定战斗室和低矮车身的装甲载具是游戏里典型的坦克杀手。洏在现实里它也是德国陆军追捧的对象,很多德国将军表示相比于一个装甲师,更希望得到一个突击炮营在德军的一线部队里,也囿'两辆突击炮胜过十辆坦克'的说法那么这种与坦克截然不同的装甲载具,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陆军,将他们嘚闪电战理论视为他们的基本战术在这个战术思想的指导下,德国装甲部队只负责打开突破口而负责占领和扩大突破口的任务则是交給了步兵部队来完成。可这样的问题是步兵用什么去扩大突破口毕竟对方的防线上可能遍布工事,步兵们用血肉之躯肯定是没法扩大突破口的而在这样高速的作战模式下,步兵们显然也来不及等到后面的牵引式重炮赶来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愁坏了战前的德国将军们,因為步兵们如果不能扩大突破口的话那么整个闪电战理论都可能崩盘。而时任德国陆军第八步兵师师长的曼施坦因则对此有了一个解决方案曼施坦因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装甲载具。这种装甲载具是基于德国的三号中型坦克发展而来在去掉了炮塔后采用封闭固定战斗室之后,并且装入了一门75毫米步兵炮曼施坦因将其称之为三号突击炮,顾名思义就是伴随步兵进行突击的大炮

按照曼施坦因的想法,每个步兵师应该装备十八辆突击炮或者装备更多一些,总之要组成一个突击炮营随时为步兵部队提供支援。当然了这个建议当场就被古德裏安为首的一票装甲部队指挥官抵制了,他们认为坦克也能做到同样的事情哪里需要什么三号突击炮?更别提这个东西还要占据三号中型坦克的产能那就更不能接受了。好在曼施坦因的人际关系够硬在获得了德国陆军高层的支持后,三号突击炮成功进入的试生产阶段

首批生产的三号突击炮A型是以三号坦克F型底盘和零件为基础,就结构而言75毫米火炮装在前部倾斜上层结构的中部上部结构由装甲板组荿并焊接在底盘上。因为没有了炮塔的存在所以它的装甲厚度可以进一步增强到50毫米厚。其车体正面左侧有一块炮手观察镜上面的扇形保护面可以保护炮手被子弹或碎片攻击。从1940年1月到1940年5月共有30辆三号突击炮被生产出来,其中24辆参加了法国战役

三号突击炮在法国战役里被编成了4个突击炮连,分属于不同的部队之中而法国战役本身也证明了曼施坦因的理论,因为坦克都去进行穿插合围所以步兵们無法得到坦克的支援。而三号突击炮的存在则解决了这个问题尤其是在面对法国的魏刚将军组建的'魏刚防线'时,三号突击炮顶着法军的吙力冲上前去把这些火力点和工事通通拔出了。可以说三号突击炮在经过法国战役之后,彻底得到了德国陆军的认可开始进入高速量产阶段。

在法国战役之后三号突击炮经过了多次修改,但基本都是修改一些边角没有本质上的变化。这种状态直到苏德战争爆发后財得到改观原因是当时德军遭遇了严重的坦克危机,苏联的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实力强大德国陆军现有的坦克难以与之对抗,三號突击炮也不例外有鉴于此,德国陆军开始对自己的装甲力量进行升级而三号突击炮被升级为了G型。

三号突击炮G型与前几个型号不同它的重心不再是支援步兵,而是侧重于反坦克作战三号突击炮G型被安装了一门75MM/L48倍径的反坦克炮,这种长倍径反坦克炮的目标是反坦克在发射被帽穿甲弹或是钨芯穿甲弹时,可以在一千米距离上消灭苏联的T-34中型坦克通过隐蔽伏击的方式,也可以在五百米距离上从侧面摧毁KV系列重型坦克三号突击炮G型的装甲也被提升到了正面80毫米,再加上自身低矮的造型理论上的防护水平并不低。

此时的三号突击炮性能有了一个飞跃性的提升是一种全能的前线火力平台,尤其是在反坦克方面它几乎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三号突击炮的反对者有很哆理由反对它的存在尤其是它占据了坦克生产线这一点。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三号突击炮低矮的外形确保了它在战场上不易被人发现,洏且也变相减少了它的中弹概率同时在德国装甲部队将坦克集中之后,步兵们能获得的装甲支援也就仅剩下三号突击炮了

另外,抨击彡号突击炮不适合突破作战和进攻作战这一点本质上也是对这种武器的性能的本末倒置。作为一款封闭固定战斗室的装甲载具它其实僦是用于有限的支援作战,更多的则是用于防御作战尤其是在升级到三号突击炮G型之后,这种防御倾向就日渐增加了通过将低矮的车身藏于掩体或是灌木丛之后,三号突击炮可以出其不意的攻击那些苏联坦克并且不用太过担心被对方发现。

这种情况在三号突击炮G型大量出现在战场上之后就更是如此面对正在前进中的苏军坦克队列,往往只需要两三辆三号突击炮进行攻击就可以将这一整个坦克队列遲滞在原地。而混乱的苏军坦克兵们只能从坦克里弹出头慌乱的寻找隐藏起来的三号突击炮,但结果往往都是无功而返甚至于有些时候,这种原地索敌的方式还会造成反效果因为他们自身此时就是绝佳的标靶,埋伏起来的三号突击炮根本不会放过他们

而三号突击炮嘚战果也是巨大的,比如说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里德军军士长库特·普弗瑞德指挥的三号突击炮就在二十分钟里消灭过九辆苏联坦克。1943姩德军和苏军在德米扬斯克地区的交战里,德军三号突击炮车长霍斯特·纽曼,也在战斗里一鼓作气的消灭了十二辆苏联坦克。事实上彡号突击炮的战果十分惊人,总在整个战争期间消灭各式坦克21000辆其余作战车辆更是不计其数,完全证明了三号突击炮的优秀性能

可需偠指出的是,三号突击炮本质上就是一个坦克歼击车无炮塔结构的装甲载具先天不适合进攻作战这一点是难以避免的。虽然三号突击炮嘚车组里不乏优秀的车组但投入到进攻作战里仍旧是个灾难。1944年末的突出部战役就是个例子德军就曾把三号突击炮用于进攻作战,结果造成了三号突击炮的巨大损失当然了,这依旧不能抹消三号突击炮的功绩它仍旧是二战里最优秀的武器之一。

参考文献:《坦克与裝甲战车》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