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中国独角兽公司来中国搅局,下场会比Uber好么

新的独角兽来中国搅局,下场会比Uber好么?
新的独角兽来中国搅局,下场会比Uber好么?
摘要: Uber黯然离场的2016年,另一只独角兽WeWork进入中国。为了留下来,这家著名的硅谷独角兽,正努力学习接地气的中国打法,包括去买百度推广。DT君打算观察下有没有用。DT君在搜索新一期数据侠实验室活动地点时,推广第一条跳出了WeWork的官网链接,标题上还写着“联合办公空间鼻祖”。再搜索国内其他几个比较大的联合办公,无一例外,搜索结果都被WeWork占领了。来自硅谷的WeWork,想要创造一种美丽新生活,通过共享改变人们的办公形式——他们从地产商或者空间拥有者那里,以打包的形式低价租下大片办公区域,重新装修与布置之后,分割为若干个办公区域,二次租赁给有需要的人。根据彭博社的报道,WeWork在全球的所有空间面积已经有27万平方米,超过纽约帝国大厦的可用面积。2016年3月,完成由联想控股和弘毅资本领头的4.3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后,WeWork的估值达到160亿美元,在全球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俱乐部排名中升至第9名。这笔融资,也被认为是WeWork进攻亚太市场的新弹药。与另两家共享经济巨头Uber以及Airbnb相比,WeWork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有些太晚。但从官网信息来看,扩张动作并不慢。“这里不仅仅是谋生之地,更是创造美丽新生活的场所”。毗邻静安寺商圈的延平路135号,在今年7月底打出了联合办公空间WeWork的标语。延平路135号早年是一座印染厂,去年被德必集团改建为文化创意中心。WeWork进入亚太市场的第一个办公空间,落脚在总面积约三千余方的第二、三层,办公空间内饰显示出其刻意打造的上海弄堂文化设计主题——为了接地气相当努力。开出第一家店后不到四个月,WeWork位于上海市威海路696号的中国旗舰店也开张了。这次选择的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英式红砖墙房,曾经是赛马场,重装保留了其历史感。面积是第一家店的3倍,共有1300个工位。除了静安区这两个已经开业的办公空间,官网显示,黄浦区的两个WeWork空间也即将面世。不过,过去十几年,并没有跨国互联网公司成功攻下中国市场,坚持了30个月才退场的Uber,已是表现最佳。他们的黯然离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原本的模式还不能适应中国市场。前辈们因水土不服无法立足的魔咒,恐怕不是学会买百度推广,再费心把办公空间布置成当地文化主题这种程度的接地气,就能轻易破除的。在这家联合办公鼻祖进入前,中国的联合办公市场已经历了近两年的快速增长期,WeWork的效仿者们把联合办公玩出不少“中国特色”的新花样。DT君统计了这个市场主要游戏参与者的相关信息,如下图:仅看工位体量,能排在第一梯队的公司并不少,领先当下的WeWork一个量级。它们的运营主打方向各不相同,DT君帮他们大致分了个类:第一种是创业者之家型,算是国内市场主流。代表是前万科高级副总裁毛大庆发起创办的优客工场,在8月宣布获得上亿元B轮战略投资,投后估值达55亿元,已经快要够到独角兽的门槛。它给自己的定义是“创业助推器”,向创业者出租联合办公空间之外,还提供创业相关的各种服务。在这一项上做得更加极致的,还有出身于36氪的创业孵化器“氪空间”与升级于腾讯开放平台的众创空间,联合办公只是他们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环。第二种主打共享服务与办公社交,这也是最贴近WeWork玩法的。创始团队出身自我爱我家的纳什空间与方糖小镇都属于此类,当然,他们也正在努力向上一种类型发展,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服务。第三种最为单纯,很认真地专注于办公空间。主要代表是自持物业经营的SOHO 3Q,其余联合办公官网会特别强调的创业一条龙服务,在这家官网上,并没有相关痕迹。它的底气大概来自于,潘石屹在2016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的,SOHO中国的优势就是地段和管理。百花齐开、旗鼓相当,是当下中国联合办公市场的特点——同时意味着还没有任何一家成规模的竞争者。这跟Uber当时面临的处境有所不同,它进入中国时,本土的滴滴与快的已经打出了一些气候。对于WeWork来说,凭借已经成熟的运作经验,在乱战中还是可以一拼。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如何解决水土不服问题。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提出,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联合办公加速器,而且是概念混淆的进行状态,因为中国的自由职业、小微企业,在大众创业中不断迭代和成长。而WeWork,从来没说自己也要做创业孵化。氪空间总裁钟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了另一个问题:“中国房地产和美国房地产的逻辑不同,美国房地产资金成本是2%-3%,租售比是8%-9%,而中国却是资金成本8%-9%,而租售比例是2%-3%,两者是倒置的,市场是完全不同的,WeWork进来难保不会走弯路。”2016年,外来独角兽Uber黯然退华;后来者WeWork能否在中国活得更好,关键还是看联合办公2017年的发展走向。(联系本文作者唐也钦:)关注DT财经公众号“DTcaijing”,或下载DT财经APP“DT·一财”阅读原文。
热文排行榜手机号/邮箱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邮箱
手机号/邮箱已经存在
请输入密码
请输入密码
60秒后再获取
验证码错误
还不是会员?
手机号/邮箱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邮箱
请输入密码
30天内免登录
手机号/邮箱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邮箱
图片验证码
60秒后再获取
验证码错误
输入新密码
请输入新密码
请输入密码
又有硅谷独角兽来中国搅局,Uber会是前车之鉴吗?
来源:DT财经公众号
作者:唐也钦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编者按:WeWork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有些太晚,但是扩张动作不算慢。
来自硅谷的WeWork,想把“共享”这个时髦的概念用在办公上——他们从地产商或者空间拥有者那里,以打包的形式低价租下大片办公区域,重新装修与布置之后,分割为若干个办公区域,二次租赁给有需要的人。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WeWork在全球的所有空间面积已经有27万平方米,超过纽约帝国大厦的可用面积。
2016年3月,完成由联想控股和弘毅资本领投的4.3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后,WeWork的估值达到160亿美元,在全球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俱乐部排名中升至第9名。
这笔融资,也被认为是WeWork进攻亚太市场的新弹药。
与另两家共享经济巨头Uber以及Airbnb相比,WeWork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有些太晚。但从官网信息来看,扩张动作不算慢。
“这里不仅仅是谋生之地,更是创造美丽新生活的场所”。毗邻静安寺商圈的延平路135号,在今年7月底打出了联合办公空间WeWork的标语。
延平路135号早年是一座印染厂,去年被德必集团改建为文化创意中心。WeWork进入亚太市场的第一个办公空间,落脚在总面积约三千余方的第二、三层,办公空间内饰显示出其刻意打造的上海弄堂文化设计主题——为了接地气相当努力。
开出第一家店后不到四个月,WeWork位于上海市威海路696号的中国旗舰店也开张了。这次选择的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英式红砖墙房,曾经是赛马场,重装保留了其历史感。面积是第一家店的3倍,共有1300个工位。
除了静安区这两个已经开业的办公空间,官网显示,黄浦区的两个WeWork空间也即将面世。
不过,过去十几年,并没有跨国互联网公司成功攻下中国市场,坚持了30个月才退场的Uber,已是表现最佳。他们的黯然离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原本的模式还不能适应中国市场。前辈们因水土不服无法立足的魔咒,恐怕不是学会买百度推广,再接地气地布置成当地文化主题,就能轻易破除的
在这家联合办公鼻祖进入前,中国的联合办公市场已经历了近两年的快速增长期,WeWork的效仿者们把联合办公玩出不少“中国特色”。
仅看工位体量,能排在第一梯队的公司并不少,领先当下的WeWork一个量级。它们的运营主打方向各不相同,DT君帮他们大致分了个类:
第一种是创业者之家型,算是国内市场主流。代表是前万科高级副总裁毛大庆发起创办的优客工场,在8月宣布获得上亿元B轮战略投资,投后估值达55亿元,已经快要够到独角兽的门槛。它给自己的定义是“创业助推器”,向创业者出租联合办公空间之外,还提供创业相关的各种服务。
在这一项上做得更加极致的,还有出身于36氪的创业孵化器“氪空间”与升级于腾讯开放平台的众创空间,联合办公只是他们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环。
第二种主打共享服务与办公社交,这也是最贴近WeWork玩法的。创始团队出身自我爱我家的纳什空间与方糖小镇都属于此类,当然,他们也正在努力向上一种类型发展,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服务。
第三种最为单纯,很认真地专注于办公空间。主要代表是自持物业经营的SOHO 3Q,其余联合办公官网会特别强调的创业一条龙服务,在这家官网上,并没有相关痕迹。它的底气大概来自于,潘石屹在2016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的,SOHO中国的优势就是地段和管理。
百花齐开、旗鼓相当,是当下中国联合办公市场的特点——同时意味着还没有任何一家成规模的竞争者。这跟Uber当时面临的处境有所不同,它进入中国时,本土的滴滴与快的已经打出了一些气候。对于WeWork来说,凭借已经成熟的运作经验,在乱战中还是可以一拼。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如何解决水土不服问题。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提出,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联合办公加速器,而且是概念混淆的进行状态,因为中国的自由职业、小微企业,正在大众创业中不断迭代和成长。而WeWork,从来没说自己也要做创业孵化。
氪空间总裁钟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了另一个问题:“中国房地产和美国房地产的逻辑不同,美国房地产资金成本是2%-3%,租售比是8%-9%,而中国是倒过来的,市场是完全不同的,WeWork进来难保不会走弯路。”
2016年,外来独角兽Uber黯然退华;共享概念的后来者WeWork能否在中国活得更久一点,且看联合办公行业2017年的发展吧。
(编辑:李洋)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新闻排行榜吃着炸鸡喝着咖啡,你就能知道哪里房价要涨!
摘要: 正要下决心成为房奴的你们,是否也想试试建立自己的交叉数据分析方法,来押注下一个升值区域。
编译/叶宇凡、王兆洋
当你决定买房并开始寻找房源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房产中介说,你看中的区域马上要升值了!
听到这话你会感到五味杂陈:这意味着也许你买的房子会在未来带来可观回报,但同时也意味着,短暂犹豫就可能会带来成本快速增加。
但是,中介说的就一定靠谱么?这也许是第一个值得挠头的问题。
你可选择的判断方法不多,有时只能相信中介的说辞。不过,一名来自伦敦的数据侠Sam
Floy尝试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方法,来帮自己判断到底哪里才是真正的房价潜力股。
Sam给出的方法很简单:比较一下当地的炸鸡店与咖啡店的数量。他认为这两类店铺的数量之比,可以解释哪里的房价会上涨。
Sam首先找来硅谷的数据公司ASI的数据科学家帮忙,利用他们提供的数据制作了三张伦敦的热力图,来直观地看到伦敦的咖啡店、炸鸡店和价格昂贵的房屋的分布。
第一张伦敦的炸鸡店分布图,颜色越深代表炸鸡店数量越多:
第二张伦敦的咖啡店分布图,颜色越深代表咖啡店数量越多:
第三张伦敦的房价分布图,颜色越接近黄色的地区房价越高:
对比数据后Sam发现,房价与咖啡店的数量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而与炸鸡店数量则是负相关。
因此,Sam假设咖啡店数量与炸鸡店数量的比值可以成为未来房价的风向标,而以下的情况出现,就代表这里将出现房价的上涨:
高密度的咖啡店
低密度的炸鸡店
目前较低的房价
为了更好地找到潜在的升值区域,Sam还对数据做了一定处理,以便直接得到“上帝视角”。
首先,Sam把房价在50万英镑以下的房源标注在地图上,颜色越深房价越低:
之后,Sam对这些房价较低的区域中的咖啡店与炸鸡店的数量进行比较,并将咖啡店更多的区域标注出来,图中蓝色越深咖啡店与炸鸡店相比的比值越大。
最后,他把两张数据图合在一起,就会出现许多紫色的区域,那些颜色越深的地方就越有可能房价上涨。
Sam形容,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房产投资者知道哪里能在未来获得高回报,同时还可以让他们知道哪能买到一杯精致的白咖啡。
看完了Sam的分析思路,很多人肯定要问:在这些Costa咖啡“战胜”了上校炸鸡的区域,房价是否真的就会上涨?
Sam的“模型”中并没有加入房价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来验证他的理论,所以这种方法是否靠谱还需要时间和实际数据变化来验证。
此外,在他自己的文章中Sam也没有解释为何一开始就选择了这两类数据。DT君推测,也许是因为作者假设低收入的家庭会购买更多快餐,而高收入者则会更中意喝咖啡,所以选择了这两类代表性食品店铺。
当然,这样的假设放在英美容易招来“种族主义”的批评,因为人们会自然联想到肤色。在Sam文章评论区,就有许多人认为作者是在说“黑人会吃更多炸鸡”。
无论如何,各种脑洞大开的数据交叉分析方法,已经被许多人应用于房价分析,类似的尝试还有:一元店数量与修自行车店数量比例,菜市场上香菜的价格波动,以及销售藜麦(一种传统的印加食物)商店数量变化情况,等等等等。
前段时间,DT君也用地铁周边服务配套、餐饮娱乐和公交站点数据来分析过北京和上海的房价洼地,结论可戳链接自取。
正要下决心成为房奴的你们,是否也想试试建立自己的交叉数据分析方法,来押注下一个升值区域?这些方法当然不那么科学,但总比被中介的套路忽悠来得靠谱。
本文由“DT字幕组”出品
“DT字幕组”致力于发掘和传播全球数据领域的优质内容,长期招募组员,欢迎邮件联系:
本文根据Sam Floy的文章《How to know if where you live is “up and
coming”: fried chicken vs.coffee shops》编译
关注DT财经公众号“DTcaijing”,或下载DT财经APP“DT·一财”阅读原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摘要: Uber黯然离场的2016年,另一只独角兽WeWork进入中国。为了留下来,这家著名的硅谷独角兽,正努力学习接地气的中国打法,包括去买百度推广。DT君打算观察下有没有用。
DT君在搜索新一期数据侠实验室活动地点时,推广第一条跳出了WeWork的官网链接,标题上还写着“联合办公空间鼻祖”。
再搜索国内其他几个比较大的联合办公,无一例外,搜索结果都被WeWork占领了。
来自硅谷的WeWork,想要创造一种美丽新生活,通过共享改变人们的办公形式——他们从地产商或者空间拥有者那里,以打包的形式低价租下大片办公区域,重新装修与布置之后,分割为若干个办公区域,二次租赁给有需要的人。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WeWork在全球的所有空间面积已经有27万平方米,超过纽约帝国大厦的可用面积。
2016年3月,完成由联想控股和弘毅资本领头的4.3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后,WeWork的估值达到160亿美元,在全球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俱乐部排名中升至第9名。
这笔融资,也被认为是WeWork进攻亚太市场的新弹药。
与另两家共享经济巨头Uber以及Airbnb相比,WeWork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有些太晚。但从官网信息来看,扩张动作并不慢。
“这里不仅仅是谋生之地,更是创造美丽新生活的场所”。毗邻静安寺商圈的延平路135号,在今年7月底打出了联合办公空间WeWork的标语。
延平路135号早年是一座印染厂,去年被德必集团改建为文化创意中心。WeWork进入亚太市场的第一个办公空间,落脚在总面积约三千余方的第二、三层,办公空间内饰显示出其刻意打造的上海弄堂文化设计主题——为了接地气相当努力。
开出第一家店后不到四个月,WeWork位于上海市威海路696号的中国旗舰店也开张了。这次选择的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英式红砖墙房,曾经是赛马场,重装保留了其历史感。面积是第一家店的3倍,共有1300个工位。
除了静安区这两个已经开业的办公空间,官网显示,黄浦区的两个WeWork空间也即将面世。
不过,过去十几年,并没有跨国互联网公司成功攻下中国市场,坚持了30个月才退场的Uber,已是表现最佳。他们的黯然离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原本的模式还不能适应中国市场。前辈们因水土不服无法立足的魔咒,恐怕不是学会买百度推广,再费心把办公空间布置成当地文化主题这种程度的接地气,就能轻易破除的。
在这家联合办公鼻祖进入前,中国的联合办公市场已经历了近两年的快速增长期,WeWork的效仿者们把联合办公玩出不少“中国特色”的新花样。
DT君统计了这个市场主要游戏参与者的相关信息,如下图:
仅看工位体量,能排在第一梯队的公司并不少,领先当下的WeWork一个量级。它们的运营主打方向各不相同,DT君帮他们大致分了个类:
第一种是创业者之家型,算是国内市场主流。代表是前万科高级副总裁毛大庆发起创办的优客工场,在8月宣布获得上亿元B轮战略投资,投后估值达55亿元,已经快要够到独角兽的门槛。它给自己的定义是“创业助推器”,向创业者出租联合办公空间之外,还提供创业相关的各种服务。
在这一项上做得更加极致的,还有出身于36氪的创业孵化器“氪空间”与升级于腾讯开放平台的众创空间,联合办公只是他们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环。
第二种主打共享服务与办公社交,这也是最贴近WeWork玩法的。创始团队出身自我爱我家的纳什空间与方糖小镇都属于此类,当然,他们也正在努力向上一种类型发展,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服务。
第三种最为单纯,很认真地专注于办公空间。主要代表是自持物业经营的SOHO 3Q,其余联合办公官网会特别强调的创业一条龙服务,在这家官网上,并没有相关痕迹。它的底气大概来自于,潘石屹在2016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的,SOHO中国的优势就是地段和管理。
百花齐开、旗鼓相当,是当下中国联合办公市场的特点——同时意味着还没有任何一家成规模的竞争者。这跟Uber当时面临的处境有所不同,它进入中国时,本土的滴滴与快的已经打出了一些气候。对于WeWork来说,凭借已经成熟的运作经验,在乱战中还是可以一拼。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如何解决水土不服问题。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提出,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联合办公加速器,而且是概念混淆的进行状态,因为中国的自由职业、小微企业,在大众创业中不断迭代和成长。而WeWork,从来没说自己也要做创业孵化。
氪空间总裁钟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了另一个问题:“中国房地产和美国房地产的逻辑不同,美国房地产资金成本是2%-3%,租售比是8%-9%,而中国却是资金成本8%-9%,而租售比例是2%-3%,两者是倒置的,市场是完全不同的,WeWork进来难保不会走弯路。”
2016年,外来独角兽Uber黯然退华;后来者WeWork能否在中国活得更好,关键还是看联合办公2017年的发展走向。
(联系本文作者唐也钦:)
关注DT财经公众号“DTcaijing”,或下载DT财经APP“DT·一财”阅读原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