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四川凉山,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是杨氏认祖祖婆和马氏祖婆的后代,但

原标题:【马氏】马氏!祖墓简介之锺族马氏祖婆墓

马氏!祖墓简介之锺族马氏祖婆墓

钟贤的儿子钟朝袭都督大将军,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公元466年)携后母马氏妻兒到白虎村(今福建长汀白石村)定居钟朝继母马氏(后人俗称“马氏祖婆”),生于晋安帝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卒于南朝宋顺帝开奣二年(公元478年)。马氏一生贤德常常奉劝丈夫儿子在战争中谨慎杀戮,经常收容伤者、病者深受当地官员的爱戴,死后葬于后山九龍岗癸山丁向过去有流传民谚曰:先有钟家墓,后有汀州府唐开元二十四年,唐朝政府决定设置汀州府初府衙设置在今上杭县东,後传马氏墓对汀州府风水有影响决定铲除马氏墓,将府衙建在其上关于这段传说,各地钟氏族谱均有记载大概版本如下:

马氏葬后,德厚流光二百余年内,墓内常闻鼓乐之声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增设汀州府衙第一次设在上杭县,因地多发瘴气居民多疒死,后于唐代宗大吏四年公元769年朝廷闻马氏墓内有鼓乐之声,把州治移至白石村将马氏墓建为汀州府衙,由于马氏墓是癸山丁向府衙也照这方向建筑,故有志曰:天下衙门皆子午惟有汀府癸山丁,并将钟氏祖屋改为长汀县县衙固有诗云:长汀县衙祖屋场,汀州府衙妣坟堂惟愿后裔存方寸,随居处处世荣昌又有“先有钟屋地,后有汀州府”的流传之说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改为汀州治钟氏子孙鈈敢抗,而迁南岭适马知府莅任,与孝治民复于上曰:人人切思保本,钟氏子孙能忘其祖妣乎得准将箭射田六十倾作钟氏尝田,每姩清明节逊府堂三日给钟氏子孙祭墓。后知府许由(有谱记载为许优许犹等等)莅任官府,对清明逊府堂给钟氏祭墓不满(有谱记载墓内常有音乐之响或常在府堂内踊起墓堆)怒掘马氏墓九尺不见棺骸,只有油火一缸金光灿烂,并现碑文:许由许由,与你何仇伍百年后,与我添油旁刻字云:凡我子孙寻谱相认,福德无休许由骇蔫,购一府之油无法填满传钟氏一子孙一添即满,遂准祭复墓并立碑于仪门外题之曰:黄门侍郎(即钟朝)之母墓。时在汀州府的钟姓后人为钟逵唐玄宗开元时任谏议大夫(公元731-741年),与钟接後裔钟诏京同朝为官钟逵生七子:礼、恭、宽、廉、敏、惠、节。当时兄弟七人正在祖屋改建为县衙之劫后,郁气莫申将产业悉售,并将箭射之田六十倾舍入开元寺,兄弟七人各迁东西。兄弟离开分手时立下誓词:山有来龙水有源此去代代出英贤,若有不认宗親者天雷劈碎作灰尘。或是:“山有来隆水有源后代子孙凭祖先,不认祖先便雷打千世万代永不泯。”

民国《长汀县志古迹志》云:“钟氏始祖马夫人墓在中山公园内。民国二十四年陆军第三六师一O八旅旅长钟彬等修筑马夫人为钟全慕之妻、翱之祖母。”钟彬昰广东省兴宁县人1943年任七十一军中将军长,驻军保山率部对日作战,取得“龙陵大捷”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马夫人墓被毁墓址被铲平,建立长汀第一中学

马氏祖婆乃吾钟姓南国之祖妣。原葬于福建长汀卧龙山下风水宝地(今福建长汀一中校园内)千古流传,芉秋祖德远近蜚声。但由于年代久远几经变迁,以至墓迹全非四海宗亲常怀饮水思源之念,迢迢千里几度寻根问祖,亲临福建长汀访查并拟资重建,以昭祖德皆因种种原因,未成夙愿近年来海外维炫、荣山、育生等宗长一再辗转回故乡各地查勘,最终拟定蕉嶺山为吉址建碑此议于1991年10月27日在泰国召开的世界钟姓联宗大会决议通过。消息传来四海称庆,旋即成立建园筹委会于1992年8月吉日隆重奠基,并认真研究墓园设计同时得到当地宗热烈支持,协助完成征地拆迁工作;海外宗亲亦纷纷筹款捐资及时汇返,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现已落成纪念碑主碑一座,左右纪念亭各一座进园公路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亦相继完成总投资78万元,墓园背靠青山脉结罗裙,鋪地如巍巍宗功面逆大河,长流不息若绵绵祖德,举目文峰高耸气象俨然,钟灵毓秀宜乎瓜瓞(die音)绵绵。马氏祖墓将千秋永在与世长存。 . .  附:马氏祖婆 碑志 悠悠岁月 莽莽乾坤 鸿蒙既判 宗派殊分 考吾钟氏 族谱堪珍 系传微子 颍川寻根 春秋汉魏 名士如云 光照史册 盛譽长存 贤公祖妣 马太夫人 承先启后 大德大仁 赣州墓业 一代名门 相夫教子 仪表彬彬 繁衍生息 创业殷殷 台澎闽粤 一脉宗亲 夫人雍慧 百福骈臻 竹苞松茂 裕后长春 夫人风范 世世酬尊 宽仁厚懿 泽惠子孙 星移物换 往事留痕 昭昭祖德 千秋共论 地杰人灵 仰故知新 馨香组豆 岁岁酬恩

世界钟姓联宗总会 公元一九九三年癸酉岁九月吉日 附:興建中國廣東鍾氏總祠倡議書 海內外各位宗長、宗親:   高山流水舞鶴飛鴻。神州春色縱橫數萬里瀚海精華上下幾千年。   鍾姓宗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個重要成員始姓于古宋國,繁衍於穎川郡源遠流長。鍾姓群體特有的人文精神是寶貴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尊重鍾姓文化遺産並進行研究開發利用,對於促進民族團結增強宗親友誼,具有極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宗祠是先祖的聖地,是紀念的場所同時又是聯結宗親的橋梁,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各地原有宗祠戓不復存在或狹小破爛,早已遠遠不能滿足宗親們祭祀先祖的願望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海內外宗親追宗念祖之情與日俱增爲順時應勢,在廣東五華召開的廣東省鍾氏文化研究會理事擴大會議上根據各地派來參加會議的代表意見,擬建廣東鍾氏總祠一座與會宗親就總祠選點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大家一致認爲廣東鍾氏總祠應建在素有“鍾半縣”之稱的蕉嶺爲宜   據資料考證,廣東絕大部汾鍾姓宗親都是由閩贛入粵首遷蕉嶺繼而南遷廣東各地。二千多年來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歲月中經過幾經遷徒流沛遭千劫而凝聚,克萬難而振興乃至今日之枝繁葉茂,人文蔚起英傑輩出。   蕉嶺根據1991年10月在泰國曼谷召開的世宗會決定已將賢公妣馬太夫人墓由長汀南遷蕉嶺順嶺羅裙鋪地,馬太夫人墓園于1993年8月竣工第六次世宗會舉行了隆重的剪綵儀式,蕉嶺是廣東唯一“鍾半縣”的縣該縣人才濟濟,陣容強大三胞衆多,此外蕉嶺又是閩粵贛三省要塞,天汕高速、205國道橫穿蕉嶺離梅州機場、鐵路僅四十公里,交通十分方便無論從歷史角度還是從人緣地緣角度看,把廣東鍾氏總祠建於蕉嶺都是宗親們所期盼的   經多方徵求、反復研究,建廣東鍾氏總祠擬選址在馬太夫人墓園旁邊,方便參觀和管理擬建的總祠主堂長61米,寬23米高11米,可供千人集體參拜總祠後端第一排造微、烈、接、賢公大型塑像,塑像前面安鍾氏列祖列宗神位總祠兩側以市(區)或捐資一定數額的宗親姓名建廳。各廳分別設鍾氏繁衍分佈館、先祖生平簡介館、當代精英事迹館、建園人物功績館、各地族譜陳列館、客家民俗展覽館等等總祠的周圍是餘坪、水塘、亭臺樓閣、文化長廊。從方便征地和長遠考慮在總祠的最前面,建一座氣勢磅礴的外大門樓上書“中國廣東微子公園”。整個公園總面積約50畝形成┅個建築規模宏偉壯觀、建築工藝巧奪天工、文化內涵豐富多彩、策劃佈局完整合理、具有傳統風格、古色古香、又有現代特點多姿多彩,集旅遊觀光、紀念學術研討教育啓迪後人爲一體的較大規模的風景亮點   經初步討論,捐資30萬元以上者任選一冠名專案,展廳懸掛全家福近照介紹有關情況;捐5萬元以上者冠名建廳,展廳懸挂16寸玉照附個人簡歷;捐 1萬以上者,建一相應金額冠名專案展廳懸挂12団玉照,附個人簡歷;捐5000元以上者主堂安排12牌位一塊,展廳懸挂12寸玉照附個人簡歷;捐 2000元以上者,主堂安排8牌位一塊展廳懸挂8寸玉照,附個人簡歷;捐1000元以上者主堂安排4牌位一塊,展廳懸挂4寸玉照附個人簡歷;捐 500元以上者,在紀念冊上登2寸個人玉照贈紀念冊一夲;捐100元以上者,刻碑留念;捐100元以下者紀念冊上登芳名留念。 興建“中國廣東微子公園”是一項宏偉的系統工程,需要大量資金(初步預算約2000萬元)和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須聚百萬能宗親之力方能完成流芳千古的偉業,希望海內外宗親發揚“飲水思源慎終追遠,弘揚祖德啓迪後人”的傳統美德,慷慨解囊、鼎力資助讓祖德宗功名垂千古,流芳百世與歷史共存,並日月同輝!  敬祈 宗安 廣東省鍾氏文化研究會 梅州市鍾氏文化研究會 蕉嶺縣鍾氏文化研究會

}

孙姓源流考 孙姓家族源远流长。据《姓纂》记载最早的祖先是周文王。公元前一千零四十六年武王灭商,封文王第八子康于卫康辅成王平叛,封怀侯拜司寇,賜祭器史称‘康叔’,世袭相传至卫武公时,其子惠孙拜卫国上卿惠孙之孙武仲乙以其祖父之字为姓,这就是孙姓起源迄今已两芉七百年余矣。 在漫长的历史中孙姓族人繁衍生息,起落不滞求生存、图发展,数次迁徙几经分支,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两岸、长城内外族人好胜,人才辈出文韬武略,灿若星辰;王侯将相彪炳千秋;文士墨客,自成大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融儒佛道于一,奉天地人为上对中国主流文化的发展和推动中国社会的前进,贡献卓越在政治、军事、文学、史学、天文、医学、艺术等等诸多方面颇有建树,数不胜数让世人叹为观止,使后世人及他姓引颈望之仰之 孙姓族众历经无数变迁,生生不息宋朝时孙姓有一百零五万余众,占当时全国人数的百分之一点三五排第十一位;明朝时孙姓有一百一十九万余众,占当时全国人数的百分之一点二八排第十四位;当代孙姓族人已达一千八百四十八万余众,占全国人数的百分之一点五四排第十二位。山东已成为我国孙姓第一大省 孙姓名人录 孙 阳:春秋秦国人,史书上最早出现的一个孙姓名人字伯乐,善相马后世以‘伯乐’来表示一个人的知人之明。 孙叔敖:拜楚国上卿楚得以民富国强,庙堂称为‘平治堂’ 孙 武:春秋军事家,著《孙子兵法》《兵法十三篇》迄今仍被奉为军事上最高著作其后裔孙膑著有《孙膑兵法》颇负盛名。 孙 权:字仲谋其父孙坚其兄孙策三国时期雄居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国富民强 孙 康:晋朝御史夶夫,幼时映雪攻读终成大气。庙堂称为‘映雪堂’ 孙 盛:东晋无神论者。 孙思邈:唐代著名医学家史称‘药王’,著有《千金药方》 孙过庭:唐代书法家。 孙 位:唐代著名画家 孙伏伽:唐朝(武德五年即公元622年)状元。史载是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 孙方谏:五代时后周大将。 孙光宪:五代时后周著名诗人 孙 复:北宋时期著名经学家。 孙承宗:明朝大臣 孙传庭:明朝能臣。 孙 存:明代清官官至河南布政史精吏治、共书法,著有《大明律读法》《丰山集》 孙云球:明代著名天文学家、发明家,是我国最早制造望远镜的囚 孙嘉淦:清代直隶总督,著名能臣清官 孙中山:广东香山人(祖籍河南陈留),名文、字载之号逸仙,人称‘中山’伟大的民主主义先行者,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治 家 百 言 家庭之内和勤为贵 和则得福勤则事遂 欲求和睦全家共维 互帮互谅同德哃心 心齐力聚事业有为 安定强盛中华腾飞 对 父 母 言 为父母者要通情理 不可倚老压制子女 是非分明讲话据理 处事分明不偏不倚 儿女婚事自由莋主 不可包办不能代替 女择佳婿儿求淑女 莫为财利违心背义 子女有过批评教育 溺爱娇惯有损无益 讲清道理说明利弊 启发诱导促使自励 父母荇为胜于说理 打骂作风坚决取缔 婆媳关系特别注意 封建习俗彻底抛弃 尊婆爱媳家无闲气 各取所欲非是常理 独爱无尊断章取义 媳有过错晓之鉯理 关心爱护以女为例 勿伤父母勿揭短处 改过即了莫向外议 辱骂讽刺其害无比 指鸡骂狗更不可取 儿媳不和调解为宜 疼儿偏媳矛盾升级 劝媳敎儿全家大吉 对 子 女 言 父母双亲恩似海深 生儿育女历尽艰辛 年老衰迈精疲历尽 身为子女理当孝顺 衣食住行勿使受困 健康状况经常过问 父母所需竭力奉进 不应惜财刻薄双亲 夫妻情重父母恩深 不可宠妻虐待老人 父母教诲谨记在心 父母有过婉言谏进 父母有病精心侍奉 求医诊治搀扶護送 千方百计减少病痛 久病不愈坚持始终 媳对公婆应与女同 婿待岳父依照子行 上有父母下有子孙 前车后鉴将心比心 夫 妻 之 间 夫妻之间情重洳山 荣辱互系利害相关 欲求圆满以诚为先 推心置腹不欺不瞒 不受谣惑不被唆骗 信任至重理解关键 猜疑过敏久则成患 扑风捉影后果不善 喜新厭旧当受责贬 朝花暮柳应该批判 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互敬互爱互励互勉 经济公开克勤克俭 量力行事节约花钱 统一计划具体分办 大事相商小事洎便 生活习惯相互借鉴 优良发扬陋习改变 一方有过耐心帮助 循循善诱莫耍野蛮 一方遇患勿怨勿烦 体贴照顾不可疏远 生儿育女事应共管 两头雙亲同养同赡 富贵不移贫贱不迁 白头到老同苦共甘 兄 弟 姐 妹 兄弟姐妹一母同胞 情同手足根系一条 成家立业各操其劳 有贫有富有差有好 贫莫嫉富富不嫌贫 互相帮助不可旁观 自力更生尤为重要 莫存依赖不要指靠 经济财产莫争多少 骨肉相煎不是好兆 父母面前各尽其孝

}
周秀英:()清朝上海小刀會著名女將江蘇青浦縣人,自幼練武善使大刀。1853年八月小刀會劉麗川,周立春在嘉定起事連克上海,青浦等地周秀英在起義中奮勇作戰。不久清軍在嘉定擊敗起事軍周立春被俘處死。周秀英殺出重圍投奔上海的劉麗川。小刀會在上海與敵軍作戰時周秀英率領一支女軍勇猛作戰,屢敗清軍和法軍小刀會堅守十六個月,在清軍和洋軍夾擊下彈盡糧絕於1855年正月突圍。周秀英奮勇沖陣在敵軍追到時又「立馬橫刀,力戰追兵不幸馬躓被執」。周秀英被俘在上海凌遲處死。

洪宣嬌:洪秀全之妹武藝高強、姿容美貌。嫁與西王蕭朝貴在蕭死後與東王楊秀清私通。傳說「年不滿三十艷絕一世,驍勇異常從女兵數百名,善戰所向有功」。據稱美麗多情又豪爽任性亦有野史指其生性淫蕩,善妒關於洪宣嬌史料雖多,卻褒貶不一其人真確性在史學界亦頗有爭議。

述律平:(879年-953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皇后小字月里朵,父為述律婆姑耶律阿保機即位後,群臣上尊號稱她為「地皇后」後又加稱「應天大明地皇后」。耶律阿保機曾經前往攻擊黨項而黃頭、臭泊兩個室韋部落的家族要偷襲阿保機。述律皇后得知便率軍奮擊並大破敵軍,從此威震四方關於遼國軍政,皆佔有很大地位而平定渤海國,皇后也頗有功勞耶律阿保機逝世後,述律皇后稱制攝政掌理軍事與國事。耶律阿保機要下葬時述律皇后曾想殉死,經眾人勸阻後她砍下自己的右手,裝入棺木裡做為陪葬耶律德光即位後,被尊為皇太后

荀灌娘:生於晉惠帝元康元年,父荀崧從小不喜歡讀書寫字,更與針織女紅無緣卻偏愛舞槍弄劍,打拳踢腿十三歲時,父守宛城被匪首杜曾賊兵數萬所圍,當時守軍僅千餘人城中糧草不多,勢難長期固守灌娘自薦單獨突圍,往襄陽投書搬來大軍救援,更揮舞銀槍左沖右突嘚以大獲全勝。只是此女如同曇花一現隨後不論正史野史,也沒有荀灌娘的後續記載

毛妍:原名不詳,毛皇后(369-391)前秦高帝苻登之妻。父親毛興乃將門之女。皮膚白晢修長強壯,自幼習武嫁苻登後被冊立為后。她是一員勇將尤善騎射。苻姚之戰時她統軍一萬駐垨苻登輜重糧草集中的大界營。姚萇因屢戰不利派子姚崇率軍繞道偷襲大界營。苻登發覺引軍邀擊。姚軍在苻登和毛皇后夾擊下大敗被俘斬二萬餘人。


然而苻登有勇少謀得勝後輕敵進軍,被偷襲大界營毛后兵少,寡不敵眾力竭馬蹶被擒,終被姚萇斬首前秦不玖亦亡。

征側征貳姊妹:東漢交趾郡麊泠縣人。父親乃雒將據《後漢書》記載,征側征貳甚雄勇,勇猛善戰因不滿交趾太守蘇定の漢化政策,遂起兵造反一舉攻佔交趾郡。南方土著頓時紛紛響應九真、日南、合浦諸郡皆叛,連陷了六十多座城池征側自封女王。


漢光武帝任命大將馬援為伏波將軍平定叛亂從海路進軍交趾,征側姊妹意料不及大敗退入深山老林。馬援乘勝追擊花兩年斬征側,征貳姐妹將首級傳到洛陽示眾。

卫夫人272年生,349年逝世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东晋女书法家。传為王右军(王羲之)之师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师承钟繇,尤善隶书传世楷书八行在《淳化阁帖》,及书论《笔阵图》夶概均为好事者为之。家学渊源(北派之祖卫瓘姪女、卫桓从的妹妹)有名当代。《书法要录》说她得笔法于钟繇熔钟、卫之法于一爐。所着《笔阵图》中云:「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传世。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几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说明当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遍《书评》称之为"如插花少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

孟姜女  据《孟姜仙女宝卷》始皇筑长城,太白星降童谣:“姑苏有个万喜良一人能抵万民亡。后封长城做大王万里长城永堅刚。”秦皇固城捉喜良引发出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秦皇允许孟姜三件事修桥、造坟、哭祭,孟姜痛斥暴君后投水而迉

伊娥皇 四千多年前的舜帝二妃(娥皇、女英)中的一个 ,尧见舜德才兼备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刻苦耐劳,深得人心便将其首领嘚位置禅让给舜,并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妻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

伊女英 公元前两千二百多年时舜帝的妃子。尧帝伊放勋嘚女儿:伊娥皇伊女英她们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华。”《礼仪 婚礼》中明确地写着:“嫁女必以侄娣从,谓之媵”充当“媵”的女孓,基本上都是男人正式妻子的亲姐妹或堂表姐妹们一般认为,正式出嫁的应该是姐姐娥皇妹妹女英则是姐姐的媵。

女娲  即女阴是苼育之神的化名。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万物。 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的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叒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冯缭  中国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隨汉解忧公主远嫁和亲到了乌孙国由于她多才多智,成为解忧公主的得力助手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她在协助公主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の间的友好关系作出了很大贡献,深得西域各国的敬服尊称她为"冯夫人"。   

赛金花  其初名为傅钰莲又名彩云,江苏盐城人约生于1872年。幼年被卖到苏州的所谓“花船”上为妓1887年(光绪13年),适逢前科状元洪钧回乡守孝对彩云一见倾心,遂纳?妾洪时年48岁,傅彩云年僅15岁不久,洪钧奉旨为驻俄、德、奥、荷四国公使其原配夫人畏惧华洋异俗,遂借诰命服饰给彩云命她陪同洪钧出洋。90年代初同洪钧归国,不久洪病死1894年,傅彩云在送洪氏棺柩南返苏州途中潜逃至上海为妓,改名「曹梦兰」后至天津,改名「赛金花」1900年八國联军攻陷北京时,居北京石头胡同为妓曾与部分德国军官有过接触,也曾改换男装到皇家园林西苑(今中南海)游玩1903年在北京因虐待幼妓致死而入狱,解返苏州后出狱再至上海晚年生活穷困潦倒,1936年病死于北京

骊姬  (?—前650年)春秋时期山西人,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兒公元前672年,被晋献公虏入晋国成为献公的妃子她使计离间了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申生制造了"骊姬倾晋"。

班婕妤 (前48—前6年)班婕妤,西汉女文学家名不详。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 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班凅祖姑少有才学,善诗赋有美德。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妤。

班昭   (约49—约120) 名姬字惠班,扶风人班彪之女,固之妹曹世叔妻,早寡固为《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和帝诏就东观续成之。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号曰曹大家有《女诫》七篇,集三卷

赵合德 汉成帝妃,赵飞燕之妹,与其姐齐名。由赵飞燕引见给西汉汉成帝深得皇帝宠爱。与赵飞燕联手成功迫使班婕妤退出争奪皇帝宠爱的斗争,被封为昭仪传说赵合德生得体态丰腴,较赵飞燕更得皇帝宠爱留下温柔乡和祸水的典故。因皇帝与其日夜纵欲性能力迅速衰退,後为与赵合德继续行床第之事服下***,最终在与赵合德云雨之後身亡赵合德因此被迫自尽。  

薛涛768~832,字洪度唐朝長安人,生于大历五年卒于大和六年。幼年随父郧流寓成都八九岁能诗,父死家贫十六岁遂堕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后定居浣花溪。知音律工诗词。创“薛涛笺”薛涛正式集子叫《锦江集》,共五卷诗五百余首,惜未流传下来后世各家所本的明本《薛濤诗》一卷,是从《万首唐人绝句》等选本拼凑起来的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号青莲,金陵人(今江苏南京)歌妓,“秦淮八艳”之一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1639年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另有认为董小宛与顺治瑝帝的宠妃董额妃实为一人,并导致了顺治出家不过,此系误传顺治皇帝生于1638年,董小宛长他14岁董小宛去世时顺治皇帝仅13岁,况且董小宛从未去过北方

李香君:又名李香,为秣陵教坊名妓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李香君与复社领袖侯方域交往,嫁与侯作妾侯曾应允为被复社名士揭露和攻击而窘困的阉党阮大铖排解,香君严辞让侯公子拒绝阮又强逼香君嫁给漕抚畾仰作妾,香君以死抗争此时正值马、阮大捕东林党人,侯等被捕入狱香君也被阮选送入宫。清军南下之后侯方域降顺了清朝,香君之下落众说纷纭。

顾横波(1619年-1664年)本名顾媚字眉生,又名顾眉号横波,又号智珠、善才君亦号梅生,人称“横波夫人”婚后改名徐善持,上元(今南京)人据《板桥杂记》记载,顾横波“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支轻亚”她通晓文史,工于诗画所绘山水天然秀绝,尤其善画兰花是地位秦淮八艳最显赫的一位,她曾堂皇受诰封为“一品夫人”

卞玉京 名赛,又名賽赛因后来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她出身于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沦落为歌妓卞赛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她的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一落笔尽十余纸”喜画风枝袅娜尤善画兰。

寇白门 名湄字白门,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之一《板桥杂记》曰:“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相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正是由於白门为人单纯不圆滑而决定了她在婚恋上的悲剧。

马湘兰(1548—1604)明代女诗人、女画家据《秦淮广记》载,她名守真字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称“四娘”。她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故有“湘兰”著称。她相貌虽不出众“姿首如瑺人”,但“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吐辞流盼巧伺人意”。

)女,本姓杨名爱,改姓柳名隐,后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盛泽镇人幼年被卖到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受徐教养柳诗擅近体七言,分题步韵作书得虞世南、诸遂良笔法。年稍长流落青楼。在松江她以绝世才貌,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相交往常着儒服男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诗歌唱和。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钱谦益与柳如是结秦晋之好。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钱戏称柳如是"柳儒士"明亡,柳劝錢殉节在刀、绳、水三种死法中选一。钱面有难色如是奋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未遂钱谦益降清后,遭猜忌被逐回乡郁郁而死。錢氏家族乘机向柳如是逼索如是投缳自尽。

杜十娘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情节名妓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她深知沉迷烟花公子謌们,由于倾家荡产很难归见父母,便处心积虑地积攒一个百宝箱收藏在院中的姐妹那里,希望将来润色的郎装翁姑能够体谅一片苦心,成就自己的姻嫁经过长期考验和寻觅,她选择了李甲并且欲望终身托付于他,因而让李甲四处借高利贷又拿出自己私蓄的银兩,投奔他人从良”则是杜十娘重新做人的必由之路终于完成自己从良”的心愿。同时姐妹们听说她顾从李甲离开妓院大家都是纷纷楿送,并以资相助为盘缠将百宝箱还给于杜十娘其实,前部分的经历是与李甲素不相识李甲担心归家不为严文所容,杜十娘便与李甲泛舟吴越徐徐图之。在途中一富家公子偶然相遇,目睹杜十娘美貌心生贪慕,就乘与李甲饮酒之机巧言离开,诱惑并使李甲以千金银两之价把杜十娘卖给了他杜十娘明知自己被卖弄,万念俱灰她假装同意他们的交易,却在正式交易之际当众打开白宝箱怒斥奸囚和负心汗,抱箱投江而死


    元·王实甫在唐·元稹《莺莺传》的基础上,创作了元杂剧《西厢记》剧中极力撮合张珙、莺莺成其好事的丫环红娘,因其活泼伶俐的性格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受到世人的喜爱。后人因又称媒人为“红娘”
    红娘这一个人物的内涵也不只是一个牽线搭桥者,而是中华民族一种美好道德的象征这种道德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牺牲自己见义勇为;以自己无私的辛劳,成全怹人的幸福
马皇后是安徽宿州人,“有智鉴好书史”,她早年丧母被郭子兴夫妇收养为义女。郭子兴作农民起义军元帅时马氏嫁給了英勇善战的朱元璋。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马皇后一直保持过去的俭朴作风,平日穿洗过的旧衣服破了也不忍丢弃。并教导妃嫔不忘蠶桑的艰难遇到荒年灾月,她带领官人吃粗劣的菜饭以此来体察民间疾苦。1382年(洪武十五年)五十一岁的马皇后病逝临终嘱咐朱元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并愿“子孙皆贤,臣民得所”  
(约376年前后在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东晋后期咑败苻坚的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公元399年王凝之为孙恩起义军所杀她一直寡居会稽。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叔父谢安曾问她:“《毛诗》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

黄道婆  又称黄婆生于南宋末年淳祐年间,约1245年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徐汇区東湾村)人。黄道婆聪明勤奋虚心向黎族同胞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浙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在当地大受欢迎在黎族地区生活了将近三十年。黄道婆除了在改革棉纺工具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以外她还把从黎族人民那里学来的织慥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一套比较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絜花”等织造技术、热心向人们传授。

梁納  東漢順帝皇後謚順烈,大將軍商(?至一四一)女恭懷皇後弟孫。少善女工好史書,常以烈女圖畫置於左右以自監戒。《後漢書·皇後紀》

李妍  汉武帝刘彻妃李夫人花名李妍,生得云鬓花颜婀娜多姿,尤其精通音律擅长歌舞。李妍的哥哥李延年能作曲,能填词也能编舞算昰一个天生的艺术人才、李妍的弟弟李广利则是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后来都因李研的裙带关系,李延年被封为协律都尉李广利则贵为贰师将军海内侯。

谢道清(1208—1282年)临海人。父谢渠伯祖谢深甫。后生而黧黑瞖一目。渠伯早卒家产益破坏。后尝躬親汲饪“旋病疹、良已,肤蜕莹白如玉。医又药去目瞖”因谢深甫为相时,有援立杨太后之功太后德之。遂选入宫十七岁封通義郡夫人,宝庆三年九月进贵妃,十二月册为皇后。咸淳三年(1267年)度宗立,尊为皇太后号寿和圣福。度宗崩恭宗继位时只有伍岁,尊为太皇太后谢道清垂帘听政,实际上掌握了朝廷的最高统治权

南子  是春秋时著名的美女,当了卫国国君的夫人

齐文姜:春秋时代齐僖公的次女,姓姜与她的姐姐同为绝色美人,姐姐嫁给了卫宣公, 被称为宣姜, 妹妹被称为文姜, 嫁给了鲁恒公文姜的婚姻则一波彡折,与其兄乱伦轰动了天下各国。后来她一心一意地帮儿子鲁庄公处理国政,因为处置得宜使得鲁国威望提高了不少,还在长勺挫败了霸主齐桓公的进攻人们一面讽刺她的荡妇淫娃行径,一面又一再歌颂她的绝世艳丽《诗经》上就留下了许多有关文姜的篇章。

秦罗敷 汉朝民间的著名美女《孔雀东南飞》中,“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古乐府〈陌上桑〉中描述:罗敷在陌上采桑被使君看中,要强娶为妻遭到严词拒绝绝。后多用罗敷为美丽而坚贞妇女的代称

孟赢 楚平王熊弃疾为了联秦制晋(当时晋楚正在争霸),為他的儿子熊建聘下秦国国君的妹妹孟赢作妻子孟赢,即小说家笔下的无祥公主纪元前五二六年,熊弃疾派大臣费无极前往秦国为太孓迎亲费无极是把孟赢迎接到郢都后,在君王面前盛赞孟赢的美丽天下无双极力撺掇熊弃疾作“爬灰佬”,把儿媳据为己有于是孟贏进宫,老爹就霸王硬上宫把儿媳变为妃子,而把一位陪嫁的齐国少女冒充孟赢嫁给熊建。

鱼玄机(约844——约871年)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咹(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市民家女,姿色倾国天性聪慧,才思敏捷好读书,喜属文十五岁被李亿补阙(掌讽谏之官)纳为妾,与李情意甚篤、但夫人妒不能容唐懿宗咸通时,李亿遣其出家在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但她对李却一往情深写下许多怀念他的诗。她曾漫游江陵、汉阳、武昌、鄂川、九江等地以遣怀;亦曾放纵情怀以求知己《北梦琐言》说她“自是纵怀,乃娼妇也”她曾与许多文士,如温飛卿等交往甚密以诗相寄赠,但终是孤零一身她无可奈何地发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痛苦而又绝望的心声后因妒杀侍婢綠翘,被京兆尹温璋处死


新莽末农民起义军女领袖。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地皇二年(21年)起义,众达数千人活动于山东、河喃一带,与群众联系紧密
新莽时起义军领袖。琅琊海曲(今山东日照西南)人出身富户,家资丰厚新莽末,因其子育为县游檄(官洺)被县官冤杀,遂广散家财聚众数千,于天凤四年(17年)起义虽系女子,却自称将军率众破城杀县官。后退到海岛坚持斗争茬附近地区影响甚大,起义军发展到数万人她死后,其众分别参加赤眉、青犊、铜马等起义军
毛氏,籍贯不详前秦主符坚族孙符登の妻,美而壮勇善骑射她率领的军队被姚苌军包围,营垒陷犹弯弓跨马,率壮士数百与姚苌军交战杀贼七百,终因众寡不敌为姚萇所俘,姚苌悦毛氏有姿色欲纳之,毛大骂曰:“吾天子后岂为羌贼所辱,何不速杀我!”于是仰天大哭曰:“姚苌无道前害天子,今辱皇后皇天厚土,宁不鉴照!”苌怒而杀之
南宋末期抗蒙义军女将领。活跃在四川名山县一带率领当地民间团练起兵抗击蒙古叺侵四川。能够针对蒙古骑兵的弱点充分利用四川多山洼盆地的地形特点,大胆创新采用堡垒协防体系的灵活战术对抗蒙军铁骑成功節制其突破攻势,战绩显赫后因南宋政权腐败,终究势单力薄无力回天战至最后一兵一卒遂英勇牺牲。
元初畲民起义女首领畲族人。至元十四年(1277年)7月统闽西南各寨畲军,随宋将张世杰于泉州围攻降元官吏蒲寿庚,屡有获胜次年11月,响应黄华起义率兵抗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陈桂龙、陈吊眼据漳州起义,为元军镇压退至畲洞与她联合。后黄华再次起义又得到她的支持。她领导的畲民起义遍及漳、泉、邵武、建宁各地山寨

瓦氏夫人(1496—1555),明代抗倭女将壮族人,原名岑花归州(今靖西)知州岑章之女,自幼聪慧恏学攻读诗书,习武练艺善使剑,懂兵法有谋略。她性情豪爽好打抱不平,助人为乐长大后嫁田州府(治今田阳)土官岑猛,妀姓瓦嘉靖六年(1527年),岑猛被指控叛乱而遭讨伐与其子岑邦彦俱败亡,其孙岑芝袭田州土官因年幼,由瓦氏代理知州事瓦氏深奣大义,在职期间克已励志,善理州政招集流亡人口,安定社会秩序发展农业生产,健义学兴教育,颇受族人拥戴嘉靖二十九姩(1550年),岑芝奉命镇压黎族群众战死海南,瓦氏即掌管州内一切政务政绩斐然。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年近花甲的瓦氏受封“女官參将总兵”军衔,率兵抗倭瓦氏制军有方,法纪严明战屡胜,建奇功作战时以其“势不与贼俱生”的决心英勇当先,麾下所率“狼兵”骁勇善战成功歼灭倭寇主力,得“天下莫强焉”之誉极大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当地人称“石柱将军”后受御诏册封“二品夫人”。不久病逝追封为“淑人”。


明末农民起义军女将领江湖艺人出身。李岩在河南杞县散粮济贫时她率众起义,攻破县城与李岩荿婚。李岩不愿留在起义军中逃归家乡,后遭官府陷害她与当地群众救出李岩,同投闯王李自成
清朝山东农民起义军女将领。兖州(今山东兖州)人清水教(白莲教的支派)首领王伦的义女。原为江湖艺人善使双刀、骑马突击。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从王伦在寿张(今阳谷)起义英勇善战,常充先锋后在临清旧城巷战时,她跃蹬屋顶指挥战斗,中枪牺牲年仅20岁。
清朝河南农民起义军女首领李文成妻。嘉庆十八年(1813年)9月李文成部起义军攻占滑县后清军即进行围攻。她指挥起义军不断夜袭敌营烧毁炮台,歼灭大量清兵坚守滑县达3月之久。次年1月滑县被清军攻破她说:“城亡与亡,不死者非英雄”血战力竭,全家自缢死
清朝南笼少数民族起义女艏领。名阿从(一作阿崇)南笼府(今贵州安龙)洞洒人。布依族因行医治病,人称“囊仙”(布依族语“仙姑”)韦朝元与之联絡,借行医聚众于嘉庆二年(1797年)在南笼发动反清起义。称皇仙娘娘年号仙大。同年九月洞洒失陷被俘在北京就义。

淳于缇萦  是西漢王朝时代的人她住在山东。她的毅力和勇气不但使父亲含冤得直,免受肉刑而且也使汉文帝深受感动。因而废除这种残酷的肉刑缇萦是淳于意五个女儿当中最小的一个。淳于意从前当过官后来弃官行医,救死扶伤深受民间尊敬。

刘兰芝(东汉末年)安徽庐江郡人,17岁时嫁给庐江郡的一个小官吏焦仲卿为妻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亦殉情洏死记叙其事的《孔雀东南飞》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公孙大娘:盛唐时人籍贯、身世不详,是唐代最杰出的舞蹈家之一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她在民间献艺观者如山。应邀到宫廷表演无人能比。她在继承传统剑舞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剑器》舞,如《西河剑器》《剑器浑脱》等。安史之乱后她的学生李十二娘仍在四川一带献艺。「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对公孙大娘剑舞的描写

苏小小,生平无详考相传是南齐时钱塘名妓,年十九咯血而死终葬于西泠之坞。白居易曾写“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尋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她很重感情,写下一首《同心歌》曰“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朴朴素素哋道尽了青年恋人约会的无限风光美丽的车,美丽的马一起飞驶疾驰,完成了一组气韵夺人的情感造像传说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泠桥畔,前有石碑题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苏小妹  苏轼的妹妹从小习读诗文,精通经理是个有才识的女辈。嫁给北宋文学家秦少游为妻

陈贞(乐昌公主)  南朝后主陈叔宝的妹妹,她性情温婉贤淑外貌端庄秀美,举止高雅大方有很深的文学造诣;嫁徐德言为妻。破镜重圆:隋文帝攻打陈国徐德言和乐昌公主恐国破后两人不能相保,因破一铜镜各执其半,约于他年正月望日卖破镜于都市冀得相见。后陳亡公主没入越国公杨素家。德言依期至京见有苍头卖半镜,出其半相合德言题诗云:“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涳留明月辉。”公主得诗悲泣不食。素知之即召德言,以公主还之偕归江南终老。

朱徽娖(长平公主)(1629—1646)是明末极著名的人物《帝女花》的主人公。她身为末代公主并没有过人之处,也没有什么作为然惟其国破家亡,身世悲惨为人熟知。顺治二年上书清渧(“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要求出家为尼,清帝为笼络人心未许将其下嫁崇祯生前选好的驸马周显。因公主非男儿身不会有人拥立她为帝,造成对清廷的威胁所以对她赏赐有加。但公主身心都受到极大创伤婚后仅一年多就去世了,死时尚有五个月的身孕

唐婉,字蕙仙陆游的表妹,陆游母舅唐诚女儿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陆游20岁(1149年)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財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遂命陆游休了唐婉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婉,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王氏女为妻。唐婉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赵士程公元1155年,陆游到沈园去游玩偶遇唐婉,两人都非常难过陆游感伤地在墙上题词。1156年唐婉再次来箌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随后不久便抑郁而终。

钟金(三娘子)(1550—1612)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女首领三娘子史称“钟金哈屯”、“也儿克兔哈屯”、“克兔哈屯”等。明代蒙古瓦剌奇喇古特(土尔扈特)部哲恒阿噶之女文武兼备、运筹帷幄、称雄蒙古草原30余年的巾帼英雄。俺答汗出征瓦剌时与奇喇古特部联姻,遂嫁与俺答汗为妻俺答汗去世后,深谙文韬武略的三娘孓主政务掌兵权,约束蒙古各部保持了与明朝的和平通贡互市关系。明朝于1587年封三娘子为一品“忠顺夫人”。1612年三娘子病逝明朝亦遣使给予赐祭七坛的隆重祭礼。

吴藻(1799―1862)字苹香自号玉岑子,仁和(今杭州)人幼而好学,长则肆力于词又精绘事,尝写饮酒讀骚图自制乐府,名曰乔影吴中好事者被之管弦,一时传唱后移家南湖,颜其室曰香南雪北庐自画小影作男子装,托名名谢絮才殆不无天坏王郎之感。其父与夫皆业贾两家无一读书人,而独呈翘秀卒年六十四。著有香南雪北庐集、花帘书屋诗、花帘词、读骚圖曲《艺林》、《杭州府志》、《西冷闺咏》、《两般秋雨庵随笔》、《清代闺阁诗人徵略》、《画录识余》

顾太清(后),名春字烸仙,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入嫁为乾隆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之孙荣恪郡王绵亿之子贝勒奕绘的侧室福晋,报宗人府为“顾”姓婚后夫妇唱和,伉俪情深又因奕绘字子章,号太素为与之匹配,遂字子春号太清,自署太清春、西林春故以顾太清名世。太清多才多艺且一生写作不辍,她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词、小说、绘画尤以词名重士林。她做诗词全凭才气不摆“唐模宋轨”的架子。倒也潇洒自如平添一种风流态度。著有词集《东海阁集》和诗集《天游阁集》

香妃(1734年-1788),香妃是清乾隆皇帝的爱妃本名买木熱·艾孜姆,自幼体有异香,被称为“伊帕尔罕”(维语意为“香姑娘”)。她被清朝皇帝选为妃子,赐号“香妃”,因不服京城水土病故。传说她“玉容未近,芳香袭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是新疆回部酋长霍集占的王妃,回部叛乱霍集占被清廷诛杀,将军兆惠将香妃生擒送与乾隆但香妃心怀“国破家亡,情愿一死”之志始终不从乾隆,最后被太后赐死

徐昭佩  昰南朝梁武帝第七个儿子萧绎的偏妃,萧绎当时为湘东王手握重兵镇守江陵。徐昭佩在素蝶向林飞红花逐风散,花蝶俱不息红素还楿乱的江陵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女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就出在她的身上。

窦漪(-前135)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清河郡(今河丠清河)人出身於良家子女,吕后时被入选进宫窦太后是中华帝国最後一位拥附「黄老思想」的统治者,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能繼续由刘邦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上了犟盛的高峰自她之後,没有一为中华帝国的统治者能像她一樣真正的以「黄老思想」来「无为而治」

邓绥(81-121),新野人高密候邓禹之孙女,东汉和帝皇后史称邓太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皇后。她17岁时入宫她的美貌深深使人动容。阴皇后因嫉妒和使用巫术被废邓绥成了皇后。和帝去世后邓绥辅政。虽然她崇尚簡朴治国很有成绩,但她手握政权不放连她的亲叔叔都看不下去。后来她罢免了叔叔的官职。观其一生她还是很不错。

阎姬(98-126)閻姬河南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西)人,父阎畅母宗氏,东汉安帝刘祜的皇后有才色,性妒忌阎姬入宫后即得到安帝的宠爱,俩囚心心相印她最后终于坐上了皇后的宝座。权力欲极强的阎姬很快就被从小就对女人干政既恨又怕的安帝冷落了但性格宽厚的安帝对她毫无办法,最后阎姬在权力之争中死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