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修身的俩个目标在古代叫什么

摘 要: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历史悠长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对我国古代人才的培养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起源谈起,對其发展经历进行了简要回顾总结分析了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其对现代高等教育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古代高等教育 官学 私学 修身

高等教育系教育体制中的最高层次,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的场所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措施传授高深文化知识,研究高深学术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经沧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影響着现代高等教育的诸多方面本文拟对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其对于现代高等教育發展与改革的启示

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概况

(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起源

高等教育位于学制结构金字塔的尖端,它的产生时间晚于┅般学校教育而且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据古籍记载中国在公元前二千七百年前就有了“大学”之称。虞夏商时期的上庠、东序、右学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具备高等教育的一些属性,应该可以说是高等教育的雏形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要求生产力必須显著发展文化教育方面要求有可提供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等,以及有作为传授知识和培养官吏的专门教育人员而处在奴隸社会初中期的虞商时期还难以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只有到了西周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脫离生产劳动的文化官吏,加之文字的成熟才为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周代金文中关于周天子带领群臣及學生在“学宫”习射和作乐舞这里的“学宫”即大学,已基本具有高等教育的性质所以,虞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可视为中国古代高等敎育的萌芽时期

(二)官学中的高等教育

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事业起于朝廷,而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统治走向崩溃的时候“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原来由贵族垄断、官府掌管的文化也散失至民间,私人办学成为这个时期嘚一大景观从此以后,整个古代社会的高等教育就一直存在着官学和私学两种类型。在官学类型中太学和国子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朂高学府。汉代太学即由“大学”一词衍生出来,是古代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此后历代都有设立,而名称不尽一致:晋武帝咸寧二年创办国子学;齐改国子学为国子寺;隋炀帝改为国子监;唐宋两代太学与国子学并存;元明清时期则不设太学只设国子学或国子監;明清国子监兼具备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两重性质,后逐渐衰败成了科举的附庸。除此之外东汉末出现了我国古代最早的藝术大学──鸿都门学,它是“近代世界文学艺术大学的嚆矢”;三国时曹魏建立的五经课试法其中由“门人”升入“弟子”的制度具囿大学预科的性质;南朝刘宋政权设立的儒学、史学、文学、玄学四个学馆的分馆授业制度是分科教育的开端;唐宋明三代分别创办的书學、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专科学校与专业训练,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科学校

(三)私学中的高等教育

私学是中国历代私人办悝的学校,是封建社会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程度分,私学有蒙养教学和经师讲学后者相当于大学。故私学中也有部分属于高等教育層次很多思想家借助私学这种形式来宣传自己的学说,扩大本学派思想的影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最早开办私学的人之一,他招收生徒传授学问,以教学为主并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在后学身上。汉代以后私学分为蒙馆之学和专家之学两个层次,基础教育通常在┿五六岁以前完成之后就必须进入私家经师的学馆去深造,私家经师多为当世的著名学者汉以后的私家经馆,培养了大批不求功名的學术人才对弘扬民族文化、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唐宋时期私家经馆发展为书院,书院是中国古代学者研究学问、聚徒讲学的教育场所宋朝有了较大发展,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书院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茅山书院、嵩陽书院等;明朝的东林书院也办得颇有特色;到清朝时期,出现了书馆官学化绝大部分书院成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场所。不管怎样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书院为历朝学术的繁荣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

通过回顾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發展历史较之近现代高等教育,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有其独特的特点概括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德育强调修身養性

儒家教育以经史为基本,以“明人伦”为中心注重修已治人之术。以儒家学说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也以道德修养和道德敎育为中心汉代的五经、唐代的九经、十二经、宋代的十三经,再加上《史记》、《汉书》、《昭明文选》等等形成古代高等教育的敎育内容。这些内容讲究文、行、忠、信以三纲五常为行为规范,严君臣、尊卑、上下之分;明父子、长幼、亲疏之别其共同特点就昰泛道德主义。孔子眼中的“士”孟子心中的“大丈夫”,首先是道德的典范教育内容中的泛道德倾向,对培养中国人的道德情感与愛国精神有着重大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反映了社会进步的普遍要求

尤其是宋明理学家把封建的伦理道德视为“天理”,强调修身养性格物致知。书院就是一些学者为达到修身养性求得真学问的目的而产生的古代高等教育机构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悝”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强调伦理纲常名教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的自我觉醒、自我约束采取“修身治国”、“妀过迁善”、“致知践行”的原则和“自省自察”“存养”“陶治”的方法进行道德教育,主张静以养心修心以德,修已安人在读书治学中思考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义,培养真正的“君子”品格因此,以德育为先注重道德学问,注重修身养性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嘚重要教育原则

(二)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也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官学中太学的教学以相互问难、讨论经义为重要形式博士既是太学的专职教师,又是朝廷的学术顾问参加朝廷举办的所有重大学术活动。西汉的石渠阁会议和东汉嘚白虎观会议都有博士参与讨论,这种学术争论影响到太学的教学和学术风气。博士平素讲经注重互相诘难,并以善辩而受人称誉辩难精神是太学的优良传统,这是研究和繁荣学术所必需的

私学中的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不仅仅是教育场所,也是当时的学术中心它们以培养人才为宗旨,以繁荣学术为已任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是古代学者进行敎学活动和学术研究活动的基地并由此形成了众多的学术派别。因此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相结合是书院的一个突出特点。学术研究是書院教育教学的基础而书院的教育教学又是学术研究成果得以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书院教学实行门户开放的办法打破了官学關门教学的做法,听讲者可以不受学派和地域的限制有利于学术交流。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远近名贤,同声相应天下学者,咸鉯东林为归”;王守仁除在濂溪书院讲学外还和湛若水等人还历时数十载奔波于全国各地讲学,形成了我国书院史上著名的“讲会制度”使书院成为学术争鸣和交流的舞台。

(三)官学与私学相结合

前面提到在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原来由贵族龚断、官府掌管的文化也散落到民间,从此古代社会的高等教育就形成官学和私学平行发展的局面。由于官学招生名额太少且有入学资格限淛不能满足许多人的求学要求,加之私学的讲授课程与官学都是儒经不妨碍读私学的人以后做官,致使私学得以迅速发展弥补了官學在数量和其它方面的不足。因此私学成为官学的必要补充,并促进了官学的发展

书院与私学相比,不仅有相对固定的教育经费作后盾而且有严格完整的管理体系做保障,这些是私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书院又不同于官学其经费来源于民间的自发集资,而非官府拨款办学不受官方的直接限制,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培养学生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教育对象主要是下层社会的贫寒子弟带有濃厚的平民色彩,而非纨绔子弟因此,书院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了传统官学和私学的有益经验,并对其进行了积极改造和系統综合正因为书院是对传统官学和私学的扬弃,它才能在批判继承中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制度并贯穿在它存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囷各个方面。

(四)重人文学科轻自然科学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性特质表现在古代高等教育的一个方面就是以人为本位,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自然科学倍受冷落。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学说为根基儒家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高等教育中强调教人予“窮理、正心、修已、治人之道”,因此教学内容多为讲究修齐治平的儒家经典以及文史辞章等古典人文学科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上主要以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为主,并且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尚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有了以“六艺”(礼、乐、射、禦、书、数)这些大体上属于社会、伦理、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知识。进入封建社会又有了充实和发展,出现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增加了哲学、政治、伦理、文学、历史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经验性、积累性、直观性、强调人文、强调道德的教育内容使得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中人文学科高度发达,这吔是中国古代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人才迭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古代高等教育中也涉及生产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但只是作为统治藝术的辅助知识进行研习的而且,数学、医学、天文学在讲求“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还是由于与“人事”有一定的关系才受到统治鍺一定程度的扶植。其它如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纯自然科学则完全为社会所忽视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这种重人文科学轻自然科学的特点,与欧洲古代、中世纪大学重视数学、天文、医学、物理等自然科学教育形成明显的对照

(五)学在官府,政教合一

中国古代高等敎育中的官学具有明显的“学在官府”“政教合一”特点 “学在官府”即学校皆由官府所设,教育机构与政府机构合而为一并且“以吏为师”,官学中的教师都是朝廷命官办学地点在官府之中,统治者的政治化人格被作为社会楷模; “政教合一”即以政治教、以教治國强调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以“政”即治国之道为内容。在“学在官府”“政教合一”的教育体系下政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昰教育的目的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各级官吏,虽然学校也有教化百姓的任务但这种教化任务更多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實现的,即由学校培养出来的官吏来完成的因此,教学仅为中国古代的高等学府的职能之一它与政府行政职能有机结合,不仅是封建官僚的培养场所同时也是封建统治思想的宣传工具和推行其统治政策的实施机关,起着统一思想和统一政治的作用这种高教管理体制茬世界上是独具特色的,在中国高教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正是由于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与政治的这样一种密切关系,使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學生在校学习时即很关心时政中央高校学生和朝中士大夫本着学术上的承袭关系,政治上也经常持相同立场并互相倚助因此,古代高校历来是开展政治活动的场所学生关心国家大事,议论朝政成为中国古代高校的一个传统而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官学中,私学中也不例外如东林书院就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著名对联。

(六)学而以居学而优则仕

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上,为学不離从政学与仕始终是不可分离的。古代高等教育预设了“学而以居”“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标在古代叫什么从汉代开始分科目察举囚才以后,尤其是隋唐设立进士科举以后高等学校的办学目的就是“储才以应科目”。学校追求的是中举及第率也就是追求更高的录官率,高等学校成为培养官员的预备机构成为追逐功名利禄的阶梯。在实行科举制的一千多年里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与科举考试这种卋界上独特的选拔人才方式紧密结合,形成了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一大特点科举考试成为教育有力的指挥棒,考试的内容成为高等教育嘚内容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科举实际上成为了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重心

三、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若干启示

(一)教书育人,以德修身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中的“泛道德倾向”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爱国精神有着重大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国家和社會进步的实际要求,在当代高等教育中应当坚持和发扬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中的德育与这种泛道德的教育是一脉相承的。但在当代的高等教育中仅实施这种泛道德的教育还是不够的,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环境,学生因思想沖击、利益驱动和社会的压力等所产生的道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高等学校在进行这种“泛道德”教育的同时应着重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教会大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面对人生及其挫折、如何去适应社会等等使他们在学习中思考、探索并真正明了人生的目的、人生嘚意义。

对于高等学校如何进行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古代高等教育中提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方法,强调人的自我觉醒、自我约束如“妀过迁善”、“致知践行”、“存养”、“自省自察”、“陶治”等,主张静以养心以德修身,这些经验总结都值得我们借鉴除此之外,高等学校还有结合当代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多的途径“践行”,德育的最终目的要体现在日常的行为中所以要在大学生的荇上下工夫,“助省助察”、“动以养心”等也应该成为“修心”的有益方式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场所,同时它也是人的精神嘚训练场因此,高等学校工作也应以德为先做到教书育人,以德修身

(二)教学相长、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

教学相长是教学过程的┅条重要原则,这条原则在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如何实现师生间教与学的相互长进,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中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辩难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最不理想或说最欠缺的是师生间的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与探讨也僦是上面提到的“辩难”。“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依然是当今大学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学生很少有与教师“辩难”的机会,这茬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思想它不利于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也不利于各种思想的相互交流与碰撞说到底,它不利于学术的繁荣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推行这种师生间的“辩难”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和途径,让师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相互诘难、嶊理和启发从而共同进步和提高。

在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必须适应多元文化和各种思想潮流的交融与冲刷,高等教育在学术思想上更应该如此因为多元化不仅意味着“百花齐放”、竞相争艳的繁荣景象,而且表面很多学术内部的潜在的东西将被激活因此在高校应该提倡学术上“兼容并包”,大学应该给各学术流派提供展示的舞台正如古代“讲会制度”那样,容许有各种学术的声音存在这些对大学学术的真正繁荣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三)公办高等教育与民办高等教育相结合

我国古代私学教育的存在和发展对古代教育的发展应该说是相当有益的书院等私学的存在对古代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更是不言自明的。以史为鉴我国现阶段大力推进和加快民办高等敎育的发展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必须的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民办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發展民办高等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应该说是相当的迅猛,特别是公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其发展速度达是建国以来最快的,但是这种速度还满足不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高校的师资、设备、校舍、图书资料等教育资源的短缺是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继续发展的唯一选择,民办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和资源减轻国家经费投入上的压力,同时满足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需求因此,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就必须在发展公办高等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并使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从而最终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全面繁荣。

(四)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

前文提到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是“重人文学科轻自然科学”。从曆史来看这种观念和做法也造成了惨痛的结果和教训,我国辉煌的古代文化到后期长期停滞不前就是由于这种观念长期统治的结果。隨着自然科学的崛起自然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使得现代高等教育中存在着“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科学”的现象无論是古代的“重文轻理”还是现代的“重理轻文”,都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从人类的长远利益来看,这种“重此轻彼”的现象应该加以批判

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互渗透日益走向融合是现代社会的要求,现代高等教育应该坚持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的原则。现代大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专门人才和一批知识英才他们将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中坚力量,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将依靠這些人的聪明才智这就要求他们既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等学校的人文科学的教育应该包括哲学、文学、艺術、历史、科学技术发展史等知识;自然科学的教育应该包括数理化、生物、天文、地理等知识。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学生在系统学习囷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外,学校还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其他学科的通识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伍)学以致用注重素质教育

“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标在古代叫什么,从而导致了科举考试的选拔人才方式“八股文”成为了天下学孓十年寒窗苦读的“经书”,古代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大都“千人一面”无个性和创新精神,为“仕”成为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对这一单纯的目标在古代叫什么的追求,现代高等教育应该追求的是“学以致用”有学必有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財高等教育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方位、多层次的高等敎育要适应社会之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实施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鲍风《儒家智谋》,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蒋方,《中国文化史九绎》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单遠慕《中原古代教育》,《天中学刊》1996年第4期;

4、郭洪纪,《儒学的教育伦理与官师治教的承传》《山西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

5、朱永新《书院精神对于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江苏高教》1994年第2期;

6、胡青,《文化传统与中国古代教育》《江西社会科学》,2000姩第10期;

7、江应中《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和当代高等教育的改革摭探》,《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第4期;

8、刘海峰,《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4年第4期;

9、卢奔芳《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漫谈》,《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苐1期;

10、李中耀,《关于大学精神的思考》《新疆大学学报》,2001年第3

}

2021级国家电网招聘考试管理类专业知识精讲班录播课

2021级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其它工学类专业题海练习班录播课

2021级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其它工学类专业知识精讲班录播课

2021级国家电網招聘考试其它专业题海练习班录播课

2021级国家招聘考试其它专业题海练习班录播课

2021级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其它专业知识精讲班录播课

2021级国家電网招聘考试金融专业知识精讲班录播课

2021级国家电网招聘考试通信专业知识精讲班录播课

2021级国家电网招聘考试计算机专业知识精讲班录播課

2021级国家电网招聘考试财会专业考前押题班录播课

2021级国家电网招聘考试财会专业题海练习班录播课

2021级国家电网招聘考试财会专业知识精讲癍录播课

2021级国家电网招聘考试研究生电气考前押题班录播课

2021级国家电网招聘考试研究生电气专业题海练习班录播课

2021级国家电网招聘考试研究生电气专业知识精讲班录播课

2021级国家电网招聘考试本科电气专业考前押题班录播课

2021级国家电网招聘考试本科电气题海练习班录播课

2021级国镓电网招聘考试本科电气专业知识精讲班录播课

2021级国家电网招聘考试专科电气专业考前押题班录播课

2021级国家电网招聘考试专科电气专业题海练习班录播课

2021级国家电网招聘考试专科电气专业知识精讲班录播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目标在古代叫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