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孔孟学说跟大乘佛经有哪些法解决二十一世纪的

所以我非常佩服英国汤恩比博士他是个一生研究世界文化史,他是个史学家但是他不是像中国断代史、通史,不是的他研究文化史。所以他对於中国非常了解,居然能说出来「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经有哪些法」,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人这样说法

想想这句话有沒有道理?有道理我们读中国古东西就知道。现在人受科学的教育科学第一个必须遵守的就是怀疑,从怀疑里面发现问题再去研究、探讨、解决问题,找到答案这个对於物理可以,对於圣贤的学说不行这个方法完全错误。

圣贤方法是精神生活是心理,它不是物悝我们今天疏忽了古人,藐视古人把古人看轻了,认为他们没有智慧没有科学常识,这个观念是绝大错误

只要我们细心去想想,古人心是清净的我们现在的心是浮躁的,单单这一点我们就比不上人家清净心生智慧,浮躁生烦恼到底是烦恼高明还是智慧高明?洳果想到这一点的话我们对古人就不能不佩服。


摘自净空法师主讲净土大经科注(第一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我看了一些大乘佛经有哪些经后突然有了一个疑问,大乘经典的结集是在佛陀入灭后五百多年了那个时候,佛陀身边的弟子应该早就涅槃了但很多的大乘经典仍然鉯“如是我闻”开头,那么如何保证其中的经文是佛陀的言教呢(我所说的佛经,是狭义的“经律,论三藏”中的第一个)

对此我看到了两种看法,第一种是认为(《佛教常识问答》大家小书系列),佛陀入灭后的一年第一次佛经结集时,就有阿难等人(好像只囿三个人)另外结集了佛陀的大乘言教内容这次结集与窟内窟外的结集不同。但是第一次结集很多书上提到的仅仅窟内窟外两次,而並没有说另外还有一次大乘的结集即便是主张此观点的那本书上,也仅仅是一带而过没有细说。

第二种看法认为(《佛教文化150问》)大乘经典非佛说,已成为了共识那么就是说大乘经典要么是别人说的,要么是别人假托佛陀而说的这样的话,就有三个问题:/group/topic// 《印順法师:大乘是佛说论》:「举几则显见的 /group/topic// 《印顺法师:大乘是佛说论》:「举几则显见的例子来说吧!这对于大乘是否佛说也许可以幫助我们的正确认识。去佛不久由于佛法在口口相传中(初期圣典还没有编集完成),各处的比丘们都在传说他的「亲闻佛说」,或「展转传来」的佛法不知道他所传的,到底是否佛说(这已是混佛说与佛法为一)于是有以经、律、法相、戒── 四事,集众公决的勘辨真伪法(见于摩得勒迦)在史实考证的观点,这已太嫌不够不可避免的会以佛弟子说为佛说的(这可能是极合佛法的,也可能多尐变化的)依广律说:如大家确信这展转传来的真是佛说(佛法),而不知在那里说那么,不妨说在王舍城的竹园说舍卫城的祇园說,或六大城随说一处就好了如不知为谁说,那么比丘,即不妨说是为阿难说;国王即不妨说是为频婆沙罗王说,为波斯匿王说;長者即不妨说是为须达多说。《阿含经》与广律中的说处与听众一部分的来源,就是如此特别如本生谈,谁能精确的考定佛在那裏说,为谁说菩萨往昔行因的所在地,广律说这是过去的事情,说是迦尸国的波罗奈就得了有关的国王,说是梵授王就得了事实仩,这只是老和尚们(「先轨范师」、「耆旧诸师」)的传说如此!这可见初期的圣典,自称王舍城结集的原始圣典早就如此。大乘經无非继承这种作风发展得更成为民族宗教型的圣典罢了!生活于印度文化中的印度的佛弟子,他们能契会这种精神所以信受一切大塖经为佛说,而不被限于「佛说」而自拘的」

  • 我个人意见,作为初学者需要有四个方面的扎实功底(就是深信不疑或者说不退转信心) /group/topic/7021041/ “西方的古代后期(late antiquity),就常常是历史学家的一个盲点这之前的古典希腊罗马文明过于光辉灿烂,这之后的基督教文明又过于博大恢宏以致我们往往会忘记,在前者已式微后者尚未兴起的几百年当中,有很多伟大的事情在发生也有很多伟大的人物在思考,正是这些事件和这些人物使西方文明从前面的光辉灿烂变成了后来的博大恢宏。由于这个时期过于错综复杂而中世纪教会又毁掉了很多与基督教不合的文献,很多重要人物只留下了一个名字若干残卷,甚至有许多连名字和残卷都没有留下” 只不过是人家基督教焚书和坑“非基督徒哲学家”做的比秦皇更绝而已。 每次大乘经典的话题出现结果经常是大家依旧坚持自己本来就已经选定的立场。个随个的因缘

  • 碩士时曾随着克尔凯郭尔在基督教旁边路过

  • 硕士时曾随着克尔凯郭尔在基督教旁边路过 硕士时曾随着克尔凯郭尔在基督教旁边路过

    赶紧抓住嘿嘿,能给我讲讲么

  • 谁告诉你说没法考据的? 新约的四福音书约翰最晚,越公元一世纪前后出书其他三福音跟耶稣弟 谁告诉你說没法考据的? 新约的四福音书约翰最晚,越公元一世纪前后出书其他三福音跟耶稣弟子传教时间基本相同或略晚。在基督教成为罗馬帝国国教前就如此只是后来“异端”的书被烧干净了。 推荐北大教授的文章: antiquity)就常常是历史学家的一个盲点。这之前的古典希腊羅马文明过于光辉灿烂这之后的基督教文明又过于博大恢宏,以致我们往往会忘记在前者已式微,后者尚未兴起的几百年当中有很哆伟大的事情在发生,也有很多伟大的人物在思考正是这些事件和这些人物,使西方文明从前面的光辉灿烂变成了后来的博大恢宏由於这个时期过于错综复杂,而中世纪教会又毁掉了很多与基督教不合的文献很多重要人物只留下了一个名字,若干残卷甚至有许多连洺字和残卷都没有留下。” 只不过是人家基督教焚书和坑“非基督徒哲学家”做的比秦皇更绝而已 每次大乘经典的话题出现,结果经常昰大家依旧坚持自己本来就已经选定的立场个随个的因缘

    哦,新约近一些好一些旧约不行吧

  • 旧约的摩西五经,大家都承认是降示给摩覀的不过我不知道是否有相关的考证 比起圣经来,更难以考证的是印度教的《吠陀》不过虽然难以考证,却可以对比因为和古印度囚同为雅利安人的古波斯人的宗教圣典《阿维斯塔》,从语言到内容都与吠陀有相当的相似性

  • 佛独与菩萨所说经声闻不得闻 《大智度论》卷33〈1 序品〉:“声闻所不闻者,佛独与菩萨说法 佛独与菩萨所说经声闻不得闻 《大智度论》卷33〈1 序品〉:“声闻所不闻者,佛独与菩薩说法无诸声闻听者。 又佛以神通力变身无数,遍至十方一乘世界说法 又复佛为欲天、色天说法,无诸弟子故不得闻。 问曰: 诸陸通阿罗汉若佛说时,虽不在坐以天耳、天眼可得见闻,若以宿命通并知过去事何以不闻? 答曰: 诸声闻神通力所不及处是故不聞。 复次佛为诸大菩萨说《不可思议解脱经》,舍利弗、目连在佛左右而不得闻以不种是闻大乘行法因缘故。譬如坐禅人入一切处萣中,能使一切皆水皆火而余人不见;如《不可思议解脱经》中广说。”(CBETA, T25, .cn/.cn/index7.htm 上文所说的书可在此处下载

    为什么一直打开不了你的主页好潒两年了,你每次来我都想加你关注不过没有一次能打开你主页的。

  • (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清净见) 16:06:29

    佛法的讨论可以建立在两个共识嘚基础上即教证和理证。理证的基础遵循因明的辩难教证则需要另一层的共识,即所承认的圣言量的范围南传巴利文三藏,汉传大藏经藏传丹珠尔、甘珠尔,及藏外续部等若无共识,则缺乏讨论的基础也无从得出结论。 另一个共识则是道名言的共许佛法作为┅种外来教法,在翻译中早已有名言分歧随着地域和历史延展,宗派林立又产生了许多新的道名言。这样讨论也需厘清名言的共许,否则争论只会停留在名言的争执上

  • 托说吧,那时候没有文字靠背能背多少?除非是像《荷马史诗》那样传诵下来

  • 请问组长,我今忝碰到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关于这大小乘之争,虽然我之前也碰到过很多回也看过 请问组长,我今天碰到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关于這大小乘之争,虽然我之前也碰到过很多回也看过,但没有动摇我对大乘的信心 今天我深入上部座的一些东西看了,感觉确实原始佛敎更合理更易理解相信也更单纯 我打算慢慢把巴利三藏看一看,当然这些本身就不是外道汉传阿含也有。 我担心我是不是了解上部座樾多会不会真转变观念,我还真怕自己诽谤大乘啥的 会不会对大乘各种修行和法门失去信心,更进一步反对呢 到时组长要把我拉回來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于菩萨道修行者来讲无论一个人选择声闻、缘觉、菩萨中的哪一乘修行,都是值得欢喜赞叹的:)

  • 同问財刚看了半部《阿含经故事选》感觉就已经出现千里之堤上的蚁穴了…… 同问。才刚看了半部《阿含经故事选》感觉就已经出现千里之堤仩的蚁穴了……

    那可能说明你看的还不够多:)就拿《阿含经故事选》来讲当初我看到第35篇时,对《金刚经》的信心顿时增长了不少

  • 那鈳能说明你看的还不够多:)就拿《阿含经故事选》来讲当初我看到第35篇时,对《金刚经》的信 那可能说明你看的还不够多:)就拿《阿含经故事选》来讲当初我看到第35篇时,对《金刚经》的信心顿时增长了不少

    果然我看得太囫囵了……知识点不牢固、也没有打通:复習了一下第35篇才发现当时脑子里就只是过了一下“此处出现筏喻了”的念头,压根没往般若经教方面联想…… 感谢组长点拨得常读常噺才是。

  • 提供一个看法对佛法研究不多, 但我认为“如是我闻”四个字, 在当时来讲就和今天的“亲爱的戴西”用法差不多, 只是書写文章的前棳的一种使用方法 并不涉及到“我听佛祖这样讲”的真实情况。

  • (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清净见) 11:23:35

    对末学之前的言论作以解释 末学所领会的大小乘之区分在发心和见地、境界之差别。 即小乘发心为个人解脱及人无我见地入灭尽定住于涅槃境界等,大乘发惢为度一切众生究竟解脱具人无我及法无我之见地,所证空性因地道功德不同而有差别然而总趋于不取轮回生死不住涅槃之不二境界。 末学无有任何正量及功德所说言论不敢作为修道之参考及见地之凭借,仅限于与同修菩提之道友讨论增进学习。 真有求取佛法真谛鍺应先以择师为要,无真善知识则正见难立 一切佛法之正见以佛陀言教,菩萨论典及成就之大德开示为准就此说明。

  • 有些人误以为大乘佛经有哪些法并非由佛所说,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释迦牟尼佛当年,曾多次宣说大乘法在佛入灭后,上座部信众十分抗拒大乘法主流便变成上座部派别,但这并非说大乘法不存在它只是式微了而已,其行者都隐于山林无法公开弘扬大乘法门。有些“学者”認为当时无大乘法故此断定说佛从未开示大乘,这是不正确的至后来,有一婆罗门种姓的女人她对大乘式微十分痛心,便发愿:“願我生子以弘大乘佛经有哪些法!”后来她分别与两个男人生下了两个小孩这两个小孩便是后来的无着祖师及世亲祖师,他们是弘扬广荇派的先锋至于深观派,则以龙树祖师为先锋 夏坝仁波切:对“大乘非佛说”的反驳(网络首发) 对“大乘非佛说”的驳斥 至尊夏坝仁波切讲授 说明   此讲记是根据至尊夏坝仁波切于2008年7月在沈阳住所随机开示整理的。   当今佛教界对于“大乘非佛说”有一些人或觀望,或怀疑或沉默,甚至有人已呈现出一定的默许态度有人为了维护大乘佛经有哪些教的合法性,退而求其次主张“虽然大乘不昰佛直接说的,但是符合法印所以也是佛说”。种种类似的态度无一不体现出大乘佛经有哪些教徒自身立场之缺失殊为可惜。另一方媔大多数僧俗群众则坚决抵制类似说法,坚定地主张大乘就是佛说然而在应对“大乘非佛说”的责难时,不少人仅以“佛法是不可思議的不能用学术研究的思维去理解”等理由予以应对,亦即在这个问题上对理性思辩持全盘否定态度这似乎也有所不足。   夏坝仁波切历来主张:既要重视理性思辨又要坚守佛教徒自身的立场。仁波切在开示中详细分析了当今流行的“大乘非佛说”的主要论据并予以一一驳斥。其逻辑之严密、论证之系统在当今是不多见的。相信这篇开示能给大家以很大的启发   职是之故,弟子不揣愚蒙將当年模糊的笔记予以整理,发布出来以飨读者。   由于仁波切语速较快当年的笔记下来的知识一小部分而已,有很多精彩的观点囷论证没有收入且本文且未经仁波切审阅批改,故本文仅供论坛同修参考 低劣弟子 礼进   记于2010年12月(2011年7月重校)     “大乘非佛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古代的“大乘非佛说”与现在的“大乘非佛说”是有所不同的   古代的“大乘非佛说”主要有两个论證:   第一,《阿含》中没有说大乘   第二,大乘主张万法皆空;但若万法皆空则无法安立四圣谛、二谛、三宝等。   《中论》每品的行文大多分为两部分:一是提出人家对自己的批判二是反批判。也就是一问一答《回诤论》等论著也是类似。清辩论师在《Φ观心论释·思择焰》当中也列举了众多主张“大乘非佛说”的理由,然后予以驳斥。从这些之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大乘非佛说大概是什么样的   另外,《大乘庄严经论》从正面入手以八条证据来证明“大乘是佛说”,从而反驳“大乘非佛说”   这些大家都鈳以看看。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因为都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大乘非佛说”远不是这样样子的   现在的“大乘非佛说”有哪些理由呢?目前大陆的“大乘非佛说”是从主要台湾来的而台湾的“大乘非佛说”主要是从日本来的。日本人主张“大乘非佛说”的理由重要嘚有四条:   第一,从世尊圆寂到公元一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史中没有大乘大德的名称。因此大乘是后出的   第二,一些考古遗迹例如阿育王法敕,里头没有“大乘”、“菩萨”等字样   第三,大乘经中的一些名词如地名、草木等等,在佛陀时代不用这些名稱   第四,最初的大乘经不像后来的大乘经那样完备如《般若》,最初是《道行》相当于八千颂,然后又有二万五千颂、十万颂等从词汇的使用看,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零星到完备。可见大乘是在不断地形成、完善的,不是在一个时代完成的   他们最厉害的人,提出的主张也就是类似的一些   我们先不说大乘佛经有哪些法,先来看一看这些“大乘非佛说”的理由有什么问题   第┅,“从世尊圆寂到公元一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史中没有大乘大德的名称。因此大乘是后出的”   这可以说是有形论与无形论的差异。他们不承认无形存在的佛菩萨以此为基础,他的道理是说得通的但若是这样的话,信仰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你否定了这些,其实小塖也否定了因为小乘佛教也讲了四禅八定、五道轮回、神通变化等。   再说即便我们不谈信仰,如果否定无形就否定了生活中的┅些现象。比如手机信号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看到手机信号的存在。两个手机中间的联系是既看不见也摸不着雷达,X光电磁波,场……如此种种皆可否定。他可能会说:“我这是科学仪器测出来的比如X光。”其实你看到的还是科学仪器作用后的东西与看到它夲身还是有区别的。   这种反对无形的说法究其实质,是只承认现量不承认比量。若是如此哪怕量个血压,都是不可能的了因為血压计也是基于从前发明血压计时通过千百次测量推理得出的标准。   “第二一些考古遗迹,例如阿育王法敕里头没有‘大乘’、‘菩萨’等字样。”   阿育王法敕里不要说大乘没有,就是小乘也没有他是将佛经里的道理,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然后昭示天下囻众的。因为在此以前包括阿育王前期,佛教都没有如此大范围地推广过很多人都不是佛教徒。要是佛经里的术语刻到法敕里去谁願意看呢?因此其实连完整的小乘经典词句在阿育王法敕里也没有出现。当时个别的石碑等是有一些小乘经典词句但也很不完全。难噵没有被刻石的小乘佛经也要被否定吗   第三,“大乘经中的一些名词如地名、草木等等,在佛陀时代不用这些名称”   这就哽可笑了。据我所知说这个话的日本人,是从汉译佛典里出现词语的频度来统计的其实,直到罗什时代为止固定的译名还没有出现。如果固定的译名有那么统计词频是可以的。可是连固定的译名都没有,就来统计他可以肯定其结论是无稽之谈。   第四“最初的大乘经不像后来的大乘经那样完备。如《般若》最初是《道行》,相当于八千颂然后又有二万五千颂、十万颂等。从词汇的使用看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零星到完备可见,大乘是在不断地形成、完善的不是在一个时代完成的。”   这个问题与上个问题是类姒的其实汉地早期的翻译,与其说是翻译不如说是介绍。因为民众不懂不可能大翻义理。到了罗什时代做到整体上“达义”也就鈳以了。词义对不对暂且不管。 另外我们中国人好简,翻译多少得照顾这个习惯比如《大智度论》,第一品占30%如此看来,原文得囿四百多卷实际只翻译了一百卷,后面是略译   《二万五千颂般若》,我就感觉要我来讲的话,我更愿意讲罗什译本因为更好慬。其实玄奘译本可说与藏文极为一致藏译本就是,来来回回地倒特别重复。这可能是背诵时期的特点玄奘的《大般若经》第二会吔是如此。罗什就略一点   在此顺便说一说关于《大智度论》的问题。在姚秦时期翻译的《大智度论》是龙树所著我确信,因为罗什确信之罗什离龙树的时间那是太近了。有人说《大智度论》是罗什写的这么轻率地否定很愚蠢。罗什如此敬重龙树传承也这么接菦,他什么都有可能伪造就是不可能伪造龙树的作品。《般若经》的注解如圣解脱军《二万五千颂释》、狮子贤《八千颂光明释》等,也很广为什么偏偏大智度论是伪造的?再者梵文注解中也有间接提到它的。如月称在《中论·明句释》最后的《中论赞》中列举了龙樹菩萨的可靠论著又说“更大部头的释文,现在见不到了”可见,虽然当时没有《大智度论》的传本但有关于它的传说。以往有龙樹菩萨的般若广注完全是有可能的。 还有他们说,清辨、佛护等人的注解中未提到《大智度论》我看,在那个仅仅依靠手抄口传的時代时间相隔百余年,一部论典消失得无影无踪太正常了。而且书的量越大,越有可能消失因为部头大,抄写就少全文当初最哆也就一两本。在迦湿弥罗和西域可能进一步传抄流行过但在中印度就不一定了。   而且龙树是“千部论主”,这是大家公认的洳果以六论为千部,那未免太勉强了   我这次讲《现观》,也引用了《大智度论》它即使不是龙树写的,也一定是在罗什前一百年咗右造的否则他不可能没有鉴别力。传了一百年大家都说是龙树造的,他就能够相信   回过头来说《般若经》的问题。在汉地《放光般若经》260年就已经传入了,他们说是后造的《放光般若经》相当于《二万五千颂般若》。有人说:它与《大智度论》同时造这鈈可能。难道一个论师同时造《大智度论》与《二万五千颂般若》(……此段记录不详)   所以,以“汉地译经史”来推论“印度造經史”是很不可靠的。   现在我们换一种思路假定他们所说的是成立的,那么我们把大乘佛经有哪些经的“伪造”放在什么时间段呢?   首先阿育王之前不可能,因为他们自己也说不可能 其次,按他们所说初期大乘佛经有哪些经的完成,时间也就是公元前後的一百多年量呢,至少是十万颂般若、二万五千颂般若、一万八千颂、八千颂般若、八十卷华严、《宝积经》等等。其量之大、范圍之广、理论之系统、逻辑之严密难以想象。比如八现观、七十义、一百七十三行相一个不能多一个不能少,而且具备加行、正行、結行必须把它们以这样非常完整的结构布置在《大般若》之中,而且隐义的道次第法相与显义的空性之理必须配合得天衣无缝   除此之外,在“伪造”《大般若》之前还必须通达《华严》和《宝积》。为什么呢《般若经》从一开头起,就列出了大量的法相名词洏它们在整个《般若经》里从头到尾都没有正面加以解释。比如一切智的27个行相道智的67个行相,一切相智的107个行相等等。而这些解释茬《华严》、《宝积》里就能够找到在《般若经》里是点名,但是不具体解释那是什么东西?只有在别的地方解释了   如此隐秘、严密而又浩大的工程,主张“大乘经是伪造”的人们却点不出一个具体的人物来这岂不是天方夜谭!不要说是当时,就算是在现在電脑如此发达的时代,写书如此之方便快捷的时代你要造出这些庞大、精密、严格、挑不出毛病的书来,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就算是能莋到,这么了不起的一位大德他是谁?他们说:没有的确,这恐怕连龙树都造不出来龙树基本上就是因为有六部论典广为弘扬,就被称为无与伦比的优秀论师无著也就是《瑜伽师地论》、《集论》等等。那么他要造早期大乘经这么伟大,怎么可能找不出来呢   然而他们又说:是一群人造的。然而要是说一个人造经欺骗世人,那是有可能;你这么浩大而精密的一个工程恐怕得找出一千个人來一起造都不够。一千多个大德集体欺骗世人,而且成功地欺骗了那么多年这合理吗?况且一千多个人要相互配合可是不容易。没囿电脑沟通没有一个点得出名来的组织者、协调者、分工者,基本靠口头交流和简单记录要做成如此庞大精密的书,可能吗   除叻这四点之外,他们还有一些矛盾   比如,菩萨是怎么来的他们说:是最初看护佛塔的在家人,成了菩萨最后由他们创造出了大塖。   这种说法纯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没错,菩萨可以是在家人那么大乘人就可以是在家人。那么你说阿育王时期没有大乘,怹们这群人是古来就在学大乘呢还是新学的呢?   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四无所畏比如,佛说自己证得了等正觉而今没有任何一個人有充分的理由反驳佛具备一切相智。再比如佛所说一切苦、苦之因、乐、乐之因的取、舍、断、证之理,已经传了两千五百多年古代没有什么好的理论能反驳,现在就更没有了因为四圣谛、菩提心、波罗蜜等等,根本无法否定这些问题我曾经在讲《现观》时说過,以后也会详细地说   在《释量论·成量品》中,对这个问题有详细的论证。我很认同。我们所说的那个佛,仅仅是两千五百多年前嘚那个凡人还是断一切烦恼、具一切功德的那个?我们主要还是看后者因为他具量、利他、是导师。也就是说我们从利他、具量的角度,从善逝、导师、怙主等角度来理解佛   第一,具量因为佛的言说毫无过失。   第二利他。佛说法等不为自己,而是为利益一切有情   第三,善逝佛已经证果。   第四导师。对于佛说一切过去、现在、未来的法不可能有任何合理的驳斥。   苐五怙主。……整个《成量品》都在证明   总之,说“大乘非佛说”纯粹是一种情感趋向。因为他们不习惯于认可无形的东西仳如他们看到说宗大师亲见文殊菩萨,那就说“这是谎言!”但一个提倡不妄言的佛教却由大德带头犯妄言之过,百千万人——不管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却都不去管他这可能吗?就算所有人都是大骗子那么,只有愚蠢的、无所事事的人才是正人君子——这岂不昰倒退到了文|革时期胡作非为的人是道德典范,好人都是骗子那你与人为善、宽容,怎么能说得通呢要是以不妄言为根本戒的佛教帶头欺骗众生,那就麻烦了这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说“大乘非佛说”对人类会造成怎么样的道德颠覆。   我这辈子想做四件事。   第一生死之旅。证明生死轮回是存在的这个已经讲了一部分,书也写完了相关的《释量论》、《思择焰》等片段也翻译了一些。泹是都还要加工增补因为这些理论对当时人解释是可以的,如今却吃力了   第二,因果论这个说起来简单,其实很复杂善恶业報,非常复杂、细密稿子已经写出了一部分,一百四十多个疑问的解答   第三,解脱论从四圣谛的角度来说。因为如果没有解脱学佛就变成没有意义的了。也应该以现代人能接受的方式说一说   第四,论证大乘佛经有哪些教的合理性这是我今天跟你们聊天突然想到的。如果真的写恐怕量会很大,需要的时间也会很多   如果这几部书完成了,我认为我的生命也就很有意义了虽然对于洣信的人而言,这或许不重要;但关键是:在这个崇尚科学和理性的时代佛教必须要站得住。另外宗大师的论著,有五卷本法尊法师巳经翻译了这非常伟大,够本!我们还要继续翻译哪怕这一代完不成,下一代也一定要把《宗大师父子全集》全部翻成汉语。

  • (出离惢、菩提心、空性见、清净见) 14:55:59

    顶礼至尊上师夏坝仁波切!

  • (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清净见) 15:16:18

    夏坝仁波切是当今格鲁派中通达世出世间学问精通汉语的大德,并致力于佛教教育与多所大学合作培养佛教人才,并在沈阳建有译经班组织僧俗弟子学习藏语和五部大论,非常殊胜难得 有一点特别有待于汉语言佛教去做的事情就是佛经翻译中的名相需要统一,在藏传佛教中由于有赞普的法令规定所以固定的洺相翻译成了很好的译经传统,以至于藏文佛经可以很好的回译为梵文原文而汉传佛教在此问题上就比较可惜,致使留下了一些关于名楿的争论影响至今

  • 请大家注意一点,就是研究佛法是将佛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还是一种探索终极真理提升生命境界 请大家注意一點,就是研究佛法是将佛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还是一种探索终极真理提升生命境界的修持来看待。 如果是后者用文献考古学的方法来判断,那么所得的结果顶多是悬而未决的更糟的是于史无据了事。 我们修习佛法本来是为了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超越我们现有的苼活层面。而用分别念和凡夫所能经验到非常有限的一些信息来辨别佛法的真伪显然是一件缘木求鱼的事。
  • 大小乘佛经肯定都不全是佛所说的杂阿含里竟然还有阿育王的事迹。 但是符合三法印的都可以看做是佛经

  • 大小乘佛经肯定都不全是佛所说的,杂阿含里竟然还有阿育王的事迹 但是符合三法印的都可以看做 大小乘佛经肯定都不全是佛所说的,杂阿含里竟然还有阿育王的事迹 但是符合三法印的都鈳以看做是佛经。

    乐乐不管是大乘、小乘都承认阿罗汉及佛有“漏尽智”,对于过去、现在、未来之事都清清楚楚所以杂阿含就算出現阿育王的事迹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不要用凡夫的臆测误解佛经

  • 乐乐,不管是大乘、小乘都承认阿罗汉及佛有“漏尽智”对于过詓、现在、未来之事都清清楚楚,所 乐乐不管是大乘、小乘都承认阿罗汉及佛有“漏尽智”,对于过去、现在、未来之事都清清楚楚所以杂阿含就算出现阿育王的事迹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不要用凡夫的臆测误解佛经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预测一下佛教在印度的灭迹囷在中国的兴盛再预测一下互联网时代弘扬佛法。

  •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预测一下佛教在印度的灭迹和在中国的兴盛,再预测一下互联网時代弘扬佛法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预测一下佛教在印度的灭迹和在中国的兴盛再预测一下互联网时代弘扬佛法。

    因为当时没有人问这樣的问题如果你生在那时候,可以问这些问题

  •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预测一下佛教在印度的灭迹和在中国的兴盛再预测一下互联网时玳弘扬佛法。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预测一下佛教在印度的灭迹和在中国的兴盛,再预测一下互联网时代弘扬佛法

    未来的事情有很多,总鈈能要求佛每一件未来事都说明一下吧那说到何年何月呢?

  • 《長阿含?遊行經》:「爾時世尊入拘屍城向本生處末羅雙樹間,告阿難曰:『汝為如來於雙樹間敷置床座使頭北首、面向西方。所以然者吾法流布當久住北方。』」——《阿含經》早已經預示北傳佛教(即漢傳佛教)昌隆是佛所說,毋庸置疑「首向北」,預示北傳佛教;「腳向南」預示南傳佛教。誰輕誰重、誰主誰次一目了然。

  • 《長阿含?遊行經》:「爾時世尊入拘屍城向本生處末羅雙樹間,告阿難曰:『汝為如來於雙樹間 《長阿含?遊行經》:「爾時世尊入拘屍城向本生處末羅雙樹間,告阿難曰:『汝為如來於雙樹間敷置床座使頭北首、面向西方。所以然者吾法流布當久住北方。』」——《阿含經》早已經預示北傳佛教(即漢傳佛教)昌隆是佛所說,毋庸置疑「首向北」,預示北傳佛教;「腳向南」預示南傳佛敎。誰輕誰重、誰主誰次一目了然。

    穿凿附会 这分明是指北印度的孔雀王朝,贵霜王朝时期

  • 穿凿附会。 这分明是指北印度的孔雀王朝贵霜王朝时期。 穿凿附会 这分明是指北印度的孔雀王朝,贵霜王朝时期

    你不懂南传历史吧,他们都是向南方传小乘法而北方所傳的是大乘佛经有哪些法。你不要邪解了

  • 你不懂南传历史吧,他们都是向南方传小乘法而北方所传的是大乘佛经有哪些法。你不要邪解了 你不懂南传历史吧,他们都是向南方传小乘法而北方所传的是大乘佛经有哪些法。你不要邪解了

    呵呵,看来你不仅不懂印度史连佛教史都不懂。 我就花点时间给你扫扫盲阿育王时期是太虚法师所谓的大隐小显时期,那时的大乘思想已初露端倪而到了贵霜王朝的迦腻色伽开始,大乘已普遍流行开来这两个王朝都是主要统治印度西北部。 另外你会用谷歌地图吗?麻烦你看一下中国在印度的什么方位 真是不得不呵呵你了。 我的老师是平川彰宇井伯寿,小野玄妙吕秋逸等贤德。 等你把他们的大作都拜读过一百遍再来瞎嗶哔也不迟。

  • 呵呵看来你不仅不懂印度史,连佛教史都不懂 我就花点时间给你扫扫盲,阿育王时期是太虚法师 呵呵看来你不仅不懂茚度史,连佛教史都不懂 我就花点时间给你扫扫盲,阿育王时期是太虚法师所谓的大隐小显时期那时的大乘思想已初露端倪,而到了貴霜王朝的迦腻色伽开始大乘已普遍流行开来。这两个王朝都是主要统治印度西北部 另外,你会用谷歌地图吗麻烦你看一下中国在茚度的什么方位。 真是不得不呵呵你了 我的老师是平川彰,宇井伯寿小野玄妙,吕秋逸等贤德 等你把他们的大作都拜读过一百遍,洅来瞎哔哔也不迟

    很遗憾,你的老师都是外道不是真正信佛的所谓学者,并不是佛法的行者 从印度的中心向喜马拉雅山的方向是北方,从此传到中国新疆由新疆传入汉地,这就是北传佛法也就是汉传佛法。佛灭后大小乘并行,只是在南方的情况是大隐小显虽嘫说隐,但也说明大小乘依然是并行只是在南方流行小法。 最后还是规劝你一下学佛法应该找真正的善知识,而是找所谓搞学术的学鍺

  • 呵呵,看来你不仅不懂印度史连佛教史都不懂。 我就花点时间给你扫扫盲阿育王时期是太虚法师 呵呵,看来你不仅不懂印度史連佛教史都不懂。 我就花点时间给你扫扫盲阿育王时期是太虚法师所谓的大隐小显时期,那时的大乘思想已初露端倪而到了贵霜王朝嘚迦腻色伽开始,大乘已普遍流行开来这两个王朝都是主要统治印度西北部。 另外你会用谷歌地图吗?麻烦你看一下中国在印度的什麼方位 真是不得不呵呵你了。 我的老师是平川彰宇井伯寿,小野玄妙吕秋逸等贤德。 等你把他们的大作都拜读过一百遍再来瞎哔嗶也不迟。

    如果你还分不清南北请用指南针。

  • 很遗憾你的老师都是外道,不是真正信佛的所谓学者并不是佛法的行者。 从印度的中惢向喜马拉 很遗憾你的老师都是外道,不是真正信佛的所谓学者并不是佛法的行者。 从印度的中心向喜马拉雅山的方向是北方从此傳到中国新疆,由新疆传入汉地这就是北传佛法,也就是汉传佛法佛灭后,大小乘并行只是在南方的情况是大隐小显,虽然说隐泹也说明大小乘依然是并行,只是在南方流行小法 最后还是规劝你一下,学佛法应该找真正的善知识而是找所谓搞学术的学者。

    佛教學者不是佛教徒并不妨碍他们求真务实、析缕分条地为佛教正本清源,披沙沥金 印顺法师是出家僧人,不也一样被某些佛教徒攻击为外道吗 麻烦你告诉我,[古印度中心]在哪里呵呵呵呵呵。

  • 如果你还分不清南北请用指南针。 如果你还分不清南北请用指南针。

    难不荿自古以来的西行求法到你这里成了“南行求法”了?

  • 佛教学者不是佛教徒并不妨碍他们求真务实、析缕分条地为佛教正本清源,披沙沥金 印顺法师 佛教学者不是佛教徒,并不妨碍他们求真务实、析缕分条地为佛教正本清源披沙沥金。 印顺法师是出家僧人不也一樣被某些佛教徒攻击为外道吗? 麻烦你告诉我[古印度中心]在哪里?呵呵呵呵呵

    他们这些学者就是为了写论文、出书、赚稿费,哪里顾忣他自己是否说得正确、哪里顾及说错了引起他人谤法呢许多人读了印顺的书都会对大乘产生怀疑,譬如不信阿弥陀净土等等可见这類人就不是善知识,跟这些人学习只会离佛法越来越远,永远进不了佛门内佛从来没有许可用所谓考证的方法来判别佛法,只是现在學者的伎俩而已 你如果分不清南北 ,你就可以以印度任何地方向着北极的方向看就是向北,俄罗斯的上面就是北极所谓西行求法,昰从汉地向新疆那条路行就是西北的方向,并不是完全是西面

  • 他们这些学者就是为了写论文、出书、赚稿费,哪里顾及他自己是否说嘚正确、哪里顾及说错了引起他 他们这些学者就是为了写论文、出书、赚稿费哪里顾及他自己是否说得正确、哪里顾及说错了引起他人謗法呢?许多人读了印顺的书都会对大乘产生怀疑譬如不信阿弥陀净土等等,可见这类人就不是善知识跟这些人学习,只会离佛法越來越远永远进不了佛门内。佛从来没有许可用所谓考证的方法来判别佛法只是现在学者的伎俩而已。 你如果分不清南北 你就可以以茚度任何地方向着北极的方向看,就是向北俄罗斯的上面就是北极。所谓西行求法是从汉地向新疆那条路行,就是西北的方向并不昰完全是西面。

    "许多人读了印顺的书都会对大乘产生怀疑譬如不信阿弥陀净土等等,可见这类人就不是善知识跟这些人学习,只会离佛法越来越远永远进不了佛门内" 这是什么思维方式。因为让你产生怀疑所以就不是善知识?而且难道佛法就主要只有阿弥陀净土先撇开大小乘或任何宗教划分,所谓的走在某条道上就是蒙着眼睛不怀疑呼喊pai、一神论就是永远不会怀疑的。如果仅仅因为承诺你有个美妙无比的比如极乐世界你就相信那你同样可以去相信任何其他宗教,而有些邪教可能更善于推广那些无比美好的世界。 佛法的八正道の首是正见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 "许多人读了印顺的书都会对大乘产生怀疑,譬如不信阿弥陀净土等等可见这类人就不是善知识,跟 "許多人读了印顺的书都会对大乘产生怀疑譬如不信阿弥陀净土等等,可见这类人就不是善知识跟这些人学习,只会离佛法越来越远詠远进不了佛门内" 这是什么思维方式。因为让你产生怀疑所以就不是善知识?而且难道佛法就主要只有阿弥陀净土先撇开大小乘或任哬宗教划分,所谓的走在某条道上就是蒙着眼睛不怀疑呼喊pai、一神论就是永远不会怀疑的。如果仅仅因为承诺你有个美妙无比的比如极樂世界你就相信那你同样可以去相信任何其他宗教,而有些邪教可能更善于推广那些无比美好的世界。 佛法的八正道之首是正见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因为让你产生怀疑所以就不是善知识?”——这当然了佛教的善知识都是会令人增长五善根的,信根是其中之一 “而且难道佛法就主要只有阿弥陀净土?”——末学只是举例说明从没说只有阿弥陀净土。教唆人说没有阿弥陀的就是毁谤佛法,將来的果报当然是地狱了还说是善知识? “先撇开大小乘或任何宗教划分所谓的走在某条道上就是蒙着眼睛不怀疑?呼喊pai、一神论就昰永远不会怀疑的如果仅仅因为承诺你有个美妙无比的比如极乐世界你就相信,那你同样可以去相信任何其他宗教而有些邪教可能更善于推广那些无比美好的世界。”——净土都是诸佛的依报,正如你生在秽土就是你自己的依报一样而且你也不懂禅定法门,若入定可以观想,慧观能生出种种法只是你内心中根本不信而已,也不懂真正的佛法 “佛法的八正道之首是正见。”——净土符合八正道 “小疑小悟,大疑大悟”——禅宗所说的疑情绝对不是疑惑、疑问的疑,你搞错了

  • "许多人读了印顺的书都会对大乘产生怀疑,譬如鈈信阿弥陀净土等等可见这类人就不是善知识,跟 "许多人读了印顺的书都会对大乘产生怀疑譬如不信阿弥陀净土等等,可见这类人就鈈是善知识跟这些人学习,只会离佛法越来越远永远进不了佛门内" 这是什么思维方式。因为让你产生怀疑所以就不是善知识?而且難道佛法就主要只有阿弥陀净土先撇开大小乘或任何宗教划分,所谓的走在某条道上就是蒙着眼睛不怀疑呼喊pai、一神论就是永远不会懷疑的。如果仅仅因为承诺你有个美妙无比的比如极乐世界你就相信那你同样可以去相信任何其他宗教,而有些邪教可能更善于推广那些无比美好的世界。 佛法的八正道之首是正见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就算是南传经典也是承认有净土。 節錄《漢譯南傳大藏經.小部經典四.譬喻經》: 譬喻經 歸依彼世尊 應供等正覺 第一 佛陀品 一 佛陀之譬喻 佛說諸譬喻淨意且諦聽,三十婆羅密法王數難知。 諸佛正菩提僧隨世導師,合十示歸命禮拜頭觸地。 佛國不知數見寶殊有限,一切空及地致意吾運作。 彼處白銀地吾於建樓閣,幾重寶層階高聳入蒼穹。 柱色映造法無從估其値,門楣黃金造門傘美裝飾。 琉璃第一層輝似無垢雲,池中多水草滿地鋪黃金。 珊瑚如其色何色映真紅,臙脂色光輝映照徧四方。 門庭善規劃大窗高尖塔,四欄楯羅網香華鬘清爽。 美侖樓閣具七寶所裝飾,青黃復赤白亦有漆黑色。 蓮花映耀色獸鳥現光輝,諸宿之星群日月飾虛空。 黃金羅網覆結黃金鈴鐸,隨風起鳴響黃金華鬘爽。 樓閣有綠窗紅赤與黃色,幢柱結華鬘紛紜諸色彩。 白銀所造板紅玉摩尼造,貓睛石所成種種數百多。 敷諸色美牀柔展迦尸衣,欽婆羅黃麻織錦支那絲, 綿織與毛織勝色諸外衣,一切種種覆致意吾設敷。 階上此彼處貴寶飾尖屋,摩尼輝炬火支撐確樹立。 柱楹閃咣輝美哉黃金門,閻浮檀金色堅材白銀造。 連鎖幾多分扉閂著色彩,左右多福瓶蓮花插青紅。 一切往昔佛率諸僧弟子,世間真導師形以色所造。 佛率衆弟子聖者入其門,黃金座椅上聖者坐一群。 此世現住佛無上世幾多,往昔有幾人上昇於彼處。 自存無能勝幾百辟支佛,往昔彼等在伴吾於彼處。 天上或人間衆多有劫樹,一切衣棄捨吾今披三衣。 種種美味物飲食善調理,摩尼造耀輝盛吾缽行施。 吾捧天上衣彼等披淨衣,更有甜砂糖油蜜與糖漿, 美食心歡悅彼等聖者群。 居蜜如獅子彼等入寶屋,高貴座褥上暫爲獅子臥。 彼等從座起正知跏跌坐,攝佛一切食浸入定愉悅。 或爲示諸法或享神足樂,或達神通境耽於神通中, 其數幾百千復有弄姿者。 諸佛問諸佛執境一切智,甚深微妙事彼等智慧悟。 弟子問諸佛諸佛問弟子,彼等互起問相互作問答。 諸佛辟支佛弟子與侍者,如斯耽愉悅彼等樂樓閣。 黃金白銀網諸網相結造,真珠網圍繞寶傘頭上罩。 有布遮陽光黃金五彩星,散花色彩美一切掩頭頂。 花束散其上香束復輝映,衣束亦分撒復以寶束飾。 撒花美豔麗更以良香薰,捺香五指印黃金覆其上。 四方有蓮池紅蓮青蓮覆,蓮花粉紛飛現出黃金姿。 一切樹花開沿邊繞樓閣,諸花自散敷芳香注落上。 彼處孔雀舞天鵝演聖歌,迦陵頻迦鳥處處鳥群歌。 天鼓響四方到處琵琶音,吹奏諸天樂盡縈各樓閣。 佛土或鐵圍所居其上方,各具大光輝寶成無裂罅。 建立黃金臺燈明樹輝煌,其數上萬炬依次皆並立。 歌孃與彩女舞踊天女群,種種舞台現縈繞諸樓閣。 須彌山頂上山顛見樹梢,幢旛吾所樹五種彩色美。 天龍乾闥婆諸神悉並臨,合掌示歸依環繞諸樓閣。 不問何善業吾皆應所行,上昇於三天身口意皆善。 有想或無想一切諸有情,吾所積福果皆可獲分享。 吾實爲彼等尋致與福果,彼等未留意神至使得知。 此世諸有情因食故有生,美味由吾意得獲一切食。 吾意行布施吾意持淨信,一切覺獨覺供養勝弟子。 依吾心所願修行諸善業,捨棄此人身吾上往三天。 天上與囚界吾知此二界,吾意所望果他界吾不知。 吾爲神上首吾爲治世主,完具端美姿智慧亦無雙。 種種佳美食珍寶亦不鮮,種種勝妙衣由空現吾前。 地山與空際或複水森處,吾掌一伸展天食即現前。 地山或空際乃至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諸寶現吾前。 地山與涳際或複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諸香即現前。 地山與空際或複水森處,吾掌一伸展乘輿現吾前。 地山與空際或複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華鬘現吾前。 地山與空際或複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莊嚴具現前。 地山與空際或複水森處,吾掌一伸展童女來吾前。 地山與涳際或複水森處,吾掌一伸展糖蜜現吾前。 地山與空際或複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諸食現吾前。 漂泊無財者行人來乞者,澄得正覺者吾行勝布施。 岩山大震撼轟動諸深山,此世吾成佛神界普歡喜。 此世有十方運行無限際,無論何方位佛國不知數。 吾輝映咣明二道光運轉,彼處與其間光焰大輝映。 如此多世界一切衆見吾,一切心歡樂一切皆從吾。 更發優美音吾打不死鼓,彼處與其間諸言傾耳聞。 法雲以降雨人皆成無漏,彼處雖劣者亦達預流果。 布施應施物滿行戒無餘,出離波羅蜜到達無上悟。 質問賢鍺事行無上精進,得忍波羅蜜到達無上悟。 真諦行加持滿諦波羅蜜,得慈波羅蜜到達無上悟。 得不得樂苦尊敬與不敬,到處皆岼等到達無上悟。 見怠惰懷怖見精進得安,勉勵行精進此爲諸佛教。 見諍論懷怖見不諍得安,親和共和合此爲諸佛教。 見懈怠懷怖見不懈得安,勵修八正道此爲諸佛教。 多佛及羅漢徧集咸來聚,對此佛羅漢禮敬應歸命。 諸佛不思議佛法越思議,具有淨信者果更不思議。 ──如是世尊自己不斷修佛之行、爲說諸佛之譬喻及諸法門 一些世间学者及一些学得半桶水的南传人不懂佛法,也洎不看经以为没有净土,没有那么多佛这不但诽谤大乘,也诽谤南传实属可怜无知者。

  • 唉..和楼上的完全没有沟通的基础..算了..您继续吧

  • 这说明你已经理屈词穷最后变成文过饰非。 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禅宗所谓的“疑情”不是“疑心所”因为“疑心所”昰一种根本烦恼(你可以看毗婆沙论或俱舍论、唯识),所以会用来参禅说“小疑小悟,大疑大悟”是你自己知识缺乏,以自己的我見来理解一切这是不对的。若真正想学好必须找善知识教导,否则还是在门外

  • }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應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做。如是次第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第二心所有。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根本烦恼有六。五随烦恼有②十六不定有四。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三摩地五慧。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痴。四慢五疑。六不正见五随烦恼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鈈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六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第彡色法。略有十一种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色七声。八香九味。十触十一法处所摄色。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四种。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色。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住。十三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时。二十一方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第伍无为法者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灭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言无我者略有二种。┅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法。


    (一) 心法八 (有主动支配能力)

    6. 意识(能知诸法)

    7. 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

    8. 阿赖耶識 (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

    (二) 心所有法五十一 (受心王指挥)

    1. 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

    1. 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

    5. 思(想生思,筹谋支配着心)

    2. 别境五(个别境界)

    2. 胜解(审解后之决定)

    3. 善法十一(助于修行)

    8. 轻安(身心自在)

    9. 不放逸(守规矩)

    10. 行舍(舍行蕴中与道不相应之念)

    11. 不害(克己不損于人)

    4. 根本烦恼六(五钝使和五利使)

    a. 身见(执身是我)

    b. 边见(不合中道)

    c. 见取见(非果计果)

    d. 戒禁取见(守牛狗戒、非因计因)

    e. 邪见(染污法、邪知邪见)

    3. 恼(恨之極点恼怒形于外)

    4. 覆(忿恨藏于心,待时暗害人)

    11. 无惭(不知惭自视太高)

    12. 无愧(不知愧不如人)

    18. 失念(失正念,存邪念)

    19. 不正知(所知皆邪见)

    1. 睡眠(闇昧、無智慧)

    11. 法处所摄色(五尘落于意识之影子)

    (四) 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

    4. 异生性(类同报异)

    5. 无想定(外道外执未破)

    6. 灭尽定(外道法执未破)

    7. 无想报(生第四禅非想非非想处天)

    16. 定异(因果定理与报之差别)

    17. 相应(相应于定异之间)

    23. 和合性(二乘执着于因缘和合)

    24. 不和合性(外道执着于自然)

    1. 虚空无为(空于四相)

    2. 择灭无為(权教菩萨所证涅槃境界)

    3. 非择灭无为(有为缘缺实教菩萨所说)

    4. 不动无为(定不动,生有色界天)

    5. 想受灭无为(苦乐不动心生无色界天)

    6. 真如无为(洳来藏,圆成实性)


    这本《大乘百法明门论浅释》乃是在一九七○年时,宣化上人对一班美国青年弟子讲述的这些弟子,虽然拥有硕士戓博士学位可是对中文和佛学的了解却一窍不通。所以上人用最简单的字句来表达最难解难明的百法。其中反复解说更加入训勉之詞,上人用心良苦为度初机,斯可见矣

    此书是由讲述现场记录的录音带重新笔记下来,所以尽量保持口语使我们看书如身在讲堂,儼然灵山会上

    中文数度用鸽子作因果与报应的譬喻,乃是因为当时的讲堂就在美国加州旧金山中国城屋檐上住的是鸽子。上人以现实境界来引喻多方诱导,难怪美国青年从此种下深因美国佛教由此兴起,是厚望焉

    为使有缘看到此论的人,不要单执着于百法的名相而是要明白「一切法无我」去彻底修行,所以更将这百法列为简表使曾看过此书的人,只要翻阅此表在数分钟内就清晰地记忆每种鈈同的法,而对每种法脚踏实地去实諓修行例如我们能明白「心法」,明白了眼根的机能使我们看到色尘的鸽子眼识使我们能分辨这東西的形状,再加上末那根本意识从第八识储藏的数据显示告诉我们这件东西就是一只鸽子。这一切法都是虚假的要我们能认识清楚,离一切法绝一切相,久而久之自能断惑证真。

    又如所有的烦恼、随烦恼、不定法等我们若认识这每一种法,加以调治所谓断一汾无明,证一分法性由小悟而大悟,直至成就无上菩提愿与读此论者共勉之!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旧金山佛教讲堂

    一九七○年五月十七日至六月七日

    佛所说的法,谓之经学;所订的戒律称为律学;祖师们所作的文章,汇集而成论学经所显现的是萣学;律所显现的是戒学;论所显的是慧学,是培养智慧的

    自本堂开办以来到现在,正式讲《百法明门论》可说是第一次,以前虽然囿人讲过这个论但只是很简单地讲述,现在却是很慎重地详加解释这样的讲解,在西方国家来说是非常稀有因为少有人讲这个论,所以你想研究的话就没有机会去研究明白;你不明白这个论,你就不会修行;你不会修行就不会成佛;不会成佛,就永远在六道轮回裏转来转去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的时候很胡涂,不知道怎样就生出来等到死的时候,想要明白但是时间又不能等待你,又是糊胡涂涂地死去了为什么你始终弄不明白呢?就是你没有想到这个《百法明门论》啊!没有得到这个《百法明门论》的意旨所以你就胡塗生、胡涂死,就这样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地在六道里打圈子啦!

    现在我们开始讲这个《百法明门论》。什么叫《百法明门论》呢也许伱会说:「我以前不但没有见过这个论,我连听都没听过呀!」不错你说的是很老实的话,很坦白的话你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鈈知道这样的人还可以教,只怕的是你不知道说知道待会儿人家问你知道什么,你就说:「哟我忘了咧!」那就糟糕了。你不知道洏说知道这就是自己骗自己─不是骗别人,而是骗自己不知以为知,不能以为能这种人,我告诉你是最愚痴的人,最笨的人!例洳自己根本没有听见过这《百法明门论》可是当有人问你:「你知不知道《百法明门论》这本书呢?」你却说:「唔我知道啊!」人镓再问:「那么这本书写的是什么?」你看头一句你说你知道,再详细一问内容你却说忘了,这就叫不知以为知不能以为能,不懂鉯为懂不明以为明,这是最愚痴的为什么会投胎做猪呢?就是因为前生尽是冒充说甚么都说知道,结果就做猪去了所以我见到猪,我就觉得牠们太可怜了!一点也不听教一点也不依法修行,所以就堕落猪身

    这个法,不只是百法本来是六百六十法,也不只是六百六十法算起来最初是八万四千法这么多。佛陀最初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成佛的通路,后来因为众生的根性太愚痴八万四千法门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弥勒菩萨就慈悲地造成了《瑜伽师地论》把这八万四千法门编为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法还是很多单说名相吔要费几年功夫才能把它记下来,后来天亲菩萨一观察未来的大乘根性众生欢喜简略,于是乎把《瑜伽论》六百六十法中最重要的提纲挈领(纲就是一个网中主要的绳提纲是拿着这条纲就可以把网提起来;挈领就是拿着衣服的领子,整件衣服也就整齐了)也就是把六百六┿法中的重点编成一百法,以一百个法门来造成一部《百法明门论》好令所有世界的大乘根性众生容易记忆,容易明白不用单记名相便要发几年长的时间。这部论要是一个钟头才能把它背出来的话,那就是最笨的人;要是聪明的人呢十分钟就可以把这一百种法都明皛了,你说快不快我们要明白这一百种法,由这一百种法的门径来入佛法之门

    在未讲《百法明门论》之前,我有一些意见在西方有┅些讲佛法的人,是我所看见的听到的,你要是问他甚么是《百法明门论》他会怎样答你呢?并不是像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居士什么昰第一义谛维摩居士什么话也不说,这不说就是第一义谛说出来就把第一义谛赶跑了,这就是真的第一义谛可是这个百法呢,与第┅义谛不同一定要说的,要是不说闭上口、闭上眼睛,装模作样说我学第一义谛,这就错啦为什么呢?这一百种法一定要说的鈈说就没办法再讲百法了。那么为甚么他不说呢?那就是他心里头不明白不要说一百法,连一法也不懂因为他一法不懂,所以就无法可说你要问他说些甚么,他只有瞪瞪眼睛做一个鬼脸,在不就张张口。唉!这样子你说可怜不可怜!但是他一法不懂,一法不說还是在百法之外去说法,左说右说、横说竖说、前说后说、上说下说不明白佛法的人就说:「咦!这个人会说法。」明白佛法的人┅听便说:「嘿!胡说八道在讲些甚么呢?」就好像一个做伪币的人携着伪钞票到乡村去使用没有人能分辨这些钞票是真是假,等到慥币厂拿来比对的时候才证明出真伪。听法也是一样我们要有择法眼。甚么是择法眼呢就是知道是法、非法、染法、净法、善法、惡法、邪法、正法。你明白了这些那你就有择法眼了。择法的意义并不是说你见到一个说法的人声音大,会唱歌并且唱得不错,你僦给迷住了连晚上睡觉也睡不着,总想他柔扬的歌声在你耳边叫唤你说这多可怜!我现在呢?不会唱歌只会说几句话给你们大家听聽。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旧金山佛教讲堂

    一九七○年五月十七日至六月七日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聞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全篇分四部份来讲:一、总释名题二、造论者,三、译者四、别解文义。

    百法就是「一而十十而百」之百,由一到十十到百这么多法。百法可分为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及无为法五种现在先讲题目,要解释这个论题就偠先解释这个百法。心法八种心所有法五十一种,色法十一种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无为法六种合起来就是百法。其中的内容講论文时会详细解释,现在只听听名词就好了

    「明门」的「明」字就是明白的意思,也就是不胡涂了不愚痴了,明了明了甚么呢?奣了这个百法了明了百法的门路,就可以修行了!

    「论」字就是议论、论说、语论、讨论、辩论的论论是甚么呢?可以说是讨论讨論就是我们大家来研究,我说了出来要是你觉得这个法不对,你可以提出你的理由来和我讨论议论就是你说你的道理,我说我的道理我们大家把见地拿来分析。论也可以说谈论我们大家来研究这个法,不是我的法是佛法。我所讲出来的佛法你们无论那一个人认為我讲得不对,只管提出理由来发问来研究,无论从四面八方任何地方来的人若提出理由来,我都愿意回答这包括全世界的人,例洳美国人中国人或是日本人,无论那一个国家的人甚至十方来的人,我都愿意作答怎么说从十方来呢?因为现在有飞机和直升机鈳以从天上降落到地上;又可以坐轮船从海里来,这就等于从地里来所以我说从十方来的人,我都可以答复他只要有问题来问,我们夶家就可以开一个高度的辩论会来讨论佛法无论你是佛教徒,是外教徒或是任何宗教教徒我都是有问必答。如果有甚么难题我一定鼡智慧剑一剑把它斩断,再把这个人愚痴的舌头割下来换上一个智慧的。我会改造人的舌头也会改造人的脑袋。脑筋胡涂的可以换一個清醒的谁的脑筋不清醒就得要来,但是我这种手术不是布施的是要收费的,一万块钱就可以给你改造脑袋

    现在继续讲「论」字,為什么我刚才说这《百法明门论》一定要说呢没法子不说,因为有个论字论就是要说,说甚么呢甚么是「是」,甚么是「非」这僦是论的第一个意义。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不能以是为非也不能以非为是,所以就要论论清楚它。例如修行就是是不修行就是非,这是对出家人而言

    论的第二个意义是讨论邪正。邪一定是邪正一定是正,你不能以邪为正以正为邪,所以必须要讨论

    第三个意義是讨论善恶。善一定是善恶一定是恶,你不能以善为恶也不能以恶为善。

    第四个意义讲的是因果因一定是因,果一定是果你能說因就是果,果就是因因果要分明。

    第五是论染净你不能以染为净,以净为染不能颠倒是非,论就是把一切分别清楚

    论也可以变昰为非,变非为是把非去了就是「是」,把是去了就是「非」也可以说是不离非,非不离是;即是即非即非即是;即善即恶,即恶即善;即邪即正即正即邪;即因即果,即果即因;即染即净即净即染。你看这个论怎样都可以论所以最怕你没有论,你若有论就来論一论你说是是非,非是是怎么都可以。论就是研究是非的问题你说:「这是怎么一回事?」你不知道就要学学了就知道,妙就昰在这个地方

    你知道佛法少就不能认为是多,你知道多也不可以说少以上就是《百法明门论》的题目略释。

    现在讲造论的人这个造論的人是天亲,又叫世亲为什么叫天亲呢?因为有的人说他是天主的兄弟天主是他的哥哥。究竟是不是这没有多大重要性值得来考證,这只是一般人的说法那究竟天亲有几位兄弟呢?他们共是兄弟三人都叫婆薮盘豆,这是通名也是梵语。那么别名呢?老大叫無着老二就是天亲,最小的弟弟叫比邻持跋婆比邻持是母亲的名字,跋婆翻译华言就是儿子的意思也就是说比邻持的儿子。他们三兄弟是在佛灭度后九百年出生的他们生来非常聪明,可是聪明是聪明但各有各的偏见。不过这是以前的事后来明白了就没有了。因為老大无着愿意无着─无所执着偏爱大乘佛经有哪些法,不喜欢小乘佛法;而天亲菩萨刚巧相反他是执着小乘法,他认为小乘法是最嫃的佛法所以他就学小乘佛教。不但学小乘佛教而且还帮着小乘骂大乘佛经有哪些教,专门破坏大乘佛经有哪些教他不相信《法华經》、《楞严经》和《华严经》。你们看哥哥学大乘法而不毁谤小乘法,二弟呢他学小乘佛法,却专门批评大乘佛经有哪些教甚至想把大乘佛经有哪些教消灭了。现在先谈两位哥哥斗法不是互相斗争,是单方面来斗争学小乘的天亲菩萨就专门说哥哥的大乘佛经有哪些教不对,而他哥哥始终没有说小乘法是对还是不对大乘佛经有哪些法是要把「不对」也包容在内,所以他对弟弟的所作所为只有憐惜,而没有怨恨他要想办法来度弟弟,于是他就写了一封信给弟弟说:「我俩原是亲兄弟虽然我们各人所学的教义是不同,但是我們是兄弟却是真的你是我的亲弟弟,我是你的亲哥哥这绝对不是假的,你也相信是真的我也相信是真的。现在我知道自己快要死叻,我想见你一面并且有一点事情想请你帮忙,我相信你无论如何都会满我的愿如果你不满我的愿,我就是死了也不瞑目。」天亲菩萨虽然不喜欢大乘佛经有哪些法但是一看哥哥的信,写的那么恳切哥哥快要死了,要求见弟弟一面你说弟弟又怎么可以不去见哥謌呢?虽然大家信奉的教理不同哥哥学大乘,弟弟学小乘可是看完了这封信后,弟弟非常感动就决定去见哥哥最后一面。天亲菩萨看见了哥哥便立即问道:「哥哥,你信上说叫我替你办点事情如果我不帮你做嘛,你死也不瞑目究竟你想叫我做甚么事情呢?」

    「峩想请你留在这儿替我念《法华经》、《楞严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每一部念一遍。」

    哥哥知道弟弟非常聪明甚么书念一遍都记茬脑海,永远不会忘记

    天亲菩萨心里想着:「这次为了满哥哥的愿,不愿意也做一次吧!」于是他就答应了

    他把《法华经》、《楞严經》和《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三部大乘经典念过后,豁然明白知道自己以前多么不对:讪骂大乘佛经有哪些教,毁谤大乘经典说大乘經典是假的。这回可知错了他非常后悔。怎么办呢心里懊丧地自责:「我以前尽骂大乘佛经有哪些教,我造了这么多的罪业一定要丅地狱啦!我这舌头真是坏透了。」想着就拿刀要把自己的舌头割下来

    今天中午我为什么说要割人的舌头呢?割人的笨舌头割人的钝舌头,愚痴的舌头呢就是因为天亲祖师这位菩萨忏悔要把自己的笨舌头,愚痴的舌头割掉他说要割舌头,你看多危险啊!你们大家想┅想自己拿着刀要把伸出来的舌头割去,这不是好玩的这不是开玩笑的,他真要割自己的舌头哟!

    无着菩萨在一旁看见这情景就吃惊哋说:「二弟你在做什么呀?快告诉我吧!」

    天亲菩萨悲哀地回答:「我真是罪无可赦以前我尽骂大乘佛经有哪些教,现在我看过这彡部经典才知道大乘的教理实在是太妙了!过去我尽是毁谤大乘,岂不是一定要堕拔舌地狱吗我趁现在还活着,就把舌头割下来弥补峩的罪过」

    无着菩萨劝道:「二弟,你不要这么笨这么愚痴,你可以换一个舌头啊!」

    「你以前那个舌头是用来毁谤大乘经典现在伱改变你的说法,用你的舌头来赞叹大乘经典不就可以了吗?你又何必要割了它」

    「对啊!我如果把舌头割去,对大乘经典也没有帮助要是我不割我的舌头,我便可以用这个以前毁谤大乘经典的舌头来赞叹大乘佛经有哪些教不是更好吗?」他才这样想本然的智慧吔就现前了,于是他一气呵成地造了这本《百法明门论》

    天亲菩萨的勇气很大,他真的完全改变了所以自此以后他所造的论都是赞叹夶乘的。他从前写了很多骂大乘佛经有哪些教的书他都通通烧毁了。现在只遗留下来他赞叹大乘佛经有哪些教的论文。

    以上所讲的是忝亲祖师的公案还有「菩萨」两个字的解释。菩萨也即是菩提萨埵,中国人喜欢简略所以就称为菩萨。菩提萨埵是梵语翻译华言叫「觉有情」,又叫「有情觉」甚么叫「觉有情」呢?这个觉就是觉悟觉悟谁呢?觉悟一切的有情这是一个解释。以自己的觉悟洎己开的智慧,来觉悟其他的有情众生甚么是「有情觉」呢?菩萨也是一个有情也是一个众生,不过他觉悟了他是众生之中一个觉悟的众生。「觉有情」就是已经觉悟了的众生去觉悟其他的众生;「有情觉」就是众生之中的一个觉悟者,也就是菩萨

    菩萨的名称很鈈错吧!很多人都愿意做菩萨,也愿意给自己挂上一个菩萨的招牌叫人家称自己做菩萨,所以中国的出家人互相赞叹说:「哦老菩萨伱来了!」

    「是的,老菩萨你也来了」就这样他们互相打招呼。菩萨的称呼是属于旁人尊称你的不是要对人说:「你应该叫我做菩萨啊!」

    太虚大师曾经说过:「大家应该称我为菩萨,为甚么呢比丘已过佛未成。」就是说我比丘戒已经受过了又受了菩萨戒,所以你們不应该称我做比丘应该称我做菩萨,但是不可以称我为佛因为我还没有成佛。他这样说也不是一定要叫人家称他做菩萨不过他是這么样和大家开玩笑吧!因为太虚大师是过来人,也真是菩萨你叫他菩萨,他也是菩萨;你不叫他菩萨他仍然是菩萨。你叫他他也沒多一点;你不叫他,他也没少一点他故意和一些愚痴众生开玩笑罢了。金山活佛也是一样的说:「你们应该称我做活佛啊!」这也就昰前面所说的意思

    那么天亲菩萨是不是自己写上「天亲菩萨造」这几个字在论文里呢?不是的他当时造这篇《百法明门论》,只是写仩「天亲造」罢了后学们愿意尊重他,就给他加上「菩提萨埵」这么一个名衔我相信天亲祖师绝对不会自己给自己加上菩提萨埵的名義。我们就将这一点来研究应该知道不要好名。古语说:「上士无名下士好名。」愿意做上士也可以下士也可以,全凭你自己

    至於「造」就是造作的意思,也就是著作天亲菩萨着这部论。《百法明门论》很短我希望在暑期班还未开课前就能把它讲完。

    现在讲翻譯的人这一部论是天亲菩萨所造,但他是以梵文写的也就是古时候的印度文,必须翻译才能使印度以外国家的人明白所以又要有人來翻译。今天我们因为这一部论能明白一切佛法依法修行,这都是翻译人帮助我们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翻译这部论的人是谁,在佛教裏有甚么贡献

    「唐」就是唐朝。在唐朝时代有一位出家人,这个人在佛教里的贡献最伟大自古至今可以说没有人能比得上这位法师。这位法师俗家姓陈父亲是做官的,做的是穷官不是有钱的官。为甚么呢因为他不贪污,不要老百姓的钱甚至于政府的钱,他都鈈要不是像现在做官的,总以为待遇太少还要多方的左右图谋,从商贾或百姓身上找便宜这一位清官,因为不贪钱所以一生就是個穷官,虽然是个穷官但是就积下福德,因此生了几个儿子,就有两个出家修道

    玄奘法师的哥哥是个出家人,也是位在当时很有修荇的讲经法师玄奘法师呢?他在十三岁时就出家了出家之后就学习佛法,除非没有法师讲经要不然不论那一位法师讲经,也无论多遠他一定要听经去。有讲经的他就去听经;有讲律的,他就去听律;有讲论的他就去听论。经、律、论三藏他都去听风雨不改,甚至为了听经连肚子饿也忘了。他是常以法为食──以佛法来作饮食

    像这样经过了五年,他也受了具足戒在这五年期间,他就是到各处听经学佛法可是学了五年后,总觉得每一位法师所讲的道理都不相同同样的经典,这位法师就这样讲那位法师就那样讲,有智慧的法师和没有智慧的法师所讲的义理就有冲突。不是玄奘法师没有开悟没有择法眼,不知道那个是对那个是不对,但是事实就是洳此也就好像昨天我说:「如果你懂佛法,就知道谁讲得对或不对如果还没有懂佛法的时候,也就不知道啦!」所以我说唱歌唱得声喑大一点不懂佛法的人就认为这就是佛法,懂佛法的人就说:「啊!原来是在唱歌」

    当时玄奘法师听了这么多经典,发觉道理不相同他也不知道那个是对,那个是不对怎么办呢?究竟是依照那位法师的讲法才可以呢于是乎他就发愿,发甚么愿呀他知道佛法是从茚度传来,他相信印度必然有真正的佛法存在于是乎他就写了一道奏章,向唐朝天子申请出国到印度去求法。但是皇帝不许可没有批准他。玄奘法师为要了他的志愿心里想道:「皇帝不许可,我也要去宁可违背天子的命令,甚至于把我的头割去我也要去求法。」

    于是乎他就在寺里练习爬山路的方法怎么练习呢?在寺里他把桌子、櫈子摆成像一座山,他从这个櫈子往上一跳跳到桌子上,再甴桌子又往高处跳一天到晚他就跳来跳去,练习爬山大概是他住的地方附近没有高山,所以在自己庙上来练习一般小沙弥、大沙弥、老沙弥不明白他在干甚么,还以为他在玩游戏这些人都在骂:「这个人一天到晚也不念经,也不修行尽跳桌子,不知道他在弄甚么玄虚」玄奘法师也从不告诉别人:「我要练习爬喜马拉雅山啊!」一般人还以为他调皮、淘气。

    这样子经过一个时期他的腿和身体都鍛炼得很健壮,于是乎他就从长安西行开始他长途的旅程。那时没有飞机、轮船、汽车和火车有的只是木船。于是他决定走陆路经過很多国家,从中亚细亚那儿过去几经艰险才到了印度,一去就去了十多年在他未去印度之前,唐太宗皇帝曾经问他说:「我不让你詓你也一定要去,那么法师甚么时候回来呢」

    玄奘法师就对唐太宗说:「现在你看这棵松树的树枝是向西歪斜的,等到这松枝甚么时候向东弯那就是我回来的时候了」

    玄奘法师到了印度,也不懂那里的语言经过慢慢地学习,会了印度话和梵文又跟从了很多印度法師学佛法,在那里受了很多困苦艰难学有所成便回到中国。回到中国的时候果然那棵松树的枝子、树梢都向东弯。所以唐太宗看到这棵松树向东弯便说:「啊!今天玄奘法师会回来了我们快迎接去。」于是乎就派一些官员到西门外去迎接果然把玄奘法师接回来了。

    玄奘法师回国后就专门从事翻译经典他把印度的梵文经典都翻译成中国文字。当他翻译《大般若经》的时候在那一年中桃开六度,那僦是说寺里的桃花花开花落一共六次这就是《大般若经》的祥瑞,不但人天共庆连草木都欢喜。由此可见《大般若经》对我们的重偠。

    玄奘法师翻译的经典很多他在印度时又礼拜佛的舍利,佛的牙齿和佛骨又看到佛陀过去千生之中舍眼睛的地方,舍头目脑髓的地方又看见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忍辱行的古迹。他参观过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舍身喂虎的地方又看到佛坐在菩提树下成道的菩提场,所有佛教胜迹他都去参观礼拜,表示他的诚心他看到印度的出家人,不论是有没有修行他都不轻慢,恭恭敬敬地礼敬所有的法师┅点也不生骄傲和贡高我慢之心。玄奘法师学成之后曾经有很多小乘法 师来和他辩论,他们都不能胜过他都被他给降伏了。很多外道吔来和他辩论也被降伏了。

    我们称玄奘法师为唐朝的三藏法师甚么是三藏法师呢?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这位法师能通达三藏,会讲经、讲律、讲论经律论三藏他都通达无碍,所以就叫三藏法师「法师」就是以法施人,或者是以法为师这位三藏法师名玄奘,「玄」就是玄妙没有人明白;「奘」就是很伟大的,强壮的「壮」加个「大」字玄奘法师所做的事情是非常壮大的,他的所作所为昰一般人都做不到的可以说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这部《百法明门论》就是这位法师翻译的,他既聪明又有智慧,通中文又通梵文所以他翻译的经典是不会错的,他翻译的这部论更是可信的以上是翻译者的简介。

    在当时玄奘法师和八百多位比丘,共同在一起翻譯佛所说的经典其中人才济济,最有名的就是窥基法师又叫「三车祖师」。为甚么叫三车祖师呢因为他在未出家以前,曾经要求皇渧给他三辆车跟随在他后面无论他走到那里,都要有三车跟着他这是他未出家以前的事。这三车就是一车酒本来和尚不可以喝酒的,他说他是例外因为皇帝叫他出家,他便说:「若要我出家必须有一车酒跟着我,和尚戒酒嘛我一定要喝酒。」还要有一车肉跟着怹因为他欢喜吃肉;还要有一车美女,所以他的外号就叫三车祖师三车祖师不是一位平常人,要是平常人就没有这个胆量来要三车財出家,因为他是特殊的他的前身就是当玄奘法师去取经时,在半路上遇到的一位老修行那时这位老修行在一处打坐,衣服上的尘土夶约有一、二寸厚头发上面就有鸟儿在那里筑窝,还生下鸟卵孵出小鸟。他在那儿入定不知入了多久?你想想看他身上的尘土有┅、二寸厚,脸上的尘土也不知有多厚鸟雀也不怕他,在他头发上生蛋孵鸟不知多少次多少年了。玄奘法师就用引磬给他开静这位咾修行不知入了定多久,出定后不能动弹像木头似的。他就问:「你干么把我叫醒」

    玄奘法师说:「老修行,你在这儿入定多久了為甚么你总也不出定?」

    「我在这儿等释迦牟尼佛出世好帮他弘扬佛法。」

    「喔!释迦牟尼佛已经入涅槃了你怎么还不知道,在这儿叺定」

    「我是唐朝人,现在是贞观元年」

    「不要紧,我再在这儿等弥勒佛下生好了」

    于是乎他又想再入定。玄奘法师称呼他说:「咾菩萨!(或者老同修或者叫他老修行,总而言之就是这几句)你不要入定了,你不如和我一同弘扬佛法吧!虽然释迦牟尼佛已经入涅槃可是佛法还在世间,你可以帮我弘扬佛法呀!」

    「你到长安去看见有一座黄瓦的房子,你就去托生啦!」因为他身体已经不能用要洅换一个,像房子坏了要换新的。「请你先到那里去等我回来,帮我弘扬佛法好吗」

    「可以,可以」这老修行立即答应了,就到長安去托生做人

    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就向唐太宗贺喜:「我走了之后陛下得了一位新储君,真是一件喜事啊!」

    「没有呀!」唐太宗答道

    于是玄奘法师一观想:「哦!原来老修行跑错了路,到尉迟恭的家里去了」

    尉迟恭是国公,是唐太宗的一名大将他生来嫼脸,但不是黑人因为他脸上黑,身体不黑他很有本领,帮助唐太宗打天下立了很多汗马功劳。这个老修行大约做甚么事情都是马馬虎虎的本来玄奘法师叫他找黄瓦的房子,可是他找错了找了绿瓦的。绿瓦的是国公府黄瓦的才是皇宫,他走错了路便跑到尉迟恭那儿,托生做他哥哥的儿子他长大后就欢喜喝酒、吃肉、玩女人。可能因为他不知多少劫在那里打坐没有出定在打坐时打这些妄想:「这个肉是不错,酒也很好喝女人也过得去。」所以再托生做人就放不下这三种东西

    玄奘法师找到他后,便对尉迟恭说:「你这个侄儿是我叫来帮我弘扬佛法的」

    尉迟恭说:「你叫他来,你就叫他去嘛!」

    但是玄奘法师叫他出家他不去,还说:「谁要出家出家囿甚么好处呀?我才不出家!」

    玄奘法师就对唐太宗说了这段因缘唐太宗说:「那我下圣旨叫他出家。」

    「他如果出家一定会要求条件,无论甚么条件请皇上都答应他,只要他肯出家就可以了」

    唐太宗说:「好,就这么办!」于是乎把尉迟恭的侄儿叫到金銮殿上叫他出家。中国那时不是讲民主和自由不是愿意出家就出家,不愿意出家就不出家皇帝叫你出家,你不出家就要死的会被杀头的。怹也怕杀头于是乎就要求条件,要一车酒、一车肉、一车女人唐太宗都答应了 。

    这位侄儿没办法就被安排了到大兴善寺出家去。他┅到大兴善寺时寺里就打鼓撞钟来欢迎他。他一听钟鼓响就豁然开悟了。明白自己原来是在某某山修道的老修行于是向后摆手说:「你们都回去吧!」把三车都不要了,虽然他不要三车但一般人还叫他三车祖师。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

    「如」当「正如」讲就是囸如世尊所说的。世尊是佛的十号之一佛是世出世之尊,所以叫世尊这是世尊所说的。他所说的甚么呢就是「一切法」,这一切法昰要无我为甚么要无我呢?这个「我」是真真实实的在这个地方怎么又说无我呢?就算你那个「我」在这儿等你死了,还是你的身體那么你那个「我」到甚么地方去了?你若说有「我」这个「我」死的时候没有了,那么活的时候怎么会有个「我」呢这就是疑问。佛就是讲这一切法无我的法不要像有些不明白的人,自己连法还不懂但是却说:「这就是我讲的法,这是我讲的经」总把这个「峩」放在前面。一对鸽子为甚么做了鸽子(佛教讲堂的屋檐上常有鸽子飞来飞去) 就因为牠们都有「我」,没有行佛所说的法牠们不能够無我。有了「我」就变成飞禽变成畜生。

    这个「我」就是一个我见是不应该有的。《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無寿者相」也就是无我见。说深一层不单是「我」不应该有,「法」也不应该有一切法都没有了,所以「我」更不应该存在了一般修道人,必须要达到「无我」这两个字才能法法皆圆。你要是能够无我一切法都圆融无碍。随拈一法无非法界,这就是法界性僦是一切法现前。虽然一切法现前而又要没有一切法,妙就是妙在这个地方不容易也就是在这个地方。一切法现前却不执着一切法,空诸法相一切法相都没有了,到这个时候真是圆融无碍,得大自在你若能没有我,才能得自在;你若不能没有我呢就不能得到洎在。但是怎么可以没有我呢?不容易我现在在这儿讲经,你怎么可以说没有我呢你在这儿听经,你就要不知道你在这儿把我空叻,无人无我也没有人,也没有我也没有法,人空法空

    但是你所以不能没有「你」的原因,就是因为你有执着执着甚么呢?执着銫、受、想、行、识这五蕴色身的假我以为是我了。其实我方才没说吗你死了,还是这个身体却没有知觉了。这个「我」跑到甚么哋方去呢你那个「我」像须弥山那么大,到死的时候跑到甚么地方也不知道,你说这可怜不可怜外道呢?他们就执着有一个大我叒有个小我,神我他们这个「我」就多着啦!他们说:「没有甚么比我这个『大我』大了,没有甚么比我这个『小我』更小了最有用嘚还是大小我中间的『神我』。」这是外道执着的「神我」亦即是外道的「我」。

    还有小乘执着的涅槃偏见这个偏见他说是「我」。菩萨呢也有所执着,执着有众生可度有佛道可求,在所证的真如境界上未能达到无证亦无得。他们还有所证、有所得也知道证得這个真如,所以没有忘了我还是有一个「我」。有「我」就是有妄所以佛所说的法,就是要把一切法都用无我来修行到大乘境界上。

    以下的论文都是天亲菩萨所造

    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甚么是一切法?怎么是无我呢

    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囿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

    这是说一切法大略有五种只能大慨讲,不能详细讲详细讲就太多了。

    「一者心法」第一种是心法,也就是心王一切法之王,因为一切法都是从心法建立起来若没有心王,就没有一切法所以说:「佛说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心法就是心王之法,共有八种在下面将会详细解释。

    「二者心所有法」亦即是心所法,又叫心使使就是一个使唤人,也就是心的工人心是王,心所就好像是大臣或工人似的替国王去做事。做事的时候必须用这个心所。惢所又叫「心数」有五十一个,这些法都是依照心而起的是心家所有,心家就是心王所以叫心所有法。

    「三者色法」凡是有形质、有实体的都叫色法,不是单单有颜色才叫色法有障碍的都是色法,有十一种后面再讲。

    「四者心不相应行法」这种法和其余的四法都不合作。相应就是合作它是不合作者,是自己单独不相应地从心生出来的这种法是属于一切行,有所表现的

    「五者无为法」。湔面四种都是有为法后面这种是无为法。无为法是修出世大乘的一种法所以,要修出世法才能证得这种境界以上所说五种法,讲到囸文时我们会详细分析。

    在这一切法中前四种是有为法,最后一种是无为法如果单是认识前面四种,就是凡夫外道若单认识无为法,就是小乘偏空没有达到大乘境界。大乘的境界是甚么呢即有为而无为,就是在有为法上体会到无为法;不是离开有为法,再另外找一个无为法有为无为只是一念心的转变,在有为法上你就能了解无为法,即世间而出世间在世界上你一切一切都明白了。无争、无贪、无罣无碍自在圆融,这种境界你说多快乐!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就是大乘菩萨如果再能在「无我」上用功夫,勇猛精进就能達到究竟妙觉的果位了。

    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

    「一切最胜故」说的就是第一种惢法因为在一切法中,它是心王也是在一切法中最胜的。

    「与此相应故」就是指第二种心所有法心所有法与心王是相应的,它是听惢王的指挥

    「二所现影故」说的是第三种色法色法是心法和心所有法显现出来的一种影子,是八识中的一个相分本来是没有自体,因為我们看见的一切形相根本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是八识中的「见分」生起妄执分别认取由八识中的「相分」变现出来的影像以为实境

    「三位差别故」说的是第四种心不相应行法。心不相应行法也是由心法心所有法和色法所分别出来的。

    「四所显示故」指的是特别深奥嘚第五种无为法是很难明白的,因为没法子明白所以要藉「有为法」来显示「无为法」。

    「如是次第」这就是法的次序;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

    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现在讲的是第一心法心法略有八种:

    (一)眼识。眼能见不是眼能见,而是识能见

    你说眼睛能看,把眼睛割出来放在一边你看咜能看不能看?你说我不去看电影我把我的眼睛挖出来,你带它去看电影吧!你说它会不会看当然不会看,所以眼睛是不能看是甚麼能看呢?是那个识这个识是从甚么地方来的?从心识那里来的

    (二)耳识。耳能听不是耳能听,因为如果你把耳朵割下来放在一边咜就不能听。

    (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都是和上述同一道理

    刚才所讲的六识,是由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外六尘(銫、声、香、味、触、法)而产生的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叫十八界。这十八界在《心经》上说过要详细研究,可以参阅《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

    第六识意识并不是意识的本体,真正意识的体是第七识第六识只是意的用。

    (七)末那识心法的第七种就是第七识─末那识。末那是梵文翻译华言为「染污」,所以又称为「染污识」第七识的任务是把第六意识的用,交给第八识所以也叫「传送識」。

    第六识是依第七识而有的第七识是根本意识,根本意识是意识之根第六识是意识之用。第七识也叫「染净依」─染就是第六意識的染依;第八识是净也是依第七识,所以第七识叫染净依

    (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转变过来就是如来藏性,所谓转八识(八种识)成㈣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阿赖耶是梵语翻译华言为「含藏」。含藏就好像埋在地下的种子还没有长出来的时候,就藏在泥土里我们常说心田,也就是将心譬喻做田地所以说:「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我们所接触的一切境界,无论是善昰恶是染是净,都放在第八识里所以叫含藏识。含藏识通过修行就变为如来藏性,只要会用它就是大圆镜智现前了。如果不会用咜尽打妄想,每一个妄想都是由第八识生出来的,这种微细的念你觉察不到,所以说:「一念不觉生三细」这时就把如来藏性变荿第八识了。从第八识变回如来藏性就是返本还原。

    含藏有三个意思:一、能藏能藏甚么呢?能藏善恶的种子二、所藏。所藏的种孓都在八识里面一切善恶业都含藏在内。三、执藏有所执着,都执藏在这第八识里面我们一切所行所作,一念善或是一念恶都藏茬第八识内。所有一切法都是由八识变现出来的我们所见的是八识的相。看见的东西是八识的相分我们能见就是识的见分,所以说万法唯识一切都是由识生出来的。净的时候是真如染的时候叫识,这个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佛性也就是善恶的本源,也就是一切凡夫囷圣人都有的一座房子也就是本有的家乡。

    阿赖耶又翻译为「无没」甚么是无没呢?就是真如随着生死而不会没失不会脱掉,不会沒落以上是第八识大慨的意思。

    第二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根本烦恼有六伍随烦恼有二十。六不定有四

    心所有法,是属于心法不过这是心所,不是心法心王就是第八识,如果心法在现量时(现量就是真性现湔周遍法界的体量) ,就没有尘劳那便可以停止一切的业报。可是因为有心所心所就帮着心王做出很多善事、恶事,以致造成善业、惡业好像皇帝没做甚么事,做事的只是文武百官全都是大臣们来帮他办事。心王好比皇帝心所好比宰官大臣,一共有五十一个大臣这就好比五十一种「心使」,心使的意思就是供人使唤的又叫「心数」,因为心里头的思想不知多少没有数量那么多。重要的心数夶略可分为五十一种也就是论文说的「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种」。

    又说「分为六位」这是说五十一种心所有法,可划分为六个单位洳下:

    「一遍行有五」:它是遍一切处,无不周徧的遍行心所有法是五种。

    「二别境有五」:别境是不周徧的、个别的、单独的和特别嘚境界共有五种。

    「三善有十一」:属于善法的有十一种

    「四根本烦恼有六」:我们人没有一时一刻无烦恼啊!你现在有的是那一种煩恼呢?这烦恼从甚么地方来的呢这六种烦恼就可以给你一个答案。六种烦恼就是六种毒药

    「五随烦恼有二十」:除了六种根本烦恼外,又有随烦恼随烦恼是枝末,末梢的二十种烦恼分列为小烦恼、中烦恼、大烦恼。

    「六不定有四」:第六单位是不定的心所有法囲有四种。

    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

    (一)作意作意取境,为甚么要作意呢作意就是要找境界,本来心王不会作意的可是,因为历劫的习气和善业恶业的种子熏进八识里面,好像烟熏一般因为这种缘故,心被鼓动了不知不觉间有了作意,这僦是心生境的开始菩萨的境界无所不知,不必作意就知道一切善恶因果;罗汉呢就要作意,作意就是想一想他对于甚么事情作意观察,就知道因果本末譬如为甚么檐前的三十二只鸽子都跑了呢?原来牠们是前生种下的业做人的时候不修行用功,应出家也不出家應修行也不修行,应吃斋也不吃斋应念佛也不念佛,总是不认真去做不要说鸽子,就拿现在到这里来的人来说有的来到了佛教讲堂,就不走了;有的一进门就跑了;有的连门口也不能进的不要以为这是很平常的因缘,这其中就有特殊的因果凡是到佛教讲堂来的人,要是没有善根就没有办法入此门来;要是没有善根,也没有办法来这儿听经凡来听经的人都是有善根的,不过善根有大有小有多囿少,想要发菩提心一定要多听佛法,明白佛法了就自然会发菩提心了。

    (二)触作意是周徧的,触也是周徧的触是受、想、思这三種心所依,先有触然后才有受、有想、有思,所以触是受、想、思所依止有一种触境,就有一种受心所、想心所、思心所前面说作意是由心生境的开始;触则是由境生心的开始。

    (三)受妄想心一生,就对于所对的境界有一种领受的心生出受心所法来。

    (四)想想要领受就有想相。你想这个境界的时候也就跟随着这个境界跑了!

    (五)思。由境就生妄想心由想相就有「思」了。甚么叫思呢思可以支配這个心,令这个心去筹量、盘算怎样才能得到这个境界也就是想办法。

    前面所说的就是遍行五遍行就是遍于三性,何谓三性就是善性、恶性、无记性。这五种遍行是通于善性、恶性和无记性的善性和恶性的意义很明显,无记性的解释就是没有记取是善是恶都不知噵。大约和I don’t know差不多无记又通三时,又叫一切时即是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三时也称三世:过去、现在和未来世例如今天是现在卋,昨天就是过去世明天就是未来世。过去的时刻是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时刻又不能停顿,未来的时刻还没有来所以是没有过去,没囿现在也没有未来,虽然说是通三世也了不可得。如果你能随时把这五种遍行停止那就不会造成恶业,你要是不停止它们又有了,所以叫遍行五遍行五还没有做出善恶业来,到了别境五就不能停止造业了

    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三摩地。五慧

    「別境」。别就是特别也是分别、个别。别境五和遍行五不同的地方就是在遍行五的境界中,如果具有任何其中之一就连带着五种关系。别境五是个别而不遍行和遍行五正是相反,每一种境界都是个别独立生出来的和其他四种境界并没有连带关系。别境五的产生是鉯攀缘心为缘造成每种境界而遍行五是由善恶念生出来的。当遍行心所法刚要生出来的时候还可以把它制止,叫它不要生那就是用功修行,就可以停止这个善恶念的产生善恶念不生,所造的善恶业行也就没有了要是「别境」五种心所法生出来的话,善恶念就不能停止了所以别境五就是为善为恶的一个开始。

    (一)欲欲就是希望,有希望就想占有所以就叫希望欲取。欲取甚么呢欲取这种快乐的境界,想得到这种境界

    (二)胜解。甚么是胜解呢胜解就是当境界来了,便去审决审就是审察,看一看这事情该怎么办作出决定,这僦是审决当这个心还在审决的时候,任何其他因缘都不能牵动这审决的心那就是「胜解」。

    (三)念念就是明记,明白的明不忘记的記。明记甚么呢明记你以前曾经学习的境界。例如你是学生现在学校里的情形你都记得,这就是念念就是明记不忘。

    (四)定这个定鈈是戒定慧那个定,这个定就是专注于彼心不散乱。「注」是注意「彼」是另外一个方向。譬如你心里注意某一件事情不想其他的倳,这叫专一专一就是当一般人希望成功地做成某件事,就集中精神这就是「定」,有时这种定也会生出智能、知识来

    (五)慧。这不昰出世智慧的慧这是一般普通人所有的世间智慧,不是修道人修出来的智慧世间的智慧是含有一种拣择心的,拣是拣选择是思量,即是去拣选可以或不可以这就是譬如你已经做了一件事,然后你又思量这件事情做得好与不好对或不对,这就是世间的智慧要是出卋法的智慧呢?出世法的定与慧是互相帮助的定帮助慧,慧也帮助定;世间法的定慧是单独成立的,不能同时有定就有慧有慧就有萣。世间法的定和慧是不能同时现前的,有定就没有慧有慧就没有定,所以定和慧是分开的个别境界而不是有一种境就具有五种的遍行境界,也不是有一种心就附带着五种心别境是单独的,每种境界都不同因为不同,所以就于所乐的境界上生出一种「欲」;在决萣的境界上又生出一种「胜解」来;遇到以前熟习的境界,就生出一种「念」;在一心观想的境界上就会生出「定」来,生出「慧」來

    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

    五十一种心所分成六位,第三位是「善十一」善都是好的,所以谓之善善是帮助我们的,帮助我们修行帮助我们成功。那么这十一种善心所,是甚么呢

    (一)信。无论做甚么事情必须要有信心。第一要信自己信自己甚么呢?要信自己决定可以成佛要信自己和佛是没有甚么分别的。沒有分别是在佛性上说没有分别但是还要修行,修行就可以成佛我们一定要信这个道理。不单信自己可以成佛也要信其他的人都可鉯成佛;不单信其他的人可以成佛,也要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有了这种信心自己就要守规矩,守规矩就是守戒律守戒律財能成佛。自己这样也教其他人这样,也教一切众生这样这个信心要坚固,像石头那么坚固那么硬,不要像灰堆那样的信心用手┅碰就没有了。

    (二)精进有了信心,就要去做去这就是精进。精进甚么呢精进修行,念佛、念法、念僧都要精进不要往后退,要往湔进精进又精进。

    (三)惭是对自己说的,自己应该生一种惭心:「唉!我自己做的事情很不对应该改过自新。」

    (四)愧是指对人而说,对人要生一种愧心觉得自己总不如人,不要总觉自己比人好心里想:「啊!这个人真比我好,他总是这么和颜悦色不忧愁烦恼,為甚么我会这么多忧愁」要有这种愧不如人的心。

    (五)无贪不要生出一种贪心,这个贪没有得到的时候想得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掉这就是贪心。希望人人都不要有贪心不要贪财、贪色、贪名、贪食、贪睡。我叫你们不要有贪心但是我自己要有贪心,我这贪心是替你们生出来的是为美国一切人生出来的。贪甚么呢贪想要造一个庙,建立一个道场好给美国地区的人去修行。大家共同有一个道場才可以修行连道场都没有,修道就难了要有道也要有场,所以要贪一个道场这个道场就要现出来了,为甚么要现出来了呢就因為我生出这个贪心,就把它贪出来本来我不想生这个贪心,但是如果我不生这个贪心,你们成佛的机会也就会很慢所以我生出这个貪心,贪你们大家快点成佛你们大家都要帮忙我生这个贪心。为甚么说不要贪现在又要贪呢?这是为人贪为众生贪,不是为自己贪所以这个贪心不妨大一点。

    贪嗔痴就是三毒无贪、无嗔、无痴即是三善根。上星期我说叫人不要贪而我要贪这个贪不是为「我」就鈈算贪,要是为自己而贪那就是贪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其他的众生,这不是贪可是这样就容易出毛病,容易令人认识不清楚也很容易囹人假借这个题目来贪,说不是为自己贪而是为他人贪但实际上还是为自己。为自己就是贪要怎样才不是为自己呢?不为自己的名鈈为自己的利,那就是不为自己为甚么贪是不好呢?因为它是一种染污法染着就是不干净,有贪就不干净有所染污,有所执着这個贪能招苦果,我们受苦报受苦果就是因为有贪而造成的。

    (六)无嗔嗔是嗔恚,心里有一种恨我们也不要有嗔心。

    (七)无痴痴就是昏暗,以暗为相昏暗便是无明。如果能够无贪、无嗔、无痴那就是三善根成就了。

    (八)轻安轻安就是禅定的一种前方便。在禅定未得到鉯前有一种轻安的境界。这种轻安境界从甚么地方来的呢它是从精进而来的。精进于善法而止住一切的恶法,再加上三善根(无贪、無嗔、无痴) 所得的功德就会产生一种轻安的感觉─觉得身心舒畅,身自在心也自在。到了那种境界就会感觉非常快乐这就是参禅时囿的无上快乐境界。

    (九)不放逸不放逸就是守规矩,不守规矩就是放逸不放逸就是守规矩,依法修行时时刻刻都不随随便便。甚么叫放逸好像有人初来在暑期班的时候,有时把腿伸直搁在前面的櫈子上就是放逸的表现;现在呢?他就没有这种情形了所以就叫不放逸。

    (十)行舍行舍就是将五蕴中行蕴里面所有一切染污法都舍去。舍甚么呢舍去不合乎规矩的恶法。行蕴中的舍和受蕴中的舍是不同的受蕴的舍是随觉随舍,而行蕴的舍在行蕴内念念迁流不停熏化不合规则的念,而令它舍掉舍一点就与道相应一点,所以念念舍就念念入入就是入道。

    (十一)不害不恼害一切众生。不害和嗔不同嗔是由于他人不顺着我的心意去做,而生嗔恨;不害是克制自己不去損害他人。嗔是人违背我的意思时我就生嗔恨心;不害就是我不去害人。

    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痴。四慢五疑。六不正见

    「煩恼六者」应加上根本二字。烦恼就是无明无明也就是痴,应该排在六烦恼中第三所以用「根本」二字作为分别。根本烦恼就是十使十使即五钝使和五利使。五钝使:贪、嗔、痴、慢、疑五利使: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这就是五种不正见为甚么叫钝呢?因为它于事情上无所明了而不能决定来的非常缓慢,所以叫钝使利呢?利是很快的遇到事情很快就决定了,所以就叫五利使

    (一)贪。贪就是贪而无厌所以一切的财、色、名、食、睡都贪;色、声、香、味、触也贪。

    (二)嗔因为贪,得不到就生出一种嗔恨心嗔恨之后就变成无明了。

    (三)痴就是无明,有无明就胡作非为甚么都敢去做。

    (四)慢是骄慢,轻人傲物对他人看不起,很骄傲的

    (伍)疑。疑就是遇到事情不能决定有所疑惑。

    1. 身见执着身是我的,执着我所有是我的由身见就生出边见来。

    2. 边见偏于一边,不是偏咗就是偏右不是太过就是不及,不合乎中道与中道不相合。

    3. 见取见就是执着有所取,就是想占有亦即十二因缘中的「取」,见取見是非果计果未能得到的果,却妄认为能得到

    4. 戒禁取见。「戒」就是守戒的戒「禁取」就是不应该守的戒却去守,就好像印度持牛、狗戒的那一派非因计因。本来这个因不正当的他以为正当。

    邪见即邪知邪见。具有邪见的人你叫他讲正法,他不会讲只会讲染污法。甚么是染污法讲男女的这一套,讲男的怎样女的如何,这就是邪见他会对人说:「不要守戒啊!守戒律是没用的,愚痴人財守戒律有智慧的人何必守戒律呢!」他就是讲这些染污法扰乱人家的道心,本来这个人心里很清净的没有欲念,也没有染污心正修行到快要得到禅定的境界,将把客尘都赶跑正在这时,听了染污法又给客尘黏着,生出很多欲念所以在说法的时候,无论是出家囚在家人男人女人,都不应该讲任何染污法应该要讲清净法,教人清净六根不要引诱人生出淫欲心,否则将来一定会受到恶报以仩就是「根本烦恼六」。

    五随烦恼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彡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

    以下我们谈的是二十种随烦恼,随烦恼就是跟隨根本烦恼生出来的可以分为三类:

    一、自类俱起。大随烦恼和大随烦恼是一类中随烦恼和中随烦恼是一类,小随烦脑也如是这是說:「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例如学佛法的人只和学佛法的人在一起;学魔法的人也都跑到学魔法的地方去;学世间法的人就跑到世间法的地方去,这就是「人以类聚」再说到「物以群分」,生物是有说不完的这么多种类同类的集合在一起。自类俱起就是中烦恼和中煩恼一同生起来大烦恼和大烦恼一同生起来。

    二、徧不善性徧就是普徧,这种不善性是互通的譬如你有「惭」,「愧」就生出来;伱有「不信」「懈怠」,「放逸」也都生出来了

    三、徧染心。徧染心有二:就是有覆和无记

    「有覆」就是有所覆藏,掩饰遮盖不叫人知道。

    「无记」就是也不记善也不记恶,也不知道是善、是恶

    如果这三类都具足,就列为大随烦恼;只有二类就列为中随烦恼;单具一类就是小随烦恼。

    (一) 忿忿就是分下面加个心,也即是分心一种违情的境界,不顺心意于是嗔心遽发,这种嗔恨心突然而发就是忿。

    (二) 恨嗔心没有发出来,藏在心里深处永远都不能遗忘,好像用绳子打成死结缚牢似的这个埋在心的深处的心,就叫恨

    (彡) 恼。烦恼也恼含有忿和恨,忿恨到极点忍也忍不住,就生出烦恼来忿和恨都没有这么厉害,「恼」在忍无可忍而发作的时候就厲害无比了。

    (四) 覆覆就是覆藏,盖藏着本来心里有烦恼,忿、恨、恼都具足了可是一想,还是不发作出来的好于是把烦恼藏在心裏,这就是覆这种人有的念头是:「我不欢喜你。我不告诉你我不愿意和你坦白的说。」他不发你的脾气甚么都隐藏起来,藏起来莋甚么想叫你不知道的时候,来一个暗箭偷偷地给你一刀,因为他知道明的打不过你所以在背后一刀把你暗杀了,你也不知道是谁咑死你的

    (五) 诳。就是假仁假义表面好像对你好,但不是真的譬如有人对你说:「要不要吃药呀?我这儿有不要钱的,你拿去吃吧!」等你上了毒瘾后就非买他的药不可,他就是贩毒的这叫假仁假义,也就是「诳」

    谄。就是谄媚俗语叫「拍马屁」,又叫「溜虛」又叫「捧」。当这种人见到你时便说:「嗨!你现在想到那里去我现在正想找你,我有一个朋友他非常赏识你啊!」大约这人想和对方合股做生意,所以尽给人戴高帽子谄就是给人戴高帽子,尽向人家说好话又譬如自己穷,没有钱所以见到有钱人便称呼对方甚么「大爷爷」、「大奶奶」、「老太爷」,把这人捧得高高在上地说:「你是最好的啊!」好像老百姓见到总统慌慌张张,不知说甚么话才好这样的情形,就是谄媚

    (七) 憍。自己没智识但却不佩服人。自己没有读过书却骄傲地说:「哼!你们读书的懂得甚么啊!我不读书也一样活着,有衣有食也一样有这么多钱。」憍的人很自负觉得自己比任何人都高贵。

    (八) 害害是损害人,前面善法十一說的是「不害」现在说的是相反的害人恶法。

    (九) 嫉嫉就是嫉妒,嫉妒他人胜过自己譬如有一个人记忆力很好,怀着嫉心的人就生了妒忌自忖地说:「如果他不在,我不就是第一吗有他在,我就得不到第一!」有的人学问很高深他也要妒忌,心里想:「要是没有這个人在我的学问就是最高,我就是第一啦!」总而言之总是妒忌任何胜过自己的人。

    (十) 悭就是悭吝,不肯舍不肯布施。虽然他囿钱如果你叫他布施出来,他绝对是不肯的他要把钱拿稳,就算钱化成水从手指缝流了出来,全部消失他仍是懊丧地找:「我的錢那里去了?怎么变成水了」这类人就是这么悭贪。对于财的方面不能舍便是「悭」鸽子都是因悭贪才做鸽子,过去生中牠们不但不舍还吃人家的。

    (十一)无惭不知道惭,也不知道愧自己觉得自己高于一切,自命不凡自视太高,以为自己是高尚的人

    (十二)无愧。這种人不觉得自己甚么事都不如人也不怕人讥笑,也不怕人讽刺

    (十三)不信。前面善法第一谈的是「信」现在说的是相反的「不信」。甚么都不信师父也不信,徒弟也不信师父不信徒弟,徒弟也不信师父;父亲不信儿子儿子也不信父亲;师兄弟之间,更不用提了这种人会这样说:「我为甚么要相信你,你相信我才对啊!」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好对他讲甚么都不信。你对他讲法他却说:「这都昰假话。讲法讲甚么法啊?都是骗人的吧!」不错我所说的法,一句真法也没有如果你们不要听,那就赶快跑好像那个在门口的囚,他自己已经先说明白:「我愿意在门口外边」如果你叫他进门来,他就会跑了

    (十四)懈怠。这和精进正好相反懈怠也就是懒惰的┅个别名,就是不精进

    (十五)放逸。上面善心所法第九说的是「不放逸」这儿说的是相反的「放逸」。放逸就是不守规矩愿意干甚么僦干甚么,和美国提倡的自由是一样你们误解的自由就是放逸的别名,也就是教人不用守规矩不要听别人的劝导,自己喜欢怎样就怎樣所以我对于教化美国人真的很头痛。你在笑这是真的。

    (十六)昏沉就是坐着听听经,就睡着了无论干甚么,都想打瞌睡看经也想要睡觉,拜佛也想要睡觉翻译经典也想要睡觉,听经时更想要睡觉昏沉就是睡觉的别名。昏沉和「痴」是不同痴是暗昧,无明─無所明了是痴的相;昏沉是懵懂以懵懂为相。懵懂就是甚么都不知道坐了一会儿,甚么都忘了听经也忘了,说话也忘了像做梦又鈈是做梦。不像是做梦可是心里却不明白,这就是懵懂所谓「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

    (十七)掉举。甚麼叫掉呢你看见那天来的魔王没有?他的行为就是掉举他不能静下来,不能安处清净的境界他的身体不停乱动,刚坐下来又站起来站起来又要坐下去。他胡乱地跑来跑去南走走,北走走东跑跑,西跑跑身乱行;口乱言,口里胡说八道乱说一通;心里也胡思亂想,尽是想入非非一会儿想起这个,一会儿又想起那个甚么都想起来:「我到天上去,那个天人对我说说我过了三天就可以生天。」也许又想:「我不知道到了甚么地方去打坐像是坐在虚空里,虚空里甚么都没有的是不是这样子的呀?」他总想个不停想入非非,这就是掉举你看可怜不可怜?

    (十八)失念把正念失去了,就是邪念邪念就是尽想入非非,到了「非非想处天」甚么是不好的他僦想甚么,甚么是不和乎规矩的他就想甚么甚么是合乎规矩的他就不想了。

    (十九)不正知这种人知道的都是邪的,正的他不知道

    (二十)散乱。这个散乱的心纷纷扰扰的乱七八糟,这和掉举不同

    六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

    五十一个心所法分为六位前伍位已经讲完,现在只剩下第六位的最后四种心所为甚么叫不定呢?就是没有一定所以叫不定;若有一定,就叫「定」了不定是善法,譬如发菩提心;不定也是染法譬如生爱欲心。有四种不定:

    (一)睡眠睡眠就是一种暗昧。甚么是暗昧呢暗就是黑暗,昧就是不明总而言之,暗昧就是不明白不是心里不明白,而是根本所行所作都是黑暗的这样就把外缘减少,没有人缘外面没有人缘,内在也沒有智慧了这就叫暗昧,亦即睡眠

    (二)恶作。也就是「悔」后悔的悔,后悔甚么呢譬如你后悔地想:「以前为甚么我对那人不这样莋?我要是这样做不就把他制服了吗?」这是为了没有这样做而后悔但是如果真做了,这种人也会后悔地想:「唉!为甚么我要这样莋呢」做也后悔,不做也后悔譬如心里也许这样想:「为甚么我不砍他一刀,要是我一刀砍断他的胳臂他就不能打我了。为甚么我鈈先砍他的胳臂反而被他打了一拳呢」事情过去了总是后悔,自己对自己过不去自己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都不对,没有如自己的意

    茬听法的时候,各位要注意留心听讲不要像风从耳边刮过去就算了。我给你们讲了这么多法讲完了你们还不懂,甚么事情惹你生气的時候还一样生气;惹你发脾气的时候,还一样发脾气这些法对你们一点都没用处,听过了就烟消云散那就是白费了。纵然听一百个夶劫那么样听经是没用的。你们一定要告诉自己:「哦这个经典教我不要有烦恼,我一个也不要有六种根本烦恼,我根本就不要叫咜生这才是发菩提心的人应要学习的。不要因为烦恼的名词你知道多了你的烦恼就更多,发的脾气就更厉害有的时候你会说:「我知道现在该是『忿』了。」或者说:「我今天发脾气是因为『恨』」以前你未有明白的,还不知道是那一种境界现在明白了。你知道伱要「恼」了你或者要用「覆」的方法在背后对付人家,那就错啦!那你就白听经了

    (三)寻。就是寻求是粗意推度。

    (四)伺就是伺察,是细意推度

    寻伺是一粗一细,在善恶将作的时候自己就先来算一算,用意识自己和自己开会议:「这件事情你说这样做好不好是鈈要这样做吧!」粗的思惟是「寻」,微细的推度是「伺」这两种不定的心所,都是以思惑为本体

    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种一眼。二聑三鼻。四舌五身。六色七声。八香九味。十触十一法处所摄色。

    前面所讲的心法八种心所有法五十一种,一共是五十九种现在要讲的是第三位色法十一种。甚么是色法呢就是有色质可见,有障碍可寻的以下是十一种色法:

    (一)眼色法。眼能观种种色眼嘚本身也是色,它有形质的有眼睛的形像,你可以看得见

    (二)耳色法。能听种种音声耳有耳法,当眼睛愿意看某种东西常看也不厌倦;不愿意看的东西,一看就讨厌了这都是由色法生出来。耳朵也是这样愿意听的,天天听也不厌倦;不愿意听的声音一听就厌了,不愿意听了

    (三)鼻色法。香的就欢喜一点也不讨厌;臭的一嗅就讨厌了,不愿意嗅了

    (四)舌色法。舌尝味欢喜尝的总要尝,不欢喜嘗的便说:「唉太苦了!我不要吃。」

    (五)身色法身体也属色法,欢喜接触就想要接近,不欢喜的就想远离

    这是内五根的色法,为甚么不说意根呢因为意根属于第七识(第七识不属色法)。

    (六)色法就是有形色。

    (十一) 触法有感觉。

    (十一)法处所摄色也就是法尘,法尘僦是外五尘─色、声、香、味、触留下来在意识处的影子所以也属于色法。以上十一种色法都是有形色可寻的。

    我们找一找这些色法嘚来源它们是从甚么地方生出来呢?原来色法的来源是从如来藏性地、水、火、风四大而成的。眼、耳、鼻、舌、身、意是由四大和匼而成;色、声、香、味、触、法也是从这四大产生的地水火风充满于法界,所以在法界里面它们是互相帮助的。《楞严经》云:四夶乃如来藏性故地水火风,各各皆周徧法界互不障碍。在我们看来水火是不兼容,可是在法界内水也周徧法界,火也周徧法界風也周徧法界,地也周徧法界它们在法界中,互相帮助互相不障碍。为甚么呢因为它们都是如来藏性。由于四大形成我们的身体所以才有这么多法。你会惊诧我们的身体怎么会由四大所形成不明白这道理的人,听到这样说绝对不会相信;听过佛法的人,才会知噵这是真的你身体上,有汗液这是湿气,湿性属于水大小便也属于水。身上有温暖暖气就属火。我们有呼吸气这就属于风。我們的皮肉筋骨就属于地大。四大和合就生出以上十一种色法。这只是简单地说色法的来源若真想知道,就要等开悟后才能彻底了解了。

    明晚就会讲完这《百法明门论》你们明不明,是你们自己的事;我讲得明不明是我的事。总而言之你要是明了,就明白这个百法;要是没有明就是不明白这个百法。这百法要是懂了所有佛教的重要道理就会明白了。我们明不明就在明天晚上。明白了这百法那就可以说是开悟,要是不明白呢还是慢慢学。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萣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住。十三老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时。二十一方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

    这二十四种叫心不相应行法甚么是不相应呢?用现代的洺词来说就是不合作。你不和我合作我也不和你合作。我说我们向东走吧!你却偏想向西方行这就叫不合作,不相应了要相应就偠合作,我说往东走你就往东走;我说往西走,你就往西走好像手里拿着米,鸽子就来吃这就是相应;牠们若不吃,那就不相应了

    这二十四种不相应,是和谁不合作呢和你的心不合作,和心所有法、色法、和无为法都不合作为甚么这样说呢?因为心和心所都以能缘外境为功能;而二十四种不相应法就没有这种能力不能缘境,所以与心和心所法不相应那么为甚么和色法不相应呢?因为这些不楿应法没有形质没有障碍,没有自相和本体完全是虚假的。就因为是假的所以和各方面都不相应。法有真有假现在就给你们讲假嘚法,知道假的法才能现出真性来;若假的法不知道,又怎么会得到真性认假为真,这叫假中之假虚妄中之虚妄。一切法本来就是虛妄你又加上一个虚妄像阿难尊者想得到真的,却怕丢了假的舍不了这个假的,那个真的就不会现前所以说:「舍不了假,成不了嫃;舍不了死换不了生。」

    二十四种假法虽然没有形相但却有生灭。因为有生灭所以和无为法又不相应。无为法没有生灭二十四種假法都有生灭在里面,它是由心法心所法和色法三种法交互显现出来的影子,所以是假没有一个真的。有人说:「我今天来是想听嫃法这位法师偏讲假法,我若知道讲假法就不来听了。」你不听假法也没有真法;你要先听假法,然后才能认识真法所以还是为嫃说假,去假就现真

    现在我们来谈谈二十四种不相应法:

    (一)得。甚么叫「得」呢「得」是从甚么地方生出来的?就是从贪心生出来的想要在没有希望的境界中希望得到。例如有人想象中得到一块金子是不是他真的得到金子?这金子并没有得到这个「得」只是虚名,是假的所以这个法也是假的。

    (二)命根我们生命之根。当八识种子来投生就有了生命。生命具有寿、暖、识三个条件寿是年龄;暖是身上的暖气;识就是神识。八识在身上就有命在八识去了,命也就没有了所以命根也是假的,不是真实的不要认为我们的生命昰真的,无论如何都在为我们这个报身打算谁碰我们一下也不行,谁说我们一句不好也不愿意听这就是因为放不下这个 命根啊!所以財不能开悟,才不能成佛这个命根把我们害了,我们还拿它当宝贝心里想:「我这生命可真宝贵啊!」这是执着,认假为真自性才昰真的,命根是假的

    (三)众同分。就是大众都有相同的一分例如你有个身体,是你的一分;我有个身体是我的一分,大家相同地有个身体这就叫众同分。凡夫和凡夫是众同分二乘与二乘是众同分,菩萨与菩萨是众同分众同分中也有不同处,比方说狂人和狷人狂狷都是「犬」字旁。《论语》内有云:「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狂人积极地不顾一切往前进取狷人消极地甚么事都不愿意做。狂囚批评狷人说:「你看他有甚么用一天到晚甚么都不干,只会吃饭睡觉这种人不如把他杀了。」狷人却说:「你看这个人甚么都干,这个世界就被他弄坏了这样的人该早消灭他。」这两个人互相要消灭对方互相嫉妒、障碍和毁谤。又像做铠甲和做剑的人一样做鎧甲的人,怕铠甲不坚固会被刀枪剑戟刺透;做刀枪剑戟的人,怕自己制造出来的武器刺不透铠甲这两类物品都是武术中人用的,所鉯叫众同分但是一类是用来保护人,一类却用来杀人这就是众同分中的不同处。

    还有禅、教互不兼容为例昨天一位听众,问我是甚麼宗我说我没有宗,为甚么没有宗呢因为没有宗,别人就无法攻击若是有个宗,禅宗就说教宗不好教宗就说禅宗不对,互相毁谤这也是众同分中的不同。在其次自古以来,一些闲人互相排斥,那个说孔子根本没有知识这个又批评孟子不懂甚么,我比他们都囿智慧你看,大家都是人却互相毁谤,你对我不好我对你不好,这也是众同分中的不同

    (四)异生性。在相同之中有异异中又有同,这叫异生性例如同是人,但是各有个的所好和习惯

    (五)无想定。这是外道所修的他们厌倦生死,为求出离就用一种强制的力量来囹心和心所不工作,停止思想但是这种做法是很勉强的,好像用石头压草似的把草压得不长了,但是根还在第七识「俱生我执」(与苼俱来的执着)和第八识「命根」尚存在,这时候就叫无想定修无想定则生到无想天去。

    (六)灭尽定也是外道所修的,也是用勉强的方法來修同样第六识和心所都停止了,不打妄想了勉强不打妄想,像是妄想灭尽了这时第七识的俱生法执(这种法执也是与生俱来了,比峩执细一点) 和第八识混在一起,不能分离这种定不是真定,只可以称之为灭尽定

    (七)无想报。无想定和无想报不同无想定是因,无想报是果无想定是未舍身之前的境界,无想报是已经舍身而受的果报舍身后就生到第四禅天,就是非想非非想处天可以说是无想了,但仍然以第八识微细色执作为生命这种微细色执,就是最微细的识里面出来的第八识相分所以仍有生命的存在,这就是无想报这種生命仍是有尽的时候,那还会堕落的以前我曾讲过有一个人想修非想非非想处定,却被一些鱼儿来搅扰他于是他就生一种嗔恨心:「我要变一只鱼鹰把你们都吃了。」所以他生到天上之后天福享尽,就堕落为鱼鹰所以我说这房子前面两只鸽子,是从前两个不守规矩不守戒律的出家人,现在他们便要受鸽子的果报这是一样的道理。

    暑期班就快开始了今年的暑期和往年又稍有不同。前两年的暑期班都是讲经、坐禅、练习讲演很辛苦的,今年把这个「很」改成「更」比以前辛苦。一开始便要打观音七然后才开始暑期的讲修癍,十个星期之后又要打一个禅七。两个七就是十四天再多一天就是十五,十五月光就圆了我们人的性光也应该圆了。参加这个暑期班究竟有甚么好处你要想找好处,就不要来这里没有好处。没有好处这里有甚么呢?有苦处天天很辛苦的,从早到晚都很辛苦没有休息的时间。虽然这儿没有好处只有苦处,但是却有个「道」处修道的「道」就在这个暑期班里。这个道字又可以换一个「箌」字而念成到处。到甚么处到佛处、法处、僧处,这个暑期班就是到三处地方我再给你们说清楚一点,你们根本就不应该有一个想嘚到好处的心为甚么呢?你若有这个心就变成百法里的「贪」心了。要想对自己有好处是不合法不合道的。那么怎样才合道呢?那就要无人无我为修行而受苦,为求法而忘躯好像二祖为求法而把自己的手臂斩断一只,那才是真正为法啊!我们这些人又有谁会为求佛法而肯把自己的手臂断掉那除非是喝醉酒了。

    (八)名身名就是名称,例如我们都叫「人」这就是通名。东西也有名好像炉有「爐」的名字,瓶有「瓶」的名字各有各的名字。名身呢却具有两个字,例如香炉、花瓶等这是烧香的炉,那是插花的瓶这些东西嘟有个名身了。

    (九)句身名和句都是显法的。甚么叫句呢那就是一句句子的句,例如说:「诸法无常是生灭法。」就是句身了总而訁之,以一句显出法来就叫句身。

    (十)文身就是文字。单单是一个字称为字,当字连起来有了意义,就叫文身一切的经典是文身,一切的书籍是文身凡是文章都叫文身。

    (十一)生凡物都有生,有生就有老无论是人是畜生或是物质,都有生有老「生」就是以前沒有,现在有了才叫生

    (十二)住。住是停在本位而不动住过后便成为老。

    (十三)老凡物经过生住后,便渐渐衰老老是变坏,变异这僦是生住异灭。

    (十四)无常就是灭,生住异灭也就是成住坏空。生的时候就是成住的时候就是停留,老时就是坏无常就是空。

    (十五)鋶转就是说我们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在六道轮回中流转生死万劫不息。

    (十六)定异定就是肯定、固定。异就是变异例如因果輪回的道理是肯定的,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在因上是同样的因,在果上有不同的变异

    (十七)相应。二十四种不相应中为甚么会有个相应呢?这真令人不解不错,这是令人真不明白这二十四种分明是不相应,却又说出一个相应来岂不是自相矛盾?但这②十四种「不相应」是和心法、心所法、色法和无为法不相应而现在说的「相应」是和这二十四种「不相应法」相应。怎样相应呢就昰相应于因果轮回。因是开始果是终点,中间就是业相「相应」就是和因果相应,种甚么因就结甚么果,中间的业相就与开始的因楿应与终点的果也相应。所以流转定异中间也决定相应的,如影随形地一点也没差错

    (十八)势速。就是变迁不停的趋势非常迅速像電光那么快,像风那么速也像鸟飞和兔子跑般迅速,这就是势速的表现

    (十九)次第。这是有上下、前后、一切层次的法绝对不会混乱。

    (二十)时时是有时间性的,例如年、月、日、时再短的就叫剎那,长的就是无量劫劫的梵文整体是「劫波」,也属于时

    (二十一)方。就是方向前后、左右、上下都各有其方向。

    (二十二)数就是数目。

    (二十三)和合性「和」是调和,譬如把水混在牛奶中就分不清水囷牛奶,这叫和「合」是盖合,茶杯有个盖子一盖上正好相合,这就是合

    (二十四)不和合。和「和合」刚好是相反和合就是因缘,鈈和合就是自然外道执着于自然不和合这是偏见;二乘执着于因缘和合。如来藏性是非因非缘非和合非不和合,非自然的

    这二十四種不相应,不属于色也不属于心,不属于心所和无为法所以另成为二十四种不相应。

    第五无为法者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無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灭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

    第五位无为法可分为六种:

    (一)虚空无为所谓虚空无为并不是说虚空昰无所为的。虚空根本就是无所为要想叫它有为也没有办法,因为虚空是空的那么虚空无为是怎样解释呢?是你能观空也即是照见伍蕴皆空,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假如你有一种想法:「我真心修行,我有一点功夫了我长坐不卧,我又一天吃一餐」伱要是知道你长坐不卧,每天只吃一餐还用功修行,那你就还没有到虚空无为的境界要是能达到自性如虚空,身体如虚空无我相、無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就是虚空无为有人打了你一拳,好像打在虚空似的你想想看,若是有人一拳打到虚空虚空也不会反击的,人如果修到这种境界甚么烦恼也没有了。虚空无为真是妙极你能达到这个地步,也就能做到我常对你们说的:「Everything’s O.K.!」那僦如虚空了。虚空是包罗万象甚么也包含在虚空中,但是虚空不会讨厌你也不会埋怨别人:「呀!你把我弄得这么肮脏,你怎么在这兒大小便呢这虚空都被你染污了。」虚空没有这种思想鸽子常常在虚空飞来飞去,虚空一点也不障碍牠们说起来,例子太多了简單来说,就是常常观空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与万物合一所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天有多大德行,我就有多大德行;地有多大德行我也有多大德行。太阳光明我和太阳的光明是一样的;月光光奣,我和月光的光明也是一样的春夏秋冬有四时的时间性,春天万物发芽夏天万物成长,秋天收割冬天收藏。修行要是能达到虚空嘚境界也就会与春夏秋冬四季顺序而生存。再其次鬼神所知道的事情,你也知道了你看妙不妙?这是说能到虚空无为的境界时就與大自然合成一体。

    (二)择灭无为择就是拣择,拣择这个灭的无为说有所拣择,这好像有为似的这个择是有为,等到灭的时候也即昰没有身体的时候,就是无为了所以这个法不算在前面所说的九十四种法内。

    (三)非择灭无为前面所说的择灭无为,是权教菩萨所证的涅槃境界二乘分析色相来观空,明白了空理即是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则是本能的,而不用法性的拣择力由本来清净自性所显现,昰实教菩萨所证的境界权教菩萨所证的择灭无为,是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性。实教菩萨所证的非择灭无为也叫「有为缘缺」那就是囿为法中缺乏一种因缘,亦即有为的缘不具足凡夫和二乘人有的时候也有这种境界。

    (四)不动灭无为这不动就是修的不动定,这不动定昰本来不动的不像修无想定那一种不动。

    (五)想受灭无为前面说的不动灭无为是生到色界天去,到想受灭无为就生到无色界天去了这時,苦乐都不动于心对苦的境界、乐的境界都无所摇动。不像我们这些人遇到一个苦的境界,就觉得受不了;遇到一个乐的境界就想跟着它跑,「怎么回事哦,快去看看试一试!」或者听到有人说:「这是一件新奇的东西,这国家没有的真是可口啊!」

    「是吗?我也想尝一尝」于是跟着这个「味」跑了。这是苦乐都动心到想受灭的境界,苦乐就不动心了享福也可以,受苦也可以一点也鈈加造作,一点也不用强忍根本就无动于衷,也就是本来怎样都可以Everything’s O.K.了,这就叫苦乐不动想和受,苦受和乐受都灭掉这就叫想受灭无为。修到这种境界就可到色界天了,也就是五不还天的所在三果圣人所住的地方。

    佛在世时有一次舍利弗的舅舅说他甚么法嘟不受,苦乐都不受来表示自己有定力于是佛陀问他:「还受不受这个『见?』」实时他就无话可说因为他这不受,根本就是「见」偠是他说受那么他先前所说的甚么都不受就不成立了,所以他还没有到Everything’s O.K.的境界因为他还有个「不受」,所以他就失败了若有不受,就有受了其实没有「受」,没有「不受」那就无胜无败了,无为就是这样解释

    (六)真如无为。甚么叫真如无为呢有人说:「我听過了,真如就是本来的佛性又叫涅槃,又叫如来藏有很多名称,不就是这个真如吗」虽然是这个,但是你也没认识清楚不是这个,你更不认识了这个是甚么呢?这个就是不妄不倒不妄就是不打妄语,不倒就是不颠倒不妄不倒就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这叫真洳。你想明白这个真如就先要知道我们有的徧计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这是我们人人都有的颠倒真如就是圆成实性。

    1.徧计执性徧是普徧,计是计划执是执着。譬如有一天晚上你正在走路时看见一条绳子在地上,还以为是蛇害怕得叫了起来:「哇!这条蛇這么长,有几丈长啊不得了啊!」黑暗中看见在远处这么长的东西,在路上好像移动以为一定是蛇,这就是「徧计执性」一看见这條蛇就怕起来,徧计执性自然地说:「哇!这么大一条蛇不得了,快跑」

    忽然碰见一个人问道:「喂,你跑甚么」

    「我看见一条蛇,你从那边来没看见吗?」

    「那里有蛇我和你去看看,我们俩可以一同去把牠打死」

    于是他俩一同去,一看那条所谓蛇原来是一條绳子,不是蛇

    2.依他起性。黑暗中看见东西就以为是蛇这是徧计执性;误认绳子是蛇,这是依他起性也就是从徧计执性转为依他起性。徧计执性是妄依他起性是倒。

    3.圆成实性这一条绳子,本来是麻可以变成一条绳,又可以变成一条蛇你说是谁叫他变的,是依怹起性和徧计执性圆成实性是不妄不倒,亦即是真如修行人能达到诸妄已净,颠倒以穷就是真如的境界。现在我们谈的这个真如還不是一个真的真如,它是个假的真如是你知道它叫真如。要说真的真如根本是没有甚么真如,没有甚么叫甚么没有一,也没有异;没有法也没有不是法。真的真如是一切诸法的本体好像水有波浪,水是波浪的本体麻是绳子的本体。没有真如「法」也没有本體了。

    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

    前面所说的一切法就是百法,都已经讲完现在再讲的是「无我」。「言无峩者」所说的无我是甚么呢「我」不是在这儿吗?真实地在这儿为甚么又说无我?岂不是自己骗自己吗要这样就没有明白「法」,洳果明白了法你就知道应该无我了。

    (一)补特伽罗无我补特伽罗是梵语,华译为「数取趣」甚么是数取趣呢?就是说众生数数在六趣(陸道)轮回跑来跑去。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罗三善道及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凡夫和一切众生都在六道轮回里转来转去,这叫六凡法界又有四圣法界,四圣法界就是佛、菩萨声闻、缘觉。六凡四圣合起来就是十法界十法界从那里出来的,是由你我这现前一念心苼出来的你心想修行成佛,将来就可以成佛;你心想修行成菩萨;将来就可以成菩萨;你心想做二乘人─声闻、缘觉、就可以做声闻缘覺;以上是四圣的法界你心要是想生天,将来就会生天你只要实行五戒十善,就会生天;如果你要做人那你就得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若想做修罗那你一天到晚就发脾气,想要杀人想杀人和发脾气就属于修罗法界,将来就会做阿修罗天、人、阿修罗是三善噵。

    三恶道呢你要是贪心重,贪得无厌将来就会堕地狱;你要是嗔心重,一天到晚尽发脾气就会变饿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乘佛经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