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 杜甫》中的"夷歌数处起渔樵",是乐景还是哀景

本类论文总排行版
本类论文本月排行
本类论文本周排行&&>&&>&&>&正文
杜甫《阁夜》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作者: 文章来源:会员上传
《阁夜》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注释】:
①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入侵。李白、严威、高適等人均先后去世。②跃马:指公孙述,自立为天子。
①景:同“影”,日光。
②卧龙跃马:卧龙跃马: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凭借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左思《蜀赋》:“公孙跃马而称帝。”
③漫:任凭,听任。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是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诗人从几个侧面抒写了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上天下地,俯古仰今,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激越悲凉,感情真挚。
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唐诗直解》云:"光芒四射,令人不敢正视"。《杜诗解》云:"笔势又沉郁,又精悍,反复吟之,使人增长意气百倍"。《批点唐诗正声》云:"全首悲壮慷慨,无不适意。中二联皆将明之景,首联雄浑动荡,卓冠千古。次联哀乐皆眼前景,人亦难道。结以忠逆同归自慰,然音节犹婉曲"。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
【阅读训练】
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
A.首句点明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
B.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远在天边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C.“鼓角”是军中服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仍。
D.作者深夜不寐,听到野外传来众多家庭的哀哭声,也听到几处渔人樵夫唱起少数民
族的歌谣。
E.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
2、这首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两句,与《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都是律诗的颔联,而且写到了江水和夜景。它们在意境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试作分析。(4分)
3、“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5、“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6、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7、前人称赞“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写的“伟丽”,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8、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AD(B项,“霁”指雨雪停止,云雾散开,天色放晴。(“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天涯”是作者所处之地。C项,“五更”不是“五遍”,是接近天明的意思。)(“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E项,“人事”是亲朋的存亡情况,“音书”是消息和书信。消息和书信断绝,只好任凭寂寞孤独。(答对一项得1分,答对两项得3分)
2、(示例)相似之处:“三峡”、“星河”、“平野“大江”都是辽阔、浩荡的意象,这两联都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
不同之处:“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从“五更”到“三峡”,时空结合,将眼前之景与心中忧国伤时之感、身世凄凉之情合而为二。(以哀景写哀情)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自然景物之间相互映衬,以辽阔和原野、皎洁的月光、闪烁的星星来反衬诗人孤独的形象和凄苦的心境。(以乐景写哀情)
(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各2分,言之成理即可。)
3、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在地资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4、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5、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 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
6、用典:①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②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汉时,他自立[1]&&&
文章录入:&&&&责任编辑:&
相 关 文 章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杜甫“夷歌数处起渔樵”之我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杜甫“夷歌数处起渔樵”之我见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博客名称 :
博客昵称 :
自我介绍 :100字以内
没有提示信息
Cookie :不保存
“夷歌数处起渔樵”臆解 22:12:00
在教学杜甫的《阁夜》一诗时,有一句话让我产生了些许疑惑,即“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意思是:战乱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野哭千家”可视为乱世之音,但“渔樵之歌”一般为山水田园诗常用来表达闲适生活的一种意象,二者好像是矛盾的?怎么也读不出老杜的那种沉郁顿挫,更感觉这句话与全诗的基调不符。
于是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这句诗的意思常有争议,一种是说渔樵隐居之地唱起了异族军队的歌曲,形容四处征战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另一种是说隐居之地的渔樵唱起了异地的民歌,与上句“野哭千家闻战伐”相对,形成强烈的对比。 不管哪一种说法,都是因为作者杜甫看到了战争前后民间生活状况的悲惨对比,从而引起了他内心的感伤。而我们的《教师教学用书》则理解为“显示了地方风情”,对此,我更是不敢苟同。
反复知人论世,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像杜甫这样一位一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人,面对“野哭千家闻战伐”的时局,何来领略异地风情的闲情逸致呢?杜甫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此时正处在由四川漂向两湖的途中,正如诗人此前所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而“夷歌”正是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所以诗人此时听到“渔樵”们所唱的“夷歌”应有处边地之远、思故都之深、无处是归所的漂泊沦落之痛。是什么造成了自己晚年仍在漂泊沦落?正是上句所说的,同样引起“野哭千家”的“战伐”。这样一来,上下两句,相辅相成,共同咏叹出诗人的悲慨!
前一篇:没有了!
后一篇:没有了!《阁夜》中的几处“宾语”“补语”之辨——兼说“夷歌”--《中学语文教学》2015年10期
《阁夜》中的几处“宾语”“补语”之辨——兼说“夷歌”
【摘要】:正应该视为补语而误读为宾语的情况,在时下的各种诗词选注本、诗词"鉴赏辞典"中屡见不鲜。且以杜甫的《阁夜》诗为例。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首诗是大历元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诗中有四处涉及是宾语还是补语的问题,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4.3【正文快照】:
应该视为补语而误读为宾语的情况,在时下么造化的力量在催着它急速度过,于是显得更的各种诗词选注本、诗词“鉴赏辞典”中屡见不鲜。短了。”2——这样讲,显然是把“短景”看作“催”且以杜甫的《阁夜》诗为例。的宾语,看作“催”的对象了。而所谓“阴阳二气”岁暮阴阳催短景,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姜若虚;李秋霞;;[J];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姜若虚;李秋霞;;[J];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08期
陈祥书;[J];语文天地;2003年05期
朱应发;;[J];学语文;2009年06期
金宇平;;[J];语文月刊;2011年03期
叶晓雯;;[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张作田;;[J];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12期
许国申;;[J];语文学习;2008年12期
李爱萍;;[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阁夜pp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