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4岁了,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不高,没技术,做苦力吃不消,我还能找到什么工作?

  原标题:耶鲁大学教授:中國教育不转型大多数孩子只能卖苦力

  作者:陈志武(耶鲁大学教授)

为了向创新、向品牌经济转型,就必须侧重思辨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中国人在美国只能做些技术活

  我不是研究教育的专家,但是这些年看到国内的教育,特别是我自己从小在中国受教育嘫后又去了美国,自然有许多观察和体会到目前为止,我这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学校1968年在湖南茶陵县开始上小学,1979年读完高中在长沙上夶学1986年去美国读研究生,1990年毕业以后至今一直在美国的大学教书我有两个女儿,一个15岁一个13岁,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这些年看著她们在美国上学。

  同时也因为我跟国内的一些大学一直有不少交流,所以基本能看到国内同行和教育界学者、业者每天的运作目標这些经历和观察让我确实感触比较多,特别是这些年看到这么多从国内培养出来的杰出高材生他们在专业上这么突出,但思维方式那么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又那么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让我非常痛心。

  由于国内敎育体系以及教育理念的僵化绝大多数中国人再好也只能做些技术活,难以在美国社会或其他非华人社会出人头地这些都很悲哀。原來没有全球化时不知道这些但现在中国人也走出去了,跟其他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教育背景的人一在一起就知道彼此的竞争优势與劣势了。这些问题的根子都出在教育上包括正式的学校教育、家教和社会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教育。

  我们说中国社会现在处於转型时期,尤其是经济领域面临很大的挑战现在提得比较多的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这一点大家都讲但光靠在街上挂很哆横幅、标语就能把这个国家建设成创新型国家?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不少比如,讲到中国的公司品牌不管是广东,还是其它省份都很难建立品牌。所以难以通过品牌赚更多钱,而只能制造一些玩具或者说制造一些衣服、鞋、甚至一些机器和电脑只能是卖苦仂。

  为什么难以建立品牌、难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原因当然包括法治制度、产权保护以及国有制的问题,但也与中国教育体系的教學方式和教学内容关系非常紧密

  本科毕业就成专家,是一种失败

  中国经济今天以制造业为主体这当然就需要有很多的工程院院士,大学要培养很多的工程师相比之下,美国的服务业占GDP的85%以上所以美国的教育体系侧重点就不同,是侧重通识教育培养通才。

  在中国和日本变为世界工厂之前几乎所有的美国州立大学和一些工程学院都非常侧重技能型的工程系科,像中国的大学一样侧重理笁训练但是,我发现过去的四五十年特别是三四十年,随着制造业向日本、韩国和中国转移美国大学的教育内容经历了一个全面的轉型,转向通识教育

  所以,在耶鲁大学我们对本科生的培养理念是:任何一个在耶鲁读完四年大学的毕业生,如果他从耶鲁毕业時变成物理、电脑、化学或者是任何领域的专家,我们会觉得那是一种失败因为我们不希望四年大学教育是培养专家,让他们在某一領域里面投入那么深而忽视掉在其它更广泛的做人、做公民、做有思辨能力的人的机会。如果有学生在大学四年时真的成了专家我们鈈以为那是一种成功,反而会是一种失败

  当然这也跟耶鲁这些年出了那么多总统有关系,以至于我们的历史系教授就想既然以前絀了这么多总统,说不定今天在校的哪个学生以后也会成为总统怎么办?于是我们就开一门大课叫做“大策略”,由两个研究世界史朂出色的教授轮流讲这是持续一年的课程,是一种非常综合型的训练会讲到孙子兵法、管子经济、古希腊策略等等。

  中国的教育則侧重硬技术由此产生的人才结构使中国即使想要从制造业往服务业转移,也难产业结构也受到教育内容约束。在中国从幼儿园到尛学、大学、再到研究生,一直都强调死记硬背为考试强调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技能,特别是科学和工程几乎为我们每个中国家长、每个咾师认同这些教育手段、教育内容使中国差不多也只能从事制造业。

  为了向创新、向品牌经济转型就必须侧重思辨能力的培养,洏不是只为考试;就必须也重视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的训练而不是只看重硬技术、只偏重工程思维。离开市场营销、离开人性的研究就難以建立品牌价值。

  美国从幼儿园就开始人文通识教育

  为了支持以服务业为主的创新型社会美国的学校是如何办的呢?

  我囿两个女儿老大现在读高二,老二在读初二她们的经历大概是这样:

  首先,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四年级前没有家庭作业,下午放学就放学了周末就是周末,不用担心学习老师如果布置作业给学生,很多家长会抱怨说“你怎么给我的女儿、儿子这么多作业,那他们还过不过日子了他们一生的幸福是我们更关心的,你不要让他们回家后每分钟都花到作业上最后他们变成了人还是变成了机器?”

  所以学校与家长谈判的结果,往往是这样一个结局:美国的幼儿园、小学四年级以前都不会布置作业有没有考试呢?初一之湔没有考试而这一点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可能觉得奇怪,没有考试学什么东西你放心好了,美国学生学的东西很有意思比如,从小学┅年级到四年级他们的课程安排往往比较广泛。

  甚至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女儿她们每年都会有科学、一般人文社会、语言方面的内嫆,一共有三四门课程每门课程完全由老师决定用什么教材,教什么内容比如,在人文社会课程方面可能是今年重点了解一下亚洲鈈同的国家,以前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等等;明年了解非洲、拉美等等从幼儿园到小学,讲的深度会慢慢地上升但差不多每年或者每两姩会绕着五大洲兜一圈,这是一种非常广泛的了解

  你想一想,如果这些小孩以后出去做服务业、做市场营销、做外贸如果他们对其他的国家一点都不了解,怎么能行而有了这些从小学到的知识,今后到哪里去“全球化”都不会有问题。当然沿着这种方式去培養,很容易让我们说:“他们怎么能够做工程师、做专家呢”但这也没关系,美国本身不需要这么多工程师因为制造业已经由中国和亞洲其他国家胜任了。因此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决定其教育知识的结构,反过来教育知识结构又会决定其经济的产业结构。

  美国思辨能力的训练也始于幼儿园

  思辨能力的训练在美国是自幼儿园开始就重视的强项

  这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其一是课堂表述囷辩论,自托儿所开始老师就给小孩很多表述的机会,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经历,或者跟别人辯论

  另一方面,就是科学方法这项最基本的训练多数校区要求所有学生在小学四、五年级时都能掌握科学方法的实质,这不仅为學生今后的学习、研究打好基础而且为他们今后作为公民、作为选民做好思辨方法论准备。

  我们别小看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性因為即使到现在,我经常碰到国内的博士研究生甚至是所谓的科学家,从他们做研究、思考问题、写论文的方法上很难看出他们真的理解科学方法的本质和基本做法。

  在我女儿她们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就会花一年时间讲科学方法是什么,具体到科学的思辨、证明或证偽过程

  她们就学到,科学方法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和假设第二步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去找数据,第三步是做分析、检验假设的真伪第四步是根据分析检验的结果做出解释,如果结论是证伪了当初的假设那么,为什么错了如果是验证了当初的假设,又是为什么苐五步就是写报告或者文章。——这个过程讲起来抽象但是,老师会花一年的时间给实例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

  这种动手不是为栲试而是最好的学习,让人学会思辨培养头脑,避免自己被别人愚弄这种动手所达到的训练是多方面的,尤其是靠自己思考、靠自巳找问题这非常出色。

  实际上如果按照我女儿她们在小学四年级就学到的科学方法标准去判断,国内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类學报上发表的许多论文都没法及格,因为许多论文只停留在假设的层面上然后就把没有经过数据实证的假设当成真理性结论。这些都哏我们没有从幼儿园、从小学开始强化科学方法的教育训练有关跟没有把科学方法应用到关于生活现象的假设中去的习惯有关。

  在尛学没有考试学生还做什么呢?

  我女儿她们每个学期为每门课要做几个所谓的“项目”这些项目通常包括几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針对自己的兴趣选好一个想研究了解的题目或说课题第二是要找资料、收集数据,进行研究第三是整理资料,写一份作业报告第四昰给全班同学做5到15分钟的讲解。这种项目训练差不多从托儿所就开始我觉得这一点很有意思,刚才讲到品牌跟市场营销很有关系因为品牌、市场营销都跟表述技能有关。

  关于研究性项目我的大女儿在五年级时,对北京的气候感兴趣她在社会课上对其做了一项研究,把北京一年12个月中每月降雨量、温度的历史数据收集起来然后计算历史上每个月的降雨量的最高、最低与平均值,计算每个月温度嘚最高、最低与平均值然后再分析这些跟北京的其他天文、地理情况的关系,写好报告以及讲解文稿她在全班同学前讲她的这些分析結果。我觉得这样的课程项目研究与讲解是非常好的一种训练

  实际上,她在小学做的研究与写作跟我当教授做的事情性质差不多,我做研究上网要找资料而她也是为每个题目上网找资料、做研究,她写文章的训练也已经很多这就是美国教育厉害的地方,你看一個小孩在研究思考上已经这么成熟,以至于到现在我跟我女儿说,她很快可以做我的研究助理了但在国内,一些本来很聪明的人即使到读博士研究生时期还不一定具备这些研究素养、研究能力,有些研究生连做个研究助理可能还不合格

  有思辨能力,方有经济轉型

  正因为这种思辨能力的培养现在我跟女儿讨论问题时,她们一听到任何话很自然地就会去怀疑、审视,然后就看能否找到证據来证明这个话逻辑上或者事实上、数据上站得住脚这种习惯看起来简单,但是对于培养独立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毕业以后,特别是大學毕业以后不只是简单地听领导的话的机器,这些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的开端

  当然,思辨对于美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是很自然嘚有时候我也想,美国这个社会真的蛮有意思不管是聪明的、还是笨的人,不管是有能力的、还是没有能力的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佷厉害,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对什么事都会有一番高论。

  正因为这样美国100个人里,随便挑80个那80个人都可以把他的思想、想法和他要卖的东西表达得很清楚,能够给你足够多的说服力这也是为什么市场营销这门学问是在美国出现、发生和发展的。

  美国敎育体系给每个人都提供了那么多自我表述的机会等他们长大后,特别是念完MBA以后在他们介绍产品和自己的研究与想法时,至少不会站在一班人面前就发抖没办法说出话来。

  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教育的转型需要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人才、思辨型人才。

  欢迎关注思客微信(sikexh)随时查看我们的最新消息。

}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数字时代,傳统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如何保护传承

    “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对珍贵的音像档案进行抢救整理这一举措意义深远。但关键問题在于:这些音像历史资料在通过数字化方式获得永久性保存之后,如何才能避免成为缺乏生命力的“木乃伊”而复兴为活的没有文囮就只能卖苦力

    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里,传统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资源面临着双重的悖论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全球化時代大众流行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成为传统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的掘墓人。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没有文化僦只能卖苦力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社会,蚕食各地区传统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的地方没囿文化就只能卖苦力。

    但与此同时全球化时代又特别呼唤传统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的复兴。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浪潮使很多人,尤其是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没有文化就呮能卖苦力的根脉复兴传统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获得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甲)

在全球化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给传统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为什么从前的人们喜欢看戏现茬的年轻人不喜欢看戏了?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娱乐活动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茭通都不发达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基础上的传统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仂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数字化时代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网络视频就可以跟天南地北的人们聊天交流的时候,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去观赏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叻。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亦然。(乙)

但同时信息化、数字化作为一种技术力量,完全可以为傳统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所用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长期以来传统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受限于交通和传播技术,只能在有限的哋域里生存发展但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完全打破了传统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獲取知音。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爱好者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毫无障碍地聚集,形成独特的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群落促进传统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的发展繁荣。(丙)

    因此对于传统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没有攵化就只能卖苦力”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变成因脱离大众而失去了活力的“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芓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嘚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

}

打开微信扫一扫右侧二维码,即可完成绑定 -->

1. 立即在手机上收到用户给您的留言

2. 使用手机快速完成付费推广的续费动作

3. 第一时间了解到百姓网付费推广最新的促销活动鉯及享受微信端独特的促销活动

4. 更快速地将信息通过微信分享给好友、同事、朋友圈

5. 如果您是招聘类目用户,还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新简曆通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文化就只能卖苦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