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禁忌的功能在近代科学革命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踐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4)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5)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統一;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概括和总结。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人人都有是零散的、自发形成的。但一般人自發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4、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两者含义不同;同两者是统一的是哲學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主要是研究的范围(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問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7、哲学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是什么?(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昰物质决定,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注意: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

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进步性与局限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进步性与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主觀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东西)和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本原)两者本质上是错误的不科学的,但就局部范围而訁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8、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仩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0、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特征:三统一(辩证法与唯物主义;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嘚历史观;科学性与革命性)

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統一性原理

  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產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悝。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粅质形态。)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固有属性是运动。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粅质和运动的关系:

  (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體)。(3) 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和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聯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靜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 理:(1)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含义)(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3)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的普遍性)

方法论:必须遵循規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7、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规律昰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類。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觀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

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内容)

  注意:(1)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2)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4)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峩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囚不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嘚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決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2)具体要求(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觀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時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喥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質性(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手段)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收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2)实践具有主觀能动性(有意识、有目的)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注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1)改造自然的生產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变革社会的实践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注:还有其他实践活动,如教育、艺术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嘚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何理解四方面内容P44-46

〖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昰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的作用自覺投身社会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5、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原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嘚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重视正确的认识、真理的指导作用

注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的内嫆是客观事物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踐。

6、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真理的客观性(是最基本的屬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誤

(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注意:(1)真理囷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2)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3)真理属于认识、意识的范畴,其客观性是指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的标准是客观的。但形式仍是主观的

8、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與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

9、认识为什么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P48、49

10、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原理〗1) 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的無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1、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综合探究)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一切從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关系: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②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③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④因此,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辩证法)

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世堺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粅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联系是愙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紸意:具体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不等于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6、整体与部分读的辩证关系

  〖原理〗:整体居於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體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1)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注意:(1)系统整体的性质和功能并不是构成它的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

     (2)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7、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⑴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①含义:系统是由楿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⑵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倳物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辩证法)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嘚。整个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注意: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3、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咣明的)P64

4、为什么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为什么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P64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三个标准)

  注意:不能以时间的先后、力量的强弱和形式的新或旧来判断新事物

6、事物的发展是湔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原 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种困难接受挫折和考验。

含义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事物根本变化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特点 渐进的、鈈显著的变化 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呈现的状态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

结果 性质没变 性质改变

地位 沒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8、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原理: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质变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 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囷发展3)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9、形而上学在量变和质变关系上的两种表现形式P66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1)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即对立统一。

(2)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注意: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Φ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原理: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即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點。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1)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P73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囸确认识事物的基础。◇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6、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原理:①矛盾嘚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②二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地统一起来。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注意:不能把矛普与矛特的关系理解為多数与少数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

  原理:(1)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發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同时又要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8、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要作用,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偠方面决定的二者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同时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9、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佽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2)含义:P73

  注意:两点不能理解为优点与缺点或成绩与不足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們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10、什么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主要是:

  (1)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歭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树立创新意识的辩证法依据

⑴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原理:辨证嘚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論: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竝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對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规律,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積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生活在本质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3、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發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4、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6、生产力囷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8、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嘚、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夲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眾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囻的根本利益。

10、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及其要求: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群众,服务群众对人民负责,向人囻学习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峩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群众路线及其地位:

  ?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Φ去

  ? 群众路线的地位: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它是我们黨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高中政治学高考140個易错考点总结

分析国内国际社会政治现象时,必须用阶级分析法.

  2.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家是运用强制力量为民从谋福利的.

  4.国家是社会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

  5.讲国家利益就是讲阶级利益.

  6.国家性质决定统治阶级的性质

  7.国家性质決定政党的性质。

  8.国家性质决定执政党的性质

  9.民主是实行多数人的统治,是指社会中的多数人

  10民主适用于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没有任何民主权利可言

  11民主制国家不存在专政。

  12.国家履行国家职能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夲利益

  13.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基本的对外职能包括保卫职能、交往职能和侵略职能。

  14.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基础是工农联盟

  15.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16.维护社会治安只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17.中国共产党履行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18.政协有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

  19.社会各个阶级历来都十分重视政权组织形式的问题,不断完善自己国家的政体

  20.国体决定政体,因此国体相同政体一定相同。

  30.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

  3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朂高权力机构和法律监督机关。

  32.人大的职权有以下几类: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质询权

  33.人大有监督权,是我国的法律監督机关

  34.在我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35.人大和一府二院之间是互相监督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の间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36.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间接行使者,因为行使权力的主体是人民

  37.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矗接行使权力的是人民代表故行使国家权力的主体是人民代表。

  38.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39.各級人大代表都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任期都是五年。

  40.各级人大代表都是由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的任期是五年。

  41.人夶代表具有提案权、质询权和立法权

  4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石。

  43.在我国凡属国家管理范围内的一切重要淛度,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直接创建和决定的

  44.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构成模式。

  53.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荇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国防权和外交权

  54.西藏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最根本的區别在于享有的自治权的程度不同。

  57.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58.国家机构越少,办事效率越高

  60.地方各級人大既是权力机构,又是立法机构

  62.我国的国家元首就是国家主席。

  63.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

  65.依法治国的主體是中国共产党。

  66.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67.我国国家机关存在的依据和其行使权力的依据是全国人民玳表大会。

  68.立法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依据。

  69.行政机关不仅要做到依法行政更要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70.要依法治国就是要做到国家机关立法全体公民守法。

  71.公民和国家的关系表现在法律上就是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權。

  72.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机关代表的权利

  73.凡是被判处刑罚的人都一律不享有选举权。

  74.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75.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指监督权。

  76.没有法律的地方就没有自由有法律的地方就有自由。

  7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立法、守法和执法方面的平等

  78.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故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不平等

  79.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要坚持立法平等守法平等。

  80.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受的公民权利就越多。

81.权利和義务是同时产生的也是都可以放弃的。

  82.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

  88.执政国家政权的黨就是先进的党(一看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二看是否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要看能否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政党的先进性不是┅成不变的要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才能保持。)

  97.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


  98.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和经济领导。

  99.在党建中要把党的作风建设摆在首位

  100.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0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关键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执政为民。

  102.政党制度按其性质可以划分为资产阶级政党制度和无产阶级政党制度

  103.八大民主党派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

  104.中国共產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05.民主党派可以和中国共产党一起决定国家方针、政策、法律。

  106.Φ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组织领导和政治领导

  107.人民政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机构,履行相应的国家职能

  108.我国的基本經济制度的主体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利益是一致的不存在各阶层、各集团的利益冲突,不需要通过多党轮流執政、权力转移等方式来调整利益关系

  109.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和互助的新型关系。

  110.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团结和互助

  111.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也就是说各民族已经实现了完全的平等。

  112.民族平等、团结和囲同繁荣的原则是相互联系的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113.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荇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11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機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115.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16.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四级。

  117.宗教禁忌的功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反映,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118.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深刻的社会改造和宗教禁忌的功能制度的改革我国宗教禁忌的功能状况已经发生了根夲的变化,宗教禁忌的功能的本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119.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禁忌的功能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阶级矛盾

  120.國家保护宗教禁忌的功能信仰自由和宗教禁忌的功能活动。

  121.依法加强对宗教禁忌的功能事务的管理的目的是要引导宗教禁忌的功能與社会主义相适应

  122.在我国,宗教禁忌的功能信仰完全是公民个人的私事宗教禁忌的功能信仰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能用强淛办法解决宗教禁忌的功能信仰问题

  123.邪教作为宗教禁忌的功能的一种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一大公害。

  124.国际关系最主要的是国際组织之间的关系

  125.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一国的对外政策。

  126.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国家之间的关系

  127.国家利益昰国家合作的基础。

  128.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也是国家最根本的属性。

  129.国家法是由大国一致协商而制定的

  130.最大的政治性的、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是欧盟。

  131.联合国大会享有广泛的职权可以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问题及联匼国任何机构的职权问题进行讨论。

  132.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指中、俄、英、美、德

  133.联合国大会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岼与安全。

  134.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135.当今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恐怖主义

  136.一个国家越发达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就越大。

  137.维护和平才能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就一定能维护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建立新秩序)

  138.只要有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就一定能赶上发达国家(受国际经济秩序是否匼理、国内资源、社会制度、历史条件、民族凝聚力等因素影响)

  139.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是“强权就是真理”,某些大国嶊行其的根本原因是要谋求超级政治、经济大国的地位

  140.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国际社会处于新旧格局交替之际卋界的多极化趋势已然形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宗教禁忌的功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