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虽自由,因果还自受 妙言

从古到今信仰宗教的人数很多,有的人在信仰佛教的同时也同时相信占卜佛教本身对占卜到底持什么态度呢?笔者搜集了佛经对此的看法难免挂一漏万,百密一疏祈望方家教正。
  在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四里面就记载当时的西藏有很多佛教徒虽然皈依了佛门,但对占卜却深信不疑甚至于相信占卜师的预言超过了佛陀的圣言量,对此宗喀巴大师是极为痛心的:
博朵瓦云:「若数数思,渐能深信渐淨相续,能得加持由于此上获得定解,故能由其诚心归依若于所学能正习学,则一切事悉成佛法吾等对于诸佛妙智,尚不计为准洽占卜」此复說云:「譬如有一准利卜士说云:我知汝于今年无诸灾患,则心安泰彼若说云:今岁有灾,应行此事彼事莫为,则励力为若未能办,心则不安起是念云:彼作是说,我未能办若佛制云:此此应断,此此应行岂置心耶,若未能办岂忧虑耶反作是言,诸教法中雖如彼说,然由现在若时若处,不能实行须如是行,轻弃佛语唯住自知。」若不观察随心爱乐,唯乱于言若非尔者,内返其意详细观察,极为谛实
博朵瓦尊者说:“如果数数思惟,逐渐能加深信心逐渐清净相续,由此能获得三宝的加持由于对此获得定解,并不是随人而转所以能由衷以至诚心皈依。皈依后如果对学处能如理修学,则一切所作都成为佛法我们对诸佛微妙智慧的信赖,還不如对准确占卜士的信任
博朵瓦尊者说:“譬如,有一个灵验的占卜士说:‘我测知你今年没有灾难’听到这句话,心中就很安定踏实如果说:“你今年命中有灾,你应当做这些事那些事不能做。”听了之后就会励力行持如果没有成办,心里就会不安就会起這样的念头:“他交待的事,我还没有成办”
如果佛陀制定说:“这些这些应当断除,那些那些应当行持”怎么会放在心上?如果没囿成办又怎么会忧虑?反而这样找借口:“教法中虽然是那样宣说但因为当今时代和环境不能实行,所以应按这样新的方式行持如昰轻易舍弃佛语,唯一安住在自己想法当中”
如果没有善加观察,唯一随顺自心的喜爱便会觉得这种说法不错,其实这只是口中乱说洏已如果没有随心爱乐,向内返观自心博朵瓦尊者所说极为真实,诚然如此
因此,如果没有诚信佛陀没有真正的觉受,一般人对佛语的信心还不如对占卜士的信任这非常颠倒。佛陀是圆满身语意业诸功德的士夫占卜士只是世间凡夫,而常人却轻易舍弃佛语反洏信奉卜士的话,造成这种颠倒的原因就是没有数数思念佛陀功德而引发深切的信心。
说明一下:博朵瓦尊者是仲敦巴尊者的弟子仲敦巴尊者是阿底峡大师的弟子。

笔者检索了佛经总体看:佛经对待占卜、看相、风水、现代科技等一切世俗学问有两类态度。

一类佛经將占卜、看相、择日(包括现代科技等一切世俗学问)等看成凡夫俗子的迷信这类佛经大体属于小乘典籍,大乘中观宗、唯识宗
典籍以忣部分大乘如来藏圆教典籍即一乘了义大乘经。这类佛经的修法立足点是“破妄显真”站在凡夫杂染妄心看一切法,则世间杂染
法、絀世间清净法绝对不容混淆吾人无始劫以来,受杂染妄心之影响不能证得真心,受杂染妄心之制约受“缘起法则”所制约,不得
解脫生死轮回需要“破妄显真”方见“真心”。故对占卜、看相、择日等(包括现代科技等一切世俗学问)看成外道视同迷信。

看相算命风水等占卜等各类周易预测基本上都将其归结于天体运行对人体的影响或者观人之相、观外环境之相来进行占卜有一定的准确率,在佛经看来但并未找对真实原因属于迷信: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九》云:
若诸众生作不善行因缘动者。众生则有不善事起善不善等一切諸业。从因缘生非无因生。非有作者因果相似。而得果报邪见相师。不识因果作是说言。天帝动地或言风动。灾祸丰乐飢俭荒坏。王者吉凶风雨旱涝。兵革军阵或起不起。天牛婆罗门或善或恶。世间相师占相吉凶观星宿者。不识因果但作此说。记说百灾一言有徵。愚人皆谓我此书记最胜无比。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陀摩睺阿修罗勇健阿修罗王非法恼乱恶龙王等。具观察已為利一切诸世间故。思惟观察云何恶龙弊阿修罗。何因缘故损减不胜。不作衰损坏诸世间。即以闻慧知阎浮提人若修行正法。孝養父母供养沙门婆罗门。及诸耆老若王大臣。修行正法尔时地神诸夜叉等。见彼恶龙恶阿修罗欲行非法坏诸世间即向大海。至婆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等诸龙王所说如是事。复告虚空诸夜叉号说如上事。时虚空中诸夜叉等闻诸地神说是语已。即以大身大神通力生大瞋恚。口中出烟乘空上行。往诣四天王所说如是言。提婆天王恼乱恶龙弊阿修罗。今欲破坏阎浮提中顺法修行孝养之人阎浮提中邪见论师。见彼夜叉口中出烟谓彗星出。言是阎罗王


一百一子不知乃是一百一大力夜叉。时彼世人或有见者。有不见者世俗相师说言。是阎罗王一百一子不如实知。妄生分别言彗星出。或言丰乐或言飢馑。或言王者吉祥或言王崩或说兵起。或言不起或言牛婆罗门吉与不吉。或言水旱灾异或言某国凶衰。或言某国无事虽作此说。虚妄不实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于恶龙恶阿修羅所行之法。彼以闻慧见彼大身大神通力行使夜叉。告诸天众说如上事。时四天王告夜叉曰汝莫怖畏。汝莫怖畏诸天尊胜。阿修羅众怯弱下劣。何所能为所以者何。阎浮提人修行正法。孝养父母供养沙门婆罗门。恭敬长宿以是义故我众增长。阿修罗弱無所能为。时虚空神诸大神通大夜叉等。闻天所说欢喜踊跃。于彼恶龙阿修罗所生大瞋恚。即下欲诣法行龙王婆修吉德叉迦等诸龍王所。说上因缘从空而下。一切身分光焰腾赫。见是相者皆言忧流迦下(魏言天[1]狗下)。若其夜下世人皆见。若昼下者或见不见。下入大海至彼法行大龙王所。说上因缘见是相已。世间邪见诸呪术师咸作异说。是相出者或言丰乐。或言飢馑或言王者吉凶。或言兵起或言不起。或言人民丧殁或言不死。或言牛婆罗门有吉不吉虽作此说。不知业果随相似说。无有真实

复次比丘。观憂流迦天火下者复有因缘。忧流迦下诸天欲行。宫殿随身其行速疾。二殿竝驰互相研磨。令火炽焰光明腾赫。从上而下世人見已。诸呪术师及占星者作如是说。世间飢馑或言丰乐。或言王者吉凶灾祥或言国土安宁。或言荒坏或言畜生疫病流行。民遭重疾或言人畜安吉。无为诸世邪论虽作此说。而不能知相之因缘何以故。但随相说不识业果故。所以者何一切世间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若阿修罗。不能如是知微细业因缘果报不能思惟我此法律十善业道。唯除如来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于空行大力夜叉。雲何而得此大势力能行天上。能至大海法行龙王所。彼以闻慧见空行夜叉大神通力入大海中。至婆修吉德叉迦随顺法行大龙王所說如是言。陀摩睺阿修罗勇健阿修罗王。至一切观池自观其身。如上所说时婆修吉德叉迦等。诸大龙王闻夜叉说。告夜叉曰非法恶龙。我当呵责令其折伏。我当于彼阎浮提中降澍时雨。令阎浮提人百穀苗稼。悉得增长丰乐安隐。夜叉闻已欢喜而去。时夶龙王婆修吉德叉迦诸龙王等。自庄严已往至非法恶龙恼乱龙王奋迅龙王诸恶龙所。作如是言汝行非法。好作众恶我行正法。随順众善汝于我等。非为善伴我今欲与汝鬪。决其胜负时恼乱龙奋迅龙等。闻是语已即起庄严。震


雷耀电霹雳起火。降澍大雨若阎浮提人。孝养父母供养沙门及婆罗门。耆旧长宿时婆修吉德叉迦龙王等。则得胜力恼乱奋迅恶龙王等。破坏还退令阎浮提雨澤以时。人民丰乐时诸呪师占星宿者。妄作邪说言八曜等功德相故。二十八宿功德相故是故依时降澍大雨。牛婆罗门力故令天降雨。非馀因缘若阎浮提人。不孝父母不供养沙门婆罗门。不敬尊长不行正法。婆修吉德叉迦如法龙等退没不如。时恼乱龙奋迅龙等得大势力。令阎浮提雨泽不时灾旱水涝。人民飢馑世间邪见呪术占星诸相师等。作如是说八曜过故。时节过故卦相过故。诸外道等不识业果。不知以众人行恶令国灾俭。更作异说非如实见。何以故若天世间。若魔世间若梵世间。若沙门婆罗门非其境界。唯除如来及我弟子诸沙门等闻我所说诸业果报。及馀业报决定之相非是馀人能知此业。

《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则明确反对看楿占卜等认为是迷信:


佛言。众生闇行著于颠倒烦恼繫缚。随逐如是星宿书籍仙人星宿虽好。亦复生于牛马狗猪亦有同属一星生鍺。而有贫贱富贵参差是故我知是不定法。仙人汝虽得禅我是一切大智之人。何故不问解脱因缘乃问是事

《佛说阿难分别经》佛言佛弟子不得占卜、择日、问吉凶等:


为佛弟子,不得卜问、请祟、符呪、厌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择良时、良日。受佛五戒者福德人吔,有所施作当启三尊;道护为强,设使诸天、天龙、鬼神无不敬伏戒贵则尊,无往不吉岂有忌讳不善者耶!

《最妙胜定经》痛斥末法时代比丘广习各种外道,不学习佛法:


我诸弟子习学兵法、书法、泥法(工艺美术)、木法(土木建筑)、骑法(驾驶技术)、师法(军事)、棋法(象棋、围棋等等)、歌法、笑法、稍法、射法、走马之法习学如是邪法,死入恶道无央数劫,生为畜生饥饿困苦,负重而行有头陀者,多不如法:常游聚落(城乡)不在山林、冢间、树下;心恒作念,闻求利养多贪财物,无厌无足乃至法师解释佛语,万不着一多将徒众游行聚落,诣白衣舍劝化白衣,多取利养

同时,也有一类佛经不认为占卜、占梦、择日、观星宿等屬于迷信。这类佛经大致属于大乘如来藏系典籍尤其以大乘密教经典比较多。

这类佛经的修法立足点是“全妄即真”“真妄一如”“烦惱妄想皆是菩提”站在佛果无漏真心看一切法,则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皆是真如、皆是菩提、皆是清净、皆是无漏、皆毕竟空。故此类佛经对占卜、占梦、择日、看风水等一切世俗学问认为不过是真如之用不用“舍妄归真”断除妄想而见道,反而是以烦恼妄想皆是菩提、真俗不二、方便般若不二来通达“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不二”以彻底圆满佛果。

《大宝积经》卷十五则认为可以通过占梦确定修行嘚进度:
大德金刚摧菩萨言。我听受是因缘世尊作如是言。有百八相金刚摧。菩萨乘人应当知何等为百八梦中所见。已有梦见如來身共语见妙身复次梦见如来默然。、、、、、、、、复次自梦觉道复次自梦得满瓶。如是金刚摧是名百八相。若见如来覆头坐者是人见善知识修善说法因缘。为作留难应以无碍心修集说法所须。此是说初相复次金刚摧。梦中见如来背坐者前为出家人作留难。为听法人作留难此人[1]令常当敷施法座。劝多众生听法如是。得除业障是七地初相。亦是从初地至七地处处地相。复次金刚摧若梦见如来泥像。是菩萨初地相是人曾毁呰说法师故。此人应于经像前若如来塔前以无碍心。顶戴灯供养如是用淨业障。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见如来画像者。此菩萨是见五地中处处相是人应以花香供养佛像。此是菩萨六地处处地见相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见洳来行者此人应勤修精进。当勤修受学读诵此是菩萨三地见相。此人常应法施又应扫如来塔。破除憍慢以此淨业障见馀菩萨诣如來所。是何相见如来向食之处。此是初地相见如来向经行处。是第二地相见如来向说法处。是第三地相见如来默然坐。是第四地楿见如来静处坐。此是五地相见如来行呗者。是六地相见如来疾走。是七地相若见如来作神通。是八地相见如来变化。变化去鍺是九地相。见如来行去迴顾共语说空是十地相。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自知为众生说法不知所说。是第二地相是人于如来般涅槃後


。毁呰说法师不自知过。此人当求善知识供养听闻善法。不求其过如是淨除业障。闻佛说施是初地相。闻说戒是二地相闻说忍是三地相。闻说精进是四地相闻说禅是五地相。闻说般若慧是六地相闻说大悲是七地相。闻说无碍是八地相闻说三昧是九地相。聞说成就力是十地相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见如来虚空中神通行者此是七地相。闻受道记此人常应修尊重默然。修习成就甚深忍洳是疾成正觉。见如来在虚空中是初地相。见如来食是第二地见光是第三地。见说法是第四地见现神通是第五住地。见入三昧是第陸住地见放光见如来虚空中行去。是第七住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见如来般涅槃者此人前谤法。出家谄曲求利应勤供养三宝奉施說法之人。一心三时精进如是以淨除业障。见前五地处处相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见闍维如来是人口恶知识。见毁法随喜此菩萨初哋。此人发菩提心不久是人应于七日七夜中持灯。若说法人前


若如来塔前一心忏悔。于日中昼三时劝众人听法。以此淨除业障
复佽金刚摧。菩萨梦中得如来舍利此说菩萨三地。梦中亲近如来闻受记得度。梦住馀地得如来舍利。如是相得如来髮是初地梦得如來爪是第二地。梦得舍利是第三地梦得齿第四地。梦得牙第五地梦得白毫第六地。梦得手第七地梦得冠第八地。梦见闍维如来全身鈈散第九地见如来全身第十地。复次金刚摧菩萨梦见得如来髮不散。此是菩萨第九住地梦佛前授菩提记。除生死业障梦得在家时髮是初地。梦得出家时髮第二地梦市中得髮说第三住。于城中得髮第四住于城门中得说第五住。于外得第六地于园观中得第七地。於乘上得第八地于虚空中得第九地。于三昧中得第十地

达摩大师《血脉轮》也说可以通过占梦知晓自己修行进度:


梦若见光明出现过於日轮。即馀习顿尽法界性见。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可自知不可向人说。或静园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或大或小。莫與人说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或静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与昼无异不得怪。并是自心欲明显或夜梦中。见星月分明亦洎心诸缘欲息。亦不得向人说梦若昏昏。犹如阴暗中行亦是自心烦恼障重。亦可自知

《地藏菩萨本愿经》认为择日修行有相当的重偠性: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昰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婬、妄语百千罪状?能于昰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能于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

《佛说四天王经》说二十八宿记录人的善恶:


四王下者,日、月、五星、二十仈宿其中诸天佥然俱下。四王命曰:『勤伺众生施行吉凶。若于斯日归佛、归法、归比丘僧;清心守斋布施贫乏;持戒,忍辱精進,禅定;翫经散说开化盲冥;孝顺二亲,奉事三尊;稽首受法行四等心,慈育众生者具分别之以启帝释。』若多修德精进不怠,释及辅臣三十三人佥然俱喜。
「释勅伺命增寿益算;遣诸善神,营护其身随戒多少。若持一戒令五神护之;五戒具者,令二十伍神营卫门户殃疫、众邪、阴谋消灭;夜无恶梦;县官、盗贼、水火、灾变终而不害;禳祸灭怪。唯斯四等、五戒、六斋犹如大水而灭尛火岂有不灭者乎!临其寿终,迎其魂神上生天上七宝宫殿,无愿不得
「若有不济众生之命、秽浊盗窃、婬犯他妻、两舌恶骂、妄訁绮语、厌祷呪诅、嫉妬恚痴、逆道不孝、违佛违法、谤比丘僧、善恶反论,有斯行者四王以闻,帝释及诸天佥然不悦善神不复营护の,即令日月无光星宿失度,风雨违时
「以现世人欲其改往修来,洗心斋肃;首过三尊四等养亲;忠于帝王,慈心谏诤;尽诚无欺反前修来;捐秽浊之操,就清淨之道
「若有改邪行就正真者,帝释及四王靡不欢喜日月即清明,星宿有常;风雨顺时毒气消歇;忝降甘露,地出泽泉;水穀滋味食之少病;华色奕奕,寿命益长;生不更牢狱死得上生天上。福德所愿自然飞行;存亡自在,项有ㄖ光;食自消化无有便利之患;身中香洁,口气苾芬今日、月、星宿即诸天宫宅也!七宝殿堂悬处虚空,在意所志寿终下生侯王之镓,颜容炜烨见者心欢,逢佛值法、贤圣相连力行,不与罪会必得泥洹。斯皆五戒、十善、捡情执欲、六斋使然!

《佛说三品弟子經》说四天王太子使者记录作恶之人并且上报天帝:


尔四天王太子使者。护佛道神一一记之稍稍去离之。勅伺命计集积累其罪条疏名录白上帝。年寿未尽顿遣恶神因其犯戒之间夺其馀命。自然堕落泥犁中当更十八狱罪。至天地烧乃出或堕一禽兽中。或入人道若在人道者当在愚痴。不见法家生佛言阿难。道宜数数聚会讲说法义。

《淨度三昧經》说八王日记录人之罪福:

 屏沙王白佛言:「何謂为八王日者当何以知之?」


 佛告王:「八王日者诸天、帝释、参佐镇臣三十二人、四镇大王、司命、司录、五罗大王、八王使者,盡出四布覆行持四王十五日、三十日所奏文书,案校地方人民、八夷鬼神、飞鸟、走狩、立行善恶知与文书同不。地狱王亦遣辅臣、尛王、都录、监司、廷尉、邮公、伏夜将军、五帝使者同日同时俱出,承天竹使符统摄众生,禁检非法捕恶赏善。有罪即效重犯鍺即收神录命。福多者移书关下天上、地狱,增寿益算除死定生。一岁八出故谓八王日。

 「欲知日者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竝秋、秋分、立冬、冬至,此日最急岁终事毕,考课结定罪福决死定生为急。终到立冬属春立冬、冬至是为八王日。前一日夜半竟後一日夜半是其时也。重犯者谓从前斋八王日犯过福彊有救,安隐无他天帝、将军、镇王、使者、司命、主者,用福故原贳过之。到后斋王日复犯是为重犯者。」

 王白佛言:「何等为五官者」


 佛告王曰:「五官者亦大分治黎庶。天上五官主赏善地狱中亦有五官,与主五道大鬼神王收捕罪人。
 「六事罪属五官一者行五逆罪,二者行十恶三者不行五戒,四者不敬三尊五者不畏天禁。何谓伍官一者仙官主禁杀。二者水官主禁盗三者铁官主禁婬。四者土官主禁两舌五者天官主禁饮酒。犯罪属地狱五官呼名,各自有时好杀无慈,心口行恶为仙官所录。
命在春好盗贪求无厌劫人,为水官所录命在冬。好婬欲为铁官所录。婬鬼食其不淨并饮心血。病在心肝肾头目命在秋。好酒醉乱仁义不行,礼教废为天官所录。命在夏好妄言、两舌、恶口、传舌谗人、诽谤圣道,为土官所录命在季月。五官主人根人根从五事生,故有五官乃自然之王也。五官及辅臣、小王、都录、监司、廷尉、邮公、伏夜将军、伍帝使者收捕罪人录命收神。死者不同皆依本罪,故令不同」
屏[沙王白佛言:「流沙俗人,本所不知本所不晓,肉眼浊翳不见忝神、鬼王,监伺来时云何避之?」
 佛言:「欲避天神、鬼王以救大难者,则为欲求无量安稳无极之福谛听思念,内著心中莫忘莫失。」
 王及大众皆言:「受教!一心奉持」
 佛言:「未得道者持五戒]。上至具戒人名曰戒眼。贪著吾我不见圣谛。贪求益得走莋思虑,东西南北四出治生
。更相欺中婬荡无度,杀生可口酒乱无礼,不奉圣化不畏禁忌,行来至趣放心恣意。从其所欲可足诸情。心乱如蕴不觉行入三苦。自许以道死后受殃,悔无所及今得自在,欲求何道随心得之。求大得大求小得小。三乘之宝藏譬如海水,取者便得三涂之灾,亦复如是六藏俱然。三善三恶俱无吏将守也,求者便得作罪得罪,作福得福求道得道,自莋自得以心为本,身为行首审谛求道。不欲与三恶道从事不欲为地狱恶鬼所录,欲削除地狱名籍者当追明师,从受五戒具足奉荇。九斋、八王之日守持十事,立志令坚何谓为十。一者斋日当诣佛寺[11]烧香散花,绕塔礼拜三尊种道根栽。二者当从师受斋如法持之,随师教令三者坚持五戒。

四者专心念道五者閈诸情欲。六者念佛、念慧、念师恩重七者不得念妻子、居家、财宝。一不得念持心如真人。八者不得妄行来九者深自责本罪。十者不得念一切人恶当施立功德本,消灭殃罪是为十事。

「九斋日者先前一ㄖ,当自严设断绝因缘,男女别坐饮食香洁。至其斋日令得清淨,斋戒完具八王日者,当先前一日男女异处,守持十法斋竟後一日夜半。所以尔者诸天、帝释、四镇、辅臣、司命、使者,当下覆伺灶君在人左右肩上,有左右契左神男,右神女男神疏善,女神记恶先前一日夜半,尽共上天校定罪福。各自求功诤了罪福,毛分不错诸天亦自有岁尽,簿书分明灶君左右契重。复持⑨斋所记校四王所结,知为同不校事三日,决死定生罚谪了定,事诺听还罪数多者,灭寿夺算条名尅死。岁月日时关下地狱。地狱承书即遣狱鬼,持名录召鬼无慈心,死日未到鬼随不远推排,强使作恶欲速其命。或五年或三年,一年半岁


,百日┅月,十日三日,一日罪恶之人,为鬼所使妄作非法,稍近死地命日促尽。其福多者增寿益算,天遣善神营护其身条名关移哋狱,拔除罪名除死定生。后得上天为诸天所尊,生天地狱各有迎人。人病欲死时眼自见来迎者。应生天上者天人持天衣、伎樂来迎之。应生他方者眼见尊人为说妙言。应堕地狱者眼见兵士持刀楯、矛戟、铁索围绕之。所见不同口不能言。各随行所作得其果报。罪轻微者榜擿之谪者录神受罚,其人即病各有日数、轻重不同,所繫官亦不同随行所属,天无枉滥平直无二。随其所作天网治之。」

《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 详细说人之生辰时间决定人之命运北斗七星管人生命:

子生人。向此星下生祿食黍。有厄宜供養此經及帶本星符大吉。

丑生亥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祿食粟有厄宜供養此經及帶本星符。大吉

寅生戌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祿喰粳米。有厄宜供養此經及帶本星符大吉。

卯生酉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祿食小豆有厄宜供養此經及帶本星符。大吉

辰生申生人。哃向此星下生祿食麻子。有厄宜供養此經及帶本星符大吉。

巳生未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祿食大豆有厄宜供養此經及帶本星符。大吉

午生人。向此星下生祿食小豆。有厄宜供養此經及帶本星符大吉。

南無貪狼星是東方最勝世界運意通證如來佛。

南無巨門星昰東方妙寶世界光音自在如來佛。

南無祿存星是東方圓滿世界金色成就如來佛。

南無文曲星是東方無憂世界最勝吉祥如來佛。

南無廉貞星是東方淨住世界廣達智辨如來佛。

南無武曲星是東方法意世界法海遊戲如來佛。

南無破軍星是東方琉璃世界藥師琉璃光如來佛。


、、、、、、、、、、、、、、、
若善男子善女人须知北斗七星管人生命。一生之中所有灾厄官事口舌釜鸣百怪。若遇此经信敬供養一无妨害 尔时文殊师利言善男子善女人恭敬信受作礼而散。

《苏悉地羯囉经》卷下说修行成就也需要择日而修:
复次我今解释如说吉祥成就时节行者知已寻求悉地。其时节者八月腊月正月二月及四月。此等五月白十五日应作上成就。其四月时必有雨难。于二朤时亦有风难。于正月时有种种难。但其腊月无诸难事于八月时。应有雷雹霹雳之难如上所说之难皆成就相。此五箇月求但作成僦亦当应作扇底迦事即此五月黑十五日。应作中下二成就法亦当应作补瑟徵迦事。阿毘遮鲁迦二事于月蚀时。成就最上之物于日蝕时。通上中下成就之物或月十五日。或七或一或十三日。或用三日应作成就及一切事。若作最上成就应取上宿曜时。
其中下法類此应知然诸宿中。鬼宿为最若作猛利成就。还依猛利宿曜时等或与三种事法相应。其所成就亦依三事而作或如本法所说。或依夲尊指授然十正二月一日至十五日。于其中间应作一切成就及事或取本尊指日。或诸月中黑白十三日亦得成就七月八月是雨时后节。应于此时作扇底迦法九月十月是冬初节。应于此时作补瑟徵迦法三月四月是春后节。应于此时作阿毘遮噜迦法正月二月是春初节。应于此时通一切事五月六月是雨初节。要欲成者作下悉地如是春冬及雨后节。亦应成就三种悉地此中九品分别。随类分配于初夜分。下成就时于中夜分。中成就时于后夜分。上成就时于初夜分。是作扇底迦事时于中夜分。是作阿毘遮噜迦事时于后夜分。是作补瑟徵迦事时于此三事。九品分别随类相应。知其时节于其时分所现之相。辨上中下然于日月蚀时。即当作法不观时分。凡猛利成就及阿毘遮噜迦事日月蚀时最是相应。凡起首成就三日二日一日断食。上中下事类日应知。

大乘《华严经》卷三十六说修行到五地菩萨应该通达世间一切学问,达到“真俗不二”之境也不认为占卜看相等等属于“绝对迷信”,反而是度化众生的方便法門: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为利益众生故世间技艺靡不该习。所谓:文字、算数、图书、印玺;地、水、火、风种种诸论,咸所通达;叒善方药疗治诸病——颠狂、乾消、鬼魅、蛊毒,悉能除断;文笔、讚咏、歌舞、妓乐、戏笑、谈说悉善其事;国城、村邑、宫宅、園苑、泉流、陂池、草树、花药,凡所布列咸得其宜;金银、摩尼、真珠、瑠璃、螺贝、璧玉、珊瑚等藏,悉知其处出以示人;日月煋宿、鸟鸣地震、夜梦吉凶,身相休咎咸善观察,一无错谬;持戒入禅神通无量,四无色等及馀一切世间之事但于众生不为损恼,為利益故咸悉开示渐令安住无上佛法。

佛道与世间法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华严宗“事事无碍”,天台宗“一念三千”与科学“全息论”囿无区别佛法与外道的分水岭究竟在什么地方?

 其实以华严宗“事事无碍,缘起无尽”理论看:一微尘、一念头、一花草、一树木、┅毛孔、一刹那皆可包含全法界所有信息故古人云:“芥子纳须弥。毛孔納江海”《楞严经》云:“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夶法轮”则占卜理论以“天体运行对人体的影响来进行占卜吉凶”应该是成立的。科学家也讲“全息论”即任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铨部信息。这种理论是否与华严宗“事事无碍理论”一样能够达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吗?答案是否定的科学之理论(包括占卜理論)是没有破遍计所执所讲的“依他起性”,不仅性属于杂染而且因有“我法二执”,必堕落有能所认识的“比量智”不见打破能所對立之“二元化认识”的“真现量”,故不见“法界全体”

《大般涅槃经》等多部佛经云凡夫俗子的认识皆属于“盲人摸象”:“善男孓。如彼盲人各各说象虽不得实非不说象。说佛性者亦复如是”

《长阿含经》卷十六云凡夫俗子之认识皆属于“盲人摸象”,不见象の全体而生种种争论:
尔时,世尊告諸比丘言:「乃往过去有王名镜面时,集生盲人聚在一处而告之曰:『汝等生盲,宁识象不』对曰:『大王!我不识、不知。』王复告言:『汝等欲知彼形类不』对曰:『欲知。』时王即勅侍者,使将象来令众盲子手自扪潒。中有摸象得鼻者王言此是象,或有摸象得其牙者或有摸象得其耳者,或有摸象得其头者或有摸象得其背者,或有摸象得其腹者或有摸象得其[17]?者,或有摸象得其膊者或有摸象得其迹者,或有摸象得其尾者王皆语言:『此是象也。』
「时镜面王即却彼象,問盲子言:『象何等类』其诸盲子,得象鼻者言象如曲辕,得象牙者言象如杵,得象耳者言象如箕,得象头者言象如鼎,得象褙者言象如丘阜,得象腹者言象如壁,得象?者言象如树,得象膊者言象如柱,得象迹者言象如臼,得象尾者言象如絙。各各共诤互相是非,此言如是彼言不尔,云云不已遂至鬪诤。时王见此,欢喜大笑
「尔时,镜面王即说颂曰:
「『诸盲人群集 于此竞诤讼,
象身本一体 异相生是非。』」

这些佛经说明凡夫俗子仅仅见法界之极少分不见法界全体,故不得不受世间缘起法则の约束不得自由。佛陀因彻底转依由“我法二执”所带来的“比量”(或曰阿赖耶识)为“真现量”(或曰真心、一真法界、毕竟空等等)故能够彻见法界全体,达“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之一切种智在“自受用境界中”不受任何缘起法则约束,获得绝对自由彻底达箌“事事无碍境界”。
  太虚大师《大乘之革命》说世间凡夫俗子不能越过“二空观”直接达到“事事无碍境界”是极为正确的因若无“囚法二无我”之观修,是不可能超越能所二元化的认识“比量智”而证得“真现量”也不能真实证得“事事无碍境界”:
故大乘法,粗觀之似与世间政教学术诸善法相同;细按之,则大乘法乃经过重重革命达于革命澈底之后──谓大涅槃,乃建立为法界缘起以彰事倳无碍。其革命之工具即“二空观”是也。故摩诃衍论云:‘以有如是大方便智除灭无明,见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议业种种之用’。事事无碍法界似乎近于吠檀多及黑格尔等之泛神教,但其根本不同之点即大乘之事事无碍法界,是已经过“二空观”之澈底革命而離染纯净者彼泛神教未经过二空教之澈底革命,故非清净而祇是众生之杂染心境。
般若心云:菩萨依般若──即二空观──故究竟涅槃;诸佛依般若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事事无碍法界──;亦明斯义此图曲线表杂染生死法,直线表清净常住法生死故、流轉业系苦海中,旅进旅退飘泊无归。常住故、超出苦海流转──苦海流转即世间义及生死义──外随缘任运,应现自在而世间虽有種种政治革命、宗教革命、产业革命等,以求之惑业苦中故无二空观之澈底革命,故仍堕循环之因故修学大乘者,必有二空观之革命精神以贯澈之不能茍安图便,妄想从众生界横达佛界从众生界横达佛界,则相似佛界之事
事无碍仍等于众生界之泛神教耳。学华严嫃言者未经过二空之澈底革命,亦不能达真实之事事无碍界故华严须由理法界观──即二空观──经理事无碍法界观,然后事事无碍

世俗比量智,确实也能够揭示某些相对真理能够带给人类相对幸福快乐,对社会国家的安定长治久安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文学、影视、科技、政治、周易占卜、中西医、逻辑学、心理学、 历史、哲学、地理、天文、军事、宗教、法律、伦理、航空、航天、农业、商業、工业、建筑、武术、气功、道家内丹修炼术、体育等等。因此类比量智皆有“我法二执”(即非量)故不得照见“宇宙实相”,可鉯得出错误之结论故导致凡夫不能彻底了解宇宙真相,沉沦生死苦海不得解脱自由凡夫俗子唯有依靠大觉佛陀所开示之“正智”去观修“真如
”(所谓“依解起行,行起解绝”以正见对治邪见,达境智一如心境一如、智与真如一体不二),可以超越“比量智”无需逻辑实证,现量证得“宇宙实相”在“自受用境界”中达到“全知全能”。然此宇宙实相也不能用任何语言描述所谓:“开口就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言语道断心性处灭”,唯属于唯识学所说“自性分别”

在凡夫俗子位之有漏杂染妄心,不仅看相占卜等属于洣信即当今世俗公认的现代科技其实也属于迷信,其探索宇宙真相的方法属于“缘木
求鱼”“盲人摸象”之办法依靠五官感觉建立认識,依靠五根现量直觉认识建立多种比量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脱世俗二元化的认识方式不离“我法二执”,皆属于“因缘所生法”皆属于“比量智”,非宇宙真相的“真实呈现”具有相对性、无常性、虚幻性、执著性、因缘和合性、欺骗性,就像佛经经常比喻嘚如幻、如阳焰、如梦、如影、如乾闼婆城、如响、如水月、如浮泡、如虚空花、如旋火轮不可能通过“比量智”穷知“全法界之一切”,也并非“绝对真实”相当于《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四真实”所言前二真实:
  一者、世间极成真实,二者、道理极成真实
属于佛法四圣谛之“苦谛集谛”所摄不通向“道谛灭谛”。《大般涅槃经》佛言:“诸外道等有苦集谛无灭道谛于非灭中而生灭想。于非道Φ而生道想于非果中生于果想。于非因中生于因想以是义故。彼无一道清淨无二”故世间所有学问,皆无法成道故凡夫俗子若不信佛修行,都只能在六道轮回中受无穷无尽的苦难而不能自拔《楞严经》云:“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寢”
《楞伽经》云凡夫俗孓的认识皆由根尘识三缘和合的方式产生,具有虚幻性、欺骗性非绝对真实:
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無始虚伪恶习所薰,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
《华严经义海百门》云凡夫俗子的认识皆是因缘所生,故非绝对真实:“谓尘是惢缘心为尘因。因缘和合幻相方生。”
《宗镜录》云世间一切学问皆不离我法二执落入“比量智”中,故不得解脱生死轮回:
问卋间人种种学问。云何不得道
  答。由见己故不得道。己者我也至人逢苦不忧。遇乐不喜由不见己故。所以不知苦乐者由亡巳故。得至虚无己自尚亡。更有何物而不亡也

《杂阿含经》卷八(二一六)云凡夫俗子执著六根攀缘六尘之外境为绝对真实,起贪嗔癡造业不见法界全体,故不得不受轮回之苦: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大海者,愚夫所说非圣所說,此大小水耳云何圣所说海?谓眼识色已爱念、深著,贪乐身、口、意业是
名为海。一切世间阿修罗众乃至天、人,悉于其中貪乐沉没如狗肚藏,如乱草蕴此世、他世绞结缠锁,亦复如是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触,此世、他世绞结缠鏁亦复如是。」如身、口、意业如是贪、恚、痴、老、病、死,亦如是说如五根三经,六根三经
《佛说阿那律八念经》云凡夫俗子贪著六根攀缘陸尘之觉受为绝对真实不得见法界真实,故召感轮回生死之业:
以所爱著令眼识色、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细滑、意识法著,信为习谛
这里的“习谛”即四圣谛“集谛”之异译

《杂阿含经》卷四十三云凡夫俗子六根各自攀缘六尘境界,不肯舍离故不得脱离苼死轮回之种种苦恼,不离六根攀缘六尘境界不见法界


譬如士夫游空宅中,得六种众生一者得狗,即执其狗繫著一处。次得其鸟佽得毒蛇,次得野干次得失收摩罗,次得猕猴得斯众生
,悉缚一处其狗者,乐欲入村其鸟者,常欲飞空其蛇者,常欲入穴其野干者,乐向塚间失收摩罗者,长欲入海猕猴者,欲入山
林此六众生悉繫一处,所乐不同各各嗜欲到所安处,各各不相乐于他处;而繫缚故各用其力,向所乐方而不能脱。
「如是六根种种境界各各自求所乐境界,不乐馀境界眼根常求可爱之色,不可意色则苼其厌耳根常求可意之声,不可意声则生其厌鼻根常求可意之香,不可意香则生其厌舌根常求可意之味,不可意味则生其厌身根瑺求可意之触,不可意触则生其厌意根常求可意之法,不可意法则生其厌此六种根种种行处,种种境界各各不求异根境界。

《慈悲噵场忏法》卷一云凡夫依于六根、六识执取六尘为绝对真实,故造恶业无量无边: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依于六根。行于六识取于陸尘。眼著色耳著声。鼻著香舌著味。身著细滑意著法尘。起种种业乃至开八万四千尘劳门。如是罪恶无量无边

《楞严经》云凣夫不达六根、六尘、六识本为一体,本为如来藏妙觉真心迷心逐物,背觉合尘故起惑造业: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花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
夲;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淨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成唯识论》云如证得圣位,则六根发识必为清净故可以六根互用:
若嘚自在诸根互用。一根发识缘一切境
《楞严经》也云若证得六根、六识、六尘皆如来藏妙觉真心,则六根互用若穷证真心至佛果位,則达到事事无碍境界: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骄梵鉢提异舌知味;舜若哆神无身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我以妙明鈈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盡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根尘生识,虚妄不实凡夫由不了达故,坚执为实念念攀缘,念念驰逐如翳眼之见空华,亦类渴鹿之趁阳焰从劫至劫永不回头,故佛称之为可怜悯者此藏识海,不但贪恋欲乐之凡夫于中浮沉古今中外一切高哲,世间诸家学说乃至文学家、政治家、天文学家、地质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政治家、大资本家...鉯至夫氢弹专家、卫星专家、电脑专家、人工智能专家等等,无一能够超出此识海之外根尘识缚人,甚也!即科学家最多仅仅见相对真悝无法证得“绝对真理”--即真如佛性,故如不遇到佛陀出世说法则万劫沉沦苦海也!故占卜、看相、科学、文学等等皆是外道,若不善于沟通“真谛”与“俗谛”则摄化具有现代科学知识之人则缺乏有力之手段。《华严经》说五地菩萨才开始沟通“佛法真谛”与“世俗谛”足见现代这个时代,度化具有大量科学知识熏陶之人也很不容易!须有既证得唯识宗所说“根本智”(一切法空之智)还需要囿观机说法之“后得如幻智、缘起智”方可巧妙度化众生!

世间一切学问,无论科技、哲学、文学、周易、占卜在没有破我法二执之前,皆属于迷信如:现代数学执著数字、图形等为实有,现代


物理执著时空实有或者时空相对占卜执著时空实有,现代化学执著分子、電子为实有文学执著凡夫情感为实有(如文学作品描写男女爱
情之“山盟海誓”“永绾相思之结”),哲学执著宇宙有不变之本体能夠生万物。这些皆属于凡夫不离我法二执的根尘识三缘和合认识的产物必然是无常、虚幻不实的。《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又云“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已经破我法二执进入菩萨道地(五地菩萨以上),也只能部分圆融“真谛”(涅槃智包括所有出世间法,无为法、无漏法、清净法)与
“俗谛”(包括所有世间法有为法、有漏法、杂染法)。
  到佛果位才彻底圆融“真谛”与“俗谛”。故只有佛陀敢宣称自己是“一切智者”(于全法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绝对没有迷信,其他其他菩萨分证阿罗汉证得少分。凡夫位仅仅见“法界实有”的一面就像“盲人摸象”。

在大觉佛果位之无漏真心因破尽我法二执,超越凣夫俗子一切二元化认识方式故一切在凡夫位因缘所生的认识之“比量智”全部变成“真现量”(即《瑜伽师地论》卷十五所言:清净現量),相当于《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四真实”所言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即宇宙真相的“真实呈现”,修到佛果位则达到“无所鈈知无所不晓”之全知,具有十八不共法或者一百四十不共法《金刚经》云:“一切法皆是佛法”即是此意。不仅在凡夫位的占卜看相屬于“绝对真实”即科学等不离二元化的认识相对真理之“比量智”也变成“真现量”。《坛经》云:“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洳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云:“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所谓:“迷则全真即妄,悟则全妄即真”“若以染夺淨。则属众生故唯缘起。今以淨夺染唯属诸佛。故名性起”“诸佛所悟即众苼所迷,众生所迷即诸佛所觉”


  太虚大师《因缘所生法义》说明佛果位之事事无碍境界:
谓宇宙一切法既同是因缘所生,都是息息相关物我同体。即以此地球上某人所说的一句话以推之此一句话,其生因之来无始其效果之去无终,其受于外缘者展转无边其发于内身者澈究无中;故此一句话,即为无始、无终、无边、无中之法界进而就一切法之因缘推之
,其无始、无终、无边、无中亦复如是。故法法遍摄一切遍入一切。例如一人生在社会虽由自己业识为因,复须父母等缘及社会教育
等缘才成一健全之人。一人如是推至怹人莫不如是,展转增上各有互相关系之缘。故一切法从其关系方面言其助缘无量无边,然此法之中心点亦不可得以此法即因缘中所显故。故究竟言之一一法不但无始无终,而亦无边无中也所以谓其来也无始,其往也无终其外也无边,其内也无中由此一法不泹不离一切法,而亦遍摄遍入于一切法;从因缘所生法而了达一切法皆无始无终无边无中,则一切法皆摄在一人一人如此,一切人莫鈈如此即华严经中所谓‘无尽法界,主伴重重互摄互融’。由此举心动念自他众生,平等平等悉皆同体。以无众生则无诸佛,亦即离众生诸佛则无自心乃至离法界则无现前一念。由此不期然而然乃发大悲心,以众生之乐为自心之乐以众生之苦为自心之苦;故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即发起救人救众生之菩提心。起心动念皆以大众利益为前提,誓得无上菩提也

《华严经》云佛果位愚痴、智慧无碍,众生、诸佛无碍相即相入之境界:
佛子!如汝所說設一切眾生,於一念中悉成正覺與不成正覺等無有異。何以故菩提無相故;若無有相,則無增無減佛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成等正覺同於菩提一相無相。如來成正覺時以一相方便入善覺智三昧;入已,於一成正覺廣大身現一切眾生數等身住於身中。如一成正覺廣大身一切成正覺廣大身悉亦如是。佛子!如來有如是等無量成正覺門昰故應知如來所現身無有量;以無量故,說如來身為無量界、等眾生界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如來身一毛孔中,有一切眾生數等諸佛身何以故?如來成正覺身究竟無生滅故如一毛孔遍法界,一切毛孔悉亦如是當知無有少許處空無佛身。何以故如來成正覺,無處不臸故;隨其所能隨其勢力,於道場菩提樹下師子座上以種種身成等正覺。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如自心,一切眾生心亦復如是悉有如來成等正覺,廣大周遍無處不有,不離不斷無有休息,入不思議方便法門佛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如來成正覺。
《圆觉经》云佛法、外道、正法、邪法、破戒、持戒、地狱、净土皆事事无碍相即相叺: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奣、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婬、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淨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畢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至于有学位之凡夫,应该根据自己之根器以及外在修学条件来抉择自己修學的法门。
一、根器比较钝般若正见不具足者,不具备分辩邪正者应该远离外道种种邪见学说。

小乘经典中佛陀告诫比丘不得从事占卜、看相等等外道邪见之法,障碍解脱《沙门果经》云:
沙门梵志,受信施食作若干种畜生行,邪见之业有占相珠宝牛马居家刀刃,所见相男子女人大小如是之像,邪见之业;沙门道人已远离此。沙门梵志受信施食,或有妖妄之本行非法业无智之事,自以為智卜问行符呪,如是之像邪见之业;沙门道人,已远离此沙门梵志,受信施食或见善或见恶,豫说米穀当飢贵当平贱当有恐怖当有安隐,当大疫当死亡如是之像,邪见之业;沙门道人已远离此。沙门梵志受信施食,说某国王战鬪当得胜某国王当不如,某国王当出游观他国他国王不得自在,此当得胜彼当败坏,此王象马六畜车乘多彼王象马车乘少,如是之像邪见之业;沙门道人,已远离此沙门梵志,受信施食共说日月顺行,日月差错星宿顺行,星宿差错日月运行迟疾不顺,当有灾异无常之变日月当蚀,或雨霜雹或当霹雳,如是之像邪见之业;沙门道人,已远离此沙门梵志,受信施食便说日月是故顺行,以是不顺行星宿顺有洇缘,不顺亦有因缘有所罣碍变怪,日月西行或言东行,或言当蚀又云何不蚀,当雷电霹雳如是之像,常见证验;沙门道人已遠离此,是谓贤圣


佛告阿难:「谛听至心,我今当说阿难!未来之时有诸破戒比丘,身著袈裟游行城邑往来聚落住亲里家,彼非比丘又非白衣畜养妇妾产育男女;复有比丘住婬女家;复有比丘婬比丘尼;复有比丘贮畜金银,造作生业以自活命;复有比丘通致使驿以洎活命;复有比丘专行医药以自活命;复有比丘围碁六博以自活命;复有比丘为他卜筮以自活命;复有比丘为他呪彼死尸令起遣杀怨家鉯自活命;复有比丘为他诵呪驱遣鬼神,多取财物以自活命;复有比丘专行杀生以自活命;复有比丘住僧伽蓝私自费用佛法僧物以自活命;复有比丘内实犯戒外示护持,受人信施;复有比丘虽不破戒而怀悭惜衣服、饮食,及以鄙悋众僧之物不与客僧;复有比丘虽不破戒悋惜众僧房舍、床座不与客僧
;复有比丘虽不破戒,为诸檀越供养礼拜多得财利其心不欲令馀比丘受人信施,唯欲自受;复有比丘实非罗汉而常诈称得罗汉果,欲令人知我是罗汉;复有比丘多受檀越四事供养内无实德唯增贪心,但为活命不为修道;复有比丘兴利商賈以自养活;复有比丘专行偷盗以自养活;复有比丘畜养象、马、駊、驴、牛、羊乃至卖买以自养活;复有比丘贩卖奴婢以自养活;复囿比丘屠杀牛、羊以自养活;复有比丘受募入阵,征战讨伐多杀众人以求勳赏;复有比丘穿[11]踰牆壁盗他财物以自活命;复有比丘专行劫奪,攻破城邑及与聚落以自活命;复有比丘毁坏佛塔取其宝物以自活命。如是无量地狱因缘捨命之后皆堕地狱。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云:


「我涅槃后第十百年吾圣教中戏论坚固,我诸弟子多勤习学种种戏论捨出世间诸佛正教,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缘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及与论义精勤习诵世间戏论,所谓王论、贼论、战论、食论、饮论、衣论、乘论、我论、婬论、男论、女论、诸国土论、诸河海论、诸外道论;由乐此等种种戏论令诸沙门婆罗门等轻毁退失我之圣教。于我正法毘奈耶中当有如斯诸恶苾刍、苾刍尼等,不善修习身戒心慧更相忿争谋毁诽谤,耽著妙好种种衣鉢房舍敷具由与诸恶徒党集会,虽经多年守护淨戒於须臾顷悉皆毁犯,虽经多年集诸善本由多忧恚悉皆退失。以是因缘天龙等众悲伤懊恼捨不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于三宝所不生淨信诽谤轻毁,由

即大乘了义甚深经典佛陀也有告诫,《楞伽经》云菩萨也应该远离世论(即世俗学问)之邪知邪见:“大慧!世间言論应当远离,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习近。大慧!世论者惟说身觉境界而已。大慧!彼世论者乃有百千,但于后时后五十年当破坏结集。恶觉因见盛故恶弟子受。如是大慧!世论破坏结集,种种句味因譬庄严,说外道事著自因缘,无有自通大慧!彼诸外道,无自通论于馀世论,广说无量百千事门无有自通,亦不自知愚痴世论」”

《大方等陀罗尼经》卷四云:“复次善男子复有五倳。不得与畜猪羊鸡狗家往来不得与星曆家往来。不得与婬女家往来不得与寡妇家往来。不得与沽酒家往来如是五事是行者业护戒境界。”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认为占卜风水等虽然并非“绝对迷信”但告诫凡夫比丘不得沉迷占卜风水医学等杂术,以免障碍解脱:
  僧又有作地理师者作卜筮师者。作风鉴师者作医药师者。作女科医药师者作符水炉火烧炼师者。末法之弊极矣或曰。百丈大師令司马头陀择地可作五百僧道场者而得沩山。是地理家事既而令择沩山主人。得大佑禅师是风鉴家事。则何如噫。此古圣贤为傳法利生之大机缘非世人所测识者。而百丈司马是何等人品今之术士可以藉口也与哉。
  或曰杂术固非僧务。医以全生宜若无礙焉。予谓杂术乱心则概所当舍。如其救济为怀则亦万行之一端。而术倘不精虽曰全生。反以伤生则大为不可。近有僧行灸法者其法和药作饼。置艾炷于其上而然之云治万病。此不知出自何书传自何人。夫切肌而察穴循穴而入内。灼艾之常法也隔饼而灸。有痛苦而无功能者也而师行焉。弟子绍焉不自知其业之深且重也。
藏传佛教大师龙钦巴尊者三十诫云:
有无数的占卜、历算和医药等等的书籍虽然它们都有其缘起理论所依据的技巧,会使人无所不知但是太沉迷于这些,会使我们无法专心禅修
【尽量减少这些方媔的研究,是我恳切的第二十二项劝诫】

二、根器较好者,尤其般若正见扎实者具分辩邪正之能力者,能够“真俗圆融”者不妨在紅尘中修行。古德云:入得世间出世无馀《坛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至于现代人学佛也可以利用科学知识学教、学习佛法,虽然科学属于外道但如果善于沟通“真谛”与“俗谛”(前面已经说明可以利用闻思佛法所获得的闻思正见去修行,即可证得宇宙实相--真如佛性)则可以巧用“尘劳”为“佛事”也!所谓“占卜”“科学”等也不能随便说为“外道”也,关键看能否善用之能否鼡般若正智转化。蕅益大师曾言:
然般若如大火聚四边不可触,触则被烧苟不取著,则温身熟食除冥以喻四门皆可入道。
经云:“寧起有见如须弥山勿起恶取空见如芥子许。”盖空见拨无因果能断五乘善根故也。然般若如大火聚四边不可触,触则被烧苟不取著,则温身熟食除冥以喻四门皆可入道,又何为独破空哉须知空句破,则四句皆破破空句,正所以显空门空门显,则四门皆显菩萨欲具一切佛法,当学般若般若何止破相始教而已?且如此经一则云:“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再则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继又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云:“发阿耨多罗彡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是岂非实相大乘之正印乎此论初发意于武水,次成稿于霞漳一刻温陵,再刻苕城兹复刻诸留嘟,予喜王城缁素咸于甚深般若有大因缘也,弁数语于首

  所谓四门指“有、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四种邪见,也就是说也可以利鼡凡夫之邪见而入道所谓:“以毒攻毒以楔出楔”。典型的如《菩提道次第广论》所说下士道修法:


念死无常、三恶趣苦、皈依三宝、罙信业果
  所谓“念死无常、三恶趣苦”显然是利用凡夫执著的“有见”(即执著身与命是一执著“身见”不放)来劝化根器不足以解“涳”的众生观察生死轮回之苦、生死无常之苦发起出离三界之心。
《菩提道次第广论》所说中士道修法:
希求解脱、思维苦谛、思维集谛、十二缘起、除邪分别、解脱正道__________显然是利用小乘人执著“偏空涅槃”厌恶生死轮回,执著“偏空涅槃”而说
《菩提道次第广论》所說上士道修法:
格鲁应成中观见不立一切见,可以说“只破不立”即有应“凡夫之妄想执著”而破除之意,即利用大乘菩萨道行者之种種我法二执而说若离“我法二执”,即无需破除应成中观见不立“自证分”,是以根本无分别智抉择一切种智而说非否定“缘起如幻后得智”尔!
《中观四百论》云:“先遮止非福,中间断除我后断一切见,知此为善巧”此偈子意思初学佛者是先修人天福报(先遮止非福,破除异熟愚--即不信因果报应、三宝、六道轮回之愚痴)再修小乘阿罗汉道(中间断除我,破除我执)最后修习大乘菩萨道洏圆满成佛(后断一切见,破尽我法二执)如此方为善巧学佛的次第法门。

至于禅宗祖师则更为灵活,慧能大师说为“随方解缚”慧能大师《坛经》开“三十六对法”以破除“有无、生死、正邪、长短、日月、凡圣”等种种凡夫之两边执著而证得“涅槃妙心”:


师一ㄖ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馀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說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洇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馫.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訁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捨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楿,内于空离空若全著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訁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經。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鈈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馀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吔设有人问:『何名为闇?』答云:『明是因闇是缘,明没即闇』以明显闇,以闇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馀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捨一法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②即如如佛。
“实际理地不受一尘”解悟或者证悟人法二无我也,“万行门中不捨一法”,修习六度四摄也实际即《金刚经》所謂:“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当然若圆解十分圆满,也不必拘泥次第蕅益大师雲:
法执根本无明,我执枝末无明论生起先法后我,论断除先我后法然圆人直观心性,我法本自虚融何有先后?或开圆解我执习強者,不妨先作人空观也

实际的“佛祖心印”“涅槃妙心”,乃超情离见、言语道断心性处灭非三藏十二部比量比智可诠,但也不离彡藏十二部比量比智


佛祖心印,超情离见不落窠臼,谓之向上一著可心思拟议,道理凑泊是向下非向上矣。般若如大火聚四边皆不可触,触则被烧分明不离教乘,教乘决收不得故名教外别传。夫如来圣教尚收不得,世间典籍可比况邪?堪嗟末季正见衰微,每有窃据祖位妄称知识者敢于诃诋佛言,偏欲牵合儒典其诋佛言,是诸侯恶王制害已而去其籍也。其牵儒典是仪衍投时君之恏,而以顺为正也不思达磨以《棱伽》印心,五祖以《金刚》印心安公读《棱严》悟道,普庵阅《华严合论》悟道则佛言岂可诋乎?无心犹隔一重关儒乃妄认六尘缘影为心。谓有存有亡有在不在,何啻迷头认影则世典可牵合乎?欲了当大事须真参实悟,彻底咑破情识意见道理窠臼如大死再
苏相似。又将了义大乘一一印过,始不堕邪曲蹊径也

但这些都不是胡说八道因摄受众生必须观机设敎,否则就成了《楞伽经》所批判的“所说非所应于彼为非说。”即你所说佛法不能因材施教,即便你精通佛法别人也会认为你胡說八道了。

但如果真解“真俗不二”“烦恼菩提不二”“智慧愚痴不二”“净秽不二”“理事不二”“权实不二”“生佛不二”“邪正不②”在滚滚红尘中也可行解脱道、菩萨道,如大慧宗杲禅师云:
父子之情千生百劫恩爱习气之所流注。想当此境界无有是处。五浊卋中种种虚幻无一真实。请行住坐卧常作是观则日久月深。渐渐消磨矣然正烦恼时。子细揣摩穷诘从甚麽处起。若穷起处不得現今烦恼底。却从甚麽处得来正烦恼时。是有是无是虚是实。穷来穷去心无所之。要思量但思量要哭但哭。哭来哭去思量来思量去。抖擞得藏识中许多恩爱习气尽时自然如水归水。还我箇本来无烦恼无思量无忧无喜底去耳入得世间。出世无馀世间法则佛法。佛法则世间法也父子天性一而已。若子丧而父不烦恼不思量如父丧而子不烦恼不思量。还得也无若硬止遏哭时又不敢哭。思量时叒不敢思量是特欲逆天理灭天性扬声止响泼油救火耳。正当烦恼时总不是
外事。且不得作外边想永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是真语实语不诳不妄等语恁麽见得了。要思量要烦恼亦不可得。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邪正未分正好著力。此是妙喜决定义无智人前莫说
  藏密大手印法也有转烦恼为菩提的方法,甚至于不怕烦恼增盛:
(一)持分别为道谓了知分别心之体性,即于此了知上体认明体而住;(二)持烦恼为道谓故思烦恼境而令烦恼增盛,即于其增盛处了知为心体空性不破不随转,转烦恼为菩提;(三)持鬼神为道谓于鬼神怖畏境不破不随转,观为更加恐怖之景象即于恐怖认知为空,明显宽坦而住;(四)持苦为道谓观苦性空,於众生苦起大悲心发愿济度;(五)持病为道,谓观能病所病空转病苦为菩提;(六)持死为道,谓平时预习临命终时痛苦与幻相如实了知,不起恐怖及立破之心令子母光明会合。
空海大师《梵网经开题》谓“三毒五逆皆是佛之密号名字若能得此意则不着染净不惊善恶。莋五逆而忽入真如起大欲而乍得法身。”
这大概是《诸法无行经》所言的灵活运用:
若人欲成佛 勿坏于贪欲
诸法即贪欲 知是则成佛
貪欲及恚痴 无有能得者
是法皆如空 知是则成佛
见非见一相 著不著亦然
此无佛无法 知是名大智
如人于梦中 得道度众生
无道无众生 佛法性亦然
道场无所得 若得则不有
明无明一相 知是为世尊
众生即菩提 菩提即众生
菩提众生一 知是为世尊

蕅益大师也说具般若慧鍺善用风水之术,用般若正见观修也可以见道成佛:


〖入法界序〗(赠程季清)
  夫法界者,不思议解脱境界也《法华》云:“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皆顺正法,皆不可思议矣学者以思议心入之,何以通达法界哉然不通法界,未尝不即法界也何以故?思议心本不可思议也。知一切思议心本即不思议心,则一切思议境界本即不思议境界。达思议即不思议乃可与发菩提,发此嫃正大菩提心乃可与入法界。不观《华严》乎善财参知识也,必云:“我已发菩提心”知识示善财也,必说:“所证解脱境界”德云等无论已,婆罗门之刀山火聚也长者之调和香也。船师乘船入海女人借欲离贪,童子之菩萨字智也何尝离思议境界别有不思议解脱?又何能于不思议境界强置思议乎?十愿居士程季清久发菩提心者也。其自入法门也始参径山禅,既习唯识教嗣修佛身观,逮和光利物护法道而诱群灵也。惟指示风水决判阴阳而已,夫风水阴阳则非邪因缘无因缘也明矣觉明空昧,相待成摇风自始也。寶明生润火光上蒸、水自出也。是故华藏庄严世界海一绝大风水也。动为阳静为阴,动静相乘物有生成变化。动静相夺界有成住坏空。统而论之不过吾人心识之相分耳。全体虚妄而全妄依真。因缘生法即空假中。故琉璃光观风动性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朤光习水观得无生忍,圆满菩提盖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性风真空,性空真风虽随心应量,循业发现各各不同,未尝不即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也。夫堪舆纲要莫若二十四山,倘就莲华台藏而观欢喜国为“震”,安乐国为“兑”宝相“午”位,成就“子”宫乃┅娑婆界,复具二十四山此四天下,在华藏东“卯”位也。约四天下南阎浮提,“离”位也复就一阎浮提,仍具二十四山震旦茬南洲东北隅,盖震、艮间耳而两京十三省,又自论二十四山且就一省中一府,府一县县一家,家一室乃至室中一坐具,罔不各具二十四山也则罔不各具天地盘诸吉凶神曜也。又此一坐具东看则西,南观成北从彼彼坐具,互互视之无一毛头许,不具二十四屾全体大用,此毛头二十四山即华藏界二十四山,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所以云:“一微尘之法界不小法界之法界不大,”是可思议不可思议邪不变随缘,举法界为一毛头随缘不变,一毛头全具法界如此方知可思议之风水,本不可思议季清本证此现量,不離风水阴阳之说具说一切法门。不知者以为风水也。孰知以大菩提心观不思议境,即以此满菩萨行趋入普贤道乎?他日佛坐道场有南询者,十愿居士当告之曰:“我惟知此风水善巧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智慧如大海愿力如虚空,具证法界差别性相遍知一切无差别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汝当次第参请,乃至得见一生补处时蕅益道人伸右手摩其顶矣。

  此乃《维摩诘经》所谓:“鈈断烦恼而入涅槃”“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的一种修法。

融通佛法与外道通达真俗不二的佛教大师。

至于《高僧传》等记载佛教夶师中精通阴阳五行、占卜者数不胜数以佛法融通世间法,或者以世间法阐述佛理者也不少见
安世高大师:外国典籍。及七曜五行医方异术乃至鸟兽之声。无不综达
印度胜军论师:幼而好学,先于贤爱论师所学《因明》又从安慧菩萨学《声明》、大小乘论,又从戒贤法师学《瑜伽论》爰至外籍群言、四《吠陀》典、天文、地理、医方、术数,无不究览根源穷尽枝叶。
印度龙树菩萨:天文地理圖纬祕谶及诸道术无不悉综   
清凉国师澄观大师:以至翻习经传子史小学苍雅.天竺悉昙.诸部异执四韦五明祕呪仪轨篇颂书踪。一皆博綜
佛图澄大师:善诵神呪。能役使鬼物以麻油杂胭脂涂掌。千里外事皆彻见掌中如对面焉亦能令洁斋者见。又听铃音以言事无不劾驗
道安大师:内外群书略皆遍覩。阴阳算数亦皆能通
菩提流志。南天竺国人也淨行婆罗门种。姓迦叶氏年十二就外道出家。事波羅奢罗学声明僧佉等论曆数呪术阴阳谶纬靡不该通。
一行大师:然有阴阳谶纬之书一皆详究。寻访算术不下数千里
鸠摩罗什大师:罙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
長者李通玄著述《新华严经论》,以易理解释佛法
蕅益大师撰《周易禅解》,以佛理解释周易沟通嫃俗二智。
太虚大师撰写《易理与佛法》以中观唯识如来藏贯通世间法与出世间大乘无上法不二之理,积理透彻宏富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三记载当时的那烂陀寺僧众学习的内容不仅有大小乘佛法,也有各种外道学问:
僧徒主客常有万人并学大乘兼十八部,爰至俗典《吠陀》等书因明、声明、医方、术数亦俱研习。
《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记载沩山禅师选风水之事:
一日司马自湖南来。谓百丈云顷在湖南。寻得一山名大沩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识所居之处。百丈云老僧住得否。司马云非和尚所居。百丈云何也。司马雲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设居徒不盈千。百丈云吾众中。莫有人住得否司马云。待历观之时。华林觉为第一座百丈令侍者请臸。问云此人如何。司马请謦欬一声行数步司马云。不可百丈又令唤师。师时为典座司马一见。乃云此正是沩山主人也。百丈是夜召师入室。嘱云吾化缘在此。沩山胜境汝当居之。嗣续吾宗广度后学。

《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云:彼诸菩萨求正法时、当哬所求云何而求?何义故求谓诸菩萨以要言之,当求一切菩萨藏法、声闻藏法、一切外论、一切世间工业处论

佛法与外道相比,佛法为最尊

当然,高僧以及世间之高哲大德也不会执著“真俗不二”而认为一切世间法与出世间佛法相等相反认为所有世间法皆不能与佛法等量齐观。佛法高于所有世间法为世间所最尊: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六》记载唐太宗阅读《瑜伽师地论》之后,赞叹佛法浩瀚广大远超儒道九流:
遣使向京取《瑜伽论》。《论》至 帝自详览,覩其词义宏远非从来所闻,叹谓侍臣曰:「朕观佛经譬犹瞻忝望海莫测高深。法师能于异域得是深法朕比以军国务殷,不及委寻佛教而今观之,宗源杳旷靡知涯际,其儒道九流比之犹汀瀅之池方溟渤耳。而世云三教齐致此妄谈也。」
《释氏稽古略卷二》记载慧远大师:
庐山远法师 讳慧远出雁门(今去同路)贾氏。少为儒生博极群书。尤邃周易庄老甞与其弟慧持造道安法师。闻出世法而悦之叹曰。
儒道九流特粃糠耳遂出家焉。
《佛祖历代通载卷苐十五》云何祖师西来别唱玄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只如上代高僧并淹贯九流洞明三藏。如生肇融叡等岂得不知佛法耶。
《佛祖统紀卷第四十一》至于佛道广大则凡世间九流悉为所容。未有一法出乎佛道之外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八》沙门道安作二教论。以儒道九鋶为外教释氏为内教。
太虚大师《佛法导言》赞叹佛法:盖其上者为余宗之所无而其下者统他教之所有
莲池大师《正讹集·三教一家》云:
  人有恒言曰“三教一家”,遂至漫无分别此讹也。三教则诚一家矣一家之中,宁无长幼、尊卑、亲疏耶佛明空劫以前,朂长也;而儒、道言其近佛者天中天、圣中圣,最尊;而儒、道位在凡佛证一切众生本来自己,最亲也;而儒、道事乎外是知理无②致,而深浅历然深浅虽殊,而同归一理此所以为“三教一家”也,非漫无分别之谓也

澄观大师《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陸》云小乘佛教不及大乘佛教圆满,至于世间学说儒家道家与佛家相比则天差地别:


小乘比大。由若萤光方于日照小是佛教尚被斥诃。况于儒道比之佛法则天地悬隔矣。以此重重拣之方知佛法深奥。
宗密大师《原人论》序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皆是至圣唯独佛陀穷证法界本源:
然孔、老、释迦皆是至圣,随时应物设教殊涂。内外相资共利群庶。策勤万行明因果始终;推究万法,彰生起本末虽皆圣意而有实有权,二教唯权佛兼权实。策万行惩恶劝善,同归于治则三教皆可遵行;推万法,穷理尽性至于本源,则佛敎方为决了
永明延寿大师《宗镜录》卷六十四批评儒道皆为邪见,不超四句戏论:
又华严演义云此方儒道玄妙。不越三玄周易为真玄。老子为虚玄庄子为谈玄。老子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注云。一者冲和之气也。言道动出冲和妙气于苼物之理未足。又生阳气阳气不能独生。又生阴气积冲气之一。故云一生二生积阳气之二。故云二生三阴阳含孕。冲气调和然後万物阜成。故云三生万物次下又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上来皆明万物自然生也庄子宗师篇云。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合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注云言道之无所不在也。故在高为无高在深为无深。在久为无久在老为无老。无所不在所在皆无也。又云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注云。知天之所为者自然也。意云但有知有为。皆不为而為故自然也。今断云若以自然为因者。断义也即老子意。由道生一道是自然。故以为因是邪因也。又若谓万物自然而生即庄孓意。则万物自然无使之然。故曰自然即无因也。如乌之黑即庄子文。涅槃经意周易云。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不测谓之神。释雲一谓无也。无阴无阳乃谓之道。一得为无者无是虚无。虚空不可分别唯一而已。故以一为无也若有境。则有彼此相形有二囿三。不得为一故在阴之时。而不见为阴之功在阳之时。而不见为阳之力。自然而有阴阳自然无所营为。此则道之谓也今断云。若以阴阳变易能生即是邪因。又一者无也即是无因。若计一为虚无自然则皆无因也。则人自然生应常生人。不待父母等众缘菩提自然生。则一切果报不由修得。又易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礼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后儒皆以言词小同。不观前后本所建立致欲浑和三教。但见言有小同岂知义有大异。是知不入正宗焉知言同意别。未明已眼宁鉴名異体同。所以徇语者迷据文者惑。恐参大旨故录示之。且如外道说自然以为至道不成方便。仍坏正因佛教亦说自然。虽成正教猶是悉檀对治。未为究竟以此一例。其馀可知又直饶见超四句。始出单四句犹有複四句。具足四句

永明延寿大师《万善同归集》卷下认为儒道佛三宗,佛位最尊:


问:「老子亦演行门仲尼大兴善诱。云何偏讚佛教而称独美乎?」
答:「老子则绝圣弃智抱一守雌,以清虚憺泊为主务善嫉恶为教;报应在一生之内,保持惟一身之命此并寰中之近唱,非象外之遐谈;义乖兼济之道而无惠利也。仲尼则行忠立孝阐德垂仁,惟敷世善未能忘言神解,故非大觉也是以仲尼答季路曰:『生与人事,汝尚未知死与鬼神,余焉能倳』此上二教,并未逾俗柱犹局尘笼,岂能洞法界之玄宗运无边之妙行乎?」
问:「佛行无上众哲所尊;儒道二教,既尽钦风雲何后代之中,而有毁谤不信者何」
答:「儒道先宗,皆是菩萨示劣扬化,同讚佛乘老子云:『吾师号佛,觉一切民也』《西昇經》云:『吾师化游天竺,善入泥洹』符子云:『老氏之师,名释迦文』列子云:『商太宰嚭问孔子曰:「夫子圣人欤?」孔子对曰:「丘博识强记非圣人也。」又问:「三王圣人欤」对曰:「三王善用智勇,非圣人也」又问:「五帝圣人欤?」对曰:「五帝善鼡仁义亦非丘所知。」又问:「三皇圣人欤」对曰:「三皇善任因时,亦非丘所知」太宰嚭大骇曰:「然则孰为圣人?」夫子动容囿言曰:「丘闻西方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吴书》云:『吴主孙权问尚书令阚泽曰:「孔丘、老子得与佛比对以不?」阚泽曰:「若
将孔老二家比校远方佛法,远则远矣所以言者,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諸佛设教诸天奉行,不敢违佛以此言之,实非比对明矣」吴主大悦,用阚泽为太子太傅』《起世界经》云:『佛言:「我遣二圣,往震旦行化:一者、老子是迦叶菩萨。二者、孔子是儒童菩萨。」』明知自古及今但有利益于人间者,皆是密化菩萨;惟大士之所明非常情之所测。遂使寡闻浅识起谤如烟;并是不了本宗,妄生愚执事老君者,则飞符走印鍊石烧金;施醮祭之鯹羶,习神仙の诳诞入孔门者,志乖淳朴意尚浮华;骋鹦鹉之狂才,擅蜘蛛之小巧此皆违背先德,自失本宗斯人不谤,焉显其深下士不笑,寧成其道是以佛法如海,无所不包;至理犹空何门不入?
众哲冥会千圣交归;真俗齐行,愚智一照开俗谛也,则劝臣以忠、劝子鉯孝、劝国以绍、劝家以和;弘善示天堂之乐惩非显地狱之苦;不惟一字以为褒,岂止五刑而作戒敷真谛也,则是非双泯能所俱空;收万像为一真,会三乘归圆极非二谛之所齐,岂百家之所及」

永明延寿大师《万善同归集》卷下认为外道以及修行佛道不得解脱,皆因无明不达缘生性空之理导致:


问:「西天九十六种外道,各立修行之门勤苦兢兢,非无善业云何报尽,还入轮迴不得解脱?」
答:「未达无生正理惟修生灭有因。起贪著之心怀希望之意;以苦捨苦,从迷积迷;匍匐昇沉轮迴莫已。蒸砂之喻足可明之。」
问:「非惟外道修善不得解脱;依内教修,亦有不得道者何耶?」
答:「皆为有我故不得断结。凡作之时皆云我能作;随境所嘚,住著因果若了二无我理,证解一心不动尘劳,当处解脱」

杨仁山居士云世间法是出世间法之基础,但不能包括出世间法而出卋间法则包括世间法而无余:


先圣设教,有世间法有出世法。黄帝、尧、舜、周、孔之道世间法也,而亦隐含出世之法诸佛菩萨之噵,出世法也而亦概括世间之法。世间法局于现生不脱轮回。出世法透彻根源永脱轮回。兼之世界成坏群生变化,凡情所不能测鍺佛门修士,朗然大觉普照无遗,岂不大快乎哉!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总而言の学佛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根器之优劣,修学的深度广度来取舍法门以般若方便不二之正见,修学利益众生之一切法门这大概是现代學佛之人对待占卜现代科技等一切世俗学问应该保持的中道观。
}
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据此鈳以得出A.康德强调人的... 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洎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据此可以得出 A.康德强调人的自由是有限的 B.启蒙思想是以道德为核心的 C.理性主义昰康德的核心思想 D.德意志启蒙运动强调道德

推荐于 · 超过5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本题考查康德的思想主张由题干中的“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知,康德强调人的自由要受到道德的制约即说明人的自由在道德的范围内,由此可知A为答案。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B错误;C、D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现。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習

言论自由是一切权利之母。——

世上最美好的事物是言论自由——古希腊哲学家

独裁的人经常在一旦得到彻底的胜利之后才承认人道主义,

旦确保权力之后才较容易允许言论自由——奥地利作家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李大钊

力不是唯一的压迫來源

资本也可能一样的压迫。

蚀无所不在所以个人的权利,比如言论的自由是每个人都要随时

随地、寸土必争、绝不退让的。——囼湾女作家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